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协会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协会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协会工作计划

科技创新协会工作计划范文1

第一条推进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优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培育“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运行规范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造就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执业技能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充分满足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需求。

第二条推进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市场调节与政府推动相结合;鼓励发展与监督规范相结合;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专业化分工与网络化协作相结合。

第三条创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组织体制。保留少数由政府资助的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支持单位和个人按照市场化机制兴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省外各类机构来晋开展科技中介服务业务。

第四条引导专业技术力量开展科技中介服务。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要积极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要面向社会开展科技中介服务业务;企业应积极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兴办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技术转移中心。

第五条建设科技中介服务业共享平台。整合政府、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的信息资源,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服务与需求的信息对接。

第六条加强科技中介组织的网络化建设。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企业等组织的联合;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与法律、金融、会计、资产评估等服务机构的协作,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与管理的综合配套服务。

第七条加大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对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可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认定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八条强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功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服务重点,在完成科技成果的承接、引进和应用后,可以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奖励为促进该项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有关人员。

第九条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决策咨询作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可以将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部分工作委托给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其在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论证和重要工作部署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第十条大力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多种方式促进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对在科技中介服务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一条促进各类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发展。积极推动行业协会建立行业操守自律制度和统计制度,鼓励建立行业联盟,扩大服务范围和影响,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第十二条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信誉评价。强化各级政府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依托行业协会建立信誉评价信息制度,促进信誉监督管理的社会化。

科技创新协会工作计划范文2

与家长真诚沟通,焕发教育能量场的吸引力

抓好每个“第一次”。每新接任一个班级,关键在于抓好每个“第一次”。暑假中与新班学生未曾谋面,我主动给每个家长打通第一个电话,发去第一份邮件,做好第一次家庭情况调研问卷分析,冒着酷暑进行第一次家访,开学组织好第一次家长会等。

采用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乐于沟通是一种正能量传递。精心撰写温馨、亲切的短信,选择晚上6点到8点发送到达,让沟通有实效;坚持每天放学时与家长进行5分钟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拉近彼此的距离;坚持每天至少和两位家长电话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健康状况,解决家长的困惑,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将日记巧妙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来。让师生、亲子、家校通过日记倾诉心声、分享快乐,日记成了老师、家长、孩子敞开心扉的心灵驿站。每学期将日记编辑成册,如《沃土》《萌芽》《幼苗》等文集。

教师与家长沟通,不仅仅是单纯的电话、短信沟通,还需要有智慧。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沟通,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发挥教育能量场的凝聚力

2006年,我开展“走进北京名人故居,感受文化魅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发现“老舍故居”小组的几名家长在活动中和孩子一起研究,该小组开展的“北京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课题研究得最为深入。学生遇到了看不懂的地方家长能帮助讲解,采访中遇到了尴尬、冷漠的情况,家长们帮助化解,最后课题活动荣获了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践活动一等奖。家长的参与能为我们的教育带来无穷的力量。2009年,我带领新一届学生又开展了实践活动,这次改变了研究方向――全班研究一个课题,并且安排家长全员参与到活动中去。家长的教育资源被挖掘出来,家长的热情迸发出来,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这次的研究范围广、有深度,使所有学生受益。

成立班级家长教师协会。这种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让家长以主体身份主动参与班级教育管理。同样是“走进老舍,品味北京文化”的实践活动,在学校科研课题引领下,我们以课程联动的形式开展活动:由协会组织策划、协调各部门职责分工、落实到位。活动过程中,家长们积极参与其中,各个部门工作有序进行,我只负责协调员。学生全员、全程在“做中学”,在体验中感悟提升。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增强教育能量场的辐射力

让家长教师协会参与各项工作计划的制定。每学期开学初,协会一起学习学校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协会工作计划,组织每月例会工作。家长担任班级讲故事、运动会、课本剧等活动的编导、评委工作,开设家长讲堂、公益志愿者活动,参与三好学生的评选工作,期末进行协会工作总结等。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成为教师的教育同盟军。

科技创新协会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 黔东 科技活动 现状 对策

目前,黔东农村地区有中小学××所,在校学生达到××人。为了了解该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实地考察等,深入调查了黔东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的现实情况。笔者将进一步总结黔东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这对于促进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提高青少年的综合能力与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黔东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情况

