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绿色生产的主要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蔬菜绿色生产的主要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蔬菜绿色生产的主要技术

蔬菜绿色生产的主要技术范文1

关键词 绿色蔬菜;生产水平;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06-01

绿色蔬菜生产是绿色蔬菜产业的基础。当前由于市场监督与管理不到位、缺乏应有的技术保障,以及生产组织不适应发展绿色蔬菜的需要,导致绿色蔬菜生产迟迟发展不起来。因此,必须在环境的选择与保护以及栽培技术含量上下功夫,以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蔬菜产品[1]。

1 对产地环境的基本要求与监测

环境监测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必须建立起严格的自我监控意识,除了规定的监测项目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一些土壤肥力方面的调查。

除了环境外,绿色基地的选择还应考虑其他条件,如经济发展状况、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二、三产业的发达程度以及基地的相对集中与功能区的分散等。

2 绿色蔬菜生产的技术特点

2.1 实行全过程的无害化生产技术

包括蔬菜免疫育苗技术、蔬菜无害化种植技术、采后的无害化处理技术。无公害或绿色蔬菜生产必须实行集中的产业化或工厂化育苗,一是满足发展蔬菜产业化的需要;二是杜绝病虫来源的需要;三是提高蔬菜生产水平与生产效益的需要。其中蔬菜免疫育苗主要技术包括环境控制、无土穴盘育苗、免疫技术的应用、中、小苗快速培育、株型调控、标准化生产。

2.2 实施全过程的产品质量保证技术

具体包括优良品种选择与优良种苗培育、保证产量与产品质量的栽培技术、提高蔬菜商品质量的采后处理技术以及全过程无害化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保证技术的融合。

2.3 实施平衡技术

在增加技术量与增加产量和质量的关系上基本上存在3种情况。第一,如增施有机肥,几乎产量与产品质量同步增长;第二,如增施氮素化肥,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与产品质量几乎同步增长,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增加施用量,产量下降,硝酸盐含量增高,品质也就有所降低[2];第三,如施用化学农药,在不能造成产品污染而又能有效防治病虫害的条件下,不但促进增产,而且由于防治了病虫危害而显著提高蔬菜品质;但是,如果不加限制地用药,甚至达到滥用药的程度,可能产量还会有所提高,但蔬菜污染已经相当严重。对这种类型的技术应用,就应该实施平衡技术,既要保证基本产量,又不能使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

2.4 实行替代技术

这在组装技术时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技术的替换达到提高技术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或便于生产的技术操作等效果[3]。比如在免疫育苗的技术组装时首先考虑到的就是用无土育苗替代床土育苗,可以有效地防治苗期病虫害的发生与促进秧苗健壮生长。

2.5 重视根基技术

所谓根基技术就是指带有根本性的技术,把这样的技术用好,其他技术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也可以将其称谓“龙头技术”。例如,增强生物自身抗性、提高土壤肥力、培育壮根等有关技术。

2.6 注重可持续发展技术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但保证生产的产品无污染,而且必须做到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环境,否则,蔬菜基地的“绿色”维持不了多久,最终还是对蔬菜造成污染。比如,加速露地菜田土壤酸性化及温室土壤次生盐积化的技术都要慎用。

2.7 综合技术的应用

在关系蔬菜质量的关键问题上,无法应用某项技术根治的问题可以采用综合技术加以控制与解决。典型的例子就是病虫害防治,只依靠药剂不但防治不了,而且蔬菜污染严重。对综合防治病虫害的要求如下:第一,重在预防:①洁净栽培场所:深埋、消毒;②割断病虫来源:种子消毒,无病虫苗定植,晚放底风,防虫网;③增强抗性:品种,嫁接,强根,营养免疫,抗病诱导;④生态防病:高温防番茄灰霉病,降湿,增光,施CO2,轮作。第二,治小治了:①消灭中心病株;②烟剂与粉尘剂的应用;③挂黄板;④局部防治(番茄灰霉的二次联防)。第三,有效控制:①高温抑菌与杀菌;②生物农药的应用(多氧清、龙克菌、联博生物菌素)③高效低毒农药的应用[4]。

3 降低硝酸盐污染栽培技术

3.1 对施肥的基本要求

3.1.1 不允许使用的肥料。包括:①未经充分发酵的有机肥;②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垃圾肥及城市其他肥料;③除了矿物钾肥、磷肥等外的其他化肥。

3.1.2 蔬菜产品硝酸盐含量标准。1973年FAO与WHO规定的硝酸盐ADI值为3.6 mg/kg・体重,按每人每天吃菜0.5 kg计算,蔬菜硝酸盐含量允许标准应该是432 mg/kg(生食)或864 mg/kg(熟食)。实际上,制定的标准均高于此,一是因为标准太高难以执行;二是不是每天都吃500 g含量高的蔬菜。因此,标准定在1 000(果菜)~2 000 mg/kg(叶菜、根菜)较合适。

3.2 降低蔬菜产品硝酸盐的措施

①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栽培叶菜、根菜,应少施或不施无机氮肥;②氮素化肥的施用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为1∶1或2∶1,即1 000 kg厩肥配施10~20 kg尿素;③N∶P2O5∶K2O的比例应为1∶0.2~0.3∶1.0~1.5,增施磷、钾肥可显著降低蔬菜的硝酸盐含量;④采用有机肥追肥(消毒人、畜、禽粪或饼肥等);⑤最后一次追肥应在采收前20~30 d;⑥高温、遮光条件下蔬菜硝酸盐含量增高,应控制氮素化肥的施用量;⑦栽培种类及品种的选择;⑧早上采收的蔬菜明显低于下午采收的;⑨禁用硝酸盐肥料。

4 参考文献

[1] 张秀芹,李燕,朱富梅.绿色蔬菜生产关键技术[J].农家致富,2006(20):35.

[2] 汪长生,胡繁荣.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23-25.

