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物联网就业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物联网就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物联网就业前景

计算机物联网就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IT企业;计算机专业;校企结合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13-01

独立学院在近些年发展地如火如荼,但因其出现较晚,在制度上和结构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独立学院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人们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度也不断升温,因而独立学院必须注重发展以应用为导向的实用型人才,将学院与企业接轨,使学生学到更多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用到的知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企业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数量,同时也更看重质量,因而培养大量的高素质计算机技术人才是独立学院解决生源问题及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办法。

1、独立学院学生的独特性

由于未能进入二本学校,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心理上会有一定的失落感,对于自己的定位和未来发展前景都不够乐观;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基础上稍差一点,以往的学习方法可能会有些不恰当,加上以往教学上也有着不足之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学习环境较为闭塞,与现实社会脱节,缺乏真正的了解,致使所学知识不能学以致用;最后,学生缺乏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缺少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些共同构成了独立学院学生的独特性。

2、学生就业前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高,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进入社会,促使我国的IT行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市场的支柱性产业,占据整个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对于优秀的IT人才,每一家企业都会渴求,但从事IT行业的人因其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的不同,也分为不同的层次。笔者认为以下几类人才应该成为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重点培养的对象:

2.1 复合型人才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计算机应用人才,但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屈指可数,因而这些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的人才就变得更加炙手可热了。而随着电脑软件的升级,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方面的技术人才,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仅精通于一方面的内容,还应学习与这方面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得设计的产品内容更加丰富。因而,发展复合型人才应成为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的重点关注之一。

2.2 实用型

实用型人才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熟练使用所学知识,实用工作中常用软件及其他工具,有较好的个人素养和文化素养,有责任心和社交能力,可以融会贯通地运用个人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2.3 网络型人才

网络型人才是指那些能够很好的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工作内容的高科技人才。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懂得互联网应用的人越来越多,但新的时期对于网络人才的要求变得更高,即不仅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还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4创造性人才

时下人们对于网络的需求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现有网络技术,而是更加倾向于开发更加先进实用的新技术。在IT行业中,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开发型人才愈加抢手。在我国互联网领域,具有创新意识的开发型人才缺口一直很大。所以独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注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顺应时展的潮流,必定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3、教学改革

3.1 教材选择

鉴于我国的独立学院出现较晚,关于教材的选择还未成体系,所以对于其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在教材选择上会有许多不确定性,不过可以尝先使用一些替代教材,像在研究生考试的考纲中推荐和直接指定的,国内正在长期使用的,或是名家翻译的一些国外著作等经典教材都是不错的选择

3.2 教案的制作

对于独立理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加接近于高中生,还没有很好的转变学习的方式方法,自觉性有所欠缺需要在教学中多加督促。所以在准备教案时更应加以注意。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加以调整,及时总结和复习,细化教学内容,多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3.3 课程内容的创新

3.3.1 指导思想

将IT企业嵌入课堂,细化教学内容,分阶段实施,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

3.3.2课程安排及目标

课程安排:

(1)基本能力的培养。在这一时期,主要注重对学员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与今后职业有关的必要基础知识,以及有可能用到的程序、软件。同时注重对学生道德素养,职业精神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在这一阶段中,可以把项目教学的精神加以推广,使学员有大概了解,但不一定采用项目教学。

(2)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这一阶段中,根据学员不同的职业选择因材施教,教授该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在工作中可能会用到的专业技能,并加以实践。在这一阶段应注重和IT企业的结合,了解企业需求和发展水平,真正与企业接轨,把IT企业带进独立学院的课堂,这样才能针对企业真正的需要,教授学生更多实用技能。本阶段的教学可以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注重实践教学。

(3)、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这一阶段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拓展延伸阶段,结合每位学生的就业愿望,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结合其职业能力的学习情况,传授其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此阶段会将不同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细化分类,在根据其个人情况进行不同方面的培养。,

课程目标:这三个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将IT企业带进独立学院的教学课堂,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培养他们在工作中可能用到的诸多更加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结语:独立学院作为一个出现时间较短的新生事物,适应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在推动着社会前进的步伐,但其结构体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加以改革创新,为它注入新鲜血液,才能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将IT企业嵌入高校课堂能够是学生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和努力目标,学习到更多专业技能,才能满足今后职业岗位的需要,成为一名创新性计算机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广海,曲英伟. 以嵌入式Linux为核心的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A]. 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2

