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1
第二条 科技必须同管理相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必然要求有现代化的管理与之相适应,才能变为先进的生产力。因此,在积极推行科技进步的同时,要狠下功夫,推进企业管理进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第三条 科技进步包括各专业的科技研究、技术改造、技术攻关、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新工艺和新材料推广、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学术和技术交流等。
第四条 管理进步主要是合理地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按照现代化管理的思想原则,对传统的管理进行改革和提高。通过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和应用科学管理方法,使企业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人才、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逐步实现现代化。
第五条 合理化建议包括科技进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操作技术、生活福利、文教卫生、思想工作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活动的全部内容。在以上范围提出的有创见、行之有效的建议,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均属合理化建议范围。
第二章 科技进步
第六条 科技进步工作实行矿长领导下的生产矿长负责制。生产矿长兼科技进步委员会主任。科技进步委员会成员由工会主席、矿长助理、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及有关科室正职组成,生技科科长兼副主任。各分矿、车间分管生产技术的副职负责科技进步工作。
第七条 科技进步委员会的职责:
(1)组织编制和审核全矿科技进步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立全矿重要科技项目;
(2)对全矿重要科技项目确定承担单位、负责人及所需经费,并对科技规划、计划执行情况和重大科技项目的进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3)结合全矿科技成果进行评审、鉴定,确立奖励级别,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推荐优秀成果;
(4)审查科技经费收支情况;
(5)向人事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推荐优秀科技工作者。
第八条 科技进步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每季末月下旬举行一次例会,研讨本季度科技工作情况,部署下季度科技工作,由主任和副主任向矿长汇报。
第九条 每年一月前将全矿上年度科技成果进行一次审核,确立奖励等级。
第十条 科技进步的日常工作由生技科负责。
第十一条 我矿科技进步的具体目标是:提高地质储量,降低损失、贫化、节能降耗,提高劳动生产利率,提高选矿回收率,保护环境,改善职工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条件。
第十二条 科技进步项目分国家项目、矿内重点项目、矿内一般项目。国家项目必须按上级指令执行,矿内重点项目经科技进步委员会审定后,由生技科下达有关单位完成,矿内一般项目,原则上由各单位提出立项意见,经生技科审核后,由各单位分头完成。
第十三条 项目费用在一万元及其以上者,为矿内重点项目,所需费用由技术进步专项基金列支。项目费用超过一千元,不满一万元的为一般项目,如果不能列入技措费,也不能摊入成本,亦可按重点项目费用列支渠道处理。费用不足一千元的,属于小改小革,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各单位自行按财务制度处理。
第十四条 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是我矿科技进步可以借助的力量,我们按平等互利的原则,搞好技术协作、学术交流,共同推动我矿科技进步事业的发展。
第十五条 科技进步项目可以实行承包制,包任务、时间及所用经费,并以合同的形式明确责任和利益关系。
第三章 管理进步
第十六条 管理进步工作实行矿长领导下的工会主席负责制。矿部成立管理进步委员会,工会主席兼主任,企审科长兼副主任,成员由有关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管理进步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企审科,企审科科长兼办公室主任。
各分矿、直属科室、车间的行政正职负责本单位管理进步工作。
第十七条 管理进步委员会的职责:
(1)组织编制和审核全矿管理进步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全矿重要管理进步和管理开发项目。
(2)下达管理进步和管理开发项目计划,责任落实到单位或个人,对计划的执行情况按季进行调度、检查。
(3)对全矿管理进步的成果和效益进行评审、鉴定,确立奖励级别,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推荐优秀成果。
(4)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组织对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引进。
(5)会同教育部门制定管理知识培训计划,加强管理干部的业务培训。
(6)向本矿人事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推荐优秀管理工作者。
第十八条 管理进步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检查管理进步计划执行情况,安排部署工作,会议情况向矿长报告。
第十九条 每年的一月份,对全矿上年度管理进步成果、效益进行审核,确立奖励等级。
第二十条 管理进步的日常工作由企审科负责。
第二十一条 管理进步的目标是:提高产品、工程、工艺质量,降低成本、减少消耗,减少资金占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包括:通过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取得的成果,通过加强经济核算,在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通过优化管理机构、劳动组织,加强定额、定员管理取得的成果;通过管理咨询,实施整改方案取得的成果;通过加强质量、设备、能源等专业管理所取得的成果。
第二十二条 管理进步、管理开发项目分为国家项目、矿内重点项目、矿内一般项目。国家项目是按上级计划安排的项目;矿内重点项目是经管理进步委员会审核,统一组织下达的项目;矿内一般项目由各单位提出立项意见,经企审科审定后,由各单位完成。
第二十三条 管理进步和管理项目开发所需费用,在立项的同时提出费用计划,经审定包干使用,由管理费列支。
第二十四条 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管理协会搞好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推动企业管理的发展。
第二十五条 管理进步、管理项目开发可以实行内部承包,包任务、包时间、包费用,并以合同形式确定责任和利益关系。
第四章 合理化建议
第二十六条 合理化建议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能单靠行政手段,必须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
第二十七条 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由所在基层工会报矿工会,矿工会根据建议的性质、类别,分别转交有关的职能部门承办。其中,涉及部门较多或者难度较大,费用较多的转交生技科,由生技科牵头研究解决。
第二十八条 总矿各职能部门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论是否采纳,都要有回音。对于一般建议要在接收后一个月内给予答复,对于重大建议,要在五十天内给予答复。
第二十九条 工会、生技科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要做好统计,其中重大建议要形成完整归档资料。
第五章 奖励
第三十条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及合理化建议奖励,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对做出贡献者,给予表扬,发给荣誉证书和奖金。
