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毕业的就业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毕业的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毕业的就业方向

计算机毕业的就业方向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原因分析

1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经过培训亦可达到相应知识水平

由于计算机专业的考研难度加大,使得一部分在考研和工作之间徘徊的学生更加坚定地选择了工作,使得竞争人数不断增多。这些应届大学生对工资待遇要求高,而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则会选择那些拥有相应知识水平,且富有工作经验的社会工作人员。他们大多是专科毕业,高中毕业,有的甚至是初中毕业,尽管如此,应用领域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仅仅只要通过短期的强化培训,这些人依然可以快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有能力者更可能在其他上寻找突破点。几乎持平的工作技能,却有着偌大的工资待遇差别,显而易见,企业更愿意花少的钱去雇佣同等能力的员工。更令人担心的是,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时,很多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观仍然处于滞后的状态,择业方向集中在一起。很多时候,这些毕业生在明知道竞争对手有着必然优势的情况下任然硬着头皮将这个岗位死守如初。如果应届毕业生不放低姿态,必然会面临失业的危险。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务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找工作时一定要防止自己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心态出现。

2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专业技能低下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行业的就业岗位也不断增加,并且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将更宽泛,需求的主体由政府机关、金融单位、电信系统、国有企业转向教育系统、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等中小用人单位。而这些主体在计算机硬件就业方向上已供大于求,在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上相对缺乏人才,尤其是高科技方面的创新人才。高层计算机技术的深奥,及其与其他方面技术的结合,这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技术水平要求更加苛刻,因此高层技术人才十分贫乏。让我们再来思考下那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程度。不难想象,逃课、旷课、开小差、作业拖延完成等不良行为使得这些学生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间,以至于到了毕业找工作时没有拿得出手的网络技术,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另一方面,如今大学生计算机专业分为很多个方向,但事实上每个方向的学生所学习的课程都是大同小异,每学期开设的课程多,花费时间短,甚至还有很多课程上到一半时就结束了。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够单独掌握一门课程,并将其灵活运用。很多毕业生在毕业时抱怨大学期间学了很多东西,但又并没有学到什么。就大多数地方一般本科院校而言,计算机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是随着前几年计算机专业火爆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学校应该鼓励青年教师攻读较高的学位,并在经济上给与一定的支持。我们回过来想,对于那些基础知识薄弱,专业技能低下的学生,用人单位又怎会将其收入囊中,即使他们侥幸通过,后期他们又如何去胜任计算机岗位上的工作。由于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又加之学得不够精,数不胜数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转入其他行业,那些没能转行的学生将可能直接经受失业的打击。

3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

无论是在校园内,面试中,还是工作时,交流与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在学习时,我们不能做一只孤傲的小鸟,要学会结交朋友,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学习、活动的体会以及经验,不断学习吸收他人的长处,尽力改善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在面试中,一个善于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并且能完美地扬长避短的学生,必然会得到面试官更多的青睐,面试成功率也会因此提高不少。生活,是一个群体的生活,我们要活在群体之中,群体才是生活的灵魂。一个永远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必然会失去朋友,失去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那些对生活充满热情,认真勤奋,善始善终的学生,他们将会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竞争优势。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固然重要,但是综合素质更为重要。如果缺乏良好的专业素质,生活素质,这些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将与满意的工作失之交臂。

4结语

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技能,而是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当择业道路上的光明一点一点变暗,一点一点消失时,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就业方向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无数迷失方向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黄可,陈兵,安伟.金融危机下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2009(12).

计算机毕业的就业方向范文2

一、企业类型分布及区域创业趋势分析

本次调研走访了省域、市域、县域共20余家与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关的企业,同时也通过网络搜索调研了类似企业30余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和用工要求结合农村中职可承担的岗位需求把企业进行分类,即网络公司、图文广告、IT产品销售、三维装饰、网吧、影视传媒、影楼、文印、智能楼宇与监控、网店等,企业类型与规划趋势分析图表如图1所示。9876543210150.5320.81.11.2318图1企业类型与规模趋势在调研中发现,与长阳职教中心较近的宜昌市、长阳县及县域乡镇中,对于图1所列企业类型比较普遍,在县域经济区域内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应用、营销类企业也比较齐全,但县域企业中IT类设计与研发岗位数量少,而图文广告、产品销售企业、网店数量相对较多,这些企业岗位也最适合农村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的用工和创业。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需求方向分析