[2] 王平福,邱占芝. 网络化码头系泊监控系统的设计[A]. 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 2008

计算机物联网就业前景范文2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物联网工程;专业选择;引导与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04-0-02

0 引 言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1],同时也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科学生在第一年的学习中强化高中课程,第二年再转入本科学习。在转入本科学习之前,他们面临着专业的选择。专业选择的好坏与成功与否,意味着他们是否能够很好地完成本科学业,也意味着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是否成功[2,3]。因此,专业选择便成为预科生进入本科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物联网的理念由来已久,但物联网的基本思想在本世纪90年代才真正被提出,它的出现催生了一个新的信息技术产业,并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4]。其应用范围包含了工业、农业、军事、交通、医疗等各个行业,是继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允许各高校新增专业后,高校申请最多的专业,说明了各个高校对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物联网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每年在百万人左右,并以30%的年增长率递增,说明了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很多少数民族预科生对“物联网”这个名词虽然并不陌生,对物联网技术也怀有一定的憧憬和梦想,但真正了解物联网工程专业、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方面的却很少。这就使得他们在专业选择时有些迷茫,不敢大胆选择新开的专业,也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本文通过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介绍以及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专业选择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他们的专业选择提出一些引导性建议和意见,帮助他们摆脱迷茫状态,选择适合的专业。

1 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物联网工程专业相比于其它专业,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物联网技术偏重于硬件,更适合有基本硬件基础的学生。其开设的课程主要以硬件课程为主,包括掌握基本技能的课程:数字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等,技能提升类课程,例如低功耗ARM处理器与接口技术、Cadence原理图及PCB电路设计、实时操作系统、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络、ZigBee系统开发、RFID与物联网等。

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包含了三大核心技术[5],分别是传感器技术,FRID标签和嵌入式系统技术。其中传感器技术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RFID标签技术是一项融合了嵌入式技术和无线射频技术的综合技术,在自动识别和物品物流管理中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嵌入式系统技术综合了电子应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是一项更为复杂的技术。目前,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的智能终端随处可见,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工业生产和国防军事的发展。

目前,物联网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应用覆盖了水质监测,园林培育,病人监护,家居安防,消防、交通、环境的智能监控等各个领域。由于物联网技术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因此该技术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并将以30%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这就给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选择。一些大型的IT知名企业,如华为、中兴、联发科、西门子等都在大量招聘物联网技术工程师。

2 少数民族预科生专业选择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2.1 存在的问题

预科教育存在特殊性,其旨在为本科教育培养文化基础牢、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合格的大学生,而不是学历教育,不能借鉴本科的教育模式,因此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而预科生的专业选择问题关系到他们的未来,也是决定预科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特别像物联网工程这样的新专业,学生在专业选择时更陌生,往往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擦肩而过。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个人访谈的形式,了解到预科生专业选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1)很多预科学生不了解专业选择政策以及专业设置,被动地接受学校专业选择的安排。比如很多学生在专业选择前并不知道还有物联网工程专业,因此不会提前了解关于该专业的设置、开设课程、就业方向等。在进行专业选择时盲目跟风,四处打听,犹豫不决。个人的专业取向,他人观点以及同学的专业选择也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产生思想波动,从而影响专业选择的结果。

(2)对备选专业了解不够。不少同学通过打听了解专业设置,知道有物联网工程专业可以选择。但是由于物联网工程专业是近几年新增专业,已毕业学生还很少,网上对该专业的评价较少,某些评价也不免掺杂个人情感。学生自己很难全面客观地了解该专业。

(3)缺乏重视,盲目跟风。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预科学习之后已经成为准本科生,所以对一年的专业选择不够重视,不会主动去了解专业选择的政策以及专业选择动向。待到专业选择时盲目跟风,随意选择。

2.2 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预科学生在专业选择时表现出来的问题,导致他们在选择专业时困惑迷茫,甚至无所适从,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自我认识不清

中国的应试教育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所学的内容大多数都来自于课堂上老师的讲授,缺乏独立思考和个性培养,学生不能清晰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他们不明确自己需要什么,也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自己的学习生涯没有详细的规划。

(2)对专业缺乏了解

预科学生可选择的专业有限,只有事先了解才能更明确目标。然而很多学生并不重视,从入学就开始进行专业问题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更多的同学选择被动地等待学校安排,被动地进行选择。同时,预科学生了解专业的途径单一,只能从网上查找到少量的相关信息,缺乏专业人士的讲解和解读。专业选择应该从入学后就着手准备,而多数学生没有这样的意识,专业认识不够,准备工作不充分,选择时手忙脚乱。

