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排水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政道路排水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范文1

关键词:市政工程;排水设计;施工

一、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构成

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统主要有:雨水井,沉泥井,过街排水管,排水检查井,地下排水主干线。排水检查井和地下排水主干线的工程施工量较大,一般由专业的排水公司进行施工,而雨水井,沉泥井,过街排水管通常都是由道路主体施工单位完成。

(1)雨水井就是收水口,雨水井是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的一部分,雨水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八六式雨水井,一种是带沉泥井的双蓖式雨水井,也有四蓖、八蓖的,雨水井的施工是在石灰碎石完工后,在6cm黑色路面施工之前进行施工较合理。

(2)沉泥井是装配式雨水井的一种,沉泥井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储存由于雨水带来的淤泥,垃圾等,沉泥井上有检查孔,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对井下进行清理,预防排水管的堵塞,沉泥井盖位于人行道上,紧靠边石,沉泥井的施工期应选在边石安装完毕,人行道铺设平整后在进行施工。

(3)过街排水管是外径36cm,壁厚3cm的混凝土管,1m或2m长,它的作用是把雨水井或沉泥井内的水引入排水管内。安装过街排水管的时期应选在铺设石灰碎石之前,二灰土施工完毕时较合适,这样才能够保证排水管的开挖成形。

二、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的结构设计内容

管道在设计时要保证管道的使用寿命,要选定适当的管材:管道接口的选择要适当,为防止接口漏水,对不同用途的管道用不同的材质进行接口;管道根据埋设的深度进行选择。

1、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的结构设计

在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中,根据工程的埋置深度、工程管道规格以及地下水位和试验压力等综合指标,开始对管道的强度和刚度进行计算及复核,提供给排水的管道等级、壁厚以及结构配筋图。 通常采用的加固措施有混凝土、管廊包管等,对于一些必须要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的管道应该及时采取加固方法来进行加固,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计算采用具体的加强加固措施。加固的具体方法和方式应根据经济指标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2、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的结构形式

在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中,排水专业确定管道的结构形式,一般来说,结构专业应根据管道的工作环境、结构用途以及水文地质情况等经济指标等从专业角度提出参考意见。通常情况下,非承压管常采用混凝土管以及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涵等;承压管道常采用预应力钢管以及钢筋混凝土管、铸铁管等。特殊地段以及特殊情况的非承压管也采用钢管等形式当污水管道;而对于口径较大时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涵。在施工实践中,我们常会发现大型给排水管道工程也有采用盾构结构形 式的。

三、城市规划中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

1、排水管径给排水量的确定。

(1)生活用水的确定:生活用水主要是包括居民日常生活的用水以及一些公共建筑的用水量,综合用水量的确定可以根据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以及最高日时变化系数综合分析确定。(2)工业用水及其工厂工作人员的用水:工业的生产用水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工艺要求来定,而生产工人的理论用水量可以根据车间的工作性质来定。(3)城市绿化用水:此部分的用水量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其路面绿化面积来确定。(4)消防用水:消防用水及其延续时间可以根据现行的有关规定作出具体的判断。

2、排水量的确定

(1)污水的设计总流量,污水的设讹总流量又包括生活污水的设计流量、工业企业的工业废水量和工业企业的内生活污水量,这些用水量的确定可以根据国家颁布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及其总变化系数来确定设计用水量,并且和国家现行用水量的相关规定做―个相适应的协调。(2)雨水的设计流量。雨水的流量设计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说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等等,地线相对于比较平坦的地方,汇水面积的确定就可以按照就近排人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进行划分,而在地形坡度比较陡的地方,汇水面积的确定应该根据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进行划分。(3)给排水水管的确定现在市场上比较多见的给排水管材主要有焊接钢管、给水铸铁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复合管、塑料管等等。而对于排水管的选择一般都是不采用金属管,只有在排水管道需要承受比较大的压力或者对渗漏规定比较严格的地方才会采用金属排水管。

四、市政道路排水施工的程序

1、沟槽开挖与支护

沟槽开挖前应要求各有关管线部门提供地下管线情况,并结合人工开挖勘察,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当发现管线位置后应做好清晰的标志以保护好地下管线。施工时在人行道边设置临时排水设施,以保证排水通畅,防止开挖基坑因雨水浸泡而造成基坑毁坏。在基坑开挖B寸须在沟槽外两侧筑小土堤截水,以防地表水倒灌进施工沟槽内。沟槽内两侧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碎石填充,当地下水丰富或遇雨天时用抽水机抽水,以保证基坑不被水浸泡。

2、管基施工

管基管座管沟开挖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管道基础的铺设。对于混凝土基础,要按图纸设计要求的尺寸和标号、中线等进行施工,一般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工期紧。考虑到保养、气候、远距离运输等不利因素,可以提高―个标号或是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争取达到一定强度后下管。

3、管材安装

管沟开挖结束前就可考虑将管材运进工地,管材进人工地要仔细检查有无裂缝和孔眼漏洞。下管前要仔细检查基础的中心线、边线、井基等尺寸和高程是否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值得―提的是,

两管接口处安装时因挤压而造成管内接口部位必有3厘米左右沙浆凸出接缝,应该及时进行处理。否则将会造成流水断面减少,不仅会影响管道内的水流速度,造成排水不畅,更容易造成杂物堆积和堵塞现象。安装每一根管都必须用拉草包法将挤出凸起的沙浆搞平。并且认真清除管内杂物,尤其要注意的是管道内决不允许有漏水积水和倒流水的现象发生。

