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1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渐加强。中小企业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是缓解就业压力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根据最新调查表明。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数量的99.6%以上,为中国新增就业岗位贡献是85%,占据新产品的75%,发明专利的65%,GDP的60%,税收的50%,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创业和管理成本低,市场应变能力强,就业弹性高,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用快等优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成为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场所和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因此,稳定中小企业就是稳定社会就业,稳定地方财政的基础。

二、我国中小企业存在问题

在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历史都不算长久,而且规模小,且大多数以家族式企业为主,在南方有很多的小作坊式的企业,这种企业的模式也就意味着中国中小企业所存在的问题。

1.家族式企业为主

家族式企业是中国最传统的企业组织形态,我国的企业更是有严重的家族式继承观念,而家族式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程序,家族企业继承问题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于生死存亡的关键,中国几乎所有的优秀企业都是由优秀的企业家依靠个人素养和创业能力,而不是依靠体制结构等一些外在因素取得成功,而后备的继承者虽然在文化知识水平上有很好的基础,但是对于一些社会外在因素经验的缺乏,严重的实践不足,或是一些富裕环境下产生的“富二代”,这也就对于企业交班之后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2.企业的战略意识不强和管理模式落后

中小企业作为大企业的补充和辅助,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市场经济变得更活跃,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它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中小企业缺乏战略意识,缺少经营理念,没有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只是本着企业利润最大化,随行就市,企业的生产原则随着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忽视长远利益,会使企业发展受限,甚至导致企业走向破产;在管理方式上也存在很严重的弊端,管理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墨守成规,有些中小企业是家族继承式的,子辈不仅继承了父辈的企业,也继承了企业的传承理念,认为企业的发展与良好的经营理念是分不开的,所以不会轻易改变企业的经营理念,但传统的企业发展理念不一定可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只会固步自封,难以突破,不能适应现在得市场经济,可能就会组织企业发展规模。

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

一般而言,研发费用对一个企业提升自身的技术优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技术优势对一些企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凭借着较强的研发能力,企业可以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是通过对原有技术和原有产品的改进,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迅速壮大和发展,但由于中小企业本身规模较小、资金有限,对研发费用的的投入会加重企业的运营成本,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三、中小企业如何突破阻碍,扩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促进技术革新、繁荣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但对于中小企业如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实力,首要的问题就是扩大企业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相较于竞争对手而言所具备的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差异,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特有的,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支撑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一旦拥有核心竞争力,就会使企业发展更为有优势,推动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四、企业应该通过各个方面扩大核心竞争力

1.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也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庞大,而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拥有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好坏,而这里指的创新不单单指技术和产品方面的创新,同样也包括公司经营理念、战略方针、管理方法、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创新。

2.技术能力

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关键是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而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不到0.4%,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而我国中小企业在研发商投入的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削弱了企业的持续竞争力,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3.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

经营理念就是系统的、根本的管理思想,任何一个企业和组织都需要一套经营理念,事实证明,一套明确的、始终如一的、精确的经营理念,可以再组织中发挥极大的效能。企业核心竞争的的提升,更离不开管理的创新,明确的经营理念和正确的管理方法会使管理过程顺畅、高效,创造一种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境氛围。

4.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个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人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部分,人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造者和维护者,任何高效的管理思想必须以人为基础,依靠人的行为或思想,从而获得发展,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这样才能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进行怎样的机制设计将人力资本与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特殊人才竭尽全力为企业奉献才能,反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不会得到强化。

5.企业文化

好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失败的企业文化也可能毁灭一个企业,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要求在员工价值理念上的反应,反之,企业文化也会对企业制度的安排及经营战略选择的一种反作用,因为人的价值观念支配了人,所以,企业文化的创新也会带来员工价值观念的创新,而价值观念的创新也同样会推动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创新。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甚至于决定了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6.品牌效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品牌的追求,品牌作为高质量、高文化的象征,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品牌的实质就是代表着销售者对交付给购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承诺,好的品牌意味着好的质量,企业的品牌效应是消费者对企业的肯定,而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对品牌效应没有更高的认识,品牌的建立和发展都存在着不足,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也是致使企业没有让消费者的信任感,从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动力源。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它蕴含于企业的内质,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头等任务,企业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企业是生死存亡,企业想要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正确认识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通过提升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使企业在市场的浪潮下可以更加稳健的发展,在中国甚至世界更有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由中小企业到大企业甚至于更高层次的跨越。

