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安全分析及管控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网安全分析及管控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网安全分析及管控措施

电网安全分析及管控措施范文1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积极推进“大建设”体系建设和基建队伍建设的要求。为了贯彻和落实这一整体工作思路和要求,确保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各地区的电力企业加快了对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分析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并力求寻找适合自己企业的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实施监控手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持续有效改进,这些探索与实践工作对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水平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质量和安全分析体系的建立及构成

就目前各电力工程施工企业在工程管理方面的现状而言,仍然将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传统性的工程组织与实施两个方面,而对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全过程分析和持续改进方面的认识尚不充分,有些企业即使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做了一些推进与实施,但大多数情况下仍然停留在文件上或是单纯的制度上,而未落在实处,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因此,针对当前的现状,要推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分析体系,首先要从电力工程建设操作流程的梳理和文件体系的规范化入手,针对过去电力工程建设方面出现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开展广泛的查摆、统计、分析活动,在此过程中寻求规范化的分析框架和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将其应用到具体的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和安全管控工作中,并通过实践与总结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控制和改进策略,最终使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在工程具体实施之中得到持续稳步的提升。

1.质量分析体系

质量分析体系主要是针对项目可行性设计、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四个阶段的管理需求而设计的,在针对以上四个阶段的工程质量分析过程中,对其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以“质量改进池”的形式进行汇总,并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针对重点问题进行整改落实。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可行性研究预评审及评审报告的分析,对研究预评报告和评审报告中提出的意见的合理性、可行性及系统性进行确认;规划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考察电力工程设计的深度、土建工程设计和电力设备安装配合度的基础上,对甲方提出的要求的明确性和现场勘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确认;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主要是对土建作业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分析体系探讨,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随之启动,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成为工程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关注的核心问题。而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分析体系,作为可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体系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基于此,在多年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电力工程质量和安全分析体系的必要性及其构成,并对体系应用和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竣工验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土建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质量是否达到设计中要求的标准及运行单位的功能要求进行综合考察。笔者针对以上四个阶段中质量分析的工作流程,通过梳理与设计提出了新的质量分析体系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质量分析工作主要是由工程监理部门和项目施工部门在协调配合的前提下共同来完成的,监理人员在其中负责对工程相关数据的汇总、记录与统计工作,而项目施工部门则负责针对存在的待改进问题召集讨论会,在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最终决议并形成分析报告。

2.安全分析体系

安全分析主要是对工程施工前期制定的安全措施落实时所需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分析周期为一季度,并在每季度结束时,对本季度内的待改进项的实际整改、关闭情况进行汇总,并将汇总结果作为列出下一季度需改进问题清单的依据,通过统计、召集讨论会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决议、贯彻落实等四个环节的工作,而形成具有持续循环上升特征的PDCA循环管理体系,具体如图2所示。减少或消除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不断循环中实现持续改进,具体实施时,首先要准确而全面地统计在某一特定阶段(一般为一季度)中安全问题发生频次,并将统计数据交由监理人员或安全专职人员进行分析,与此同时要对上一个阶段中待改进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讨论,对采取的措施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以此为依据得出下一阶段中需要整改落实或待改进的主要安全问题。这样通过统计、讨论、总结等环节,最终形成分析报告和相关决议,并对整改安全问题中采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较强的措施予以总结、整理,将其输入经验库,同时对出现的安全问题也进行分类汇总。这样针对多次重复出现的同类问题,就可以将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其中进行推广应用,从而减少或消除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此外还要针对待改进的主要安全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并以研究结果进一步充实经验库,这样在上升的循环之中使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有效的提高。

三、质量和安全分析体系的应用实例分析

1.质量分析

(1)可行性研究阶段。在对该项目可行性评审意见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其在该工程的宏观评价方面较为完善,但在预评审意见中涉及的问题比较宽泛,因此有必要对评价体系进一步进行完善,使其更加完整。比如在变电站中,将其中变压器使用的电流互感器的变比进行调整,将其改为400(600)/5A,可作为出线仓;再如穿墙套管的额定电流原来为2500A,为了使其更加合理,提议改为3000A等。同时将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分门别类,并将其对应地归入到电力系统的一次侧、二次侧及变电站自动化、线路、估算等各个部分之中,从而使评审意见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更显著。

(2)设计阶段分析。在对该项目设计阶段的分析中发现,设计的质量问题、甲方的特定要求、现场实际情况等都会引起变电站土建和电气施工设计的变更,而其中设计的质量问题导致变电站土建和电气施工设计变更的可能性最大。因此要首先要从规范设计管理和提高设计质量两个方面入手;同时甲方的特定要求也不能忽视,要深入而明确地掌握甲方提供的初设信息,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因对甲方初设信息不明确而导致的不必要的变更发生;最后是现场实际情况引起的变更问题,这一问题应从强化工程前期的现场勘查的角度来予以防范和避免。