4、砌井

砌检查井挖沟槽时即可将检查井中心桩,依据井基圆圈尺寸挖好井基,经测高程正确无误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经保养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下管。预留井筒位置即可介入砌检套井的工序中。特别要注意不同管径的管底高程与井底高程的连接最容易出错。管材放稳调直管线管口,高程正确即可砌井,特别要注意砂浆饱满,流糟通顺,井壁尺寸符合要求,经通水查验不得有积水漏水倒流水现象。

5、管道回填

管道回填材料选用粗黄砂满沟槽进行回填。回填高度与管子中心齐平,回填时,应在管道两侧同时均匀下料回填,每层回填厚度约在250ram左右,并逐层洒水捣实,严禁单侧回填以防管子移

动。

市政道路徘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个分支。做好市政道路排水规划设计,对高速发展的城市意义重大,只有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单位齐抓共管,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组织实施,减少或消除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增加排水高效性,降低工程造价。建没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生态型的新型排水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裕清. 浅谈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技术[J]. 科技资讯,2010,18:42.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范文2

关键词:城市道路、水害、市政道路排水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water hazards is to make urban road damage of one of the most main reas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drainage research, way out the main cause of water area, and puts forward the drainage design notice municipal road, the main points of municipal road for future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drainage.

Key words: the urban road, water hazards, municipal road drainage

引言

水害是使城市道路破坏的最主要病害之一。道路路面积水,会降低车辆的运行能力,甚至使车辆产生液面滑移,对交通安全极为不利,同时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排水不畅,会产生沉陷、开裂、松散及坑槽等,随着水分自裂缝不断浸入路面面层,沥青黏附性减小,并阻断沥青和集料的相互黏结,进一步破坏结构的整体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水分的作用下,会在接缝处形成唧泥,造成基层湿软,强度下降;混凝土板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陷,造成断板、错台、开裂等,最终导致路面早期破坏。因此,合理有效地安排排水设施,可以保证路面结构处在一种干燥的状态,使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1、市政道路排水不畅原因分析

路面积水是使城市道路破坏的最主要病害之一,造成城市雨季积水主要有以下原因

1.1周边道路施工造成市政路尘土较多,周边绿化用地较多,枯草及落叶堆积,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排水边沟淤塞,排水不畅。

1.2低洼地区雨水沟淤积、河水顶托造成排水不畅。

1.3下穿式立交泵站积水严重,除了维修养护不当、提升能力低等泵站本身的原因外,泵站的收水、出水系统不完善及立交无截流设施等原因也使得水流量排入立交低处,造成积水严重。

1.4雨水设施设置不当,雨水口设置过少,有的道路低洼处只设一个雨水口,甚至没有雨水口或雨水连接管的管径过小。

1.5其他工程施工中破坏了排水设施,造成积水;

1.6雨水管道系统不健全或断面尺寸小。

2、市政道路排水设计

2.1 路基排水设计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道路要实现其交通功能,首先需要一个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较好的路基基础。路基位于路面结构以下,对于水的作用非常敏感,正确处理好路基排水,对于道路的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

2.11 对于潮湿路基,含水量不是太高,可以在施工前在路基两侧挖纵向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些横向排水沟,将路基水收集到排水沟内,通过吸水泵排走,从而疏干路基。

2.12 对于过湿路基,无法进行碾压、晾晒的,可采取换填方式进行处理,如抛石挤淤、换填好土、换填透水性好的粒料材料等。

2.13 通过设置排水泵站的方法来排除汇集在地势最低处的地面水。

2.14 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使路基处于干燥状态。

2.2 人行道及路面结构内排水设计

为便于人行道路面水的排除,人行道横坡设置时坡度朝向车行道,降落到人行道上的雨水通过横向坡度自流排人车行道边的雨水口内。当道路位于挖方段时,通常在道路两侧设置各种形式的挡土墙,道路两侧应在挡土墙上方设置截水沟,拦截将要流人人行道上的地表水。

路面结构内排水设计:路面面层有一定的孔隙,除了大部分地表水通过道路纵横坡由雨水口排走以外,还有少量地表水通过路面孔隙、裂缝等渗入到路面结构内,降低路基强度,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前排除可能渗入路基内的地表水。

2.3 绿化带处排水设计

绿化带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城市道路一般都有15~30%的红线宽度作为绿化带,游览性道路、滨河路及有美化要求的道路,绿化带宽度将更大。绿化带内的排水问题,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道路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等部分组成。长期以来人们采取各种措施保证车行道、人行道的排水通畅,但对于绿化带部分的排水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城市对绿化指标的不断提高,对各级城市道路绿化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所以绿带设计中应考虑排水问题,笔者认为,采用两边及底部用砼封闭,中间设置中400的渗沟,每隔40m左右设置集水井,并用中400管接出,排人雨水系统,同时应注意管底应比雨水井内最高水位高出200mm以上,以防雨水倒灌。这样处理虽然造价有所提高,但可以很好地解决绿带排水问题,同时也可以消除绿带内水浸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问题。

