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范文1
关键词:化学灾害,事故,安全, 防护
Abstract: with the use of chemical products popularization, chemical disaster accidents endangering people's life time of the property security, public security fire control forces for the chemical disaster to the accident scene disposal work, in the disposal process, how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the disposal soldier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words: chemical disaster, accident, security,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 U664.1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化学物品在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化学物质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不可预测的化学灾害事故,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危险物质主要是指化学物质,一旦泄漏或误用,就会对我们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威胁。这些化学物品在工业、农业、制药、科研和生活消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有多达50万种产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因而被归类为"化学危险品"。这些危险物质以炸药、可燃物或易燃物、毒药和放射性物质的形式存在着。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带来一场灾难。 例如2005年3月29日在京沪高速淮安段发生的液氯泄漏事故,40.44吨液氯污染了整个淮安段,造成了29人死亡,10500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00万元。
公安消防部队担当着灭火救援的重任,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因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救援工作中,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救援是一项危险性比较大的工作,公安消防部队自组建以来,伤亡较大的几次都是在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过程中造成的,可见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危险性较大,极易造成意外事故,导致参战官兵的伤亡。
(一)危险化学品事故引起伤亡的因素
1、危险化学品的毒性腐蚀性
化学物质的种类很多,而常见的、用途较广的危险化学品约有2200种,其中有的具有毒性,像氨气(NH3)、氯气(Cl2)、氰化钠(NaCN)等;有的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像硫酸(H2SO4)、硝酸 (NaOH)等。
2、危险化学品的燃烧爆炸性
可燃危险化学品如液化石油气,爆炸浓度极限范围大,点火能量小,爆炸威力大,爆炸后又大面积燃烧;可燃液体燃烧时常会发生爆炸,形成流淌火和大面积火灾;像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的含水可燃液体,燃烧时还会发生沸溢、喷溅。
3、危险化学品燃烧产生气体的毒性
可燃危险化学品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因此燃烧的产物也主要是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醛(HCHO)、氮的氧化物(NOx)、氰化氢(HCN)等。这些气体具有较强的毒性,像一氧化碳,只要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1500mg/m3,5分钟即可致人死亡,而氮的氧化物、氰化氢、甲醛的毒性更大。
(二)防止参战官兵伤亡的措施
1、强化快攻意识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处置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时一定要强化时间就是胜利的意识。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突发性强、蔓延速度快的特点,而事故的初期是控制和处置的最佳时机,指挥员一定要善于充分把握战机,争取迅速出警,迅速展开战斗,把事故控制和歼灭在初期阶段。这对保证指战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强化程序意识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处置时一定要严格遵循组织指挥程序,遵循处置程序,按程序处置。处置时,指挥员一定要明确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绝不能本末倒置。
3、强化侦检意识
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时,要强化侦查检测意识。通过侦查检测,明确处置的对象是什么,有多少,如何控制危险源,如何预防物质本身的危害性和潜在的危险性;禁止使用哪些灭火剂。知己知彼是保证人员安全的基础。
4、强化阵地意识
危险化学品的腐蚀性、毒性,可燃气体的燃烧爆炸,液体燃烧时的爆炸、沸溢、喷溅等,这些因素是造成指战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因此指挥员选择进攻阵地时应意识到以上因素的危害性,一定要把所有指战员的安全时时系于心间,根据周围的地形、地势、建筑分布、水源、风向等具体情况,把力量部署在有利于处置的安全地带,同时确定退守的路线,为必要时撤退作充分准备。一般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时,阵地要求选在上风(或侧风)方向,且不选择低洼和难以撤退的地方。
5、强化防护意识
个人防护能起到防毒、防腐蚀、隔热等效果,是保证参战官兵安全的根本。特别是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更要注意加强个人防护。目前有的同志对防护重视不够,甚至一线战斗的水都不佩带空气呼吸器,可见一斑。忽略了一些化学物质的伤害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沉积性。因此,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参战官兵必须强化防护意识,淡化个人英雄主义,在个人安全得到保障的条件下再进行处置。
6、强化战略意识
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指挥员不能蛮干,不能强化个人英雄主义和人海战术,主张科学指挥,必要时应积极地做战略上的撤退。可燃危险化学品燃烧发生、沸溢、喷溅前,往往会伴随着一些征兆,比如发出白光,有嘶嘶声等。这些现象发生时,指挥员一定要下令撤退,以保证官兵和器材装备的安全,为二次进攻和战斗的最终胜利打下基础。
