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技术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壤改良技术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范文1

关键词:苹果园;梨园;土壤肥力;改良技术

中图分类号:S6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08)02-0024-05

山东省苹果园、梨园主要分布于花岗岩、片麻岩、砂页岩和黄土上形成的棕壤、褐土和潮土等3种土壤类型上,由于母质和成土过程的不同,其土壤肥力存在差异。另外,由于长期忽视土壤管理,有机肥施用量少,化肥施用量偏大且肥料种类单一,农药使用不合理等,导致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养分比例失调,部分果园土壤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超标,土壤肥力逐渐退化,果园生产能力降低,严重制约着我省苹果、梨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总结山东省苹果园、梨园土壤肥力状况及改良技术措施,对于指导我省苹果、梨生产,促进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实现我省苹果、梨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土壤肥力状况

1.1 土壤酸碱度与阳离子交换量

山东省苹果园、梨园土壤总体呈酸化趋势,个别地区土壤酸化较严重。以招远果园土壤pH值为例,pH<5.5的果园所占j比例从1981年的1%上升到2005年的63.0%,pH为6.5~7.5的果园所占比例从1981年的72%下降到2005年的不足7.7%(表1)。苹果树、梨树适宜的土壤pH为6.0~8.0,因此,招远多数果园土壤偏酸,已不能适应苹果树、梨树正常生长发育的要求。从不同土壤类型看,多数棕壤果园土壤pH值6.0~7.0,少数果园土壤pH值低于5,属于强酸性土壤;褐土果园土壤pH在7.05左右;潮土果园土壤由于含有游离碳酸钙,pH值在8.0以上。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多为10~25emol/kg,不同类型土壤之间无明显差异。

1.2 有机质

苹果、梨丰产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1.5%以上。而山东省苹果园、梨园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仅为0.60%,多数果园处于有机质含量不足或缺乏状态。3种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机质含量相差不大,分别为棕壤0.58%、褐土0.64%、潮土0.67%。果园0~4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呈明显垂直递减趋势。

1.3 大量元素

土壤中大量元素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表2)。3种土壤类型的有效氮含量相差较大,棕壤中含量最高,潮土中最低,褐土介于二者之间;有效磷含量相差最大,且与有效氮含量变化趋势相同;有效钾含量相差较大,潮土中含量最高,棕壤和褐土中含量接近。

3种土壤类型有效氮含量均以0~20cm土层最高,其次是20~40cm土层,40~60cm土层最低。有效磷含量在各土层的分布规律不一致,棕壤随土层加深含量降低;褐土相反,随土层加深含量增加;潮土随土层加深含量先升后降。各土层的有效钾含量差异较有效氮和有效磷小,棕壤和潮土都以0~20cm土层最高,40~60cm土层最低;褐土以0~20cm土层最高,20~40cm土层最低。果树能否获得丰产除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绝对值有关外,不同土层的养分含量比例是否协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潮土不同土层间氮、磷、钾含量的比例差异较小,褐土差异较大,棕壤介于两者之间。

1.4 中量元素

全省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硅含量较丰富,有效硫较缺乏(表3)。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硫均以潮土中最高,褐土次之,棕壤最低。有效硅在褐土中最高,棕壤最低。

1.5 微量元素

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水平较低,不同土壤类型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表4)。棕壤为低硼、高铁、高锰土类,有效铜含量适中。褐土为低硼、低锌土类,有效铜和有效铁含量适中至丰富,有效锰含量偏低。潮土为低锌、低锰高铜土类,有效硼和有效铁含量适中。

1.6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表5)。0~20cm土层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明显高于20~40cm土层,而真菌则相反。

1.7 土壤酶活性

不同土壤类型,酶的活性有差异(表6)。蔗糖酶活性在棕壤、褐土中较高,且差异较小,在潮土中则显著降低。棕壤中脲酶活性较低,其他两类土壤差异不明显。过氧化氢酶活性以褐土最高,其次为潮土和棕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在棕壤中占优势;碱性磷酸酶活性则相反,在棕壤中偏低,在褐土和潮土中较高。不同层次土壤酶的活性多有差异。多数酶活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潮土中酸性磷酸酶活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表6)。

1.8土壤染污状况

超标果园土壤中DDT、六六六残留量平均值很高,分别为0.4428mg/kg和0.4317mg/kg,超标3.4倍和3.3倍,最高残留量达1.0788mg/kg和1.5799mg/kg,超标9.8倍和14.8倍(表7)。超标果园土壤重金属镉、铅、铬、汞和类金属砷超标情况有所差异,其最高超标倍数分别为1.61、0.29、0.49、0.15和0.06倍。

2 改良技术措施

2.1 建立土壤肥力监测信息网

建立土壤肥力监测信息网,长期监测记录土壤肥力变化动向。根据土壤肥力变化规律,土壤肥力水平及果树需肥特点,采取相应的耕作、施肥及其他培肥措施,保证果树优质丰产。

2.2 合理耕作

土壤耕作包括深翻和中耕。深翻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强土壤通气性和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有利于根系呼吸和养分吸收。深翻宜在秋季进行,如必须春季深翻应在土壤化冻达一定深度时进行,以利保墒,深度在20cm左右。如土壤坚硬或翻后多土块且不易打碎,可先浇水,待表层土干燥而底层土潮润时再翻。中耕要注意选择最佳耕作时间,土壤湿度过大时中耕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物理性状恶化,不利于果树生长;土壤含水量超过凋萎含水量,并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最适合中耕。