2.4 市政道路排水井盖设计

针对井体受压下沉,引起井盖的下沉,最终造成路面的下陷与不平,车辆驶过时下沉变形发出震动的响声,对市政道路及行车造成一定的影响。大修过程中车行道现状排水井盖全部更换为可调试防沉降井盖,可调试防沉降井盖与井体连接的方式为承插式,井盖法兰式上盘面嵌入井体旁边的沥青面层,成为路面的一部分,将井盖负荷直接分散到路面结构层,使井体所承受的负荷减少80%以上,防止井体受压沉降;人行道上现状排水井盖更换为装饰填充井盖,及《关于规范广州市排水检查井井盖盖面标示的通知》的要求。

2.5 雨水口位置的设置及雨水出处

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性无疑是最重要的。在城市排水系统运行过程中,最常发生的是很多路段地面积水严重,一部分是由于车辆超载致使路面损毁、坑洼不平造成的积水。一部分是因为设计人员雨水口设置的随意性,教条的根据规范20至40米设置一个雨水口,并没有充分考虑到雨水口的收水功能,造成沿街单位、居住小区出入口、道路交汇处积水现象严重。另一部分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雨水口未做到路面标高最低处。解决方法:根据现状具体情况,适当增加雨水口,且雨水口宜于设置在汇水点和截水点上,如道路汇水点、街道的最低处、十字路口处应根据道路坡向设置在低处,雨水口不宜设置在地势高的地方、道路转弯曲线段;对于现状雨水口高于路面,收水条件差的,现场进行改造。

雨水从整体来说是比较干净的,无需处理,主要是就近排入自然水体中。雨水系统由于管径大,从而造价高,如果能缩短雨水管线距离、减小汇水面积的小区域排放可以极大缩减雨水系统造价,这就要求有受水区域,如果城市新建区能增加人工受水区域如:人工湖,或保留原有较大的自然水体,这样既美化了市区又将极大节省雨水管网的投资。

3、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的建议

城市市政道路排水对于城市道路使用寿命的长短影响很大,道路设计中不仅要重视道路路面水的排除,对于道路路基排水、绿化带处排水、立交处地下水位的降低等也不容忽视。实践证明综合运用这些排水措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城市排水系统中,解决各部分的排水问题,将城市道路各部位排水均作相应的规定,确保交通枢纽的畅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城市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设计人员一定要严抓给排水设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给排水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与完善,以确保城市给排水工程的顺利进行,进而促进城市整体规划工作科学、和谐、稳定的发展。

4、结语

由于市政给排水设施的功能和特性,使其工程规模大,投资额大,施工难度大,工期长且在运行中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按一般工程的设计经验,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的工程费用占道路各专业的总工程费用的30%,因此,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地位,改进排水工程规划的有关工作,确保更科学,合理的排水规划的执行,将给设计提供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月钧,浅谈城市道路排水设计[J],工程建设与管理, 2010,15(8):196-197.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范文3

关键词:给水排水规划与设计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urban road drainage engineering in the efficiency of city is immeasurabl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ity security, should take all kinds of measures to ensure the elimination of the urban road surface water. This paper mainly from drainage design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for industry insiders reference.

Keywords: water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现代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就是从宏观上控制土地利用和进行空间布局,从而引导城市合理建设的进程和发展的总体部署。城市建设中工程专项规划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更是城市工程专项规划中的关键之一,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工程系统建设和完善程度如何,对城市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将产生很大影响。

1、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水资源最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有10亿人口得不到足量和安全卫生的饮用水,21亿人没有安全的排污设施,每年有400多万儿童因此而死去,他们中几乎所有人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水资源总量先天不足与水质日趋恶化,不能满足水体正常使用的功能要求,是造成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据统计,1997年全国建制市污水产生量351亿m3,2020年预计将达536亿m3;而污水处理率却增长缓慢,1997年实际处理污水量为1292万m3/d,处理率仅为13.4%,如果考虑到污水处理设施由于各种原因运行不正常的状况,污水达标排放率仅百分之几而已。其中,绝大部分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造成水体污染,破坏了天然水体的良性循环。据报道,目前全国城市水源只有30%符合卫生标准,全国七大水系有50%以上江段被污染,流经42个大中城市的44条河流中有93%被污染。城市将面临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提高供水质量的多重挑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开展对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规划探讨便显得更加重要。由于城市给排水基础设施运行的超长期性、投资的高沉淀性、技术上的继承性以及水在自然属性上的易流性和随机性,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需要特别关注长期性、综合性、协调性和社会性问题。我国现阶段城市水系统规划所采用的分析工具和规划方法明显落后,不关注工程因地制宜的多样性和设计的多目标化。污水管走向的杂乱,部分管段走向的不合理;部分次干路、支路辐射的管道埋深较大,无法接入主干道敷设的管道;个别路段的雨水管直接排入外河等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凸现了出来。由于缺乏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规划中出现的这些矛盾已严重威胁到城市的水系统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路基排水设计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道路要实现其交通功能,首先需要一个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均较好的路基基础。路基位于路面结构以下,对于水的作用非常敏感,正确处理好路基排水,对于道路的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

2.1 疏干潮湿或过湿路基

对于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应进行处理后才能作为设计路基,处理方法如下:

(1) 对于过湿路基,无法进行碾压、晾晒的,可采取换填方式进行处理,如抛石挤淤、换填好土、换填透水性好的粒料材料等 。

(2) 对于潮湿路基,含水量不是太高,可以在施工前在路基两侧挖纵向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些横向排水沟,将路基水收集到排水沟内,通过吸水泵排走,从而疏干路基。