蔬菜绿色生产的主要技术范文2

该基地种植的品种以郑杂5号系列、丰收3号系列、豫意2000、新农8号等为主。由于基地瓜农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蔬菜栽培标准种植,所生产的西瓜不仅无污染,而且品质上乘、糖度高、口感甘甜爽口,因此在市场上越来越畅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生态源”产品获得河北省目前唯一“有机产品生产资料”认证

王付君 郭素粉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有机食品已成为市场新宠。但是有机食品的生产不但对空气、水源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且对生产所用的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要求更为严格,市场上“有机食品生产资料”却犹如凤毛麟角。因此,如何发展“有机食品生产资料”来满足有机食品生产及加工企业对肥料的需求就成为当务之急。

自2007年7月开始,沧州坤源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开始了“有机产品”的申报和认证工作。受国家农业部的委托,“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及北京的有关专家,多次到该公司进行现场指导、取样化验。经过对该公司生产的“生态源”牌有机肥、叶面肥的严格审查、评定,于2008年的1月28日为该公司颁发了“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沧州坤源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是河北省唯一获得该项认证的农业生产资料企业。这不但标志着该企业具有了生产“有机食品生产资料”的资质,更重要的是满足了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对肥料的高标准需求。

据公司董事长张树行介绍,施用经过“有机食品生产资料”认证的肥料生产的蔬菜,不仅口感好、品质佳、产量高,而且产品销售价格将提高3~6倍,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现在已有多家蔬菜基地与该公司签约合作。

蔬菜专家考察山西省运城市绿色食品蔬菜基地

苏 龙

2008年4月22日,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陈殿奎研究员带领北京市大兴区种植业服务中心陈殿玉主任一行10人,参观考察了山西省运城市绿色食品蔬菜基地。

运城市绿色食品蔬菜基地建设是山西省科技厅的攻关项目,是由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办赵建生主任主持,省农科院蔬菜所张京社研究员、土肥所焦晓燕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邢国明教授、运城市农业局蔬菜站李春藻推广研究员等人直接参与。

蔬菜绿色生产的主要技术范文3

浙江省庆元县竹口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浙江 庆元 323807

【摘 要】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绿色化,而绿色蔬菜作为绿色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相关的种植技术,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对绿色蔬菜的基本种植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介绍在种植绿色蔬菜的过程中如何选择种植环境,如何施用肥料,如何控制杂草,如何选择种苗,以及如何防治虫害和病害,为绿色蔬菜种植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种植环境;杂草控制

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随着化肥、农药、激素等的大量使用,全国各地频繁出现一些因食用带有毒素的蔬菜而引起的中毒事故,这就导致了人们对农业产品的使用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的怀疑,而这一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也必须要解决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在人们的食品消费中,营养、健康、安全的绿色食品已经成为了主题和主流,人们对于蔬菜的要求已经从原本的数量逐渐转变成了对质量的要求,高品质的、无有害物质的绿色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1 绿色蔬菜简述

没有受到对人体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绿色蔬菜。对于绿色蔬菜来说,目前不能也无法用绝对的标准进行衡量,只能用相对的标准进行衡量。所以,正确来说,所谓的绿色蔬菜是指不含有某一些被禁止的有毒物质的蔬菜,对于一些可以避免的有毒物质,则要对其进行控制,使其保证在标准的范围内,确保人们食用后不存在不良影响。在种植过程中,绿色蔬菜所使用的是基因工程技术和非化学物资,以内部的物质循环为基础对地力进行补充。

2 种植环境的选择

要想种植出真正合格的绿色蔬菜就必须要选择适合其生长的环境,比如说,种植土地应该远离公路的交通干线、人们密集的聚居地区、生活垃圾聚集场所以及严重污染的地区等。在选择进行绿色蔬菜种植的土地时,要选择具有较强的抗病虫性、丰富性高的优质土地,要确保土地的完整性,在蔬菜的生育期,要确保不可存在果实或者是病叶,要通过三年以上的常规生产系统,然后转向绿色蔬菜,这样多年生产的蔬菜才能够真正的成为绿色蔬菜,才能够真正地被称为绿色食品。

对于常规土地与绿色蔬菜种植土地的交界处,分割标记必须要明显。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使用山丘、河流等作为隔离带。为了避免土地受到常规的临近土地污染,可以采用物理障碍物或者是缓冲带对常规土地和绿色地块进行隔离,确保其不会受到常规土地的污染,同时为了确保害虫天敌的栖息场所,还应该提供天敌的产卵、活动、寄居等所需要的场所。

3 选择种苗

在选择绿色蔬菜的种苗和种子时,应该选择已经获得认证的,或者是没有经过禁用物质进行处理的常规种子,需要对种子进行筛选、药剂、晾晒、消毒等处理,要选择95%以上发芽率的种子,采用高温的方法去除种子病菌,确保种子无病虫害颗粒饱满,同时还要不含有转基因成分。除此之外,在确保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要尽量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品种进行种植。

4 栽培管理工作

在同一块土地上同一个品种的蔬菜除多年生作物外,其他的不应该连续种植超过两茬,要倒茬轮作。为了进一步降低病害的指数,在前茬蔬菜收获后应将蔬菜的病残体全部运走,要让其远离绿色蔬菜的种植土地,并对其进行深埋或者是销毁处理,做好苗床的消毒和种子处理工作,可以采用嫁接换根、适时播种以及覆盖地地膜等多种方法进行处理。为了达到高效高产的目的,要对热、水、光等自然条件进行充分利用。

5 耕作技术以及合理施肥

为了确保土壤的活性,使肥力得以维持和提高,就要重施腐熟无公害有机肥,同时可以适当的用其他无公害肥料进行辅助。在证实土地在养分方面有特殊需求或者是转换期的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有相关机构许可的肥料,比如说磷、氯化钙以及钾等有机专用肥或者是有机复合肥。为了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施肥技术上可以采用并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技术,在进行耕作时要精耕细作,应该深翻30~40cm,熟土层的厚度要逐渐增加。

6 对于杂草的控制

对于杂草,可以通过轮作、绿肥等对杂草的发育构成限制的技术制其生长。此外,黑色地膜覆盖、秸秆还田以及机械操作等也都可以起到良好的除草效果,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严格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或者是基因工程产品进行除草。