2.3 广辟肥源,增施优质农家肥

施用有机肥料是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最直接、最有效措施。农家肥是有机肥料,它有许多化学肥料所不具备的特性。一是养分全面,含有果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二是肥效持久而稳定,施入土壤被微生物分解后,可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各种养分供给植物吸收利用,还能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改善植物的碳素营养,促进果树增产;三是可改良土壤,施人土壤后经微生物分解等形成腐殖质,使粘性土变得疏松易耕,从而增强土壤的渗水性与通气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保温性能;四是施入土壤后被微生物分解所产生的各种有机酸和碳酸,可加速土壤中难溶性盐的转化,变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提高养分的有效性,发挥土壤潜在的肥力;五是有机肥腐解后产生的一些酸性特质和生理活性物质,能够促进果树根系生长。鉴于农家肥具有这些独特的作用,各地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广辟肥源,大积大造优质农家肥,增加单位面积施肥量,每年每公顷果园保证施入农家肥30~50t。

2.4 优化用肥结构,合理施肥

只有做到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才能有效培肥地力,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保证果树高产稳产。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二者可以取长补短,缓急相济,这样既能发挥肥料的增产潜力,又能防止土壤肥力的减退。因此,在以施用有机肥料为主的基础上,要合理地施用化肥,使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比例保持在25~30:1。在施用化肥时,要做到氮、磷、钾元素肥料配合施用,防止施肥单一化。据研究,苹果、梨正常成年结果树,形成100k量分别需施纯氮0.8~1kg、五氧化二磷0.52~1kg和0.65~0.7kg、氧化钾0.8kg和0.7~0.9kg。同时结合施用硼、铁、锌等微量元素,防止出现小叶病、黄叶病等缺素症。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开展土壤诊断施肥,即根据土壤的特点,果树需肥临界期和养分最大效率期、各种化肥的性质和天气变化情况,做到因肥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最大限度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保证土壤养分的收支平衡,减少土壤养分消耗,保持地力长久不衰,促进果业生产持续发展。

2.5 推广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中有机质的多少是衡量果园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而大力推广作物秸秆还田、堆制秸秆肥和牲畜过腹还田,是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增强植物抗病、抗虫、抗旱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据报道,100kg玉米秸秆中含氮0.48kg、磷0.36kg、钾1.64kg,即10t玉米秸秆中所含的营养就相当于硝酸铵141kg、过磷酸钙238kg、硫酸钾342kg。覆盖秸秆3年后,土壤中可增加氮6.2%~49.2%、磷2.4%~14.3%、钾3.2%~65.5%、锌29.8%~31.8%、铁4.6%~31.6%、铜17.8%~84.2%、锰36%~97.6%、有机质1%~2%。

2.6 发展绿肥作物,实行生物培肥地力

发展绿肥作物,也是一项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草木樨、紫穗槐、沙打旺等豆科作物,根系粗壮、分布较深,不仅能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还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分,并能借助根系作用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一般每公顷豆科绿肥作物平均可固定氮素75kg,相当于450kg的碳酸氢铵;其根茬中还含有机质15%以上,含氮0.4%~0.6%,翻压分解后可增加耕作层的养分含量。紫花苜蓿是与果树间作的理想绿肥作物,将2~3年生的苜蓿草根系深翻人土,可显著增加果园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土壤肥力可持续2年以上。另外,绿肥作物都具有繁茂的枝叶和发达的根系,能很好地被覆地面和固定土壤,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2.7 人工放养蚯蚓

蚯蚓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蚯蚓的活动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可加速有机物质的腐烂分解,增加微生物活性和数量,微生物又可进一步分解有机物质;可将土壤中的氮转化为可被植物利用的硝酸盐,提高土壤中可溶性磷、钾和镁的含量。蚯蚓排泄的粪便是一种有机无机复合体,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具有培肥土壤的作用。蚓粪还是一种团聚体,水稳性较高,能使土壤保持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提高保肥性,使土壤疏松多孔,不板结。蚓粪除了具有上述特点外,还具有不易发霉,无臭味,并能吸附臭味物质和颜色物质的优点,因此具有减轻土壤污染的作用。

2.8 土壤污染的防治

2.8.1 控制和清除土壤污染源 控制和清除土壤污染源是防治土壤污染的根本措施。工矿企业“三废”排放、污水或不洁水灌溉、过量施用农药、化肥,特别是高残留农药和劣质肥料,如有毒磷肥、城市垃圾等,都会使果园土壤中农药、重金属元素、亚硝酸盐以及其他有毒物质含量增加。因此控制污染应先摸清污染源,进而制定具体措施予以控制。

2.8.2使用生物农药使用农抗类杀虫剂风雷激、阿维菌素、杀蚜素、齐螨素等,农抗类杀菌剂多抗霉素、井岗霉素、农抗120、武夷霉素等,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除虫脲、杀铃脲、卡死克、抑太保等,病原微生物类杀虫剂Bt、白僵菌等,植物性杀虫剂苦参碱、烟碱、虫敌、杀虫王、克蚜素、茴蒿素等生物农药防治苹果、梨病虫害均能取得相当或稍好于化学农药的效果,同时还保护了环境和天敌,应大力提倡。