通过对近50家省域、市域、县域企业的用工调研,得出图2所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需求方向分析图表。从图2中可以看出计算机应用技术大多数从职业院校(中职、高职)或培训机构获取,但也有部分是通过自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胜任相应岗位,如网店、布线、营销等,而企业需要的岗位方向较为普遍的有8个,分别是IT产品生产、IT营销、网站管理(网店)、影视策划制作及动漫、三维装饰设计、自动化办公应用、平面设计(广告/制图/装帧/包装)、网络维护与综合布线(网络搭建/网络维护/监控智能楼宇/综合布线),在这些需求方向中,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数比较乐观,而网店县域及农村开始兴起,网店装修及营销相关技术需求将更加普遍多,产品生产线及营销中有较多的中职毕业生用工需求。

三、计算机应用类人才素质需求分析

在调研中,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类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在毕业成绩、技能证书、专业技能、岗位能力、沟通表达、仪表气质、组织纪律、协作奉献、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需求统计分析如图3所示。企业用工在要求岗位技能的同时更注重职业道德素养,企业需要的人是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和实用职业技能的合格人才。有些企业对毕业生在学校的毕业成绩和技能认证并不怎么看重,更注重的是在他所在的岗位上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给企业创造效益,大多企业希望招收的毕业生能够从基层做起。四、县域职教计算机应用专业服务地方经济数据分析通过对长阳职教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调研,得到在不同地区就业创业服务区域经济的情况统计分析图,如图4所示。在毕业初期到发达地区就业的学生较多,但3到5年后,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回地方就业、创业。长阳县与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关的用工、创业人员80%的是长阳职教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有公司老总、技术总管、业务经理、员工等。所以县域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在本地服务地方经济所占人数的比例还是较高的。专业建设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根本出发点,重新定位人才培训目标和规格,建设适合学生发展和岗位需求的专门化方向,针对社会需求调整课程内容,探索适合岗位需求的专业教学模式,引入行业、企业设备、培训资源、管理理念,探索教学项目与市场应用、教学内容岗位化认证、教学过程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方式,建立多方参与的教学评价机制,融入企业文化因素和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因素,改革教学评价机制与手段,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发展。开始服务农村农民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及咨询服务,帮助解决农村农民经济发展信息技术问题。

作者:张宏彬 单位:湖北长阳职教中心

参考文献:

计算机毕业的就业方向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信息平台 决策树 就业方向 就业决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179-03

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就业工作及就业方向指导越发沉重,研究开发就业信息管理平台非常必要。在平台开发中引入决策树这一方法来分析研究,有利于明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水平。

决策树主要就是将大量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分类。这些分类中的数据将是研究中给定的数据,通过数据的研究跟预测中的数据对比分析,找出其存在的规律属性,并从中找到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并利用这些数据对工作上的问题做出指导。决策树方法主要应用的是(CLS)方法,经过研究摸索后来演化为ID3方法,最后经过多方的研究、努力,演化成了总所周知的C4.5算法,该算法也是本文中应用的一种算法。决策树技术主要是把相关的问题分解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一些杂乱的数据中找出一些有规律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分类,产生出研究中所需要的结果,并根据相应的结果分析,指导现实中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学习能力。在数据的分析中,得出一些与就业相关的一些基本属性,如毕业生的综合成绩、英语等级、计算机能力以及高考成绩等,并通过对这些属性的分析来判断、预测其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与发展趋势。因此,本文设计决策树模型,通过对已工作的毕业生进行相应的分析,得出其实际有效的数据,并结合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树分析研究,最终指导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及就业层次。

