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典型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设计的典型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设计的典型案例

城市设计的典型案例范文1

关键词:大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问题;处理;工业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在设备的安装中,需要操作人员经过多方准备,通过合理的管理,实现设备的定置安装,在安装后,技术人员将会对机电设备进行调试,尤其是对于大型机电设备而言,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非常重要,决定着在未来的应用效果与寿命。在安装调试过程中更加关注它的安装质量,质量将会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稳定性,对于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电机安装是大型机电设备安装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电机的运行调试需要尤为注意,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机电设备的安装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出现新的工艺技术与新的材料,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在吊装过程中注重更多的细节,保障更多的安全。一旦发生安装失误,将会不但存在影响经济效益的可能性,还有可能会对生命造成安全威胁。机电设备的安装会对设备的使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更多的关注。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需要得到一一解决,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2.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中的问题

2.1电机试运行检查

在进行新的电机安装前,要使用万用表对电动机的各个绕组进行测量,对绕组与地间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按照一般的规律,电动机每1KV工作电压,绝缘电阻将会不低于1MB欧。如果绝缘电阻过低,则需要对电机进行烘干处理,之后再进行测量,直到合格为止。[1]在进行电机的二次回路接线检查中,可以先模拟动作,确保环节均正常,对电机的接线进行检查,确保相序与旋转方向正确。另外检查电机内部是否有杂质。

2.2电机振动问题

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很容易发现电机的振动问题,它的振动与否将会直接带动设备的振动情况。泵的转子不平衡,轴承的间隙相对较大等都会造成电机在正常运转时发生较大的振动噪音。这些振动绝大多数是因为机械原因引起。由于在运转过程中,电机的旋转惯性力与偏心不平衡产生的扰力,都会引起设备的强烈振动,一时难以解决。[2]设备的振动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与基座与其他的连接物一起进行振动与噪音。这些设备的噪音通过空气或是其他的介质进行传播,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2.3螺栓连接的问题

在机电设备组成中,螺栓与螺母的连接是最基本的要素。它可以对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的稳固,避免设备在运转的过程中产生位移情况。在安装力过紧时,螺栓的机械应力与电磁力长时间的作用会造成螺栓连接的金属疲劳,造成了巨大的隐患。当机电设备的实际荷载超过它本身的极限强度时,就会产生断裂的危险,造成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这操作人员的使用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3]

2.4超电流问题

一般当机电设备中的电机负载过大时,电流整定偏小,线路的电阻就会偏高。这一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电机的轴承损坏,转子与壳体发生了轻微的碰撞,或者在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隙内存在着一些不易消除的异物,这样甚至会有卡死的危险。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电机的功率偏小,速度下降,而发热功率增大。另外传送介质超过设计能力时也会发生超电流的问题,如密度大、粘度高等问题。

3电气设备的问题

3.1 在进行设备的开关安装时,它的动静钥触头的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可能会导致接触面的氧化问题,这样就会造成其他部位的灼伤,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已经有案例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火灾是因为机电设备中的电气设备安装出现问题;[4]

3.2在机电设备的电气供应中,断路器弧触指与触头装配存在不正确的现象,它的接触压力、同期性与其他的指标达不到要求时,会导致触头过热,熄弧的时间相对延长,导致绝缘介质存在分解的危险,引发爆炸事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3电流互感器是机电设备中的一项重要部件,在安装过程中如果检修不到位的话,会使一次绕组断路的问题,造成非常高的过电压,对附近的人体生命安全造成巨大隐患。[5]另外对于载调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安装错误时,或有杂物落入机电设备中时,造成机构卡死,也会发生一系列的故障,造成安全与效益受到影响;

3.4在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还存在着主变压器的绝缘破坏或者击穿的危险。在安装主变吊芯与高压管等主要环节时,因为疏忽,造成一引异物落入,造成套管中的排水不完全,密封安装错误,或者存在损坏的问题,都使得绝缘强度大为降低,造成绝缘破坏或是击穿的问题,从而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安全隐患。