近年来,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黔东地区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第一,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机制已经基本形成。为了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教育局和科技协会相互配合,精心策划各种科技教育活动,并召开表彰大会,对获奖师生通报表扬。同时,该地区的科技协会将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动纳入年度工作的重要日程,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指导各项科技活动的开展,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奖”品牌,并加大了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各县县教育局已经将科技教育工作纳入教育工作的重点行列,明确工作责任制度,由专人负责各项教育工作,定期开展科技教育专题会议,制订合理的工作计划,保证各项科技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完善科技活动的基地。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建设各种实验室、校内外活动基地,并完善各种实验活动器材,购买充足的图书材料,为师生配置性能较高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等,从根本上改变了青少年实验教学的条件,为科技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那些教育经费紧张的学校来说,他们也采取多处举措,匀出资金,建立科技活动实验室,从而保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有阵地、有场所、有工具。以某中心小学为例,2015年该校在科技活动方面的资金投入为210万元,购买了航模制作等设备器材,修整了活动实验室,并增加了葡萄种植基地等。除此之外,部分小学还建立了电子图书馆、科技活动室,从而充分应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第三,积极开展各种科普活动,丰富了科技活动的内涵。开展科技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目前来说,黔东地区的学校都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首先,设立了科技活动宣传月。全校师生根据宣传月的主题,设定科技活动的内容,并举办相应的活动,包括主题征文等;其次,定期举办科技活动节,并邀请部分单位的技术人员到校进行知识宣传与讲座,举办各种科技知识竞赛等,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召开各种科技体验活动,围绕环境保护等主题开展,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当前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从而明确科技活动的意义。

第四,举办各种科技创新活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黔东地区的中小学校定期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选优秀的作品。大部分学校都已经参与进来,并且十分重视该比赛项目。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并制定指导教师辅助作品形成过程。近几年的实践表明,黔东地区中小学科技创新比赛中参赛作品的数量逐年上升(见表1),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断高涨,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表1 中小学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相关数据统计表

二、黔东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黔东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确实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成果的出现,是各个单位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成果。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该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中还存在很多方面,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部分学校并没有高度重视科技活动的开展,他们更多地关注升学考试的内容,认为科技活动可有可无,更有教师认为参与科技活动是“不务正业”。因此,一些学校都没有配置科技活动指导老师,更别说科技活动实验室、实验设备。除了学校之外,很多家长也要求孩子必须考出“好成绩”,他们并没有为孩子安排科技活动的时间,而是让孩子紧张地穿梭在各种辅导机构之间。

其次,科技活动的实践工作不理想。与中学相比,黔东地区小学的科技活动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小学科技活动指导教师相对紧缺,大部分为兼职教师,专职教师相对较少,无法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在课程开设方面,很多教师只是硬性地讲解课本知识,与现实活动的联系不够密切,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同时,学校没有建立科技学科教学质量的监管机制,因此科技活动的开展相对懒散。

再次,科技活动的经费相对缺乏。黔东地区很多中小学并没有将青少年科技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工作中,这使得很多科技活动的开展面临较大的限制,资金缺乏。另外,虽然很多学校都已经设立了科技活动实验室,但是后期并没有进行维修和维护工作,很多设备老化严重,影响了活动的正常进行。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都偏低,科技活动的开展情况必然相对较差。

当然,除了上述问题之外,黔东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中存在的另一问题就是活动过于陈旧、创新性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时代要求不相符合。

三、黔东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对策

加强青少年科技活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活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长远发展。针对当前该地区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展开。学校要将科技活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中,并成立科技教育的领导小组,从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科技教育活动。要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建设,招聘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还要做好专业教育培训,从而更好地应对青少年的科技活动。

其次,要加大经费投入,完善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相关设施,完善科技活动实验室,从而促进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要设立校外科技活动的站点,为学生课文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条件。同时,还要设立专项奖励基金,表彰先进的科技活动个人,营造良好的科技工作氛围。

再次,完善科技活动的校本课程。各个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将研究性学习内容、科普调查体验等融入科技校本课程之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习科技活动的方式方法,从而为后续科技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未来,黔东地区农村学校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人才竞争。

参考文献:

[1]吴剑明,胡学功,王薇,石真玉.粤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8).

[2]张雄伟.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9).

