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用的抢救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用的抢救技术范文1
【关键词】 直肠上动脉栓塞术; 腹腔镜; 直肠癌根治术
中图分类号 R7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7-0001-03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postoperative tumo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rectal artery 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or conventional laparotomy colorectal cancer resection,to analyz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ectal artery 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cancer resection.Method:80 case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in author’s department over the same perio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group A(conventional laparotomy group),group B (conventional laparotomy combined with preoperative rectal artery embolization group),group C(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group) and group D(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combined with preoperative rectal artery embolization group).The CEA levels changes and liver imaging changes of four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content of CEA during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and between group C and group D,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Rectal artery embolization;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cancer rese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Ji’nan University(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 518020,China
直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已经占所有恶性肿瘤第三位,其发病率并有上升的趋势[1]。直肠癌血源性转移最易累计肝脏,直肠癌患者就诊时有10%~15%已经发生肝转移[2],术后有15%~25%的患者发生肝转移,其中仅有10%~20%肝转移病灶可获得根治性切除[3-4]。结合直肠癌国内外的治疗现状,选择2011年5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科治疗的80例中上段直肠癌患者,联合运用腹腔镜技术和术前直肠上动脉栓塞术,取得相关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科收治有明确病理诊断的中上段直肠癌患者,肿瘤上下边缘距离距离分别在15 cm及5 cm之间,根据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分期规定中Ⅱ~Ⅲ期患者,最终入组病例80例,依据患者意向治疗的原则随机分为如下各组,A组常规开腹组,B组常规开腹联合术前直肠上动脉栓塞组,C组常规腹腔镜组,D组常规腹腔镜联合术前直肠上动脉栓塞组。A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6.00±10.47)岁;B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2.00±8.23)岁,C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3.00±11.36)岁,D组(20例)男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5.00±8.41)岁。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肿瘤距离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术前直肠上动脉栓塞术
于术前1 d采用Seldinger改良法行股动脉穿刺,选用6.0 F或5.0 F Cobra导管,经股动脉穿刺,对栓塞组患者均选择肠系膜下动脉进行动脉造影(图1),若操作中发现肿瘤供血不是由直肠上动脉供给者或肠系膜下动脉畸形者,则不予行术前栓塞,并将此病例排除出研究范围;若确定肿瘤供血是由直肠上动脉供给者,超选择插入直肠上动脉支,应用1 mm×1 mm×1 mm明胶海绵微粒行动脉栓塞。参照美国介入放射协会(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SIR)指南规定,技术成功是指栓塞结束,血管造影不再有对比剂外溢征象,观察栓塞术后肿瘤优势动脉的供血情况得以完全或90%以上阻断。术后制动穿刺侧下肢,于穿刺点加压止血后返回病房并等待手术。
1.3 手术方法
A、B组为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其中B组术前1 d行直肠上动脉栓塞术,术中于全麻下行规范的Dixon术,术中取血直接采用穿刺肠系膜下静脉;C、D组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其中D组术前1 d行直肠上动脉栓塞术,术中均在全麻下行规范的Dixon术。各组手术均符合TME术要求,即全直肠系膜切除。其中腹腔镜术中取血选取通过腔镜穿刺孔置入头皮针穿刺肠系膜下静脉抽取(图2)。术后按肿瘤分期行规范的术后辅助放化疗。术后随诊1年,监测CEA含量变化及肝脏B超、胸片等临床检查。
1.4 CEA检验
血浆:选择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先混合10~20 min,然后离心20 min(2000~3000 r/min),收集上清液(若保存后发现有沉淀,应再次离心,直至无沉淀)。操作过程:(1)血清50 ?l予样品孔,每孔加入酶结合物1滴;(2)予以充分混匀后封板,置37 ℃孵育60 min;(3)洗板机洗板:选择洗涤5次程序,洗板完成后拍干;(4)加显色剂A滴、B滴各1滴入每孔,然后充分混匀、封板,于室温下避光反应10 min;(5)每孔加入2滴终止液终止反应;(6)用酶标仪读取结果(数值取波长450 nm):先用空白孔校零,然后读取各孔DO值。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A组与B组之间、C组与D组之间术中、术后CE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根治术仍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近年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成熟,规范的腹腔镜下TME术已经成为直肠癌根治术的首选[5]。但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发生率仍较高,约占到一半左右,其中绝大部分的肝转移无法根治性切除。肝转移途径主要来自于肿瘤细胞通过门脉系统回流至肝脏所致[4]。
