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范文1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护患沟通技巧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分析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18-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在新形势下,医学模式也随之改变,护理行业愈发受到重视,大家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人性化服务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护士的职业形象和内在素质同样被提到了较高层面。我们在2015年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将非暴力沟通的内容融入此教学,在加强学生形态礼仪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与护患沟通技巧。本文对这一模式的分析、运用进行了大致阐述。

一、非暴力沟通运用于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中的依据

非暴力沟通一词出现于美国马歇尔·卢森堡所著《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它是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的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更新变化,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于大多数患者对医疗诊疗工作和医疗知识缺乏了解,对医疗诊疗期望值过高,同时也由于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态度不好,与患者沟通不当,患者对医务工作者不信任等等,如今,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持续紧张。在此背景下,除了加强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外,提高医学生的内在修养也成为了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护理礼仪,是将之前以护理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转变成以护理身心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的一种举措,而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内在修养,提高护患沟通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护士的职业形象,从医务工作者方面来缓解护患关系紧张的问题,我们将非暴力沟通融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当中。

二、非暴力沟通运用于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中的方法

首先,布置假期作业,让我校护理专业学生阅读《非暴力沟通》一书,了解什么是非暴力沟通,以及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和运用技巧,同时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假期医院见习的临床实践之中,总结非暴力沟通与护患沟通的启示和意义,并记录下自己在医院经历的与非暴力沟通有关的小故事,开学后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相互交流。其次,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堂上,通过指导教师对非暴力沟通知识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加深对它的认识。然后,结合假期自学以及课堂上学习和交流的经验,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与非暴力沟通相联系的剧本编写,包括情景设计、角色分配、台词编写等等。最后,各小组进行情景演示,指导教师通过情景剧编排,了解学生对非暴力沟通知识的学习情况,根据情景中护患沟通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处理方法,了解学生是否能运用此沟通技巧,处理实践中所遇到的护患沟通问题,并对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系统学习、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以及运用技巧,加深学生对護患沟通的认识,从而进行有效的护患交流,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健康的医疗环境,展现护士职业形象美。

三、非暴力沟通运用于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中的优势

2015年我校将非暴力沟通运用于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学习中,2016年针对在学校附属医院见习的同学进行了该方面的检测。学生在医院见习期间,向患者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学生见习期间患者对其护患沟通满意度情况,调查学生由于各种因素引起护患冲突时情景的语言得分。据统计,患者满意度高达95.20%。医院的带教老师也对该批见习学生做出了较好的评价,并指出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之后,学生在面对各种护患冲突情景时,有着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能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对缓解当前护患紧张关系有着实质性的帮助。

正如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所写:“大多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方式,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在处理护患交流时也是如此,我们在工作中应用非暴力沟通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拓宽护士解决护患冲突的思路,而且也能提高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达到和谐护患关系的目的。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同学关系;人际沟通

业缘关系是人们由职业或行业的活动需要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其中的同学关系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居主导地位。在建立良好同学关系的过程中,人际沟通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的理论基础及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马克思曾指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建立或保持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关系与人沟通关系密切,严格来说,合乎实际的人际沟通是用来达到人际目的的符号交换活动,具体包含五层含义:1.人际沟通表明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换;2.人际沟通发生于沟通行为存在的时候;3.人际沟通包括社会符号的使用;4.人际沟通是策略;5.“能够达到形象、关系和工具目的的沟通者即为有能力的沟通者”。

进一步说,人是社会动物,人们进行人际沟通,产生人际关系,是为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需要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标志,人不仅有“食色”等基本需要,还有高级的需要,比如人际需要,即与人交往、沟通的需要(融入他人之中)。反过来讲,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可以帮助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增强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在同学互动中健全人格的发展、丰富对自我的认知,逐步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增强人际沟通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社会化。在社会层面上,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其中相当重要的是一个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大学生同学之间人际沟通的常见问题

在实际沟通中能否满足沟通目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还与沟通者的沟通能力、沟通场合和沟通事件密切相关。当代大学生在同学之间的人际沟通中常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沟通中自我心理定位不恰当。主要表现为沟通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自卑心理等不恰当心理定位。以自我为中心主要指的是大学生在人际沟通中更多关注自我的需求,只在乎自身利益,站着自己立场考虑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平等友爱,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这类人必然会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挫折。自卑心理是一种在认知上的偏差,认为自己无能软弱。自卑的人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会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行,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事实证明,这种自我评价是错误的,卑的人跟自信的人相比,能力并没有区别,区别的只是一种心态。