[3]黄小龙,冯庆梅.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

[4]胡永红.我国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07).

科技创新协会工作计划范文4

一、现状和形势

“十一五”期间,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围绕节能减排工作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和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累计安排项目研发经费超过100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贡献率显著提升。

“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迫切。与此同时,国际上围绕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的博弈愈发激烈,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突出,发达国家纷纷抢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等未来发展制高点。面临新的形势,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工作也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部分高效节能减排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尚未完全掌握,一些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装备性能和效率不高;二是技术集成不够,装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难以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科技创新对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节能减排效果不显著;四是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配套政策不健全,技术服务推广市场机制亟待完善。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核心技术突破以及关键技术集成,大规模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装备和新产品,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能源安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战略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典型区域节能减排科技需求,攻克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大关键领域技术集成应用力度,提升节能减排相关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大规模应用,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有效支撑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二)基本原则。

1. 科技引领,协同推进。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强化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总体布局,加强与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实现部省、部际协调联动。

2. 突出重点,持续支持。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大研发力度,重点支持当前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所需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解决制约全局的瓶颈问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3. 系统集成,工程带动。加强多学科、跨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集成,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加大节能减排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服务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4. 创新机制,政策引导。创新节能减排科技工作推进机制和管理机制,调动行业、区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积极性,推动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培育区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综合示范。

5. 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突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加强指导和服务,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继续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节能减排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节能减排科技意识与能力。

(三)主要目标。

至2015年末,科技创新对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自主知识产权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体系初步形成,节能减排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体系初步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形成规模效应。

1.突破共性和关键技术150项,相关关键设备能效提高10%以上,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100项。

2.在重点行业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300项,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示范工程100项,应用普及率提高30%。

3.建设20个国家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具备技术创新、集成服务和产业化推广能力。

4.形成节能减排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个以上,形成一批节能减排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创新团队,完善国家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平台。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围绕工业、能源、交通、农业、建筑、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节能减排和优化升级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快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能源梯级利用、源头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交通运输工具的燃料利用效率、轻量化、尾气污染物削减等关键技术,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小型分散污染物处理等技术研发,加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推进再生资源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染能源化资源化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研究。

(四)完善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

加强节能减排条件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平台作用,提升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完善节能减排相关科技政策、措施和推进机制,制定和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建立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检测认证服务机制,促进形成技术服务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和产业环境,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基地。

(五)积极开展全民节能减排科技行动。

组织研究开发全民节能减排科技行动系列宣传品,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全民节能减排科技教育工具。建立完善全民节能减排适用技术成果库及信息网,开辟节能减排科技成果信息化服务的新途径。依托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星火密集区等科技示范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节能减排综合科技示范活动,集成、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产品和装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单位,建立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组织协调机制,通过部省会商、部际合作,建立与节能减排重点地区的部省联动机制,各地科技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加强合作,将节能减排科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明确具体任务,加大支持力度,落实配套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创新实施机制。

组建由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参与的节能减排科技行动专家组,为专项行动的实施提供战略咨询。创新科研项目的遴选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发挥行业部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服务平台、高校院所和相关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实现协同创新。完善节能减排技术遴选标准,筛选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产业化前景好的重大技术成果,建立节能减排技术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环境服务等市场化机制中促进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构建节能减排技术政策、产业政策和标准规范,推动节能减排技术集成、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度融合与有机衔接。

(三)拓展多元投入。

加大公共财政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和科技成果示范补贴力度,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的有关工作纳入各类科技计划并给予重点支持。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社会资金,通过引导资金、贷款贴息、补助资金、风险补偿、后补助等手段,增加节能减排科技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强财税、金融等节能减排科技创新财税激励机制研究,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

(四)培养创新人才和团队。

抓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节能减排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强地方节能减排科技队伍建设,增强地方节能减排专业人员的科技能力。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人才的奖励力度。

科技创新协会工作计划范文5

作为国内超大型火力发电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科技管理体系,依靠科技管理创新,提高托电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非常急迫的。2010—2013年,托电公司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明确了各级责任主体的科技创新工作职责,编制了托电公司人才培养规划,启动了技术创新信息收集平台创建工作,建立了科技成果及论文评审体系,开展了年度科技成果的推荐、评审工作,丰富了科技项目攻关与合作形式。托电公司各级科技管理人员非常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尤其是在火电机组脱硫、脱硝、空冷、干除渣、水处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科技人才制订了完善的激励制度,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进行激励。科技管理体系在推进托电公司安全生产、促进节能减排、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托电公司科技管理体系实践分析

