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定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的定义

美术的定义范文1

1研究缘起。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却多置美术之美育功能与任务于不顺,只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训练的应试教育;而小学美术教育又多是片面夸大稚拙童趣的艺术性,忽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垄断整个小学发展阶段,造成儿童的审美素质与创造能力的长期"低幼化"。

2现状略析。以上所述的"有术无美"的功利主义教育与"有美无术"的自然主义教育其本质都是一种与全面发展相背的、残缺偏窄的、停滞孤立的审美误导,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

(1)与教的矛盾首先,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区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一定建立于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与对拙美的静态依重均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中学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美术教学必须遵循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在教学中也需要采用直观、形象、情感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而前述两种顾此失彼的误导都与此相去甚远。

(2)与学的矛盾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技能教育忽视了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平衡性;小学夸张稚美的教育则忽视了学生在右脑神经系能控制与其它神经系统密切配合下的操作性,忽视了发展的生理基矗两者都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3)与个体完善和社会需要的矛盾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除了对受教育者的审美结构的美育功能之外,还具有伦理结构的德育功能、智力结构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结构的健康功能。只有这些功能的全面发挥,方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完善个体。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

1美术的教育目的与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与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

2美术的学科特点与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美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

其次要加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研究,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适应二十 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故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4美术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作为普及型立体型的美术素质教育,围绕发展的核心表现出以下征:①科学性--基础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即向学生实施具有辅德、益智、健体(心)的美术"双基",具有全面整体的、优化结构的、层次递进的、有序发展过程的教育,②实效性--因材施教与以点带面的统一,即以因材施教为根本;③创造性--主体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即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能动性,做好相互间的合作与配合、促进教学活动从不适应向适应方面发展;④规范性--有一 定的教育评量体系与活动,即对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综合评估并纳入教育、管理常规,根据甘一世纪学生美术素质的综合要求与表现,建立健全一整套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美术活动的评量规则,并使之在实践中应用化;⑤发展性--以人为全面发展和"教育是基础生产力"的统一为宗旨,即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能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的教育目的。

三、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美术的定义范文2

【关键词】煤灰黏度;液态排渣锅炉;气化炉;特性曲线;搅拌桨

近年来,世界工业发达的国家,为了提高燃煤效率和充分利用劣质煤燃料,液态排渣方式的锅炉和气化炉有了很快的发展。在设计液态排渣方式的锅炉和气化炉时,煤灰渣的黏度特性曲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指标。因此,做好煤灰黏度的检测工作意义重大。

1 煤灰黏度的检测原理

所谓黏度即内摩擦系数。两个相对移动的液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摩擦力)f,与该两液层间垂直于层面的速度梯度dv/dx和液层的面积s有如下关系:

f=ηs×(dv/dx)

式中:η为一比例常数---内摩擦系数,这就是所谓的动力黏度。

煤灰黏度的测定原理是:在黏度计的高温炉中放一个耐热坩埚,煤灰试样放入坩埚中受热熔融。在熔体中悬挂一个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圆柱形搅拌桨,以马达转动搅拌桨,使熔体和搅拌桨间产生相对运动。由悬挂搅拌桨的弹性金属丝在作匀速转动,浸没在黏滞介质中的搅拌桨,由于受到介质黏滞力的作用,弹性金属丝将产生一扭转角度。在金属丝的弹性变形范围内和转速恒定的条件下,扭转角Ф的大小正比于介质黏滞力,亦正比于液体的黏度。因此:

η=κФ

取已知粘度的标准物质,确定金属丝的扭转角与黏度的关系,即可求出κ值。但在实际工作中,都是做出标准曲线(η-Ф关系曲线),然后根据样品测定时的扭转角Ф值,从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黏度。

2 煤灰黏度特性曲线在锅炉设计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取暖用锅炉大部分是链条炉,采用的是固态排渣,这只有高灰熔点的煤适用,而大量灰熔融温度低的煤,只能适用于液态排渣方式的锅炉和气化炉,在设计液态排渣方式的锅炉和气化炉、及实际工作中,需要确定熔渣的出口温度,此时,煤灰黏度的特性曲线就能说明灰渣熔化时的动态特性,是锅炉设计必不可少的技术参数。在固定床的煤气炉中,为使熔渣顺利排出,所用煤的灰黏度应小于5.0 Pa.s;煤粉气化过程中,其黏度应小于25.0 Pa.s;而在液态排渣锅炉中,顺利排出炉渣的煤灰黏度范围是5.0---10.0Pa.s。