4.机电设备安装技术完善措施

4.1安装前的准备

首先需要在安装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对设备本身的检查与对安装位置的检查。对设备的检查主要是对外观的检查,对设备中的装配螺栓的固定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无松动现象,所使用的能源管路是否完好,无漏油、水、气的隐患。设备的电路布线同样需要关注,在布线的过程中要对隐患部位进行固定保护,避免与危险品旋转在同一区域。[6]另外还需要在设备的安装过程中的使用的机具与工具、材料都要准备清楚。做到万事俱备。对设备的安装位置的检查,主要是包括基座是否稳定,环节中对噪音等情况的承受力,电气源的利用以及位置是否有利于后期进行维护与保养。

4.2对施工进行科学管理

设备的安装,尤其是对于大型建设工程而言,设备的安装是一项重要的体系工程,需要做到科学的管理。在安装中,要对设备的外观进行检查,在现场由专人负责指挥。另外上在高空的机电产品安装时需要做到安装人员的安全保护工作,确定其生命安全有所保障。对于设备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提出,并对问题进行根本解决,避免造成更大的问题。[7]

4.3对设备进行调试

机电设备安装完成之后,首先就是要对设备进行调试,它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对于工程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调试过程中,有可能会对设备以及周围的环节参数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优化的运行方案模式。在设备的安装调试完成之后,要进行生产考核,当经济与技术指标都达到合同规定后,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在验收过程中,要对相关的文件与单证进行考察,严格审核,确保高质量通过验收。[8]

4.4电机运转异常处理措施

当电机运转出现异音,要进行充分检查,必要时需要停机进行检查。检查电机的温度与轴承、定子温度是否存在异常变化,对于没有过载保护的电机,温升检查更为重要。如果发现电机轴承附近温度过高,需要马上停机。如果发现轴承滚动体或滚道上存在裂纹,需要更换新的轴承后再进行作业。电机在运行时出现焦味,一般就是指温度过高,也要立即停车进行检查。确保电机的清洁,避免水滴、油污或其他杂物落到电机上,更不能让水滴进入到电机的内部,定期进行检查,更换油等。要定期对电动机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尤其是电机受潮时,发现绝缘电阻过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9]

5.结语

大型机电设备在多个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对于安装调试过程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在安装阶段,对设备的调试质量将会直接决定着设备的运行效果与寿命。一旦发现机电设备中重要部件的运转异常,需要马上进行处理,不可保留质量隐患。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设备的监测更加完善,通过多角度的分析,确保大型设备的安装正确,调试排除安装问题,以达到最佳的运转效果。另外在维护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检查,维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发挥大型机电设备的作用与效果,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付江华.大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探讨[J].中外建筑,2008,07:182-185.

[2]肖国明.大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3:284-285.

[3]李义贵,吴广亮.大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管理[J].科技传播,2013,16:45-46.

[4]倪航.浅议大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J].科技与企业,2013,17:213.

[5]潘国祥.基于大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处理的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6:58.

[6]刘洋.概述大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管理[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7:158.

[7]汉国.关于机电设备安装控制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6:28-29.

城市设计的典型案例范文2

关键词:城市设计;历史街区;环境协调区;文殊坊

城市设计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品质为目标,在城市发展总体政策框架指导下,综合组织城市各种功能,关注城市历史空间的设计,以城市形态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局部地区所进行的阶段性的整合设计[1,2]。城市设计的重要对象就是城市局部地区的整体开发建设和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城市建设是城市设计的原动力,也是城市历史空间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契机,这就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研究历史街区的原因[3,4]。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现代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许多城市历史街区周边地区大多实行高密度开发,造成不同风格的建筑直接冲突或者不同尺度、不同时期风格的建筑物生硬的出现在道路两侧的现象。鉴于城市历史空间与现代空间发展的断层现象,本论文选定成都文殊坊历史街区及其环境协调区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对文殊坊历史街区环境协调区的社会经济价值及其空间设计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促进成都市整体环境的协调融合,实现现代和历史的和谐共生,使城市相关建设“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1 文殊坊历史街区分析