参考文献:

[1]帕拉哈拉德,哈默尔.哈弗商业评论.第一期

[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2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有句话如是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其意义在于:一是企业要找寻自己与上流企业的差距,二是企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在相近水平的企业中发展自己的优势,即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中获取、配置关键资源,能使企业形成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及稳定的超额利润的能力[1]。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特有性、价值型、持久性、整体性、外延性、普遍模糊性等特点。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规模小、产品单一、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存在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开发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小企业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其必要性。

二、制约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一)战略意识薄弱

大多数中小企业只看重短期利益,或者盲目相信自己对市场的直觉,走一步看一步,市场流行什么企业就做什么,没有长期的战略规划,决策随意性大。最后既没有自己的定位,更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市场稍有不确定性,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技术创新能力匮乏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技术创新能力强,企业能够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或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中小企业寿命较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技术创新能力匮乏而被淘汰。而技术创新匮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企业创新意识的不足;二是鼓励创新的法律不完善,企业从政策中没有看到创新带来的利益;三是创新条件不足,中小企业融资本就困难,又缺乏人力、信息、政策的支持,没有条件进行创新。

(三)人力资源缺乏

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式企业,其管理层大多数是最初的创业班子甚至是其近亲,因此,他们通常只招聘生产技术性工人而非未来的管理人员,将优秀人才拒之门外。即便是招聘进优秀人才,由于管理层不重视,不能给予其发展上升的空间,也造成留不住人才的现象。另外,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对其员工进行定期培训,造成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企业是由人来管理运营的,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就不能较好地发展,也就不能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企业管理水平低

部分中小企业重技术、重指标、轻管理,片面追求企业绩效,忽视了管理及人员对企业效益的重要作用;管理层管理理念落后,仅凭自己的经验或临近企业的情况作出决策,没有运用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没有建立结构化的组织机构,权责利划分不清楚,导致人浮于事或舞弊等一系列管理问题。管理水平低下,企业不能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也不利于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五)外部环境制约

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国家扶持力度不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直接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政府各种审批手续繁多、审批时间过长,使得中小企业错过好的市场机会。另外,对于重点项目,中小企业更是受到大型公司、地方保护主义的挤压,中小企业没有好的平台和发展空间。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制约了中小企业关于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获得,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三、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中小企业应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发展规划和地域选择,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企业还可以根据SWOT分析法分析企业经营的业务、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并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只有明确了发展战略及长期规划,企业才能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中小企业应增强技术创新意识,抓住技术创新的时机,但同时要考虑自身的经济和技术能力以及外部环境。要充分论证技术创新的可行性及盈利空间,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考虑到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不足,其技术创新的重点,一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或对新推出技术的模仿,二是与其他企业或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以较低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优化人力资源,应首先提高最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家应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及较强的管理能力,掌握好企业发展的总体脉络和布局,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经营思想,提高机遇意识。其次,中小企业应大力引进优秀人才,改善人才利用机制,使得优秀人才有发挥能力的空间,并积极对其进行奖励。另外,企业应建立培训机制,授予员工以新技术和新思想,带动企业的创造力及活力,才能为形成核心竞争力奠定人力基础。

(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管理层应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并为企业探究合适的管理模式,要善于利用具有科学性、信息化的管理工具;要建立结构化的组织机构,建立责权利制度;要尝试构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刻板的规章制度,而是员工对企业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能够激励员工更好地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改善外部环境

改善外部环境主要通过政府进行。中小企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只有资金、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充足,中小企业才能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为市场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国家要想全面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就要做好中小企业的扶持工作。首先,应改善融资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次,简化审批手续,为中小企业建立快捷通道;另外,应向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平台,使其优势得以发挥。

四、总结

中小企业只有克服其固有的弊端,努力提高其综合管理能力,加强对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的利用,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

一、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中小企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广东形成新的经济格局。其特点在于,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是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发展强劲,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引力;二是以专业以镇形式出现的镇级经济,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三是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己占半壁江山;四是外向型经济继续拉动经济发展。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东中小企业与全国中小企业一样,也面临着增速缓慢,发展后劲不足的矛盾,是因为只依靠制度创新,抛弃技术创新。