3 煤灰黏度检测中的注意事项

在多年的煤灰黏度试验中,总结出如下的经验:

3.1 为了保证在测定煤灰黏度时炉内的工作气氛呈还原性,同时保护钨铼电偶及搅拌桨免受氧化,在试验时温度升至1600℃左右通入氮气,并调节氮气和氢气的流量,使氢气在混合气体中占20%,且混合气体总量为1000毫升/分,再投入样品进行试验。

3.2 高温带的确定:测定煤灰黏度的高温炉,首次使用一定对高温带进行确定,高温带的长度应大于四十毫米,上下两端温度差不应超过±5℃。当高温炉使用次数较多时,有时高温带会产生位移,此时也必须重新标定。

3.3 熔体温度的标定:在实际试验时,放在坩埚外部的热电偶指示的温度与熔体本身的实际温度有差别,应对熔体本身温度进行标定,才能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3.4 保证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圆柱形搅拌桨的垂直度。在每次试验安装搅拌桨时,一定要细心安装,仔细将搅拌桨垂直连接在黏度计的接口,开动马达观察搅拌桨与金属丝是否一垂直线。如搅拌桨在旋转时有较大的摆动,应停止马达转动,进行必要的调整,使搅拌桨、金属丝和坩埚处于同意轴心。

3.5 煤灰样品的制备:取颗粒小于0.2毫米的煤样放于大灰皿中,置于马弗炉,在850℃完全灰化。每个样品至少烧灰150---200克。然后将烧好的煤灰用5%的糊精溶液润湿,做成直径10毫米左右的小球,在室温下晾干或低温下烤干。

3.6 在试验开始时,将50---60克的灰球逐个投放入坩埚,不能一次投放太多灰球,防止灰球在熔化过程中起泡溢出,灰球熔化后在坩埚中应有一定的高度,搅拌桨的浆头应浸入熔体的深度约15毫米左右。

3.7 试验完毕后,取出搅拌桨立即浸入冷水中(有些煤灰熔渣会将浆头熔住,使浆头不能顺利取出,这时可再升高温度,待熔渣完全溶化后再取出搅拌桨)。用急冷的办法保护搅拌桨不致氧化,并清除浆头上所沾的残渣,下次可再用。

3.8 试验停止后,炉温降至1000℃以下才允许断电,400℃以下才可关掉通入的氢气。

4 我国内蒙古地区褐煤灰黏度的特性曲线规律

近年来,随着我国内蒙古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大量的煤炭勘探样品需要进行检测,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样品就必须检测其灰黏度。内蒙古地区的煤炭绝大多数是褐煤,由于褐煤的灰熔点低,很适应做液态排渣锅炉和气化炉的燃料用煤,但不是所有灰熔点低的煤,其灰渣流动性就好,还必须进行煤灰黏度的试验,得出结论。

内蒙古乃马岱勘探煤灰黏度曲线图

上述两图是做过的内蒙古地区煤灰黏度的特性曲线图例,说明内蒙古地区的煤灰黏度是不同的,上图为内蒙古巴彦淖勘探区煤灰黏度特性曲线图,从图中得出此地区煤炭在1350℃-1450℃适用于液态排渣锅炉用燃料,下图为内蒙古乃马岱勘探煤灰黏度曲线图,此图说明此地区煤炭在1290℃-1305℃适用于液态排渣锅炉用燃料。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社会都在提出节能减排的今天,充分利用低质煤,加大液态排渣锅炉的利用,煤灰黏度的测试是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性质、分类和利用》化学工业出版社陈鹏 编著

[2]《煤质分析应用技术指南》中国标准出版社 李英华 主编

作者简介:

美术的定义范文3

关键词: 连续型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函数 概率密度函数

1.引言

近两年我应邀为我院与南京财经大学合办的专接本班讲授概率统计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第52页关于求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概率密度的定理的表述不够完美,学生运用该定理求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密度时容易出错.发现问题后,我又翻阅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等其他作者主编的几本教材,发现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求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密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规定的自学重点,也是学生自学的难点.我深感必须把这个问题指出来,并应予以完善,以免让欠完美的说法误导读者,特别是误导没有老师指导的参加自学考试的读者.

