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病理学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病理学理论范文1
病理学主要是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临床病例联系进行研究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怎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学科特色,做到基础和临床、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出病理学的桥梁作用,是相关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病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方面是目前病理学教学方法存在缺陷。现阶段病理学课堂教学基本上选择多媒体课件,这也是现代技术的有效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过去教学资源缺乏的困境。但很多时候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教学中常常以教师讲解和演示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能够获得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长期下去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病理学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教学过于偏向于理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和临床学科的联系不紧密等等,这些都是目前病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
另一方面是站在学生认知规律层面出发,要求我们努力研究出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合的教学策略。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信息的编码,外部客体特征能够转换成具体形象、语义或者命题等形式的信息,再储存到学生的大脑之中。这类具体形象、语义以及命题从本质上来说便是外部客体特征在个体心理的反映,同时也是客观事实在学生大脑中的体现。从这方面而言,病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探索新的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合的教学策略,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病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对策
(一)不断完善更新病理学教学内容
近年来现代医学飞速发展,新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内容不断丰富,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为核心的人才要求便成为了教学改革成败的重心。因此专业课教师应当自身具备较为扎实的知识水平以及合理化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也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充电,积极学习本专业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新知识,能够借助于广泛的阅读国内外和病理学相关的专著与文献资料,第一时间了解本专业技术科研动向与发展方向,主动的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讲座报告,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还应当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清晰的了解教学目的与教学重点,对于各个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补充一些和学生所学专业密切联系的内容,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拓展视野,培养其专业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灵活应用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病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教学重难点来对课堂问题进行设计,通常是以病例为中心科学的提问,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来推理、分析和讨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环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疾病的发生过程与规律,进而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比如说在血液循环障碍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我们通过下面这样一个病例融入到教学中:某一年轻男性建筑工人从高空跌落导致腰椎骨折、下肢瘫痪、休克,入院后进行股静脉插管与椎板减压术。手术完成后第六天被动翻身时突然死亡。尸检报告中肺动脉主干被红白相间的条索状物阻塞,要求学生分析该患者的死因并解决相关病变。在整节课中我们根据此病例的问题讨论几乎包含了血液循环障碍这章的全部知识点,也贯穿了从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到猝死的病理过程,把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表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对课堂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获取新的知识,也有助于他们的理解与记忆。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
当前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非常普遍的应用于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获取到更多的知识,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而多媒体课件能够借助于动静结合的方式,丰富病理学教学内容,让课堂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比如说在教学肿瘤转移的过程中仅仅凭借教师的口述与图示,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重点,若我们能够将其制作为多媒体视频动画同时配合讲解,便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学生也更容易理解[2]。
另外,目前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建设了校园网,这也给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创造了平台。我们能够借助于校园网来建立网络课堂,建立病理学课程BBS讨论板块等;另外还可以完善病理学资源数据库、搭建网络论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学习环境,让他们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建设网络实验室能够摆脱空间的制约,让一些不能在教学中普及的实验得以实现,比如说细胞培养、活体组织检查、免疫组化等。
三.结语
总之,过去的教学改革基本上是单一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而在病理学教学中融合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取长补短,相互渗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多种教学策略的融合应用也应当在其他课程中推广应用,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构建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新型教学体系,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上升。
参考文献
[1]刘德勇.新医学教学模式下病理学教学改革的体会[J].中国培训,2016,14:195.
[2]李佩琴,杨少芬.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11:1537-1539.
[3]王爽,赵亮,周军,丁彦青.改革病理学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 12(10)965-967.