(3)施工阶段分析。在对施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的调查中发现,土建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钢筋、模板及建筑装修三个方面。其中钢筋的问题主要有保护层、钢筋间距和钢筋锚固等;模板问题主要集中在安装和脚手架问题上;建筑装修主要集中在室内外抹灰、涂饰、门窗的装饰装修等方面,因此要以这些问题为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4)竣工验收分析。竣工验收中土建作业及电器设备质量是验收工作的重点,我们在验收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建中的洞口封堵及钢筋制作安装、电气设备中的电容器质量、规划设计中的预留孔及灯具安装位置、运行单位负责的增加挡水槛设置及灯具选型等四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要分清主次地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并认真落实。

(5)防范控制措施。在以上四个阶段的质量分析完成之后,就可以建立本工程项目的“质量改善池”,并以项目全过程为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管控措施。例如,将“电流互感器变比的调整、穿墙套管额定电流等参数的优化”等问题形成初步设计优化建议,使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预评审阶段就予以解决;将“尽可能减少或消除设计变更”这一目标通过深化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细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成果和规划设计的对接、强化项目需求管理及严格落实设计过程管理等措施,使分散在项目设计和建设的全过程中的问题得以消除和解决。

2.安全分析

(1)土建工程安全问题分析。土建工程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于电线电缆、安全用具、脚手架工程、洞口临边防护、模板工程、物资堆放等方面,因而要想提高项目的安全施工水平,就要通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部门等三方在共同协调配合的情况下予以实现。

(2)安装工程安全问题分析。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电气设备安装环节的调查中发现,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项点主要有安全用具、安全交底、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意识、安全检查制度及用电管理等方面,因此要在确保各项安全用具完备的基础上,严格安全交底、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及安全检查制度,同时还要不遗余力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3)防范控制措施。在对土建、安装工程中的安全分析中发现,可以通过建立和形成工程建设“安全问题整改反馈单”的方式,同时通过编制专项方案、细化安全交底、加强安全用具规范化管理、推行现场标准化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监理等形成标准化施工管理模式,从而稳步提升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电网安全分析及管控措施范文2

关键词:电力企业 安全风险 调度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力调度是电网运行管理、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指挥机构,每个调度员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指挥者。在电网运行中,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甚至造成重大事故。如果电力调度员发生误判断误调度引起误操作,将会给家庭、企业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人身、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

1 电网调度存在的安全风险

1.1 调度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规程不认真执行,换班时未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调度系统的运行状态一知半解,某些情况下判断失误,误下命令;在使用逐项命令,不能独立完成任务繁重、技术操作复杂的课题,要么就是频频出错,拟写的调度命令错误率高;现场校核时,由于现场回报不清或班组之间未严格执行交底工作,对现场情况没有清楚的认知,致使操作失误。

1.2 受所在地区气候多变易发雷暴雨天气、电网运行面临的严峻缺电形势等因素影响,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很大的潜在安全隐患。

1.3 班组基础管理存在漏洞,安全会议未形成常态机制,或流于形式,调度员严重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对操作规程执行不力;班组对于一二次资料管理不到位,使得电力调度运行缺乏必要的依据。

1.4 调度员缺乏责任意识。反对违章作业的信念不坚定。在调度管理工作中,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各道工序之间手续、证件不齐全,误送电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多个班组从事线路工作时,工作结束时未全部回报工作终结就送电,或者用户在未得到当班调度许可就在用户专用线上工作,致使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2 风险控制的措施

2.1 始终坚持“精、准、细、严”的安全调度理念,把调控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作为首要任务,突出“四个加强”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把好调度安全操作关,必须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2.1.1 加强安全基础管理。严格执行公司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及安全规程,明确各类生产、作业的关键节点和风险预控点,从停电检修计划安排、检修申请受理、电网方式及继保安排、调度指令票填写、调度指令下达、设备检修开工、设备检修竣工、新设备启动送电8个环节,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业务流程办理,实行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

2.1.2 加强电网风险预控管理。认真梳理电网薄弱环节,合理安排变电站供电方式,加强特殊方式安全防护,防范电网故障停电风险;结合月度检修计划,当电网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时,同步进行电网安全分析,开展电网安全稳定分析,制定安全控制要求和应对措施;对于因停电检修造成的单主变、单母线、单线路等风险较大的电网运行方式,制定并落实好风险防控措施,严防因风险预控措施不完善造成电网停电事故。

2.1.3 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针对复杂的电网运行方式改变及调度操作,提前做好电网的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因误调度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及人身伤亡事故,防止人为责任电网事故。在用电高峰期,电力单位应该全面进入迎峰度夏保供电状态,合理调整电网的运行方式,加大重载线路和设备的巡视力度,安排足够的抢修人员和车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2 加强调控员安全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进一步提高调控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在调控员值与值之间每天进行一次“一日一问答”,每周组织一次事故预想,每月开展一次反事故演习;认真组织调控员学习上级下发的事故通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调控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提升整体业务素质。

2.3 电力调度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

2.3.1 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对电气设备的性能、参数、功能和工作原理有清晰的认知,了解电网的运行方式及特殊运行方式,设计应急预案,定期开展事故演练,不断优化电力调度模式。