2.2 在地势较低处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要充分重视下立交处道路路基排水问题。

(1) 通过设置排水泵站的方法来排除汇集在地势最低处的地面水。

(2) 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使路基处于干燥状态。在下立交处一般路面标高较低,大部分路基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尤其是南方地下水位较高而雨水又多地区,若不进行处理路基就会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导致路基湿软、变形、强度降低,最终发生破坏。 降低地下水位通常可以在路基下地下水位一定高度范围内设置盲沟、暗沟、渗沟等,实践证明盲沟对于降低地下水位有着良好的效果。

盲沟设置方法:盲沟断面通常为矩形或梯形,在沟底和中问回填粒径3~5 C1TI的碎石或卵石,在粗粒碎石的两侧和上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回填较细的粒料一中、粗砂、中砾等作为反滤层,逐层粒径比例大致按4:1递减,或者采用土工布包裹有孔的PVC管,管四周填以等粒径的碎石、砾石组成盲沟。

(3)顶部铺设双层反铺草皮,并在其上夯填厚度不小于0.5 m的粘土层,作为封闭层,防止地面水和泥土进入。

3、排水工程设计

市政排水系统设计是否合理是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合理的设计能尽快地将地面雨水排除,减少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环境。

3.1 设计原则排水工程设计应在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指导下进行,根据专项规划的设计成果对所实施的市政排水项目进行优化设计。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要求:

(1)置管渠系统,划分汇水流域而积,确定排水方向及出路。

(2)安排好控制点的高程。应根据城市道路竖向设计,保证汇水面积内的水都能自流排出。(3)正确采用设计数据,污水排放量标准、设计降雨重现期、地面集水时间和径流系数,暴雨强度公式的采用等。

(4)管道的设计坡度和埋深根据设计规范、道路纵坡和外部排水条件确定,在满足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管渠埋深。

3.2 近期与远期结合排水工程设计既要考虑近期城市建设的要求,又要考虑城市发展后上、下游的衔接及排水需要。雨水、污水管道的管径、管道埋深等问题,是排水工程设计近期远期衔接的关键;如果管道的管径设计偏大或偏小,埋深过深或较浅,将直接影响到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4、绿化带处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等部分组成。长期以来人们采取各种措施保证车行道、人行道的排水通畅,但对于绿化带部分的排水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几年,各个城市的道路绿化带宽度越来越宽,一方面为了满足道路绿地率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美化了城市,对于减少道路交通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此外,为了满足各种树木种植要求,绿化带土质要求最好是疏松湿润、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冲积和粘壤土。同时,还要定期对绿化带进行洒水养护。因此,由绿化带渗入到路面结构内的水分不容忽视。

在公路上,绿化带排水已逐渐引起重视并采取了一定的排水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规范并未对绿化带排水提出要求和规定,大部分城市道路设计中也未考虑绿化带排水。为了使城市道路经久耐用,满通需求,保证交通安全,在保证路基、路面排水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做好绿化带排水。

在公路绿化带排水中,考虑二种排水措施:第一种是分隔带为硬铺装;第二种是分隔带为绿化带。在城市道路里,为了满足绿化要求,美化城市环境,道路分隔带硬铺装越来越少,部分利用绿化带作为公交站台处采用硬铺装,因此可以按照分隔带均为绿化带进行排水设计。

渗入到绿化带中的水分一部分沿道路纵坡向下排走,另一部分向路面结构侧面、绿化带底渗入,因此,可以在路面结构两侧边缘与绿化带衔接处铺设涂刷双层沥青的土工布,将绿化带与路面结构隔开。同时在绿化带底部设置纵向排水沟(盲沟),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横向排水通道将绿化带水及时排人道路两侧的雨水井内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范文4

关键词:市政道路给排水 工程设计建议

Abstract: the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facilities road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municipal road design is the effective ways to solve the urban water pollution. This pape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municipal road drainag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municipal road are discussed.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绪论

市政给排水的主要任务是对城市径流、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的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市政道路给排水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道路给排水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的发挥,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加重,优化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我国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实际,就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规划

(一)区域水资源平衡与区域供水

水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着分布不均的现象,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平衡水资源,大力提倡区域供水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从事具体城镇给水规划设计时,一定要要对区域内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平衡分析,否则它可能会制约城市的未来发展。提前做好需水量预测工作是做好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首先工作,需水量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和农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还要考虑区域内河流本身生态流量需求。区域供水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置换水源,有效控制地下水过量开发,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二是改善城乡供水水质,提高乡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三是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宝贵资源和有限资金,增加了企业经营效益,提高管理水平。

(二)防洪排涝规划。防洪排涝是城市的生命线,防洪排涝规划的对象分为内洪和外洪,内洪以排蓄为主,外洪以防为主。在我们对城市的给排水进行规划时,不应有“涝”的概念,只有雨水如何及时排除的问题。过去排涝标准是:三天暴雨三天排完或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这种标准针对的对象是郊区和农田,将这种标准应用到现代城市并不可行。我们必须提高人们对防洪排涝重要性的认识,切实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污水处理集中与分散的讨论

