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盈利模式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媒体盈利模式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媒体盈利模式研究

自媒体盈利模式研究范文1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现状;运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016-02

2011年,微信这一推出以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信息通讯的网络社交平台由腾讯公司首次推出,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粉丝用户,并成为网络媒体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移动通讯工具。2012年8月,微信公平台创立,成为个人、企业、机构等主体传播信息和聚集粉丝的重要手段。其中,以个体户经营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在此番潮流中孕育而生,不断发展壮大。“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晓松奇谈”是众多自媒体微信平台运营较为成功的案例,通过它们的发展状况,解析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策略。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相关概念

微信公众平台是公众号运营者与订阅者之间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融合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的网络社交运用工具。它成为个人和企业信息和吸引客户的桥梁和纽带,是受众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实现用户的自媒体联动。

按其推送内容细化,微信公众平台分为新闻资讯类、文化教育类、电子商务类、公共服务类、娱乐休闲类等多个领域,根据受众的信息需求,实现内容的分类精准推送。根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机构的类型,可化为企业类、团体类和个体类三大块。企业类微信公众平台主要以商业企业为主,主要目标是针对客户群体推送产品服务和进行品牌营销,其利润是主要动力。团体类微信公众账号的运营机构为媒体机构、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媒体类微信公众号依托传媒机构丰富的内容资源,活跃在微信公众平台中,为广大用户带来大量的新闻讯息。政府机构主要政务信息,为人民提供服务,内容较为权威。社会团体微信公众平台专门为社员提供相关信息,实现团体内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个体类微信公众号以个体户为主持方,是微博社交媒体平台并驾齐驱的另一网络自媒体平台,内容以自创为主,有着独特的风格,其粉丝群往往因为相同的兴趣和类似的社会背景而结合一起。

自媒体,也称“个人媒体”,是由具有独特风格的个人或者小团体创建的媒体传播平台,有着私人化、自主化和平民化的特性,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公民通过自媒体载体自身相关的最新消息,较为典型的平台有博客、微博、论坛、微信等。本文主要分析个体类微信公众平台,结合实践,对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提供合理建议。

二、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

2011年,腾讯启动微信,短短两年内用户达到1.9亿,根据腾讯官方数据表明,截止2016年3月微信月活跃用户达6.5亿。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上线,大量的企业纷纷推出公众账号,实现与用户线上线下互动。与此同时,一些专业媒体人从传统行业迁移,以微信平台为载体,自创公众号。腾讯公布2016版《“微信”影响力报告》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汇聚的公众账号超出1000万个,而个体微信账号为27.3%。

其中,以罗振宇创办的自媒体公众号“罗辑思维”获得巨大成功,2015年10月份市场价值达到13.2亿。许多自媒体公众账号如雨后村笋般发展起来,运营较好的公众号有“吴晓波频道”、“晓松奇谈”、“云科技”、“熊猫自媒体联盟”等。 “吴晓波频道”是国内首档财经脱口秀节目,自2014年开播以来,就收到大量粉丝的喜爱,其微信号推送的文章阅读量达到10000次。高晓松与爱奇艺联合打造的网络文化类节目“晓松奇谈”于2016年首次上线,创下10小时播放突破100万的收视纪录,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关注。不难看出,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迎来了春天。这些自媒体公众账号能够在众多纷纭的微信公众号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家追逐的对象,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独创内容吸睛,用情感共鸣圈住粉丝。“罗辑思维”主办人罗振宇以一个文化人的视角,采用60秒语音和微信文章结合的信息传播方式向大家解读社会文化议题,内容涵盖人生态度、历史文化、政治理念和经济管理等过个方面,用趣味的理性主义将话题由浅至深,层层剖析。它还以书本推荐的形式,向受众分享知识点和价值观,与罗老师类似的社会知识精英和志同道合之士产生情感交流与共鸣,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知名财经媒体人吴晓波建立的公众号“吴晓波频道”以专业、独特、理性的观点提升内容的魅力,通过开办书友会栏目增强用户粘性。网络脱口秀“晓松奇谈”在微信公众号走红,有知名人高晓松主讲,引经据典,讲历史谈文化,满足用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二,目标客户细分,用互动开发社群力量。在数字化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向小众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依托PGC模式和PUC模式,产生内容的独特性,品牌定位清晰,吸引了一批具有相同背景和认知的高忠诚度粉丝。“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晓松奇谈”作为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脱口秀节目的“三剑客”,都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主义,以知识精英分子的身份讲解历史与实事结合的社会议题,分享自身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引发一批80后、90后文化人的共鸣。社交媒体用户通过信息沟通,获取人际资源,搭建强关系链,创建虚拟社群,体现自我价值和提升认知高度。“罗辑思维”招募会员,“吴晓波频道”创办“思想食堂”栏目,都在搭建一个具有高度认同和深度信任的成员社区,一方面满足他们的信息获取需求,另一方面实现他们的精神体验和分享价值观念,建立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联系。