2.8.3 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注意农药的正确选择和交替、混合和间隔使用。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久效磷、对硫磷、三氯杀螨醇、福美胂等。限制使用中毒农药如乐斯本、杀螟硫磷、灭扫利、功夫等。尽量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吡虫啉、马拉硫磷、螨死净、三唑锡、大生、新万生、代森锰锌等。不能随意增加剂量和次数,要按安全间隔期施药。

2.8.4 推广生物防治法某些植物具有降解和吸收土壤污染物的作用。羊齿类铁角蕨属中的一种植物,具有较强吸收土壤重金属的能力,对土壤中镉的吸收率可达10%,可降低土壤镉含量;土壤中红酵石和蛇皮藓菌能降解聚氯联苯,降解率分别达40%和30%;另外,某些鼠类和蚯蚓对一些农药有降解作用。

2.8.5 增施有机肥和有机质 有机胶体和粘土矿物对土壤中农药和重金属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因此,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砂性土壤,能促进土壤对有毒物质的吸附,是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自净能力的有效措施。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范文2

(1)施用有机肥:对于粘质土壤,施用有机肥,有机肥含有大量有机质,可使土壤疏松、通气透水,改善土壤。而对于砾质土壤,施用腐殖质有机肥、富含腐殖质和养分的泥炭,可增加砾土有机质养分含量,在城市土壤中常用有机肥有油饼肥、泥炭土等。(2)铺撒石灰:石灰是最常用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由于养护需要,施用了大量的无机肥料,加上大气酸降的影响,城市绿化土壤特别是南方酸性土壤的酸性很严重,撒石灰可以中和土壤酸性,又有助于土壤团粒形成,同时还提供了充足的钙养分。(3)铺沙:在城市绿化管理中,铺沙既可以改良粘质土壤质地,增加其土壤的孔隙度和通透性,降低土壤粘着性,同时又可起到填平草坪坑洼、增加绿地美观作用的效果。用于城市绿地的沙子一般为河沙,河沙主要为碳沙,均匀,不含半风化或易风化矿物。(4)更换客土:城市绿化,由于主体施工将原有表层土壤破坏严重,主体施工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石块,没有清理外运,埋设不深,现场土壤养分缺乏,需要进行换土。比如,2012年福厦铁路沿线栅栏内绿化工程,树穴挖开,建筑垃圾、石块较多(图1),根本不适合植物生长。为此,我们采用扩大树穴、客土的办法,回填结构良好、土质疏松、中性弱酸、富含有机质和土壤养分的壤土,同时适当加入草木灰、泥炭土、腐叶土等有机肥料混合,使之符合绿化种植的要求。(5)深耕细作:多犁、多耙、多蘑、多锄,起到保水、增温、增肥的效果。据分析测算,采用深耕细作可使植物成活率提高到90%,效果明显。在2012年福厦铁路沿线栅栏内绿化工程中,经过改良、换土、施肥、精耕细作,终于在精心养护6个月后,就达到业主、设计满意的效果。

2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盐碱地土壤的定义是指耕层可溶性盐总量超过0.1%,碱化度大于5%,碱斑面积大于绿地面积的15%,影响植物生长的盐碱化耕地。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措施包括以下方面。(1)土壤盐分、水分检测:取土层为0~10cm,10~30cm,30~60cm的土壤,计算盐分平均含量,用加权平均数。在实际绿化工作中,小型绿化项目往往只测10~50cm种植层的含盐量和pH值,简化了化验内容。浇灌水测矿化度和pH值。(2)水利改良:配备区域性的排水工程,治理无尾河川,使盐碱有出路,达到区域脱盐目的。(3)化学改良:每公顷施石膏15t左右,做基肥一次施入,也可结合当地实际重点施在耕地碱斑和草原碱斑的改良土上。(4)客良:在重碱斑地块,将碱斑挖深40cm,用客黑土回填。(5)压砂改良:盐碱化程度较轻的土壤,每公顷拉50~70m3砂土,掺入耕层,防止返盐。(6)施用盐碱良肥:盐碱良肥的pH值为5.5,将盐碱良肥撒于地表,深翻30cm,配合有机肥施用效果更好,每公顷施肥(有机质含量>8%)45~60m3,能有效地降低土壤含盐量,且对改良微咸水也有一定的效果。(7)施用生根粉等营养物质,可促进植物多生根,这对于盐土栽培的园林植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010年4月,我们在平潭森林公园中度盐碱地种植137株胸径为15~20cm的小叶榕,群落式布置,100株用生根粉喷根后全部成活。与此对比,另外37株未施用生根粉,仅成活9株。生根粉可以喷根,也可随水浇灌。

3平潭森林公园绿化工程中的盐碱地土壤改良实践

2011年,厦门路桥景观艺术有限公司承接了平潭森林公园的景观绿化工程。在施工前发现现状土壤有板结、表层泛白现象,为准确了解土壤情况,我们组织园林绿化和农科所专家进行采样检测,并对附楼角落常绿乔木(190株)、落叶乔木(210株)、灌木(2000株)进行了半个月的养护后,进场采样检测,现场苗木渗水不正常,严重的浇水3d后还未渗完,表层泛白,现状土壤多为粘土、盐碱土,不适宜栽植苗木。我们将进场前的检测与施工后的检测,进行化验分析,给出了如下的结论。(1)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低,土壤比较贫瘠,且多为盐碱土;(2)土壤pH值最高达7.9。结合现场情况采取补救措施:(1)适时浇水,尽量让水将盐碱稀释或下渗,浇水后松土;(2)调整水分pH值,在浇水时加硫酸亚铁调整pH值到6.5左右;(3)扩大树穴加施盐碱良肥,深翻土壤,补施生根粉。