1.1区位分析

文殊坊与宽窄巷子、大慈寺一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文殊坊位于市中轴线人民中路旁,作为成都中央休闲旅游区,与传统城市商务中心CBD相融合。依托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_文殊院(5.73公顷),形成东至北大街、草市街,南至白家塘街、通顺桥街,西至人民中路,北至大安西路规模的协调区。这里交通便利,向南与成都市区中心天府广场、向北与火车北站都非常近(见图1)。

1.2 功能性质定位

作为成都市政府规划的三大历史文化保护片区之一、六大旅游休闲商业区之一,是中房集团成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倾力打造的以佛禅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展示成都特质、代表成都文化的城市名片,是成都市民怀旧寻古、休闲娱乐的上尚之选,海内外游人宾客认识成都、体验成都休闲文化的重要窗口[5,6]。

1.3 文殊坊街区肌理分析

1.3.1 改造前肌理分析

道路是决定城市格局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改造前图底关系(见图2)可以看出,文殊坊道路格局呈“井”字型道路网布局。在城市主要道路人民中路、文武路、草市街和大安西路的围合内,街巷把片区划分成几块大小不等的地块。这种路网格局方便地处理了新城区与旧城区道路的衔接关系,有利于保护文殊坊的完整格局,为保护这个片区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创造了有利条件。传统街巷中院落与街巷相互依存,其紧密的关系使街巷与院落建筑共同构成了城市丰富紧凑的肌理效果,当这种城市肌理作为城市特色街巷空间时,街巷肌理也是体现街巷空间特征的标识之一[7,8,9]。

1.3.2 改造后肌理分析

从改造后的文殊坊街区图底关系(见图3)可以看出,整个街区肌理呈现出较为匀质的状态,院落建筑比较均匀地分布在街区用地上,整体呈现"面"的特征,而不是传统街道所体现出来的肌理那样,由街道对建筑进行组织,建筑紧密排列在街道两旁,整个街区呈现出强烈的线性状态[7]。

2 文殊坊历史街区环境协调区分析

2.1 环境协调区划定

“成都市文殊院文物保护片区改造城市设计”的“文殊院片区保护区划示意图”将文殊坊历史街区划分为文殊院保护区、建设控制区、景观协调区三个功能分区[10]。

由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协调区是在建设控制地带之外,划定的以保护自然地形地貌为主要内容的区域。而本文研究的环境协调区纯粹为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之间的过渡地带,同时通过具体的实地踏勘,认为“成都市文殊院文物保护片区改造城市设计”中的建设控制区与景观协调区所起的作用均是一种协调过渡,而该地块周边也并没有需要保护的大面积的自然地形地貌环境,故本文将“成都市文殊院文物保护片区改造城市设计”中的建设控制区与景观协调区合二为一,并统称为环境协调区而作为研究对象(见图4、图5)。

2.2 环境协调区概况

文殊坊位于市中心人民中路旁,作为成都中央休闲旅游区,与传统城市商务中心CBD相融合。依托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殊院,形成东至北大街、草市街,西至人民中路,南至白家塘街、通顺桥街,北至大安西路规模的协调区,总规划用地面积33.25公顷。目前环境协调区内基本上呈现出典型的城市现代街区空间。在北大街、大安西路、府河两岸上除了本历史街区的开口外,其它地区沿街建筑均为大尺度的现代建筑风格(见图6),富有传统特色的商业店铺与北大街路上现代化的建筑界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见图7)。同时在人民中路周围新建的城市现代空间建筑物大多为多层,在建筑高度及形式上对比明显。

2.3 文殊坊环境协调区的经济社会价值分析

城市设计的典型案例范文3

与工业文明产生的城镇整体性相比较,传统古镇具有独特的整体性魅力。首先,中国传统古镇是几千年农业文明的产物,是农耕文化的具体体现。其次,古镇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观,尊卑有序的世界观无不影响着古镇的整体发展。最后,古镇空间尺度宜人,人性的温暖,透露出特殊的历史气质。然而,随着工业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古镇的发展遇到了困境。一方面,以农业为基础的古镇已经不能适合新的时展的要求,古镇的区位优势已不存在,古镇的发展走向没落。另一方面,受到现代文化的侵蚀,古镇传统的整体性逐步瓦解。是保留传统还是抛弃历史,中国的古镇都面临着同样的抉择。本文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关注古镇空间层面上的整体性。从中心和连续两个概念出发,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来描述洛带古镇整体性在空间上的特征。具体分析内容,见表1。

