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课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课培训方案范文1
一、围绕课题开展了如下工作
1.选派教师去北京学习“互联网+”知识,探索工作方向。2015年5月22日,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老师代表去北京会议中心参加了《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聆听了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等教育专家对“互联网+”的解读以及对“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思考,为我区开展“互联网+”时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2.制订并向各乡镇教管中心、区属学校下发了《平川区“互联网+”时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要求全区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成立研究小组,动员全体教师开展“互联网+”、微课、“翻转课堂”的理论学习。教育局教研室收集并检查各校的实施方案,对大水头、平川二中等12所学校的方案进行了表彰,对内容空洞、操作性不强的学校提出了修改完善建议。
3.以微课制作为切入点,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在“互联网+教育”的研究中,教育局从微课制作入手展开工作。经过教研室教研员、各校优秀教师代表的多次会议讨论,2015年7月11日,在平川区向阳小学召开了“平川区教育局微课制作技术培训会”。会上,吴老师讲了录屏软件、格式化工厂、硕鼠、会声会影等软件的操作方法,展示了他的微课作品。
4.抓好校本培训,全面落实教师微课制作的学习工作。2015年的暑假校本培训,各校都以微课制作为内容。教育局教研室的相关人员还深入各校检查培训活动的开展情况,收集各校校本培训的计划、内容。在王家山小学,观看了教师们的微课作品,为全区微课制作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5.深入各校开展教研工作,解决微课制作中存在的问题。2015年9月下旬到11月上旬,教育局教研室的同志多次下学校展开教研工作。2015年9月22日至28日,教研员深入16所学校、教管中心,召开主管教学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为主的座谈会,了解微课制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2015年10月13日,在王家山小学召开了《平川区“互联网+”时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推进会上,王家山小学、平川二中、白银九中、水泉教管中心等11名教师展示了他们的微课作品,王家山小学和小学的校长、教研室主任分享了微课制作方面的经验。
6.组织微课大赛、“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全区全面推广微课制作的同时,教育局举办了“平川区教师微课大赛”,制订了《平川区教师微课大赛实施方案》和《平川区微课评价标准》。2016年11月25日,在小学召开了“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由、兴平、育才三所学校的教师上研讨课,全区小学教师代表听课并进行了研讨活动。
二、区教育局在推广微课制作、翻转课堂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部分学校校长、教师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紧迫感,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观念落后,影响工作的开展。
2.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欠缺,设备陈旧,影响微课工作的开展。微课、翻转课堂都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如果没有了电脑、网络,那么它就无法进行。现在,城区大部分学校有多媒体教室,教室配有电子白板,教师办公电脑也相对较多。但农村学校的电脑、电子白板就少,甚至没有。还有,城区部分学校的电脑配置太低,无法适应新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3.微课制作的技术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微课、翻转课堂的理论学习与研究需要加大。目前,大部分老师都能通过录屏软件、手机、摄像机等录制微课或微视频,但是质量不高。教师对微课制作的目的、重点不清楚,把微课当课件来用,有的老师给微课和翻转课堂画上了等号……微课到底怎么用到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模式到底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需要继续讨论,需要向做得成熟的学校参观学习。
微课培训方案范文2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基石,而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从现在的教育状况看,有关课堂教学的校本研修不可谓不多,从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集中授课培训、比赛展示或基于网络平台的观课议课等,都给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因为农村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够,加上学习机会少,参与名额、硬件条件的限制等原因使得这样的课堂教学培训收效甚微。与这些大型的课堂教学培训相比,内容更具体、时间更短暂的“微课堂”渐渐显现出它的优势。
“微课堂”是依托校本研修平台开展微型课堂教学的一种研究方式,一般课堂教学时间在20分钟以内,教学内容较集中。授课时可以有学生授课,也可以无学生授课;可以是一课多议,即教研组一人上课,全体教师听课,并参与评课,就教学研究主题进行研讨,也可以是同课异构,在甄别比较中取长补短,受到启发。
“微课堂”研修的操作流程如下。
1.确定内容。每次研修都立足课堂教学,确定重点研修的某一项或两项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板书、提问、组织讨论、讲评、结课等教师的各项教学基本技能,然后选择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个环节作为授课内容。如我校语文组已进行过的一些微课堂尝试:不同体裁的课文导入研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研究、课堂作业设计研究、课堂有效提问研究、前置性学习单的运用研究等等,都让教师受益匪浅。