首先,中小企业开始重视技术创新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日趋激烈,迫使中小企业一改过去以大企业为中心、为大企业加工零部件,或专门的工艺加工以及原材料生产等转为自我成长。另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多种所有制、多层 次、跨行业、跨地域、跨组织、覆盖面宽且各具特色的综合性技术市场。

二、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中小企业很难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

自主创新必须以科技创新平台作为载体和依托,目前主要有四类平台: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研究机构及公共创新平台。产学研是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有效方式,但仍有很多企业目前没有开展产学研合作,这表明产学研合作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中小企业仍然未能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小企业创新人才不足逐渐成为技术创新中最突出的矛盾,制约着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从事科研开发的科技人员虽然大部分在企业,但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企业,中小企业缺乏从事技术创新的人才,致使其自主创新的链条处于断裂状态,不完整的体系和断裂的链条使其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

(三)产业集群仍未真正成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基地,区域间技术创新发展不平衡

广东产业集群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结构松散,缺少内生的创新需求。从总体上看,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要高于东西两翼和山区研发投入。珠三角等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力度较大,服务平台建设进展较快,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迅速,而山区和两翼等欠发达地区,服务平台建设较为缓慢,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相对较少。

(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信誉等种种原因,其正常发展的资金都不能靠从银行融资来解决,更不用说进行风险很大的技术创新活动。据了解,中小企业目前从银行融资渠道很窄,“求贷无门”、“融资难”成为制约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广东中小企业基于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战略构想

(一)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具体措施

①构建公共科技基础平台,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保障体系;②完善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③建设人才引进和培训平台,逐步形成自主创新人才培训网络,通过政府培训、高校培训、社会培训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民营企业家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开展自主创新的技能。

(二)推进产学研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设合作新机制

根据广东的情况,可以开办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技术交流市场”,不同领域技术资源的融合开拓新的领域。此外,政府应利用在企业的技术力量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如可以每年在省内外相关大型企业聘请技术和管理专家到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引导中小企业建立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协作关系。由科研单位进行研究开发,经费可由政府及相关企业协会提供,并将其研究成果迅速在中小企业普及。

(三)加快产业集群升级,引导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在重点行业实现新突破

首先,推进广东地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突破,培育发展具有支柱产业功能的产业集群,创造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良好氛围。重点是推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有选择地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重点地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利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模式和结构变化的重大机遇,加强创新,带动产业的快速增长和企业效益的提高。其次,推进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在特色产业实现新突破。

(四)建设金融信用支撑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融资渠道

首先,建立银企合作平台,加强银企信息沟通。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推动行业协会、担保机构与银行开展交流与合作,搭建中小企业、银行、担保机构的信贷合作平台和自主创新信息沟通平台。

其次,中小企业势单力薄、财力不足,承担风险的能力差,而且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管理水平低等因素,也难以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所以在中小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营造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

总之,国家和政府必须为广东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不断地提高其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霄,张捷.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4,(5).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竞争力;影响

一、引言

目前,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起来,但这也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由于国家基础建设的投资迅速增长以及国外市场的迫切需求,一批中小企业已经摆脱生存的困境,迎来了做大做强的黄金时代。但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跟不上数字时代快速发展的节奏,这使得不少中小企业错失了商机,深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竞争力的种类形形,对中小企业来说,不是每种竞争力都至关重要。那些能使整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数字时代,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特优势,为企业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组织协调机制、对外影响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是让消费者得到好于或者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产品、服务以及文化。其中,创新是竞争力的灵魂,而信息技术则是竞争力中的精髓。

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必须立足于长期绩效,而不是权宜之计的竞争优势;第二,企业的优异绩效与企业的信息技术、创新意识、营销能力息息相关,而不仅仅是由良好的外部环境所致;第三,核心竞争力是指同行业的竞争;第四,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由潜能转化为效益的动态过程。

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要素:1、企业的外部环境;2、企业的内部因素;3、企业家的影响力。在这三个要素当中,企业家影响力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他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策略、企业的远景规划、企业的形象与定位、企业的文化、企业的规章制度,而这些都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三、关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1.信息化建设要与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相结合

中小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改革传统方式下的管理体制,精简组织结构、转变经营机制、更新技术设备。如果只是耗费了大量的财力,装上先进的管理软件和技术软件,而不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管理体制,不仅难以正常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作用,还可能会让企业陷入各部门之间难以协调的尴尬境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办公自动化,它强调的是引入先进的管理体制,它要达到的目标不仅仅是管理手段的升级改造,更重要的则是管理思想的创新与升华。