2.3.2 对工作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熟悉所负责工作领域的电网运行模式,熟悉内桥接线变电站的自投及变压器保护配置原则、单母线分段和内桥接线的区别、单母线分段的变压器保护和自投配置原理、小电阻接地系统的运行情况、保护配置及GIS设备的日常运行情况等专业知识,掌握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时时关注天气变化,电力调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故要心中有数,并想好处理措施,一旦出现突发事故,可以及时应对,防止事故恶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3.3 熟练掌握电力调度操作规程,工作态度端正,坚持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典型事故案例、工作环境及危险点危险源分析等安全知识,调度管理中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反馈,并与同行交流,寻求解决策略,定期排查调度隐患,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2.3.4 要对自身定位、职责履行有形象而深入的了解,应紧跟时代形式及时转变职业心态观念、主动适应变化,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从工作中感悟企业与人生的和谐与魅力。

2.3.5 重视集体企业中的管理问题,尤其是人身安全问题,不能以包代管、似管非管;要全面执行设备质量和运维质量管控制度,以提升调度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2.4 提高管理水平,为调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4.1 充分认识保证电网安全对电网企业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安全基础工作,真正抓好安全生产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落实“可控、能控、在控”的工作要求。

2.4.2 以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要求严抓专业管理,及时提出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坚决杜绝重复性事故的发生。

2.4.3 严格按照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要求,对公司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危险源管控、应急管理等13个要素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并提出了整改意见,以期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职责、提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为调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 结束语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电力调度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搞好电力安全调度,必须认真提高调度员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加强调度安全生产管理,其次就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遵循电网管理制度,最后要多做反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并要持之以恒,扎扎实实,深入研究等。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编.电力系统调度规程汇编[M].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年5月.

电网安全分析及管控措施范文3

一项工作成功与否,结果是否满足计划要求,策划工作非常重要。高凤山电站在C级自主检修工作开始前,电厂领导要求相关人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1.1C级检修风险识别

高凤山电站2013年末-2014年初C级机组自主检修工作定于12月份开始,为进行有效安全管控,电厂安全专责组织维护部相关人员,按照高凤山电站《安质环风险管理标准》开展了机组C级检修风险识别。根据识别出的风险进行了风险评估,根据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形成《机组检修安全风险分析及整改防范措施》等作业文件。

1.2备品、备件的采购

高凤山电站按照年度计划,按照采购程序开展机组检修备品、备件的采购工作。备品、备件到货后,严格按照验收制度开展验收工作,不合格的备品、备件不验收,不入库,为机组运行安全保驾护航。

1.3检修人员的入场安全教育培训

据不完全统计,事故的发生90%是由于人的不安全因素引起的。秉承中广核集团公司“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安全管理理念,高凤山电站安全管理工作的一切出发点都是围绕“以人为本、安全检修、绿色检修”进行的。在C级自主检修开始前,由电站安全专责组织参检人员进行机组检修入场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高凤山电站机组检修安全管理制度》、《高凤山电站机组检修作业规程》、《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作业规程》、《高凤山电站两票管理制度》、《高凤山电站两票管理实施细则》、《典型事故案例分析》,通过培训,增强检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培训完成后,参加培训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现场开展检修工作。

1.4工器具、材料及现场环境的检查

检修作业前,安全专责组织有关人员到检修现场按照电站安健环要求,对检修现场的工器具、材料及现场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如照明,维修电源开关盒,通道,楼梯,维护平台,护栏,并及时整改完善。禁止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检修现场,以保证备料的充足和保证搭设用料的材质合格。为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避免因检修电源管理不善造成人身、设备、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2自主检修安全管理的实施

2.1自主检修作业前的安全技术交底

运行人员完成许可手续后,在检修作业前,由工作负责人向工作班成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的重点内容为:自主检修安全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技术要点等。在每天开工前,工作负责人会要求维护班长组织召开班前、班后会,进行工作安全分析,填写JSA表,并向全体参检人员交代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防范实施重点,率领全体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出检修区域和确认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自主检修工作。

2.2安全监管形式多样

在机组自主检修期间,高凤山电站安全专责每天都会到现场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和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对重大隐患和三违行为立即制止,并出具高凤山电站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完成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展下一步的检修工作。检修工作面大,交叉作业情况时有发生,电站安全专责流动督查难免会有疏漏。为解决这个问题,高凤山电站在机组自主检修期间开展了“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活动。“人人都是安全员”活动按照工厂级、部门级、班组级同时展开,活动充分发挥底层班组安全生产前沿阵地的作用,以提高班组“我的安全我负责”的自主管理意识为突破口,以“两票”管理为抓手,重点抓工作负责人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切实履行了自身工作职责,是否率领工作班全体人员进行了危险点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等。只要发现违章,人人都会制止,人人都是安全员,及时纠正了各类不安全行为。经过自主检修的实践,高凤山电站已形成了浓厚的“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安全文化氛围。员工认真体悟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领悟了“人人都是一道屏障”的确切含义,为公司实现年度安全目标构筑了坚固的风险防控线。