其次,对人际沟通的价值定位不恰当,突出体现在功利主义色彩的增强。人际沟通的功能是综合性性的,包括主观上可以帮助人们满足形象、关系、工具三种人际目的,达到自我认同,满足人际需要,客观上为人际关系提供原则和规范等功能。而功利成分在人际沟通中的增加,容易导致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极端价值取向的出现,“以利交者,利尽则散”,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是有危害的。

第三,欠缺人际沟通能力。部分大学生缺乏人际沟通能力,不懂得人际沟通技巧,因而,在同学的交往中,经常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经常与人产生误会或隔膜,事倍功半,影响同学交往。对沟通技巧的把握需要大学生自己在实际交往中用心塚磨,如,学会倾听、善于换位思考、使用合理策略增加人际魅力等等,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并付诸于实践是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重要途径。

三、建立大学生良好同学关系的人际沟通策略

首先,学会倾听。很多情况下,倾听是比侃侃而谈更有利的一种沟通方法。如果我们进行人际沟通的目的是为了理解、照顾沟通对象,可以使用“同感倾听”的策略,即在倾听时我们要在理解基础上意识到别人的感情,并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补充说明、寻找共同经历和看法、给予积极肯定的回答等。如果我们的目的是确定关系地位和保证关系安全,可以使用“协商式倾听”的策略,积极把握沟通语言对象的中心意思,注意这些话的内在含义并且按照自己的意见提供支持意见。

其次,把握同学关系的进程并采取不同人际沟通策略。如果你想增进同学关系,那么提升人际魅力则是有效的催化剂。“人际魅力,简单地说,是把人们结合到一起的各種力量,也可以称之为‘对人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包括对对象体态、行为、性格、信仰等各个方面的评价以及情感反应。”在外在形象上,提升形体美;在人际行为上,显示相同的态度和价值观、支持别人的观点和兴趣、使用直率和肯定的回应方式或者称赞同学。

如果你想保持关系,可以使用积极性策略:快乐的行动、礼貌和避免批评。由此带来的亲和力和友好度可以帮我们对抗保持同学关系阶段的无聊和平淡,它使我们在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始终保持乐观。也可以使用开放策略,通过互相信任、讨论对双方而言至关重要的话题来保持关系。

如果这段关系不得不疏远,则可以采用合适的分手策略。比如传达积极的信息,沟通者不让遭到拒绝的一方感到拒绝和伤害,同时暗示疏远的愿望。再比如使用疏远信息并进行合理解释。在选择分手策略时同样需要根据双方不同情形选择适合方式。

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取决于沟通。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也会成为终身受益的财富。

参考文献 

[1]何宝梅 杨剑宇主编.秘书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伍茂国 徐丽君主编.人际沟通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范文3

【关键词】人际沟通、课程、建设

中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人文类需要,开设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

文件给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为中职学校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建设”活动提供了政策依据。

一、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际沟通人才有了多元化的要求,尤其是口才营销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依赖之际。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人际沟通人文类课程应以社会职业交往和沟通技能的需求为导向,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技巧和人文方面的素质。

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学生不仅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还要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为此,中职学校开设人文类课程成为必然,而人际沟通课程更是重中之重,开展“中职学校人际沟通课程建设”,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我校人文类选修课课程有:公共关系学、美学基础、文学欣赏、应用文写作、环境与资源、心理学、创业与就业、演讲与口才、管理学、舞蹈与形体。

我们曾对参与选修这类课程的学生作过调查,对象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内向型,这类学生一般不喜欢说话和与人交谈,但在参与选修课学习后,认识到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又因为在课堂上有比较多的表现机会,所以性格变得开朗很多;

第二种是普通型,这类学生一般不主动与人热情接触,也不主动学习,但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改变了固有思维观念和习惯,为人处事也大都多了一些热情;

第三种是外向型,这类学生一般都多才多艺,但不是样样精通,有点骄傲,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后,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变得虚心了。

调查结果表明,选修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

深圳开发贝特公司曾经来学校招聘员工,学校推荐了一批选修了舞蹈与形体、演讲与口才、公共关系学等课程的学生,到达公司时正赶上公司要筹办元旦晚会。从参与组织到上台表演,主角几乎都是我们的学生担纲,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为学校赢得了声誉。还有一名电子专业女生,唱歌、跳舞、写作、演讲很出色,应聘一家报社得到重用,还被派往德国专门学习。