4结语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范文3

关键词:耕地地力;土壤资源;土壤养分;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1.3 文献标识码:A

桂西北石山地区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区域,该地区石山面积约有7.67×104hm2,占总面积的33.00%,半土半石山面积约有7.71×104hm2,占总面积的34.02%,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1-4]。地处桂西北的大化县,位于红水河中游,东西最大横距53kg,南北最大纵距89kg,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可耕;全县总面积27.16hm2,其中山地面积24.59hm2,占全县总面积的90.5%,是典型的大石山区;耕地面积1.38万hm2,其中水田0.35万hm2,旱地1.026万hm2。由于地域广阔,地形地势复杂,成土母质不同,加上耕作制度不同,耕地地力差异大。为掌握大化县耕地地力情况,按农业部测土配方项目规定的方法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常规化验分析,对全县耕地地力和土壤主要障碍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为消除土壤主要障碍因素提出有效改良措施,进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科学提高耕地质量[5-6],使该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达到高产稳产。

1 大化县县域耕地地力基本情况

1级耕地371.3hm2,占耕地面积2.69%;2级耕地2019.3hm2,占耕地面积14.64%;3级耕地2536.1hm2,占耕地面积18.38%;4级耕地3081.6hm2,占耕地面积22.34%;5级耕地4448.8hm2,占耕地面积32.25%;6级耕地1337.5,占耕地面积9.70%。

表1 大化县域耕地地力等级统计表

等级 土类 1 2 3 4 5 6 合计

旱地面积/hm2 0 1321.5 1404.9 2151.7 4045.3 1337.5 10260.9

水田面积/hm2 371.3 697.7 1131.1 929.9 403.5 0.0 3533.7

耕地面积/hm2 371.3 2019.3 2536.1 3081.6 4448.8 1337.5 13794.6

注: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为标准,通过综合评价分析,把大化县域耕地划分为6个地力等级:1级耕地≥0.83,2级耕地0.760~0.833,3级耕地0.735~0.760,四级耕地0.710~0.735,五级耕地0.650~0.710,六级耕地

从表1中可以知,1级耕地地力旱地没有,水田有371.3hm2,占全县水田面积的10.51%,旱地以5级最多,面积达4045.3hm2,占全县旱地面积的39.42%,水田以3级最多,面积达1131.1hm2,占全县水田面积的32.01%;全县的耕地地力以低产耕地所占面积最大,面积为5786.3hm2,占耕地面积的41.95%;中产耕地面积为5617.7hm2,占耕地面积的40.72%,最少是高产耕地面积为2390.6hm2,只占耕地面积的17.33%。

2 大化县耕地土壤资源状况

2.1 有机质

大化县域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12.5~64.0g/kg之间,平均为29.0g/kg。全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划分为4级,其中1级为上等,共计面积1413.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0.23%;2级、3级为中等,面积11326.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2.11%;4级为低等,面积106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67%。从分析结果可知,大化瑶族自治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中等水平。

2.2 全氮

大化县域耕地土壤全氮含量范围在0.6~5.1g/kg之间,平均为1.90g/kg。全县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划分为5级,其中1、2级为上等,共计面积11266.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2.19%;3级为中等,面积244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7.67%;4、5级为低等,面积86.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0.63%。从分析结果可知,大化县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属上等水平。

2.3 有效磷

大化县域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范围在1.1~100.6mg/kg之间,平均为20.0mg/kg。全县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划分为5级,其中1、2级为上等,共计面积6353.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6.04%;3级为中等,面积465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3.72%;4、5级为低等,面积250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8.14%。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化县域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属中上水平。

2.4 速效钾

大化县域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范围在17.7~468.1mg/kg之间,平均为89.0mg/kg。全县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划分为5级,其中1、2级为上等,共计面积402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9.17%;3级为中等,面积8233.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9.66%;4、5级为低等,面积154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1.17%。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化县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属中等偏上水平。

3 大化县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与分析

从这次土壤评价可知,全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中等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属上等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属中上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属中等偏上水平。全县耕地地力低产耕地面积最多,面积为5786.3hm2,占耕地面积的41.95%,中产耕地面积为5617.7hm2,占耕地面积的40.72%,最少是高产耕地面积为2390.6hm2,只占耕地面积的17.33%。

4 大化县耕地土壤主要障碍因素成因及改良措施

根据这次土壤评价调查结果,大化县耕地还存在许多障碍农业生产的土壤因素,此因素对土壤理化性状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土壤水、肥、气、热不协调,成为作物生长的障碍因子。该县土壤主要障碍因素有如下几种:瘠薄型耕地土壤;石灰性耕地土壤;酸性耕地土壤;潜育型耕地土壤;偏沙型耕地土壤;耕层浅薄型耕地土壤;偏粘型耕地土壤。