案例研究

1更新前古镇整体性现状

改造前古镇空间整体性存在以下特点。1)从一级中心分布情况来看,古镇客家文化景观总体上保留完好,形成了独特的客家环境要素。四馆(会馆)一寺一公园的公共空间形式保留完好,反映出客家民系移民时期同族群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独立的心态。2)从三级中心的分布来看,古镇传统生活是以墙围合的合院空间为中心的。围墙作为传统古镇民居的典型特征,至今还在大多数城市占据着城镇划分的主体地位。而它的虚体———城镇道路交通系统在古镇则是“墙”划分的结果。古镇拥有天井院落186处,均质地分布在街巷之中,人们一天的生活都围绕着它,它们是古镇空间的主角。3)从连续性上来看,古镇商业场镇功能在空间上表现明显。场镇的兴起主要是满足农村商品交易货物集散的需要,因此商业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虽然作为聚落,居住是必须的,但场镇的这种居住服从于经营活动,所以,临街几乎都开设为开敞的铺面,形成商业———街道———商业的线性并列模式[3]。商业空间不仅在主街上存在,而且还蔓延到巷道空间,不同的巷道分担不同类别的商业买卖活动。4)从建筑立面连续性上看,现代建筑的兴建打破了古镇的传统空间形制,对古镇的总体风貌产生负面的影响。古镇传统的建筑美学和文化正在被现代文明逐渐瓦解(表2、图2)。

2以整体性为目标的古镇城市设计策略

整体性更新目标:方案对洛带古街、四大会馆古建及保留有传统风貌的民居群落进行保存恢复历史风貌,整治修缮历史建筑,改善古镇公共空间环境,为洛带客家文化的发扬、历史风貌的延续、街区更新和旅游发展创造条件。古镇整体性城市设计更新方案如下所述。1)中心体系的梳理近年来,自由开放意识的深入人心以及人们对于城市公共文化的认识使人们更愿意走出来,传统封闭的院落被打开,家族式的生活方式被社区化、公共化的形式所取代。在洛带传统生活空间中,会馆、茶楼是城镇公共生活的主角,它体现了一种商业与休闲相结合的生活模式;在洛带古镇未来发展的前景中,休闲旅游产业的注入,必将改变城镇发展的模式,而相应的,城镇生活空间也必将改变。洛带对其产业发展的重新定位预示着这里的一切都要改变了,活动在这块土地上的不再仅仅是镇上的居民,大量的游客将到达这里。设计必然要切合古镇的发展的经济模式,同时也要充分理解行为主体自身的要求。在洛带老街的改造设计中,作者重新梳理古镇中心体系,建议拆除了部分旧建筑,建设了5个广场及相应的广场建筑,以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2)街道连续性梳理街道连续性包括立面连续性、空间序列连续性和铺地连续性。立面连续性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传统的建筑文化连续性,以及从建筑自身折射出的历史文化连续性。洛带古街内丰富的客家传统建筑中,门窗、柱廊、屋顶及种类繁多的雕花、石刻等都是具有浓郁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元素,四大会馆精美的建筑文化也令人叹为观止。因而在整条古街的立面连续性梳理中,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对原有古建筑外形的一种简单模仿或者对一些古建筑元素的生搬硬套,而是从建筑语言的完整性入手制定出建筑整体的改造措施,以求改造之后的成果反映出一种共同的宇宙观。这样的处理方式才实现了古街在改造前后对于文化的一种彰显,而这正是人们所需要的。空间序列连续性方面,不仅增加了中心布局,还恢复了传统街道空间尺度的恢复。而在街道铺装设计中,以当地红砂石为材料,采用古制铺法图案,在细节之处营造老街的传统风味。经过改造,老街即成为商业空间的主要展示面,也是文化旅游公共给空间系统的主要载体,老街的局部整体性明显增强(图3)。