(3)专业选择的目的不明确

大多数学生在专业选择时着眼于现实,以找工作为目的来选择专业,或者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选择热门专业。虽然期望能从兴趣出发,但是总的来说不利于自身发展,同时缺乏远见卓识。

(4)来自他人的影响

预科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父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子女身上,老师、同学、朋友也会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同时还有来自网络的信息。因此,有的学生会按照父母的要求来选择专业,有的学生也会因为老师、同学或者朋友的观点而动摇,甚至因为网上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相信所谓的“热门”专业、“ 冷门”专业,从而盲目跟风。这些都会给他们的专业选择带来很大的影响。

3 给预科生在物联网工程专业选择的建议

少数民族预科生在专业选择时相较于一般学生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他们有一年的时间在大学校园学习,利用这段时间就可以对一年后的专业选择政策、动向以及将要选择的专业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就会做到有备无患。因此学校和学生更要充分利用这一年时间做好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专业选择的前期准备工作。以下主要从两个方面提出预科生在物联网工程专业选择中的建议。

(1)首先是学校,学校在预科学生选择专业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少数民族预科生进校后,学校应组织相关教师或专家对预科专业选择政策进行解读。同时告知学生可供他们选择的具体专业,提醒学生提前准备。其次对于新开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开展专业解读的系列讲座。主要应围绕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计划,目前的应用领域以及专业的就业前景等方面展开。最后,组织学生观摩学习,主要是了解物联网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物联网技术,了解物联网工程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其次是学生,学校在做一个方向性的引导后,学生需要沿着这个方向作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首先必须重视专业选择,这是关系到个人今后发展的重要选择;其次在进入校园后应主动了解专业选择的动向,以及专业设置。尤其是对新的专业更要深入了解,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解读讲座。再次是根据知识讲座和自己的了解,明确自己的专业选择方向避免盲目跟风。

4 结 语

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该领域越来越大的人才需求,促进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发展,其中物联网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又满足物联网技术对人才的需求。而预科教育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专业选择问题一直都是重头戏。对于预科生在物联网专业选择时面临的种种问题,通过问题分析找出影响因素,寻找解决方案并具体实施。希望所有预科生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在面对专业选择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选择适合自身发展同时又感兴趣的专业。

参考文献

[1]庞晶,萨仁图雅.关于加强与改进民族预科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1):100-101.

[2]蒋永红,党波涛.民族预科学生专业取向的调查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6):102-104.

[3]艾比布拉・胡贾.进一步办好民族预科教育,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J].民族教育研究,2007,18(4):98-102.

计算机物联网就业前景范文3

学校校长童礼荣说:“机器人与物联网是未来制造业的核心,职业院校理应乘势而为,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学校在2016年10月就与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一致,合作开办海尔物联网学院,开设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家居方向)专业。”对于海尔物联网学院的发展,童礼荣充满信心,在他看来,新学院的发展有三个巨大优势。

优势之一:巨大的市场需求带来专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自办学以来,新港中专在专业建设上秉承一个原则――专业围着产业“转”。近年来,我国物联网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巨大的市场需求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覆盖许多行业。这使得物联网产业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物联网技术人才也将迎来大有作为的时期。

海尔物联网学院的成立可以说是顺势而为,可童礼荣并不是立刻就下了决心,而是经过了慎重考虑。他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很好,但是我们还是要因地制宜,考虑它是否和学校的发展方向一致。因此,学校请有关专家对学校开设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做了充分的调研,并形成了详细的调研报告。”

根据江苏省的物联网产业“十三五”规划,计划到2020年,全省物联网产业业务收入将突破9000亿元。届时,江苏将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发展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就南京市而言, 2015年,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了《南京市物联网产业重点项目计划》,规划了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节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健康医护、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灾害防控、智能家居等示范工程,以及基于“智慧南京”的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综合服务应用工程。

物联网应用范围广泛,专业发展方向多元。新港中专选择了智能家居作为学校培育物联网人才的方向。“选择智能家居方向,一方面是因为海尔是做国内智能家居产业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还考虑到南京本地智能家居的发展情况。目前,在南京已销售的商品房基本实现了智能小区管理,部分住宅已较为广泛地使用了智能家电,智能家居在南京房地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这为学生的实习和未来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童礼荣说。