社会病理学理论范文2
关键词:病理 互动式教学 复合型教学 问题式教学
一、转变目前病理实验教学的理念
对目前的病理实验课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1.病理学主要是处于医学的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自然科学以及技术科学的发展和继承,病理学主要是研究致病的原因以及机体之间产生代谢和导致患者原因的研究的学科;此外,其还在形态结构方面存在的改变进行研究,对疾病发生以及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进行深入的解剖和分析,为临床的诊断以及治疗,特别是为疾病的预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所以,病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病理学的性质以及作用,病理实验课程在整个医学和病理学的教育过程中非常关键,必不可少。所以,能不能有更高、更宽的视野去对待病理实验课教学以及能否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是平均病理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2.从古至今,病理学主要是经历了四个阶段才发展目前的状况,结合对病理学历史的研究,可以很清楚地了解病理学逐渐的成长是随着人类对疾病的不断认识以及科技不断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适应全人类社会的必然需求。病理学是一门兼容性非常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创新性强的学科,它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而不断的前进。
3.这些年来,随着病理学理论课的开展,病理实验学也创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对病理学以及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目前病理学的发展要求,就必要对病理学的内容进行丰富,对病理学的教学方法及形式进行创新和改进,以便能够更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技术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上,要以最新的教学内容和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最新的教学模式去教导学生,对以往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都要进行全面的改进和创新,为病理学的快速发展贡献出力量。培养出一批会想问题、善于想问题、会解决问题的人才。
二、转变病理实验教学的理念
1.对以往单科教学理念的转变,主要是向复合型教学的模式进行发展,病理学不仅是在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而且还吸取了与致病有关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病毒学的丰富成果。然而,在以前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并没有去展现出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现需要对传统教学进行更新,主要向复合教学的模式发展,在实验课教学中,给学生教授多学科的知识,这个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发行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2.将以往的单向教学模式向互动教学模式进展转变,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进行教学。整个教学内容主要以“教”为中心,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都非常的被动,也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目前将以往的教学模式转向双向性的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的优势,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能够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论
1.对以往的单纯式的横向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主要是要向横纵向交叉的一种创新性思维模式进行转变,将整个病理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是向学生讲解众多疾病的共性,各论就是对每一种疾病进行逐一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按系统来对病变进行分类,它的主要重点就是以横向思维模式为主来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就忽略缺乏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交叉。对单纯横向教学模式教学的转变,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病理学的发展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是越来越深入,对疾病的分类也是越来越细,因此,就需要进行纵向性的分类,这样的针对性强,更能贴近临床的实际要求。
2.对现存的教学内容状态进行创新和改进,病理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而且它还有强大的兼容性,所以,在病理学实验课程中,要并且具有极大的兼容性的学科,因此在病理学实验中,要能够及时的反应出现社会的最新状况,包括新出的病种以及新的医学技术的发展,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符合时代进步的需要。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实验课教学有它自己的灵活性,受教学大纲约束比较小;同时还能够及时的掌握社会上疾病发展的动态,能够将教学内容及时的更新。但事实上,病理学教学的内容却是一成不变的现状,有部分疾病已经发病很少的,目前还在教学上进行讲授,然而一些发病率高且常见性的疾病,却容易被忽视,教学大纲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束缚性,因此使得实验课教学落后于社会发展。
3.转变只注重病理诊断,不懂实验技术的观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疾病种类繁多的严峻挑战,在病理学实验课上,要增加一些实验技术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以往对于病理学研究,只是用肉眼和显微镜去观察,但随着新的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出现,需要我们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同时还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
4.对实验课教学的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以往病理实验课对学生的要求是先观看镜片然后画图,然而这种方法有这么一些缺点:学生看片少,花费的时间多,学习效率低,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目前形势下,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住最多的知识,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本质要求,为此,我们做以下几点要求:在课堂上,对画图的数目以及时间进行适当的减少,把剩下的时间给学生去自我充实,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和自学其他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来继续教学,这样可以增加学习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增加课堂讨论,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病理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对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观念进行转变非常重要,同时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及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蒋丽萍.病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13):92-93.
[2]叶锋.病理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14):120-121.
[3]叶锋,贾小丽.提高中医药高专病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7):59-60.