第三十一条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分别申请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及合理化建议奖:
1、井巷工程和基建、技改工程结果的改进和质量的提高;
2、工艺、计量、检验方法和标准的改进;
3、有效地利用原材料、燃料、动力、水源、设备及自然条件的技术成果;
4、发现有效利用矿产资源方面的技术成果;
5、为解决生产中的重大技术关键问题的科学研究、试验成果;
6、设备、仪表、装置、工具、器具的改进;
7、设计、统计、计算技术的改进;
8、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9、安全、环保、医疗卫生方面创国内、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
10、通过制定并落实劳动、能耗、物耗、费用、资金、设备利用等定额所取得的成果;
11、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在提高产品、工艺、工程质量方面的成果;
12、通过加强物资、能源管理,在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发放、回收等方面节约支出或费用;
13、通过加强经济核算,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方面节约支出、费用或减少贷款利息;
14、通过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的成果;
15、通过合理调整劳动组织,加强定额、定员管理,提高劳动效率;
16、各专业部门、系统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取得的成果;
17、其他方面有明显效益或效果的科技进步、管理进步成果。
第三十二条 参与评奖的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项目及合理化建议必须同时具有进步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进步性,指研究、设计、管理、建议者所提出或实施的方案、措施相对于原事物有所改进、完善和提高。
可行性,指方案、措施在实践中可以实施,只指出问题的现象,或者仅提出建议、设想的名称而无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者,属于一般性意见,不能视为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和合理化建议项目。
效益性,指项目实施后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十三条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合理化建议奖励,按年经济效益(或一次性经济效益)、技术水平、工作量及社会效果等分成四个等级:
一等 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发荣誉证书,奖金2000至5000元;
二等 经济效益10万元以上,发荣誉证书,奖金1000至2000元;
三等 经济效益5万元以上,发荣誉证书,奖金500至1000元;
四等 经济效益1万元以上,发荣誉证书,奖金200至500元;
第三十四条 对那些难以计算经济效益的项目,如管理、安全环保等,应考虑其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应用范围、进步水平及社会效益,合理确定奖励等级。
第三十五条 集体完成的获奖项目,按参加人员(不包括辅助人员和施工人员)计奖。
第三十六条 对获一、二等奖的项目,可以择优申报上级奖励。
第六章 申报与审批
第三十七条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及合理化建议分别由矿科技进步委员会、管理进步委员会评审。
科技进步委员会和管理进步委员会向矿长负责,项目评审工作接受职工监督、检查,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和效率。
第三十八条 凡申请合理化建议、科技进步奖励时,必须填写《黑岚沟金矿科技项目一览表》,申请管理进步奖要填写《管理进步效益表》,申请奖励必须经采用单位审核、盖章。
第三十九条 生技科、企审科接到申报资料后必须进行复核,然后提交科技进步委员会或管理进步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奖励等级和奖金额,经矿长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条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和合理化建议奖励的获得者的事迹由生技科、企审科写成专门材料,劳动人事科会签,装放本人档案,作为今后考核、晋升、评审专业技术职称和评先进工作者的依据之一。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和合理化建议获奖项目的全部资料必须立卷归档,并确定密级,不经批准不得转让和泄露。
第四十二条 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和合理化建议奖金计入生产成本。
环保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2
一、从方案、章程和理事会入手,打牢试点工作的基础
一是高起点制定试点方案。加强调研,学习借鉴山西省科技馆、惠州市科技馆等工作经验,邀请部分专家、领导,召开数轮不同主题的研讨会,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印发《临沂市科技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试点工作的原则、目标、步骤、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明确界定。
二是高标准拟定章程。章程是科技馆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载体,是理事会和管理层的运行规则。一是依法制章,严格依照法规和政策制定章程。二是与现有管理运行模式紧密结合,理顺理事会和管理层的关系。三是坚持强化公共服务属性,突出科技馆科普教育主阵地的功能作用。四是规范科技馆资产管理和使用、信息披露、终止、剩余资产处理、章程修改等,为社会监督提供了重要依据。经理事会审议通过后,上报市科协审核,后报市编办核准, 完成了《临沂市科技馆章程》的制定。
三是高质量组建理事会。理事会作为科技馆事业发展的决策和监督机构,责任重大。临沂市科技馆紧密结合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理事的代表性,合理确定理事会规模,确保理事构成的合规性、科学性、代表性。第一届理事会最终确定由15名成员组成,其中7名是来自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的分管领导,2名是来自科普志愿者协会和中医药协会的社会代表。
二、坚持边试点边规范,切实发挥新机制的作用
一是注重规范理事会、管理层职责。理事长由市科协分管领导担任,理事会负责重大问题决策、面上指导协调、政策解释咨询等宏观工作,同时负责对科技馆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层对内负责拟订和实施年度工作计划,开展馆内日常管理;对外负责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促进科技馆事业发展。通过对理事会、管理层职责的明确和规范,临沂市科技馆由“关门决策”变为“广开言路”,由自我监督变为公众监督,初步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为政府、科技馆、公众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探索了新模式。
二是注重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围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我们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管控办法,制定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保工作预案、观众量管控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实现了运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通过不断创新展览教育的形式和手段,积极开展科普实践和各项培训活动,形成了以展教工作为中心、以市场营销为重点、以专业技术人才为支撑、以后勤物业管理为保障的高效有序内部管理体系。