优势之二:依托强势专业,办学基础雄厚

海尔物联网学院依托新港中专机电工程系和信息服务系而建。这两个系部是学校最具实力的系部之一,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师资力量、科研梯队、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就业指导以及与校企联合等方面都有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学校机电工程系主任施向军说:“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开设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大多是从原有的计算机、通讯网络或电子等专业的基础上衍生的。而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正是我们学校的优势专业,特别是电子技术专业已有多年的办学历史,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实习和实训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流程。因此,开办海尔物联网学院,我们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海尔物联网学院的顺利发展,与新港中专一批教育人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其中,该校电子技术应用教学团队和计算机数码及外设教学团队是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在学校专业课程改革、教学科研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对外辐射推广、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诸多探索。

电子技术应用团队带头人潘振芳向记者介绍道:“电子技术应用团队由核心成员――10名教师组成,其中专任教师7名,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双师率高达100%,教学经验丰富,还有南京市学科带头人2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3名。3名兼职教师全部来自于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具有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团队成立以来,除在课程开发、两课评比、青蓝工程及课题研究方面屡出成果,还开创了CDIO教学模式。”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如在《一种DIY单片机开发操作平台》的项目教学中,通过CDIO教学模式,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合《模拟电子线路》《电子装配工艺》《电子仪器仪表测量》等课程的理论知识,达到精化、创新动手技能,彼此间相互配合,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该项目产品获得第七届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二等奖,被授权为国家专利,并编写了《单片机技术应用项目设计与制作》的校本教材。

为提升专业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学校积极探索专业教师企业岗位顶岗实践活动模式,每年都组织教师下企业锻炼,提高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同时,学校还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参加职业能力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技能水平。“多管齐下”的培养措施,使得新港中专磨炼出一支既有丰富教学理论又擅长专业领域实践的最强教师团队,而这些优秀的老师也将成为未来支撑海尔物联网学院建设发展的核心力量。

此外,学校建有10个实习机房、计算机维修组装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等实训场所。学校还是南京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拥有较好的网络学习条件,为海尔物联网学院的信息化教学和学生的网络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优势之三:校企合作共育专业人才

物联网应用技术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国内开设该专业的职业院校还不多,中职学校就更少了。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新港中专扮演了先行者和探路人的角色。

“专业教材的选取和编写、师资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的考核标准……。”童礼荣向记者列举了一长串海尔物联网学院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前面没有现成的路,我们只好自己走出一条路来。学校联合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全方位参与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双方在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享师资、共享教材、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多方面达成了合作协议。”

在海尔物联网学院组建期间,学校专门派老师到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践培训,从企业一线收集市场信息,参与实际运作,更新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强化实践动手技能。“经过这次实习培训,老师们以往一些不太理解的知识点通过一线实习解析,建立理论和应用的对接。同时,实习也让老师们了解了目前市场上智能家居的发展情况,对今后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及教学重点的划分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施向军说。

学校还与海尔共同编写了专业教材。海尔物联网学院在教材方面遵循“选用为主,编写为辅”的原则,一般教材选用国家教育部推荐的规划统编教材,而诸如智能家居技术应用、物联网家居安装与维护等技能性强的课程教材,则组织专业教师与海尔公司合作编写。由海尔提供公司最新研发的产品的使用方法,教师将其整理转化为专业教材。这样将学校的理论优势和企业的实践优势相结合,力求编写出最合适的专业教材。

计算机物联网就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嵌入式技术;ARM微处理器;开发板;软件

一、目前嵌入式系统教学概况

嵌入式系统概念的提出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其历史几乎和计算机的历史一样长。但在以前,它主要用于军事和工业控制领域,所以很少被人们关注和了解。随着数字技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和功能更强的操作系统的出现,它才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控制、智能手机、消费类电子产品、信息家电、安防监控、医疗仪器、汽车电子等领域。目前,嵌入式系统产品正不断渗透各个行业,并以其应用领域广、人才需求大等优势,获得更大的关注,特别是将来3G和物联网的普及与推广,应用前景非常好。基于此,我国一些高校的信息类专业相继开设了有关《嵌入式系统》的课程,但大多数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的,课时量少,学校、教师和学生也没有对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给于足够的重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尽管社会对嵌入式人才需求大,但因为我们的不重视,使得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失去了很多机会。