导管动脉内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y embolization,TAE)是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血管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6]。直肠上动脉是中上段直肠血供的优势血管[7],随着肿瘤介入治疗的发展,不少研究已经表明通过直肠上动脉行直肠癌的介入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手术切除率和延长不可切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8-9],其对可切除患者的术前使用是否减低转移率无确切评估。本研究中通过在术前对直肠癌患者行直肠上动脉栓塞术联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评估联合治疗后对血运转移因素的影响。
CEA为一种细胞膜蛋白,属胚胎性抗原[10],是结直肠癌最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之一,主要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有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组织CEA的异常表达在肿瘤的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CEA高表达的细胞转移能力更强,且癌组织中CEA含量是影响血液CEA浓度的重要因素[11]。一项回顾性研究中表明术后联合检测CEA和影像组比依赖症状复查组的肝转移患者能行可治愈性肝切除的明显增多,两组分别为51.3%和28.1%,两组的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术后联合检测CEA组明显优于出现症状组[12]。目前CEA在结直肠癌的诊断、疗效、预后判断和检测病情复发的意义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分别在开腹组及腹腔镜组各组内通过对栓塞组和未栓塞组的数据分析可以反映出,A组与B组、C组与D组术前肿瘤分期及外周血中CE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肠系膜下取血,检测CEA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这考虑通过栓塞直肠上动脉,减少静脉回流,减少了肿瘤细胞的脱落,从而减少了肿瘤细胞的扩散,而导致肠系膜下静脉中CEA含量值的减低。术后3个月各组血液中CEA含量均有降低,考虑与机体肿瘤组织及肿瘤相关的血运、淋巴通道切除后,去除了肿瘤细胞的来源,从而导致了CEA含量值的总体下降,而栓塞组对应其相应的对照组,这种下降有存在统计学差异,考虑与栓塞组相对于未栓塞组更有效的减少脱落的肿瘤细胞相关。术后6个月、12个月外周血CEA含量值在各组均出现上升,考虑与肿瘤脱落细胞在机体复发转移相关,而栓塞组相对于未栓塞组其CEA含量值上升更为缓慢,考虑与术前阻断血运途径后减少了其通过血行途径转移有关。通过对比各组CEA含量值可以发现在术中及术后3个月均有下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均有上升,而栓塞组的CEA含量值均低于未栓塞组,考虑与栓塞干预有关。通过术后复查肝脏B超检测肝内转移病灶,栓塞组B超检出率要低于未栓塞组。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相对开腹组可实现微创治疗效果,手术创伤小,减低对患者机体的免疫影响,出血少,切口美观感染率低,对术后胃肠功能影响小,相对开腹手术并未明显增加患者治疗费用,且通过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和更广泛的视野范围,强调层面的解剖,能直接展示常规难于直视的解剖部位,从而达到精准切除的目的,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局部切除率。而对比分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发现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不论是术前有无行直肠上动脉栓塞,其术后CEA变化值并无明显区别,术后1年的肝转移检出率并无变化,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均获得了对应组别相似的肿瘤根治效果。有研究也证实类似情况,梁耀泽等[13-14]分析同期手术的520例直肠癌患者,并随访3年,其研究表明,Ⅰ期和Ⅱ期病例中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局部复发率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血行转移发生率。
本研究表明联合腹腔镜手术和介入治疗应用于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具有单纯手术组相同的安全性,可以实现肿瘤手术微创化的同时,减低近期直肠癌患者的CEA的浓度及增长速度,可能对其远期降低血运转移发生率发挥作用,当然远期确切疗效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目前可以认为是提高直肠癌患者治疗疗效的一种可能途径。
参考文献
[1]汪建平.重视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8):622-624.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93.
[3]Vibert E,Canedo L,Adam R.Strategiesto treatprimaryunresectable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J].Semin Oncol,2005,32(6 suppl 8):33-39.
[4]Kemeny N.Management of liver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J].Oneology (Williston Park),2006,20(10):1161-1176,1179-1180,1185-1166.
[5]郑民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现状和未来[J].肿瘤学杂志,2009,15(2):98-100.
[6]Khanna A,Ognibene S J,Koniaris L G.Embolization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diverticulosis-related massive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evidence from a meta-analysis[J].Gastrointest Surg,2005,9(3):343-352.