7 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在选择种植品种时,不仅要适应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种植的条件,同时还应该选择具有较强抗性,特别是能够抗多种虫害和病害的蔬菜品种,或者也可以通过非化学药剂对种子和种苗进行处理,以增强抗性。当然,转基因品种不包括其中。此外,也可以通过轮作、间作、嫁接等相应技术来有效打乱病原菌以及虫卵等的生活规律,进一步减少其数量,降低病虫对蔬菜造成的危害,同时对于蔬菜自身的抵抗能力也有着一定的提高作用。

在门窗或者是通风口的位置布置防虫网或者是遮阳网等用以防止各种害虫侵入蔬菜种植区,或者是在限制其区域内产卵。此外,防虫网和遮阳网还有降温、防雨、遮阳、保湿等一系列有助于蔬菜生长的功能。可安装诱色纸、杀虫灯等,利用害虫的趋味性和趋光性进行诱捕。同时,通过夏季暴晒、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高温灌水等科学措施 也可起到杀虫的作用,此外,确保适当的土壤和空气湿度,加快病残体的腐烂和分解速度,并对温湿度进行合理控制,消除适合虫害和病害生长的环境,对于有效防治病虫也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减少病虫害的众多方法中,药物防治也是非常有效的一个途径。在病虫害数量较大时,可以采用在相应标准范围内的药物进行杀虫,比如说石灰、硫磺等,在对蔬菜的真菌性病害进行防治时,可以有限制的使用硫酸铜以及氢氧化铜等一些含铜材料,此外,发酵产品、微生物以及高锰酸钾也能够防治很多病害,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除了以上的几种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利用和保护自然天敌,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释放以及人工繁殖等多种方法。

8 总结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保证蔬菜的“绿色”就要从种植抓起。本文主要对绿色蔬菜的相关种植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为绿色蔬菜的种植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革非.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09(2).

[2]刘清香.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与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6(1).

[3]王燕华.无公害蔬菜生产之应对污染[J].农民科技培训,2008(7).

浅析启海地区油菜全程机械化的推进思路与措施

徐 荣1 胡洪飞1 顾正涛1 翟甫云2

1.江苏省启东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江苏 启东 226200

2.江苏省海门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江苏 启东 226100

【摘 要】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地向二、三产业转移,导致务农劳力锐减,农村劳动力的价格不断提高,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实施以省工、省力、高产、高效为特征的油菜等经济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关键词】油菜;全程机械化;推进思路;推进措施

油菜是启东和海门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两市油菜种植总面积达到44 667hm2,其中启东种植面积近23 333hm2,适宜机械化作业的面积达14 867hm2,但是2013年启东的油菜机播、机收面积仅567hm2,只占适宜机械化作业面积的3.81%;海门种植面积21 333hm2,适宜机械化作业的面积10 000hm2,但是2012年海门的油菜机播、机收面积仅533hm2,只占适宜机械化作业面积的5.3%。由此不难看出,启海地区的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相对于适宜面积还很低。近年来,启海两地将在油菜机械化项目上重点推进、狠抓政策落实,力争各创建几个示范点,使油菜全程机械化能全面铺开。

1 启海目前油菜机械化作业情况

两地的油菜播种基本上都采用2BG-6A稻麦播种机进行直播,调节播种量及播种深度时由于油菜种子颗粒较细圆,播种质量(播种量和播种深度)较难控制,直接影响了出苗率及播种密度,进而影响油菜产量。

两地的油菜收割基本上都采用洛阳中收的东方红4L2Y-2.5、佳木斯3080等油菜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由于两地目前油菜的种植品种枝展宽与棵型较大、成熟期不一,导致带青收割脱粒不净,成熟收割则菜籽荚易爆裂,损失较大,这使得机械化收割的总损失率偏高。启海地区的油菜种植大多是秦油10号、丰油737、宁油16号、史利佳等品种,据农机技术人员在启东近海镇团结村、海复镇垦木村等地的记录情况,油菜收割的损失率比较高,667㎡产量在200~300kg左右,而海门四甲乡头桥、二桥、余合等村实点统计的情况也与启东相似。

其他方面,如两地的油菜种植植保及施肥机械化程度较高,油菜秸秆机械化还田率已达到60%以上。但是从推广部门的统计数据及目前两地的油菜机械化作业情况看,其核心关键还是解决机播和机收问题。

2 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推进思路

(1)深入调查研究,同农委等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引进、筛选适宜本地机直播1机收获并且稳定高产的油菜新品种。

(2)加强农机和农艺的结合,提高耕整地作业质量,使土壤颗粒达到适应油菜机直播的需求。完善机直播和机收获技术,并对2BG-6A稻麦播种机的播种装置及开沟装置进行技术上的改进,有效地提高播种质量;

(3)引进并试验高效的油菜移栽机,并与上级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探讨推行油菜移栽种植机械化的可行性;

(4)加强示范方建设,以点带面,推进油菜全程机械化率的进一步提高。

3 工作措施

3.1 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通过召开现场会、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积极宣传油菜生产机械化的节本增效作用,发挥出项目或示范园区的带动作用,引导好、调动好广大农民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加强示范点建设

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全托管与承包服务这个平台,集中油菜种植面积,扩大示范方的规模,并利用油菜播种和收获的时机,开好多层次的现场会。

3.3 加大对农机手的培训力度

在实施阳光工程、获证奖补等培训活动时,将实施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培训内容列入培训课程,切实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技能。

3.4 推进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鼓励各乡镇组成农机和农艺技术指导小组,研究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选好适宜的栽培模式,指导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适宜的品种、机具。

蔬菜绿色生产的主要技术范文4

一、认清形势,把握县情,科学定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世界农业正向持续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环保农业、无公害农业等生产方式发展,减少污染、净化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面对日益丰富的农产品市场,人们已不是仅仅要求满足于吃饱,而是更加注重健康和环保,食品安全问题已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据专家预测,21世纪的食品将主要是绿色食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符合农产品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务院关于新阶段“菜蓝子”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保障长期稳定供给为目标的要求;符合省委、省政府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思路,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对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优势农产品发展,优化生产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组织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农民增收。为适应新的形势,实现我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县委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清醒地看到,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产业作支撑,我县富民强县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树立1—2个市场前景好、牵动能力强,在国内省内有比较优势,能形成亿元以上产值,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作支柱。