二、嵌入式系统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嵌入式系统》课程一般作为选修课开设且一般在大四开设,学生接触嵌入式技术时间较晚,对其没有基本的认识,在有限的课时内也只能对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相比大三、大四学生们学习JAVA、C++的热情,嵌入式的学习气氛就显得很冷清。加之嵌入式系统课程要求的知识面广,涉及基础课程多(与电子类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有数字电子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单片机原理、可编程逻辑器件、DSP原理及应用等,与计算机类专业相关的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如果要进行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的还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数据库原理及软件工程等课程),所以,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课程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学习热情也不高。对此,我们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积极帮助学生能在嵌入式领域占有自己一席之地。首先,在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专业介绍时,要强调嵌入式方面的就业前景,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人都很稀缺,与应用软件开发的行业不同,嵌入式领域人才的工作强度通常低一些,但收入却高一些,利用这样的好的就业前景刺激同学们好好学习。再者,要强调嵌入式系统课程涉及的先行课程多,一定要打好基础;还有,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老师们可以多开展期嵌入式技术的讲座及嵌入式产品的展示,比如无线点餐系统、车载GPS定位、智能家居等;最后,在学生大一、大二学习期间,各科任课教师要督促学生扎扎实实的学好每一门课程,以便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在竞争如意激烈的今天,学生们也该从进入大学就逐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

嵌入式系统融合了电子、计算机、微电子等多种学科和技术。对于什么是嵌入式系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嵌入式系统一般定义为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减,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和应用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1.《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的内容

《嵌入式系统》的教学通常以32位微处理器为平台,32位的微处理器主要有ARM、MIPS、POWER PC,目前国内的大多数高校都是以介绍ARM微处理器为主,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ARM微处理器内核的介绍、ARM的汇编指令和汇编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的C语言设计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及其在ARM上的移植、设备驱动程序和用户图形界面GUI等内容。在试验内容的安排上,通常包括ARM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BootLoader的移植、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的移植、UCOS II、LINUX、WINCE等嵌入式操作系统下的C语言驱动程序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等。

2.教学方法的改进

对于嵌入式课程的学习,很多同学都认为很难,除了前面提及到的它涉及的基础学科较多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述的内容学生完全不理解,比如宿主机、目标板、交叉开发环境、GCC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Linux内核裁减等。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将嵌入式Linux开发流程给学生作演示,包括建立开发环境,下载相应的GCC交叉编译器进行安装(例如arm-Linux-gcc、arm-μclibc-gcc),或者安装产品厂家提供的交叉编译器;配置开发主机;建立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下载针对所使用的CPU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再添加自己的特定硬件的驱动程序;建立根文件系统;开发应用程序;烧写内核、根文件系统、应用程序;产品。学校还可聘请企业讲师讲述部分课程以使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嵌入式的最新的技术。关于嵌入式系统的实验部分,需要有相应的开发板,有的学校实验条件还不成熟或实验设备不足,那么可以在主机上安装模拟器来模拟开发板,使学生了解将嵌入式的开发流程即可。

四、教学保障

前面已提及,嵌入式的教学过程及实验环节都离不开计算机及开发板,这就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来改善教学和实验条件。因为嵌入式这方面的人才较少,高校教师中也有很多人从未接触过嵌入式相关技术,所以,对于高校要积极寻求与嵌入式相关的企业的合作,以进行师资的培训,从企业吸收最新的嵌入式的技术和成果用于教学过程中。

五、就业及培训

嵌入式系统是一个软件与硬件紧密结合的学科,从事嵌入式开发的人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偏硬件专业出身的人,他们主要是搞硬件设计,有时要开发一些与硬件关系密切的最底层软件,如BootLoader、Board Support Package,最初级的硬件驱动程序等。另一类是学软件、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人,主要从事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嵌入式设备的增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嵌入式软件,这占了嵌入式系统的最主要工作,越是智能设备越是复杂系统,软件越起关键作用,而且这是目前的趋势。

从事嵌入式开发的好处是:(1)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人都很稀缺。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领域入门门槛较高;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领域较新,目前发展太快,掌握这些新技术的人当然很难找。嵌入式人才稀缺,身价自然就高,越有经验价格就越高。其实嵌入式人才稀少根本原因可能是大多数人无条件接触,这需要相应的嵌入式开发板和软件,另外需要有经验的人进行指导开发流程。(2)与应用软件开发领域不同,嵌入式领域人才的工作强度通常低一些,但收入却高于普通的应用软件开发人员。搞嵌入式系统的公司,所开发的产品通常是通用的,不会因客户的不同而修改。另外,从事嵌入式软件的每个人工作范围相对狭窄,所涉及的专业技术范围基本上固定,时间越长越有经验。