[7]赵振富,钟震亚,王守安,等.国人直肠上动脉的介入解剖研究[J].解剖学研究,2004,26(4):289-291.
[8]唐华,宋中华.直肠癌的超选择性化疗和栓塞[J].放射学实践,1998,13(1):20-23.
[9] 叶尔强,张宏思,程徐,等.直肠上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术治疗晚期直肠癌(附21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2,1(1):3-5.
[10]袁建华.介合手术综合治疗大肠癌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5):345-347.
[11]陈功.结肠直肠癌组织CEA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J].癌症,2001,20(6):628-630.
[12]Child P W,Yan T D,Perera D S,et al.Surveillance detected hepatic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had a survival advantage in seven-year follow-up[J].Dis Colon Rectum,2005,48(4):744-748.
[13]梁耀泽,余江,张策,等.腹腔镜与同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学结果对比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6):591-595.
常用的抢救技术范文2
目的: 通过对二例使用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副作用患者的临床分析,总结出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从而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结论: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导致喉头水肿。
关键词:氧氟沙星注射液; 喉头水肿; 呼吸道阻塞的快速抢救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88-01
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奎诺酮类抗菌素,常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感染者的治疗,本人对2004 -2008年中二例使用氧氟沙星注射液出现危重毒副作用的病案进行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6月13日,下午6点,患者,王刚,男,18岁,因支气管炎在本地一乡镇卫生院给予静脉滴注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00ml毫升,约30分钟后病人出现憋气、烦躁、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冷汗,无药疹和皮肤瘙痒等典型药物过敏症状。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吸氧平卧位,测量血压、呼吸、脉搏,针刺人中穴位,非那根肌注,尼可刹米,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等抢救措施无效,五分钟后患者出现昏迷,随后转县医院ICU病房治疗。请当地区附属医院专家会诊,对患者出现病因未做出明确定论。科内病案分析认为,患者在输液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呼吸道阻塞机体缺氧症状早期的几分钟里,由于乡镇卫生院缺乏抢救经验、技术以及必备的设施,没有急时行气管切开术,使患者脑缺氧超过五分钟,导致患者脑功能永久性丧失,仅有心跳无自主呼吸,即脑死亡状态,预料患者最终必致死亡。之后患者持续深度昏迷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四十天后患者家属放弃治疗。2008年11月,原王刚病案发生单位的退休院长徐医生,在该地的一家私人门诊部坐诊。患者,孙迁,男,36岁,因肺部感染给予静脉滴注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00ml,出现和前例患者同样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危急中徐医生用大号注射针头在患者胸骨柄上方和喉结之间主气管正中穿刺插入,建立体腔外下呼吸道通道,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迅速得到改善,给以包扎等对症治疗后,患者康复。
常用的抢救技术范文3
1急救的重要性
1.1急救的含义急救的含义就是抢救生命,人的性命只有一次,无权、贵、贫、富之分,应尽可能地抢救生命。
1.2急救的任务急救的任务是以最短的时间挽回患者生命,必须做到争分夺秒。1.3技术要求操作者必须有过硬的操作技术,静脉输液穿刺时只能一次性穿刺成功,尽可能做到一针见血。因此,提高穿刺成功率是抢救能否成功的要素之一,否则,可能由于重复穿刺而人为地失去最佳抢救时机而导致抢救成功率下降。
2急救时静脉输液的操作过程
2.1操作前的准备急救患者往往是病情严重或昏迷,医护人员无法与其做到沟通,但又不能不了解其病情,因此须向护送者或其亲属询问了解情况,从中捕获有诊断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制定出合理的抢救方案,否则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如不询问病史,急救时即用50%或10%葡萄糖注射液,可导致原有糖尿病病情加重,甚至致死。因此,必须与家属作必要的了解和沟通,此环节虽然很普通、很简单、很细小,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忽略。另一方面,输液前应仔细检查药液质量,如发现药液有变化、混浊、沉淀、有效期已过或安瓶有裂痕等现象一律不能使用。一次性医疗用药,如输液管、注射器等包装有无漏气、过期,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巾,一用一消毒,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2.2注意配伍用药常用的配伍用药必须熟练掌握,以免急救时去查表,延误了抢救时机。