综上所述,我校在开展人文教育具有较为成熟经验,开展 “人际沟通课程建设”是有基础的。

三、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目标

1、人际沟通课程开发和设计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生涯发展为需要”的原则,通过调研,融合《公共关系学》、《演讲与口才》、《心理学》3门人文类课程,构成新的人际沟通课程。

2、人际沟通课程基于社会需求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通过探索,形成“练中学,练中教”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关人际沟通的技巧。

四、人际沟通课程建设内容

1、社会调研分析

社会调研分析主要是通过社会调研,了解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人际沟通类课程的需求状况以及综合素质培养标准。

2、典型训练项目提炼

典型训练项目是指一个项目的具体训练科目,是人际沟通课程框架确立的基础,要通过社会调研、学生现状分析、专家访谈等形式,再综合各方面因素才得以提炼。

3、确立课程框架

课程框架由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典型训练项目、综合能力要求、人际沟通课程学习内容、基准学时、训练学时、学习任务名称等构成。该框架为制定课程方案提供依据。

4、开发人际沟通课程

由人文类教师、社会学者、课程研究专家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分析探讨每一工作任务的具体能力要求,将社会需求转化为教学性工作任务,设计开发相应的人际沟通课程。

5、基于社会需求情境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形成老师“练中教”,学生“练中学”,使学生提早融入人际沟通的实际氛围,构建自我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提升人际沟通的技巧。

6、人际沟通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使用

探索职业教育教学化建设,初步建成涵盖《公共关系学》、《演讲与口才》、《心理学》3门人文类人际沟通课程,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教案、实训指导书、课程考核方案与试题库、案例集、工作过程的图片、音视频、动画、训练项目、社会案例等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教学、学生和自主学习服务。

6、人际沟通课程特色校本教材开发

聘请社会专家,与人文类教师共同组成编委会。深入社会调研,采用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等形式,与社会专家共同分析归纳人际沟通方面的社会具体需求,确定教材的定位。

通过教学实践分析学生特点,详细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删除陈旧的知识点和脱离实际的案例内容。以社会案例为基础校本教材,在内容上突出社会交往技能训练。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教材的定位、规划、设计和编写进行审定。

7、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1)、“多元化”的考核制度:考试模式强调各人文类课程之间的联系,将若干门人文类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巧融合在一个综合性考核项目之中,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试内容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根据人文类技能标准,制定考核“全方位”的评价机制,从综合素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使评价真正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8、建设与人际沟通课程对应的实训室

(1)、充分利用学校办学资源,联合相关行业、社会共同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校内训练场地。具体计划:与八桂职教网和南宁电视台作为合作重点,让学生参与到社会调查所承接的项目中去,鼓励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在应用中提高。

(2)、开发训练教材。为将学生素质培养落到实处,并使培养出的学生能从容面对社会,根据对社会需求的调研和社会能力分析结果,组织专任教师和社会人士依据教学实际编写基于社会需求的训练教材。

9、人际沟通课程高素质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积极探索人际沟通课程的建设研究,积极与社会专家交流,派遣人际沟通类教师到社会考察调研,使教师深入社会当中,获取实践体验经验。

五、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的预期成果

1、 人际沟通课程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教案、训练指导书、课程考核方案与试题库、案例集、图片库、视频库等资料;

2、 人际沟通实用案例资源库,其基本内容包含与人沟通技巧的调查分析、沟通协调技巧、人文素质培养、交际礼仪实务、演讲商谈技巧、活动策划技巧、个人形象塑造、公关策略、障碍排除方法、优化心理素质案例等各方面内容的多种案例,为学生的体验式训练提供活教材;

3、人际沟通课程的特色校本教材:

4、 人际沟通课程校内训练室的建设方案、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和训练教材;

5、 人际沟通类人际沟通课程训练室,包括心理咨询室、演讲与口才训练室、人际交往情景模拟训练室(佐以职业礼仪训练)。

参考文献: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范文4

[关键词]护理工作; 护患; 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187-01

临床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保障,而良好的护患沟通又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一门有着专业特殊性的服务行业,因其社会性广、责任心强、工作量大、风险性高,极易发生护理质量缺陷而导致护理纠纷,及时有效的进行护患沟通是避免护理纠纷发生的关键所在。护士只有大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的修养,才能够获得患者的信任,才能使患者被理解的需要得到满足,这不仅消除了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还能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和感激之情。由此可见,有效的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在优化护患关系中,沟通极为重要,没有沟通,护理人员就无法评估病人,无法收集病人有效的资料与信息,无法发现潜在的护患矛盾。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都要充分认识护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熟练掌握沟通技巧。过去医家至上的观念已不适应当今医疗市场的发展,病人至上,以病人驱动为导向,使需求者满足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1]。