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县委、政府始终把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充分发挥气候、土地和交通优势,千方百计构建以蔬菜、蔗糖、林果为主的重点产业,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广大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以及市场消费的新要求,我县几个重点产业存在的问题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地充分暴露,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减弱。蔬菜产业品种老化,种植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效益低,形不成优良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生产种植面积不稳,产品产值锐减;蔗糖产业一直处于高投入低产出、高成本低效益的状况,国家贴本、企业亏损、职工难以为生,最终破产关闭;林果产业品种繁杂、良莠不齐,见效周期长,产业化经营缓慢,对增长增收的贡献率低。回顾我县经济发展的历程,由于缺少强劲的产业作支撑,财政增长和群众增收跌宕起伏,严重地影响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面对我县脆弱的产业发展基础和未来严峻的竞争形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建设新兴产业,使其成为足以支撑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支柱,是我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战略任务。考虑到支柱产业建设和发展,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和我县资源特点、产业发展基础等因素,对以蔬菜、林果为主的绿色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培强壮大是一个明智而又务实之举。加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客观上社会物质产品的生产必须同国际标准接轨,由此带来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必然同国际标准接轨,在农产品消费上,追求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必然成为大家的消费共识,从而形巨大的市场空间,既对我县绿色产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也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此,把握当前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树立优患意识,迎接挑战,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一往无前地对我县多年苦心经营的蔬菜、林果产业,按照市场发展变化规律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要求,运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一次伤筋动骨的改造,实现品种更新换代,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把整个县域经济的运行推入稳步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已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目标定位是:借“天然温室”打“天然牌”,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发展“天然生态蔬菜”,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把蔬菜产业做强做大;按照市场需求,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大力发展热带林果,不断壮大生产规模,把林果业做成产值上亿元的产业。

二、发挥优势,围绕市场调结构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我县充分发挥地处热区、冬春气候温暖的“天然温室”气候资源优势和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冬季农业。根据全国农产品供求市场的变化,大春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实现粮食自求平衡为主,小春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形成“大春稳粮,小春抓钱”的生产格局,使我县的农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农业生产的效益显著提高,实现了粮经双丰收。2003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64万亩,粮经比为58.2∶41.8,与2000年的65.4∶34.6相比,经济作物的比例提高了7.2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6492万千克,实现了粮食自求平衡。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畜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畜牧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0.9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05亿元,增长17%。

三、抓住机遇,建设“四大”绿色基地

(一)抓住国家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的机遇,抓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元谋县县境中部是丘陵盆地(亦称元谋热坝),海拔在898—1350米之间,面积1126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7%,地处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地带,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气温22.0℃,绝大多数年份无霜,素有“天然温室”之誉,许多喜温蔬菜在这里可进行秋冬反季节露地栽培。蔬菜产业是元谋县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业兴带来百业旺的景象,俗有“蔬菜产业打个喷嚏,全县经济就要感冒”之喻。元谋冬早蔬菜(秋冬种植,冬季至翌年春季收获的蔬菜)以上市早、品种多、规模大而著名,至今已有27年规模化种植、商品化生产的历史,蔬菜产区农民人均占有售菜收入一千多元,是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元谋蔬菜面向“三北”地区,行销国内25个省(区)市的145个大中城市,部分产品还以转口贸易的形式出口到韩国、俄罗斯、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县之一,被誉为“金沙江畔大菜园”,“南菜北运”量占全国的10%,占云南省的40%。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进一步培强壮大元谋蔬菜产业,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我县多年的努力,争取国家农业部于2001年4月将元谋县列为全国首批55个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我县对此极为重视,提出了“举全县之力,打造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大县”的目标和元谋蔬菜“二次创业”的理念,以基地建设为契机,致力于传统产业创新。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工作,元谋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普及了无公害蔬菜知识和生产技术。通过广泛的宣传培训,提高了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菜农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菜农的种菜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全县蔬菜已基本实现无公害化生产。二是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根据抽样速测结果表明,2002年冬至2003年春菜季,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的合格率达到94%,比基地建设前提高了23个百分点;去冬今春菜季,经抽取4442个样品检测表明,合格率达到97%,又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被农业部评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合格单位”和“先进单位”。三是促进了蔬菜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冬早蔬菜种植面积、外销量、农民卖菜收入,2002年冬至2003年春菜季达到10.91万亩、11.94万吨、1.58亿元,分别比上年度增加1.63万亩、1.24万吨、0.56亿元,增长18%、12%和55%;2003年冬至2004年春菜季达到12万亩、16.38万吨、1.92亿元,又分别比上年度增加1.1万亩、4.44万吨、0.34亿元,增长10%、37.2%和21.5%;蔬菜平均亩产值从2002年的1187元增加到204年的1597元,提高了34.5%。一大批蔬菜收贮、保鲜、运销、加工企业发展壮大,蔬菜产业的整体效益显著提高,实现了量价同增。四是树立了品牌形象。通过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已有16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注册了商标,树立了元谋无公害蔬菜品牌的形象和声誉,提高了元谋蔬菜的知名度,客商纷至沓来,促进了蔬菜的销售和出口,农民种菜收入大幅度增加,实现了提质增效。五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无公害蔬菜已形成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售菜收入已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占全部现金收入的71%。在蔬菜产业的推动下,2003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35亿元,比上年增加0.72亿元,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2233元,比上年增加347元,增长18.4%,居全州第一位。六是积累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初步经验。通过基地建设,在组织领导、行政管理、技术措施的制订和推广、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积累了初步经验,为进一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打下了基础。目前,已带动粮食、水果向无公害生产方向发展,全县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5个(蔬菜16个、水果7个、大米2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葡萄、石榴)。

(二)抓住国家实施大型生态建设项目的机遇,大力建设绿色林果基地

元谋县地处低纬高原,四面环山,中间低凹,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高温、干燥、少雨的气候特征。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植被破坏严重,生态脆弱,神奇的“元谋土林”,既是奇特的旅游景观,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象征。为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全县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结合国家实施生态恢复、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的大好机遇,把生态建设与绿色产业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发荒山,种植印楝、龙眼、芒果、咖啡、葡萄、石榴、小枣、大青枣等经济林果,无公害、绿色林果产业已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元谋的又一支柱产业。至2003年底,累计种植经济林果2.99万亩,产值达到2635万元,绿色林果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葡萄、大青枣、龙眼、芒果等产品已开始打入国内大中城市。