2.课前研讨。组织教师进行交流,这一内容“假如让我上,应该如何做”,每人简短陈述自己的设想,以便集思广益,形成最佳方案。
3.设计方案。上课教师根据主题内容编写“微教案”,设计“微课件”、“微习题”等。教案中除了说明该技能实践构想外,还要注明设计理念、操作行为、时间分配等内容。
4.观摩展示。授课教师按教学详案进行课堂展示,在展示之前要对本次研练作简要解说,阐明自己的设计意图,以便观摩者作评价。
5.反思评析。展示教师课后进行自我分析,反思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找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全体教师各抒己见。
6.修改再练。授课教师综合集体意见进行修改,进行第二次课堂研练。
“微课堂”的研讨活动目标明确,互动深入,耗时少,见实效,扩大了教师参与的广度和效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效益,自然深得一线教师的青睐。
二、 微课题
课题研究一直是校本研修的重要抓手,但长期以来课题研究的高理论性、高专业性让许多教师产生了类似“教育科研太深奥,我们不是那块料”、“课题研究太繁琐,耗时耗精力”的感觉,从而对课题研究敬而远之。特别是农村学校因为缺少研究的专业引领和团队合作的意识,教师对课题研究更是望而兴叹。而微课题研究正弥补了这样的缺憾,它是一种切口小、周期短、过程简的教育科研方式,更是一种普及性强、基于实践的草根化研修方式,为一线教师架起一座从课堂走向科研的引桥。
1.研究文化做铺垫。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所以微课题研究首先需要营造校园研究文化,如我校每周二的晚上都会组织“青年教师读书会”活动,让青年教师就教学经验、读书心得、教育困惑等进行交流、讨论、分享,促使大家养成乐于分享自己的困惑、思考、经验、所得的习惯,同时渗透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奠定研究基础,使学校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
2.研究方式张个性。首先课题的选择要兼顾教师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兴趣,又要符合研究规范,更要彰显教师的个性理念。可以是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惑,可以是借鉴别人的经验做法在课堂中的实践思考,也可以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如我校已经进行的一些课题《一年级学生上课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提高小学生数学笔算正确率研究》、《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案例研究》、《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研究》等,就凸显了学科和学生的特点,也明确了教师的研究指向。同时课题的研究方法不唯一,可以是行动研究、案例剖析、实践反思等等;课题成果呈现方式不单一,可以是课堂教学展示、语言陈述成果、现场评价等等,目的是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
3.研究过程重引领。既然是科学研究,教师就需要了解自己所研究内容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熟悉1至3种常用的研究方法等等。为尽快引领教师走上正轨,在研究初期,微课题申报评审书、研究方案均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降低难度的同时让教师了解基本的文本撰写要领;研究中期,开展研究咨询、研究回眸、研究展示、研究博文交流等活动,为教师提供科学的辅助,增强教师微课题研究的信心和积极性。
实践证明,微课题研究作为农村学校校本研修的一种崭新模式和有力抓手,虽然研究范围小,成果也小,但相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服务教育教学的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视的。因为它几乎具备一般意义上研修模式所具备的全部特点,如集体充电、个人研修、专业引领、团队合作、沙龙研讨等内容,因此更利于农村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农村教育科研的整体推进。
微课培训方案范文3
认识到企业培训的特点,对我们开展好企业培训工作很有必要,企业培训工作要真正从服务的对象出发,研究他们的岗位特点和学习认知规律,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调动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以期达到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
在认真总结本企业培训工作经验、借鉴其他单位优秀培训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实施企业员工培训,必须结合企业实际,认真定位;必须体现岗位职务特色,创新培训方式;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以下几点需要企业关注。
一、以终为始,明确培训目标
对企业来说,培训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解决问题,二是提升能力。
设计对员工的教育培训,首先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培训首先要让员工意识到所学习的内容与他们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密切相关,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而问题既包括工作问题也包括思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采用教育和培训的最适合的形式。也就是围绕着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知识,给员工提供研究问题的基础知识信息;有效地组织开展深入的研讨,完成从提出题目,设计研讨方案,推进研讨进程,最终提出方案建议。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问题的“拥有者”是学员,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员,成果应用的受益者也是学员。