对新特药的配伍药物,可能配伍禁忌表中未列入,故须特别注意,最好不要随意和其它药物配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2.3严格无菌操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①操作者在输液前洗手、戴帽和口罩等以预防交叉感染。因这些患者往往是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等,抵抗力特别弱,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输液前洗手是对患者最简单、最重要的一项保护措施,使患者不受任何交叉感染,从而赢得抢救的机会。②提倡一次穿刺成功。在急救时静脉穿刺必须是一次性成功,虽然急救时往往都是垂危患者,静脉塌陷不容易穿刺成功,越是这种情况越是要一次性穿刺成功,因垂危患者容不得第二次穿刺,因此,操作者必须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另外,反复穿刺易造成污染或静脉炎,影响抢救时机或给患者造成痛苦,甚至引发医疗纠纷。保护患者的同时也是在保护自己,因此,每个操作者必须苦练操作基本功,掌握好过硬的操作技术。③把好加药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个体状况和抢救的需要,遵医嘱科学、合理、依序、按时、按量地给药,避免人为因素导至药液的丢失,否则会影响急救的成功率。
2.4确保输液通畅操作者必须严密观察输液情况,以防患者烦躁或其它原因等造成输液不畅或阻塞而影响急救质量,甚至造成死亡等严重后果。
3小结
3.1急救时应尽快洗手、戴帽和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3.2急救时往往无法与患者作最基本的沟通,但必须与护送者或其亲属作必要的了解和沟通,以确保患者的安全。这个环节虽然很普通、很简单、很细小,却很重要,不可忽略。
3.3急救操作时必须遵循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巾,一用一消毒的原则。在严格无菌操作的情况下,静脉穿刺应及时、准确,必须是一次性穿刺成功,不得有误,更不能有第2次或多次穿刺的可能,避免延误抢救时机。因急救是以秒来赢得患者的生命,操作者必须有过硬的操作技术,平时多加强技术操作的训练。
常用的抢救技术范文4
【关键词】AMI;院前急救;护理
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据报道AMI死亡患者中50%以上在病后1 h内,如早期处理得当,可降低死亡率,改善愈后[1]。有资料显示AMI患者有40%~50%因得不到现场及时的救治在送院前就已死亡。因院前急救时间紧迫,条件有限,尤其在基层,故院前急救必须抓住重点才能在短时间内挽救患者生命,减少院前期患者死亡率。现将四会市人民医院在AMI院前急救护理中根据基层医院实际情况狠抓院前急救的充分准备和恰当的现场护理配合,提高了AMI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共进行院前急救AMI患者88例,其中男61例,女27例,年龄39~86岁。根据心电图显示:下壁心肌梗死21例,前壁44例,下后壁23例。
1.2 AMI患者院前急救的院内准备
1.2.1 树立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 要求急诊科当班护理人员接到出诊电话后根据呼救者电话描述的病情迅速做好准备,并于1~5 min内出车,争取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如出诊时间拖延,应追究当班人员责任。
1.2.2 急救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准备 培训科对急救人员进行院前急救培训;急诊科护士长每月对本科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技术训练,以熟练掌握CPR、气管插管、除颤、心电图机操作等;经常组织学习急救护理理论,识别正常心电图和异常心电图,能分析AMI患者的典型心电图特征,掌握AMI患者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方法。急诊科护理人员对院前急救仪器、用品、药品准备及护理配合均接受过培训与指导,以克服出诊前和现场急救的盲目性。
1.2.3 做好AMI急救仪器、用品的准备 急诊科每天固定班次、人员检查各种仪器的功能并保持应急状态;同时备有心电图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囊、气管插管、氧气袋、各种抽血用试管及常用的护理操作用品。
1.2.4 急救药品的准备 急救箱内除常规的急救药物外,另备AMI患者常用的特殊药,如利多卡因、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吗啡、盐酸哌替啶等。
1.3 院前急救的现场护理配合
1.3.1 协助医生快速收集诊断资料,迅速判断患者意识,测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值。
1.3.2 绝对卧床休息,立即吸氧(4~6 L/min),严重时予面罩吸氧[2],如意识不清者行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
1.3.3 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尽可能采用留置针,以保证静脉给药,躁动者予夹板固定肢体,以保持输液通畅;按医嘱及时准确用药,所用药物安瓿集中放置,以便抢救完毕再进行复查核对。院前急救用药中医生只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述一遍,无误方可执行,并做好用药后的观察。
1.3.4 心跳呼吸骤停的处理 现场检查发现患者心跳停止时应立即予CPR,并按医嘱注射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如呼吸停止者立即气管插管接呼吸囊辅助呼吸,同时按医嘱注射洛贝林、可拉明。
1.3.5 做好抢救护理记录,及时记录病情变化 院前急救处理后应及时补记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并准确详细记录时间到分钟,以保存患者资料的完整性,并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1.3.6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对烦躁、恐惧、疼痛患者要稳定其情绪,做好解释,并以自身良好的素质及熟练的专业技能取得患者与家属的信任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遵医嘱使用镇静止痛剂。