2 护患沟通的基础

信任是护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沟通的基础。护士要不断地提高思想素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无论面对怎样的患者都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急患者及家属所急,帮其所需,遇事沉着、冷静,解释病情态度要真诚、语调要柔和、音量要适中。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护理人员还须具备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和扎实过硬的护理理论基础,才能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充满爱心的就医氛围;才能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护理工作。

3 护患沟通技巧

3.1 内向型沟通技巧:此类病人常常表现为孤独、悲观、情绪淡漠,不愿与人交谈,有些甚至心理丧失平衡,形成自卑心理。面对这样病人,护理人员易采用婉转性语言鼓励他们,提醒他们培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意志,强调心情舒畅对疾病康复的作用,并动员家属亲朋多给予关心和照顾,用满腔热情去感化病人,理解谅解病人的情绪障碍,建立彼此之间信赖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3.2 外向型沟通技巧:此类病人常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易发怒、情绪不稳定,对疾病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这样病人,护理人员应采用针对性语言进行正确引导,分散和转移负性情绪,要谅解病人的各种情绪变化,做出一定的忍让和回避,理解病人的内在感受,尊重他们,尽量选择适当的时机,从正面回答他们的疑难问题,适当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必要时指出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反映,面对护理人员善良的愿望,病人会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3.3 治疗性沟通技巧:治疗性沟通是一种沟通技巧,目的是帮助病人应对与适应不能改变的环境和现状,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以及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人沟通[2]。治疗性沟通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治疗工具,有效的人际沟通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与病人沟通最重要的是建立彼此之间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甚至会影响病人治疗的效果。护理人员若能主动与病人沟通,了解其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对疾病的认识,以及病人得知病情后的心理状态、存在的心理问题等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沟通治疗,可增进护患关系。当病人切实感受到被接纳、被肯定和被关怀时,对医护人员信任变会自然地产生,病人就会向护理人员倾诉他们的处境与内心感受,并愿意接受护理人员的建议和帮助,护士运用人际沟通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护理理论与病人建立起治疗性沟通与信任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3.4 重视与家属的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把沟通技巧与家属相联系,将家属作为沟通对象[3]。请家属配合工作,可将鼓励病人的话语或祝福卡片及时传递给患者,这样不仅可以从家属那里收集到有关病人的资料,还可以通过家属对病人进行安慰教育,重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反馈,共同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总之,护患关系应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我们要大力强化护患之间的沟通意识,充分意识到护患沟通既是实现医学目的的需要,又是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能有利于护理人员对自身价值的确认,而且,还将会促进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丁书琴,黄建明,何丽华,等.新世纪医院发展的创新战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1):695.

[2] 莫孙淑冰.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解决临终病人的心理问题.中华

护理杂志,2002,37(10):795-797.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范文5

【关键词】人际沟通;重要性;障碍化解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沟通方式大为扩展,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日益密切。特别是如今社会各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人际沟通能力,在此时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有更加重要的作用。沟通一般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即人与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的意义符号进行信息、想法、意见和情间的倾向交流,以达到彼此了解和求得协作的过程。

一、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人际沟通现在具有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以下社会角度和个人角度进行论述。

(一)社会角度。首先,沟通作为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的最主要途径,对加深相互间的理解、化解矛盾有着重要作用。经过沟通人们可以很好的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化解误会,增进双方感情。其次,沟通寻求支持与机会。人作为一个社会的存在,社会性是其本质属性之一,人们要更好地存在这个社会,沟通将会起到重要作用。沟通可以使别人更好的了解我们自己,我们的想法等等,在面临抉择的时候给予我们应有的支持。另外,良好的沟通技巧还可以更好的把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为自己寻找机会。最后,沟通可以帮我们建立联系。沟通是一切人际关系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是形成、发展人际关系的根本途径。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不可能脱离他人而独立存在,总是要与他人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人际间的沟通行为,人际关系就不能建立和发展。