我国污水处理业界现阶段比较认同污水集中处理的方式,其理由是污水处理厂规模经营,其运营成本低,效率高,处理过的水质有保证等。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其问题也逐渐露出来,将污水过度集中进行处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巨额管网投资(越往下游管径越大,投资巨增);二是运营的高能耗(中途提升泵站多,能耗大);三是无法进行中水就近利用。对此,很多污水采用BOT 形式营建,为污水适度分散处理提供了方便,因此未来区域污水处理发展方向是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地进行污水处理。

三、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

(一)路面排水的设计

(1)人行道排水设计。为了方便排除人行道路面上的水,人行道横坡设置时坡度应朝向车行道,降落到人行道上的雨水通过横向坡度自流排入车行道边的雨水口内。当道路位于挖方段时,通常在道路两侧设置各种形式的挡土墙,截水沟应该设置在道路两侧的挡土墙上方,将将要流入人行道上的地表水拦截。此外,还有少量地表水或地下水会从挡土墙上的泄水孔沿着挡土墙流到人行道上,然后顺人行道流入车行道边的雨水口内。此时,为了使人行道上干净、清洁,可以在人行道边设置排水通道及时将从挡土墙上方流下的水分截走。人行道边排水通道布置,如图1所示。

图1――人行道排水设计

(2)车行道排水设计。城市道路路面排水分为双坡排水和单坡排水。当车行道宽度较宽时,为了减少地表水在道路表面的径流时间通常采取双坡排水方式迅速将水排除,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的方式收集路面水,并通过与其连接的雨水支管将收集到的地表水排入埋设在路面下的雨水主干管内,最终排入保留水系或河流中。如图2 所示,机动车道采用的是双坡排水。当路面宽度较窄,设置单坡也能满足道路的横向排水要求时,可采用单坡排水,图2 中非机动车道的排水方式即为单坡排水,这样不仅有利于施工,而且还保证了路面的完整性。

图2――车行道排水设计

(二)路基排水设计

路基排水设计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地势较低的路基排水设计。在特殊路段,比如穿式立交中,道路低点往往比周围地面低3至6米,且极易形成盆地地形,这样大气降水向低洼处汇集,经常会造成路面积水,影响路基。这里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

(1)地面排水可分为调蓄排水和自流排水。当立交附近有低于立交最低路面的排水管区时,采用直接排水的方式,这也是城市道路立交经常采用的方式。自流排水是最经济、最安全的排水措施,它不需要消耗能源和其他工程设施的建设。调蓄排水当达到洪峰时,如受纳水体或干管水位高于路面水位的时候,将不能自流排水之流量引入蓄水池,待水体或干管水位回落时,再自流排水,但调蓄排水受条件限制应用不是很广泛。①路段范围内有布置蓄水池的合适位置,并与其他市政管道无较大的交叉。雨水管道能自流接人蓄水池,蓄水池也能自流接人干管或河道泄空。②要求汇水面积较小,蓄水量不大,一场雨产生的全部水量最多不超过1000m³。③通过设置排水泵站的方法来排除汇集在地势较低的水。该方法比较可靠,但是现实中多数地区考虑到节约电费、减少物业管理和人员操作应尽量减少排水泵站的设置。

(2)路基内排水设计

路基内排水当可以自排时,可采用自流排水的方法解决,当不能自排时多采用蓄水抽排方式解决。但蓄水抽排要求地下水量不大,一般在道路结构中采取隔离地下水的措施。

四、市政给排水规划存在常见问题

(一)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规划区用地竖向规划的地面高度太低,导致排水工程设计无法满足防洪规划要求,而防洪规划中也没有提出对排水工程设计可以降低防洪标准的要求,往往会造成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防洪规划不相协调的情况出现。

(二)水管埋藏的深度不合理。市政排水许多地方需采用暗渠形式排水,由于埋藏太深,暗渠施工周期长,施工困难,而且增加了今后维护的难度,同时也使得施工的不安全因素大大提升。

五、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改进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使设计做到经济合理,运行安全。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规划前期的调查研究,使规划内容与当地的条件相符合;在规划编制中应注意与所涉及到的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在执行规划的过程,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强执行规划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环境水平。

六、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加重,优化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有效途径。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务必要保证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切实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陆健文:《关于市政排水设计问题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10期。

[2]钟江:《分析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及其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24期。

[3]崔壮等:《简析城市市政给排水和规划设计》,《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26期。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范文5

关键词:市政道路 给排水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市政工程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便是道路的建设与发展。随着交通运输以及人们出行对于道路的安全性与舒适性逐渐的提高,道路的排水问题在影响着自身使用寿命的同时也成为设计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完善道路的排水设施来提高道路的质量和寿命已经是道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我们就通过对市政道路的路基、地面、路面在排水时的设计以及道路排水时的其他问题进行分析。

1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原则

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讲究实效、注意经济,并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可适当地增设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稳定。在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考虑路基排水与桥涵布置相配合,地下排水与地面排水相配合,各种排水沟渠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做到路基路面综合设计和分期修建。同时路基排水要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尽量不破坏天然水系,不轻易合并自然沟溪和改变水流性质,尽量选择有利地质条件布设人工沟渠,减少排水沟渠的防护与加固工程。路基排水要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等具体情况,注意就地取材,以防为主,既要稳固适用,又必须讲究经济效益。为减少水对路面的破坏作用,应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并提供良好的排水措施,以便迅速排除路面结构内的水,亦可建筑具有能承受荷载和雨水共同作用的路面结构。