其三,多样化传播,开发多渠道平台。在多媒体融合时代,多样化传播方式被众多的媒体平台使用,实现受众信息获取的效率。微信公众平台发挥技术优势,能够及时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信息内容,拓展用户信息接受方式。“罗辑思维”采用60秒语音服务,引发订阅者的兴趣,并推出相关微信文章,满足用户的求知欲和体验感。“晓松奇谈”与爱奇艺联袂,依托这一视频传播载体,主要以视频的形式向受众讲解内容。以“罗辑思维”为代表的自媒体公众号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应,并不仅仅依靠微信公众平台这一自媒体传播载体。“罗辑思维”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主要阵营,并结合手机客户端、媒体网络平台,开办微博,四箭齐发,牢牢锁定目标群体。

其四,配套盈利模式,发挥众筹模式优势。目前,微信公众账号盈利的模式有四种,分别为广告盈利模式、商品交易模式、会员缴费模式和会员服务模式。广告盈利模式是较为传统的收益形式,通过广告消息获得报酬。商品交易模式将粉丝转换为消费者,通过微信公众品台搭建的商城进行产品买卖,获取一定的资金。会员缴费模式是自媒体微信平台的盈利模式创新,通过招募会员,收取相关的费用,从而为客户提供服务,发展社区经济。当自媒体微信账号拥有一定的粉丝量和影响力,就可以为会员提供相P的产品服务,得到收入。大量的自媒体微信平台综合利用这四种盈利模式,实现经济收益。“罗辑思维”开展众筹模式,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与一些企业开办创意项目或公益活动,向社会筹集资金,典型的案例有“卖月饼”活动。

三、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策略

再近3年时间里,火了一批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不少个体纷纷进军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的个人为主体的公众号。然而,能将微信号做到一定影响力并盈利的公众号却屈指可数。在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现阶段,面临着如下的问题。第一,个体经营的微信公众号蜂拥而至,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罗辑思维”获得成功,一些个体微信公众号纷纷效仿,高度雷同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未能给受众带来新的体验,无法赢得用户的关注。第二,个性化的内容产品是自媒体微信号获取粉丝量和提高关注度的重要因素,一些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急功近利,内容缺乏深度和可信度。第三,由于微信公众平台发展时间较短,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缺乏规范性,作者的版权未能得到保障,受众的权益无法得以体现。个体微信公众账号要如何茁长成长并获得持久生命力,要合理实施其运营策略。

1.个性原则,差异化经营。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要找准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在这个领域成为佼佼者,将内容深耕细作,采用文字、图片、视频融合的信息传播方式,博得更多粉丝的关注和追捧。体现个性原则,建立品牌效应,受众在众多的微信公众号发现你,喜欢你,以差异化经营占得一席之位。