(二)个人角度。首先,沟通是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作为信息加工和能量转化系统的人类有机体必须与外部环境保持相互作用,必须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心理学史著名的“感觉剥夺”用极端的环境条件实验证明了这一点。而在现实环境中,人际沟通所提供的具有社会性意义的信息,与一般的物理性刺激相比更为重要。其实,沟通是智慧活动和智力发展的必然过程。在个体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沟通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就像早先被发现的狼孩,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被母狼抚养,缺乏和人类沟通,以至于七八岁的她只有6个月婴儿大的智商。由此可见,沟通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必要前提。不仅如此,即便处于人类社会中,沟通也会对人类时刻都在进行的只会活动产生影响。最后,正常的沟通可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即它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能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人际沟通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需要之一,同时也是人们赖以同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通过沟通,保证了个人的安全感,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如果沟通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二、沟通出现的障碍

在沟通的定义中,提到沟通时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包括信息传递和理解两个主要成分。在实际的沟通中,并不是都能达到信息传递和理解这两大目标。各种障碍将会影响到我们的沟通,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对沟通存在障碍进行介绍。

(一)物理环境障碍。物理沟通障碍是指在人们沟通的环境中存在的障碍。一个典型的物理沟通障碍是突然出现的干扰噪音盖过了说话的声音。当物理干扰出现时,人们通常会意识到,并会采取措施予以补偿。物理沟通障碍要转换为积极的因素,可以通过生态控制,发送者使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接收者的感受和行为。比如说,整洁的环境、开放式的办公环境等都会影响来访者的知觉。

(二)个人障碍。个人沟通障碍是指由于人的感情、价值观或者不好的倾听习惯而产生的沟通障碍,另外还包括人们在受教育程度、种族、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其他方面的差别引起的沟通障碍。信息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制约。如个体的修养、气质、态度、情绪、见解、记忆等差别,都会成为在信息过滤传递中不同程度地影响沟通效果。

(三)语义障碍。语义沟通障碍主要指因对语义的不同理解引起的障碍。它是由我们沟通所使用的符号自身的局限性而产生的。语义障碍主要源于人们用于沟通的符号。信息沟通的符号多种多样,如语言、文字(包括图像)、体态语言等,这些符号通常有多种含义。

(四)反馈过程的障碍。有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哲学问题:树木倒地时会发出声音,但如果没有一个人在树林里,这样的声音是否依然存在?它证明了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一面。从沟通的角度,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没有人知觉到,所以,只有声波而没有声音。人际沟通过程必须包括发送者和接受者两个方面。在反馈过程中, 由于反馈本身渠道的设置和使用, 以及反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失真等, 都可能给沟通带来障碍。

三、化解沟通障碍的方法

了解如何消除化解沟通中的障碍,改善沟通的品质,对于个人效能的发挥、主管自我生存状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正确选择沟通的地点和方式。选择一个合适的沟通物理环境是沟通实现的前提。沟通地点和沟通方式的选择,对于沟通目的实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沟通之前,最好根据沟通的内容和沟通的对象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沟通的地点,这样可以有利于双方的交流和沟通的实现。另外,对于沟通方式的选择,特别要注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如今沟通的方式日益网络化、即时化和便利化,最好根据沟通的对象和沟通的内容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

(二)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制定沟通改善计划。一切问题的解决和改善,都是以对问题的意识为前提的。对问题意识记得越清晰,改变的努力就会越有效。因此,要想改善个人的沟通,必须先系统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沟通状况可以根据自己的独特的生活范围和交往对象来评价。根据得出的结果来制定改善计划。沟通能力的提高和沟通状况的改善是整体的,但又必须通过细节的、具体的步骤来实现。

(三)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准确是沟通存在的前提。在某种意义上,如果沟通的结果是误解,那发生沟通比不发生沟通更糟糕。不发生沟通,意味着建立良好的沟通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已经产生了误解,那重建良好沟通的过程往往十分困。提高沟通的准确性,首先要提高自己你准确描述事物的能力。其次要对一切沟通方式都要有明确的概念,并且对别人是否也会同样理解某种信息表达报纸清楚地认识。

(四)加强反馈。我们在进行沟通时往往过多的注意到了信息的传递者,而会减少信息接受者的关注。但是,在沟通中,作为与信息传递者地位平等的受者的反应,也同样的重要。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信息沟通的语言交流阶段就可以看出,聆听的技巧可以影响的信息传递者信息的传递。聆听的同时就在反馈,这一时期信息传递者将受到我们的直接影响。沟通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沟通的一面体现在它的思想性、目的性且注重结果、质量和效率, 其另一面贯穿于与人际沟通过程中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 这些无不透视着人性的关怀和理解。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好好把握沟通的实质, 摆正沟通的心态, 掌握沟通的方法,不仅有助于自己事业的成功, 同时也是自我超越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徐子健.管理学[M].广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范文6