其次,要以能力提升为出发点设计。而能力提升的任务则更适合由培训来完成,在员工教育培训中,要从学员岗位职责需要出发,按照胜任岗位的标准,考虑工作中的新问题对干部能力的新要求,对员工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能力培训。能力培训含有一定的知识学习,但其主要的形式还是训练,途径有两种:一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想方法训练,即在解决问题中对学员进行发现问题、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二是要辅以一定形式的技能训练,使学员在履行职责中的一些关键行为能够在训练中达到熟练,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推进培训转型
当前,国家和培训行业等内外部客观环境都呼唤着企业员工的培训转型。要求企业培训更加凸显企业特色,紧密结合企业人才培养需求,为企业创造更高投入产出比的学习价值,这正是培训转型的本质目标。
一要加强内部课程开发和内训师培养。培训转型,对企业内部课程开发和内训师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急需探索和建立系统开发内部课程、培养内训师的机制和方法。通过制度加强企业内训师激励和引导。通过体系性课程开发,实现人才培训课程体系的落地;通过专题式课程开发,更好地宣贯组织战略和工作思路;通过行动式培训项目开发有效解决业务问题,提升组织绩效,支撑战略实施;通过案例式课程开发,广泛挖掘管理经验,传播组织智慧。
二要加强培训与企业人才管理的链接。培训转型,必须加强培训需求、方案策划、效果评估与企业人才管理的链接。新型的培训应以企业战略、组织绩效和人才发展为导向。培训需求和方案策划应根据企业战略方向、绩效问题和人才职业发展阶段需求等确定。培训效果评估应与人才测评和人才选拨、晋升相结合。
三要加强培训机构自身能力建设。培训转型,必须加强培训机构自身学习成长和管理能力建设。一流的企业培训机构,需要一流的培训管理者和培训管理水平。培训机构要在组织设置、职能分工、人才能力上符合培训转型的新要求,超前培养培训转型需要的人才、前瞻谋划更加符合新型培训要求的组织模式。
三、创新培训形式
通信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为培训创新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行动学习、移动学习、游戏化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的兴起使得企业培训的边界得到了有效拓展,并为集中培训的开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支撑。同时,社会化学习的普及也迫使企业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创新,不断探索E-learning、M-learning等新兴模式,为人才培训持续注入新鲜活力。这里,介绍几个新兴的培训形式。
1、微课
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微课在培训中具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一个知识点、一个案例、一个设备操作方法、一次班会、说课……都可以做成一次微课,教师可以从任一点切入进行设计开发,开发技术简单易操作,并且便于资源重组。
2、MOOC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幕课,主要的教学活动是靠一段“教师讲授式”视频,辅以课程资源包的形式来开展的。
MOOC课程和普通的网络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为学员提供了“参与式学习”的体验。
MOOC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打通了线上和线下的生态链。在线上,我们可以与来自世界上各个地方的人们进行交流、共享。同时我们也可以自发自发组织线下的活动。
3、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是以企业发展与绩效为目标,在关注平衡不同类型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集合面授学习、在线学习、体验学习、行动学习和测试评价于一体的新型学习方式,具有目标集聚、效果持续、可测量和评价等多种优势。
在培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混合式培训实施的关键在于e-Learning的支撑。e-Learning体系实现了教、学、测、评、管一体化,是一种高效灵活的学习解决方案。学者郑世良认为:人格化的人本主义是e-Learning的内在特性,在创设真实情境,强调自主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实现了主体的个性化,互动的平等化,内容的整合化,空间的网络化及时间的持续化。
在培训调研、培训组织、培训价值评估、培训延伸的阶段,e-Learning的优势非常明显。
培训的新概念不断涌来,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还是课程资源开发,目的还是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四、了解需求,科学组织设计
访谈是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访谈准确把握培训需求是培训方案设计者必备的重要能力,也是提高培训方案设计质量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培训需求访谈调研呢?通过大量的工作实践发现,按照“预热、聚焦、锚定”这三步开展培训需求访谈调研,可有效提升培训需求诊断的准确性,有力提升培训课程设计质量。
1、预热
由于访谈调研是培训方案设计者与主办方或学员互动沟通的过程,互动既需要共同语言,也需要相互信任,还需要明确目标、提高效率。因此,培训方案设计者应提前阅读相关文件资料,了解与本次培训及业务相关的基础知识、政策背景、发展概况、培训历史、培训预订等信息,做到对受训单位和培训对象的基本需求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认真盘点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确认的问题,为下一步高效访谈做好充分准备。
2、聚焦
访谈调研的优点是可较深入地了解培训需求,而缺点主要是样本量小、占用被调研者时间较长、效率较低。为了扬长避短,一是在选择被访谈对象时,要尽可能使样本涵盖各相关单位、各类目标培训对象;二是在访谈时,要主动询问培训需求的针对对象,是否是多个单位的共性需求等;三是通过在前期列出访谈提纲,时刻聚焦要了解的培训对象、业务重点、面临的困境、可提供的帮助等主要问题,把握谈话方向,得到答案后及时切换问题,提高访谈效率。
3、锚定
访谈调研往往会得到较丰富的信息,因此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并在访谈结束时立即总结提炼,以免信息的遗漏。若访谈了多人,要在每次访谈后标注重要结论,进一步提炼明显的共性需求和可采纳的代表性需求,并且锚定本次培训针对的问题,将培训需求转化为初步的课程,才能为下一步培训课程优化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五、重视持续,促进成果固化