(三)抓住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机遇,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为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民增收,我县认真贯彻中央“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精神和云发[2002]26号文件精神,根据我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基础、布局实际和大宗农产品种植的区域特点,县委、政府果断作出以元谋火车站为中心,建设能禹绿色食品加工园区的决定,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列项扶持。采取优惠提供土地、减免税收、全方位优质服务等优惠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发展条件,千方百计引进资金、项目和人才入驻园区参与绿色食品加工开发。目前,全县已有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26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亿元;2003年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上缴税金528万元,带动3万多户农户种植蔬菜、水果,支付农产品收购资金8019万元;有4户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有18个企业的23个产品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去冬今春菜季,出口洋葱1.37万吨,出口脱水香葱450吨。县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于2003年与北京汇源果汁饮料集团签订协议,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汇源集团到元谋投资。按照协议,汇源集团将注资3亿元人民币,在能禹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内兴建年加工处理农产品30万吨的加工企业。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加工处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实现绿色产业提质增效,大大提高我县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四)抓住国家实施种子工程的机遇,加快建设冬繁制种基地

繁种产业尤其是冬繁制种是元谋的一大优势,有“天然温室”这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元谋还是农业部列项建设的、最优越的农作物种子南繁基地,由于没有台风和梅雨袭击,温暖干燥的气候特别适宜繁殖各种蔬菜种子和粮食作物种子,全国每年有60多个单位到元谋进行冬繁制种和种质鉴定,所繁制的蔬菜、花卉、小麦、玉米等作物种子,质量十分优良,部分种子还出口到国外。为使元谋适宜冬繁制种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造福群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增收入,根据州委、州政府“三区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县委、政府十分重视我县繁种基地建设工作,成立了领导机构,落实了工作措施,使我县的繁种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2003年冬至2004年春,全县冬繁制种面积达到7613亩,比2000年的6030亩增加1583亩,增长26.3%;种子总产量55万公斤,产值1024万元。有许多农户通过繁种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四、畜牧产业长足展

畜牧业是元谋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产品总量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品种改良和种草养畜步伐加快,动物防疫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建设初具规模。畜牧产业专业协会的成立进一步提高了畜牧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2003年我县畜牧业克服了疫病等因素的影响,持续稳定发展。年末生猪存栏14.41万头、大牲畜存栏8.94万头匹(其中牛存栏5.74万头)、羊存栏12.45万只,同比分别减0.25%、减4.6%(牛减2.5%)和增8.7%;出栏肉猪11.09万头、大牲畜1.32万头匹(其中牛0.91万头)、羊3.84万只,同比分别增1.94%、8.4%(牛增7.3%)和2.9%;肉蛋奶总产量达1.26万吨,同比增10.42%。畜牧业产值(现价)达1.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538元,占总收入的25.3%。

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2004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100元的发展目标。今年1—6月,累计出栏肉猪5.82万头(其中:肥猪5.69万头,屠宰仔猪0.13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0.41万头,同比增长7.54%;出栏肉牛0.35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64头,同比减少1.77%;出栏肉羊1.7万只,比上年同期增加0.31万只,同比增长22.41%;出栏家禽18.49万只,比上年同期增加2.9万只,同比增长18.62%;牛奶产量17吨。

(一)增设服务网点,加大家畜品种的改良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2003年全县完成生猪杂交改良2.32万胎、马匹改良524胎,选种选配牛0.56万头,选种选配羊1.03万胎。去年10月以来建立的老城、黄瓜园两个牛冻精改良点,迄今已配种黄牛50胎、水牛110胎、奶牛8胎。生猪生产实现了产品优质化,肉牛、肉羊个体产量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二)种草养畜,优化内部结构。我县1993—2002年累计种植利用优质牧草1.26万亩。2003年种植优质牧草4736亩,主要品种为皇竹草1786亩,特高黑麦草1752亩,印度木豆1198亩,还有鲁梅克斯、高丹草等。通过种草养畜的示范推广工作,优化了畜牧业内部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益,促进了全县草食畜商品生产的发展。

(三)认真组织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2003年全县预防接种猪瘟—猪肺疫二联苗20.15万头次,猪W病疫苗17.72万头次,牛W病疫苗4.07万头,羊W病疫苗10.58万只,山羊痘疫苗10.81万只,牛出败疫苗1021头,牛羊炭疽疫苗775头(只),鸡新城疫疫苗31.85万只,禽霍乱疫苗4.28万只;预防性驱治家畜、家禽寄生虫病93.81万头(只)次。据统计资料和抽查结果,全县猪死亡率为1.78%,牛死亡率为0.73%,马属动物死亡率0.34%,羊死亡率为0.67%,家禽死亡率为0.78%,均在省、州规定的控制指标之内。

(四)建基地,抓示范,促发展。我县江边乡是省列畜牧扶贫工程示范项目和州列黑山羊特色养殖基地,通过举办示范村、示范户改造羊厩,调种换种,种植使用优质牧草、科技培训,科学饲养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山羊生产快速发展,出栏量明显提高,今年1—6月全乡出栏山羊5532只,比上年同期的2602只增加了2930只,同比增长112.6%。

(五)加强市场建设,促进畜产品流通,保证畜牧商品生产顺利发展。2003年政府投资对黄瓜园畜产品交易中心进行了改造扩建,增强了服务功能,适应了不断增加交易量的需要,保证了我县畜牧业商品生产的顺利发展。

(六)发展专业技术协会,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化市场的连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到7月23日发展畜牧生产经营专业技术协会3个,会员144人。

(七)以企业为龙头,发展奶业生产。去年引进龙川江奶业公司建立牛奶加工生产线,于12月正式投入生产,为我县的奶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五、完善营销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