2.互动原则,以用户为本位。粉丝量、阅读量、点击率、评论数是衡量微信公众号效果和价值的考量因素,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产生效应,离不开用户的参与与体验。无论是“罗辑思维”、“晓松奇谈”,还是其他类别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受众的反应时刻都决定他们的生存状况。充分重视受众的需求,具有用户意识,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紧密联系,发挥他们的力量,才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成长的动力。

3.利益原则,打造盈利模式。经济基础能够为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更多的资源,是其生存与发展的财力支撑。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找到一个合理的盈利模式,既能为个体提供收入,又能满足用户的体验服务需求。

4.法律原则,保障双方的权益。升级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内容管理,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操作程序,完善法律制度,积极打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绿色网络生态环境,维护微信公众号主体的利益,保障用户的权益。

四、总 结

纵观几年来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状况,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机遇。在芸芸众生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中,开垦新的土地,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作出思考,每一位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主体实施可行的运营策略。

参考文献:

[1] “微信”影响力报告[R].企鹅智库,2016.

[2] 钟新.脱口秀的传播效果及其形成要素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9.

[3] 朱晓鸣.微信自媒体是个半成品[J].中国传媒科技,2013(10).

自媒体盈利模式研究范文2

一、新旧媒体融合是时展要求

自美国浦尔教授提出媒介融合概念以来,传媒界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创新了多样化的媒体形态。媒体融合使受众获取信息更加方便,不仅满足了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而且以特有的互动性深受受众的欢迎。

新媒体尽管受欢迎,也有劣势。传统媒体的专业新闻人才、专业化运营管理和操作规范,更是新媒体所不具备的。传统媒体在信息的形式和互动性方面略逊新媒体,但权威性和影响力还是受众所认可的。此外,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运营和发展形成的品牌效应,在受众中具有一定的口碑优势。

新媒体以其互动性的优势,采用多样化的传播形式,通过海量的信息储存、挖掘和可视化呈现,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直观,受到受众青睐。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受众逐年减少,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但是,还是有媒体坚定地认为自己仍然具有政策、人才、资源和内容生产的优势,不思进取。这些媒体坚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认为只要我做的够好,就一定能让受众满意。遗憾的是受众并不买账。还有一些传统媒体,即使已经洞察到媒体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只是想方设法建个网站,弄个手机报,推出微博、微信,推出新闻APP,把传统媒体的内容往上一贴,就算融合了。结果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依然各玩各的。

从上面分析看出,无论新媒体多么受欢迎,还是一个受众获取信息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受众要的还是权威的信息。新媒体形态无论有多少变化,还是传播媒介的一种形态。对传统媒体来讲,自身的优势显而易见。新旧媒体要获得成功都需彼此扬长避短,推出对方的优势业务,融合发展。

媒体融合不仅可以使新闻信息传递的平台多样化,还能使新闻媒体产生规模效益,让受众获取信息更加便利,让受众从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主动接受并参与信息。新旧媒体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二、我国新旧媒体融合现状

我国对媒体融合概念是2005年蔡文老师提出的。如今,媒体融合进程正在加速。那么,我国的媒体融合到底是一个什么状况呢?

(一)新旧媒体融合在不断探索中

我国媒体融合业务比西方国家晚,目前还同西方国家有一定差距。但是,我国媒体融合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新旧媒体融合形成快速发展之势。在内容融合上,新旧媒体在新闻采访、制作和传播上,共享内容,通过不同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立体传播。在终端融合上,媒体间在资源上进行了优化重组,创新传播形式,推出新闻APP、微信端等,使新旧媒体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融合。在经营上,积极探索发行融合,推进广告经营和其他经营活动的融合,形成品牌效应。

其次,媒体融合途径不断推陈出新。关于媒体融合,人们一般认为是传统媒体转型对新媒体的融合,认为传统媒体可以凭借优势,在技术上同新媒体进行多方位融合,比如《人民日报》。其实,目前也有新媒体靠实力兼并了传统媒体。

再者,中央级的大媒体通过全方位的布局,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走得较快,起了带头作用。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使用全媒体立体互动传播,深受群众欢迎,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新旧媒体融合发生聚变效果得较少