微课培训方案范文4
在师范院校微格教学系统已经基本运行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这包括多方面的原因。
1微格实验室数量不足
目前,各个师范院校现有的微格教室普遍较少,要对数百名学生进行培训,只好每位同学轮流一次,严重影响了微格教学效果的发挥。有的院校甚至干脆闲置,资源严重浪费。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即便按每生每年1h的最低标准计算,师范院校配备的微格教学实验室,也不一定能满足需要。针对设备不足的现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1)利用闲置设备组建“模拟微格”[1]。随着摄录编系统的全部数字化,原来的很多模拟设备,比如M9000摄像机,虽然没坏已基本不用了。用闲置的模拟摄像机、AV切换器、录像机等电教设备,选择普通小教室,根据微格教学原理训练教学技能,效果也不错。
(2)提高微格实验室的利用率。
1)微格教室主要承担录像任务,一般不作观摩和反馈评价之用。将微格实验室与校园网连接,反馈安排在联网的微机室内进行。范例赏析和点评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中,对全班同学进行集中分析讲解。学生可以利用个人的mp4、手机等进行范例观摩和录像反馈。
2)建立微格网站。微格天地站点开设微格教学视频库、典型范例、微格教案精选案例、名师授课等必备栏目[2]。学生的视频上传到微格教学视频库,按院系、班级存放。与校园网相连的地方,师生都可以通过局域网调用微格教学录像。微格天地网站还应该包含:微格教学基本理论及相关论文、实验安排表等。为节省空间,网站上微格训练的视频不做跨学期保留,指导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刻成光盘。
3)实行开放式管理。让学生在教学计划外的时间进微格实验室自我训练[3],缓解微格设备不足、实验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开放式管理须做好以下工作:①指导教师的培训;②学生骨干(优先选择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实验设备操作技能培训和责任心的培养,学生骨干在课余时间承担设备操作和管理任务;③健全微格实验室使用登记制度、设备操作规程、行为规范、赔偿制度,禁止非操作人员摆弄设备。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网上预约登记,课余时间自主训练,做好使用记录,将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便于维修人员尽快解决。
虽然增加微格实验室的资金难以申请,但不难看到新的办公楼、宿舍楼和教学楼拔地而起。增加微格实验室不能给学校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只有把微格实验室数量与学生人数挂钩,作为师范院校的办学评估指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微格实验室数量不足的问题。
2课时不足
不少师范院校重学科知识传授轻技能培训,没有专门的微格教学课时[4],教学技能训练安排在教学法课程中,教学法实践课时一般12~18课时,由于学生多,微格训练往往只安排每人一次,让学生感受一下自身的上课形象。在英国,大部分的教师培训院校开设了微格教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四年级,经过210学时的学习后再到中学实习[1]。为避免学生准备不足造成的重录,应该提前把学生分成小组模仿微型课堂,反复练习,再到微格教室录像,效果不理想的学生在小范围内重试。把微格教学设为一门课[5],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微格课时少的问题。
3指导教师力量薄弱[6],教师和学生对微格教学缺乏透彻的认识
目前微格教学还未引起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缺乏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指导教师由搞专业教材教法的教师担任,他们只熟悉本专业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传统方法,对微格教学的培训理论及方法缺乏透彻的认识[7],对自身的指导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微格教学与实习前的试讲差不多。学生不知道微格教学有什么用,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微格教学。对指导教师进行微格教学培训,使其认识到微格教学是训练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熟练操作微格教室内的设备。指导教师是影响微格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学校和各系建立起一支专门指导微格教学的师资队伍,使每组学生的微格训练活动均能得到一位专门教师的指导,每名学生的微格教案都可以得到教师的批改[6]。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微格教学理论培训,包括微格训练的作用、课堂教学技能、编写微格教案、微格训练实施步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示范录像缺乏学科专业特色
微格教学过程中,提供示范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具有学科特点的,突出教学技能训练的示范录像很难找,使得许多指导教师对教学技能的分析讲解只能是口头表达或自身示范。如果教师能够在讲解每项教学技能的过程中,配合展示具有学科特点的教学技能示范录像,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育技术工作人员应积极配合各学科指导教师制作具有专业特点的教学技能示范录像,积累示范录像资料。如果高校管理部门能够立项,选择实力强大的师范名校,为各学科编写微格教学辅导资料,制作具有学科特点的教学技能示范视频光盘,将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5学生不懂得如何编写微格教案
微格教案一般是针对一种或两种教学技能5min~10min的授课内容去写,教案可以写具体到分和秒,教师什么时候说什么,演示什么,演示的步骤,应用的技能等等[7]。
6评价标准缺乏专业特色
不同的专业对相同教学技能的要求是不同的,相同专业在不同教学模式下对相同技能的要求也不同。理科的学生相对于文科的学生应该具备更强的媒体使用能力。化学物理生物的实验课,对演示技能的要求很高。外语专业把纠错技能列为一项重要技能,对学生有很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学模式制定相适应的微格教学技能评价要素和评价系数。
参考文献
[1] 金美贞.关于提高师范微格教学效果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2):191~194.