4.1 瘠薄型耕地土壤

根据这次土壤评价调查,大化县瘠薄型耕地土壤面积达784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6.83%,这类土壤养分缺乏,特别是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结构变坏,生产性能差,在该县分布区域比较广,是大化县域耕地土壤的主要障碍因素;造成原因:自然因素,即成土母质和气候条件的相互作用;人为因素,主要是施肥及土地利用方式上造成,其中以施肥不足、有机肥少、氮磷钾肥施用比例失调为主要因素。

这类土壤改良的主要技术措施: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油菜、开发冬种蔬菜等,使用地养地相结合;旱地间套种茹菜和豆类作物;农作物秸秆还田,据试验连续3a以上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0.3%~0.5%;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砌墙保土,防止水土流失。

4.2 石灰性耕地土壤

根据这次土壤评价调查,大化县耕地土壤属微碱性的面积为1535.7hm2,占耕地面积的11.13%,主要分布在共和、江南、板升、六也乡等石灰岩地区乡镇,土壤母质大多为石灰岩发育而成或者长期不合理施用石灰形成,其特点是土壤质地比较粘重,pH值较高,有石灰反应,易板结,干时坚硬,湿时粘。这类耕地土壤改良主要技术措施:少施或不施石灰;合理排灌;增施农家肥;农作物秸秆还田;使用酸性肥料;对有锅巴层的耕地,用机耕作业加深耕作层;使用氮肥深施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4.3 酸性耕地土壤

根据这次土壤评价调查,大化县耕地地壤属弱酸性土壤面积4334.2hm2,占耕地面积高达31.4%。水稻生长发育适宜的pH值在5.7~7之间,玉米生长发育适宜的pH值在6~7之间,甘蔗生长发育适宜的pH值在6~8之间,而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酸性土壤面积为806.3hm2,占耕地面积的5.85%,强酸性土壤只有1hm2,这类土壤主要是由于当地气候特点与成土母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分布在大化、羌圩、岩滩、都阳、贡川、江南等乡镇的部分村屯。这类耕地土壤改良主要技术措施:适当施用石灰中和酸性;增施农家肥;冬种绿肥、农作物秸秆还田;使用碱性肥料。

4.4 潜育型耕地土壤

根据这次土壤评价调查,潜育型耕地土壤在大化县仍有零星分布,主要是冷浸田、冷底田、石灰性潜育田,这类土壤主要成因受到地形母质性质、地下水位以及排灌条件影响而成。改良主要技术措施:开沟排水治潜,开好环山沟、田边沟、田中沟;实行排灌分家,科学用水,合理排灌;冬翻晒田。

4.5 偏沙型耕地土壤

根据这次土壤评价调查,偏沙型耕地土壤面积达4784.1hm2,占耕地面积的34.68%。其中水田592.4hm2,占水田面积的16.76%,旱地4191.7hm2,占旱地面积的40.85%,在全县广泛分布,表现为沉浆板结、耕作层浅,养分缺乏,漏水漏肥。这类土壤主要成因:石英多的母质形成;水土流失;人为因素,主要是施肥和盲目砍伐等。改良主要技术措施:封山育林;逐步实施客土进田;增施农家肥;冬种绿肥、农作物秸秆还田;勤施薄施。

4.6 耕层浅薄型耕地土壤

根据这次土壤评价调查,水田耕层厚度≤12cm占水田面积的5.65%,旱地耕层厚度≤10cm的占旱地面积的11.0%;这类土壤主要成因:与耕地机具有关;受到成土母质、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改良主要技术措施:推广机耕作业,逐步加深耕作层,有石砾层的则采用增加客土来加厚耕作层;增施有机肥、冬种绿肥;石灰岩地区的旱地,推广间套种豆类作物和农作物秸秆还田;实施土地平整和坡改梯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4.7 偏粘型耕地土壤

根据这次土壤评价调查,偏粘型耕地土壤的面积达1579.5hm2,占耕地面积的11.42%,其中水稻面积724hm2,占水稻总面积的20.49%,旱地面积851.9hm2,占旱地面积的8.30%。这类耕地面积分布比较广,以石灰岩溶地区耕地为最多,是由红土母质发育而成的耕地。其主要特点是质地较粘重,易板结,干时坚硬,湿时粘,宜耕期短。改良主要措施:实施客沙入田工程;增施有机肥和种植绿肥;农作物秸秆还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参考文献

[1] 王克林.喀斯特区域资源环境特征与生态农业发展途径[M]沈永明,秦斌.博士看河池.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226-236.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范文4

关键词:营林;树种;栽培;管理

1 树苗培育

1.1容器选择

科学的选择育苗容器可使树苗根系得到完整地保护,促进品种的优良性状得以充分发挥。科学育苗容器的基本特点是在制作材料上选择无纺布和轻基质的材料为主。容器在制作成型后,用气动无齿锯片按数控电子部件设定的长度将其切断,做成不同口径的进料筒,装填基质,扦插、下种或移栽组培苗。

1.2基质

选择基质的选择并非以肥沃为标准,而更应注重其通气性、持水性和营养转让能力。选择无纺布容器育苗后,应以未掺加黏土的有机质为基质。同时,使用有机质前应将一些缓释肥、蛭石及珍珠岩等材料掺加进去,达到培养粗壮根系的目的。

2 苗圃设计

作为营林工作的基本建设项目之一,营林苗圃设计是促进苗木良好生长,提高树种栽培质量的关键。在设计苗圃时,应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合理对各项技术措施进行拟定。

