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运用

所谓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据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征,不断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其素质全面得到提升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我们知道,小学生处于心理、生理发育成型的初级阶段,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与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展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小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必然趋势。实际上,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带来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大幅度提高,又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推进与实施。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体会,并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充分利用教材中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认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资源,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则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渠道与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过程中,需要我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注意分类指导,因人施教以及循序渐进。此外,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尽量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而不是处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外,甚至相互割离开来。总之,我们必须着力帮助小学生解决其心理方面的困难与问题,促使他们积极认真调整好心态,不断形成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2.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学习环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效果。当学生处于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时,一般都会思维活跃,身心放松,乐于学习,积极提问,进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了,学习接收知识效率比较高,学习质量与效率比较明显。反之,就会极大地抑制、禁锢学生的思维,其学习积极主动性必然遭受极大的挫伤和打击,这样其学习质量与效果也就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师运用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发挥语文知识的感染力等,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进而使其人格与情感受到不断的陶冶和熏染。总之,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认真地把握与分析研究,并尽量做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3.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关键内容之一。对此,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认真地创设集美、智、趣于一体的教育教学环境与氛围,客观真实地展现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尽最大可能地缩短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知识和得到全面发展。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都比较乐意参加各种角色表演活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由此,教师就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与规律,尽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一些具有创意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走进教材或人物的心里,进而更为真切地受到感染与启发,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娱乐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范文2

关键词:语文;心理健康;小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帮助小学生从小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时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趋势。下面笔者就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进行详细说明,希望能和广大同行一道,帮助小学生从小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而且对于人才的心理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是因为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强导致的,而且人口老龄化、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等社会因素也加大了对人们心理素质的挑战性。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立足之地,在社会工作、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选择中处于优势地位呢?这是新时代对人们心理健康的新挑战,只有摆正心态,才可能做好一切事情。由此看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萌芽期,势必要从小学生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无形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教育部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倡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于是我校坚持把这项工作贯穿在教学工作的始终,在各科目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渗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课程具有较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语文教学工作的特性能够得到很好的结合,这对于工作的开展十分有利。所以从小学语文的教学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进行有效教学,是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心理教学手段。

三、从小学语文教学出发,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师生交流,建立和谐关系

语文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而小学语文教师则是语文教学中的主导者,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者。刚刚接受课堂教学的小学生,活泼、好动,这是小学生顽皮的特性,而有效利用这一特性就是教师进行教育的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教师既然要担当起引导者的作用,首先就必须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亦师亦友,在教学时就是教师般严厉,而在生活中就是朋友般关爱。小学生是极为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群体,教师对小学生的和蔼态度会很容易被小学生所接纳。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日常交流,在交流中把可亲可敬的一面留给学生,让学生在保持对教师尊敬的基础上愿意与教师做超越教学工作的交流,这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严峻考验。因为就这个时代学生的教学经验而谈,现在的小学生已经与以前大有不同,除了共同的生性活泼好动、调皮之外,还多了一些个性和叛逆,这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想与现在的小学生打交道还真是个难题。就我的经验来说,由于小学生大多已经开始接触网络,因此我们可以选择通过网上即时聊天工具与学生做交流,关注学生的最新动态,当发现学生的个人资料上写了一些负面信息时,及时加以关注,与学生进行聊天探讨,帮助解开学生的心结,在交流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会便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在课堂上通过教材、实际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的教材教学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内容丰富多样,教材设计者所选择的课文篇章也都是符合时展要求的,教师应开展有利于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在无形中渗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进展。因为这往往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做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最为合适的。

例如在教学“孝顺”话题时,我讲述了古代的黄香帮助父亲暖被窝的故事,同时也讲述了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小学生反响活跃,有的人甚至提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例如为何小黄香的父亲不帮孩子暖被窝的问题,这也是教师对小学生展开心理教育的机会。我让学生端正思想:父母关爱儿女是必然的,更何况在现在,独生子女更是父母的手中宝,但是作为儿女,孝顺父母更是天经地义。课后我还额外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让每个学生回家做一件孝顺父母的事情,不需要惊天动地,可能只是为父母洗一次脚就是孝顺父母的行为。

(三)利用游戏教学方式,抓住时机,提高小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语文游戏教学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有一次我在班里开展成语接龙的游戏,学生激情高涨,当有一个学生连续两次都接不上来时,有些较为调皮的学生就发出了嘘嘘声,对该同学进行嘲笑。我当场对那些学生进行教育,也对全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我告诉学生,不可以在别人出现错误的时候嘲笑他们,相反的应对同学进行鼓励。另外,我也告诉那位同学,不要气馁,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完善即可。最后全班学生都帮助这位学生想出一些方法补充成语知识。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当有锐利的判断能力,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结语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举措,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要充分发挥作用就要靠教师的有效推动,教师要与小学生建立和谐关系,与学生多加交流,通过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学问,还需要教师不断深入探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来完善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郭恒青.给孩子插上快乐翱翔的翅膀――小学语文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2(4):145.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范文3