三是注重发挥理事单位和成员的作用。 临沂市科技馆的发展离不开各理事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参与治理的各部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为科技馆发展出力献策。市编委将市科技馆调整为副县级,编制由12名增加到39名,加大了机构编制保障力度。市财政局争取中央财政专项彩票公益金,通过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保障和能力提升项目,为科技馆的运营提供经费保障,助力科技场馆建设。市科技局从项目扶持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教育局多举措支持科技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市人社局在职称评定方面进行政策倾斜。社会理事多方面反馈公众诉求,为科技馆的规划和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三、紧扣试点单位展教职责,社会公益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创新体制机制是手段,提升科技馆展教功能是目的。临沂市科技馆发展活力在实施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中得到激发,布展更加科学,展教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建筑面积已达2.7万平方米,跨入了全国大型科技馆行列,社会各界给予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
(一)科普公益活动深入人心。发挥部门理事作用,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组织开展了万名沂蒙学子“科普之旅”,“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科技馆体验,“大手拉小手、科学家进校园”,“红进社区”,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一系列民生科普活动,每年参加科技活动的青少年达100多万人次,公益科技文化服务的目标方向更加清晰,内容方式更加丰富,“科普惠民”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二)科技场馆“遍地花开”。市科协牢牢把握《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贯彻落实的机遇,总结市科技馆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经验,整合工业、农业、国土资源、生态环保、气象、地震等行业现有设施资源,建设具有行业、资源特色的科技场馆,推动全市科技场馆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有县区科技馆5个,系统行业建设的专题科普馆17个,社区科技馆9个,校园科技馆54个,有力推动了革命老区科技场馆集群式发展。
环保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3
一、现状和形势
“十一五”期间,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围绕节能减排工作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和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累计安排项目研发经费超过100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贡献率显著提升。
“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迫切。与此同时,国际上围绕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的博弈愈发激烈,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突出,发达国家纷纷抢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等未来发展制高点。面临新的形势,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工作也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部分高效节能减排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尚未完全掌握,一些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装备性能和效率不高;二是技术集成不够,装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难以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科技创新对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节能减排效果不显著;四是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配套政策不健全,技术服务推广市场机制亟待完善。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核心技术突破以及关键技术集成,大规模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装备和新产品,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能源安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战略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典型区域节能减排科技需求,攻克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大关键领域技术集成应用力度,提升节能减排相关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大规模应用,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有效支撑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二)基本原则。
1. 科技引领,协同推进。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强化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总体布局,加强与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实现部省、部际协调联动。
2. 突出重点,持续支持。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大研发力度,重点支持当前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所需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解决制约全局的瓶颈问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3. 系统集成,工程带动。加强多学科、跨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集成,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加大节能减排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服务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4. 创新机制,政策引导。创新节能减排科技工作推进机制和管理机制,调动行业、区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积极性,推动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培育区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综合示范。
5. 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突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加强指导和服务,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继续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节能减排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节能减排科技意识与能力。