2.信息化建设要与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相结合

管理是企业内部永恒的话题。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建设中小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目的是加快企业的内外信息沟通,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信息化建设必须与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相结合,着力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倘若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上,那么,这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只能成为一件昂贵的摆设,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先进与实用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目光远大,又要脚踏实地,遵循企业的实际状况,兼顾企业的长远规划,追求先进,立足实用,讲求实效,紧紧扣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题,重点突破,摸索出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信息化建设方法,力争达到先进而不花哨、实用而不落后的目标。

四、关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和世界先进国家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一,我国的行政壁垒过高,兼并机制刻板,中小企业规模小,结构雷同,靠兼并联合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难上加难;第二,不合理的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价格扭曲和产业竞争过度;第三,创新意识落后,只顾眼前利益,投入吝啬,人才匮乏,山寨产品大行其道,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第四,中小企业缺乏协同竞争意识,造成各地产业趋同、产能过剩和经济效益低下,再加上某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造成的重复建设,既不能合理地调配资源,又难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信息化建设就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领域,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信息化建设与中小企业的管理相融合,可以使企业的竞争战略推陈出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1.信息化建设能够推进业务流程重组、优化组织结构

传统的组织结构臃肿、笨拙,横向沟通困难,这将使得信息传递失真、企业缺乏活力、对外反应迟钝。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惨烈,消费者的需求趋向多样化、个性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合日益多变的市场环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处理信息的方式,导致了组织结构的巨大变革,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乃至优化了组织结构,原有的多层次金字塔型结构被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所取代。一方面,企业内部的网络管理系统取代了中层管理部门,增强了上层领导与底层员工的直接交流,精简了组织结构;另一方面,工作组成为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管理方法从控制转向参与,通过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使信息交流及时,反馈更加灵敏,提高了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应变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潜能和创造性,促进了经验的交流,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信息化建设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份额

信息化建设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第一,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可以降低产品的设计费用和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更新换代和新增功能的成本;第二,信息化建设能使企业减少库存,降低管理成本;第三,信息化建设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扩大了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了产品的市场份额;第四,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传统的竞争模式,使中小企业通过“虚拟经营”赢得生存空间,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信息化建设加快了技术创新,提高了产品差别化

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普及运用,提高了企业获取新技术、新产品的速度,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拓展市场的机遇,从而提高了企业驾驭市场环境和了解消费者需求的能力,促进了企业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技术创新,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4.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中小企业在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开放,增强了企业管理层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选择能力,激活了管理层的思维方式,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及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当然,信息化建设不只是企业硬件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IT素质,有效地利用各种管理软件,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六、信息化建设中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

1.中小企业应掌握核心技术

中小企业只要拥有了核心技术,就能够快速地推出消费者满意的新产品,这是企业领先竞争对手的关键所在。企业要学会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市场前景,做好市场调研,提前作出对策,然后预先进行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在产品成型的时候,利用企业的网站平台以及其他的电商平台,打出广告,把产品快速地推向市场。

2.中小企业应建立顺畅的虚拟营销网络

营销网络是中小企业推销产品和服务的根据地,其主要作用是市场调查、营销宣传、产品销售、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在选择虚拟营销网络时要注意产品的特点,容易数字化的产品可直接上网营销;而对某些有形产品,还必须依靠传统的配送渠道来实现,即便如此,也可以利用企业网站来提高渠道的配送效率,减少人为失误和时间耽搁造成的消费者投诉。在建设网络营销渠道时,首先要注意采用让消费者放心、容易接受的方式,目前采用货到付款方式能够让大多数的消费者认可。其次,设计订货系统时,要注意采用“购物车”的方式,边看物品边比较选择,在购物结束后,一次性进行结算。最后,一定要建立顺畅的配送系统。

3.中小企业要创建自己的品牌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在竞争惨烈的市场面前,没有品牌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没有品牌的市场是脆弱的市场,没有品牌的企业是危险的企业。因此,中小企业都需要创建自己的品牌,都要树立品牌就是信誉、品牌就是价值的理念。

信息化建设是品牌创建的核心支撑平台,品牌信息化已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它将为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消费者,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互联网对品牌的诠释更贴切、更深入人心,品牌与互联网的完美结合是中小企业的努力方向。互联网的有效推广是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品牌战略的锐利武器。

企业的形象好那就是一个高端品牌,企业的形象不好只会给消费者留下低端的印象,而互联网是树立企业形象最佳的宣传工具,所以,中小企业一定要理顺自己的内在需求及总体规划,通过信息化建设,把企业打造成市场竞争中的高端品牌。

七、结语

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充分借鉴先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积累的技术、经验与教训,高屋建瓴地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对企业内外的信息集成和整合利用,全方位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萍,翟秀文.信息化与企业竞争优势[J].北方经济,2001,7.