县委、政府始终站在发展好、实现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牢牢地把培育壮大营销队伍、聚合力量开拓市场摆在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加快体制创新,培植农产品销售龙头。将县蔬菜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使之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扶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鼓励他加强同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的联系与合作,稳定和发展客户,并逐步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产品流通窗口和直销点,开拓市场空间。其次是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在全县确定100户重点扶持的经纪人,实行正科以上领导干部联系经纪人制度,从政策、资金、科技服务上重点给予支持,使经纪人放心、放胆地发挥组织群众、连接市场的能动作用,拓宽销售渠道和信息渠道,有效提高群众生产的针对性和农产品的商品率,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和开拓市场。第三是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能人为基础,根据不同地区农产品生产布局的特点,大力发展各种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对各种协会给予积极扶持和引导,充分发挥他们信息来源广、机动灵活的优势,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采取“好品种+订单”的方式,有效组织千家万户进行蔬菜和林果种植生产,同时,多渠道、宽领域开辟农产品销售市场,实行订单生产和订单销售。目前,全县已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94个,会员8433人,其中:经济实体型协会46个,占48.9%;技术服务型协会26个,占27.7%;技术交流型协会22个,占23.4%。对协会的发展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施加任何行政干预,把生产经营的自真正交给农民。第四是努力打造品牌。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和协助企业抓紧对主要蔬菜品种和林果品种进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办理商标注册登记,改善包装条件,打造“天然”、“无公害”品牌,实施品牌营销。第五是优化交易环境。加大蔬菜批发市场交易秩序的清理整顿力度,严厉打击欺行霸市行为,协调好运力关系,适度减免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维护客商和菜农的合法利益。第六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元谋火车旁建成规模较大的蔬菜交易市场——云南省元谋县蔬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其中,有综合办公大楼1500平方米,收菜货棚80间、2310平方米,贮菜货棚37间、3000平方米,发运场地3.1万平方米。建有铁路专用线1216米,火车装车站台货位48个;制冰厂1579平方米,日产白冰50吨,储冰房两座,可储冰500吨。另外,在县城和各乡镇还建成大小不一的农产品交易市场14个。第七是强化服务。县委、政府把如何为企业、协会搞好服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正科以上领导干部挂点帮扶制度,对企业、协会制订了特殊的保护政策,严禁各种侵害企业、协会利益的行为发生。职能部门积极为企业、协会申报项目,争取上级部门列项扶持,在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已有县蔬菜公司、金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列入省级龙头企业扶持;翰泰食品有限公司、龙川江化工有限公司、中山葡萄公司、金珠公司列入州级龙头企业扶持;清和果蔬协会获国家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扶持。

六、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全面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元谋境内工业不发达,农业生产环境几乎未受到污染,十分有利于发展绿色产业。经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对元谋主要农业生产区域内的水、土、气采集样品检测出434个数据分析表明,元谋农业环境清洁无污染,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完全适合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为保护这一清洁的农业生产环境,我县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云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经常性的开展农业环境检测监督工作,坚决杜绝新建污染大的工业项目。在良好的农业环境基础上,依据国家和农业部颁布的标准,制定了无公害蔬菜和葡萄、小枣等部分林果的生产技术规程,采取集中培训和分类指导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技术;全面清理整顿农药市场,在全县范围内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杀虫灯、生物农药、种植害虫喜食作物集中诱杀等物理、生物防治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农药对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加强对上市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及时掌握质量安全状况,反馈指导生产。扎实的技术推广和产品监管工作,促进了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全县主要农产品已基本实现无公害化生产。

七、以科技为支撑,多方位搞好技术服务

一是抓好科技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科技服务网络,与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进行县所科技合作,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优新蔬菜品种,探索、积累和推广生产种植技术;同时,在全县确定一批享受政府津贴的农村和非公经济优秀专业人才,表彰奖励“金土地”种植能手,多渠道、多方位带动群众掌握和应用农村实用科技。二是抓好技术培训。实行农、科、教统筹,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作用,把制定科学技术规范和推广实用技术、培训干部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多渠道、多角度服务绿色产业的新机制;充分发挥我县属老菜区联系广的优势,长期聘请省级有关专家对各级科技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促进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服务手段更新。三是办好示范样板。充分发挥省农科院热经所和县级农业、科技、蔬菜等部门的科技优势,在黄瓜园镇小丙岭创办蔬菜科技示范园区500亩,引进喷灌、滴灌、塑料大棚栽培等新技术和太空椒、五彩椒、高价值洋花菜繁种等蔬菜新品种进行示范栽培,以示范基地培训、带动农民学习新的栽培技术。四是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为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监督,最大限度地确保上市的农产品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成立了元谋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站,在全县蔬菜主产区的批发市场设置了10个质量安全检测点,配置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34台,其中:全自动高感度大量样品速测仪1台,台式速测仪11台,便携式速测仪22台。一个由县、乡和部份产销实体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成,从田间地头到产品交易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已初步形成。制订了《元谋县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试行)》,由县人民政府行文执行,菜农的蔬菜必须通过抽样检测合格才能上市交易,菜商收购的蔬菜必须通过抽样检测合格才能外运。

八、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龙头企业弱小,带动能力不强。我县龙头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仅600多万元,最多的也仅2000万元左右,与外地大企业相比,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弱,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不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二是龙头企业的科技和质量水平不高。大部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还比较低,只能进行简单的初加工,能开展精深加工的不多,从而导致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包装差,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三是融资困难。政府扶持资金少,金融机构又因企业缺少担保人而不予贷款或贷款数额少,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使一些有市场前景的好项目也不能及时开工建设,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四是管理水平低。大部份企业还是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五是缺少知名品牌作支撑。我县虽已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申请注册了一批商标,但数十年来一直未形成一个知名的品牌,市场和消费者对元谋蔬菜、元谋水果等农产品的认知程度还比较低。六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县虽已成立了94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但加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农户仅占全县农户总数4.63万户的18.2%,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份协会是与农户之间没有产权关系的、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真正能够完成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实体型协会较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协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总的来看,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

九、对策和建议

1、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一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二是要扶持新产品开发技术;三是要加强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四是要对企业管理者进行市场开拓能力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

2、要进一步发展精、深加工,加强新产品开发,改进包装,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提高加工转化和增值率。

3、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为基础,加强对外宣传和市场开拓,创造名牌产品,努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4、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把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蔬菜绿色生产的主要技术范文5

