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化;策略
无论是着眼于当前学业还是立足于后续学习及未来发展,无论是强调其科学功能还是人文本质,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首先就必须要防止分化,要从深层次研究产生分化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找到应对之策. 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一、分化原因探析
1. 兴趣缺乏与日俱增
笔者对四所不同层次的初中学校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2272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占15%;有间接兴趣的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生兴趣的占6%. 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弱的占49%. 原来有兴趣,上中学后兴趣减退的有944人,占42%.
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只有6%的同学因更换老师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与之相对应的“原来有兴趣,但上中学后兴趣减退的”有42%,这也许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相比出现大面积分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们必须特别关注和着力研究,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那么多的同学“原来有兴趣,但上中学后兴趣减退了”. 与调查结果相适应,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兴趣的缺乏是影响绝大部分同学数学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
2. 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同学意志较薄弱,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从而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的同学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一没有能很好地完成“转型”与过渡,到了初二分化自然就形成了.
3. 不适应中学的学业负担
小学科目少,负担轻,内容简单,毕业后就近入学,无升学压力,而一上中学,中考迫在眉睫,因此很多同学一到初中成绩就滑坡了,其原因就是不能很快地在学业负担上也实行“转型”,当然也与有的学校负担过重有关.
4. 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由于在小学阶段掌握知识和技能不系统不扎实,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这也是造成学生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 5. 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从小学到中学,数学由具体的数而上升为用字母表示的代数,由具体形象到一般抽象,强调系统的推理与演绎证明,与小学松散的只重结果不重思维过程的方式有很大差异. 中学注重数学本身发展的规律,以数学发现发明的逻辑进程与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与小学杂乱的内容呈现方式有较大的区别,这就要求学生要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 初二阶段是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如果学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就不能适应新的学习,分化就显现出来了.
二、防止学习分化的策略
1.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第一动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后天兴趣的培养,主要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与展开而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有一部分“差生” 还是很有上进心的,在数学上费力不少,但成绩却不理想,这是学不得法的典型表现.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因为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所以从初一开始就要对他们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要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他们学到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在情感上多关爱学生,要使他们在情感上从内心能够接受和认同老师,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情感. 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因为不喜欢某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老师特别要对后进生真诚帮助,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4. 要适度教学
一定要严格按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切不可随意增加难度,人为增加学生负担,过去老教材已经删去的东西,千万不可又捡回来塞给学生. 很多时候往往是我们教学“过度”,从而让学生“望而却步”.
5. 加强数学学习的人文关怀
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关爱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在学习中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学习自尊心.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在数学的学习中老师的人文关怀. 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寓教于学,让学生担负起自己学习的责任,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数学对于人一生的重要,尤其在当下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理想及前途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建议范文2
如果说平时的教学是栽活一棵棵树的话,复习课就是为它们灌溉,使它们更茁壮地成长为一片林。栽树容易养树难。如何上好复习课,使复习课真正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经过试验,我总结出了一套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一、出示目标
复习目标对复习课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评价的作用,可以唤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复习课的复习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到下面的因素。
1.目标要全面。所谓“全面”,就是指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 三方面提出复习要求,不能厚此薄彼,甚至只提出知识方面的复习要求,把能力与思想品德丢在一边。
2.目标要准确。即针对性要强。一是目标中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要求要准确,二是三者之间不能混淆。在复习课上制定复习目标时,应注意和新授课后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以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3.目标要具体。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诸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粗一听很具体,细一想太空泛,到底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不得而知。其实一堂课只能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素质,太多会适得其反。
教学目标不仅是向学生提出的,也是对教师提出的。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着目标组织教学,就像写文章不能“跑题”一样,复习课也不能“离标”,而应有的放矢
二、知识再现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回忆,就是要求学生将学过的旧知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这是学生独立联想的有利时机,应尽最大可能让他们独立完成。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基础训练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多发病而编拟,以求引导学生辩论,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知识的本质。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在基础训练中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应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引导矫正,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同步发展。