1.4 转送途中的配合 呼吸循环一经建立应迅速将患者转送医院进一步处理,在转送途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4.1 搬运护理 搬运应使患者平卧,嘱患者全身放松并固定好,同时要保持平衡,以保证患者搬运时安全。
1.4.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变化,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1.4.3 保持各种管道通畅。转送前应将氧管、气管插管、输液管等妥善放置。
1.4.4 与急诊科或病房保持联系,随时报告病情,急诊科或病房护士根据病情做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
1.5 做好院前急救的院内交接班 出诊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回后应将院前所收集的资料包括患者的病情记录、用药情况等清楚详细地交给接班护理人员。
2 结果
本组88例AMI患者通过现场及时有效的急救与配合,运送途中的严密观察与护理取得了良好的院前救护效果。除5例因呼叫太迟,呼吸心跳停止时间太长抢救无效死亡,2例合并呼吸衰竭、1例合并脑出血、1例合并糖尿病酸中毒、肾功能衰竭在24 h内死亡及1例抢救成功患者病情稳定但未能达到出院标准而家属及患者强烈要求出院经多方劝说无效而强行出院者于途中突然死亡外,其余78例均抢救成功并治愈好转出院,抢救成功率88.6%。
3 结论
AMI的院前急救体现于“早”字,我院护理人员对院前急救的充分准备和现场急救的迅速准确配合,为早出诊、早治疗争取了时间,为进一步住院治疗打好了基础,提高了AMI的抢救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常用的抢救技术范文5
关键词:羊水栓塞 治疗
羊水栓塞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后引起的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这是产科一种少见而病势凶险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85%,是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对本病认识及诊疗技术均有提高,也有不少抢救成功的病历。尽管如此,在产科中一旦发生羊水栓塞,常常是母儿均死亡。
一、病因
羊水及其内容,多为胎儿的角化上皮细胞、胎脂、胎便和粘液等有形物质,这些有形物质进入孕妇血循环后引起栓塞。羊水中含有凝血因子、透明质酸酶、蛋白质、组胺等促凝物质,进入母血后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过敏性休克。此外,除了羊水中有形物质引起栓塞外与胎便的化学成分,即血凝固亢进性蛋白质分解酵素有关。
1.胎膜早破人工破膜后 临床所见羊水栓塞大多数发生在胎膜破裂之后,由于宫缩的挤压,羊水进入子宫脱膜或子宫颈的边缘小血管内而发病。
2.宫缩过强或强直性子宫收缩 包括催产素点滴,子宫腔内压力过高。
3.子宫体或子宫颈有病理性开放的血窦 多胎经产宫颈及宫体弹力纤维损伤及发育不良者,分娩时引起裂伤。
4.过期妊娠 巨大胎儿较易发生难产、滞产、产程长,胎儿易发生宫内窒息,羊水常浑浊,刺激性较强易发生羊水栓塞。
二、治疗
羊水栓塞患者约40%死于难以控制的凝血功能障碍及右心衰竭。治疗是否成功,取决于诊断是否及时,抢救措施是否得当;结束分娩是否迅速,以及进入母体血内羊水的量与质。治疗原则:抗休克,解除肺动脉高压,控制心衰,纠正凝血障碍,防止肾功能衰竭等。
1.纠正呼吸困难 急性羊水栓塞发生后,首先受到威胁的是呼吸循环系统,继而重要器官和全身组织严重缺氧,必须即刻给氧,防止发生肺水肿,从而减轻心脏负担。如症状严重,在有条件情况下应采用气管插管正压给氧,以便氧的有效供应。
2.解除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不解除,缺氧无法纠正,心衰,休克亦难回避。所以,在供氧的同时,应及时纠正肺动脉高压。常用的药物有以下:
(1)罂粟碱 30~90mg,静脉缓注,然后按需要重复静脉或肌内注射,极量为每日300mg。此药直接作用平滑肌,解除张力,当肺毛细血管痉挛时作用更明显,而且对冠状动脉,肺脑血管均有扩张作用。与阿托品同时应用,则可阻断迷走神经兴奋所致的心脏抑制,是治疗本症的首选药。
(2)酚妥拉明 5~10mg加葡萄糖静脉滴注,能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灌注量并能加强心肌收缩力,用于降低肺动脉压力的首选措施之一。
(3)氢化考的松 因为本症有严重的过敏反应,所以及时给以大剂量氢化考的松是极为重要的,常用500~1000mg静脉滴注。也可用地塞米松40mg静脉推注。
(4)硫酸阿托品 1~2m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它是一种抗胆碱药物,可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阻断迷走神经兴奋,大剂量可解除小血管痉挛和改善微循环,兴奋呼吸中枢,在副交感神经兴奋时,效果尤其显著。
(5)氨茶碱 500mg静脉注射,松驰支气管平滑肌,对抗组胺引起的气管痉挛效果尤佳,对心肌有兴奋作用,增加排出量,可兴奋血管中枢,并使血管舒张。
3.保护心肌和防止心力衰竭 除用冠状血管扩张药以外,应及早使用毒毛旋花子苷K0.25mg静脉注射,或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以增强心肌收缩力。若有心衰,则应按具体病情增加药量。另外,还可应用辅酶A,三磷酸腺苷和细胞色素C等心肌保护药。
以上几种药物,应在发病之后同时应用,对抢救和挽救生命有一定作用。
4.防止凝血障碍 羊水栓塞患者并发DIC,除了抗休克,输血增加血容量外(尽量输新鲜血增加血小板及抗凝物质),根据化验指标适当应用肝素可收到良好效果。
(1)肝素的用法 首次5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分钟,以后在用50ml加5%葡萄糖液500ml静脉缓滴,并以试管法测定凝血时间进行监护,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经肝素治疗后,其凝血酶原时间通常可在24小时内有所改善,纤维蛋白原可在72小时后有明显升高,而血小板数多需6~7天才显著升高或恢复正常。