2.1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的选择主要应根据苗木的种类、生产规模及地理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水源、土壤及交通等条件,最大程度的保证苗术的根系生长,提高苗木成活率。

2.2苗圃规划

为合理布局,促进土地充分利用,确定苗圃地后,应进行苗圃的合理规划,满足苗圃生产需要。在生产用地规划上,综合考虑地形、日照时间、主风方向及坡向、坡度因素,将苗圃划分为播种区、营养繁殖区、小苗区、大苗区等区域,并进行合理排列,促进苗木均匀受光,利于生长。在辅助用地规划上,合理控制圃地面积在苗圃总面积的30%以内,合理规划道路、房屋建筑、排灌系统及防护林带的面积分配及排列。

2.3苗圃土壤改良

为满足苗木生长需要,在苗木栽植前,应对苗圃进行合理的土壤改良。采用土壤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为使土壤的生物活性提高,可给土壤施有益微生物。通过物理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如:采用深翻松土、深翻种植和有机肥施用的办法来使土壤变成团粒结构体,从而协调土壤里水分、空气和养分的积累和消耗,为植物根系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3 苗木栽培

3.1苗木移栽

在苗木移栽前,一定要保持确保苗木根系的湿润,充分保证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从容器中提出苗木后,将苗木的跟球基质进行适当疏松,并适当修剪根系。在移栽种植时,为确保苗木的生长质量,应综合考虑苗木的生长速度、生长习性及生长时间对苗木的株行距进行适当控制和调节,并掌握和运用不同树种的种子成熟期及苗木开始和停止生长期等不同的特点规律,对苗木播种、扦插、换床、定植的最佳时间进行合理确定。苗木移植后,对土壤的水分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如出现水分缺乏时及时补充浇水。并检查根系是否盖严,有效避免苗木根系因透风被抽干。

3.2苗圃灌溉

3.2.1轮灌区的划分 按照一定的规律对轮灌区进行编组,尽可能的在同一轮灌区内将需水量相同的苗木进行划分,从而降低系统工程的造价,同时可有效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

3.2.2灌溉系统的选择 苗圃灌溉一般采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喷头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苗木喷灌均匀度,应等间距、等密度的布置喷头位置;考虑风向对苗木喷灌水量分布的影响;分析喷洒水滴的大小、降落速度对苗木的打击动能,设计中要以不损害苗木和土壤团粒结构为原则。

3.3苗圃施肥

适地适树适时进行合理的施肥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措施。为促进苗木生长,在苗木生长前半年,可施有机肥料和微生物化肥,促进激素、抗生素的产生,刺激苗木生长。同时,有机肥有利于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加速苗木的生长发育。半年之后施肥,以基肥为主。一年后,施用化肥,对土壤中苗木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进行补充,满足苗木养分需求。

3.4病虫害防治

新移植的树苗抵抗力较弱,极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蚀。在病虫害的防治上,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3.4.1根据苗木种类及其特性,合理施药,杀死病菌,保护苗木。同时,在施药前要准确分析作业面积,从而合理确定施用药量。

3.4.2发现病株时,为防治交叉感染,应进行立刻清除,带出苗圃地烧毁,对病虫害做到合理防治和控制。

4 种子育苗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范文5

关键词土壤改良;措施;黑龙江富裕

中图分类号S1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295-01

耕地退化是自然原因(内因)和人为原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原因是耕地退化的基础和潜在因子,人为原因是耕地退化的诱发因子。耕地退化直接影响耕地的生产力,影响范围不仅涉及大田耕地,而且涉及林地、果树、园地、草原、荒地等所有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耕地。防治耕地退化,是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兴衰有重大的影响[1]。防治耕地退化的主要措施包括制止乱垦、滥伐和过度放牧,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合理施肥和灌溉,对退化耕地进行综合治理等。治理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

导致地力减退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水土流失以外,盲目开荒、广种薄收、用养脱节、掠夺式经营也是重要原因。所谓土壤肥力降低,是指本来没开荒前土壤库中存有较多养分,由于只种不养,肥力必然衰减[2]。随着集约化农业生产和单位面积产量的不断提高,靠自然恢复地力效果极差,必须在现有生产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增施尽可能多的优质农家肥,以保肥力不减,地力常新。增施有机肥,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补充微量元素方面的效果尤为突出。

对于耕地退化所造成的危害,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富裕县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就陆续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对部分土地进行初步治理,根治耕地退化问题,要采取农业、生物和水利工程相结合的措施[3]。加强以养地、培肥地力为主的基础工作,尤其是国家要在这方面加强立法,把这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1农业措施

1.1深耕深松

结合土壤中耕进行垅沟深松,可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加厚肥沃土层,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接纳降雨、蓄水保墒能力。特别是多雨年份,深松结合施有机肥的效果会更理想,因有机肥不仅能为作物增加养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其自身也有极强的调节水分能力[2]。

针对部分薄层黑钙土黑土层薄、底土黏重、土壤持水量较小、怕旱怕涝的特点,应继续采取土壤深耕、深松方法,增施农肥,促进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强土层通透性[2]。深松后的耕地耕作层加厚,作物根系发育好,扎得深,分支多。一般整个生育期可以提高积温50 ℃,提高土温0.4~1.6 ℃,促进增产3%~5%,秋早霜和春季低温寡照年的增产幅度更大。