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各级指挥员在处置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从根本上防止参战官兵的伤亡。
参考文献:1、《中国消防手册》第七卷
2、《常见化学灾害事故处置规程》
3、《灾害抢险救援技术》
4、《化学危险品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范文2
关键词:数据库环境应急污染事故;Visual Basic 6.0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一、引言
我国的环境污染事故大多数是由于化学物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过程中,因发生火灾、爆炸、泄漏及管理不当而造成的,其中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的多发性、处理的复杂性以及对人体和环境危害的严重性尤为突出。为提高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2005年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环境应急手册》,作为各级环保部门在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的指导性资料。《环境应急手册》将常见的39种化学品共分为四类:无机物、有机物、农药、消毒剂,每种化学品又注明了包括标识、理化特性、稳定性、危险性、环境标准、毒理学资料、安全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环境监测方法、主要用途和包装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方便用户快速查阅,特利用VB数据库技术开发出《环境应急电子手册》,它具备了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等优点。
二、背景分析
IETM(Interactive Electronic Technical Manual),中文名为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简单来说,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的就是将书本状的技术手册的内容转换为数字化,进行重新编制后,可以交互的方式进行查阅,通过计算机等设备把所查阅内容展示给相关技术人员或系统操作人员。
IETM是综合应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优势,将内容繁琐庞大的操作手册等信息,以最优化的方式将文字、表格、图像、工程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形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并以交互的方式进行查阅,将相关技术人员或系统操作人员所需的信息,精确地展现在使用者面前。它具备了纸质技术手册所不具备的几个新特征:1.优化了信息的组织样式,利用计算机为载体,具有翻滚、缩放、色彩、动画、声音等多个附加性能;2.信息之间相互关联,可以方便快速地查找所需信息,实现了数据与人的交互。
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基本体系结构系统包括了无机物、有机物、农药、消毒剂四类,共39种化学品对象。每种化学品对象下都具备标识、理化特性、稳定性、危险性、环境标准、毒理学资料、安全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环境监测方法、主要用途和包装等十方面的内容。化学品对象详细分类如下图所示。
无机物
1.氨
2.氟
3.氟化氢
4.汞
5.硫化氢
6.硫酸
7.氯
8.氯氧化钠
9.氰化钠
10.氰化氢
11.三氧化二砷
12.砷化氢
13.硝酸
14.盐酸
15.重铬酸钾 有机物 16.苯
17.苯胺
18.苯酚
19.丙烯腈
20.丁醛
21.多氯联苯
22.二甲苯
23.光气
24.甲苯
25.甲醇
26.甲醛
27.氯乙烯
28.三氯甲烷
29.四氯化碳
30.硝基苯
农药 31.倍硫磷
32.敌百虫
33.敌敌畏
34.乐果
35.六六六 消毒剂 36. 过氧乙酸
37. 次氯酸钠
38. 过氧化氢39. 二氧化氯
(二)开发环境。本系统的开发工具为Visual Basic 6.0,数据库使用Access 2007 。
在Visual Basic中,有下列三种常用的数据访问接口:1.数据库访问对象(DAO,Data Access Object)、2.远程数据库对象(RDO,Remote Data Object)、3.ActiveX数据对象(ADO,ActiveX Data Object )。ADO是最新的数据访问技术,提供了较为高级的访问OLE DB数据源的机制,它结合了DAO和RDO的优点,并提供了OLE DB数据源的入口。OLE DB是一个低层的数据访问接口,它向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数据访问方法,利用它可以访问各种数据源,包括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电子邮件系统及自定义的商业对象。
在开发过程中,通常的流程是:先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或VB中的可视化数据管理器建立好数据库和数据表结构,然后在程序中通过使用ADODC数据库控件或引用ADO对象与数据库中的表建立连接,再通过数据库感知控件(例如:文本框等)来进行数据库的各种操作。但是,在这种开发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就是用户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无法动态地建立自己所需的数据库和数据表。
VB6.0提供了支持DAO、RDO、ADO的特殊控件,如Data控件可以创建DAO对象,用RemoteData控件可以创建RDO对象, 用ADO Data控件可以创建ADO对象以便访问和操作数据库。利用这些控件可以方便地连接到数据库并操作数据库,但这些控件并不能显示数据,必须借助数据绑定控件(如文本框等)显示、修改数据。使用数据库访问控件,可以简化开发过程,减少代码编写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功能实现简介。电子手册设计的要求是操作简便、界面实用,功能主要是左侧选择详细对象,右侧显示选中对象所对应的内容、图像。
首先,左侧显示详细分类名称功能使用的是VB中的TreeView控件,此控件是树形结构,能够形象地展示各种四类化学品之间的父子关系,并收放自如,界面整洁美观。此外,在程序运行过程中,TreeView的节点点击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程序运行,使得整个界面连贯融合,如展示与节点相对应的相关图片及其相关属性等。
右侧显示对象所对应的内容则利用VB中的文本框控件来完成,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某一分类被选中点击时,通过挑选节点从而选中其所对应的文字,并通过文本框显示出来。
右侧显示对象所对应的图像是利用VB中的Image控件及ImageList控件来完成。首先在ImageList控件中存入大量所对应的图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某节点被选中时,则选中ImageList中所对应的图片,并通过Image显示出来。
四、结束语