2.3高风险作业安全管理

2.3.1动火作业安全管理

机组自主检修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动火作业,在油系统、重点防火部位进行电焊、气焊等工作时,由于检修现场放置的油漆桶、临时电源线、零部件等各类易燃杂物较多,因此在动火前,必须办理动火作业工作票,填写JSA工作安全分析表,严格履行动火作业工作程序,在动火作业前,对有易燃物品、大型脚手架、电缆密集布置区域进行检查,做好安全措施,配置适量消防设施器材,并指定有资质的人员进行现场监护。

2.3.2高空作业安全管理

高凤山电站C级机组自主检修存在一定的高处作业,在进行高处作业前,由工作班班长组织开展高处作业安全分析,并填写工作安全分析(JSA)表,工作负责人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在全面检查作业环境的安全状况后,制定高处作业安全施工方案,方案中必须对作业中的危险点提出预控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准备工作完成后,工作负责人向高凤山电站安监部门申请高处作业许可证,完成审批程序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作业时,由电站安全专责或指定一名专职人员进行现场监护。高空作业区地面要划出,设置警戒线,并挂上“禁止入内”警示牌;在坑、洞上方进行作业时,应在坑、洞处设置安全防护网。现场监护人必须对高空作业人员的着装、使用的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脚手脚等安全用具的材质和规格进行检查,材质、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要求,并在检验有效期内,禁止不合格的安全用具和登高工具、器材进入现场。对在作业现场出现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现象,安全监督人员有权立即制止,必要时可出具停工单,待隐患整改完成后,方可继续作业,有效避免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2.3.3起重作业安全管理

高凤山电站C级机组自主检修存在一定起重作业,作业前,由工作负责人组织起重作业人员,按照《高凤山电站安健环风险评估管理标准》对起重作业区域、环境、作业过程进行风险识别,根据识别结果编制起重作业指导书或作业方案,方案中须制定安全防范技术措施。起重作业前,应由取证的操作人员和安监人员对机械、电气设备、装置进行安全检查,检查符合要求后在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划出吊装区域。正式起吊前按照《高凤山电站起重机械管理规定》的规定进行试吊,检查机械、支撑受力情况,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正式吊装。

2.3.4密闭及狭小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机组自主检修过程中,有时会在密闭及狭小的空间作业,为确保检修作业人员的安全,进入此类场所作业前,应严格按照密闭及狭小空间作业程序,出具工作票,作业前进行通风,有毒气体含量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过程中,应设置专职人员开展现场监护,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贯彻始终。

3机组自主检修验收与考核

高凤山电站C级自主检修工作实行三级验收制度,即部门、班组自检,质量负责人专检,项目负责人组织的竣工验收三级质量验收制度,层层把关,对于在检修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项和质量隐患,出具安全质量隐患整改通知单,及时整改直至合格,确保C级自主检修的质量。机组检修过程中,定期开展安全分析会,对检修过程中发生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及各种不安全行为进行通报,对作业人员提出的安全合理化建议进行评议,一经采用,对相关人员提请分公司进行绩效奖励。

4结束语

高凤山电站自主检修期间,始终贯穿着“安全检修,绿色检修”的理念。为全面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各级管理人员秉承“一次把事情做好”核心价值精神,将工作重心纷纷转移至检修现场。安全专责每天深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分公司安生部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发现违章操作立即制止,查出的隐患限期整改。正是源于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高凤山电站自主检修期间未发生一起安质环事件,自主检修成果显著,并得到了上级单位的肯定与奖励。

作者:李志平 单位:中广核洪雅高凤山水力发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电网安全分析及管控措施范文4

[关键词]变电站;隐患;安全现状;安全管控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159-01

0 引言

变电站的安全稳定对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决定了的作用,是电力企业创一流的必要条件,所以充分认识并做好变电站安全管控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乃至电网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1、目前变电站安全仍存在的问题

1.1 生产人员的安全现状

参与操作和检修的管理者和具体操作人员的不安全思想和行为导致变电站事故,而且变电站操作、维护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加之目前我区电网建设不断发展变电站数量持续增加,经验丰富的员工储备不足,新人员安全意识、技能水平尚未成熟,部分人员存在思想麻痹、岗位敬畏感下降为变电站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1.2 现场设备及器具的安全状况

随着变电站的运行及不断扩建、大修、改造,设备的厂家形式多样化,维护操作复杂,变电站的设备普遍存在着4个方面的问题。

1.2.1 设备的老化,隐患不断显现;

1.2.2 部分缺陷不能及时消除;

1.2.3 设备厂家形式多样化导致备件定置困难、设备维护标准成熟需要周期;

1.2.4 工器具及施工车辆不足。

1.3 安全管理和制度现状

1.3.1 制度存在但是仍不完善、不具体、流程化程度不够不能完全指导站内的全部工作,存在人为“经验”管理工作现象。

1.3.2 站内春秋查、基建改扩建工程停送电检修存在交叉、同时进行大型停送电工作,甚至会出现部分维护工作搭“顺班车”现象,使得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