一、就业信息转换与预处理

学生就业统计管理信息表主要包括的字段有:学号,姓名,性别,性格取向、院系,专业,综合排名,生源地,计算机能力,英语水平,政治面貌,工作单位,工作单位区域,本文采用的挖掘属性就是从该表中获取。挖掘出给定数据的单位性质,获取一些找到好工作、好单位的毕业生与其哪些属性相关,主要通过学生就业信息表中的数据来进行挖掘对比,由于挖掘的信息量比较大,在数据的挖掘中,首先要进行相应的数据筛选,找出与学生关联度比较大的相关维度属性。如实践能力、综合排名、英语水平、计算机能力、性格取向、高考成绩、工作单位等作为决策属性。在统计的工作单位中,对它们进行符号化,分成不同的层次,具体如下:国企(符号化G),其主要是一些大、中、小型的一些国有企业,一些事业单位、科研单位、政府单位等;外企(符号化W),其主要是一些在中国发展的外资企业;私企(符号化S),私企主要是一些私人企业,一些民企。在这三类单位中,又进行相关层次的分类即优秀(Y)与差(C),以便进行更好区分,把数据进行细化分析。在这些数据的细化后,现在可以把相应的工作单位分成以下几大类,即优秀国企(GY)、差国企(GC)、优秀外企(WY)、差外企(WC)、优秀私企(SY)、差私企(SC),在这些数据确定后,并把所有的数据都进行符号化,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二、模型分析与设计

(一)模型分析描述

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就业问题也逐年突出。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虽然加大了投入,千方百计提高就业率及就业水平,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理想中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缩短这些差距,是作为学院的决策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建立一个学院学生就业信息管理平台,解决就业问题非常有实际意义。在这些大量的数据中找出所需要的数据,给学院的决策者来做出决策支持。在通过对比分析后,数据挖掘能很好地解决相关的问题,它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所需要的相关数据,根据此特点选择决策树C4.5算法建立决策分类树,通过已给定的条件来找出学生属性的影响情况。并由相关规则找出就业单位的类别进行排列选取,通过这些属性的挖掘以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支持。

(二)模型设计

决策树其实就是生成一棵倒立的树,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分枝归类,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值,尽快与相应的分支对应属性,每片叶子代表的是类别的最终属性。通过以上的结构分析,决策树的构建在数据的分析上有很大的优势,很容易从叶子节点上分析得出所需要的数据。

通过C4.5进行对数据归类划分,并进行相应的最优属性值的评估,尽快在最短的分枝路线上进行分类选择,并能有效处理连续值的属性。因此,通过C4.5算法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出样本中所有的数据,并对所需要的数据,如综合成绩、计算机能力、英语水平、实践能力进行处理分析,并得出毕业生就业好的一些基本因数。这些因数主要通过算法递归分配到每一个节点上,通过数据的处理就可以看出学生的就业跟哪些属性关联性比较大,这样在学生的就业中,就可以做出正确的有方向性的指导。

C4.5算法主要产生所需要的增益率,其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计算公式步骤如下:

第一,在已选取的数据中,并把该数据集合表示是S,其中的项目数为s,并通过取不同的属性值,把它设为n,其对应的属性值也为n。另外,在就业信息数据挖掘系统中应用为Qi,(i=1,2,…,n)。假设Bi为类别Qi中的样本数据个数,为每个数据的属性信息计算增益率,并计算机出给定样本分类所需要的信息熵,其计算公式如下:

第二,在分类划分中,属性的值是非常多的,如何取出所有属性的值,并把它归类到每一个节点中,这样就需要取W个不同的值,即{w1,w2,…,wn}。并通过类别属性W值的不同,来获取划分其中的其他节点的分枝值为S,并记为:{ S1,S2,…,Sz }。通过这些子集对应所包含的集合S,并由S的节点产生出来所需要的分枝,通过属性划分的方式,把当前样本集合B,划分成子集的信息熵或信息期望,通过下列公式进行划分:

对于给定的子集S,通过类别属性的分枝节点来计算出每一个测试属性的信息增益量:如Gainration(综合成绩)、Gainration(英语水平)、Gainration(计算机能力)、Gainration(实践能力),相应的计算机公式如下:

第三,利用公式(1)-(4)测试计算每个属性即Gainration(综合成绩)、Gainration(英语水平)、Gainration(计算机能力)、Gainration(实践能力)的信息增益量,同样也计算出它们的增益率。通过增益率的测试计算,完成各个分枝的划分,最终确立决策树模型的建立,并得出各个分枝的支持情况,通过属性数据的分析来达到预测的效果。