一、有效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人际沟通不仅是班主任实施教育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有效人际沟通能让班主任与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双方之间的精神交流,在精神交流中达到传播知识,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目的,师生都获得心智的启迪、精神的感染。教与学是在师生相互沟通中进行的,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果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

(1)教师与学生沟通,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沟通和交流。教师不能单调地,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地灌输,那样教学效果很差!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才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这种沟通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所以每天与学生相处几小时的教师,特别是相处时间更久的班主任,要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要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增强教学效果,又能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学业的提高,差生的转化以及师生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裨益,在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教师与学生沟通,更是传授学生待人接物之道的必需!古言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表明,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授业),更重要的是要“传道”,即传授待人接物之道理和方法。可是,由于知识和信息的大膨胀,几十年来的教育思想,却偏于教师的“授业”,而忽视了“传道”,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这是不对的;因为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治学与做人的道理和态度却可能使他终生受益。

当代的有关调查研究也同样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品格中,“育人有道”列于榜首,“幽默感”和“公正”分列第二第三,而“渊博的知识”只排到第四位;可见学生更希望教师是一个“传道”者。

教师要完成“传道”这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就必须与学生建立更加密切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加深与学生的沟通,更重视与学生在情感和思想层面上的沟通和交流。

二、有效人际沟通的障碍

在现实中,班主任在沟通中往往享有话语主导权和优先权,居于话语权的核心,许多班主任习惯于进行上下沟通和单向沟通。教诲式或教导式地传授道理,劝诫人生,或者命令式和惩罚式,这种话语方式,实质上都是一种教师权力观,表达的是同一种类型的教师话语权,传达出的是作为教师的优越感,大多数时候让学生口服心不服,是一种无效的人际沟通。

三、有效人际沟通的技巧

(1)创设良好沟通氛围的技巧。有效沟通首先要建立和谐的信任关系,创造良好氛围。可以采用先跟后带的技巧,就是先配合对方,建立接受与信任关系,让对方愿意听你讲,然后才说出自己的意思,带领他去你想去的方向,尽可能让对方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或者看法,宣泄自己的情绪,表示出我能理解或者我同意的意思,避免使用“但是”“不过”这两个词语,除非对方邀请,否则不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批判。创设了良好的沟通氛围,就为后续沟通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条件。

(2)倾听的技巧。倾听与言说是人们言语沟通中的两种基本行为。倾听作为一种沟通行为,是对对方态度、情感的反应。听人说话本身就是向对方发出一种表达尊重的信息,它是言语沟通的基本前提。

倾听中首先要做到共情。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 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却越来越出现在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观还是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似乎都极为对立的两个理论流派,却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逐步趋于一致。共情似乎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桥梁。马建青教授于1992年提出了正确使用共情的几个要点:倾听着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谈话者的参照框架,把自己放在来访者的位置和处境上来尝试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这种感受越准确、越深入,共情的层次就越高;如果倾听者不太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达到了共情时,可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口气来表达,请谈话者检验并作出修正;共情的表达要适当,要因人、因事(来访者的问题)、因时、因地而宜,尤其不能忽略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一般说来,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情绪反应强烈)、表达比较混乱、寻求理解愿望强烈的来访者对共情的要求较多。共情的表达除了语言之外,还有非言语行为,如目光、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有时,运用非言语行为表达共情更为简便、有效,谈话中应重视二者的有机结合;角色把握在共情时显得特别有意义,倾听者要做到进得去,出得来,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佳境界。所谓“进得去”,是指倾听者确实能够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所谓“出得来”是指咨询者在共情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丧失客观、中立的立场;所谓“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是指咨询者做到了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和谐统一。

其次是巧妙引导。说话是说者与听者双方的事,在教育谈话中,班主任要善于运用一些倾听用语,诱导学生大胆、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把对方的话原封不动地或稍加变化地重复一遍也是一种有效引导。

(3)进行批评的技巧。教师进行批评是为了使接收方获益,而不是为了出气,因此批评时要及时,对事不对人,着眼于未来而不是翻旧账。在批评过程中,如果学生情绪比较激动,可以先冷处理一阵,平复情绪之后再进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