(三)主要目标。
至2015年末,科技创新对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自主知识产权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体系初步形成,节能减排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体系初步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形成规模效应。
1.突破共性和关键技术150项,相关关键设备能效提高10%以上,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100项。
2.在重点行业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300项,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示范工程100项,应用普及率提高30%。
3.建设20个国家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具备技术创新、集成服务和产业化推广能力。
4.形成节能减排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个以上,形成一批节能减排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创新团队,完善国家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平台。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围绕工业、能源、交通、农业、建筑、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节能减排和优化升级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快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能源梯级利用、源头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交通运输工具的燃料利用效率、轻量化、尾气污染物削减等关键技术,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小型分散污染物处理等技术研发,加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推进再生资源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染能源化资源化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研究。
(四)完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
加强节能减排条件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平台作用,提升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完善节能减排相关科技政策、措施和推进机制,制定和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建立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检测认证服务机制,促进形成技术服务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和产业环境,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基地。
(五)积极开展全民节能减排科技行动。
组织研究开发全民节能减排科技行动系列宣传品,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全民节能减排科技教育工具。建立完善全民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库及信息网,开辟节能减排科技成果信息化服务的新途径。依托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星火密集区等科技示范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节能减排综合科技示范活动,集成、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产品和装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单位,建立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织协调机制,通过部省会商、部际合作,建立与节能减排重点地区的部省联动机制,各地科技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加强合作,将节能减排科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明确具体任务,加大支持力度,落实配套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创新实施机制。
组建由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参与的节能减排科技行动专家组,为专项行动的实施提供战略咨询。创新科研项目的遴选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发挥行业部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服务平台、高校院所和相关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实现协同创新。完善节能减排技术遴选标准,筛选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产业化前景好的重大技术成果,建立节能减排技术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环境服务等市场化机制中促进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构建节能减排技术政策、产业政策和标准规范,推动节能减排技术集成、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度融合与有机衔接。
(三)拓展多元投入。
加大公共财政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和科技成果示范补贴力度,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的有关工作纳入各类科技计划并给予重点支持。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社会资金,通过引导资金、贷款贴息、补助资金、风险补偿、后补助等手段,增加节能减排科技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强财税、金融等节能减排科技创新财税激励机制研究,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
(四)培养创新人才和团队。
抓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节能减排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强地方节能减排科技队伍建设,增强地方节能减排专业人员的科技能力。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人才的奖励力度。
环保协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4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4月3日召开的关于全州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和“湘西州三湘农民健康行”动员会精神以及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今年执法检查的总体安排,为搞好这次上下联动的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精心组织安排,深入开展了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执法检查的安排及工作情况
