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课程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课程的作用

美术课程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评价

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符合教育规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对教学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也是相辅相成的。对于艺术学科而言,美术学科更有其特殊性,正确理解美术的课程设置并运用好美术教学的评价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先谈谈美术教学中的美术课程设置。

现在的美术课程设置几经修订,应该还算是比较科学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学校对课程的执行方面不得不说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小学和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小学阶段,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很多学生因为家长的要求过高而伤害了其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这或许是与学生家长的文化素养有一定关系,当然也与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交流有关。高中阶段,因为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大,学校往往取消了美术课的教学,这样我们的美术课程设置就成为了一纸空文,美术教育的社会作用也就无从谈起。所以,现在美术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毋庸置疑,但是在课程执行上需要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的人去努力推进,不要让我们的“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

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本身的联系也是很紧密的,艺术学科更是如此。教学评价对于一门学科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往往是关键性的,因为它往往起的是一个教学导向性的作用,比如高中英语,当高考英语在升学成绩中的比例有所下降的时候,社会上对英语培训的热度就会有所下降。着为美术这门艺术学科而言,更有其特殊性,正确理解并运用美术教学的评价会对美术教育起到一个正确的导向作用。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中,画得好才叫优先,可是怎样才叫画得好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且,不同年龄学习阶段的度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因为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标准评价对学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的话,那么这时的教学评价就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了反作用,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要个实例,我曾经带过一个小学生美术兴趣班,班上有两小朋友在我看来画画都不错,但是他们其中的家长却并不认同,对他的孩子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段时间下来,这个学生感觉的身心疲惫,他觉得自己画的总是不好,渐渐的对美术的兴趣全无,最后终于放弃了美术的培训。另一个学生却很是幸运,他父母不懂美术,对自己孩子也没有什么过高的期望,他们只是觉得孩子有兴趣就让他学,在老师的呵护下,这个孩子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从小学一直坚持到了高中,最后考上了美术学院。这是一个典型的因为评价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例子,值得我们每一个从事美术教育的人深思。

前面我们提到正确的美术评价是分阶段的,分层次的,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谈谈各个层次的美术教学评价。美术,是一门艺术课,很多人人为美术就是一门专业知识很强的课,其实不然。美术是一门公共课,更是一门通识课,不仅人人可以学,应该让人人都懂。当然“懂”的程度就要看我们的美术教育的效果,还与自身的勤奋和天分有关。小学阶段的美术,主要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的美术作品不应该用一个简单的“好”与“不好”去区分,更没有对与错。只要学生愿意画,我们都应该去鼓励与呵护。这个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阶段。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画想象画,天马行空的去想象,去创造。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可能放开,才可能创造出具有其年龄特征的优秀佳作。这个阶段,最怕拔苗助长。比如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什么都走在别人前面,几岁的孩子就带去学素描,因为他们人为学素描才专业,可是那样只会磨灭学生的兴趣,最后厌倦美术,事与愿违。很希望跟多的家长可以看见这一段话,能够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学习。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到了初中学阶段,学生就应该学一些美术的基础了。比如素描色彩等。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成绩的评价都应该以鼓励为主。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学习的重心在于升学,美术教育往往被忽略。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美术这门课程。其实这是一个很失败的课程安排。如果在我们紧张的学习之余,用我们的美术课程去加以调节,对于学习往往会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高中阶段的美术课应该多以欣赏课为主,别个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只有这样美术教育才可能走上正轨,美术也才能真正成为一门一门公共课和通识课。

美术课程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多媒体技术;作用

一、高校音乐欣赏普修课程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

1.促进教学氛围的营造

对于非音乐专业而参与音乐欣赏课程学习的学生来说,由于这类学生自身的音乐理论知识不够全面,缺乏对音乐欣赏的造诣,所以,当其参与到音乐欣赏课程中,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很难激发自身的音乐学习兴趣,严重的甚至还会对音乐欣赏教学质量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为了避免此种问题的出现,教师更应该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教师在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环节中,还可以将音乐与视频进行共同播放,对于学生全面理解音乐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2.有助于对音乐欣赏普修课程教学结构的优化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中的有效应用,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了十分显著的影响和变化,不仅实现了对当前课程教学结构的转变,同时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高校音乐欣赏普修课程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中所涵盖的生动性、形象性特点也对音乐欣赏课程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作用。不仅能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还能显著提升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学生欣赏音乐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当前高校音乐欣赏普修课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主要问题

通常情况下,高校音乐欣赏普修课程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对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显著积极影响,还可以实现对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和提升,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今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但是这项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必然会对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经过实际研究发现,当前这项工作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1.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能力有待提升