[2]冯英健.信息化与企业经营战略演变[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5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但也为其发展带来挑战。本文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从树立“契约精神”、建设自主品牌、实施国际化战略、走专业化之路、推进自主创新、打造产业集群、建设特色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出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构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中小企业 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2011年中小企业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已达到60%。中小企业是否能够得到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先进管理技术、理念及成果的集合,是能够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行的不断加快,资源配置的全球化、以及行业竞争的市场化、专业化都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探索培育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计5000 多万户,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涵盖了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各个领域,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为我国中小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为:一是经济全球化开拓了中小企业市场,使中小企业有了一个新的市场平台;二是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融入到全球化的产业布局中,拓展了中小企业的产业发展空间;三是经济全球化推进了世界性的资源整合与行业合作,可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经营、管理、融资等带来了机遇。

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为:一是受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我国加入WTO后,全国的中小企业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的程度更高。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以及当前的欧债危机,每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形势变化都成为中小企业的“阴晴表”,影响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国外的企业在我国拥有与本土中小企业平等的准入地位,使国外相关企业能够顺利在我国进行投资,参与我国的行业竞争。而相对于国外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出口成本高。在国际竞争国内化、市场竞争白炽化的局面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日益困难。三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企业竞争向行业竞争的转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条件下,传统的企业-企业的竞争转变为行业-行业、区域-区域间的竞争,对产业的发展规模化、集中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等要素条件下,企业的发展对技术升级与创新、产业的集聚程度的依赖性更高,关联更加密切。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对策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资源,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关键要素,是只有自身掌握的核心能力。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对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以培育与构建,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竞争的需要。

(一)树立契约精神

长期以来,诚信问题是我国中小企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至今,无数中小企业依靠投机行为把握了市场先机,在某一领域逐步成长起来。而中小企业的这种投机心理使得一部分企业家一夜之间暴富,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对于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而言,在经营的过程中,只存在着投机心理,强调短期的资金积累,“小富即安”,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理念中,盈利为第一目标,而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则是次要因素,因而投机行为、不诚信的行为频现,其结果影响的不仅是一个企业,而是我国整个行业的发展。例如,2008年的“三氯氰铵”事件发生后,不仅使“三鹿”集团自身破产,而且使我国的整个乳品行业受到重创,时至今日我国奶业60%的市场份额由国外占据,迫使我国多数企业退出乳品行业,为整个国家的乳品行业发展带来较大打击。而终其原因,就是因为我国企业的诚信体系不健全、相关监管部门监督行为的乏力。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曾说过“迄今为止,所有社会进步的运动,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而在新时期,我国的中小企业只有树立起“契约精神”,培育国际“公信力”, 恪守最基本的商业信条,才能够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足,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二)建设自主品牌

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的中小企业必须拥有自主的品牌,才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市场竞争中占领有利地位。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世界上的产业定位是世界知名企业的“代工者”,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在我国浙江、广东等地区一时间沿边地区涌现出许多中小代工企业,依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生存,处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低端,挣取着廉价的利润。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金融手段操纵汇率,大量的境外投资涌入我国,在国内通胀大趋势的影响下,推动了整个工业原料、人工、仓储、销售、管理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发展长期以来属于粗放型增长模式,依赖于资源消耗上的加工,而没有创建自主的品牌,从而产品在出口时不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利润微薄。因此,只有打造拥有自主产权的品牌,重新进行国际产业分工的角色定位,建长产业链条,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认证,与国际标准接轨,才能够使我国的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三)实施国际化战略