本次的设计成果是一个查阅环境应急的电子手册。它主要实现在TreeView控件中查看到:无机物、有机物、农药、消毒剂共四类,以及在这四类下所分成的39个化学品对象,并从化学品的十大分类性质中选择某一个在右方的文本框控件和Image控件中显示所对应的内容和图像。由于使用传统的纸质工具书进行资料查询、参数选择、抄录、结果比较时要耗费大量时间,传统的纸质工具书的资料更新一般也需要较长时间,造成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种种不便。环境应急电子手册具有方便、快捷、准确等特征,可大大减轻使用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察办公室编著.环境应急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龚沛曾.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3]陈艳峰.Visual Basic数据库项目案例导航.清华大学出版社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范文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 100050
[摘要] 目的 对化学实验室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尽量避免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的风险评估方法,提出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结果 从风险降低、风险规避、风险保留和风险转移等四方面介绍风险控制措施。结论 实验室风险评估工作应该定期开展、持续进行并且不断深入探索,切实有效地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
关键词 ] 风险评估;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086-0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在卫生防疫、卫生监督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以及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质量检测和评价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为保证实验人员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各项实验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涉及:生物安全、化学安全、放射安全、水电及消防安全等内容。通过开展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分析风险的来源、程度,制定相应标准操作程序与管理规程,确定个人防护程度、应急预案等安全防范措施,就可能减少或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风险评估是实验室安全的核心工作,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对风险评估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做初步探讨。
1风险评估的目的
风险(risk)是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事故后果的总和,是随时存在的。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通过识别和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确定风险级别、风险控制内容,以及如何控制的过程,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和依据[2]。实验室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相关管理制度,做好人员培训和个人防护等工作,应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2风险评估的方法
定性研究的风险评估可分为四个步骤(图1),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通过对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有害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产生后果的严重性,进而确定风险水平;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险,评价哪些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哪些风险是不允许的;最终为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风险评估可使人们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有预先的分析和判断,进而采取控制措施,由被动接受风险转变为主动应对,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因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运用风险评估的体系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风险评估的内容
3.1风险识别
实验室开展风险评估工作,首先要进行风险识别,即尽可能全面地找出影响实验室安全的有害风险因素。化学实验室主要的风险因素与化学试剂有关,包括化学试剂本身的危险特性、对实验人员造成的伤害,化学试剂的贮存、使用和处置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等。
3.1.1化学试剂的特性 化学实验室经常会使用各种化学试剂,其中很多属于危险化学品。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 ( GB13690- 1992) 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有,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八类。实验室工作人员可通过吸入、接触、食入、针刺以及通过破损皮肤等方式暴露于危险化学品。许多化学品都有不同的毒性作用, 可能对呼吸系统、血液、肺、肝脏、肾脏和胃肠道系统以及其他器官和组织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损害, 而且有些化学品还具有致癌性或致畸性。[3]此外,一些爆炸品、易燃化学品、强氧化剂等还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放射性物品对实验人员产生射线危害,腐蚀品可灼伤人体组织,对金属物品造成腐蚀损坏等。
3.1.2化学试剂的贮存 化学危险品的贮存分为三类: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和分离贮存。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混存是实验室经常出现的问题。禁忌物料混存,发生泄漏引发的化学事故将是相当严重的,如氧化剂硝酸、高氯酸等与易燃液体或固体混存,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此外,在实验室内储存大量化学试剂;试剂库内无通风装置;在存放化学危险品的建筑物内吸烟和使用明火等都是重大的安全隐患。
3.1.3化学试剂的使用和处置 使用化学试剂时不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不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未在通风橱内操作易挥发有毒试剂;独自一人使用剧毒化学品做实验;实验产生的废液无成分标识;待处理的化学试剂未分类存放等,这些看似平常的操作,有可能带来严重的事故后果。