2.问题所在

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中关于求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概率密度的定理:

设X为连续型随机变量,其概率密度为f(x).设g(x)是一严格单调的可导函数,其值域为[α,β],且g′(x)≠0.记x=h(y)为y=g(x)的反函数,则Y=g(X)的概率密度

f(y)=f[h(y)]|h′(y)|,α<y<β0,其他(1)

特别的,当α=-∞,β=+∞时,

f(y)=f[h(y)]|h′(y)|,-∞<y<+∞ (2)

该定理容易让学生出错的地方是“[α,β]是g(x)的值域”.

3.欠完美的原因

为什么说定理中的“[α,β]是g(x)的值域”容易让学生出错呢?因为比较(1)式与(2)式,从形式上来讲,容易让人误认为在(2)的情况下,概率密度函数是一个初等函数,而不是分段函数,事实上从本质上来说,此时也可能是一个分段函数.我们看一个例子.

例如:设随机变量X具有概率密度

f(x)=,0<x<40,其它

求随机变量Y=2X+8的概率密度.

本题学生用现有教材中定理解答常见错误如下:

解:由y=2x+8得,h(y)=从而|h′(y)|=

显然y=2x+8的值域为(-∞,+∞),

故α=-∞,β=+∞.

按照教材中定理学生容易错误地把结果写成:

f(y)=f[h(y)]h′(y)

=,-∞<y<+∞

事实上本题的结果应为f(y)=,8<y<160,其它

4.定理的改进

那么,怎样表述学生运用时才不容易出错呢?我认为应作如下调整.

定理:设X为连续型随机变量,其概率密度为f(x).设g(x)是一严格单调的可导函数,且g′(x)≠0.记x=h(y)为y=g(x)的反函数,则

(1)当f(x)为一初等函数时,Y=g(X)的概率密度为

f(y)=f[h(y)]|h′(y)|,-∞<y<+∞;

(2)当f(x)为一分段函数,且f(x)在有限区间[a,b]以外等于零时,Y=g(X)的概率密度为

f(y)=f[h(y)]|h′(y)|,α<y<β0,其它(1)

其中[α,β]是g(x)在[a,b]上的值域.

如果这样叙述,学生应用时就不容易出错了.根据这样的叙述,上例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正确结果:

解:由y=2x+8得,h(y)=,从而|h′(y)|=

显然y=2x+8在[0,4]的值域为[8,16],

故α=8,β=16

又f(x)=,0<x<40,其它

本题属于定理中(2)的情形

所以所求概率密度函数为:

f(y)=f[h(y)]|h′(y)|,8<y<160,其它

=,8<y<160,其它

5.结语

改进后的定理表述与现有教材中定理表述相比,更具可操作性.两年多的实践表明,学生使用改进后的定理求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概率密度的错误率显著下降.

参考文献:

[1]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叶中行,王蓉华,徐晓岭,白云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美术的定义范文4

关键词:原煤特点;合理制定;应用经验;优化工艺;技术指标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Process Design of Capacity Expansion Revamp of Huopu

Coal Preparation Plant

Mo Fengyi

(Huopu Coal Preparation Plant, Panjiang Refined Coal Co.,Ltd., Panxian, Guizhou Province, 553539)

Abstract:. Introduce the process design of capacity expansion revamp of Huopu coal preparation bining with co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al dressing’s experience,make the rational process of coal preparation.Optimization of the system which make it more flexible and reliable, enhance the pertinence and universality.The design of new plant solve the row coal dressing’s problem,such as high ash content、easy-to-slime and fine tailings’ treatment.And realize the water’s closed cycle and the clean water’s coal dressing.