如果以后想从事嵌入式技术方面的工作,那就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因为教学计划中的很少的课时量只是让学生们对嵌入式系统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而自学的话又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现在很多培训机构都有脱产的嵌入式就业班,大概学习四五个月的时间就可推荐就业,对于想从事嵌入式开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

六、总结

嵌入式是一个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学科,各个高校也相继开设了嵌入式系统的课程,笔者仅从自己多年的嵌入式教学的角度上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听到同行们更精彩的见解。

参考文献:

计算机物联网就业前景范文5

关键词: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实验实践设计

1 背景

无锡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物联网“感知中国”中心,同时也是国家物联网创新示范区。物联网行业是当前最热门、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社会对该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物联网专业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广、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潜力。

在与物联网相关的行业企业中,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以及信息安全等产品及系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与设备维护等发展强劲。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已经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物联网人才高校培养工作也得到国家大力支持,但是作为一个发展初见端倪的新兴产业,物联网各个环节的发展尚不成熟,人才领域划分和培养方向尚不明朗。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高校物联网及相关专业,给全国的高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江南大学作为首批获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校,于2010年6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实体建制的物联网工程学院,成为全国建设物联网工程学院和专业的领头羊。江南大学在已有自动化和计算机国家特色与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获得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物联网综合建设示范基地、物联网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等平台,将依托学校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纺织工程等优势学科,彰显轻工特色,采用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理念,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力争把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成在全国同类行业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特色鲜明、示范作用强的本科专业,成为轻工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2 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情况

物联网专业作为一个全新学科,受到教育部和各高校的高度重视。截至2010年3月,全国已有700多所高等院系向教育部提交了增设物联网等相关专业的申请,2010年底包括江南大学在内的34所高校首次获批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2011年更有包括高职大专在内的多所学校开始建立物联网工程专业。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是国内建立的第一个实体学院,其物联网工程专业现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无锡市重点扶持专业。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该专业建设思路逐渐清晰,课程体系和实验规划已具雏形,并为众多兄弟院校提供示范。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迅猛,无锡领全国之先,最早开始发展物联网信息产业。随着物联网学院的不断壮大,学院改变了原有多学科多专业的划分模式,新成立了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技术系和传感技术系4个系(见图1),在巩固物联网特色的基础上创新优势,完善了学院内部构架,实现了行政与学术的交融。

目前,物联网相关项目从国家到地方的投入都很大,并配有工信部、发改委等物联网专项,极大推动了政产学研紧密结合,产业化得到大力发展。同时,物联网技术发展很快,涉及多种网络技术,不同网络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环境。所以,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多种基础网络技术(3G、GPRS/蓝牙、WIFI、ZIGBEE、专用网络等)和网络问路由与数据处理、无线有线网关设计等新技术,在人才培养上也加大了传感器应用、多网络融合以及云计算方面的培养力度。

3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设置

按照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学院改革现有专业培养方案,并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培养具有如下特色:有较扎实的通信、控制和计算机(Communication+Control+Computer,3C)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分析、设计物联网系统的工程能力;独立开展物联网相关项目的设计和研发能力;应用性强,直接面向工程,为国家和地方输送专业人才。

本专业培养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科技开发及研究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传感技术、通信网络理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掌握物联网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具备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

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一二年级打好扎实的基础,三年级结合所学专业课接触专业应用背景,进入创新基地开展小型课题研发,四年级跟随专业导师构思综合课题,并结合毕业设计开展创新性应用课题研发。物联网专业教学大纲分为6个模块:

1)通识教育课程。

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进行安排;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共分四级;数学物理类课程按照机电类专业要求开设高等数学Ⅰ、线性代数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Ⅰ和大学物理实验。

2)学科平台课程。

开设了机电类基础课程工程制图1、程序设计基础C;根据建立物联网学院相近专业公用大平台原则,由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软件技术基础和物联网技术导论几门课程组成全院大平台课程。同时,结合相近的传感网、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共性要求,开设了数字信号处理和传感器技术。

3)专业核心课程。

突出体现了物联网专业重点要求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个层次的核心课程,包括传感层的嵌入式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检测技术与智能系统、网络层的传感器网络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控制技术及应用、应用层相关的算法设计以及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

4)专业选修课程。

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确定了几个模块的选修课,要求选修合计不少于28学分,即448学时,整个物联网课程架构以及组织体系见图2。