除了化学试剂带来的风险,化学实验室还易发生火灾、触电和各类人身伤害事故。(表1)。
3.2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确定某种危害发生的概率和引起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而确定相应的风险水平。(表2)。应注意的是,同样的风险因素对不同的实验室或实验人员而言,风险水平可能是不同的,应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相应的风险水平。
风险分析常用的方法可简单分为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和基于模型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目前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主要以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为主。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实质上是对经验和历史数据做分析,实验室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和数据,通过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风险源和已有的安全措施,与国际、国家、地方等相关的规定进行比较,识别出不符合之处,并按照标准或“惯例”的要求,采取安全措施,最终达到降低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3.3风险评价
通过风险分析,对风险水平进行了分级,进而需要经过风险评价,确定哪些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通常从安全角度考虑,风险可分为可接受、合理和不允许三种情况。(表3)。有些情况下,当风险低至可以忽略时,是可以接受并且不需要主动采取风险处理措施的;有些风险,如果不能降低到一定水平,是不允许的。例如,有些易挥发的有机化学试剂对人类有致癌作用,这个风险是不允许的。但在试验过程中,操作人员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并在通风橱内进行试验,使有害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3.4风险控制
经过风险分析和评价,接下来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实施前应对其充分性、适宜性进行评审,以确保通过实施风险控制措施能够将安全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4]。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分四类:风险降低、风险规避、风险保留和风险转移[5]。
3.4.1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就是采取措施来保护人类和/或环境,以控制确定的风险[6]。为降低化学实验室存在的各种风险,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技术措施包括:实验室布局功能分区明确,实验区与其他功能区以及办公区应隔离,在区域主出入口,应联合设置电子门禁与机械门锁,以保证实验区域安全。实验室电力供应应留有足够的负荷余量,一般采用双路供电。应加强实验室内的通风能力,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例如安装通风柜、外部排风罩、排风机等设备。实验室内应配备洗眼器、喷淋装置和医用药箱等紧急处置装备。剧毒化学品库和放射性物品库应安装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保证危险物品的安全。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物常含有酸、碱、氰、铅、铬等无机污染物以及氯仿、苯、乙醚等有机污染物,甚至可能含致病微生物或放射性物质,因此废水排放系统应设置独立的排水管道,经无害化处理或回收利用后,才能排入室外排水管网[7]。
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的建立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基础,是保障实验场所、实验人员以及仪器设备安全的前提条件,是降低实验室风险的根本依据[8] 。开展实验室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 增强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规范操作,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同时实行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只有经过岗前培训且考核合格后, 方可上岗。实验室应有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人员职责、应急程序和应急处置措施;应定期组织实验人员根据各自实验室内存在的风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做到模拟事故现场,明确处理要求,规范处理程序,提高实验人员应急处理的能力,降低实验事故的危害性。
个人防护措施是在工作环境中尚不能消除或减轻有害因素时,为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而采用的防护手段。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实验人员应使用不同的防护设备, 如口罩、手套、护目镜、面罩(面具) 、防护服等,做好呼吸系统、手部、眼部、面部和躯体的防护。 一些防护用品在选用前应做使用效果测试,确保能起到防护效果。在操作放射性物品时,应配备防射线的专用防护装备,同时要佩戴个人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3.4.2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即通过不再使用增高风险的操作来完全避免特殊风险的产生。针对某些实验过程使用剧毒物品带来的安全风险,可采用新的分析方法进行替代,避免使用剧毒物品。例如,用荧光硫分析方法代替微库仑硫分析方法,就可以不再使用叠氮化钠这种剧毒物品[9]。又如,一些毒理代谢实验,可以利用现代的仪器设备,对代谢物质的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得到物质在体内的分布及代谢情况,进而替代传统的同位素示踪方法,消除放射性物质对人员的伤害。
3.4.3风险保留 当风险不能消除时,如果其后果不严重或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也可以保留风险。例如,铬酸洗液是实验人员清洗玻璃器皿常用的一种洗液,由重铬酸钾、浓硫酸和蒸馏水按比例配置而成,重铬酸钾和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氧化性,可致人体灼伤。因实验工作中经常使用该洗液,目前又没有更好更安全的洗液替代,所以实验人员在配制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按照实验流程操作,切记将蒸馏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在保证实验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保留了配制铬酸洗液的风险。