2 地面排水设备

地面排水设备主要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以及急流槽等。

2.1 边沟

边沟又称侧沟,其位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被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它的作用主要是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边沟的排水量不大,一般不需要进行水文和水力计算,依据沿线具体条件,选用标准横断面形式,边沟紧靠路基,通常不允许其他排水沟渠的水流引入,亦不能与其他人工沟渠合并使用。而且边沟不宜过长,尽量使沟内水流就近排至路旁自然水沟或低洼地带,必要时设置涵洞,将边沟水横穿路基从另一侧排出。

2.2 截水沟

截水沟又称天沟,一般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它主要用以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在降水量较少或坡面坚硬和边坡较低以致冲刷影响不大的路段,可以不设截水沟反之,如果降水量较多,且暴雨频率较高,山坡覆盖层比较松软,坡面较高,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段,必要时可设置两道或多道截水沟。

2.3 排水沟

排水沟可根据需要并结合当地地形等条件而定,离路基尽可能远些,距路基坡脚不宜小于2m。排水沟的主要用途在于引水,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如边坡、截水沟、取土坑、边坡和路基附近积水),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当路线受到多段沟渠或水道影响时,为保护路基不受水害,可以设置排水沟或改移渠道以调节水流,整治水道。

2.4 急流槽

急流槽是路基地面排水沟渠的特殊形式,用于纵坡大于10%;水头高差大干1.0m的陡坡地段。由于纵坡陡、水流速度快、冲刷力大,要求跌水与急流槽的结构必须稳固耐久,通常应采用浆砌块石咸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砌筑,并具有相应的防护加固措施。

3 地下排水设备

地下排水设备主要有暗沟(管)、渗沟(井)、盲沟以及检查井等。

3.1 暗沟

暗沟又称做盲沟,从盲沟的构造特点出发,由于沟内分层填以大小不同的颗粒材料,利用渗水材料透水性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井沿沟排泄至指定地点,此种构造相对于管道流水而言,习惯上称之为盲沟,在水力特性上属于紊流。

3.2 渗沟

采用渗透方式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通过沟底通道将水排至指定地点,此种地下排水设备统称为渗沟。它的作用是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其水力特性是紊流,但在构造上与上述简易盲沟有所不同。当排除地下水的流量更大,或排水距离较长,可考虑采用管式渗沟。渗沟底部埋设的管道,一般为陶土或混凝土的预制管,管壁上半部留有渗水孔,渗水孔交错排列,设于边沟下的管或渗沟。管的内径由水力计算而定,一般约0.4~0.6m,管底设基座。对于冰冻地区,为防止冻结阻塞,除管道埋在冰冻线以下外,必要时采取保温措施,管径亦宜较大一些。

3.3 渗井

渗井属于水平方向的地下诽水设备,当地下存在多层含水层,其中影响路基的上部含水层较薄,排水量不大,且平式渗沟难以布置,采用立式(竖向)排水。设置渗井,穿过不透水层,将路基范围内的上层地下水,引入更深的含水层中去,以降低上层的地下水位或全部予以排除。渗井的平面布置,以及孔径与渗水量,按水力计算而定,一般为直径1.0—1.5m的圆柱形,亦可是边长为1.0—1.5m的方形,井深视地层构造情况而定,井内由中心向四周按层次,分别填入由粗而细的砂石材料,粗料渗水,细料反滤。填充料要求筛分冲洗,施工时需用铁皮套简分隔填入不同粒径的材料,要求层次分明,不得粗细材料混杂,以保证渗井达到预期排水效果。

4 路面排水设计

4.1 路面排水设计原则

降落在路面上的雨水,应通过路面横向坡度向两侧排走,避免行车道路路面范围内出现积水,在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不大、路堤较低且边坡坡面不会受到冲刷的情况下,应采用在路堤边坡上横向慢坡的方式排除路基表面水。在路堤较高,边坡坡面在未做防护而易遭受路面表面水流冲刷,或者坡面虽已采取防护措施但仍有可能受到冲刷时,应沿路肩外侧边缘设置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然后通过泄水口和急流槽排离路堤。

4.2 拦水带的设计

拦水带可由沥青混凝土现场浇筑,或者由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铺砌而成,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拦水带时,应避免预制块影响路面内部水的排泄,拦水带的顶面应略高于过水断面的设计水面高(水深)。拦水带的泄水口可设置成开口(喇叭式),设在纵坡坡段上的泄水口为提高泄不能力,宜做成不对称的喇叭口,并在硬路肩边缘的外侧设置逐渐变宽的低凹区。在设计拦水带时就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1)宽度小于3m且表面采用铺面封闭的中央分隔带排水,降落在分隔带上的表面水排向两侧行车道,其坡度与路面的横坡度相同;在超高路段上,可在分隔带上侧边缘处设置缘石或泄水口,或者在分隔带内设置缝隙式圆形集水管或碟形混凝土浅沟和泄水口,以拦截和排泄上侧半幅路面的表面水。缘石过水断面的泄水口可采用开口式,格栅式或组合式;碟形混凝土浅沟的泄水口采用格栅式。