虽然当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多数都是专业教师,但是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仍然不具备全面的工作经验,甚至存在操作基础薄弱的问题,这对于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必然是一项较大的影响。虽然当前参与高校普修课程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学生仍然以非专业居多,但是为了实现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对多媒体课件进行选择的环节中也要对文本、图片和音乐等素材进行科学搭配,确保学生的视听效果更为突出。而对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薄弱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其一,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并且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方式的影响比较深远。其二,当前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加速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媒体软件更新速度的提升,其功能也更为全面,但是留给教师的适应时间却是十分短的,所以也对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2.对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当前学生的发展虽然带来了比较显著的优势作用,包含全新的技术知识,但是这一技术的出现也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非音乐专业学生而言,更是会因为缺乏一定音乐理论知识基础,所以在对音乐欣赏课程进行学习的环节中就会存在明显的费力问题。同时,在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的环节中,教师往往还会穿插很多音乐知识,如果在教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散,比如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这也对学生音乐整体知识结构构建产生了明显限制性作用。

三、对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欣赏普修课程中改进的对策

为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进行提升,实现音乐欣赏普修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今后教学环节中更需要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在优化当前教育工作的同时,在多媒体技术的科学帮助下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提升,并为后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1.对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提升

通过对上文的研究发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也应该对自身综合素质问题进行关注,特别是对自身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视。所以,教师除了要具备传统教学能力,还应该掌握更具现代化代表的科学技术应用能力。为了对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大帮助,也应该对学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强化,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因为计算机是多媒体技术中最为关键的设备,只有借助计算机平台对相关课件进行设计,才能将课程中需要的音乐、视频、动画等进行更为直观的展现。其次,教师还应该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提升,特别是要加强对音乐制作软件的应用,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对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音乐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完整性问题的构建

非音乐专业学生往往缺乏完整的音乐学科理论基础,所以学生在对音乐知识进行学习的环节中必然会存在较大的难度。为了改进当前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主要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计划的安排,确保知识结构体系完整性的有效构建,因为如果这项工作存在明显分散性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只有音乐教师认识到这一问题,才能对音乐欣赏教学设计工作进行更合理的安排和分析。

四、总结

美术课程的作用范文3

摘要:现有的课程考核方式偏重于知识记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普遍不足。而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

>>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并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校企合作构建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共建应用技术大学实习基地的研究与实践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PLC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与改革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的《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保险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汽车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的报关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平台构建《GPS原理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面向校企合作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 浅谈“校企合作”的LED照明技术课程改革 多媒体技术课程立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中项目式教学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里的应用 基于项目的多媒体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1-12-21

[3] 周翔,贾松茂. 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规范化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4,36(A2).

美术课程的作用范文4

公共美术课程课程文化现状与重构

一、对高校公共美术课程及其文化的基本认识

我国学校美术教育依据其不同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可分为专业美术教育、师范美术教育和普通美术教育三类。大中小学的普通美术教育又共同构成了普通美术教育体系。高校普通美术教育,又称为“通识美术教育”“公共美术教育”,是普通美术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的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或艺术教育者,而是通过普及美术文化知识、方法和观念,培养具有一定审美意识和审美认知、批判能力的艺术消费者。其教育目标是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并反作用于艺术文化的传承与繁荣。而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就是公共美术课程。因此,公共美术课程应以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为方向,着眼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使大学生通过公共美术课程的学习,实现陶冶性灵、启迪思维、完善人格的目的,发挥美术文化对于人更好地生存和自由发展的普遍意义。

关于课程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施良方先生曾对此做过列举和归纳,其中最为普遍的定义是:课程即教学科目。①当然,这只是对课程这一概念最为直观的解读。事实上,课程的制定还包含了来自社会、学科以及学习者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课程不仅是文化传播、传承和创造的重要阵地,也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文化集合体,即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具体到公共美术课程,其课程文化将成为大学生这样一个艺术接受群体的审美趣味、价值取向成长的土壤。其教育结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理解和对待艺术的态度和方法,并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艺术自身的发展。由此可见公共美术课程文化构成的重要性。

二、高校公共美术课程文化的现状分析

自1998年教育部正式发文强调“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以来,公共美术课程已普遍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笔者选取了广州几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对公共美术教育的认识多半还停留在宏观的理解和认同上,加之对公共美术课程目标、内容、结构研究的相对滞后,导致很多学校的公共美术课程普遍存在课程目标模糊、课程体系欠合理、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了公共美术课程文化的选择。