三、用C4.5算法构造决策树

C4.5算法构造决策树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选取信息样本数据集

如表1所示,工作单位作为工作好坏性质类别,即三类工作分类中的类别。属性综合成绩、英语水平、计算机能力、实践能力、毕业去向为决策属性集。

(二)抽取信息样本

在信息样本数据集S中,一共有20条记录,其中GY、GC、WY、WC、SY、SC类所对应的子集中元组个数分别为:t1=6、t2=6、t3=5、t4=1、t5=2、t6=0。由于需要计算S分类集合决策属性的增益信息量,计算公式如下:

Z(综合成绩)=(S11,S21,S31,S41,S51,S61)+ (S21,S22,S23,S24,S25,S26)+(S31,S32,S33,S34,S35,S36)=1.86 (5)

因此,通过公式(5)可以计算出综合成绩属性的信息增益量为:

Gainration(综合成绩)=I(t1,t2,t3,t4,t5,t6)-E(综合成绩)=0.582

并依此测试计算得到英语水平、计算机能力、实践能力属性的信息增益:Gainration(英语水平)=0.256,Gainration (计算机能力)=0.245,Gainration(实践能力)=0.135。根据测试结果,比较各个测试属性值的大小,值大的作为根部节点[56]。重复上述相关步骤,完成各个分枝的划分,最终构造建立决策树。根据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情况,由于该院的毕业生人数一年只有3000多人,因此,可以从中抽取出1500名毕业生的就业数据进行相关的决策树分析,并获得如图1所示的决策树。

图1 C4.5算法构造就业决策树图

四、生成分类规则描述

通过以上的决策树构成,可以分析得出各个单位的分类规则以及判断它们的属性关联性,分类关联情况如表2所示:

通过以上相关的规则以及分类的情况可以看出,综合成绩优良、外语水平较高、实践能力以及计算机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其就业单位普遍在比较优秀的企业;综合成绩不怎么好,但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在优秀私企工作的情况比较普遍,其他则基本是在一般的企业工作。

综合各方面的分析来看,在这三类单位中,要想提高优秀企业的就业层次,就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及其计算机能力与外语水平,要想提高优秀私企的就业情况,也可以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总之,在以上分析结果中,能很清楚地给定决策者的培养目标,当然也不能排除例外情况的发生,只要能把握大的发展趋势,就能为决策者提高决策支持。

五、小结

本文主要通过相应的数据属性,并通过决策树方法,对已毕业学生的就业工作情况,通过分类归纳,最终得出学生的哪些属性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特别是在目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如何调整就业方向,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指导学生的就业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及就业水平是决策者必须重视的。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预测与就业相关的学生属性的关联情况,并对今后毕业找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邓自洋.改进决策树算法在高校就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

[2]韩晓颖.基于决策树的数据挖掘技术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12)

[3]丁苗.决策树技术在毕业生就业数据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

[4]杨断利,张锐,王文显.基于模糊决策树的高校就业数据挖掘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2)

【基金项目】基于WEB的高职院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桂教科研[2016]3号)

计算机毕业的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方法;实践结果

当今,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大部分地方性高等院校都将培养合格本科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定位,以适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但是,作为热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却面临尴尬局面,一方面,公司、企业招不到其需要的计算机人才;而另一方面,却出现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学校不了解公司、企业相应岗位对计算机人才专业素质、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需要。为此,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构建与培养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我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显示,约10%的学生受聘用于软件开发企业,从事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30%的学生到中学、职业中学或培训机构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25%的学生进入机关、事业、企业单位从事系统管理和网络管理工作,15%的学生到计算机软硬软件销售公司从事营销工作,10%左右的学生从事行业CAD、文字处理、平面图像处理工作,5%左右的学生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5%左右的学生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行业。从