3.4.4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将危险从一些关键、重要的部位转移到非关键部位。例如,将实验室建设在尽量远离人口密集的区域,避让饮用水源,避开化学、生物等污染源和易燃易爆场所,减少实验室产生的不安全因素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又如,为实验室投保与安全相关的保险,一旦发生意外事故,由保险公司承担一定的风险,减少意外事故产生的经济损失等。
4结语
本文分析了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风险因素,列举了风险分析和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力求降低有害风险带来的危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评估是一项动态的,持续的工作,绝不是一次性的。随着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各种因素的不断变化,风险评估工作也应该定期开展,并且逐步系统化、规范化。同时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索,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化,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客观地评价实验室安全状况,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使风险评估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起到指导作用,切实有效地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实验室建设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2.
[2] 魏强,武桂珍,侯培森.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现状与发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6):447.
[3] 杨姣兰,金鑫,韩旭,等.化学品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9(2):96.
[4] 孙其俊,刘艳东.实验室风险管理的PDCA循环[J].汽车工程师,2013,(9):17.
[5] Steven S. Sadhra , Krishna G.Rampal,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M].Blackwell science Ltd,1999:220.
[6] [荷]C.J.范莱文, [荷]T.G.韦梅尔著,《化学品风险评估》翻译组译.化学品风险评估[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7.
[7] 李家涛.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防护策略[J].安徽化工,2009,35(5):62.
[8] 赵赤鸿,武桂珍.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浅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2):322.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范文4
关健词 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监测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115-02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继续和工业的发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逐年增加,基层监测站承担、参与的环境应急监测任务占工作总量的比重也不断加大。突发性环境污染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不可预知,往往在预防体系最薄弱的环节爆发,会在短时间内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质。由于“属地管理”的原则和基层环保力量薄弱的矛盾,基层监测站如何在事故发生后,及时、高效地进行监测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难题。
1常见的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特征
1.1 形式的多样,大部分由其它事故衍生
常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包括:交通事故中化学品泄漏、企业安全事故引发的有毒化学品泄漏事故、船舶溢油事故、生活中不规范操作引发的环境污染恐慌、饮用水源被污染等,涉及运输、安全生产、投排漏排等多种环节。就同环境污染事故来说,其污染也可能是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造成水体、空气、土壤多项甚至同时污染。另外,环境污染也可能发生在事故处理阶段,例如扑救火灾的消防水来不及收集,携带污染物进入自然水体。
1.2事故发生的偶然性、意外性
一般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运输的环节,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均作有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预防。一个事故需要几个、十几个条件同时满足才会发生,而且,假如每,则一个事故发生的几率就是几千分之一,值得担忧的是:有可能这几个、十几个条件平时就只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就等着这一个条件的1%概率,千万分之一的事故发生概率就这样轻易地发生了,而对于地概率事件的准备又不足,很容易危害扩大化。
1.3危害的严重性
一般的环境污染物排放都在环境主管部门的有效监管下,经过企业自带的污染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对环境的、对下游处理设施的冲击较小,一般不会对人员造成严重影响;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则会无法预见地向环境、对下游处理设施、周围人群排放有毒有害物质,考验的是环境容纳能力、下游处理设施的抗冲击负荷和人体对污染物的抗受能力,这种考验往往代价巨大。即便是轻微的、危害较小的污染,如果影响范围大,未及时澄清而引起社会恐慌的话,也会造成严重的责任事故。
1.4污染物处理处置困难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释放的污染物可能是化工中间体或化学性质活泼的物质,污染物可能会长期滞留,在处理过程中污染物还可能发生迁移、衍生其他污染、形成跨界污染、造成人员伤亡或者污染饮用时水源等更为严重的事件。
2基层监测站的应急监测
2.1 做好应急监测预案
应急监测预案应结合基层监测站的实际能力,避免内容健全却不合实际,一旦追溯责任事故,应急监测人员的实际行动与应急监测预案不一致将会追究责任。这就要对自身能力有客观的了解和对事故影响范围有较快速的判断,以确定是否请求提高环境应急相应等级。
2.2 做好应急监测值班
基层监测站人员一般较少,往往应急监测需要全员出动,主要领导甚至全员手机24小时待机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做好应急值班制度,最好配套相应的补贴、保障、换休制度。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很多发生在夜间,环保应急值班人员要熟悉应急预案、熟悉监测仪器,在接警后,人员汇集前,尽量完成所用监测仪器的准备和预热工作,为后续工作节省时间。