中小企业要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必须积极进行跨国经营,拓展国际市场。利用地缘及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全球范围内的营销活动。一方面,应积极与国外企业进行资本合作。对于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通过设立合资、合作企业引进和利用外资,形成稳定的资金链条。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利用国外资源、资金、技术、信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选择股份合作、租赁、兼并、改组、联合、承包、业务外包经营等合适的合作方式,使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实体,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技术合作。更加广泛地利用国际大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进行更多领域的技术合作,融入到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条中,利用他人技术,对原有技术进行改造升级,逐步形成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四)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促使国际市场不断细分化、专业化。而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处在一种“多而全”、“小而全”的状态,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技术、管理、产品等多方面的原因,难以将每个项目都做精做强,把企业发展成为“杂货铺”便是必然结果。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技术、产品、服务的更迭换代日新月异,对专业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来高,从而使我国的中小企业沦为低附加值产品的价格搏杀者,其盈利能力自然降低。多元化战略对于大企业而言可以较好地分散经营风险,实现资源共享,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尤其是在我国在加入WTO之后,许多行业已步入微利时代、买方市场,几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投资回报率在不断下降,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行经营,在注重产品的价格之时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性能、技术更新和服务,将品牌做精、做细、做好定位,实施“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战略,才能适应市场细化的需要。例如:史玉柱的珠海巨人集团,1996年在IT主导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前,轻易进入了房地产行业,行业跨度过大,使得有限资金被分散开来而导致失败。

(五)推进自主创新

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的繁荣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继承下来的” 。因此,中小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力进行创新,变传统的“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首先,要进行技术创新。而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一直处于劣势。例如:从手机市场来看,苹果的Iphone5s可以卖到5000元人民币,其主要原因就是苹果公司能够引领技术潮流,而我国的产品缺少自主的技术创新,总是模仿他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际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的竞争,拥有了新技术就可以更好地占有市场。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做好原有技术改造,广泛吸取发达国家成熟企业的技术经验,为我所用,积极探索新领域,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用户的需求,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价值中的知识含量和高科技含量,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新产品的创意进行综合设计与评估,做好新技术的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运用到生产经营过程中,用技术创新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对于国外企业而言很不健全,在公司的治理、财务、人力资本的管理等各方面都和国际成熟企业拥有较大的差距,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必须“向管理要效益”,通过创新各项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才能够形成竞争力。

(六)打造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技术水平差,与大企业从核心竞争力上有着较大差别。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发挥中小企业的发展合力,通过规模化效应,打造产业集群来降低产品成本,弥补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中小企业战略联盟,打造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要积极寻找全球细分市场机会,变企业间的“同质竞争”为“异质互补”,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小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优化整合产业链条,形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利益分配一体化的格局,推进产业升级。进一步对所从事的产业进行分工与细化,成立行业协会,对中小企业间进行调度,形成统一的价值链,在全球经济中知道自己的切入点,使各个环节、不同角色定位的中小企业都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形成与国际大企业竞争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区域经济,政府应积极建设产业“聚集区”, 培育和孵化新型产业,吸引中小企业入驻,为中小企业提业发展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土地、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有选择性地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在产业聚集区内建设发达国家的“飞地经济”试点,带动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七)建设特色企业文化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必须建设独特的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辐射与激励作用,使之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首先,企业文化要突出品牌理念。中小企业要赋予企业文化品牌理念,使其在品牌理念的引导下,形成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广大员工能够为了一定的目标为之努力奋斗,例如:海尔集团在初创时期的企业文化理念是“无私奉献、追求卓越”,这也是海尔的品牌内涵,正是这一目标的引导,使海尔成为世界的知名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其次,企业文化要突出“人本思想”。企业文化要体现出员工的关怀,使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能够与企业形成统一的价值观,能够使员工将自己的全部力量奉献于企业发展。第三,企业要突出社会责任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小企业应摈弃“一切为了利润”的“小农意识”,将自己的发展成果反哺于一切利益相关者。企业要将回馈社会、感恩社会、担负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使命,使这种社会责任感成为自己的无形品牌,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总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先进管理技术、理念及成果的集合,是能够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新的历史机遇,但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积极树立“契约精神”、建设自主品牌、实施国际化战略、走专业化之路、推进自主创新、打造产业集群、建设特色企业文化,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吴莉萍,张彤.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组织变革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071-02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有着投资规模小,能够迅速投产进入生产经营状态,并能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反应,投资少、见效快,“船小好调头”的特点;中小企业管理层次少,管理成本低,因而具有决策快,易于抓住市场机会的优点。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存在着资本规模小,技术构成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企业生存受到威胁,企业寿命短的问题。这是一个国际性的经济现象。就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来看,这种现象表现得更加典型,更加突出。随着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瓶颈越来越严重。虽然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但收效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未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盲目地追求大而全。现代企业的竞争体现为一种优势竞争,为了增强这种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必须找出和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壮大我国中小企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肃课题。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般描述