就业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将他们从事的工作归纳分类,我们发现其专业方向性要求分布如下:对软件系统设计开发方向要求较高的学生约40%左右,其中10%到软件公司,30%从事教学与培训工作;对网络管理、行业软件系统的应用方向要求较高的约35%左右,其中25%左右进入机关、企事业单位,10%左右从事行业软件应用;对计算机组装与网络组网方向要求较高的约15%左右,主要是进入软硬件销售公司。近年来,我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毕业基本能够顺利就业,但是,学生寻找工作的过程饱含艰辛和遗憾。专业能力强的学生,不用费多少力气就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单位。但是,专业能力差,尤其是操作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就业就非常困难,不管是学校推荐还是自己投简历,都很少得到用人单位的回应,有些学生因此而错过很好的单位。现在,用人单位非常注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考核,有些单位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践经历。这些都说明,培养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非常重要。

2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存在的不足

多年来,从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应聘、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考核以及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编程方法、网页制作、数据库建立等专业能力,有些学生还具备较强的综合设计与开发能力。即使如此,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能还是存在不足。

1) 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还不高,操作技能不够熟练。计算机基本操作主要包括Office办公软件以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布线、局域网服务器的安装与管理、应用软件的使用等。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对办公软件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不够重视,有些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软硬件销售公司要求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网络布线、组网和应用软件使用,但部分学生不能熟练组装计算机或组网,个别学生甚至做不好网线头,不能熟练操作常用软件系统。

2) 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较低,对常用的算法掌握不多,不能独立解决较复杂的算法。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编程的基础,是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但是,师生对它的重视程度都不高。教师对算法分析与设计讲解得不够,偏重程序语句的解读,忽视算法的分析;学生对算法设计与分析重视不够,只满足于课程简单算法的代码描述,而不重视算法的设计与分析过程。

3) 编程能力偏低,读程与算法实现能力明显不足。学生阅读程序量少,常用算法的代码掌握不多;学生在校期间,编写的程序太少,有些编写的代码总数不超过5 000行。但是,最基本的要求至少应达到20 000行到40 000行以上的程序量[1]。

4) 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与社会需求相差较大,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的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不高,有些学生仅停留在模仿教材例子的水平;有些学生会做系统的前台界面,却不会设计后台数据库,或设计的功能子程序却访问不了后台的数据库,总体来说,其综合设计与开发能力较低。

3计算机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类型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划分为科学型、工程型、应用型三种类型,并分别由四个不同的专业方向来培养: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培养科学型人才、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和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培养工程型人才、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培养应用型人才[2]。但是,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招生人数、师资以及学校所处区域经济发展和IT行业发展水平较低等实际情况,不能按四个专业方向来设置,并培养上述三种类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我们只能根据学校所处的区域经济发展及各行业对计算机本科人才的需求情况来培养计算机人才。结合上述学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我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培养的计算机人才应包括软件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种类型,即培养偏向软件开发的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培养的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并非单纯指由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还应该包括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培养的软件工程型人才。我们所指的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是综合了这两个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以及教学计划设置来进行培养的;我们讨论和研究的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也是包括了软件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4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

根据软件工程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以及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我们制订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并结合人才培养规格,提出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

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规格为:

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2) 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交流与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

3)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4) 具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比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具备较强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5) 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库应用能力;

6) 初步具有大中型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以及较强的学习掌握和适应新的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

7) 有较强的组网能力、网络编程、设计与开发、维护与管理能力。

上述的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包含人才素质要求、知识结构要求和能力要求。其中,规格中的第一二条是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第三四条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第五六七条是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对上述人才能力要求进行归纳整理后,我们认为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包括:计算思维能力、基本操作能力、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系统综合开发能力等四个方面[3]。

为了培养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我们综合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和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体系,制订了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体系,并从多方面提出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方法和途径,以保证计算机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5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成效

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教学结构体系、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及科学的实施方案才能够实现。为此,我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来开展。

5.1教学体系改革

5.1.1课程体系结构的改革

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原来只设置两大类课程,一类是公共必修课程,另一类是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原来对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的要求发展成对基本操作能力、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系统综合开发能力的要求。为此,我们从培养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出发,对计算机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改革,将课程体系设置成5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必修课程”模块、“公共选修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和“实验与实践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主要为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计算思维等能力服务;公共选修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与艺术、教育与心理学、教学技能等方面的修养与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师工作服务;专业必修课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算法分析与编程、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能力;专业选修模块又设置“软件开发与软件外包装方向”、“网络技术方向”、“多媒体技术方向”、“嵌入式系统方向”4个不同的专业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就业意向选择不同的方向课程,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编程能力、系统综合开发能力;实践类模块课程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系统开发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办公软件使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布线、组网等基本操作能力,算法设计与编程能力、系统综合开发能力。