2.3做好应急监测的设备保证
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应急监测任务是一项长期的、严谨的工作。平时积极做好应急监测的思想准备、物质准备。对应急监测所用的仪器、设备单独存放,专人保管,定期保养。每年由技术监督部门做一次仪器鉴定,以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有效。
2.4做好监测过程的质量管理
在应急监测工作中严格执行规范的质量保证实施办法。不能因为速度而忽视质量,也不因为要求质量而不求速度。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详细记录。实战是最好的导师,在应急监测任务完结后,参加人员汇集工作日志,比对国标的应监测技术规范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工作程序。
2.5做好应急监测中的自我保护
应急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一部分,是我们的工作与责任,拼尽全力是责无旁贷的,但是也要做好对自己的保护。自我保护分为人身和技术两方面,人身方面,要听从应急总指挥的指令和确定保护器具的携戴;技术方面,要熟悉应急预案、监测规范,明确权责范围,做详细的工作日志,使得应急中的每一步都是有据可查的,合乎规范的。
3加强应急监测的能力建设的方向。
3.1加强快速反应能力
快速地得到监测数据有助于了解污染事态,确定应对方式,这就要求监测人员对污染要有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事故发生后必须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快速准确检测判断。
3.2加强应急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通过学习培训,使每位应急监测人员业务素质、应急监测报告的编写水平都稳步提高。虽然经验的积累有赖于实践,但认真地总结会每次都所得良多。
3.3升级应急监测工作中的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的升级带来技术上革新。目前就我们的检测手段:一是便携式检测仪器法,二是快速化学定性分析法,三是国标分析方法。便携式检测仪器法:简捷、快速、较准确,但成本费用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并非经常发生,因此,仪器的使用率很低,经济条件一般的基层单位难以承受;快速化学定性分析法:简捷、快速、成本低,但准确性差、受干扰物质影响大,定量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达不到技术要求;国标分析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能达到要求,但需要实验室支持,采样完毕将样品送往实验室再进行化学分析,势必要延长监测时间。综上所述,便携式检测仪器的配备和移动实验室支持下的国标分析方法是基层监测站未来可能取得突破的方向。
至于,更高层环境监测机构的分析方法的开发方向上的进展,相对于种类繁多的危险化学品,即便是对环境监测总站来说也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刘秀苹,王国娟,韩艳华.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及管理[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
[2]陈英.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7.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范文5
[关键词]涂装安全危险有害因素
中图分类号:TQ0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089-01
我国涂装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在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表面上,涂上有机涂料用于装饰、修饰构件,其作业过程涉及待涂构件涂覆前处理、涂料涂装、涂层干燥固化、涂层打磨等作业过程。由于涂装作业使用油漆、稀释剂等有机涂料,同时使用传送设备、加热设备等,导致火灾、爆炸、职业危害、机械伤害、触电伤害等事故频发,其安全生产形式不容乐观。
一、涂装作业安全现状
(一)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安全意识淡薄
企业经营者安全意识淡薄,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之时无视安全存在,心存侥幸心理,有意回避法律、法规对安全的相关规定,缩减安全投入,铤而走险,致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落后,具体表现在:1.经营管理者或安全管理人员未参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专业安全知识及管理能力欠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2.未制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主要经营者、安全管理人员、部门主管、从业人员等安全职责不明确,安全状况处于失控状态,没有规范从业人员行为的行动准则。3.新进员工没有经过“三级”教育培训,直接进入生产岗位进行单独作业,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技能,加之本身文化素质较低,违章作业、冒险作业、盲目蛮干、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时有发生。4.涂装作业多数为小型化工企业,其管理方式依然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没有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缺少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
(二)生产厂房布局不合理,安全设施投入不足
就目前形势而言,多数涂装作业厂房租自当地村民,厂区建筑物布局不合理,特别是甲类危险化学品仓库、涂装作业厂房与宿舍楼仅有一墙之隔;甲类危险化学品仓库设在涂装作业厂房内;厂房之间无明显的防火分隔等。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远不能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等,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涂装作业使用油漆、稀释剂等有机溶剂,其作业场所属于甲类场所,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7-1992)等标准的要求,落实作业场所防爆设施。但是,目前涂装作业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开关、排风扇等多数不防爆,在涂装时产生的过热或火花,均可能成为引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另外,涂装作业场所为可燃气体混合物积聚场所,正常情况下,应安装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用于检测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达到预先控制的目的,但是,目前很少企业在涂装作业场所装设可燃气体浓度检查报警器,增大了涂装作业场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再次,涂装作业场所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消火栓、防毒口罩、防静电工作服等消防器材和劳动防护用品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也是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的见证。