3更新后古镇整体性状况

改造后,古镇的整体性有了新的特点。1)从一级中心的分布来看,广场公共空间的增加形成了连续的公共空间系统。公共空间系统将古镇的各个空间要素有机地串联起来,像一条丝带,将古镇客家文化的内涵展现在游客面前。由此,客家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2)从连续性上来看,古镇立面改造和公共空间系统的梳理,使老街的局部整体性明显增强。两边店铺林立,商业场镇的气氛愈加浓厚。老街从过去的商业、交通、生活功能,转变为旅游、商业功能,老街成为古镇展现文化内涵的舞台,老街成为古镇空间的主要展示面,成为古镇的主角。而原先的居住空间则成为古镇的背景(图4、表3)。

古镇改造成效

从古镇改造,到发展旅游,已经过去了7个年头。现在,过来验收古镇更新的结果是十分科学的。7年后的今天,洛带已经成为成都周边最受欢迎的旅游古镇之一,洛带的旅游收入从2007年的14250万元增长至2011年的85900万元,游客量达429.5万人。事实证明,以整体性为目标的城市设计对洛带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和客家文化的发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表4)。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古镇一期改造在整体性上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增强老街整体性的方式,虽然满足了旅游功能的需要,但是,使老街脱离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老街成为了一种景点,而再也不是居民生活的空间。古镇大部分居住空间和老街失去了必然的联系。古镇被分为老街和居住区两个部分,整体性被割裂。它带来了老街的辉煌与居住区破败的对比,带来了古镇横向纵深立面的不连续,带来了新的完整性的破坏。当然,这也许是古镇分期开发所导致的暂时现象,但是在以后的进一步开发中,要考虑到居住区与老街的有机联系,改善古镇的整体性。

城市设计的典型案例范文4

城市景观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

城市景观形象视觉设计是继城市设计之后又一个学科交叉的专业设计领域。作为众多学科共同研究创造的人类城市文明,只有通过人类的感知和认同才能获得存在的意义。如前文所述,在人们的感知活动中,85%的信息来源于视觉的感知活动。无疑从视觉规律入手,探寻城市景观形象的设计方法是科学的。城市景观形象观察设计意在对城市景观空间形象进行艺术整合,以确立一定的视觉秩序,建立良好的空间视觉环境,反映城市的地域精神、文化内涵和美学取向;重视观察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把握四维的运动观觉规律,创造舒适宜人的人性场所。城市景观形象视觉设计的研究范围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及城市设计有着众多交叉的领域,它包涵了城市中一切可见的空间、景物、形象和事件,作为一种综合空间视觉艺术,与上述学科相比,其设计要素更为多样宽泛,设计手段更加灵活,许多独立于传统空间、建筑、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外的附属物如广告、传媒、市政设施等均属其列。此外,城市景观形象视觉设计通过与园林景观设计的交又,将城市硬质景观与绿地景观设计相结合,构成了完整的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系统。

城市景观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应用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近自然群落的模拟技术在植物造景研究中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地带性植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研究基础仍显不足。如边际效应在群落演替、生物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方面的表现;干扰对群落组成、结构及群落演替或稳定性以及物质迁移(养分、水分)的影响等,这使得景观格局或结构指标的生物学、生态学意义不够明确,以致在植物造景研究中无法阐明植物个体、景观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使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受到限制。研究方法尚待完善和普及,还没有一套能够反映城市区域景观结构特征,并与景观相联系的景观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使植物造景与绿地景观结构、功能密切联系的概念仍未被园林界所接受,也没有得到生态学家的普遍认同。植物造景研究案例和成果有限。尽管一些研究人员将自己的研究领域与植物造景联系起来,也不乏应用植物造景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和阐述自己研究成果的工作。但以城市绿地整体景观为对象,应用植物造景与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所做的实际工作的报道很有限。这与研究手段跟不上、长期资料不足、巨额经费不能负担等有关。与森林群落或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相比,这几方面的困难在客观上制约了研究工作的普遍开展,从而导致植物造景研究中仍存在许多空白点。绿地景观生态模型与植物群落模拟研究有待加强。由于基础研究不足,绿地景观生态建模困难,模型预测能力不强,可靠性差,对绿地景观结构优化、植物群落结构模拟缺乏探索,在阐述景观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揭示景观过程与群落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方面,仍显苍白无力。为指导绿地景观生态与植物造景,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仍需要开展大量研究工作,不仅在研究深度上需要做更大的努力,在研究的广度上也需要更多的推动。