Key words:Coal characteristics;Rational formulation;Application experience;Optimization of process;Technical index

1、概况

火铺矿选煤厂是一座设计处理3.0Mt/a的矿井型炼焦选煤厂,始建于1968年,1972年正式投产运行,原设计处理能力为0.9Mt/a,采用跳汰主再选――煤泥浓缩浮选工艺。随着重介选煤技术的进步和发展,2001年进行了重介工艺技术改造,由原来的跳汰选煤改为无压三产品重介――煤泥直流浮选工艺,生产能力达到了1.8Mt/a。为了适应矿井规模扩大和原煤变化,淘汰落后高能耗系统设备,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及设备,2011年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对火铺矿选煤厂进行扩能技术改造,改造后生产能力达到3.0Mt/a。改造工程由盘江煤矿设计研究院火铺设计组提出工艺技术路线及方案,会同唐山国华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初步设计和最终施工设计。2011年4份完成工艺技术方案设计, 2011年7月完成初步设计,9月完成施工设计。改造工程于2011年10正式开工建设,到2013年3月底具备单机调试运行条件,2013年7月系统调试完成正式投入生产试运行。

2、工艺制定

2.1原煤特点

盘江矿区煤种丰富,有气、肥、焦、瘦、贫煤和无烟煤,其中火铺井田以肥煤、1/3焦煤和气肥煤为主。目前火铺矿井主要开采煤层为1#、3#、5#、7#、12#及17#煤层,各煤层的性质差异较大,难选煤比例不断增多。原煤主要特点:1)综采机械化应用后各煤层生产煤样灰分升高、含矸量大,原煤+1.8密度级物料>35%,有时高达50%甚至更高。+50mm粒度级以上物料基本全是矸石,含煤量少,灰分高。2)除12#煤层为易选煤外,其余煤层均为难选或其难选煤。3)原煤含泥质性煤泥多,粘结成团,分散性差,不易筛分。3)原煤泥化严重,次生煤泥量大,-0.5mm粒级煤泥含量一般在15%~20%,次生煤泥7%-10%。4)原煤细碎,细粒度物料比例大,尾矿灰分高粒度细,最终尾矿-325网目物料>80%,灰分在50%~65%,尾矿处理困难。

2.2工艺选择

(1)原煤准备

火铺矿选煤厂原准备系统采用动筛跳汰辅助排矸,分级筛孔为30mm,+30mm的筛上物直接进入动筛跳汰预排矸系统。由于原煤分级筛筛孔较小,筛分效率低,动筛入料含泥量大,导致动筛跳运行效果不理想,分选效率低,跑煤严重。在扩能技术改造时根据入洗原煤含矸量大,原煤细碎粘不易筛分的特点,采用滚轴筛分和手选煤排矸结合工艺,取消原有的动筛跳汰排矸工艺。滚轴筛分筛孔由30mm提高到50mm,有效解决粘煤的筛分问题,筛分效率达95%以上。筛分后的筛上物+50mm占到原煤的10-15%,含矸率在96%以上,基本全部是矸石,不必要再进入动筛跳汰。直接以反手选为主和手相结合,将大量的矸石在手环节直接排除,降低入洗原煤灰份。

(2)主选工艺

随着矿井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应用,入洗原煤含矸量大,泥化现象严重,同时市场对商品需求以炼焦精煤产品为主,电煤为辅,故选用三产品重介旋流器比较合理。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采用有压给介无压给料的方式,煤直接进入旋流器分选,避开了渣浆泵高压给料的环节,减少了原煤的二次破碎,使系统进一步简化。火铺矿选煤厂在2001年二期重介技术改造时选用了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当时最大口径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3GDMC1300/920A),经过多年的运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和操作经验。本次改造依然选用无压三产品重介质工艺,选用唐山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最大口径旋流器(3GDMC1500/1100A)。该型号旋流器在盘北选煤厂2008年扩能技术改造时首次选用,目前工艺技术成熟可靠。此外,主选工艺同时还采用煤泥重介配合净化循环介系统,改善浮选物料性质,降低入浮灰分。

无三产品重介选煤工艺系统简单,系统可靠。原煤不分级全部直接入洗,进入旋流器前经过循环水和循环介润湿。旋流器分选出精、中、矸三产品经过弧形筛预先脱介后进入振动脱介筛,筛上物精煤、中煤分别经离心脱水后成为块煤产品,矸石直接转运外排。精煤弧形筛筛下物大部分直接进入合格介质桶,少部分以分流形式进入煤泥重介旋流器后经磁选机回收磁铁矿,尾矿通过弧形筛截粗后进入浮选系统。中煤和矸石弧形筛筛下物全部进入合格介质桶。精煤筛筛下水通过磁选机回收磁铁矿粉后由弧形筛截粗进入浮选系统。中煤筛筛下水经过磁选机回收磁铁矿粉后进一段浓缩机。矸筛筛下水经过磁选机回收磁铁矿粉后弧形筛截粗进入二段浓缩机。