州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执法检查动员会议之后,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及时听了情况汇报,召开主任会议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按照州执法检查方案要求,研究制定了县传染病防治法检查方案和“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的通知,成立了传染病防治法检查办公室和永顺县“三湘农民健康行”组委会,组建了执法检查组。二是广泛进行宣传发动。4月13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了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和“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动员会,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中其、曾尚华及部分委办负责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文明同志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认真传达贯彻了州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关于传染病防治法检查和“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县这次执法检查工作,会上宣读和下发了执法检查的有关文件通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尚华就这次执法检查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文明就这次执法检查和搞好相关单位的自查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使大家明确了这次执法检查的目的意义、重点内容和方法步骤。三是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认真开展了自查。县动员会后,各相关单位,认真贯彻了这次会议精神,开展了自查。在4月20日前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全部进行了自查,将自查报告全部送达执法检查办公室。四是深入开展了执法检查。在政府及其相关单位自查的基础上,4月21日至28日,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围绕传染病防治法一法四条例8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分别深入到勺哈、王村、松柏部分乡镇和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畜牧水产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水利局、县农办、县发改局、县交通局、县公安局等12个单位进行了调查视察。通过听汇报、座谈查资料看现场、走访师生群众等方式,回顾工作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广泛听取了建议意见。5月中旬,州执法检查组来县进行了检查,肯定了我县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意见。
二、我县贯彻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的主要成绩
通过这次执法检查,刚才又听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我县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情况汇报,总体认为我县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工作,成绩是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一法四条例”的贯彻执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县人民政府切实把加强卫生事业发展,搞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的一项工作内容,在工作中具体实施。县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县政府根据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强和改善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按照医防剥离、权责一致的原则,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并率先在全州撤销县卫生防疫站、县食品卫生监督所、县健康教育所和县卫校、新组建了县卫生监督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履行执法监督职能和疫病预防控制职能。在乡镇组建了9个中心防保组和38个乡防保组,核定了乡镇防保人员136人,妥善解决了防保专干工资。核定卫生监督机构编制35人,投入资金21万元,配备了车辆、调查取证工具和信息网络等卫生监督执法必备装备。建立了县疾控中心、县人民
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所等4所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加大了艾滋病的综合防治能力。县卫生局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了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并实行目标管理,同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经常检查和定期考核。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都依据各自的目标责任实行监督检查和管理。由于我县组织机构网络健全,层层目标责任明确,管理到位,确保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二)完善方案,组织实施,确保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依法开展。
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县人民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狠抓落实。围绕加强传染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采取了各种措施,抓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一是先后制定并完善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预案》、《霍乱疫情处理运行预案》、《救灾防病工作预案》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预案》。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流行性病学调查、应急处理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依据。二是建立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组成了疫情监测,调查处理、消毒隔离、医疗救治等若干分队,为传染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组织人力保证。三是为满足“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救治和观察鉴别,筹集资金在县人民医院改造建设了发热门珍和隔离观察病房,并配备了床位、专业人才和先进设备,为各类传染病的规范和科学救治创造了条件。四是认真落实了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卫生单位都安装了固定疫情报告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县直几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疫情网络直报,县疾控中心对疫情报告质量定期调查评估。