[关键词]蔬菜;进京;流通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5-0100-03

环绕北京的河北省是北京重要的“菜园子”,作为蔬菜生产和调出大省,2009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1651万亩,产品除满足省内需求外,主要销往京津等地,外销率达一半以上,对保障首都等地的蔬菜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北省销往北京的蔬菜占北京市场的50%左右,居外埠进京蔬菜市场份额之首。

1 京冀两地进京蔬菜项目合作

1.1 河北省“环首都”蔬菜产业基地建设

河北省按照“促生产、保供应、强流通、稳价格”的发展思路,在《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中,要求在环首都的涿州、怀来、丰宁、三河、大厂、固安等13县市分别建设绿色有机蔬菜基地,每个县市先选择30至50个村,每个村建设不低于1000亩的蔬菜生产标准园。为加强蔬菜生产,河北省政府成立了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组建蔬菜产业发展局。保定市提出要坚持成方连片、规模发展,各县(市)至少建设一个500亩以上的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园区,规划到2012年蔬菜外销量力争达到500万吨,在京、津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8%。

1.2 京冀蔬菜等农产品产销合作

2011年5月19日,北京市商务委与河北省政府驻京办事处、河北省农业厅联合签署蔬菜等农产品产销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强化3方面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沟通机制和合作关系,致力于解决“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问题。

①加强信息沟通,优化河北省蔬菜产地与北京市场的对接。北京市商务委根据本市蔬菜市场供销状况,及时向河北省农业厅提供北京蔬菜市场需求信息;河北省农业厅将及时向本省蔬菜基地县传递北京市场信息,引导本省农民进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蔬菜生产,以保障北京市场供应;②减少流通环节,在京建立河北蔬菜直营店。重点支持在北京市区开设河北蔬菜基地直营店30家以上;③打造冀菜品牌,助力河北蔬菜产业发展。推进品牌蔬菜直接进入直营店,合作打造河北特色和品牌,提高河北蔬菜知名度。

1.3 河北省组建无公害农产品进京协调联络处

2002年,河北省无公害农产品进京协调联络处正式成立。该联络处河北省常驻北京的办事机构,其工作重点是:及时了解北京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动态,向河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基地提供市场信息;及时掌握本省农产品市场受检、销售情况,向北京市场推介质量信得过、信誉有保障的品牌产品;配合北京有关部门,做好沟通衔接;对检查、检测有问题的产品帮助企业或基地制定整改措施。

2 河北对进京农产品实行产地准出制度

自2008年7月起,河北省全面落实供京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准出制度,各地进京农产品都必须经过检测、批准。

2.1 进京农产品产地准出制

到目前,河北省初步建立起以4个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11个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6个重点区域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骨干,以110个县级蔬菜质量速测站为基础的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重点监督检测全省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获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资质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2个国家级和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市、区)以及其他48个蔬菜生产大县的农产品。

2.2 河北进京农产品全部纳入质量追溯制度

为确保进京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实施,河北省加强了进京农产品基地建设和生产监管,进京蔬菜生产基地全部实现了生产备案制度,全部落实监管责任人,全部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全部按相关技术操作规程生产。三万多亩基地,每个农户被分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代码、田间管理有生产记录表、农药化肥使用登记在册,每个单元在产品进入市场前都贴上自己独有的质量追溯编码。

3 河北省进京蔬菜主要供应基地建设

3.1 张家口农产品进京概况

张家口市蔬菜常年种植面积130万亩,年产量在450万吨以上,现在已基本建成京西北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每年为北京市场提供大量农产品,保证了首都人民“菜篮子”的需要。蔬菜主产区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病虫害少,有机肥源充足,生产的蔬菜基本都是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张家口市实施蔬菜运销“绿色通道”政策,运菜通道全境畅通,保证蔬菜在采收当日就能摆上北京市民餐桌。

(1)北京市与张家口市蔬菜产销合作

2008年7月,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与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了《蔬菜产销合作(2008—2012年)框架协议》。按照协议,北京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将开设张家口蔬菜批发中心和直销专柜,并建立两地间蔬菜运输的“绿色通道”。规定双方的职责是:北京市商务局负责提出蔬菜货源需求,并协调北京市相关部门与企业为这些蔬菜进入北京市场提供支持和帮助;张家口市政府负责组织本地区蔬菜货源,并与北京市场和企业进行对接。期间,双方还将建立两地政府间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在政府指导、行业协调、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尽可能为对方提供便利和优惠。此外,北京市商务局与张家口市相关部门签订了《政府产销合作意向书》,北京为送菜进京的车辆开通“绿色通道”,并免收高速路费、批发市场的进场费及停车费等。

(2)张家口成为北京副食品生产供应基地

张家口除供应北京的“菜篮子”外,还成为北京副食品生产供应基地。目前,现有蔬菜种植面积111万亩,年产量371.1万吨,产地主要集中在坝上张北、康保、尚义、沽源四县。品种主要包括大白菜、甘蓝、花椰菜、大白萝卜、胡萝卜、西红柿、黄瓜、彩椒、葱头、油菜、芹菜、圆白菜。上市时间为每年的7月至9月。马铃薯年产量19.7万吨,产地主要集中在坝上张北、康保、尚义、沽源四县和坝下蔚县、怀安、赤城三县。上市时间为每年的7月至10月。

(3)京张农业协作蔬菜产销对接

2010年7月,京张农业协作蔬菜产销对接会在京召开,30余家北京大型超市、市场与张家口市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对接。以前蔬菜从农田到超市,流通环节很多,菜农要先将菜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运到北京的批发市场,然后再送到超市。蔬菜直接从农田运到超市,流通环节少了,蔬菜将更新鲜,价格也会更低。

(4)企业间合作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大洋路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发集团等多家北京企业和张家口蔬菜生产企业也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

3.2 承德农产品进京概况

承德市露地时差蔬菜总播种面积30万亩,蔬菜种类以胡萝卜、大白菜、甘蓝、菜花为主。其中胡萝卜播种面积9.5万亩,主要分布在围场、隆化北部;大白菜播种面积10万亩,主要分布在丰宁、围场、隆化;甘蓝播种面积6万亩,主要分布在围场;菜花播种面积1.6万亩,主要分布在丰宁。