对于本专业应该了解的计算机技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控制技术和学科前沿进展专题,作为必选课供学生选修,为学生打下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共12学分。

第六学期的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移动通信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课程组成第一个任选模块,突出物联网专业在网络层的知识的加强,进一步开展网络协议、定位技术和机器学习等知识的教学;第七学期上半学期的物联网体系与标准、物联网中间件技术、M2M技术概论和物品信息制作与识别技术等课程组成第二个任选模块,突出物联网专业在感知层知识的加强,要求任选不少于6学分;第七学期下半学期的工程数据库设计与应用、信息系统集成技术与应用、多网融合系统设计与应用、物联网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为校企共建课程,重点在物联网专业的工程应用方面展开,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任选不少于4学分。

5)集中性实践环节。

主要由4部分组成,对于所有IT类学生必备的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子设计CAD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构成第1部分;培养物联网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算法分析课程设计、软件编程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和物联网应用课程设计构成第2部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企业认知实习、物联网项目工程设计和多网融合系统设计与应用构成第3部分,这一部分与企业共建;培养本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构成第4部分,这一部分为校企共建。

6)素质教育课程。

按照江南大学本科生素质学分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开设军事理论、军训、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等素质教育课程,共计13学分。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本着“卓越工程师”目标设置,重点突出工程应用背景。在方案设置中,我们引入CDIO理念,以工程教育背景设置教学计划。在第6学期的13-21周,学生将被安排在企业培养,进行物联网项目工程设计,工程设计的进行方式将参考CDIO模式进行。在第7学期,继续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的培养,课程的设置专门引入了校企共建课程共4个学分的选修课程,且开设了多网融合系统设计与应用实践环节,用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第8学期所有的教学培养将在企业进行,即教学计划学期为2.5(基础学习)+0.5(企业实习)+0.5(专业学习)+0.5(校企项目研发),累计有1学年的培养由校企共同完成,最终实现教育部重点推出的“卓越工程师”计划。

4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案的特色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以模块化的方式组织,突出了工科本科学生在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方面应掌握的知识;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程构成了物联网专业学生最核心基础知识的培养;专业选修和集中性实践环节则突出了物联网专业的应用性能力要求。

结合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卓越工程师教学培养精神,引入CDIO理念,在培养方案中突出了工程培养理念。第6学期16-21周的培养在企业进行,由校企联合培养,以企业的实际工程背景进行针对性的物联网项目工程设计;同时,在第7学期所开设的第3个任选模块是校企联合培养方式,根据工程实际安排教学课程内容,由企业副高以上职称的企业老师和高校教师联合授课,形成“理论学习+专业学习+CDIO实践+企业实践”培养模式,打通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通道。

4.1 专业特色课程设置

1)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该课程围绕传感器技术原理、数据调制和通信原理、IEEE802.15.4通信协议标准、网络结构和拓扑控制、微功耗节点和网关、时钟同步技术、无线定位技术和算法、网络协议分析、中间件和数据库技术、路由算法和加密安全等技术展开。

2)短距离通信与嵌入式网络。

该课程是物联网的基础,应该包括电磁波理论、无线通信加密理论、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通信质量分析、MAC算法设计、数字调制和解调、嵌入式操作系统、简单网络协议栈结构、网络中继和转发等。

3)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该课程包括高频电路、数据通信基础、频谱资源和管理、协议标准体系、防碰撞技术、标签和读卡器设计、数据库和WebService等技术。

4)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

该课程结合应用背景,从物联网工程角度出发,按照感知、传输和应用3大层次展开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的讲述。课程内容包括:硬件系统集成、软件系统集成、软件工程设计方法、接口技术、总线技术、系统优化等技术。

4.2 专业特色实践

针对物联网专业面向应用的特点,其实验和实践一般可以按照认知实验、验证实验和综合实践逐级深化规模、不断复杂,最终设计和实现一个有创意的智能系统。

1)应用认知实验。

该实验结合各种物联网典型应用,按照物联网体系架构组织可视化强的特点进行实验。学生从中体验物联网概念和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2)专业实验。

该实验体系分为无线传感网(WSN)实验、无线射频识别(RFID)实验、嵌人式和短距离通信网络实验等。

3)综合应用创新实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系统设计,提出技术路线和实现手段,利用实验室多种模块组合搭建系统,实现预期功能。