三、梳理沟通
梳理,就是将旧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因此,梳理是复习中的重点。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知识点联接起来(求同),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求异)。
沟通就是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化,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这些显然是复习课的一个显著特征。沟通不同于知识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因此,沟通不仅要在异中求同,而且也要在同中求异,这是知识结构化为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沟通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求同与求异,更重要的是为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来达到促使学生相对完善知识,逐步趋于系统化。
四、分层练习
复习课中的练习与新授课或练习课中的练习都有明显不同。新授课中的练习主要是为了巩固刚学过的新知,因此其练习成分是基本习题占70%左右,侧重于知识方面;练习课中的练习则是为了技能向能力转化,侧重于数学能力的形成;复习课上的练习侧重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因此应出示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让学生练习。
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A、B、C、D类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选择基本的一类进行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五、深化提高
教师要引导和帮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以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以创造性的综合训练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综合训练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学生间引起辩论、评价,达到能灵活运用知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思想为教学行为。
六、总结评价
评价是一堂复习课效果的检查,也是对教学目标的验收,它包括练习中的基础知识的准确性与正确的理解,也包括对基础知识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和教师评价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提供一个得以发挥的自由空间。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建议
一、引 言
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同小学数学相比,无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有了较大层次的提升,因此,也具有相当的难度. 主要体现在平面几何、三角形相似、全等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等内容上,这些内容多要求学生具备初级的平面空间意识,具备设未知数、求解方程的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虽然对初中数学的内容和顺序安排上做了不小的调整,但几个关键内容仍旧保留在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之上. 主要是因为这些内容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平面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具备基础的数学意识,为今后在高中和大学的数学学习打好思维基础. 纵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笔者认为内容安排紧凑、合理,体现了数学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和科学性,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领会教学大纲的精神,在工作中贯彻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实质.
从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来说,初中生刚刚从小学生活过渡到初中生活,新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再加上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自制力较差,个性鲜明且有些许叛逆,他们往往难以在数学课堂上保持旺盛的精力来集中心思听讲,很容易走神,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 这些现实环境给我们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二、如何推进课堂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体思想是改变过去封闭式教学模式,实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平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教师灌输知识的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吸纳的方式.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 做好课前准备
许多初中教师在意识里还是认为课前准备就是备课,只要做好了备课工作就是做好了课前准备.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笔者对于这种思想是不认同的. 课前准备除了准备课堂要讲的内容以外,需要准备好自己的心情,要让教师积极、阳光、向上的课堂魅力感染学生,让他们也拥有一个好的状态来进行数学内容的学习.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调整好心态,在意识里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环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到了以上要求,还需要准备一份教学创意,所谓教学创意就是指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以创新的方法来表现课堂所讲的内容,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情境之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有限的45分钟发挥无限的效力. 2. 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以及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而这种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则依赖于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魅力.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主要的评判标准是师生互动的程度. 初中数学说难也不难,但也不容易,做到课堂气氛活跃更是有相当大的难度,毕竟数学不像化学课,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实验,也不像历史课,有许多好听的故事. 活跃课堂气氛则需要数学教师多多动脑子,如何把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之中无形地传授给学生,比如多多鼓励学生发言,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思考,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中掌握好应学的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抓好课后活动
仅仅做好了课堂前准备和课堂中的工作,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来说还远远不够,毕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没有良好的自制力,也没有较好的独立学习能力,对教师的依赖程度仍旧较高. 所以,要抓好课后活动,教师在课堂之余可以建立一些数学方面的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不一定非得以教学内容作为划分依据. 比如,数学方程兴趣小组,就可以把那些喜欢解方程,对方程知识较感兴趣的同学集中到一起,让他们来讨论交流各自对于方程这一章节学习的心得;建立平面几何兴趣小组,可以让学生交流平行线、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心得.
除了兴趣小组以外,还可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所谓结对帮扶就是把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同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进行结对,在学生的一帮一扶过程中,不仅增进了数学教学效果,还加深了同窗之情.
对于这些兴趣小组所交流的学习心得,都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宝贵的经验,数学教师要合理加以利用,认真审视这些学习心得,也许这些学习心得更适合学生来理解教学内容,更容易掌握初中数学的知识,必要的时候可以将班里的学生集中进行学习.