(2)纤溶抑制药物的应用 在DIC早期用肝素抗凝治疗后,晚期过渡到纤溶亢进时出血不止,可用6-氨基已酸,凝血环酸等。
(3)血制品的补充 羊水栓塞患者并发DIC常因失血而加重休克,应及时补充有效血容量。输新鲜血,输纤维蛋白3~4g,补充血小板对控制出血有效。
5.抗休克治疗 羊水栓塞患者多数因产后大出血引起的休克,除了输血以外,要及时用药物抗休克治疗。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
(1)多巴胺 在体内是合成肾上腺素的前身,β-受体兴奋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血的排出使血压上升,并有扩张血管作用增加心血流量。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低血压及休克,特别对肾功能衰竭,心排出量降低而血容量补充不足患者,常用于右旋糖酐或葡萄糖液250ml中加20mg多巴胺静脉滴注。
(2)碱性药物 常用5%碳酸氢钠250~500ml静脉点滴。呼吸循环障碍所造成酸中毒,应及早使用碱性药物,有助于及时纠正休克和代谢紊乱。中心静脉压的测定是抢救过程中必须的措施之一,可及时了解血溶量,在休克状态下中心静脉压升高,提示肺动脉高压存在,应采用多巴胺及酚妥拉明,并用以纠正肺动脉高压而使血压回升。
6.肾功能衰竭的预防 休克和DIC均能使肾脏受到损害,患者度过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衰竭、凝血障碍之后,常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应在血容量补足及血压回升之后,如出现尿少,可加用甘露醇静脉滴注。也可用速尿(40mg),如尿量不增加,则表示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应该按肾功能衰竭处理。要注意液体出入量的平衡和电解质的紊乱,纠正酸中毒。
7.及时正确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本病患者往往存在感染因素,尤其是肺部感染和宫腔感染,因患者体质迅速下降,抵抗力降低,需选择大剂量抗生素予以控制。但因结合肾功能情况具体考虑用药。
8.产科问题的处理 羊水栓塞在胎儿娩出前发生时,应及时按以上原则处理,待病情好转,再根据产程进展程度决定胎儿娩出方式,如宫口已开全,可行阴道产钳助产。如宫口未开全或未近开全,可立即行剖宫产术,产后如发生大量阴道出血,短时不能控制出血时,需在输血的情况下,给予子宫次全切除术,这不仅能控制出血,并可阻断羊水物质进入血液循环中,因此手术是行之有效的主要措施。关于宫缩剂的应用,有人认为:宫缩剂对此患者效果不佳,相反因宫缩剂使用而加重子宫肌壁同的羊水和有型物资进入母体血循环,所以,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应用与否,不可反复多次加大宫缩剂的应用,拖延观察时间,耽误抢救。
总之,羊水栓塞患者发发病急剧应及时诊断,抢救措施得力,切忌踌躇不决,延缓治疗,失去抢救机会。
参考文献
常用的抢救技术范文6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 本文从目前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现状出发,对文中涉及到的预见性思维,预见性护理、高职单招、急危重症护理的概念做了界定,进而阐述了将预见性思维方式应用于《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中的作用,并有针对性的对高职单招层次学生采用此教学方法的价值和效果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 预见性思维;预见性护理;高职单招;急危重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28-02
Application of predictability thinking in a single stroke level vocational Intensive Care Teaching
ZHAO Qing
Surgical Nursing Department of Zhang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Fujian 363000,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tatus of acute and critical care teaching of view, the text related to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inking, nursing care, vocational single stroke, acut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concepts have defined, and then describes the predictable way of thinking applies "acut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 "theor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curricula in the role, and targeted level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using a single stroke valu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is discussed.
[Key words] Predictability thinking;Predictive nursing care;Vocational single stroke;Acute and critical care
[作者简介] 赵清(1983-),女,辽宁锦州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外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