(3)浮选工艺

矿井综采的应用和开采深度的加深,入洗原煤性质发生较大的变化,原生和次生的细粒煤泥在原煤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平均达到了25~30%,甚至更多,造成入洗原煤细碎,泥化严重,灰分偏高。通过考察比较我国浮选技术研究成果,对比机械搅拌式浮选、喷射式浮选和微泡柱式浮选的优缺点,发现浮选柱对细粒煤泥有较好分选效果,适应性较强。因此浮选环节终决定采用旋流微泡浮选柱作为主要工艺设备。考虑到投资和运行成本,本次改造浮选精矿回收采用卧式沉降离心脱水和快开压滤联合工艺。为了进一步回收磁铁矿粉,减少介质粉消耗,浮选尾矿进入一段浓缩机前加设扫选磁选环节。浮选尾进入浓缩机进一步浓缩,溢流进入二段浓缩机,底流通过磁选机进行扫选后再进入一段浓缩机。

(4)尾矿处理工艺

为了使煤泥在厂内大量回收,增加混煤商品量,减少最终尾矿量,本次改造煤泥处理水采用两段式浓缩。浮选尾矿和中煤尾矿先经过一段无动力高效浓缩机自由沉降,底流采用卧式沉降离心脱水机回收,产品掺入中煤。离心脱水离心液和一段浓缩机溢流进入二段无动力高效浓缩机加药沉降。溢流水反复循环利用,底流进入带式压滤系统处理。

盘江矿区的煤泥尾矿普遍性质是煤泥粒度细,灰分高,粘质性强,不易压滤处理。本次改造依然选用已在盘江使用多年的带式压滤工艺。用带式压滤取代传统的板框压滤,大大提高了煤泥尾矿处理能力,煤泥全部厂内回收,实现了洗水闭路循环。带式压滤产品直接供给配套的煤泥发电厂(燃料管道输送,湿式喷射给料)。同时考虑到环保及经济效益问题,电厂燃料剩余的湿煤泥要全部干燥,因此加设了煤泥干燥系统,干燥后产品直接掺入中煤形成掺销产品。

2.3工艺系统特点

在确定选煤工艺时充分考虑矿井原煤细、碎、粘及高灰特点,结合盘江无压重介三产品重介选煤多年使用经验、带式压尾矿处理技术推广应用及我国最新选煤研究发展新成果,以适应市场产品需求结构为导向,合理选择各环节选煤工艺,形成了针对强的工艺系统。主要特点如下:

①滚轴筛分及手选反手选结合,原煤处理能力大,系统简单而筛分效率高,适应不同可选性原煤,有效应对细碎粘煤及含矸率高原煤筛分。系统的除杂及预排矸作用同时得到发挥,直接降低了入洗原煤灰分。

②无压三产品重介选煤工艺系统简单,单机处理量大,产品质量稳定,分选效率高。配套辅助的煤泥重介工艺对净化重介质系统和降低浮选入料灰分起到关健的作用。增设扫选磁选工艺,对降低重介质消耗,克服不脱泥入选的缺点起到很好的作用。

③柱式浮选工艺对细粒煤泥的分选精度高(精矿富集性好),对难选煤适应性强,产品指标调整范围宽,系统简单操作简便,设备噪音小维护成本低。

④两段浓缩沉降辅助回收煤泥浓缩工艺灵活,实现虚拟脱泥,减少最终尾矿量。选择无动力高效浓缩机占地面积小,维护量小,节能降耗,沉降效率高,实现清水洗煤。

⑤带式压滤尾矿处理工艺,通过高分子絮凝剂的架桥絮团及凝聚剂的凝聚疏松作用,使高灰细粒尾矿实现固液有效分离。该工艺设备能够连续生产,单机处理能力大,系统均匀稳定性好。固液分离充分彻底,为实现洗水闭路循环和清水洗煤创造条件。