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知识体系,是企业在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营销、服务等某一个或多个环节上,对于竞争对手有明显优势和差异,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并能给消费者带来超值效用的独特能力。简言之,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企业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按照战略资源学派的观点,这种“积累性学识”是将知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整合的企业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

2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分析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竞争力,特别是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发展规划缺乏前瞻性和战略性

根据现代企业战略理论思想,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及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对于企业而言,提前谋划未来是非常重要的,对未来问题不仅要提前想到,而且要提前动手解决,因为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一个过程。企业未来需要的技术应该提前开发,未来需要的市场要提前预测,未来需要的人才要提前储备,未来需要的公共关系要提前建立,未来需要的企业文化要提前构思。

2.2产权制度不合理,组织结构调整滞后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由国有企业、由国有企业改造而来的股份制企业、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民营高科技企业等构成,投资主体多样且产权结构不合理。一是集体所有制产权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我国大多数集体企业的产权属于一次性的博弈制度,即企业职工同企业财产之间的关系是一次性固定下来的,不受企业职工流入和流出的影响。这种封闭式的产权制度,给职工进入或退出企业造成障碍,不利于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竞争力的提高。二是国有企业改制的集体控股企业仍然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与政府间的依附关系。三是私营企业一般实行的是家族企业制度,企业主要职务由家庭成员担任,经营决策权集中于企业主,不利于科学管理和企业规模扩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由于组织结构的调整滞后,与发达国家和著名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落后,尤其是企业的战略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很难适应全球化的国际激烈竞争。企业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组织结构不合理,经营机制不灵活,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性原因。

2.3有限的资源经营分散,容易跌入多元化陷阱

多元化经营被很多中小企业认为是企业寻求规模扩张、利润增长、分散风险的策略。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在主营业务尚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的情况下,就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由于资源分散在多个业务领域,分散了企业在具体业务领域的资源实力,尤其是影响了需要资源保证的核心业务领域或主营业务领域的竞争实力,损害了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甚至有些企业把原有的优势都丧失了。核心竞争力战略理论不鼓励企业进入那些与其核心优势缺乏较强战略关联的产业领域,认为只有建立在现存优势基础之上的战略才会引导企业获取或保持持久的战略优势。事实表明,由于新业务领域的进入壁垒、管理冲突或分散企业资源等原因,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要支付高昂的战略成本。多元化经营必须围绕核心竞争力来展开,离开核心竞争力开展多元化经营,市场机会就会变成市场陷阱。

3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在企业所有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它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在异常激烈和残酷的竞争面前,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大力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不断推行组织变革和优化组织结构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赖于企业高效的组织。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组织变革,积极推进组织创新,改变传统的中小企业的塔形组织结构,以充满活力的组织使企业竞争力获得强大支撑。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可变元素要求来看,为适应变迁剧烈的外在环境,企业应力求机构精简、组织形式扁平化、适应性较强,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组织自我再造,以维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今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不断增强,产品的技术在不断变革,市场营销的环境在不断变化,中小企业要在这种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成长与发展,企业必须创建学习型组织,使其具有学习与创新能力,以求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领先优势。创新是中小企业的生命力所在,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经营管理创新、技术与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企业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做出努力,来保持敏锐观察力与快捷的行动。

3.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竞争也就是管理的竞争、技术的竞争,而归根结底又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素质的竞争。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成功与否。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获取,必须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已是评价企业优劣的重要指标。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创建“工作团队”的方法,使更多的新思考模式和新知识能不断引进,成为组织的一部分;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争创一流的思想,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加大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力度,模拟社会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强化人力资源的流动和竞争;强化职工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主人翁意识。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与职工满足度,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共同发展。只有管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不断地开拓新的融资、投资体制,并且使现有有限的资金能够达到最有效的使用,才能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思路决定出路,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只有不断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权和主动权。

参考文献:

[1]周玫.论核心竞争力与中小企业发展[J].当代财经,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