1.2秸秆还田

积极推行秸秆还田技术,但还田深度不宜过深,因为较深的土壤底层温度低,微生物少,秸秆很难分解或分解较慢。把秸秆耙入10~20 cm土层,能有效刺激土壤各类微生物数量的增长,有利于秸秆有机残体的腐解[2]。在秸秆还田后要注意适量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分解时需要消耗土壤中的氮素,若不适当补充氮肥有可能造成缺氮而影响产量。

1.3盐碱良

一是挖排水沟,降低水位。二是增施优质农肥,增加土壤有机质,以肥压碱,以肥改土[4]。三是种植绿肥和耐盐碱作物,如甜菜、葵花、高粱等,以生物排碱。四是实行浅翻(10 cm)深松(30 cm),防止把盐碱土翻到地表。五是对小块碱地(碱疤瘌)可以采取客土加砂改良。六是大造农田防护林,创造优良的农田生态环境,严禁乱挖碱土乱垦荒地,对产量很低的盐碱地实施退耕还草。对于土壤沙化的防治,最好的办法是弃耕还林还草,大造防风固沙林带,一时不能全退的也要实施粮草轮作,并增施有机肥或河塘泥,以增加土壤粘粒和腐殖质含量,改良沙性[5-6]。七是旱改水,在退化的耕地上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以水洗盐、以水洗碱。

2生物措施

主要指植树和种草,增加土地覆被率。森林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涵养水源,防治风沙,缓解旱涝[7]。据测定:在森林植被下,雨水有14%~40%被树冠截留,5%~10%被林下枯枝落叶层吸收,50%~80%缓慢渗入地下,形成径流,沿地表流失的水量不超过1%。1 hm2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300 m3的水库;农田防护林可以降低风速25%~48%,增加土壤水分3.3%~4.7%。可见,森林既储蓄水分,又缓解旱涝和水土流失。据省林科院测定,设置农田防护林网250 m×1 000 m×1 200 m,林带宽3~5行,占地4%~6%即可达到保护农田的效果。近年来,随着“三北”防护林规划的实施,已初见成效。除农田防护林外,还应种植以水土保持为目的的沟头、沟坡等水土保持林及水分涵养林。

在生物措施中除了植树,还包括对一年生、二年生作物和草地的管理,要配合养畜,在坡地种植牧草,并对保护性差和保护性好的作物施行带状间作,也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种植绿肥改良盐碱土,具有肥分高、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2]。草木栖和紫花苜蓿等绿肥作物都有改土、肥田、增产的效果,可增加地面覆盖,减轻返盐、疏松土壤,加速洗盐。据有关资料记载,种植草木栖,当年可使0~20 cm耕层总碱度降低1/8,代换性钠减少1/6。

3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蓄(修蓄水池)、截(截流沟)、排(排水沟)、防(修防洪堤坝)、灌(电机井、自流灌等灌水工程)。这些措施中应适当强调蓄水的作用,因其既可灌溉,又可减轻低洼地涝害,还可借以发展渔业生产,达到旱涝兼治的目的[2]。

4参考文献

[1] 崔振岭,曹宁,陈新平,等.县级区域粮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评价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8,23(B10):319-324.

[2] 宋庆英,蔡森.林影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实现粮食稳产增产[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4):120-125.

[3] 栾进华,王伟,黄波,等.渝东北奉节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0,25(B12):45-48.

[4] 张有山,林启美.大比例尺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定量分析[J].华北农学报,1998,13(1):122-128.

[5] 刘伟.中低产土壤改良及培肥措施综述[J].农技服务,2008(5):43.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范文6

关键词:盐碱地;原理施工;改良;技术措施

盐碱地的绿化是园林工程建设工作中的难点,尤其在盐碱较重的区域,园林绿化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更加严格,极大地制约了园林绿化的发展。在实际的园林绿化施工中会面临许多技术问题,必须根据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要做好盐碱地的改良,还要重视后期的管理和养护工作,确保植物的存活率以及良好的观赏效果,从而推动盐碱地区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一、盐碱地对植物的危害

首先,盐碱地能够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可以使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升高,植物无法获取生长所需的充足的水分,甚至植物自身水分还会从根部细胞向外渗出,导致细胞无法关闭,这种情况下,植物极易干旱枯萎[1]。

其次,盐碱地容易对植物组织造成伤害。在炎热干旱的时节,盐类聚焦表土中的碳酸钠以及碳酸钾会对植物胚轴造成极大伤害,若土壤PH值较高,氢氧根离子会直接伤害植物,植物体内盐量过高会阻碍蛋白质合成,聚集大量中间代谢物,伤害植物细胞。

第三,不利于营养的吸收。在钠离子的作用下,阻碍了植物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进而抑制了磷的转移,植物因缺少营养元素而导致枯萎现象。

第四,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若植物生长的外界环境的盐度超出了植物的承受范围时,植物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营养状况以及膜透性都会遭到破坏,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盐碱地园林施工管理方面新技术措施

传统的盐碱地园林施工方法有物理法(包括平整地面、深耕晒垡、松土、大穴整地、灌溉与排水相结合等方法)、化学法(增施化学肥料、施用大量有机质等)以及生物法(种植耐盐的绿肥和牧草)。这些方法对土壤的改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不能满足盐碱地园林建设发展的需要,所以,在传统施工方法的基础上,许多新的的施工管理技术应运而生,以下分别从土壤改良、植物种类选择以及养护管理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