3、运行效果

火铺矿选煤厂扩能技术改造工程经过近半年的系统调试后正式投产运行,运行后系统工艺各项指标正常,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经过统计和测定得出的主要工艺技术指标:手选原煤预先排矸率达32%,入洗原灰分降低4.71%。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累计平均原煤处理能力561.5t/h,一段可能偏差EP1(kg.L-1)=0.03-0.04,二段可能偏差EP2(kg.L-1)=0.05-0.06,精煤带矸(+1.8)<0. 25%,中煤带矸(+1.8%)<5%,矸石带煤(-1.8)<1.15%。浮选可燃体回收率平均为78.97%,精矿灰分10-12%(可调),浮选尾矿灰分>50%。带式压滤产品水分30-35%,干燥煤泥水分16-18%。介质消耗累计平均2.12kg/t,浮选药耗煤油0.08kg/t(干泥),二号油0.22kg/t(干泥)。尾矿处理絮凝剂(聚丙烯)消耗0.1kg/t,凝聚剂(硫酸铝)消耗0.41kg/t。生产循环水固体物含量0.24g/L。

4、结语

根据入洗原煤的性质特点,充分利用应用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选煤先进技术成果,合理制定适合本厂的选煤工艺技术。通过扩能技术改造,优化选煤工艺,使之系统更加合理可靠,适应性和灵活性显著增强,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应对矿井多变难选煤能力增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趋于合理稳定。新工艺应用解决了细粒煤泥浮选及尾矿煤泥水处理难题,杜绝尾矿煤泥外运及污染,实现洗水闭路循环和清水洗煤,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系统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是在选择浮选精矿回收工艺时采用卧式沉降离心脱水和快开压滤联合工艺,沉降处理能力偏小滤液浓度高,容易影响浮选的稳定和效果,快开压滤水分偏高(在27%左右)导致最终精煤产品水分偏高。关于如何降低精煤水分问题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简化工艺和加压过滤将是重点研究应用的方向。

美术的定义范文5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定;甲状腺;颈丛阻滞;心率变异性

[中图分类号] R97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9-0098-02

心率变异性(HRV)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病中监护以及预后评估等都有重要的意义[1]。颈丛麻醉是甲状腺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由于阻滞后颈动脉窦及迷走神经亦被阻滞,致使交感神经相对兴奋而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另外,由于手术操作的牵拉刺激和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及局麻不够充分等因素,患者术中往往会有明显的不适感,可导致循环、呼吸、神经及内分泌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将带来更大的风险,故需应用适当的麻醉辅助药物[2]。盐酸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有镇静、镇痛和抗焦虑、抗交感、降低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适用于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本研究旨在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颈丛阻滞麻醉患者自主神经平衡及HRV 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或全切手术的甲状腺瘤或甲状腺肿患者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30~56岁,平均(41.23±7.86)岁;体重45~81 kg,平均(55.63±12.53)kg,所有患者的麻醉分级为ASAⅠ、Ⅱ级,其中甲状腺瘤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术前无手术、输血史;无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代谢疾病;无精神疾病史。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并取得患者同意。将50例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和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饮禁食,入手术室前32 min均肌注苯巴比妥0.1 g,阿托品0.5 mg。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吸氧。用乳酸林格氏液和4%琥珀酰明胶补充血容量。患者去枕,仰卧位,头偏向对侧,患侧或瘤体较大侧行颈深丛神经阻滞,健侧或瘤体较小侧行颈浅丛神经阻滞。颈深丛神经阻滞采用C2、C3、C4横突“三针法”。浅颈丛神经阻滞定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刺于颈阔肌与皮下组织之间。局麻药物为1%利多卡因+ 0.375%罗哌卡因,颈深丛注射15 mL,颈浅丛注射10 mL,以针刺C3~C4 区域时皮肤无痛觉为阻滞满意。颈丛阻滞后10 min,观察麻醉效果满意且无不良反应,观察组将右旋美托咪定稀释成4 μg/mL并以1.0 μg/kg在术前15 min用TCI-V微量泵(广西威利方舟科技有限公司)静脉泵注,对照组以相同容量生理盐水术前静脉注入。术中患者疼痛,则单次静脉追加芬太尼0.05 mg。