1.3.3 变电站内改扩建工程频繁,外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足,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增多。

1.3.4 变电站生产方式转型(由常规变电站转变为综合自动化、集控、运检一体变电站)过程中组织安排方式不够完善,运行、运维人员对操作、工作方式不适应。

2 安全管控对策

2.1 提高变电站生产人员技能水平,强化责任意识,巩固安全管理

培训工作以自我需求、变电站现场技能培训为主,上级单位以考促学来检验变电站培训效果,最终将各站培训效果纳入绩效考核,个人培训排名与个人成长挂钩以强化培训效果和工作责任。形式可按照:

分层次培训。对于新人员、技术骨干、站长划定不同的培训范围和不同的培训深度,对每一层次设定培训目标和完成期限。

以考促学。通过考试促进人员主动学习。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以提高实际工作水平,做到定期组织开展技术比武、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工作、操作票大赛、仿真培训竞赛等活动,检验各站不同时期的培训效果,尽快提高变电站员工的技能水平。

针对部分人员存在思想麻痹、岗位敬畏感下降的现象,组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平台让变电站全员不断学习、吸取其他电网事故案例,吸取经验教训,使“大安全观”思想深入人心,全面提高运行人员安全意识。

2.2 提前分析、合理计划,完善变电站风险辨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深化完善“月度分析制度”,加大设备隐患缺陷排查力度。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对设备隐患缺陷情况等阶段性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详细的整改要求并按照相应对策对隐患及缺陷做好管用。

充分利用状态检修平台,汇总各类设备多发性缺陷和季节性缺陷做好备件储备,危险点防控措施,一旦发现“家族”性缺陷应尽快部署、计划,安排处理并及时与厂家沟通要求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坚持对设备缺陷进行综合分析,对一般缺陷进行跟踪监视,防止缺陷进一步扩大。

相关计划发展部门关于变电站规划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并以一定周期长远打算,尽量避免某一变电站连年基建施工;设备招标部门对连续出现设备问题的厂家要坚决予以屏蔽,一个站的基建在一期新建时,应尽量考虑以后二期扩建时设备型号、保护配置的一致性,最好按终期选型、定货,避免重复投资,以取得维护、操作、管控方便的效果。

2.3 细化制度建设,规范运行管理,深入开展变电站标准化建设,不断夯实安全基础

完善、细化变电站管理制度,以变电站现场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出发,分析挖掘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点,制定切实可靠地防范措施并充分利用安全监督考核体系严格要求班、站以此开展工作。做到一切工作有责任主体和唯一化,以制度说话,以绩效考核为手段杜绝指导、布置、执行违章,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能动性。

强化运行人员岗位职责的执行,细化管理界面。通过建立“两票”(工作票、操作票)现场动态检查卡,规范各级人员到现场检查生产情况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各级人员岗位职责,以作业风险点辨识和控制为依据,对重大操作实施风险控制,严格杜绝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注重现场管理,落实工作责任。针对每一个作业现场(包括小作业现场),超前介入,开展风险评估,提出预防性控制措施,强化作业现场管控力度,做到每个作业点,每个风险点都有专人监管,专人负责,及时制止、及时控制现场不安全形势,不安全事件。

不断强化变电站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使工作模块化、流程化,并与绩效考核相挂钩,实现全部人员、制度、岗位的全面覆盖,不断夯实安全基础,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可靠保证。

基建管理方面要以加强基建工程现场管控为指引,从施工手续、安全措施、危险点分析到控制、落实人员责任等方面的全方位管控,运行人员要做到――现场安全交底、人员交底、危险点交底,现场安全监督员做到―― 工作内容清楚、作业点及人员清楚、风险点及控制措施清楚、安全措施清楚。作业现场要做到――思想到位、风险分析辨识到位、风险评估到位(承载力评估,人员是否充足)、人员责任落实到位、措施要执行到位、技术交底到位(交清、写清,责任更要划清)、过程监督到位、管控要到位(发现问题和隐患绝不放过,必要时要立即停工)。

通过对国内外电力运行模式的认真细致研究探讨,不断完善变电站运行、检修、操作模式并加以变革,以更好的适应电力发展的要求。

结论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特点,安全生产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引进并学习最新的安全管理技术和观念,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章程,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推进远程视频监控中心、电子化流程管理、带电设备告警系统,机器人、巡视检查手持机应用,信息化中心的建设,积极使用“远程防视频系统”对现场倒闸操作,基建现场,反事故演习,巡视及例行工作进行监控和指导。通过管理创新、培训创新、科技创新、团队及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不断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促进安全管控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变电运行专业) .中国电力出版社