一、强化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阅读文本、汉字等的知识,来感悟一定的人生哲理、思想道德,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增强自身的体验、感悟而获取知识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搭建一定的教学环境,来促使学生情感体验的产生,进而获取知识,增强技能。如:在识字教学中,笔者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找朋友”的环境,即:让学生根据拼音去找相对应的汉字,或者根据汉字去找相对应的拼音。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拼音的学生去找拿汉字的学生,并读一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与思维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娱乐过程中掌握识字内容。

二、巧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延伸教学知识范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整合、优化教材内容,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诱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强度和力度。教师也可趁势延伸教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语文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如:在教学《兰兰过桥》一课时,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其想不到的情景,“桥”的相关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课文,你能找出爷爷带兰兰看的第一座潜水桥和这些图片上的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你觉得这样建筑潜水桥有什么好处呢?请分析、总结潜水桥的特点等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开展思维,寻找问题的答案。在他们讨论桥用玻璃砖造的时候,就其结实程度,有的学生开展了丰富的想象力,说“这个玻璃砖必须特别的结实,如果不结实的话,有大的鱼撞过来就会把桥撞倒的……”这样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和综合技能。

三、 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知识相融合,塑造学生的品质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内心渴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认可。如:实践证明:激励教学有助于塑造学生自信的性格。我们知道: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在学习中,学生具备了自信能力,就会努力克服困难,深入探究。小学生是塑造性格、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知识相融合,促使学生健康、健全人格、品质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感,能够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此环节,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鼓励,注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和对语文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自由的发挥自我,倡导其个性特征的张扬,确保激励教学的有效实施,推动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如: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成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范文4

一、在了解人物内心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

语文学科内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儿童情感发展特点,在对文章语言准确生动的分析,对文章人物内心世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把儿童领入一个广阔的情感天地。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充分感受文章中人物的真善美、假丑恶,正义与非正义,矛盾与非矛盾,从而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陶冶学生爱憎分明,明辨是非,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操。如在教学寓言《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学生对狼和老山羊的情感体验是通过分析狼和老山羊的五次对话逐步显现出来的。五次对话中,狼的假意、欺骗、说慌、诡辨、凶恶随情节的推移触动着学生厌恶、憎恨的情感,而老山羊的善良、聪明、正直也拨动着学生喜爱、愉悦的情感。接着,我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这种情感更为丰富。结束课文后,我进一步提问:“学了课文后,你们有什么体会?”学生抑恶扬善的情感自然迸发,有的说:“像狼一样的坏人,我们不能相信他”;有的说:“我们要像老山羊那样善于分析、观察,识破坏人的诡计等等。”显然,心理健康教育中情感的熏陶的效果已圆满达到。

二、在欣赏人格魅力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现代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自私、任性、耐挫力差等个性缺陷,这对他们的学习成才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可通过听、说、读、演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欣赏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中受到感染,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

语文教材中有一大批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榜样群体,如处处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的雷锋;身处逆境、刻苦钻研的童第周;不怕困难和危险,以顽强的意志进行发明创造的爱迪生;顾全大局,以惊人的毅力做出自我牺牲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身上处处体现着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这些都可称得上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人物,深受学生的崇拜。教师可在教学中通过形象展示、性格分析、朗读体味、讨论交流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欣赏人物的人格魅力中,受到人物高尚品质的感染,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参照榜样,形成良好的个性。

三、在对照人物品质中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自我意识水平不高,存在着自我认识不足,尤其是自己的缺点,如自负、自卑、嫉妒等,心理问题。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对文中优秀人物的对比、自我对照,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消除自己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四、在深化人物认识中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他为什么能成为“发明大王”》《“中国导弹之父”的诞生》、《我眼中的孙悟空》、《和小萝卜头比童年》……这些都是学生写的读后感。我利用日记、周记、小练笔等形式让

学生将自己对课文中人物的认识,学习之后的感想诉诸笔端,文体不限,联系实际,敞开心扉,尽情表达。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法

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而至,需要我们的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才是知识经济所需的人创造型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1.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小学语文课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1.1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追求健康人格的形成,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心理教育。而学科教学则是其教育的主渠道。一直以来,语文学科又是学校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不管从哪种意义上看,语文教学与心理发展都是密切相关的。

1.2 语文教学本身具有着极其鲜明的情感色彩。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各种艺术形象的构思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些都是具有感情的东西。

1.3 语文学科所包涵的心理教育资源是丰富的。语文中的文学成分,就离不开人的心理体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因为同一作品表现的情境对不同心态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要展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为语文教学的教具、教材,就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因为优秀典范的课文是陶冶学生的心灵,净化学生情感的良好土壤,真正发挥它的人文性。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3.创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3.1 主体性的学生观。传统教学匆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导演或演员,而学生则是观众,把学生的头脑看作单纯地接受信息的平台,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抑制了学生的潜能的发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树立学生主体性的观念,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3.2 树立平等的师生观。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不会用枯燥乏味的公式化、程式化的教学方式,抹杀孩子的灵性和童真。尊重学生,就会尊重孩子的发言,聆听他们的见解同,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权利,使他们主动、乐意地参与到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来。其次要爱学生。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再次要把握好课堂中的有,它戳课堂教学能迸出智慧的火花。