1、土壤改良方面

(1)隔水层法

盐碱地的土壤中和地下水中的盐分较大,作为改良盐碱土的一项重要措施,隔水层法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排灌系统,进行水位控制,使水位保持在不积盐的深度,再进行灌溉淋洗、蓄淡压碱,水会带走土壤中的一部分盐量。此外,还要及时排除涝水,调节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的同时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从而达到土壤脱盐和改良利用的目的[1]。

(2)渗管排盐法

顾名思义,渗管排盐法就是通过铺设暗管让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它是大型盐碱园林改土的常用方法。铺设渗管时采取一级管和二极管结合的方式,采用封闭渗管,并保持渗管水平,水从一级管流入二极管中,最后从污水管排出。在渗管排盐时,将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既能够改良土壤又能防止生盐渍化。为防止水流倒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渗管的埋设深度、间距、纵坡等。

(3)大穴换土法

大穴换土法能够较好、较快地改变土壤盐碱状况,给植物的成活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在进行大穴换土时,在穴底要铺设一定厚度的鹅卵石,阻止下层高盐水分的上升,在穴面覆盖5至10厘米的中砂,这样随着降雨或灌溉的作用,穴周围的盐分不断得到淡化,而且植物的抗盐能力也随着自身的生长在不断增强,保证植物稳定的生长[2]。

(4)封底式坑穴客土栽培法

封底式坑穴客土栽培法适用于土壤含盐量加高且排水不畅的区域,这种方法绿化效果好,但是成本较高。首先,挖掘一定大小的坑穴,将穴的底部夯实,为了防止下层高盐水分的上升,用水泥砂浆做出一个带有排水孔的防水层。再将周围用30厘米高的围墙包围,隔绝周围盐碱土壤;坑的底部填入20厘米厚度的碎石或煤渣,最后将优质的土壤填入到坑穴内,进行植物种植[1]。

(5)大水浇灌压盐法

大水浇灌压盐法是改良盐碱地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浇灌可以冲洗掉土壤中的易溶性有害盐类,灌溉量越大,排盐效果越好。大水浇灌的目的是灌溉压盐,第一步是溶解盐,第二步是以水排盐,第三步是减小土壤含盐量和淡化地下水。通过大水浇灌压盐能够为植物的培育和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2、植物种类选择方面

盐碱土壤的类型有多种,各类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也有所不同,在盐碱地园林绿化之前,要做好调研工作,了解该地区盐碱化程度,进行详细分类,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1)乡土树种

由于乡土树种在当地环境下生存多年,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因素、土壤条件和气候因子,生命力比较顽强,所以乡土树种是盐碱地园林绿化的首选。乡土树种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的盐碱度,还能够呈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化景观。

(2)特色树种

根据地区盐碱化程度和植物对过量盐分的适应特点,选择适宜的抗盐碱植物。耐盐碱植物分为聚盐植物(通过吸盐来改善土壤)、泌盐植物(能够从严水利吸收水分而将盐排出体外)和不透盐性植物(适合盐渍深度较强的土壤)。

3、养护管理方面

(1)科学合理的浇灌

合理的浇灌既能保持植物水分充足又能避免返盐返碱,在高温季节,要保持植物根部和叶面的湿度,降低土壤温度,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根据天气和植物生长状况科学浇灌,浇水后要及时松土,每次浇水必须浇透。植物第一次种植后灌溉一次,之后浇灌周期为七至十天浇两次[2]。

(2)使用盐碱地改良剂,降低其pH 值

常用的土壤改良剂有酸性物质和含钙物质,酸性物质通常为硫酸亚铁,中和土壤中的碱,有效降低土壤PH值,但是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的板结。在进行小面积的改土时,可以用食醋等有机酸,既能中和土壤中的碱,又能避免土壤板结现象的产生,并且提高植物抗病害能力,刺激植物生长。含钙物质有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由于钙离子能够替换土壤中的钠离子,进而降低土壤PH值,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3)增施有机肥,

盐碱地土壤板结、贫瘠、性冷,难以满足作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施加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减植物生长所需养分,还能够产生酸性物质,降低土壤碱度,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提高植物成活率[2]。对于保肥能力差的地区,要进行多次施肥,并混合一定量的麦糖,调节土壤微生态环境,改善土壤品质,提高园林建设水平。

5、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

园林植物生长过程的松土、除草、除虫工作必不可少。松土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有效避免盐分上移和返碱。除草可以防止杂草与植物争夺阳关、养分等,提高有机质分解速度,减少养分的损失。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把握病虫害出现的规律。在发生危害前,将病害虫控制住,以免蔓延。

此外,还要对植物进行定期的修剪和防风防寒工作。定期的修剪不仅能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达到美化效果;在寒冷的冬季,要做好防风防寒工作,如乔木搭设风障,树干缠绕塑料等,并且对设施进行加固,以免设施破坏后失去防风寒作用。

三、结束语

盐碱地地园林施工管理方面新技术措施的引入十分关键,所有土壤的改良措施都是相辅相成的,要因地制宜,通过合理的灌溉、排水、排盐、换土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后期还要做好植物的养护和管理工作,使盐碱地园林绿化工程具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