我国尽管在媒体融合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上来讲,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得较少。比如,有些媒体信誓旦旦提出了媒体融合,却还没有意识到新媒体的冲击,在投入上舍不得下力气,不下决心优化配置资源,到头来当然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也有些媒体,虽然顺应了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却认为仅仅办个网站,开个微信端,弄个微博,把传统媒体报道的内容单一重复地放到新媒体平台上,最终也是失败。还有些媒体认准了媒体融合的前景,通过各种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心急火燎地搞融合,却因经验不足,管理不到位,盈利模式不清晰,也避免不了失败的下场。

三、我国新旧媒体融合的困境

新旧媒体融合已成趋势毋庸置疑。唯有新旧媒体不断探索创新融合思路,并付诸实施才有出路。然而,我国的新旧媒体融合实践并非一帆风顺。那么,新旧媒体融合的困境是什么呢?

(一)缺乏新旧媒体融合意识

尽管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尤其在2014年加大了媒体融合的支持力度,但还是有一些媒体对媒体融合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观念和意识。

在要不要融合上,领导融合意识不强。传统媒体领导误认为凭借国家的制度和媒介品牌,就一定能战胜新媒体,没有意识到新媒体完全可以凭借技术优势做大做强,超越传统媒体。如果没有媒体融合意识,早晚会被受众抛弃,被市场淘汰。

在融合的主导权上,认为新媒体一定会被融合。持这种态度的认为,传统媒体经过长期的发展,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媒介运营管理经验,而新媒体既不懂信息生产,也不熟市场经营,必定不会成功。殊不知,新媒体尽管劣势不少,但刚一出现,就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未来发展定是趋势。如果这样的意识不抛弃,传统媒体必定失败。

在融合的技术意识上,缺乏新媒体技术意识。媒体融合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具有互动性、分众化等特点。传统媒体是单线传播,明显缺少技术互动因素。

笔者认为,媒体融合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政府、媒体领导者和工作者必须要具有媒体融合意识。

(二)新旧媒体融合机制僵化

我国传统媒体制度是基于传统媒体、条块分割和严格市场准入的管理制度,在运行模式上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这一制度行政管理方式壁垒森严,不能有效地对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调配。长期下去,媒体融合当然不会散发活力。

在经营上,媒体融合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套用,加上顶层设计不足,媒体融合管理滞后,缺乏有效整合。目前媒体构建的融合框架,只是操作层面个别业务和个别产品的尝试,还不是全局性的战略融合。

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机制是转型的最大困难。要使媒体融合长久持续下去,一方面需要体制创新,加强政策支持,重组内部组织结构,加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也要探索适合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增强竞争实力。

(三)新旧媒体融合盈利模式模糊

新旧媒体融合改变了新闻传播模式,需要新的盈利模式来支撑。没有利润,媒体融合就不会有动力。然而,目前新旧媒体融合不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融合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有的传统媒体依然坚持用既出售广告又出售内容的模式经营融合媒体。还有些媒体的媒体融合投入很多,却赚不到钱,没有融合后劲。

媒体融合背景下,我国传统媒体“二次出售”的盈利模式显然已不能支持其继续发展,必须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有些媒体采取了提高“出售内容”价格、策划活动等盈利模式,效果并不理想。新媒体的免费或收费APP业务、数据挖掘服务、出售信息、舆情分析等等模式。这些盈利模式看似不错,也还没有真正给媒体带来丰厚利润。没有好的盈利模式,媒体融合就不能健康运行,也没有生命力。

影响媒体融合的盈利模式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技术因素。既然媒体融合是在互联网平台上的融合,就不能离开互联网做文章。二是内容因素。无论什么样的技术融合,受众需要权威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三是心理因素。我国受众已习惯于网络新闻的免费模式,对于收费有抵触心理等等。当然,设计媒体融合盈利模式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既需要根据媒介本身的特点,也需要考虑整个社会环境,才能使媒体融合产生动力。没有好的盈利模式,不但传统媒体的阵地很难坚守,新媒体也不会成功,媒体融合更不会顺利。