3.3 树立互动的课堂教学观。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课堂教学方式是一种合作方式,通过师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取长补短,在共同的学习中获得成功感,从而促进课堂气氛的和协、生动,营造出积极向上进取的局面。从而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过程中,产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培养对学习的一良好心态,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儿童都有表现自我和得到别人赏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多让他们参与,教师经常予以鼓励和肯定,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与满足的喜悦,调动学习积极性,孩子们以后会学得更自信。语文课堂上,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很多,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如教师的提问要因人而异,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同时要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要改变以往那种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学生的做法,而应针对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只要有进步就鼓励。让所有学生在不同层次中体验自己的成功,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有用武之地,从而信心十足地面对下一次挑战,最后成为一个成功者。

5.利用说话、写作训练,开辟渲泄通道

目前的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学生的心理又不成熟,常会产生诸多莫名的躁动;产生情绪冲动,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时,教师如果引导得当,注意开辟学生情绪渲泄的通道,既可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亦可帮助学生正确释放郁结于心的烦恼、焦虑及种种躁动情绪,保持健康心态。

5.1 让学生写日记袒露心迹。学生产生的学习焦虑、心理躁动往往是莫名的、杂乱的,如不及时加以自我梳理,常常会引起极端的行为。写日记会把学生心理的无序活动凝结在文字上,这一过程的本身就起了平衡情绪的作用,如能再回过头来对这些文字进行理性的思考,孩子们就会发现自己的一切担心和忧愁是大可不必的,心境也会趋于平和。语文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如何把日记写真、写实,更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对写出的日记再作思考,去求善、求美,把日记与做人紧紧地结合起来。

5.2 要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要鼓励学生走进集体,大胆登台。进而教他们方法,并帮助他们订正语病。同时还可通过朗读和讲演排除心理阴影。有很多同学有演讲的才能,老师只要给他们提供机会,演讲可能就是这个同学渲泄内心的通道,他也可能因此爱上文学,在这方面有突出的发展。

5.3 写好渲泄情感、迁移情绪的作文。作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写作教学也是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涉透的一个突破口,将写作作为学生心理、情感的反光镜,通过指导学生写好渲泄情感、迁移情绪的作文,使学生在写作中得到心理指导。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作为语文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范文6

摘要: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小学教育真正优化成素质教育。为此,我们要创造必要的渗透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渗透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学校教育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个学科的教学也都负有此项任务。这当中,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它的工具性、交际性、人文性的特点,把它与人的生活经历、内心体验、个性情感等因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随机性、多样性、丰富性。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师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思维的相互碰撞、兴趣的相互牵移、语言的相互启迪,是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语文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台”。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充分利用教材中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认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资源,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则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渠道与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过程中,需要我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注意分类指导,因人施教以及循序渐进。此外,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尽量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而不是处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外,甚至相互割离开来。总之,我们必须着力帮助小学生解决其心理方面的困难与问题,促使他们积极认真调整好心态,不断形成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从学习动机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机是组织和调节个体行为的心理动因。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碰到的最大的“敌人”不是自己能力不够,也不是学习内容太深,而是在学习中存在“畏惧困难”的心理障碍。引用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一句话:“人活于天地之间,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和不容易,如果你果真把它们当成了困难,就失去了发展自我的机会。人应该把困难当成机遇,当成是超越自我的机遇。每当你战胜了困难,就会感到自我的强大,就会感觉到一个新的自我。”所以激发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克服困难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

三、善于赏识,树立自信心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性学生,对个别性格、行为独特的学生具体的做法是要善于赏识,树立其自信心。自信,在心理素质中占第一位,而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体验成功的条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有了一定的勇气,思维和语言的过程就会进入平稳、正常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在教学《赤壁之战》一文中曹操接到黄盖的诈降信,信以为真,欣喜若狂的部分时,我问:“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当时如果他头脑冷静,识破黄盖使用的计策,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出了一场大讨论,一个很腼腆很胆小的学生举起了手,我请他回答,他的回答赢得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有了这次经历,这个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从此克服了以前回答问题时容易紧张的心理障碍。

四、运用作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学生的心理又不成熟,常会产生诸多莫名的躁动。教师如果引导得当,注意开辟学生情绪宣泄的通道,既可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又可帮助学生释放郁结于心的烦恼、焦虑及种种躁动情绪,保持健康心态。从而,作文便成了学生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这件事我很后悔》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宣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五、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一般来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其个人才能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在教学《“扫一室”与“扫天下”》一文时,注意结合实际,教育学生只有从小事的点点滴滴开始积累,才能成就大事;理想再崇高、再伟大,如果不从小事做起,是无法获得成功的。一滴水不能把石头击穿。但是,要是从点点滴滴开始积累,再坚硬的石头也会被击穿。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确立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教学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而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开辟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片天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像春雨润物那样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闫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