(三)危险有害因素众多,事故频发
1.火灾、爆炸。涂装作业过程在涂料涂装时,使用的油漆、稀释剂属于危险化学品,其主要成分为正己烷、2-丁酮、乙酸乙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此类溶剂闪点较低,易挥发,在作业场所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挥发出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明火、火花、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等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涂装作业过程中火灾、爆炸的危险性普遍存在。
2.职业危害。涂料涂装作业过程使用的有机溶剂及其蒸气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属于刺激性、麻醉性的低毒物质。吸入蒸气或皮肤接触,都可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工作人员作业时未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或违章操作、或不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都可能导致人员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发生。此外,在涂覆前处理、涂层打磨过程中形成大量粉尘,粉尘在空气中弥漫、扩散,严重威胁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局部接触或吸入粉尘,会对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病变;长期吸入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职业卫生问题较为突出。最近几年来职业危害向多样化发展,在过去不常见的职业危害屡屡发生,如放射性夜光涂料肝损伤、电泳涂料致周围神经炎、甲苯二异氰酸致职业性哮喘等。
3.机械伤害。涂装作业过程中,大批量待涂工件使用地轨车、悬挂链、地面链、积放式输送链、积放式升降机等机械设备实现机械化传送,工件传送过程机械设备转动部位如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存在缺陷、缺少安全警示标志、连锁系统不配套、在事故及检修等特殊情况下,均存在机械伤害的可能。
4.触电伤害。涂装作业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照明线路及照明器具等均存在直接接触电击及间接接触电击的可能。此外,在检修作业过程中,如未能对高压电缆进行放电或者验电,就冒然进行检修作业,就有被电击的危险;再如在对电气设备或线路的检修作业过程中没有对正在检修的电气设备或线路挂临时接地线,可能因联系不到位,会突然送电而造成正在电气设备上检修的作业人员而发生电击事故。
除上述危险有害因素外,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灼烫等事故在涂装作业过程时有发生,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二、涂装作业安全管理的落实
(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生产是一个涂装作业发展的基础,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是涂装作业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安全第一”是安全生产方针的基础,当安全和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保证作业人员在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活动。只有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生产才能正常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预防为主”是实施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安全工作必须防患于未然,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应主动排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深化安全教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公司安全生产教育。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第一负责人,生产过程中应严格履行其相关职责如建立、健全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等。此外,还应加强公司安全教育,通过教育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公司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生产特点、工艺流程,了解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等,全面提高全体员工安全技术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
(三)加大安全投入,标本兼治
在落实安全管理组织,深化安全教育之时,应加强安全投入,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就目前涂装作业的情况而言,其经营者多数是私人老板,在经营过程中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对陈旧设备、不配套的安全设施不舍得投钱更新、改造,致使涂装作业过程中生产设备、安全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是导致涂装作业过程发生各类事故的根本原因。这种只关注眼前经济效益的做法,深藏了难以预测的安全隐患,隐患不清除,一切经济效益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在涂装作业过程中,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加大安全投入,做到标本兼治,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论
为了涂装作业安全稳定发展,建议广大经营管理者认真落实文中提出的对策措施和建议,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除的萌芽状态,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郑海晖,浅谈化工行业安全形势及安全管理的落实[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6):184-185.