(四)新旧媒体融合人才难觅

新旧媒体融合成功的关键在人才。具有全媒体素质的专业人才决定了媒体融合的速度和水平。如果没有合理人才储备,在媒体融合上投入的资金再多,设备再先进,媒体融合就无从谈起。随着媒体融合的推进和发展,媒体形态变化,媒体行业壁垒打破,媒体融合的人才缺口已凸显出来。

传统媒体新闻人才尽管具有丰富的业务经验,但是面对新媒体、新技术等的冲击,还是无所适从。媒体融合的人才,既要具备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采集、编辑和制作等工作,也要能够承担图文、音像等报道工作。传统媒体的人员多数对音视频采集、编辑和传输等业务缺乏了解,懂媒体融合管理的精英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有人说,人才源于培养和教育。可是临阵磨枪式的教育和培养,显然不能满足当前媒体融合要求。一些新闻院校教育本来就同实践脱轨,让其培养全媒体人才,培养跨界人才,更是难上加难。当然,媒体也可以自己培养媒体融合人才,从网络技术部门聘请一些高手充实到媒体单位进行新闻业务培养,使其既有媒体技术又懂新闻业务。遗憾的是,这些人员由于受传统用人机制的影响很难留下来。

媒体融合只有破解媒体融合发展的人才瓶颈,才能顺利进行。为此,媒体就要加快建立媒体融合人才管理体系,激活人才队伍活力,打造既具备专业新闻素养,又懂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四、结语

技术的推进使新媒体越来越受欢迎,技术的推进也使传统媒体不得不考虑革新。两者的优势互补使他们必然走向融合。在新旧媒体融合的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我们必须找准媒体融合的困境所在,对症下药,才能使媒体融合健康、快速和良性发展。新旧媒体融合只有使媒体之间形成合力,壮大实力,才能提高竞争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媒体融合必将会使我国传媒市场呈现跨越式发展。

(本文为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5XW026)

参考文献:

[1] 范红艳.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发展之路[J].视听,2015(1):8―9

[2] 唐学良.全媒体下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与研究[J].科技视界,2013(22):181

[3]卢凤娇.全媒体时代的新旧媒体融合[J].金田,2012(8):235―236

[4] 齐峰.媒体融合认识误区与路径选择[J].中国出版,2015(2):3―9

自媒体盈利模式研究范文3

【关键词】自媒体;高职传媒;创业素养;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07-02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使用信息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人或者特定的某个人传递规范性或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常的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头条号等。近几年来,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为个人提供了广阔的表达自我观点的空间,自媒体逐渐由纯粹的个人表达工具发展成了以个人品牌为核心的商业手段。越来越多的人运用自媒体开展商业活动,并进行自媒体创业。

高职院校的传媒专业应该根据自媒体平台的发展需求,正确认识高职传媒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有效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展创业,从而培养出具备自媒体创业素养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高职传媒专业创业素养培育现状

大学生的创业素养既包括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又包括其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实践等。自媒体发展现状下,高职传媒学生创业素养有如下表现。

(一)自媒体创业盈利模式概念不清,创业意识薄弱。当前运用自媒体创业的盈利模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双边市场模式,即自媒体平台一边被设计成免费的内容、产品或服务来吸引用户,另一边则通过销售广告来产生盈利。如当下较火的著名自媒体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定位为“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受众独立和理性地思考,成功吸引了大量粉丝。这使得广告也向分众聚拢。此种商业模式的关键业务是内容生产,收入来源主要是定向广告。

第二,免费增收模式,即通过新媒体手段招募付费会员,构建自媒体社群,向付费会员提供专享内容及权益。该模式最初从分享免费的知识、观点与资讯等基础服务开始,以课程和讲座的形式聚集社群,继而提供增值的优质服务。此种商业模式收入来源主要是会员收入,重要合作则是一些相关商家的线下合作。