三、小 结
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思维的一门课程,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的精神,除了文中所述需要做好课前准备、活跃课堂气氛和抓好课后活动三个环节以外,最重要的还是依赖于爱岗敬业的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多多思考,认真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初中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较好地完成新课改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曾国强.新课改背景下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6).
[2]孟亚敬.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误区[J].学周刊,2011(13).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48-01
实践中可以看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要求的提出,不仅是对当前新课标要求的有效落实与执行,而且也是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此,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科教学要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营造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相对比较落后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教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据调查显示,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特殊性等,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安排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是否对该种教学方式感兴趣、接受情况如何等,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也很难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同时,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量的繁难偏旧问题依然出现在教学课堂上,以致于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了畏惧、厌倦感。比如在讲授公式、定理以及练习题时,单纯的任务式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以及乏味。
(二)教学活动严重脱离了生活实践
研究表明,学生之所以对数学产生抵抗心理或者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传统教学体制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几乎完全脱离,一味地背公式、讲理论,使得教学与学习非常乏味,因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所以很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甚至增加了他们的学习难度,部分学生为此失去了信心。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对当前出现数学教学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初中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构建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
首先,应当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于学生而言,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而且还是学习的主要推动力。实践中可以看到,初中数学教学阶段,通常会涉及到诸多的定义、定理和公式,这些枯燥乏味的抽象事物,容易导致学生感到厌倦,产生抵抗的心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比较抽象的数学公式、定理生动化、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五感能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其次,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只有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学生才不会感到陌生,同时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比如统计知识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零花钱进行有效分配,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会统计知识,同时也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零用钱进行合理分配。知识引入过程中,以生活实例为引子,这样可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多样化的变形,即采用变式教学法,可凝聚学生注意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x2-5x+4=0二元一次方程,可分解成以下几种变式,第一种:x2-5x+4的值大于或等于-9/4;第二种,(x2-5x+4)÷(x-1);第三种,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边长为2、4,则第三边的求值方程为x2-5x+4=0。采用该种教学方法,可引导学生有效挖掘更多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高效的知识网络,对于掌握数学问题的实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应当摒弃传统的重书本知识传授而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方式,应当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实践表现,数学教学与学习更多的是要在发现与探索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效率提升,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构建目标。因此,实践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充分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应当以新课标为思想指导,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和改进,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是高效课堂构建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徐利国,徐占祥.学习行动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动力[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20).
[2]张彩红.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改革与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是初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养形成及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团结合作意识、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这样一种背景和趋势来看,合作与交流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谓势在必行。
一、从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合作交流模式的重要价值及作用
时展对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基础学科知识培养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自主学习探究意识的培养。初中数学课程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现阶段教学现状来看,似乎难以达到标准和要求。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明确
从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依旧占据着教学主导的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学习状态涣散。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步骤及设计都是教师安排好的,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只要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回答即可。就这一过程来说,学生始终处于较为被动的学习状态,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丝毫不能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当整个教学过程依靠外在压力推动时,教学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教师教学费劲,学生学习吃力,教学越发艰难。
(二)应用能力需要提高
初中数学考试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霸”的存在,他们基础知识扎实,应试能力强。但是在这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些“高分低能”学生的特点,总结出来有以下几点:一,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二,性格较为内向,与同学、同伴交流较少;三,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 ,应用能力较弱。如果回到十年前,这些被我们定义为“高分低能”的学生应该是标准的学习霸王,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成绩法则”、“分数标准”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对教育领域人才的要求。全面发展综合型人才才是社会的需求。
(三)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除了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明确、学生应用能力急需提高的问题外,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还面临的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的单一。众所周知,对于那些对数学课程兴趣不浓厚的学生来说,数学教学是极度难捱、极度枯燥的过程;加上教师亘古不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许多学生对数学课程开始产生厌倦心理。教师模式是课程知识传递给学生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如果教学模式不能吸引学生关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话,学生对相应模式下的课程知识也会提不起兴趣。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看到,虽然数学课程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从目前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不管是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还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似乎都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这样一种背景和现状,就合作交流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来说,不仅能有效丰富现阶段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同时还能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发展以及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此外,合作交流模式的应用,还能有效转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学习主人翁”的意识,提升整个数学课程的课堂张力。
二、合作交流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及策略