计算机物联网就业前景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思考分析

1前言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物联网通过多种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的信息化管理中,因此很多人认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将会是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物联网技术可促进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且还能在技术上促进经济的复苏,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应根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积极思考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模式及目标,以培养出社会实用型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关于物联网及技术

2.1物联网(IOT)1)定义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Ash-ton教授首次提出。IOT具有以下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而进行延伸和扩展,形成一种新型的网络系统,也就是说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第二,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网络,其用户端可进入到一切物品与物品之间,从而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交换,以通过网络对物品进行识别、跟踪和管理等。物联网既是互联网延伸和扩展,也是互联网更加智能化的应用和发展。2)特征①多种多样的数据采集端:涉及范围广,包括手机、电脑、家电、铁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②无处不在的传输网络:物联网将各种各样的数据采集端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连接,从而实现对物体外部各种信息的即时采集,采集完成后转化为网络可用的数据,然后传输到网络数据中心,以便进行分析、应用;③智能化的后台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中心通过一些技术如云计算等实现对大量数据的智能化处理,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对话。2.2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一种通过多种传感器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仪器等,将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交流,进而对物品进行识别、感知、跟踪及管理的网络技术。其中,RFID、传感网、M2M、两化融合为物联网的四大支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体系构架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等三层,感知层是物联网技术核心构架能力,主要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功能;网络层是物联网技术中产业化能力最强、最成熟,也是最标准的部分,主要以3G、4G通信网络为基础设施;应用层提供各种各样的应用,通过与行业信息需求相结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3关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分析

2008年,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油气管和供水系统等各个行业中。2010年,各大高校开始设置物联网专业,目前已有100多所高校院系设置了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和传感信息工程等与物联网相关的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中,物联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会越来越好,下面主要来分析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分析。3.1物联网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1)物联网专业的相关技术①射频识别技术:通过视频通信采集数据,从而自动识别目标;②网络和通信技术:包括3G、4G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等,以实现信息的远程传输;③传感器与传感节点技术: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从而实现传感器的智能化.2)物联网企业的岗位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五类:①材料工程:包括对新材料、新产品或设备、新工艺进行开发,对材料的化学成分、结构、性能检测等进行分析,以及对材料的改进、加工等;②电子、电路工程:包括电子元器件和物联网电子产品相关电路的辅助设计、生产工艺、测试和管理维护等;③物联网工程:主要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及行业,包括通信架构、无线传感器等的设计、开发、制造、测试和维修等;④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包括电力、电气等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以及技术支持等;⑤网络通信工程:包括3G、4G移动通信、无线通信、有限网络通信等技术的服务等。3.2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设置及对毕业生的要求1)高职院校物联网的专业设置根据调查显示,物联网企业在物联网产品以及设备的生产、测试、销售以及管理等岗位的需求较多。物联网技术专业并不是一种专业技术,而是由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综合技术,也是由多种计算机和电子技术交叉结合而成的复杂技术。因此,高职院系在进行物联网专业的课程设置之前,首先应明确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及性质,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在进行设置时,应覆盖物联网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能力课程等,即既要掌握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中的各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各种关键技术及支撑技术的专业技能。2)高职院校对物联网专业毕业生的要求高职院校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出各行业的市场需要型、实用型人才,对于物联网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求其具备物联网行业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高超的物联网相关行业的产品生产、技术服务、维护维修、产品推广、系统设计、施工、调试等工作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时,应采取以理论知识为导向,实训实践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物联网技术专业是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仅仅学好理论知识还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高职院校不仅要求学生理论知识过硬,还要以理论知识为导向进行实训实践的检验,例如:每学完一项技术的理论知识,及时去实训实验室进行实践训练,如物联网设备的安装、测试以及检修;一些感知元件的辅助设计、生产工作流程等;物联网应用软件的编写、测试以及维护和管理等实践操作,电子工艺、PCB实训、电子产品制作实训等实训。此外,学校还应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开辟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多渠道,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岗前实习。这样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工作能力,从而达到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

4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家电、手机、铁路、桥梁、激光扫描和GPS等。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明确物联网技术的概念、涵盖技术、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等,从而思考院校对该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最后通过科学、具体的实际措施逐步实现培养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标准。

参考文献:

[1]李太华.基于EPON技术的电力物联网的建设路径初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9).

[2]刘颖.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6).

[3]董宁宁,滕燕,陈永俊.探究物联网发展困境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6(9).

[4]郭广明.浅谈云计算技术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