1.3 监测项目

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切皮时(T1)、分离腺体(T2)、缝合皮肤(T3)等时间点的心率(HR)、心率变异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高频(LF/HF)。采用惠普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HR,HXD-I 型多功能监测仪(华翔公司,哈尔滨)监测HRV 各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各个时间点研究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每个研究指标各时间点的比较采用ANOVA检验,组内两个时间点研究指标比较采用SNK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注药前后不同时点HR、HRV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HR、TP、LF、LF/HF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差异显著(P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患者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对症处理,均得到显著改善,无后遗症残留。

3 讨论

心率变异性分析作为无创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检测,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较大进展[3,4]。心率变异性(HRV)是指连续心搏间期的瞬时微小涨落,反映中枢及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节律的调节,表达心脏自主神经活动性,反映麻醉深度中低级中枢反应及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性,可作为应激反应指标之一,监测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程度[5]。TP 代表自主神经活动总功率;LF、HF 则分别表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状态;LF/ HF表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状态,数值增大提示交感活性增强,反之则副交感活性增强。而可作用于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导致交感(副交感)功能和HRV的改变,因此,HRV可动态、定量评估及伤害刺激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即HRV稳定说明镇痛充分。外科手术是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可以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应激反应,焦虑不安、恐惧等[6]。而手术创伤所带来的出血、疼痛、组织损伤更加重了患者的生理负担。围手术期各种心理因素和创伤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可诱发循环、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扰乱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导致血压、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产生较大波动。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虽然T1、T2、T3三个时间点较T0时间点HR、TP、LF、LF/ HF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T1、T2、T3三个时间点较T0时间点HR、TP、LF、LF/ HF明显升高。说明甲状腺手术术前给予1.0 μg/kg的右美托咪定能有效降低患者交感神经系统活性,降低异常升高的HR及HRV。李天佐等[7]研究认为盐酸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α2A、α2B和α2C 三 种亚型,各亚型的特定功能不同,与受体在组织的特定分布有关。α2A介导镇痛和抗交感作用,而α2B与右美托咪定导致的一过性血压升高有关。蓝斑是脑内α2受体最密集的区域,是负责调节觉醒与睡眠的关键部位。右美托咪定作用于蓝斑核内的α2A受体而产生镇静、催眠、抗焦虑作用,右美托咪定与突触前α2受体结合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与突触后α2受体结合引起交感神经活性降低,使患者BP降低、HR减慢。有实验证明,单独使用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时即便过量也不会有明显的呼吸抑制[8],这为本研究的安全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本研究将右美托咪定辅助颈丛阻滞行甲状腺手术,取得了较好的镇静、镇痛作用,并且血流动力学也较平稳。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只出现了血压下降、心率减缓的作用,而未出现血压升高的作用,考虑可能是本研究使用剂量1.0 μg/kg 对α2A的激动作用效果掩盖了对α2B的激动作用效果所致。本研究表明甲状腺手术患者予以右美托咪定注射可以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削弱应激反应,减少应激性激素的分泌,减轻HRV水平波动幅度。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右美托咪啶用于甲状腺手术颈丛阻滞麻醉,可以减轻手术应激反应时血流动力学的急剧变化,维持HRV 近似麻醉前水平,尤其对心血管系统损害的患者更为有益。

[参考文献]

[1] 崔成日,马驰,李志文,等. 盐酸戊乙奎醚对宫腔镜手术静脉麻醉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824-825.

[2] 刘毅.,杨承祥,仲吉英. 右美托咪定复合颈丛麻醉镇静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31):693 - 696.

[3] 佘守章,岳云. 临床监测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3.

[4] 胡光祥,陈永权,金孝岠.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颈丛阻滞时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0(4):409-412.

[5] 王娟娟,申岱,贾晓宁. 心率变异性分析指标与脑电双频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1):1048- 1050.

[6] 吴冉,杨坤明,李秀英. 背景音乐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14):52.

[7] 李天佐. 右美托咪啶在麻醉中的应用[J]. 北京医学,2010,32(8):587-590.