五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县卫生监督所严格履行职责,坚持对我县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县卫生局将消毒防护、预防院落内感染作为传染病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按照《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学校及公共场所的空气、器械、重点部位进行定期消毒检查,并做好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院内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危害,由于县委领导重视,县人民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严格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预防传染病防治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效果明显,工作成效显著,20__年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20__年及时扑灭了勺哈、毛坝乡麻疹流行疫情,近几年,重点调查处理了永顺三中食物中毒和永茂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氧化碳中毒和今年4月王村二中甲肝疫情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县甲类和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下降,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实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疟疾、脊髓灰质炎的目标,有效控制了碘缺乏病,基本消灭了麻凤病,累计发现肺结核病人2498例,其中初治涂阳率达96,复治涂阴治愈率达83.6;累计发现HIV阳性/艾滋病人15例,四免一关怀政策得到落实,传染病的各项相关指标达到了国家和省的标准要求。
(三)注重农村,改善服务条件,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关系到全县80以上人口的健康和幸福,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在我县建设目标能否最终实现的大问题。过来,县人民政府及县卫生行政部门一直将农村卫生工作摆到全县卫生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领导,争取投入,全面管理,不断改善农村农民的医疗服务设施和服务条件,提高农村的健康水平。一是按照“一法四条例”的规定和州委、州政府《关于改革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全县乡镇卫生院实行“体制改革”、“抓大活小”、“医防剥离”等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不断增强了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整体功能不断加强。到20__年底一体化管理覆盖面达60以上,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已消灭了经营性亏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和社会各界对“一法四条例”的认识了解,结合“3.24”世界防治结核日、“4.25”预防接种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活动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坚持将“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近年来,共发放宣传资料19.3万份,悬挂横幅120幅,刷写宣标语1000多条,接受咨询8万多人,举办各类培训班11期,培训卫技人员2467人次。增强了广大卫技人员的素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与此同时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十五期间,积极开展了环境整治,改水改厕、防鼠灭鼠和卫生知识宣传的爱国卫生运动,其中王村镇改水20__户,入户率在90,全县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单位11个,州级文明卫生单位3个,投入资金16万元,完成农村改水工程21处,解决31.2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投入资金15万元,完成卫生改厕1200个。儿童基础免疫“五苗”覆盖率以乡镇为单位稳定在85以上,20__年6月1日起,实行了一类疫苗免费接种。三是加强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累计投入348.67万元,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配置了X光机、B超、心电图、洗胃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监护仪等“新六件”,医疗卫生设备846件,新增各种救护车辆7台,价值120万元。建设了4个艾滋病初筛试验室和15个乡镇卫生院查痰点,肺结核、艾滋病的发现力度不断加大,全县共设立村卫生室327所,有45所村卫生室达到合格村卫生室和示范卫生室标准,为农民就近就医服务创造了基础条件。
(四)多方筹资,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公共卫生配套设施。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克服县财政困难的实际,在充分利用县有限财力给于卫生事业投入的情况下,还充分利用民族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卫生事业的各项投入,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从20__年至20__年财政对卫生事业总投入达8389万元,分别为1154万元、1615万元、1467万元、1919万元和2234万元。分别占财政总支出的6.6、6.9、5.9、6.2和6.2,卫生经费增长率高于可用财力平均增长率0.9个百分点。其中县本级财政投入7643万元,分别是1042万元、1382万元、1311万元、1746万元、1861万元,分别占卫生事业费支出的90.3、85.6、89.4、90.9和83.3;争取上级财政投入1046万元,分别是112万元、232万元、156万元、173万元和373万元,分别占卫生事业费支出的9.7、14.4、10.6、9.1和16.7,在确保了卫生经费个人部分不留缺口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了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经费,酌情安排了非典防治、麻疹救治、结核病防治、卫生监督、红十字协会及大病救助和120急救等经费,基本确保了卫生机关的正常动转,并保障重大疫情防治经费优先安排预算,资金优先拨付。最近,为处理王村二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解决了应急救治经费。为传染病防治和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提供了经费和物资条件。
(五)多方协调,共同参与,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
与传染病防治相联系的一法四条例的贯彻执行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发挥相关 部门的作用十分重要。过来这些部门和单位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县农办把卫生事业的发展列入了县新农村建设规划,过来,实施了能源建设、改厕、改灶项目,达0.98万户,并与县畜牧局等单位突出抓好人畜共患疫情的知识宣传及疫情处理。发改局在考虑计划的同时积极为卫生事业争取项目,做到及时报及时批。“十五”期间共从计划口争医疗卫生资金1215万元、项目15个,进行了疾病控制中心、中医院设备配套、妇幼保健所和农村中心医院改造项目,新增医疗用房2.14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2800万元,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络建设和防控体系建设。药品监督部门认真学习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最近出动宣传车两台,到辖区30个乡镇宣传,印发资料5000份,受咨询群众万余人,抓好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检查监督,确保药品生产、运输、销售及医疗器械的使用无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水利局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入水利设施建设规划。