[2]游建川、胡兵.供电企业班组安全员安全管理工作手册. 中国电力出版社

电网安全分析及管控措施范文5

关键词:智能化改造、变电站、危险源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实施中的安全分析

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范围

常规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范围一般包括:一次系统、二次保护系统、交直流系统等的改造,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信息化和互动化,以满足智能电网可靠、灵活、经济的电能流和信息流传送,全面提升变电站信息集成和数字化监控、自愈和快速响应能力。

2.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危险源分析

根据上面提及的变电站改造范围,主要从施工改造的层面出发,来分析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1)施工方案不全面、不具体,泛泛而谈。一份针对性强的施工方案往往能够使工作事半功倍,是各类参与人员熟悉工程进度、组织,体系、改造思路、安全措施和可行性的窗口,施工方案是否编制到位、层层优化,将直接影响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和人员的责任意识。

(2)缺乏二次专项施工方案,尤其牵扯到具体的二次电缆及端子号。改造工程涉及面广,几乎囊括全站所有一次、二次设备的关联部分,任何接入的电缆和需拆除的电缆应有的放矢,往往出现未考虑到的电缆等临时情况,而打乱既定计划,疲于应付,而致忙中出错。

(3)施工图纸的影响。对于改造工程,无一例差错的施工图纸,几乎不可能,目前接触到的事实也是如此,涉及各级最新反措规定、运行要求、设计原理等,也是经常有变更的。如果现场施工人员忽视了或者不清楚这些要求,有可能造成返工、重复停电,严重的将直接影响电网运行。

(4)一次设备改造伴随的风险。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变电站,往往都是80年~90年入运行的,一次设备的运行年限和输电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局限,基本上也到了大刀阔斧改造的时候,同时,智能化系统对一次设备也有一些自动化、远方遥控、顺控等要求,因此往往在智能化改造的同时,一次设备改造也同步进行。这不仅给施工方案的编排带来更大的难题,并且在施工交界面和工种配合上,带来新的安全风险。

(5)新屏位不足,拆除旧屏的风险。以前的常规变电站一般仅设置一个保护室,空间较少,屏面基本上满足了当时的设计需求,但对于智能化改造,在建网初始阶段,就需要8~10个必需预留的空屏位,因此不得不采取预留屏位的老旧设备先期改造的措施,整个改造工期将难以把握,而且衍生出一些临时过渡措施,例如前期如果涉及到拆除信号屏、保护屏、控制屏、公用屏等,对安全运行和受控改造增加了难度。

(6)二次电缆以及小母线的大量拆接工作。二次拆接线不仅是智能化改造最大的工作量,而且是最难受控、不太直观的部位,接入运行设备虽然有图纸,但准备不充分、施工上的失误可能导致严重问题,运行部位的二次拆除工作就更为棘手,施工图纸上一般不会涉及,尤其是细节,只能靠施工人员利用好几份老图纸,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不同人员随意性很大。

二、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实施中的风险预控

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实施中的风险预控

依照上述智能化改造的重大危险源分析,以确保施工安全为基本前提,现场改造风险的控制类型归结为两大类:全过程管理的风险控制、施工技术的风险控制。

2.智能化改造全过程管理的风险控制

近几年流程管理的逐步推进,“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思路已基本深入各级部分,结合目前电力技改工程的项目概念,可以借鉴基建工程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在大型智能化改造工程上探求运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明确项目“责权利”,在组织机构、施工质量和工期管理、预控分析、安全考核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运作,为管理层、施工层、交界层创造沟通协调的途径,确保各级安全。智能化改造工程上采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就需要摒弃凭“感觉”做事的思维,根据项目组预安排的计划或流程逐步推进,各项计划内任务的编排和实施力求有条不紊,临时性或突发性任务可由项目组分析决定后步调一致的执行,确保各个施工节点的可控、在控和能控,从管理角度上杜绝风险的潜伏。结合智能化改造的几个重大危险源分析,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有效控制风险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首先要明确一个自始至终组织和参与智能化改造工程的组织机构和安全网络,确保项目经理或主要项目管理人员有多年现场二次安装调试的施工经验;其次需充分落实施工的过程管理,即进行有效的各阶段项目评估,根据外部条件变化,阶段性对施工方案及二次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重新宣贯;第三需严格执行项目考核机制,奖惩并举,对于各类违章、埋下隐患、忽视危险源的责任人,对于制止违章、积极排除危险源的人员,按项目考核规定及时执行,发现一批通报一批;第四需建立维系安全的动态管理,智能化改造的最大风险在于变化,有现场不可预知的,诸如临时过渡的一些电缆改接、施工图纸未设计内容等,也有人员主观潜伏的,例如凭经验做事、不按标准化作业流程等,应对变化的积极手段就要相应采取动态的安全管理,不提倡“一变应万变”,可定期、可专项、可突击等形式进行监督,排查隐患。

3. 智能化改造施工技术的风险控制

智能化改造全过程管理的规范,对施工过程中技术风险的预控提供后方保障,针对改造中重大危险源的性质,对施工技术上各类风险进行控制的基本手段可归纳为监理施工技术流程化、推广施工技术标准化,具体实施方案归结如下:

(1)施工技术流程化的建立

在智能化改造实施过程中,安全、质量、工期、进度控制是先决条件,管理、设计、施工、运行、厂家等部门的多方协调是关键因素,在施工的一定阶段需要对当前进度下人力、物资资源重新进行合理配置,促进施工流程,可依赖和丰富几个固有的途径。

① 初步设计审查途径

设计单位应对具体的施工条件如全站停电还是逐个间隔停电要明确,这将直接影响屏位的安排布置,避免在施工阶段时的随意变更;另外,设计单位应考虑出具工程上几个过渡过程的临时接线方案或图纸,站内运行设备如断路器、主变、开关柜等设备的变动部分施工图纸应准确、详细。施工图纸中不满足反措规定、运行要求或图纸差错等,及时反馈联系单,而不是事后补漏,任何施工人员接手工程都能有所依据。

② 施工协调会途径。

施工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施工图纸审查会、施工方案讨论会、启动协调会等进行反映。施工图审查阶段,要重点控制工程的过渡过程,特别是涉及的新老母差过渡配合、保护联跳回路、小母线及公用回路,同时也要为下阶段的施工安全和便利充分考虑。在施工方案讨论中,要重点控制施工的流程和主要停电阶段的安全措施,必须详细编制各阶段的施工方案、停电方案和二次专项方案,同时要兼顾可能的一次设备及其他保护设备改造的方案,通过与会专家的“第三只眼”研究分析,使方案优化到位。在各阶段启动协调会上,要重点反馈本阶段进度和遗留问题,同时要明确下阶段工作的重点和风险,积极争取问题的及时落实和风险的有效规避。

③安全和技术交底途径。

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有必要同时开展,不能撇开技术分析片面讲安全,也不能追求无安全保障下的优化技术,统称为施工交底;涉及智能化改造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安全和技术风险预控,各参与部门本着安全施工的一致目标,提出想法和要求,促进施工的安全环境。同时,施工项目组、负责人及参与人员要履行阶段式的重点施工交底,例如临时改动部位、运行带电部位和交底配合部位的工作,确保过程的安全控制。

(2)施工技术标准化的推广

推广标准化作业是近些年生产和基建工作的重点。本处智能化改造项目的施工技术标准化,主要是针对如何应对现场施工的危险源所指,为今后智能化改造项目提供借鉴标准,提出技术层面上需要注意和控制的地方。

①推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严格编审批关。

涉及智能化改造的任何一项工作应有相适应的工艺要求和工艺流程,现场与书面不符的情况,虽然不可避免,但必须善于反馈和总结,可以形成有效的技术闭环,为后续工作提供支撑。

②各电压等级系统接入监控系统工作,应由浅及深,由简单工序到复杂工艺。例如一些自动装置、直流系统、低压系统可先行安排接入,既保证改造的正常连续开展,又能让施工人员和运行人员及时熟悉监控系统,以便集中精力为高压系统接入创造条件。

③小母线电压拆接注意的事项。

常规站小母线布置往往是一排屏位连续布置,给拆除工作影响很大,风险很高,一是在改造方案上进行屏位拆除优化,尽量“同停同拆”,少剪小母线,二是在防范措施上执行到位,如小母线和拆除工器具做外外绝缘包裹等。

三、结束语

目前,通过对实施中的安全性管理、管控,在组织实施上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对今后改造工程的组织落实提供了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 Z414)[S].国家电网公司指导性技术文件,2010.

电网安全分析及管控措施范文6

【关键词】作业风险评估;流程;PES法;实际运用

1引言

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发展,项目施工、维护、检修、抢修等现场作业量越来越多,所产生的现场作业风险也越来越大。PES作业风险评估法是指作业过程中因人员、机具、环境、操作等具体作业进行的潜在风险识别并制定风险控制方案。目前,某变电站研究并总结出作业风险的框架评估表(如表1),先汇总作业目标、进行核心任务研究,随后通过PES作业风险评估法,对潜在风险点进行预判,从有针对性地提出管控策略,降低事故风险。

2作业风险管控模型

某变电站分析并运用一套基于作业风险评估的模型图(见图1),具体步骤包括:①利用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完整辨别风险。②量化风险,实现风险概述。③对较大风险,制订并执行风险控制。④措施落实。⑤回顾,结果进入至下一轮风险辨别。

3作业风险评估在变电运行中的实际运用

3.1基础公式

“后果(S)×暴露(E)×可能性(P)=风险值”是PES法的表达公式。在这里后果指的是由于危害造成可能事故的后果,是最有可能导致的后果,并非取最严重的后果。暴露指的是所有事故序列中第一个意外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性即如果意外风险产生,随时间产生的全部事故顺序并引发结果出现的几率。