第三,多边平台模式,即“付费会员+广告商+电商”的形式,这类组合的自媒体不但是一种社群的信息平台,还是在线交易平台。它可同时将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作为载体,获得最大效益。

近年来,尽管相当比例的高职传媒学生均表示有自媒体创业的想法,但对即将创业的行业领域认识不清,对创业现状缺乏基本的调查了解,更不用说如何去科学规划了。

(二)自媒体创业技能滞后,相关师资缺乏专业经验背景。很多高职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刚刚进行了新媒体方向的调整,还没有适应自媒体商业模式的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体系、师资结构还停留在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窠臼里,也影响到了专业现有的知识结构,导致大学生对创业发展方向定位不清。而且,很多高校的创业指导教师都是由就业指导教师或学生工作负责人来兼任,而这些教师往往不具备相关的创业经验,只能根据教材或文件照本宣科地灌输创业知识,传媒专业知识和自媒体创业知识储备缺乏,指导学生开展创业的能力严重不足。

(三)创业教育在高校地位不高,自媒体创业指导缺乏平台支撑。国家对创业教育可谓高度重视,教育部也多次要求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进行开设。但因为学期短,学时少,师资缺乏等诸多原因,只有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创业教育的选修课,大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缺少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这说明创业教育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高。

另外,高校相对于开放的行业和市场,在对新兴媒体的认知上相对比较滞后。学生没有系统而全面的平台获得自媒体发展的动态信息,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创业积极性。

二、高职传媒专业创业素养培育的路径

对大多数有创业意愿而尚未付诸行动的高职传媒专业学生来说,要理清自媒体盈利模式,系统分析自身的传媒专业特长和创业优势,加强自媒体创业素养的培养,为自媒体商业模式创业开展科学和理性的规划;有效提升专业教师的师资结构;高校本身也应丰富自媒体创业方式的培养,同时为学生获得创业信息提供全方位的网络支持。

(一)准确定位自媒体创业素养的培养内容,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传媒专业要充分开展行业调研,修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中加强自媒体创业技能的培养,根据自媒体盈利模式的内容分析,教师要增加优质内容生产的教学,如在《新媒体文案写作》《文案策划和写作》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媒体撰稿能力,加强内容生产的原创性、品牌化、趣味化、视觉化。结合《数字视频语言》《网页设计与制作》《视频剪辑基础》等课程,培养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运用图像、动画、多媒体等多种手段丰富用户视觉体验的能力。还可以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实训设备,成立自媒体工作室,开设微信公众号、校园贴吧、个人微博等,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打造校内大学生创业平台,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其创业意识。另外还要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中小型传媒企业参与大学生自媒体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参与创业教育的教学标准、教学模式与方法、考核标准与方法的制定及实施,全方位提升高职传媒学生的创业素养。

(二)加强自媒体创业师资培养,夯实学生创业技能。由于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创业教育教师,这类课程基本由职业规划课教师或辅导员兼任,创业素养的培养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一方面鼓励传媒专业教师利用校内微信公众号、微信服务号、个人微博、专业贴吧或者头条号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创业实践,同时带领学生借助这些自媒体平台增加用户社群,锻炼创业技能;另一方面,要聘请优秀的自媒体创业者辅助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工作,以便他们能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开拓其创业视野,活跃其创业思维。

(三)丰富传媒创业教育培养方式,建立自媒体创业信息网络。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其根本任务是专业人才的系统培养,教师可以通过“以赛促学”,鼓励传媒专业学生参加自媒体创业竞赛或者行业竞赛,在比赛中锻炼学生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内容制作上的创新意识。另外高校还可以引进相关的自媒体创业项目,比如企业公众号、商家服务号等,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传媒专业技能为行业和企业服务,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高校除了利用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创业的“线下”支持外,还可以利用学生“机不离手”的特点,为他们提供自媒体创业信息的“线上”内容推送,如在校园官方微博、官方微信、贴吧、微信群等互动平台上就业和创业内容,通过构建一个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服务的网络体系,引导高职传媒学生了解创业方向,提高创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熊皇.“10万+”的背后:微信自媒体内容创业现状[J].现代商业,2016(29).