社会病理学理论范文3
医学
【关键词】病理 教学 方法
医学
病理学是一门由基础医学跨入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不仅在整个医学和医学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是一门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科,为人类认识疾病、防治疾病开辟了新的前景。因此,如何学好病理学,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课的学习。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背景下,病理学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向前,这种发展对病理学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病理学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病理学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笔者谈几点看法:
医学
1 教师注重自身素质
1.1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使课堂教学淋漓尽致 教师应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最重要的是具备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医学理论和专业实验技能,同时要有人文社会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在当今知识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还应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等,使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提高一个新档次,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完整性。当一位病理学教师有了牢固的基础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的临床知识,多彩的社会知识,在授课中会胸有成竹,应用自如,信手拈来,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神圣的崇拜之情,也是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的。
1.2教学中注重语言的艺术性 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 对于病理学这门涉及相关知识较广的学科来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自身内在素质的培养,不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精炼性及艺术性,而机械地将书面上的语言搬到课堂上,对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既枯燥又难以理解,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会心生厌烦,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增加难度。病理教学中,将病理学中一些枯燥无味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变化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准确的描述,严密的逻辑推理,巧妙、灵活、形象的表现出来,使课堂生动活泼,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讲血栓形成的原因时,可以把血流速度的缓慢比作一个水流缓慢的水渠,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就容易血栓形成。在讲炎症时,可以把细胞渗出过程比作穿过铁栅栏围墙的小孩,白血细胞穿过血管壁时作变形运动。 2 尊重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1尊重每一位学生,使课堂教学平等互助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和观察学生全方位情况的眼睛,留心学生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学生主动性会大大削弱,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 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通过这种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教师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及时调整讲课方法,补充相关知识,使讲课更有针对性,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1重视实验教学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科学,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现实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动物实验的观察,力求融会贯通,使学到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为步入临床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巩固、验证理论知识。
3.2重视实验过程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理论知识需要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和充实,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善于总结和改进实验方法和结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方法、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个角度思考,换个角色感受,从自身和学生两方面找原因,从多方面、多渠道加以改进,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五彩斑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相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基础更扎实,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社会病理学理论范文4
方法:本次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参与救治处理的50例患者资料,对急性腹痛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展开分析。先对60例进行临床辅助检查方案,利用X线、CT、B超等辅助检查为依据,对急性腹痛病确诊,确诊者及时安排紧急救治处理。本次主要救治方法采取自我救治、入院救治两种方式,视情况而定。
结果:根据患者发生急性腹痛的具体情况,经自我救治与入院救治后,腹痛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经7d内救治后,48例病人疼痛与其它症状完全消失,总有效率95%以上。
结论:分析急性腹痛病理学对救治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应积极分析该病的病理学。
关键词:急性腹痛 病理学 救治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07-01