2.1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方式

科技创新人才是科技管理体系建设实践的基石。在人才培养方面,托电公司一直注重人才培养环境的创造、人才成长平台的搭建和人才选拔、任用方法的研究,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根本出发点,以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和提高全员素质为目标,建立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任用的良性循环机制。(1)建立人才快速成长的流程化和专业化培养模式。按专业、分层次设计各类人员的培训项目和培养目标,确保进入托电公司的员工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企业,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达到岗位需求。(2)发挥技术、技能专家的作用。技师和各级专家统一实行“日常积分制”业绩管理,制订技师及高级技师的日常考评方案。在培养人才、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方面针对专家实施“量化积分管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在科技攻关“摘牌”的同时,提升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3)创新实操培训模式。托电公司建设实操培训中心,开展内部取证,以提高员工安全、操作和检修技能。开展厂内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为发现技术人才搭建平台。(4)后续学历教育管理。在人才培养方面,利用网络办学的优势,采用进校不离岗方式,与相关高校配合,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管理工作的同时,用函授站、办学点等方式,消除职工在职学习的不便,满足职工层次提升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托电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已初具规模,实现了培养技术、技能,管理多专业、多层次人才团队的目标。3人荣获“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人荣获“全国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称号,42人次荣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2创新科技信息成果收集方式

企业相对于高校、科研院所来说,存在信息滞后、信息来源少、新技术实验数据短缺等劣势,这种劣势将会导致低科研水平的科技项目、改造方案的出现,进而导致企业内部技术力量、科研经费、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根据这一情况,自2010年起,托电公司创新科技信息收集交流方式,将原有的“现场出现隐患咨询相关院所了解相关资讯”(如图1所示)这一被动接受外部信息的方式改变为“主动收集外部科技信息”(如图2所示)。原有信息收集方式存在被动、信息传递迟滞等缺点,创新后科技信息收集方式具有数据全面、传递及时的优点。(1)每月收集中国电科院科技快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及其他系统的科技动态,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重大设备厂家及各类科技信息网站的信息,面向技术人员公开。(2)每年收集系统内及电机工程学会的获奖成果及论文信息。(3)随时收集各种会议资料及外出培训、调研资料。要求每一位外出培训人员提交培训期间学习、调研的资料,并在公司内部进行相应内容的培训,扩大新技术资讯的覆盖范围。(4)积极与主机厂家以及国华、京能等同型机组电厂建立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对标学习,互相促进;及时在厂内交流大唐集团系统科技创新和先进经验,发挥集约化优势,共享科技进步成果。托电公司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并指导专员使用。这些有益信息一方面以OA公告形式对全体技术人员公开,另一面以内部数据库形式存档,方便技术人员随时检索查询。除了创新科技信息收集方式外,托电公司还对以往的科技成果、论文、专利收集方式进行了调整,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科技论文成果申报常态化。截至2014年6月,《一种新型五防挡板》等77项实用新型专利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高压试验信息管理系统V1.0》等3项软件著作权专利取得国家版权局授权。目前,托电公司的专利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下一步要实现专利数量与质量齐头并进,不断催生自主创新的动力。

2.3创新科技项目攻关形式

在科技管理体系项目攻关方面,以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培养专家为指导思想,通过现存技术难点和专业课题确定科技项目,实行挂牌招标制攻关研究。通过技术创新、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手段,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和攻关项目。科技课题来源如图3所示。对科技课题进行分类,个性问题派专人承担,共性或疑难问题进行网上挂牌招标,由员工自主选取课题摘牌,并提供攻关方案,保证选出的课题有代表性、有研究价值,为整个科技活动指明了方向。项目进行中,按节点进度进行检查,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需提供试验数据、总结报告等材料,归口管理部门和公司专家管理委员会对攻关成果进行审核、确定评定结果,攻关后对形成的论文和成果进行评比、奖励。2013年“科技项目管理平台”在托电公司正式上线,实现了网上便捷的流程化管理。通过落实责任制,建立“课题—责任人—闭环—奖励”系统化的科技管理模式。引入科技项目“后评价”[3]方式对科技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在科技项目完成及应用一段时间后,对科技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应用情况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后评价”情况,如果科技项目成果应用情况良好,则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全面推广,如果应用情况不理想、不如预期或是应用一段时间后技术需要升级,则反馈为新科技需求转换为“攻关课题”,进入新一年的科技工作计划中加以攻关。这样,科技项目管理进入了“滚动”规划状态,使科技项目有了不断论证、开题、立项的良性循环,可以确保每项科技项目“物尽其用”。建立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使科技经费向解决生产难题倾斜。2011年至今,托电公司科技项目直接资金投入达943万元。经过3年的积累和沉淀,2014年托电公司计划投入726万元共计开展13项科技项目。