目前,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主要分为理论、鉴赏和实践三大类,前两类为课程设置的主体。就这两类课程设置的现状而言,笔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公共美术课程“守固”的文化观念。所谓“守固”,是指对于既定的艺术理论和价值体系持有坚守的态度。其主要表现为课程文化的选择,更偏重于对传统观念中的所谓正统的、主流的艺术史体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艺术家、艺术思想和作品的关注;文化切入的角度,更加侧重于对艺术演变的历史性讲述和对作品的审美性描述。当然,这样说并无意否定此类课程自身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而只是从课程文化空间的生态性角度来看,这种偏向有可能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以开放的文化视野,从文化交流、发展的角度关注艺术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历史。二是缺乏以当下的眼光解读新的艺术现象和作品,对于具有争议的艺术话题常采取较保守的态度。大量欣赏类课程,主要围绕经典艺术作品展开,使得学习者习惯于“欣赏”而不“批评”,丧失了应有的审美判断力和批判精神的培养。三是缺少对地域本土文化的发掘,没有给予具有强烈本土和民间审美趣味的美术文化足够的重视,削弱了课程文化在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情感形成方面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当今大学特有的体制和学术特点为公共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要求公共美术教育在具备一般意义上的全体性、普及性、系统性等学科特色之外,还应体现自由性、开放性与交融性的文化特征。那么,公共美术课程,应该如何建构更为合理的文化空间,才能既在塑造大学生开阔的文化视野、创新的文化意识和敢于质疑、勇于批判的文化品格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又能更为客观地展现美术文化的多元化面貌呢?这个问题仍有待于研究者、教育者不断思考与实践。

三、对高校公共美术课程文化空间重构的思考

课程文化研究者往往在构建课程文化的过程中陷入了坚持“主流文化”还是倡导“多元文化”的两难境地。坚持多元文化论者认为所谓“主流文化”是一种霸权文化,非主流文化常常受到不合理的对待,即忽略、肢解、歪曲、刻板化理解。②而坚持主流文化论者认为非主流文化无法完整、全面地体现文化的整体特征。此类争论无疑在主流文化与其他非主流文化之间建立起了二元对立的壁垒关系。这样的文化话语权矛盾也同样存在于公共美术课程中。

“人类文化都存在本质的、固有的联系”,③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与其他文化是相互割裂的。它们之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文化的溯源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那些历史中的辉煌文化,往往也是在多民族、多地域、多种类型文化形态的不断交流中逐渐形成的。美术文化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突破二元对立的观点,在“主流”与“非主流”文化中建立起一种多元互证的关系,即允许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并存于公共美术课程文化空间中,成为相互引证所必需的对象,并从联系的、动态的、多元的角度重新切入固有的和新的艺术文化材料中,尝试多维度解读文化之间的关系,发现文化碰撞与交流的痕迹,通过“证”的过程揭示任何文化都是平等、独特又相互联系的本质。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历史与今日的丰富内涵。丧失了其中的一种,另一种也将大为失色。

总之,重构公共美术课程的文化空间,必须首先形成明确的课程目标。如前所述,公共美术课程至少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美术文化的传承两个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前者要求课程文化选择和构成,不仅注重丰富学习者的审美经验,同时也要体现公共美术课程对于学习者文化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普遍意义。后者要求课程文化更好地体现“美术文化生态”的自然格局,尊重每一种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尽可能给予其平等的话语权。

注释:

①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7.

②陈时见,朱利霞.一元与多元:论课程的两难文化选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5—28.

③王小甫,范恩实,宁永娟.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美术课程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就业导向 中职学校 教学方法 美术课堂 学生能力

美术课程作为中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性专业课程,对于有效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和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环境下,中职学校需要从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入手,通过进行教学模式整合来改善教学环境,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就业导向的背景下,更加准确地找到符合自身的学习方向,以此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美术能力。

一、中职院校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职学校在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课程学习观念,没有让中职学生体会到就业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学习。

其次,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仍以应试教育为目标,这种“短暂性”的教育观点无法更好地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学习理念,并且在课堂上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使得美术课堂徒有其名,没有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无法为日后的社会就业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最后,由于在美术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审美地位,没有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不利于培育出全方面、高就业水平的中职美术人才。

二、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路径探析

1.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热情

让学生成为中职美术教学的主人公,使中职学生充满积极主动的美术课程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美术领域中的一分子,这样能够加强中职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与对个人事业的责任感。与此同时,更要利用多元化的美术课堂形式来提升学生对美术专业课程的兴趣和学习力度。在实现高就业、发挥自我价值理念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就业理念对中职学生学习美术专业课程的促进和鼓励作用。

2.对课堂教学管理方式进行探索研究

在中职文化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推进进程中,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方式,有效地激励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从传统教学管理向现代教学管理的转变中,不断增加和变革的管理手段激发了中职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的热爱,为日后就业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为了让学生的美术能力不断进步和提高,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管理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在中职学校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创办有意义的课堂活动,增强中职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从而完善以就业导向为中心的美术教学工作。