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一种更新的、效率更高的教学模式呼之欲出。合作交流模式凭借其对学生学习主动性能有效激发的优势,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下文论述中,笔者从具体教材内容出发,围绕合作交流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希望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综合数学素质及素养的提升能够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从知识内容及学生知识基础出发,合理选择搭配模式
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又分为小组合作交流模式与专题交流模式。小组合作交流模式一般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在遇到较为重要且具有一定争议的内容与知识点时,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最好能有合理的固定搭配,如前后桌为一小组等)。但是就这种模式来说,对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独立学习的自觉性有很高的要求,建议可以在一些概念性知识,如“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科学计数法”、“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等数学内容的教学过程来说,建议可以采取这样一种灵活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应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探究题目的合理设定,在保证教学质量和进度上,尽可能的从学生的具体知识构成出发;专题合作交流、探究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较少的教学方式,但是就专题合作探究模式来说,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但是就这类合作交流来说,教师一定要注意宽度与深度的合理把握,符合当时学生知识层次及逻辑思维能力水平的基础上,还应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作用与优势,建议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的时候应尽量对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每个小组的水平都应保持在均衡,并且一定要注重优等生与学困生的穿插。
(二)教师角色的合理扮演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的角色较为固定,即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与组织者。但是在初中数学合作交流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应是灵活变动的。在小组合作交流与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是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思路的打开提供一点助力,帮助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中信心和成就感的获取,如“探索规律”这一教学内容来说,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完全由学生单独完成的话,可能会由于知识过于抽象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此时,如果教师可以在讲台上利用具体的数据为学生示范一些数据中存在的规律与现象的话,必然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思考、学习的效率;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引导小组活动,同时还应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现场观察,充分掌握学生的特点,为今后探究学习开展效率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合作交流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来说,不仅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更是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措施。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教学的重心,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融入到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去,争取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施俊英.高职院校数学实验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朱黎生.指向理解的小学“数与运算”内容的教材编写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
[4]陈燕.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模式构建[D].西南大学,2013.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实效性;因素;策略
新课标指出我国初中的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以确保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对此,我国初中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重视以课本教材为依据,为学生明确数学学习的目标,进而有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加以激发,以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这不仅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具有良好的帮助,同时还能有效强化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促进学生自身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
一、影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实效性往往对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就目前来看,影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的几方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数学教学目标的制订,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未能明确总体的学习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相对较为单一,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了影响,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无论是针对数学成绩优异还是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数学教学的实效性造成了影响。
二、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提升的有效策略
1.为初中生明确数学学习的目标
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为切实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就要求教师能针对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师应针对数学教学的课本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确保对教学的内容有全面的掌握,才能充分有效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与整合来为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应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要求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地制订学习的目标,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加以调动,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同时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
2.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要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还要求教师以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为目的,转变以往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学方式而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就初中生来看,其心智处于发展与形成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学方式往往很难保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保持注意力长效地集中,甚至还可能因教学的枯燥而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此,初中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重视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而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让学生在互动探讨中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重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所谓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充足的尊重,并以这些差异性为目的来实施教学。首先,针对数学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学生,在教学中应重视他们数学基础水平的强化,要求针对他们采用基础性的数学教学内容,并重视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兴趣的激发;其次,针对那些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他们自身的实际能力为依据,适当地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以此来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求知欲,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最后,针对数学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选用难度更高且更具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强化这类学生的数学水平及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不仅能优化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还对学生数学成绩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我国初中的数学教师就必须要给予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充足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探索影响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确保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积极应对,进而促使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并有效对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强化。
参考文献:
[1]牟天伟,吴天飞.数学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的途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06).
[2]魏豪,徐章韬.数学教学歌曲辅助高中数学教学实验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7,(06).
[3]王淑杰.数学教学重在“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6,(S2).
[4]王秋实.关于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6,(35).
[5]刘红熠.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及其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2):116-118.
[6]张俊裕.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层次教学的尝试[J].学周刊,2017,(13):126-127.
[7]马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05):157.
[8]刘国伟.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