急性腹痛是日常生活比较多见的突发性疾病,尽管其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太大的损伤,但突发性腹痛造成的疼痛感往往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由于急性腹痛的诱发因素复杂多样,必须要深入分析其病理学原理,才能执行有效的临床救治措施,尽快抑制患者的疼痛感。临床也积极倡导以病理学分析结果为指导,执行有效的腹痛救治方案。现结合我院收录的50例患者资料,对其回顾性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次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参与救治处理的50例患者资料,对急性腹痛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展开分析。50例年龄范围22-65岁,平均年龄42±3.2岁,病程时间1-5d,平均病程2.5d;其中,男35例,平均年龄45±2.9岁,平均病程3.2d;女15例,平均年龄40±1.7岁,平均病程1.8d。初步观察50例患者,主要症状集中于:腹痛、恶心、呕吐、出汗、高热,少数病重者有短暂性休克症状。
1.2 方法。
1.2.1 诊断:先对60例进行临床辅助检查方案,利用X线、CT、B超等辅助检查为依据,对急性腹痛病确诊,确诊者及时安排紧急救治处理。主要方法:①实验室检查:重点对患者白细胞情况检测,掌握是否存在异常感染现象,并且对红白细胞的比容系数进一步计算,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性损伤。②X线检查:利用X线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脏器破裂问题,对内部脏器组织功能进行详细地测试,为后期腹痛病况治疗提供依据[1]。③B超和CT:进一步诊断急性腹痛的位置、破裂等情况,以判断脏器损伤的疼痛程度,
1.2.2 救治。本次主要救治方法采取自我救治、入院救治两种方式,视情况而定。主要方法:①自我救治:一般情况下,家庭救治是急性腹痛最为常见的处理,保持休息、卧床调理、控制饮食、注重卫生等,都是急性腹痛自我救治处理的有效方法。②入院救治:对于急性腹痛程度加大的患者,要立即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病况后做进一步处理方案。
2 结果
对于急性腹痛症状的救治,要结合其病理学理论制定处理方法,从而提高了临床救治的综合疗效。根据本次治疗前后症状的对比,发现通过两种救治处理方法,患者急性腹痛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经过7d内的救治调理,可完全恢复正常。根据患者发生急性腹痛的具体情况,经自我救治与入院救治后,腹痛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经7d内救治后,48例病人疼痛与其它症状完全消失,总有效率95%以上。其中,有2例患者疼痛程度比较严重,7d无法根治疼痛感,经延迟14d治疗后均恢复正常,这充分说明了急性疼痛救治的现实效果。
3 讨论
3.1 急性腹痛病理学分析。急性腹痛是指病人自觉腹部突发性疼痛,常由腹腔内或腹腔外器官疾病所引起,前者称为内脏性腹痛,常为阵发性并伴有恶心、呕吐及出汗等一系列相关症状,腹痛由内脏神经传导;而后者腹痛是由躯体神经传导,故称体性腹痛,常为持续性,多不伴有恶心、呕吐症状[2]。最常由胃、肠穿孔所引起,腹痛有下列特点:①疼痛定位明显,一般位于炎症所在部位,可有牵涉痛;②呈持续性锐痛;③腹痛常因加压、改变、咳嗽或喷嚏而加剧;④病变部位压痛、反跳痛与肌紧张;⑤肠鸣音消失。
3.2 家庭应急处理。卧床休息,取俯卧位可使腹痛缓解,也可双手适当压迫腹部可使腹痛缓解。适当给予解痉药物如阿托品、654-2或维生素K3可暂时缓解腹痛。若是暴饮暴食所致腹痛、腹泻者,可试用桐油按摩腹部,往往可起到一定止痛效果。腹痛剧烈且伴有呕吐、高热、血便和肠型时,应速送医院治疗,不宜外留家中以免耽误病情[3]。
3.3 临床救治处理。禁食、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胃肠减压,针对肠梗阻、急性胰腺炎、胃肠穿孔等患者。积极抢救休克,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可酌情给予解痉止痛剂,除非诊断已经明确,应禁用麻醉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腹痛情况的变化,及有关实验室检查。伴有下列情况应考虑外科处理:①休克:②突发剧烈腹痛,持续6小时不缓解;③有广泛明显的腹膜刺激征;④触到包块:⑤肝浊音界消失;⑥高蒯肠鸣音。
4 结论
急性腹痛是现代社会生活比较常见的突发性疾病,其短时间内容引起剧烈疼痛而给病人造成诸多的不适,影响到了正常是工作与生活秩序。为了避免急性腹痛造成的危害,应根据病理学分析腹痛症状的救治措施,及时采取有效方式抑制病痛的发展。本次利用自我救治及入院救治两种方法,有效处理了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参考文献
[1] 郝素文,侯丽敏,池静,郭欣,王冬丽,魏海燕,刘翠青,王燕红,段颖,唐娜,万风燕,田丽丽;250例急性腹痛病人的分诊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年03期
[2] 谢丽娟;急腹症的分诊及急诊护理[J];广西医学;2001年03期
社会病理学理论范文5
关键词:病理学基础;知性文化;中职护生
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医学分支学科应运而生,它们旨在从不同层次角度、用不同研究方法探索正常和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为防治疾病、保障人类生命健康服务。其中病理学长久被喻为“桥梁学科”和“权威诊断”,其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在医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病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学科,与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联系密切,它以患病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阐明疾病本质,为防病治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也是中职护生学习护理临床课程的坚实理论基础。
护理专业所服务的对象是生活中受社会环境、心理、生物等因素共同影响的人,作为护士,不仅要具备专业医学知识及社会服务能力,还应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病理学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护士以后岗位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发展。发掘《病理学基础》课本中适合中职护生认知水平、生理发展及心理特点的知性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本课程学习,牢固搭建基础医学与专业课程间的桥梁。
首先,《病理学基础》中渗透的知性文化表现在知识层次上。该书可供中专、中职护理专业及医学技术类相关专业使用,附有典型病变彩图,文字简练,各级标题以彩印区分,形式新颖。课本知识体系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1~9章构成总论,是疾病的共同规律,主要介绍疾病概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内容,为各论的特殊规律奠定基础,按照“总―分”框架模式,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规律。
第10~14章构成第二部分――各论,详述了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各系统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等。每系统疾病的阐述遵照“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病理临床联系―结局和转归”的思维模式,规律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符合中职学生的生理发展与心理特点。
其次,《病理学基础》渗透的知性文化也表现在知识点关联性的建构上,多处以直观视觉展示。如应用列表比较: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原发性与继发性肺结核比较等;运用结构框架图的有:发热的发生机制,休克各期临床表现及机制等;知识链接涵盖有白细胞趋化作用,发热处理原则,我国高血压病的特点及预防等迁移知识。
以此建构的知识关联体系,结构清晰,一目了然,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双重效果,提高了中职护生的学习效率,也为他们宣传和普及健康教育知识积累了原始素材。