预见性思维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发展特点、方向、趋势所进行的预测、推理的一种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动性的表现。运用预见性思维可以让护生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习中懂得主动质疑和探究而不是被动灌输和接受。运用预见性的护理理念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对急危重症护理病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前进行评估与管理,使学生懂得只有“预见性的观察到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病情变化时,才能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护理”[1],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单招学生在主动护理方面的责任感。
1 相关概念
1.1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是指护士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性分析和判断,运用医学知识,找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在医疗护理的各个环节中,以疾病的生理变化及各种疾病的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依据,主动对患者进行评估。有预见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从而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2]。
1.2急危重症护理学
危急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3]。
1.3高职单招层次学生
该院“高职单招”的招生对象是护理专业中职毕业生,在中职护理教育中已经系统的学习过医学基础课程及专业护理课程,并经过一年的临床实习,具有一定的护理理论和技能做为基础,需要提升护理学习层次的一类学生。
2 教学应用的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该校2012级高职单招护理专业4个班级232名学生。
2.2教材及教学内容
选用第3版《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内容包括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急诊护理、危重症护理、常用救护技术四个单元,按照学校规定的《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本着突出急危重症护理特点的基本原则,结合高职单招学生的学习经历,我们适当增加了高职单招学生对于常用救护技术的训练课时,如心肺复苏、人工气道的建立、气道异物清除术及球囊-面罩通气术、除颤、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机械通气技术。
2.3教学方法
该院高职单招的急危重症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 40 学时,实训课 14 学时,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结合高职单招学生具有一定学习基础的特点,我们对学生在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实训课的教学手段均采用预见性护理教学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2.3.1教师理论授课 引入病例,找出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问题,提出护士在现阶段需要执行的护理措施,再分析引起护理问题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护理方案;学习小组授课:以寝室为单位,5~6人一组,提前一周布置相关病例,要求学生本着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讨论结果形成PPT在班级进行案例分析。
2.3.2实训课 采取分组教学方法,结合情景模拟教学,训练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及固定搬运技术、重症医学救护技术(强调人工气道及呼吸机的应用)。要求学会各项技术的正确操作和急救设备的正确使用,让学生尝试在实践中综合运用预见性护理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总结出预见性护理运用的优势。
3 教学体会
3.1培养了学生正确评估病情的预见性护理思维
护理思维的重点应放在对患者病情的评估、采取紧急的护理救治、积极配合医生诊断和主动做进一步救治这样一种科学系统的护理抢救程序中[4]。例如,在医生问诊查体时,护士不应该被动等待,而是应该立即投入到力所能及的护理抢救中,比如测量和维持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在医生下诊断前做出护士自己的判断,用预见性的思维观察病情,发现护理问题,从而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依据。像这样及时正确的支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不但缩短了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的等待时间,也为进一步治疗原发病创造了时机。
3.2培养了学生正确应用急救设备的预见性思维
做为护士,及时准备好急救设备并正确配合医生的操作是必要的工作职责,在抢救中分秒必争的急救效率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生命。所以在护生的学习阶段,要把对急救设备的正确使用做为重点和难点问题对待。在日常的急救训练中,引导学生把思维定势在快速反应、灵活机动、果断处理上。每个学生应充分理解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抢救物品的关系,要有危机意识和管理观念,以及预见性的完善准备。所以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使急救设备物资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可以在需要时最快速的发挥作用。
3.3培养了学生合理使用急救药品的预见性思维