[2] 陈再焕.基于校园网的微格教学实验室[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4):49~52.
[3] 杨斌.浅谈微格教学实验室的大面积应用与开放式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10~112.
[4] 王建莉.浅谈微格教学现状与改进[J].内蒙古经济与科技,2004(1):83.
[5] 赵渭杰.对微格教学发展的几点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33~35.
微课培训方案范文5
一、翻转课堂实验回顾
1.翻转课堂“启而不动”引发思考
翻转课堂中国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笔者最早与某校有约开展翻转课堂实验,却因为教师始终没有一个教学方案出来而流产。但“失败为成功之母”的古训依然给了研究者进取的力量。分析翻转课堂“启而不动”的原因,在于教师不善于设计翻转课堂实施方案。如果能够破解教学设计难题,就能找到翻转课堂实验的突破口。于是,“自主学习任务单”应运而生。
2.朝阳小学“吃螃蟹”启示
2013年6月,昆山市朝阳小学英语教师徐洁洁、数学教师朱菊两位老师是苏州市翻转课堂实验最早的“吃螃蟹者”。两位教师很有悟性,在与研究人员的互动中,很快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简称“任务单”)设计,并开发出配套视频学习资源――“微课”。她们让学生在家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开展自主学习,第二天到课堂接受检测、完成作业、开展积极的师生互动。结果,学生表现非常活跃,新授课像是复习课,课堂作业顺利,师生互动明显改善。
朝阳小学的实验为翻转课堂本土化提供了六条启示:
其一,“任务单+微课”的组合是破解翻转课堂难题的好抓手,只要目标明确,任务设计以问题为导向,那么,所有的学生都会自主学习;其二,当堂作业杜绝了抄作业现象,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其三,单位课时教学结构发生变革,翻转课堂初步成功;其四,如果为教师设计翻转课堂方案提供一个简约可操作的模板,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可能掌握翻转课堂的技能;其五,只要“微课”能够支持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翻转课堂就能成为高效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或方式;其六,学生课前学习达成教学目标之后,课堂教学方式必须创新。
这次实验起到了坚定信念、萌生微课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任务单”模板思想、“微课”功能定位、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的思考等,都在这次实验中成型或萌发。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朝阳小学翻转课堂实验并没有常态化,但是,仍然对微课程教学法的产生具有奠基意义。
3.NOC网络教研团队竞赛揭示教师“翻转”的可行性
NOC全称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竞赛是其中的一个赛项。2013年7月决赛的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在赛项形式不变的情况下,对赛项内容进行全新改造。
教学设计改为设计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使用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并提供专门开发的“任务单”设计模板,模板每一项都提供“提示”,以提醒教师如何做好设计。
课件制作改为制作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任务的配套学习资源(含微型教学视频,即现在所称“微课”)。如果说初次设计的时候,还存在着个别的“教师为中心”的情况,那么,经过团队互评之后修改过的教学设计已经没有明显的“教师为中心”的痕迹。
这次竞赛对于翻转课堂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大赛表明:只要能够提供附有“提示”的“任务单”模板,并且有同伴互助为保证,所有的教师都能掌握“任务单”设计方法,教师开展翻转课堂实验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其二,大赛产生的优秀教学视频开拓了教师对于翻转课堂的视野,其感性理解促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走上翻转课堂中国化的求索之路。昆山培本实小开展翻转课堂实验,就是本次大赛的产物。
4.培本实验小学走通翻转课堂中国化之路
2013年9月1日,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开展翻转课堂实验。校本部5个班中的四个班级参加实验,一个班级和西校区一个班级成为对照班。实验一开始采用“任务单”翻转,接着采用“任务单+微课”组合翻转。基本模式为在家学习知识,到课堂来通过检测、作业(进阶)、协作、展示四个环节实现知识内化与能力拓展。
实验发现,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包括梳理教材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但是,在实验班没有复习、对照班强化复习的情况下,实验班的考试平均成绩和优秀率略低于对照班;而在实验班与对照班都强化复习的情况下,四个实验班的考试平均成绩和优秀率全部超过对照班。详见图1、图2。
昆山培本实小翻转课堂的意义在于:其一,完成了翻转课堂实证,表明翻转课堂实验不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而且,只要正常复习,学习成绩便会提高。其二,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的构想基本形成,离新教学模式成型仅一步之遥。其三,为“翻转”难度最高的语文翻转课堂闯出了成功的路子。其四,发现翻转课堂能够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激发起学习兴趣。
5.昌乐一中成为微课程教学法“收官”意义上的原型
山东省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建立在云平台的基础上。为了保证翻转课堂实验有序开展,在正式翻转之前,学校组织了教师培训、学生培训和家长培训,让师生和家长都知道翻转课堂做什么,怎样做,体现出很好的翻转课堂组织管理领导力。
2013年10月,昌乐一中高一、初一开始翻转课堂实验。笔者有幸观摩了学生晚自修自主学习和第二天的课堂教学。昌乐一中的学习任务是通过“导学案”下达的。“导学案”、“学案”、“学习单”与“任务单”一样,在微课程中属于落实教学目标分类的任务性质的序列。翻转课堂中国化离开了这个序列的创意很难开展。