(2)宽度大于3m且表面未采用铺面封闭的中央分隔带排水,降落在分隔带上的表面水汇集在分隔带中央的低洼处,并通过纵坡排流到泄水口或横穿路界的桥涵水道中。

(3)表面无铺面且未采用表面排水措施的中央分隔带,降落在分隔带上的表面水下渗,由分隔带内的地下排水设施排除。

4.3 路面内部排水设计

路面内部排水系统中各项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均应大于渗入路面结构内的水量,且下游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应超过上游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渗入水在路面结构内的最大渗流时间,冰冻地区不应超过1小时,其它地区不应超过2小时(重交通)~4小时(轻交通)。渗入水在路面结构内的渗流路径长度不宜超过45m~60m。各项排水设施不应被渗流从路面结构、路基或路肩中带来的细料堵塞,以保证系统的排水能力不随时间推移而很快丧失。

5 道路排水的其他问题

5.1 立体交叉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对立体交叉桥下的地面水宜采用自流排除:当不能自流排除,有条件修建蓄水池时,可采用调蓄排水;无调蓄条件时,应设泵站排水。立体交叉处地下水位较高,影响路基稳定时,应采取降低地下水的措施。在下穿式立体交叉引道两端纵坡的起点处,应设倒坡,并在道路两侧采取截水措施, 以减少坡底聚水量。纵坡大于2%的坡段内,不宜设雨水口 ,应于最低点集中收人,两边应设并联雨水口 ,数量应按立体交叉系统的设计流量计算确定。

5.2 郊区道路排水设计

道路跨越河溪、排水沟与农田排灌沟渠时,应根据当地水流状态和材料情况合理选用各种类型过水构筑物及防止冲刷或淤积的工程设施。涵洞的流量应结合各地区的特点选用适当公式计算,并以形态调査法验算确定,涵洞孔径宜按无压流计算。郊区道路采用明渠排水时,小于或等于0.5m的低填土路基和挖土路基均应设边沟,边沟宜釆用梯形断面,底宽应大于或等于0.3m,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超过最大设计流速时,应采取防冲刷措施。排除道路范围以外的水,宜采用明渠,断面形式为梯形或矩形。排水沟穿经城镇、居住区时,宜设计成管渠。

5.3 渡槽、倒虹管的设置

灌溉渠与道路相交无修建涵洞条件时,可修建渡槽或倒虹管。渠底高于道路标高并能满足道路建筑限界要求时可设渡槽。渠底低于路面,但与路面的高差不能满足修建涵洞的要求时,可设置倒虹管。渡槽宜为钢筋混凝土的矩形或梯形槽,过水断面应满足设计流量要求。渡槽应有防漏和防溢流措施。倒虹管管径应根据渠道的设计流量确定。管径宜大于或等于200mm。污水管内设计流速应大于或等于0.9 m/s,并大于进水管内流速。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冲洗措施。倒虹管水平管的管顶距路槽底面宜大于或等于0.5m,距边沟底应大于或等于0.3 m。倒虹管宜采用圆管,过水能力可按压力管计算。

5.4 地下水的排除

常年地下水位接近或高于路槽底时应采用隔离层、封闭层等隔水措施,以隔断地下水的补给,并通过暗沟将水排出路基以外。路基含水量过高时,可采用盲沟吸收、汇集、拦截流向路基的地下水,并排除到路基以外,以保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排水出路力求自流,或采用竖井潜流下渗,必要时可设泵站提升排入城市系统或天然水体。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分析,在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时,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路面特点和工程特点选择合理的排水路径与设计,以保证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市政道路排水设计范文6

关键词:给排水 设计 施工 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一般都是依赖于市政道路而存在的,其施工内容也包含在道路施工项目中。由于市政排水管道在道路建设中所占的份额较小,许多人认为市政排水管道不重要,而忽视了对其施工质量的控制。实际上,市政道路的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但直接影响周边地块的正常排水功能,还会间接地对道路的质量造成影响。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的经验,与广大读者对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的施工要点做一探讨。

1 道路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通常是由沉泥井、雨水井、排水检查井、排水管以及地下排水主干线共同组成。道路给排水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所以无论是哪个单位负责施工,都一定要保证各个井以及管之间的无缝对接,确保水流能够顺利排除。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量的降雨会直接影响城市道路 ,严重的可能会直接冲毁路基或者路肩边坡;如果水流进入道路的结构层里面还会浸湿粒料层,导致道路基层强度减弱,使沥青面层产生剥落与松散现象;如果水渗入到路基内部还会由于土基湿软引起路基的冻胀、翻浆甚至边坡塌方;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因为接缝比较多,所以如果水流从接缝处渗入到路面结构中,在行车作用下,会产生动力压力,直接软化接缝周围的细颗粒集料,造成错台或者断裂等。

(2)在含水层中的潜水 ,距离地面比较近,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很容易集中,破坏局部路基,降低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严重的还会引起冻胀或者边坡滑坍的现象。

(3)如果水作用于道路的时间比较长 ,就会大大降低路面的强度,一旦水流进入到封闭性差的道路里面会形成松软土层,容易出现路面沉降等;遇到洪涝季节可能会损毁路基以及周边附属物。

由此可见,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设计和施工对于城市道路的正常运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常见问题

2.1 管道安置问题

在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管道安置问题,具体表现为管道轴线或者高程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埋深较浅,还有一些铺设在冻土层两边,出现管道漏水等问题。引起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工艺差,管材的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柔性接口处的胶圈损坏,刚性接口位置的填料没有达到规范要求,承口深度比较浅,钢管焊缝不牢固导致接口开裂等。