2.4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

(1)将高校及科研院所尖端技术与生产实际结合。2013年托电公司与高校进行产、学、研结合,完成《汽轮机转子寿命损耗在线监测系统》,对托电公司机组汽轮器转子不同工况下寿命损耗状况有了准确把握,应用该成果将提高汽轮机转子寿命监测准确性,进而提高整个汽轮机管理水平。(2)与地方科委、科协、行业协会交流与沟通,学习先进的科技管理经验和理念,提高托电公司科技创新管理能力。(3)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行业内知名专家教授,讲解行业发展动态,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5科技成果转化

将科技成果运用于实际生产,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才能使科技管理进入良性循环。托电公司将科技成果作为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成功转化、复制推广、助推托电公司的安全生产作为检验科技创新工作的标准。托电公司对多项成果进行转化,应用于全厂10台600MW机组,先后进行了“自动调节与控制系统优化(URO)”“汞在线监测装置”等多个项目的攻关。URO项目运用Ovation控制系统的预测控制和过程模型改进机组负荷响应速率,协调锅炉和汽轮机动态特性,提高负荷响应速度,同时兼顾机组稳定性,单台机组创造了月均47万元(600MW机组)的经济效益。“汞在线监测装置”更作为国家环保部在托电公司的试点项目,落实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为针对汞问题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谈判提供了可靠数据。通过“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等一系列环保类成果的转化,几年来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大大降低,仅氮氧化物就由改造前的600mg/m3降低至240mg/m3。2013年,托电公司专利技术《汽机高调门十字头止动板》经验证可以极大提高机组高调门可靠性、安全性,目前该技术不仅在兄弟单位中推广转化,并在东方汽轮机厂同型高调门生产中成功应用。

3结束语

科技创新协会工作计划范文6

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校倡议学生在校三年要做到“三个一”活动,即参加一项社团活动,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各学生社团均致力于探索新颖、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来吸引更多的学生,活动形式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运用,创新思维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例如我校志愿者协会开展“迎世界地球日 做世界侨中人”大型公益维绿活动,、阳光心理社团的“阳光心灵 幸福成长”心理健康活动周、中学会领导力协会创立的“绿益环保公司”、侨苑文学社、侨中艺术团、校管乐社团等,学生社团活动空间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活动性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活动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活动类型由单一走向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学生社团开始走出校门,主动与校外机构打交道,例如邀请校外某位专业人士举办讲座、校外某商家企业洽谈合作等,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推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迈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增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一个成熟的学生社团对社团成员的影响是持续而深远的。社团活动课程与基础性课程不同,即运用新型有效的教学方式建设与开发社团活动课程。从2009年起,我校就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表,每周1—2课时,定时、定点、定人开展社团活动。每学期初,我校组织社团指导老师召开社团工作研讨会议,明确提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式等,进一步提升学校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执行能力、课程组织管理能力,激发社团指导老师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活力,促进课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在完善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基础上,我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理念,开展本土化的社团活动,推进校本课程落实,如在我校“女生教育优先”德育品牌影响下,成立了“小康之家——烹饪社团”、“和美家政服务中心”、“十字绣”、“礼仪队”等学生社团;在“以华侨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华侨人物研究协会、英语辩论队、英语角、模拟联合国、英语课外阅读会、中学生领导力协会等新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社团活动的课程化既与学校的办学特点和自身环境相适应,又充分展示学校校本特色,弥补传统课程设置统一性强、学校特色课程不明显的不足,这对于增强校园文化特色,有效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促进校园文化科学发展,构建积极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