应用急救药品抢救急危重患者是临床医生急救意识和急救思维的一种体现,而护士对抢救药品的应用则是医生急救思维的延伸[5],同时也能体现出护士对疾病理论知识与急救药品的掌握程度。在抢救时护士应熟悉药品特性,遵医嘱给药,这是最基本的临床技能。例如,目前抢救时采用的多通路分配静脉给药,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就可将给药的功能扩展,做为观察患者临床反应的一种途径。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凶险,短时间内需要做大量的处置,而合理的药物使用是稳定病情的第一关键,护士除了要提高对患者症状的识别能力外,还应根据病情预见性的设定提前量。所以熟悉各种急救药品的用量用法,是护士应该掌握的重要临床技能。而预见性的遵医嘱用药物是护理临床技能的拓展,是我院在以往普通的急救护理教育中尚未涉及的问题,所以我们利用高职单招学生原有的临床实习经验,培养学生在急救药品使用上的预见性思维,会大大提升护士在抢救中的参与感与自信心,更有利于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3.4培养了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思维
做为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护士,应具备机敏、沉着、冷静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忙而不慌、急而不燥,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高度的注意力与领悟力。笔者在教学中也听到过学生反映在之前的临床实习中遇到抢救的时候会出现干着急却帮不上忙的情况,甚至由于过于紧张导致平时很熟练的操作却在关键时刻做出问题。所以笔者在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认为在模拟训练中不仅要重视技术含量还要关注学生的抢救思维是否沉着冷静,着重训练学生稳定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发挥,培养她们在瞬间的抢救中充分发挥个体娴熟的抢救技能的能力,使人的思维在特殊环境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为配合医生抢救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
3.5培养了学生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
急危重症患者由于发病急,病情重,往往家属一时难以接受,甚至会有不理智的表现而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和病情。在教学中,预见性的针对这一情况,培养学生加强以交流、沟通的方式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这样可以使患者排除各种心理障碍,增强康复的信心,而且更有利于真实反应出病情变化,为治疗护理提供帮助。
4 结论
4.1预见性思维在急危重症的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应该贯穿于整个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尤其对于有着临床实习经历的高职单招学生,训练预见性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层次和护理水平,在急危重症的临床护理中会更加游刃有余。如对可能出现的病情提前预知,可以减轻或阻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或者在发生时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通过预见性的观察护理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治疗依据,从而减轻对患者的身心影响,可以增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并给予护士高度的评价和认可,同时也促进了医护患关系的和谐稳定,这也是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的好方法。
预见性思维的应用、发展,体现了先动脑后动手的工作方法,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也更加鲜明的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对护理质量起到明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6]。
4.2反馈
本组教学对象于第五学期再次下临床实习,由于学生实习点较为分散,所以采用分组电话问卷调查的形式。共有11组212名同学参加了问卷调查。关于把“预见性思维应用到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的情况回答,“效果良好,可以实施”的答案占72.6%,“效果一般,实施遇到困难”的答案占18.9%,“可以理解,但不能实施”的答案占8.5%。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虽然仍有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但把预见性思维引入到急危重症护理的教学中是可行的。
[
参考文献]
[1] 张冬林,黄素芳,李秀云,等.预见性思维在急诊病情观察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21):51-53.
[2] 张颖.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1(2):122-123.
[3] 张波,桂莉. 急危重症护理学(3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1.
[4] 吴姝玲.预见性护理思维在急诊抢救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2011,12(4):104-105.
[5] 张亚卓,赵文静.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思维[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