20__年1月-3月会同防疫站、疾控中心、环保、国土、卫生、统计、发改局等7个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完成了《永顺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澄清了全县30个乡镇15.13万人的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组织编制完成了《永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十一五”规划》,20__年度优先申报了氟污染区、肠道传染病高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7处,目前已完成工程初步设计14处。采取由施工单位先垫资办法实施了王村盘溪村、回龙新坝村两处饮水安全工程。县建设局、交通局、教育局等单位都以各种方式加强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和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加强疾病的防范,环境卫生的治理,环卫设施工程项目的申报,饮水安全管理等工作。营造了传染病防治执法、卫生事业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贯彻执行“一法四条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解决。
(一)“一法四条例”的宣传欠经常。过来,对人畜禽共患的疾病和碰到的传染病有关知识重视了宣传,而对人患疾病或暂未碰到疾病时防治知识缺乏常规化和经常的学习和宣传,学校按规定的卫生常识课不太落实,以至于法律知识知之不多,疾病防疫常识缺乏,出现传染病疫情报告欠及时,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全县中心完小以上学校69所,大小食堂73个,食堂硬件设施符合条件的14所,有礼堂可兼做食堂的26所,但加工、操作和保管功能不全,有7所学校食堂正在修建中,还有26所学校食堂是上世纪六七年代的教室或教室边达建的偏房,场地狭小,破烂不堪。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饮食卫生条件差,饮食从业人员无证经营的多,不符合卫生要求,加上自然条件差,管理不到位等因素,近几年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
(二)卫生事业费投入不足。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县乡镇卫生院还有15551平方米的危房,医疗设备简陋落后。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五苗”接种运输和冷链运转经费,结核病注射和防保业务等经费,没有列入预算。截止20__年6月共欠拨卫生事业费189.08万元,其中结核病人发现以奖肛补经费2.48万元,一类疫苗接种经费和乡村医生误工费一年共49.06万元,领导承诺由卫生局及医院垫付的48万元,财政累计欠帐和空转的89.54万元,其中含非典专项经费24.04万元。
(三)卫生医疗基础设施薄弱。近几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县政府多方采取措施争取资金项目,大大加强了我县卫生设施建设,改善了医疗卫生环境和条件,但按上级要求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按卫生部和省卫生厅有关建设和配置标准,全县乡镇卫生院目前尚缺业务用房0.72万平方米,25个乡镇缺设备450台件,价值350万元。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1.15万平方米。卫生监督所尚无业务用房(租用卫生局老办公楼),执法装备缺乏,急需业务用房20__平方米。疾控机构配套建设不到位,基本建设累计欠帐152万元,检验检测设备落后,不适应工作需要。按常规开展工作装备应59台件,实际装备了27台件,应开展常规检测119项,实际能开展28项,占23.5,低于全州平均数16个百分点。冷链设备老化,达不到有关技术要求。
(四)人才匮乏。全县1007名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15人,仅占卫技人员的1.49,低于全州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大专以下学历964人,占95.7,高出全州水平7.8个百分点,县疾控中心人员老化,现44人中年龄在50岁以上占21人,近10年未进一个专业人才。特别是乡镇卫生院,529名卫技人员中,本科学历仅1人,占0.19,低于全州水平0.28个百分点,大专学历127人,占23.8,中专学历260人,占67.56,获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296人,占卫技人员56。特别是村卫生室全县327所,达标45所,仅占3.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县还未启动。
(五)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20__年全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99.98/10万,高出了全省水平27.6,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等呼吸道、肠道传染病仍然是危害我县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传染病。艾滋病也呈增长趋势,疾病预防任务重。
(六)农民健康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医疗基础和经济基础双重原因,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四、几点建议
(一)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传染病防治“一法四条例”的学习宣传力度,形成一套规范的学习宣传制度,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报刊等舆论阵地的作用,教育部门要抓好学校卫生常识课的常规教育,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责搞好学习和宣传贯彻,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人士对“一法四条例”的了解和支持,努力推进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依法管理。
(二)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传染病防治提供物质保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足额预算传染病防治经费,落实一类疫苗免费接种工作经费,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增加转移支付力度,采取封闭式运行,专款专用等措施,确保上级专项资金足额拨付到位,并逐年消化卫生部门的合法欠费。多渠道争取资金,尽快启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抓好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卫生队伍建设。应给卫 生适当的进人指标,制定引进、培训进人计划,把好进人标准和条件,创造良好的进人用人机制,多渠道培养和选拔人才,优化卫生队伍的技术知识结构,加强卫生队伍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功能完善、覆盖县、乡(镇)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三级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突出抓好县疾控中心、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农村乡镇防保组织,村卫生室建设。对传染病高发区应组织监测和调查,弄清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对农村学校食堂卫生等薄弱部位应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学校改善卫生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学校食堂建设和建校作好整体规划,与卫生部门共同审定把关,饮食从业人员应持证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