美术的定义范文6

关键词:音乐;影片;艺术审美;定位

中图分类号:J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152-01

一、前言

在一部成功的影片中,音乐能够借助于画面,协助观众感受到那些影片所呈现之外的东西。《成为简・奥斯汀》中音乐的使用,凸显出英国作曲家对于当今乐坛电影曲风的深刻领悟,以及对人们审美情趣的准确把握,为观众呈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点。

二、影片《成为简・奥斯汀》中的音乐简介

《成为简・奥斯汀》不仅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影片,更是一部完美的音乐盛宴,其中贯穿着美妙的乐声,诸如振聋发聩的铜管乐,叮咚清脆的钢琴以及丝丝入扣的弦乐,都让观众的心灵的产生一次次共鸣。

音乐家亚德里安・约翰斯东(Adrian Johnston)是影片《成为简・奥斯汀》的曲作者,他是英国流行音乐的继大成者,对古典音乐的有一定研究,在1990年他由传统音乐转而投身于电影音乐。影片《成为简・奥斯汀》的导演朱利安・加罗德要求约翰斯东在创作音乐时,要将人们的审美融入到古典主义音乐之中,在现代都市中发掘文化的契合点。

最终,约翰斯东共创作出23首音乐,其中既包含既有古典音乐的严谨,又囊括流行音调的轻盈,完美结合了轻音乐的飘逸以及交响乐配器法的厚重。从乐音婉约的“First Im-pressions”到音色恢宏的“Laly Gresham”,每一处都显示出约翰斯东对于英国古典文化精神内涵的准确把握。

三、影片中音乐的艺术审美定位

(一)抒情性

作为影片《成为简・奥斯汀》音乐的抒情性也是十分贴切的,比如影片中在塞尔伯恩森林,奥斯汀和城里来的傲慢律师勒弗罗伊两人见面时使用的音乐,表现非常的巧妙。随着勒弗罗伊在森林中的出现音乐响起,这里的音乐使用的是进行曲风格的附点音符,铿锵有力的乐音充分表达了勒弗罗伊性格的刚毅坚韧,同时也显露出丝丝傲慢的情绪来。随后,镜头切换至奥斯汀,音乐的节奏也随之变得舒缓轻柔,身着水蓝色的长裙和着动人的音符飘荡,带来了清新之风,不觉使年轻人有些许的心跳加速,而此时响起的音乐抒情之中带有点点的温馨,将两个人的爱的心扉敞开。

影片之中所使用的音乐在一瞬间即将人们的思绪牢牢掌控,流淌的轻柔乐音与静谧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将两人欢愉的思绪和情感贴切的传达出来。

(二)片段性

所谓片段性,与其他音乐形式不同的是,影片中的音乐不会用大段的乐章对乐音功能去呈现,而是运用将声响划分为有目可睹的小块的形式,其中的小块可以表达音乐形象,也能够传达单一的情感精神世界。

影片《成为简・奥斯汀》中的郊外棒球场那场戏中,当结束比赛后,汤姆・勒弗罗伊和奥斯汀的哥哥亨利去了河中游泳,这时想起的背景音乐就是极富有针对性音乐片段,随着狂奔的脚步音乐响起,在到达小河边的时候3/4拍子的愉悦之声也戛然而止,对于年轻人轻狂以及热情的情感,仅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来。

(三)附属性

所谓附属性,指的在一部影片之中的乐音不仅要以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为依据,还应当充分考虑影片的人文环境、地理风光以及时间场所来进行谱曲。

影片《成为简・奥斯汀》中有安静的村落以及大片的农场的场景,只有淡雅的音符才能承托起这些场景。在影片开始,镜头缓缓移向山林深入的一块高地,晨雾轻飘,随着朝阳的渐渐升起,几匹马在尽情咀嚼着地上的青草,为了将英国乡村的静谧传达出来,影片中使用的音乐以纯自然的鸟鸣、潺潺流水的声音以及人熟睡的鼾声为基点,逐渐与轻柔的钢琴旋律乐声融为一体,将一幅的英国村落田野油画很生动表现出来。在这里,音乐并非独立成章的乐曲,无法独立成为赏品,不免缺少音乐真正意义上的美感。但是,这些音乐一旦与片中的画面相融,就会变得熠熠生辉。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成为简・奥斯汀》不仅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影片,更是一部完美的音乐盛宴,其中贯穿着美妙的乐声,诸如振聋发聩的铜管乐,叮咚清脆的钢琴以及丝丝入扣的弦乐,都让观众的心灵的产生一次次共鸣。这部影片中音乐的艺术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抒情性、片段性和附属性,为观众呈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