5.1.2加强实践类课程的教学

除了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改革之外,我们还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量(学分)进行修改,把理论课程与实践类课程的学分比从原来的67∶23调整为49∶41,将实践课程的学分提高到与理论课程接近1∶1的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加强了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与训练,增加了基本操作类课程、案例教学与综合开发实训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软件系统开发能力。

5.1.3教学内容的改革

通过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主干课程除了适当更新教学内容以外,主要在于增加选修课程的数量,并根据目前流行的软件开发工具,从两个系列开设程序设计课程。一个系列是微软平台的开发工具,如C、C++、C#、ASP、.NET等开发语言,一个系列是以Java为基础的跨平台开发工具,如Java、JSP、J2EE等开发语言。改变以往只注重开设微软平台开发工具的做法;学生通过选修某一系列的课程,以适应软件开发企业不同的需要;增加小组开发过程等团队协作课程,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2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算法设计分析能力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牢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好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形成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构建基本的计算思维和算法分析能力,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思维、方式、方法和能力。

我们通过开设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使学生具备建立数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所必备的数学知识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掌握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算法、掌握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教学加大学生的读程和编程量,提高学生的读程和编程能力。通过开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信息系统设计与管理、网站设计、网页设计、网络编程、数据库编程、系统案例分析、小组软件工程等课程,加大学生综合系统设计开发,使学生掌握中小型软件系统的架构、算法分析和设计能力,掌握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系统编程能力。

5.3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能

1) 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从多年计算机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计算机毕业生的就业行业面广、要求学生的专业能力层次多样。但是,最基本的就业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操作。然而,我们培养的专业学生很多却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为此,通过开设计算机基本操作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使学生能够从事文员及简单的数据处理工作;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使学生能够从事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和计算机系统的维护,适应计算机销售公司的需要;熟练掌握网络布线、局域网的组网、网页制作、网站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能够从事网络安装、建设与维护工作;熟练掌握某一行业的应用软件,使学生能够从事该行业的应用软件系统的使用、管理以及二次开发工作。如开设的Photoshop、Flash、AutoCAD、用友财务软件等课程,学生通过选修Flash课程,熟练掌握Flas的制作,就可以应聘于游戏制作企业、新闻广告公司、网络管理机构、学校的课件制作中心等单位。我们通过开展科技活动月等活动,开展汉字录入比赛、计算机组装比赛、网络布线与组网比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基本操作能力。

2) 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基础以及模块化的程序设计理念,学会基本的算法分析与设计;开设数据结构课程实验,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中数据结构如何设计与存储,算法如何分析、设计与实现;开设数据原理及应用实验,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建立及编程操作;开设面向对象语言实验,使学生掌握当今面向对象软件系统开发所使用的语言,学会建立面向对象软件系统的前台;开设网络编程和网络数据库编程实验,使学生掌握面向Internet的C/S模式或B/S模式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尤其是使学生学会建立软件系统的前台与后面的连接与访问操作;开设软件工程实验,使学生掌握开发软件系统所需要经历的步骤以及每一个阶段所要做的工作。我们还通过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编程,要求学生编程量至少要达到20 000行以上,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系级的、校级的、省级,甚至国家级的程序设计大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算法分析和编程能力。

3) 系统综合开发能力的培养。开设面向对象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使用面向对象语言设计一个比较完整的软件系统的界面及各模块功能程序;数据库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建立软件系统的后台数据库;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使学生根据所建立的软件系统,编写完整的系统开发各阶段的分析与设计文档,并编程测试、运行;系统设计与开发综合实训,以软件系统案例的形式进行实训,使学生能够综合自己所学的语言、数据库等技术开发一个B/S软件系统,或建立一个网站;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通过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软件系统综合设计和开发能力。