昌乐一中把任务分为课前与课内。晚自修的时候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学生静悄悄地阅读、定时观看教学视频、协作交流和完成作业。第二天课堂教学照例要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给出进阶任务,让学生采用协作学习的方法尝试完成。同时,教师请其中三个组的学生各自推荐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解题。解题之后,又请他们本组的学生予以解说。这简直就是在当小老师,内化的效果当然会很好。但是,学习并没有止于此。学生解说完毕,照例都要请全班同学质疑。事实上,也确实有学生提出质疑。那么这位解说的学生就要继续阐释。于是,学生不断地在展示的过程中互动,在互动中升华认识。
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当时老师发现了学生阐释中存在的问题。但他不是急于纠正学生的偏差,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发现不足,最后,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几乎是一个绝妙的高招,类似于古代智者苏格拉底的诘问法、“助产术”。他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知识点,而是通过诘问,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从而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仅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成就感的体验,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当于送了一个最好的老师给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回来之后,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个教学过程中的方法问题。这样一种“展示-质疑-阐释一体化”的展示环节,尤其是教师在展示收尾阶段的问题引导,核心是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是互动过程中问题的解决、解释者,教师则是互动过程中的引导者、助产者。互动的结果是很好的知识内化与能力拓展。
2013年12月,《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全文刊发“建构中国特色的‘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进入了微课程教学法时代。而昌乐一中就是微课程教学法“收官”阶段的原型。
二、翻转课堂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从翻转课堂中国化的实践中可以发现,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实践推动认识发展的必然产物。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微课程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有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其研究对象是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具有单位课时教学活动课程化(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大范畴)的倾向。
所谓微课程教学法,就是“云计算”环境下,以单位课时的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三大模块、“导学一体”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方法,是有关微课程的概念、研究对象,以及微课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块、教学方式、开发方法、教学评价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系统。
微课程教学法由三大模块组成: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含微型教学视频,俗称“微课”)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表单形式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形式的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配套学习资源。“任务单+微课”的组合有效支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成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教学方式必须创新,否则,这课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
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是通过简约、易操作的“四步法”来实现的,即检测、作业、协作、展示四个教学步骤或环节。检测的目的主要不是查漏补缺,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作业是进阶的,贯彻了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疑难问题以及理化生的实验项目通过协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协作探究的成果通过各组推荐代表展示交流,引发质疑、阐释。这就使质疑扩展为“展示-质疑-阐释一体化”的环节,成为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最重要的载体。
微课培训方案范文6
关键词:微课;职业;信息化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面临着革新。现如今,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在一方面也推进了教育信息化的进步。而微课概念的提出,更是把信息化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何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改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研究职业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微课技术的应用,探索出微课服务于信息化教学的新途径。