再次,《病理学基础》中渗透的知性文化更凸显在语言艺术上。现代汉语普通话是我们思维和交流的共同语言,语音又以语言为载体,本课程很多医学术语运用汉语言的多音字与近义词。因此,将语言文字教育贯穿于专业学科之中,提倡咬文嚼字,鄙视不求甚解。
二、近义词的汉语文化
1.坏死与梗死。坏死: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其基本表现是细胞水肿、细胞器崩解和蛋白质变性。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梗死一般是由动脉或静脉阻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
2.栓塞与阻塞。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阻塞:水流、血流、交通等因被某物堵塞而不能通过。
3.氧容量与氧含量。氧容量:是指100 mL血液充分与氧接触后的最大氧含量。它表示与单位体积完全氧化的血液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氧气量。氧含量:是指血液与空气隔绝条件下血中氧的含量,包括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反映血液中氧的实际含量。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信息传递的工具和媒体,是一种行业性的特殊交际语言,科学加艺术的教学语言能够有效地保证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果。以上病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汉语言知性文化,需要我们恰当运用教学语言去“传道、授业、解惑”。天津大学宗文举等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希望的教师“应该具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一副能够鼓动人心的口才、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有一颗热情的心、年轻的心,有着温和的性格及强烈的责任心等”。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汉字文化内涵的渗透与传承,不仅能使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认识汉字、掌握汉字的内驱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其道德修养和审美品位,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交融”。由此可见,将知性文化教育加以挖掘并融入专业学科教学中,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专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社会病理学理论范文6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教学改革;病理学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4GJ014)
【中图分类号】G426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如何发生、发生后机体各脏器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的改变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联系其它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是医学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如何将抽象的、枯燥的形态学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化,培养学生科学的主动积极思维,不但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进行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十分必要。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teaching)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并被广泛应用于法学、医学和商业等学科的高等教育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案例式教学已日趋规范,ξ夜高校的改革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在着重培养临床医生的医学教育中,对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近年来在病理学教学中积极应用案例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案例式教学的基本特点
案例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研究、讨论并回答问题,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分析和综合比较能力。案例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它是一种参与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运用概念较好地回答实际问题,在对问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特定的案例情境中,要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出判断和决策,无形中提高了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民主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是一种群体活动,通过小组、大组的交流、讨论,使同学们相互间增加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有助于学生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团队意识。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采用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法,它不仅具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的优点,又符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对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和临床技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二、病理学案例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1. 相关课件的制作
根据教材和教学计划,搜集典型病例。病例来源于本校尸体解剖及病理学专业网站适合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课件首先介绍典型病例的主诉、既往史、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然后呈现大体标本、组织切片及相关图片资料,最后提出相关讨论问题,问题涵盖教学大纲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要求学生阐述患者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主要的病理变化。