常见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识范文6
【关键词】元认知知识 职业学校 化学元认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88-01
一、元认知概述
元认知实质上就是指个体对于当前认知活动的认知调节,它不是知识体系的范畴,更近似于活动过程的部分。调节活动就是由监测和控制两种过程组成的,监测就是个体了解认知活动的发展过程和结果等,控制就是个体对活动进行计划的过程。像是自我检查就属于监测过程,如果自己的推测有错误从而改变了思路,这就是控制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得自己走向正确的方向。调节活动的过程中,两者必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只有两者相互轮替作用的过程才是元认知知识。
二、化学知识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安全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不断的话题,对于化学品的安全知识教育更是要加以重视。这些年,由于对化学知识的缺乏而引起的化学危险,使得各学校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教育都摆在了中心位置。比如:北大校园里发生的学生锶中毒事件,复旦大学发生的二甲基亚硝胺中毒事件,以及去年在湖南安化发生的化学中毒事件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于学生进行必要的化学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学生喜欢戴首饰,对于金子这种常见的重金属学生并没有太多了解,由于金子具有惰性,多以单质形式存在,长期佩戴可能会出现重金属中毒的问题;对于氢氰酸,学生们不知道它的味道,一旦闻到就会中毒而离开人世。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化学教育,远离危险化学品,加入多元化的元素,让学生们更好的、更加全面的掌握化学知识,为以后的全面发展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以元认知为基础提高化学元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分层次教学和目标激励
针对学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A,B,C层,对此,在教学的各个模块中,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知识目标方面,将化学知识的具体教学内容分为3种不同层次,分别针对3类的学生予以应用,要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实际来开发教材,以及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对于课堂上或是课下的作业布置也要进行分层安排,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另一方面,就是要对学生加强心理辅导,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学习动力,要以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学习;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工作,包括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不断的超越自己。
学生们内心都渴望自己的进步,这就需要老师对其采取一定的激励方法,前提是与学生做好沟通工作,让学生理解,与其保持和谐的状态,这样会促进学生的自发性进步;同时,制定有层次的目标,让学生可以接受,也要加强监督,帮助学生计划并定期检查预定目标等。
(二)丰富化学元认知知识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化学元认知能力,在教学内容的研究中就要加入元认知知识的部分,化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结构复杂,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元认知知识,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加学习兴趣。化学笔记既要包括课堂内容的记录,更重要是学生自己搜集的课外知识,以及学习心得等方面的内容。这一方面要求不能太复杂,要尽量通过学生自己搜集材料等过程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能够巩固学过的知识。通过相似知识类比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可以掌握更多综合的化学知识。
四、结束语
对学生实行化学知识常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化学科学不是单纯性的知识教育,更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行进,对学生的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态度教育也是一样重要的,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需要开设化学课,普及化学常识,教师在对化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也应以元认知知识为基础,从而将化学知识更加全面,更具魅力的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徐橘.中专化学教学中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培养[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13(4):75.
[2]左国防,李艳红.化学实验教学中学习策略训练效应的实验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24(3):46―49.
[3]左国防,李艳红.元认知理论对培养和发展学生教学监控能力的应用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2,22(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