3.加强美术课堂教学与就业的融合性

让美术课堂的教学思路得以拓展,是充分发展现代中职美术课堂教学形态的有效途径。把单一的教学方法转变成多方位的思想融合,是使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提升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我们把固有的、带有捆绑性质的美术课堂教学管理改革成为富有包含力的教学体系和课堂制度,可以有效地激发美术教师对课堂教学和教育事业的灵感,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让每位中职学生都能够将自己融入到整个美术教育氛围和环境之中,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今后的工作能力。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具有独特魅力的,能够更好地推进中职学校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小结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实行素质化创新发展,在中职学校全面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美术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培养中职学生审美、艺术欣赏以及美术文化培育等多方面的重任。我国各大中职学校的美术课堂教学工作应该立足于提升中职学生综合就业能力方面开展,致力于打造更具综合型、全面型和技能型的中职学校美术人才。因此探讨在就业导向的视角下中职院校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以此不断促进中职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和美术专业课能力提升,从而构建出属于中职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体系,为社会输送所需的实践型美术人才“能源”。

参考文献:

[1]徐雪梅.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中职学校美术课程教学[J].求知导刊,2015(14).

[2]蒙玉川.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浅谈中学美术课改的误区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3(11).

美术课程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美术课程;特色教育;课程设置;学前教育

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之一,但是在实际的开展实践中,教学效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单一,很多学校对这些课程重视度不够高,很多学校只是设置了简单的美术基础知识课程或者基础的美术训练课程,但是往往缺少了不同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以及对幼儿自发进行美术活动能力的培养,浅显孤立的美术课程设置并不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的需要,与学龄前幼儿的学习和接受能力相脱节,因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难以将课堂所学知识很好的应用到幼儿美术教学实践中。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开展的功能

(一)培养幼儿的自主发展能力

传统的以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育已经被社会发展所逐渐淘汰,现在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互动式教育,即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重视幼儿的差异性发展。因此,结合新时代学前教育需求,高职院校应当在美术课程设置时注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幼儿自身审美特点和个人能力为基础的差异性教育能力。此外,合理的美术课程设置也可以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理解在知识接收和传授中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在学前教育开展时引导幼儿在美术创作方面全面、均衡、个性地良性发展。

(二)突出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特色

基于学龄前幼儿知识水平较低的情况,相较中小学生的美术教学来说,幼儿园的美术课程及相关美术活动通常会涉及到更多的方面,不仅包括绘画技能一项,还有对美的鉴赏、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以上能力的培养,可能会涉及到人文、自然、地理、音乐、体育等多方面的知识,甚至会涉及到幼儿心理学应用。因此,在涉及到的众多学科知识中,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牢牢抓住教育主线,融汇各个可能涉及到的专业,整合各个学科,避免教学中出现知识交叉重复的现象,体现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培养出综合全面的学前教育人才。

(三)增强课内外学习统一度

课堂学习的时间终归是有限的,因此,统筹学生在课上课下所涉及到的各种美术活动,形成美术能力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校可以适当地开设一些与美术相关的课后活动,如美术类文艺活动、美术竞赛等,用以培养学生美术训练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课内外美术学习的统一度,让美术进入学生的生活,进而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进行更游刃有余的实用性美术教育为幼儿的学前教育发展助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具体开展实施

(一)设置培养幼儿创意绘画能力的课程

在很多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中,因为幼儿的绘画水平较低,所以更多注重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往往会忽略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上,应当增设更多培养幼儿绘画创意的课程。比如,开展素描写生课程,培养幼儿快速描绘客观事物的能力。另外,色彩运用课程也必不可少,色彩对人的神经刺激性最强,感染力也最强,色彩运用课程可以帮助幼儿表达情感,也能帮助幼儿建立对绘画的自信。除此之外,拟人化、夸张化的儿童画创作也需要纳入课程,这些课程的创新教学开展,可以帮助幼儿自主完成对可观对象的描绘而非一味模仿绘画成品,进而培养幼儿自主创作的能力。

(二)设置培养幼儿绘画逻辑思维的课程

学龄前幼儿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绘画这一活动对逻辑思维的培养也有非常好的作用。因此,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比如,简笔画利用简单的点、线、面来进行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描绘,笔触简单洗练,作品形象生动,表现力也极强,正是化具象为抽象的典型美术形式;而且,简笔画对于幼儿的写实功底和绘画技巧要求都非常低,可操作性高、上手快,再加上拟人化的卡通形象,非常受幼儿的欢迎,简单快速的同时又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中加入开拓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美术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设置培养幼儿环境创设能力的课程

绘画不仅可以在画纸上进行,还可以有很多的创作形式。美术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强的艺术,只要是可以着墨、显像的地方都可以进行美术创作。因此,培养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的墙体、走廊、黑板、布告栏、区角等地方正适合作为培养幼儿环境创设能力的好地方,教师带领幼儿在这些地方进行进行美术创作,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对平面、立体、透视的认知。同时,美观的环境也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中也应该加入培养学生的环境创设能力以及不同情况下对不同工具、材料的运用能力的课程。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