4) 项目驱动的软件系统开发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开发能力。从2005年开始,我们制订并实施“两个一”工程实施方案,即每个学生在毕业前学会开发“一个”软件系统、学会建立“一个”网站,并从此开始了项目驱动的软件系统开发实践活动。为顺利有效执行此次活动,我们制订了“两个一”工程的管理条例与奖励措施、导师制实施方案,建立学生选导师系统,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等,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从2005―2009年已有多个年级共450多名学生、教师80多人次参与该项活动,开发了450多个功能比较完整的简单系统和网站,一些学生开发的系统或网站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多年来,该方案得到顺利有效的执行,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系统开发能力。

多年来,我们通过对计算机本科专业的教学计

划、课程教学体系结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多方面的改革,采用多种培养方法和途径,有效提高了计算思维、计算机基本操作、算法分析与编程、系统综合设计开发等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两个一”工程活动实践表明,我们培养计算机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方法和途径是可行而有效的。

4结语

大多数IT企业选拔人才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开拓能力,他们所需要的是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我们培养的毕业生,虽然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操作,但是还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我们通过对信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专业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培养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一些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都要求我们动态地跟踪IT企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培养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的方法,以适应市场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志英,蒋宗礼,杨波,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09(2):42-44.

[2]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25.

[3] 王志英.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8(3):18-20.

Training on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Computer Application Talent

LI Wenjing, LIU Zhijia, BI Yingzhou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 China)

计算机毕业的就业方向范文5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要求

1.掌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网络工程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了解与网络工程有关的法规;

5.能够运用学习知识和外文阅读能力查阅外文资料;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有很多,就业前景也比较广阔,但大家还是要在专业上努力学习,争取学习地更深入。

网络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学校、工厂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网络技术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开发及系统维护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计算机软件;

4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5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网络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网络工程师;

2 运维工程师;

3 网络管理员;

4 系统运维工程师;

5 网络运维工程师。

网络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计算机毕业的就业方向范文6

“双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职技高师院校所特有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合格教师和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生既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又具备较扎实的行业知识及过硬的行业实践能力,并使之在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过程中达到师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融合。

近几年, 为提升我国信息化技术水平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国家十分重视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 对计算机专业技能性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成立以来,以其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培养了许多计算机专业技能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对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及国际化计算机人才的要求,结合我国计算机人才的社会需求,确立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方法,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具备从师任教的能力,能在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进行计算机教育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学生毕业后可在进行软件规划、设计与开发及应用的相关企业、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等从事计算机软件规划、咨询、监理、生产、软件技术研发、以及软件应用系统维护等方面技术工作。

通过上述培养目标的确立,我们确定了计算机双师型人才培养的重点为: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强化师范性特色,突出师范教育职业技能培养。

三、构建适用于职技高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培养规律和素质形成规律科学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职技高师教育特色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为此,我院制订了详细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具体内容及特色如下:

(一)科学分解计算机专业双师型人才的素质指标,组建取向明确、科学分布的模块化课程群

职技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人才素质指标可分解为思想品德素质、基本能力素质、师范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并以此组建相应的思想品德素质课程群、基本能力素质课程群、师范素质课程群和专业技能素质课程群。具体素质课程群、包含主干课程及总学时、总学分(如表一所示)。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

为此2006年我院创办了“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方向, 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确定了与专业培养目标对应的职业核心能力:软件工程方向主要包含软件需求 、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软件质量10个知识领域;网络工程方向主要包含网络基本应用、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和网络程序开发4个知识领域,因此,所制定的课程计划要体现并突出与这些核心能力相关的知识领域。

我们围绕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来设置课程,考虑到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性,将主干课程分为方向必修课和方向选修课,其中方向必修课主要是反映各专业方向核心能力的课程,方向选修课是为了适应就业岗位要求的变化设置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来进行选修课程,具体课程设置(详见表二)。

(三)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实现师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相统一

实践环节课程体系的制定,需要强化实践技能训练,与职技高师的办学特色相一致,实现师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相统一。对专业的一些主干课程,设置了课程设计或实训,突出课程的综合技能培养;同时增加了认知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等环节;针对教学技能训练则开设了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