3.2危害辨识

风险评价又称安全评价,PES法在变电运行中危害辨识的实际运用方面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对照经验法,另一种系统安全分析法,通常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并体现在“PES法评估填报表”中,变电站通过对具体对象包括工种、作业步骤等进行分析,形成区域内部风险表(表2)。每一项的填写要求如下(一一对应):(1)工种。就工种而言,变电主要分为两大工种:变电运行工和变电检修工。(2)作业任务。确保变压器运行正常、确保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工作正常、确保短路器运行无障碍、确保重和器与分段器有效配合、确保主接线和倒闸操作准确、微机保护等等。(3)作业步骤。即作业过程依据相关执行功能予以分类、汇总而形成的几个操作流程。如“220kV线路断电”可分类为准备阶段、开关操作阶段、刀闸操作阶段、二次设备操作阶段、安全措施保障、笔录与存档等6个环节等等。在划分作业流程的过程中要欲绝划分类别过多、过细,从而有效减小分析的作业量,通常依据实现某一功能目标予以划分。填写时要依据执行功能予以科学划分,并汇总成几个功能模块。(4)危害名称。落实过程中每一环节有可能影响人员、仪器、配电网和电力部门形象的问题,填写格式为“形容词+名词”,如“缺气的车胎”、“有尖锐出的仪器”、“生锈的刀闸”等等。(5)危害分类。变电运行常见的危害主要有机械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物理危害、环境危害、化学危害等等,此外还包括能源危害、行为危害、生物危害、社会-心理危害等,共9种危害类型。(6)危害分布、特性及产生风险条件。根据本变电站运行实际情况,确定风险的位置、数量、特征(化学或物理特性)、强度、危害大小、产生环境等等。(7)危害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风险后果主要人身伤残(伤残的具体部位)、人身死亡(死亡的人数)、设备损坏(损坏的构件和数量)、事故/事件(事故程度、事故影响范围、事故数量)、健康受损(对人员机体上和心理上的影响)、环境污染/破坏(影响的具体区域和辐射范围)。(8)和(9)细分风险种类和风险范畴(参照表3)。(10)可能暴露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其他信息。即对所预判出的作业风险,决策出需要落实所评估的作业目标涉及的人员数量、作业效率、配套检修设备和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等。(11)现有的控制措施。如通过定期对设备进行巡视检测和试验,查看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采取红外诊断技术判断设备是否产生磁路故障、是否出现绝缘失效、是否存在接触不良等问题;借助在线监测装置,通过带电测量的方法对设备是否存在异常现象进行判断等。通过上述11项内容的逐项填报,使PES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得到了细化和量化,通过以此方法所编制出的区域内部风险表对变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予以识别,就可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直观、明了地注意到风险点,相关危害的分布情况为今后继续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了决策的重要依据。

3.3风险值确定

关于区域内部风险表中间部分(风险评估)的填报具体方法,可利用对风险后果(S),可能性(P)以及暴露(R)的预判,以及D=S×E×P的计算来得到风险值的大小,具体的评估方法如下:例如:一个工作任务是一个员工每天将一个设备从A地搬到B地200次,在搬运的过程中每搬40次就会有一次失手,而每10次失手就会有一次将设备掉下来并砸到脚,每10次砸脚就有2次砸成重伤、5次轻伤、3次轻微伤。(1)后果(S)。由于失手导致砸到脚的有3种情况:每10次砸脚就有2次砸成重伤,5次轻伤,3次轻微伤;最有可能的结果为:1人轻伤(50%),根据S的取分值表,取5分。(2)暴露(E)。失手发生的频率为:5次/天=搬运500次/搬运40次有一次失手;根据E的取分值表“持续(每天许多次)”,E取值为10分。(3)可能性(P)。由于失手导致砸到脚造成轻伤的概率P=(1/10=每10次失手就会有一次将设备掉下来并砸到脚)×(5/10=每10次砸脚就有5次轻伤)=5%;根据S的取分值表,P的取值为1分。(4)风险值。风险值等于后果、暴露与可能性三者的乘积。(5)风险等级与采取的主要措施,详见(表4)。

3.4PES法控制措施合理性分析

关于区域内部风险表后半部分的填报方法如下:(1)建议采取的控制措施。对评估风险值高于70的,应总结分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建议,其可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内(3)措施成本因素和措施判断结果表5中建议采取的控制措施是要针对作业任务进行相关拟定的,不能随意进行措施拟定,需要综合考虑控制措施的效能,而控制措施效能判断(J)=风险值(R)/(纠正程度×成本因素),其中纠正程度与成本因素等级如表6。一般认为,判断(J)与控制措施的费用是相挂钩的,其大于等于10时,控制措施的费用预算是合理的,变电站可以施行该控制措施;其小于10时,控制措施的费用预算是超出范围的,那么变电站要重新拟定其他控制措施,并进行重新判断4结束语综上所述,作业风险评估在变电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变电站要结合日常作业任务,结合变电站历史作业,将各项作业进行风险评估以及汇总,组建内部作业风险库,为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作业风险评估涵盖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变电站在日常的工作运行中,要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作用风险库,为变电站的可持续发展添加催进剂。

参考文献

[1]韦英.安全风险评估在变电运行班组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0(12).

[2]梁贵.浅谈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变电运行中的应用与存在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