城市设计的典型案例范文5

芍药居综合体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地区,交通位置极为优越,是地铁10号线和轻轨13号线的交点,紧邻京承高速和太阳宫大街。同时该项目功能非常复杂:包括地铁站、公交场站,消防站、电信、办公、酒店、商业、中小学、还要保留水源井用地。总建筑面积17.3万m2。地上17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60m。

工程方案从城市设计入手,优先考虑地铁站,公交场站、消防站,水源井、电信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业主的自主开发用地极为紧张,并且非常不规则。但是设计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在平衡各个方面的意见之后,设计出一个极为灵活的方案。既能满足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能全面满足业主的功能及面积的需要,同时双方互存互利互惠,充分共享有限的资源,可以说是一个双的方案,是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平衡各方利益的范例。

建筑方案充分利用在用地的把角的地形特点,布置双塔型的办公楼,造型简洁有力,稳重大方。但两栋楼之间的锐角使其避免了常见双塔建筑的刻意呆板形象。而办公楼东侧的酒店造型由于功能的原因与办公楼略有区别,但是从整体气势上与办公楼连为一体,不论是从京承高速还是太阳大街,路过时都极为醒目,必将是太阳宫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工程突破了原先的根据业主任务书做设计的传统模式,而是在设计人员对建筑房地产市场的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对该区域做出系统的分析,从而给业主提出全新的产品定位,来引导业主意图。可以说是容策划与设计为一体,对业主增添了新的服务内容。本案充分体现了BIAD“建筑服务社会”的核心理念。

(耿大治)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A3工作室

设计指导:田 心 林 红

设计人:耿大治 张 燕

城市设计的典型案例范文6

关键词:城市特色;城市风貌;风貌分区;肇庆市

1 研究背景

中国城市是东方传统文化与哲学的物质载体,在城市营建中因地制宜、依山傍水,塑造了富有意境、尊重自然地理条件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的记忆即将被湮没在高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我们应该如何挽救城市的特色?如何将城市的特色一步步具体落实到城市形态中,指引城市风貌建设?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城市探讨,本文尝试以肇庆市端州区为例,探索以上问题的答案。

2 解读城市特色

对于城市特色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城市特色的重视程度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城镇化进程是息息相关的,1990年之前我国开始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旧城拆迁工作,部分历史地段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引起魏士衡[1]、马武定[2]、金经元[3]、赵士修[4]等学者的关注,他们的研究多涉及城市特色认识层面(定义、特征)。王世福在其《城市特色的认识和路径思考》(2009)提出目前城市特色很难通过现代城市规划获得,塑造城市特色的要旨是设定公共性的审美选择,并由适度的集权加以保障[5]。

通过整合各方面的研究,城市是一个包含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大系统,城市特色划分为广义的城市特色和狭义的城市特色,广义的城市特色超越了物质范畴,衍生了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产业等,狭义的城市特色通常指城市审美特色或城市风貌特色。

挖掘的城市特色的一般方法是抓住稀缺程度最高、辐射范围最广的要素,并拓展该要素特色。城市规划的操作者应为城市特色提供空间载体,在特色的基础上指引城市开发方向,并控制城市风貌,最终将城市特色在空间层面上凸显出来。

3 肇庆市的城市特色定位

肇庆市东邻穗、深、港、澳等经济发达地区,背靠祖国大西南,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珠三角和大西南的重要纽带。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肇庆市端州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水陆交通,具有“山、湖、城、江”的独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良好。经过对肇庆市端州区城市特色的挖掘与思考,得出城市的特色定位是:山水名城――优美的山水城市 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魅力砚都――具有端砚特色的现代城市 彰显时代特征的珠三角代表城市。