2.病理学案例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我们采用5步案例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具体步骤包括:案例准备,分组讨论,课堂讨论,提交小组分析报告,分析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疾病单元实施案例教学,如循环系统关于风湿病、心瓣膜病的案例式教学,我们在进行案例式教学的前一周,先由教师把学生分成每组10人的学习讨论小组,布置学生课下预习讨论如下病例:女,33岁,农民,主诉:间歇性心悸,气短1年,伴下肢浮肿、少尿一个月。现病史:于1年前开始出现劳动后心悸、气短,休息后好转,1个月前因着凉而发热、咽痛,心悸、气短加重,同时出现双下肢浮肿,少尿,右上腹部胀痛,食欲减退,不能平卧,治疗无效收住入院。既往史:20年前常有咽痛、关节疼痛病史。查体:半坐卧位,慢性病容,四肢末稍及口唇发紫。颈静脉怒张,两肺背部有中、小水泡音。心尖部有舒张期震颤。心界向左右两侧扩大。心率110次/分,血压110/70mmHg,心律不整。心尖部有雷鸣样舒张期杂音,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肝在肋下3厘米,剑突下5厘米,质韧,轻度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检查: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1-2个/高倍视野,透明管型1-2/高倍视野。X线检查:心脏向左右扩大,双肺纹理增强。临床诊断: (1)风湿性心脏病;(2)二尖瓣狭窄;(3)全心功能衰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如下的讨论问题:(1)根据所学的病理知识,对病人作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2)根据本例患者的症状、体征、推测肺部的病理变化;(3)试分析病人患病的原因和疾病发展演变过程。
根据上述选好的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及相应问题,教师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书目和资料,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课下讨论后以书面形式记录分析思路以及讨论结果。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课上发言的PPT文件。课上,由各小组以抽签的形式选出本组代表作中心发言,这样可给平时不善表达或胆怯、不敢说的同学以上台锻炼的机会,调动小组所有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班级集体讨论,自由补充发挥。教师鼓励不同意见的发表,鼓励开展辩论,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学生将知识的丰富与能力的提高更好地结合起来。讨论中,教师主持讨论并进行引导,同时注意对时间的把握,预留出提问和讨论的时间,防止有些小组耗时过长以致使其他小组没有足够的时间发表意见。最后根据各小组讨论结果,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梳理知识脉络,紧扣大纲知识点把学生的讨论结果分析总结。通过以上案例的学习,学生懂得了本病例患者由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导致二尖瓣狭窄,进一步引起心脏血液动力学改变,出现了左右心衰、肺淤血、肝淤血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从而对慢性心瓣膜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了感性认识,最终由教师总结、点评后上升到对理论深刻理解并掌握的高度。
3.病理学案例式教学的效果
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式教学,达到了如下效果:(1)把病理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病理学知识对将来临床实践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病理学的热情,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2)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当今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现成问题,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案例式教学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多元的。在案例式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经过多次的训练后,学生就会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3)在案例式教学过程中,师生交互性强,师生之间积极互动,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平等,教学相长,提高了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4)在案例讨论的程中,同学们知识共享,互相切磋交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要求正确看待别人的观点,也要正确评价自己的表现,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树立理解和包容的意识,有助于将来就业能力的提高。(5)期末考试结果总结发现,采用案例式教学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普通班级。
三、病理学案例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案例式教学也不例外。本系在案例式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1)教学课时的限制:案例式教学花费时间比传统教学时间长,但理论课时有限,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能在部分章节实施案例式教学,使其越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2)教师的角色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传统的单向输出变成多向互动,要适时引导,把握教学方向,鼓励学生多思考。这种角色转变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理论要求,而且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互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也提出了挑战。(3)学生学习能力的限制:案例式教学要求学生花费大量课下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查阅资料和准备,如果采用此种教学方法章节过多,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导致学生精力跟不上,影响学习效果,此法不适用于基础知识薄弱且主动性较差的学生。
四、结语
案例式教学突出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本系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案例式教学的具体实践,我们认为案例式教学适合病理学这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积极开展并进一步完善案例式教学,符合当前医学教育中加强对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夏文颖,顾兵,黄B,等.案例式教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西 北医学教育,2011,19(5):923-925
[2] 李杏玉,王东林,王桂兰,等.病理学教学中POPS 教学法结合LBL 教学 法的综合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7:82-83
[3] 钱翔,夏庆宾,刘莹,等.案例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2, 16:176
[4] 张明阳, 徐冬冬,王东林,等.留学生法医学双语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 教育 ,2011,13( 7):68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