2.2 给水管道水质不合格

通常这个问题都是由于在市政给水管道施工结束之后没有对管道进行冲洗消毒造成的,问题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通水堵塞等,还有一些可能引起的原因是没有使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或者浸泡的时间太短,或者消毒剂使用量不足。

2.3 水压不符合要求

如果在水压实验之前管道进行浸泡时间短,在进行水压实验的时候沟槽已经回填,实验过程中使用闸阀做堵板,或者压力计精度不准确等都会导致水压问题的出现。

2.4 钢管腐蚀

在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中会大量使用钢管,我们都知道,钢管是铁和碳的合金,所以属于比较容易锈蚀的一种金属,在安置钢管的过程中,如果施工单位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或者只对钢管外部做防腐处理,防腐材料不符合要求,在防腐操作之前没有做好除锈工作等都会使钢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腐蚀现象,缩短钢管使用寿命,同时影响水质。

2.5 渗漏

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接口或者管材施工质量不合格、闭水段端头没有封堵严密等都会导致管道漏水。渗漏在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中属于常见的问题,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不仅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还破坏水质,加速道路老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6 检查井问题

目前市政给排水管道中,经常出现检查井的质量缺陷,主要变现在基层和垫层方面,造成这种问题的直接因素就是施工过程中随意性太大,没有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导致检查井下沉并且发生变形。

2.7 回填土塌陷

回填土塌陷一直是困扰着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的一个大难题。通常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检查井周围回填的密实度不够,没有按照施工要求分层进行夯实,含水量控制不好等。

3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严格把好设计关

图纸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是决定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要保证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好设计关。设计部门要详细了解施工地点的环境因素,充分考虑现有建筑以及管道的影响,经过反复的推敲、商议,最终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3.2 做好准备工作

3 .2 .1 熟悉图纸

在施工开始之前施工单位一定要熟悉图纸,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错误。熟悉了解图纸的内容,掌握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如果有不明确的地方要及时和设计人员进行沟通。

3 .2 .2 调查现场

调查现场包括对于原有建筑物、电缆等的保护,对地质情况的勘察以及容易发生沉降或者变形建筑物的标示等。

3.3 施工控制要点

3 .3 .1 管槽施工

管槽主要是用于安放给排水管道的构件。通常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都是置于地下,所以管槽采用开挖的方式。在管槽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操作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按照指定的坐标放线。在设计坐标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和其他管道交叉。

(2)沟槽开挖。

在开挖沟槽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地质勘察报告决定开挖形式,防止边坡坍塌。

(3)开挖槽底建设。

排水管道禁止直接放在的土层上,为了保证管道的倾斜度,促进水的自然流动。在使用机械进行挖槽的时候,要确保在槽底高程以上有20cm厚的土层,留待人工清挖。

3 .3 .2 管道安装

(1)垫层施工。

在土方挖到设计标高,经过验收确认合格之后,就要开始铺设一百毫米厚的碎石层。在铺设过程中,通过溜槽将碎石送到沟槽内,使用人工摊铺平整。然后支撑模板进行窨井底板砼施工。

(2)钢筋绑扎。

钢筋一般是由现场加工,使用人力车运到施工地点之后送入沟内进行绑扎。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为35mm,其余位置在30mm左右。钢筋绑扎结束之后禁止人或者重物踩压。

(3)支模。

一般情况下,模板使用定型组合钢,钢模板的安装要一次完成,钢管的斜撑支撑点应该支撑在钢板桩上。

(4)砼浇筑。

市政给排水管道基础砼要分两次进行浇筑。第一次浇筑到砼管底部,浇筑完成之后要把砼表面划毛。第二次浇筑是在砼管安装好之后进行,在浇筑之前要把模板中异物以及积水全部清除干净。

3.3 .3 检查井和雨水井施工

雨水井通常都是都悬在地势比较低的地方,主要用于道路路面积水的排除,主要有八六式雨水井以及双篦雨水井两种。八六式雨水井沉积淤泥能力相对差一些,但是安装操作简便;双篦雨水井沉积淤泥能力比较强,但是安装过程复杂。

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测量放线的准确性,以确保后续施工的质量。测量人员需要准确的确定出边石线和雨水井的桩号,并且用白灰线画出,然后使用醒目标志做标识。在开挖之后,测量人员要随时控制开挖深度,通常槽底高程应该稍低于雨水井框的高度,但是要保证槽底平整密实,且有一定的硬度。

3 .3 .4 土方回填

在管沟回填之前一定要先将管沟内的积水排净,回填使用的土料要清除干净,保证没有杂物,在管顶500mm以下的土方内禁止含有直径超过100mm的石块。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管沟回填不能使用耕植土。在回填过程中,要分层打夯,每一层的厚度大概在300mm左右,要求夯实密度达到90%。

4 结语

市政道路排水工程属隐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每一道工序的控制,做好施工准备、管道安装与沟槽土方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合格,才能使整体的工程质量达到优良。

参考文献

[1] 陈泽丰.探讨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

[2] 常桂影.谈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J].轻工设计,2011(2).

[3] 莫佐梅.浅谈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J].才智 ,2011(24).

[4] 杨雷.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存在问题的总结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1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