4 端州区的风貌分析与指引

4.1 端州区现状风貌分析

经过现场调研,肇庆端州区现状没有充分挖掘城市的自然、历史、人文等因素的价值,对山水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不足,对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区域缺乏保护与发展控制,整体建筑形式多样、分布零散,缺少建筑特色。城市的景观规划存在一定滞后,没有在整体上引导和组织合理的空间布局,导致城市空间景观层次结构和空间秩序混乱,城市风貌特色缺失,城市特征识别性不高。

4.2 风貌区属性

根据肇庆市端州区各片区的自然属性、片区发展现状与发展条件的不同,本次规划将划分为容量控制型和容量引导型两类。容量控制型为保护片区内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在片区内适当控制容量开发;容量引导型的片区因现状开发量小,城区的土地潜在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土地利用呈现粗放状态,可满足城市未来的土地开发需求,因而引导片区进行有效的容量开发。肇庆市端州区共分为六个风貌片区,其中容量控制型、容量引导型风貌区各三个片区,如图1所示。

4.3 基于城市特色的整体开发控制

由于风貌分区较多,为了能更全面、更深入地阐述城市特色对风貌区的风貌建设指引,本文将从端州区的风貌区中抽取环星湖景观风貌区作为典型案例,向读者展示城市特色在空间层面上的风貌属性。环星湖风貌区由于自然环境突出,因此主要基于肇庆的城市特色之一“山水古城”对风貌区进行指引和控制。

4.3.1 建筑。严格控制环星湖地带的建筑高度与面宽,旅游或景观建筑尺度宜小不宜大,体量宜碎不宜整,色彩宜淡雅不宜饬遥唤岷铣鞘泄δ懿季值阕焊卟憬ㄖ,营造富有层次和韵律的天际轮廓线;景区内新修葺的景观建筑风格以新岭南建筑风格为主。由于建筑的形态对星湖的自然环境、空间形态等有重要影响,因此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对建筑进行更严格的控制,使星湖获得较佳的空间尺度,并使之更具观赏价值,以凸显肇庆“山水古城”的城市特色。(1)建筑立面连续度控制。滨水商业休闲建筑裙楼部分为了营造可聚集人气的商业氛围,建议沿街立面长度不得少于地块长度的80%。(2)塔楼面宽控制。塔楼面宽应当严格控制,连续的塔楼面宽最大不得超过75米。即L(T)≤75。(3)滨水建筑布局。较靠近滨水公共空间的区域应多布置底层、多层的滨水建筑,而距离临水空间较远的区域可布置高层建筑。这样可形成台阶状的空间形态:水面――水岸――绿地――底层或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其后的城市建筑群轮廓线――山体背景,六个层次一次由水体向上和向纵深发展,创造出细腻生动、变化丰富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

4.3.2 景观(视廊控制)。七星岩、龟顶山、北岭作为肇庆的主要山体,是视廊的主要控制因素。肇庆重要特色之一的七星岩,其视线可达性受到现代城市开发的威胁。建议以七星岩为基准建立城市高度控制,实现“引山入城”,以保护肇庆山水城市特色。理想的视廊开发模式应该保证七星岩自身高度的1/3 在主要节点处可视。但考虑到七星岩自身高度过低,现状建筑多已突破理想视廊控制,故合理现实的视廊控制应保证七星岩自身高度的1/4 可视。

5 结束语

一个受欢迎的城市必定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具备特色的城市,同样的,一个优秀的城市设计必定是对于塑造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通过挖掘城市特色,结合现状分析,得出基于不同特色的城市风貌分区,对各风貌区进行特色定位,并根据定位对分区的一系列属性做出规划和指引,进而对城市的风貌进行引导性控制。以上的方法有效地从宏观、中观层面将城市特色具体落实到城市空间形态中,使城市的特色能得到充分显现。

参考文献

[1]魏士衡.漫谈城市特色[J].城市规划,1990(6).

[2]马武定.论城市特色[J].城市规划,1990(1).

[3]金经元.城市特色的规律性和规划的能动性[J].城市规划,1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