二、微课的产生和发展
微课的概念最初是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在2011年提出的。当时,胡老师在参与信息化教学资源评比时发现,由于提交的信息化教学视频过长,大多数专家评审时都不会完整看完参赛的教学视频,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就更难有耐心去看完全部的教学视频,这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浪费。于是,提出让参赛教师围绕一个小知识点制作微视频来参加评比的设想。正是这一设想,导致了微课概念的诞生。
微课是指利用几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解一个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者作业题的一种微视频。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主要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括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体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微课诞生初期,主要是在信息化教学比赛中应用较多,通过各种微课大赛,可以快速的让教师掌握制作微课的工具和技巧,在短时间内促进微课的大范围普及。随着微课技术的发展,现如今的微课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比赛,更多的是要研究如何将微课应用于实际的信息化教学中,更好的辅助教学,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微课具有指示容量小、内容单一的特点,能够早最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透彻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理解某个知识点,并加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其次,微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能够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现如今,大屏幕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使得学生们在课后也能根据需要来自主观看微课,进行学习,使教学活动能够更加灵活的展开,涉及的范围更广泛。
再次,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往往会采用声光电和动画等多种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录制视频,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乐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和掌握课程的知识。
三、微课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
现如今,每个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教师进行微课制作的培训,大多数老师也通过培训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微课制作的方法和过程。微课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却包含了很多技巧。因为微课需要在短短几分钟内讲明白一个知识点,@就不可能在制作微课时面面俱到,因此,在制作微课之前必须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清晰的把握,并根据教学目标规划出课程的教学方案,根据系统的教学方案,来规划在哪个知识点环节使用微课,之后才是如何设计具体的微课,使用什么工具、什么方式把微课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具体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和考点,或者学生容易混淆的、容易忽略的、难于掌握的知识点,或是教师不易用语言表述的知识点,在教学活动中穿插一些短小精炼、通俗易懂的微课视频,将这些相关的知识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同时师生互动,从而更好的调动起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学活动不再是照本宣科,变得生动丰富起来。在播放视频的这段时间里,教师还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从而更好的把握教学节奏,改善教学效果。一个有质量的微课既可以调整一下课堂气氛,又可以调节一下学生疲劳的学习状态,真正起到高校课堂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不能心急,也不能一叶障目,必须在能够系统把握课程全局的前提下,再来进行微课的制作,这样才能见微知著,让微课在信息化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功效。
在制作微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条件许可尽可能采用好的设备和场地进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按照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标准来制作。微课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一下几种:一是对现有的课例进行加工,通过转录、切片、合成和字幕处理等,对现有的课程视频进行加工制作,这种方式适合于对手头现有教学素材进行再编辑,制作成微课素材。二是利用数目相机、数码摄像机、智能手机录制或拍摄微课素材,之后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多媒体教学素材进行编辑,制作成微课。三是利用录屏软件录制教学过程作为制作微课的素材,之后再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对多媒体教学素材进行编辑处理,制作成微课,这种制作方式适合于需要用计算机进行操作或者仿真的教学过程,如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photoshop、C语言等课程的教学活动。此外,在制作微课时,还可以使用专业软件如FLASH、绘声绘影等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