(1)承德无公害蔬菜进京

2009年,承德市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100余万亩,年产各类新鲜蔬菜数10亿公斤,除一部分供应当地市场外,大部分销往北京。为了确保这些蔬菜达到无公害标准,承德市多次聘请北京蔬菜研究所的专家,到承德举办无公害蔬菜知识讲座、培训,市县蔬菜技术推广站的科技人员也工作在蔬菜基地,面对面地开展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2)承德30%农产品直销北京城

北京已成为河北承德最重要的农产品市场,承德也成为北京重要的产业转移基地和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目前,北京企业已在承德建立62个农副产品基地,面积达到100多万亩。随着京承农业合作项目的推进,北京三元集团、华都集团等一批企业相继到承德投资办厂,不仅为当地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也为当地农产品找到了出路。

(3)“首都后花园”承德农产品大举挺进北京市场

2004年9月23日,河北省承德市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北京、承德农业项目洽谈暨农产品推介会”,承德市76家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带来了各自生产的名、优、特、新农产品聚集北京,使承德的农产品更快地挺进北京市场。随着京承高速公路和乡乡通、村村通公路工程的实施,承德市的农产品1~4个小时就可以进入北京市场,来自承德市的新鲜农产品当天就可以摆上北京的餐桌。

(4)大单承德农产品集体进京

北京近邻承德已经成了京城老百姓的“大菜园”。2007年7月27日,从京承农业合作研讨会上获悉,北京在承德已经建立农副产品基地62个,面积达到100多万亩。双方在农业合作方面的项目达到80多个,累计签下了70亿大单。承德表示他们将以“承德农业”这一统一品牌集体进军北京市场,产品包括绿色无公害生猪、无公害蔬菜、奶山羊、北京鸭、肉鸡、大豆方便面、矿泉饮用水以及液态奶等。

(5)北京、承德农业洽谈会暨农产品推介会举行

早在2004年9月23日,北京、承德农业项目洽谈会暨农产品推介会就在北京举行。两地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业科研单位的700多人参加,签约项目43个。另外,还就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信息、京承农业合作论坛、蔬菜配送基地建设等达成一致,来自承德市的76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还向首都市民推出优质绿色产品,参展展品共20大类272种。

(6)河北承德农产品进京有“绿色通道”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北京市为承德市鲜活农产品进京开通“绿色通道”。为保证奥运期间北京市场蔬菜供应,京承两地政府从2004年以来,积极开展农业合作,承德市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蔬菜质检流程体系,并完成产地环境评估161万亩,对蔬菜主产区170个乡镇、60万农户的农产品基地进行了产地编码管理。

3.3 廊坊农产品进京通道

蔬菜绿色生产的主要技术范文6

大家关注的

有机食品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那么究竟什么是有机食品?

为什么有机食品这么贵?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区别是什么?

有机食品的好处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怀松,请他从专业、客观的角度帮我们一一解答。

Q什么是有机食品?

A:有机产品中供人类食用的产品,称为“有机食品”。有机食品主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产品、水产品、调料等。在有机食品的生产中,严格要求不得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进行生产。另外作为有机食品的首要条件是要通过相关部门的认证,有证书、有认证标志。任何没有证书的,不应称为真正意义的有机食品。

根据调查,一般有机食品零售价要比常规食品价高出30-50%左右,有机食品为什么这么贵?

A:有机产品生产的特性,决定了有机生产的高成本,必然导致有机产品的高价格。以有机产品中的有机蔬菜产品为例,在普通蔬菜生产过程中,增施化学肥料和施用化学农药是保证蔬菜产量的重要措施,而有机蔬菜生产严格禁止化学肥料与农药的施用,替代的是生物肥料与生物农药的施用,若管理不当,势必造成产量降低,相对成本增加,价格必然提高。以散养鸡为例,鸡一般需要十个月龄开始产蛋,饲养场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饲养蛋用鸡4-5个月就可以产蛋。柴鸡产蛋率低,蛋鸡产蛋率高。柴鸡不会每天下蛋,一只柴鸡生产一斤柴鸡蛋需要近3个星期。柴鸡蛋个儿小,每斤11个,市面上常见的蛋鸡蛋每斤8个,所以柴鸡蛋比蛋鸡蛋贵。再加上有机产品质量高,优质优价也是必然。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区别是什么?

A:无公害农产品突出安全因素控制;绿色食品既突出安全因素控制,又强调产品优质与营养。无公害农产品是绿色食品发展的基础,绿色食品是在无公害农产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有机食品注重对影响生态环境因素的控制。

从投入品方面看:无公害农产品杜绝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绿色食品除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外,还要按照绿色食品农药、肥料、饲料、兽药使用准则的要求,限品种、限量、限时间使用化学合成品;有机食品杜绝使用化学合成品。

从最终产品的农药残留看:无公害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绿色食品农残值比国家标准相应限值高2~5倍;有机食品农残限值比国家标准相应限值高20倍。

从对环境的贡献看: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过程对环境的要求以及生产过程对环境改善的影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对环境贡献最小;绿色食品由于强调来自于优良生态环境对环境贡献较大;有机食品因为强调对生态环境的建设贡献最大。

选择有机食品的7大理由

1.较为健康

研究显示有机产品含有较多铁质、镁质、钙质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而重金属及致癌的硝酸盐含量则较低。

2.味道较好

有机农业提倡保持产品的天然成分,因此可保持食物的原来味道。

3.避免爆发类似禽流感一类的疾病

密集式的动物饲养方式令疾病很容易传播,而有机农业要求开放的动物饲养方式则可以令动物有空间伸展活动,增强动物的抵抗力,减低疾病散播机会。

4.含有较少化学物质

在有机生产的理念下,所有生产及加工处理过程均只允许在有限制的情况下施用化学物质。

5.生产过程不含基因改造成分

在有机生产的理念下,所有生产及加工处理过程中均不可使用任何基因改造生物及其衍生物。

6.对环境及生态有利

有机生产鼓励使用天然物料,适量施肥及灌溉,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场内及其周边的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