[2]张文艺.“双创”时代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的促进机制[J].高教论坛,2016(09).

[3]刘天娇,秦忆,杨静.互联网浪潮下的自媒体创业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7(10).

作者简介:

自媒体盈利模式研究范文4

关键词:视频自媒体 粉丝经济 资本市场

2014年以来,中国网络视频自媒体成爆发性增长,引发业界和学界的关注。知名视频自媒体《罗辑思维》在2015年实现B轮融资,因其700万的粉丝关注量,市值估价达人民币13亿元之多;以网络短视频走红的网络红人“Papi酱”不仅登上了《纽约时报》等外媒,其广告处女秀就拍卖出了2200万元……诸如此类现象尽管可以解释为中国政策面和产业层在创新发展中的必然,但视频自媒体自身的发展状况尤其值得深入思考。另外,这种现象是否能够持续,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笔者将在文中逐一探究。

视频自媒体运营类型与特点

笔者对中国当前影响力较大的20个视频自媒体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内容类型上看,当前的网络自媒体主要有新闻、财经、文化、娱乐四种类型。新闻类知名自媒体代表有优酷等平台播放的《暴走大事件》(王尼玛);财经类知名自媒体主要包括优酷平台播出的《鸿观》(宋鸿兵)、《罗辑思维》(罗振宇),爱奇艺平台播出的《吴晓波频道》等;文化类知名自媒体主要有优酷平台播出的《晓说》(高晓松)、《看理想》系列(梁文道、陈丹青)、《都嘟》(马未都)、《袁游》(袁腾飞)等;娱乐类知名自媒体有爱奇艺平台播出的《晓松奇谈》(高晓松)、《奇葩说》(马东、蔡康永等)(尽管《晓松奇谈》被定位为文化类型,但是从其整体基调和效果看,归为娱乐类更为贴切)。

纵观这些视频自媒体的运营情况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其运营主体多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人。这些人开办自媒体后因其具有的名人效应和粉丝号召力,能快速打开局面,聚拢用户,开展各种商业活动支持自媒体的发展。第二,播出平台主要集中在优酷和爱奇艺这类网络视频网站。其本身内容制作力量较弱,内容生产团队和能力较差,因此,愿意接受外来资源,并能够给予更多的资源支持,况且,这些外来资源基本上可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大量优质的视频资源。第三,较少严肃内容,核心在快速满足普通大众知识文化需求,追求大数法则。比如讲述金融知识的财经自媒体《鸿观》,作为一档以金融视角还原过去,审视现在,预见未来的节目,其风格是“正经不严肃,解密不浮夸”,在节目的一开头宋鸿兵会以亲历历史文化名城引出话题谈论,对于不适合亲历的话题,则会以新闻报道开头,增强其可看性和趣味性。

视频自媒体发展的内部动因

不可否认,视频自媒体的繁荣背后必然有其内在逻辑。从自媒体的参与主体看,来自传统媒体但不能充分发挥才智是主持人弃传统媒体投入自媒体是微观原因。而中国视频网站目前跑马圈地的竞合格局构成了产业发展环境。当然,这些能够发生,得益于当前中国条块分割的地方电视集团体系。

微观层:传统媒体僵化的机制以及相对过剩的人才资源。从当前知名的视频自媒体从业者的工作背景看,大部分都来自于传统媒体的知名主持人或制片人。这些人具有较全面的知识储备,受制于体制内各种条框,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因此,或离开体制自主创业,或在体制外进行兼职。传统媒体人的身份为他们投身自媒体提供了可能,另外,因为本身具有从业背景,对于媒体运作和专业运营有自己的心得,使得他们能够从众多的小号中获得用户推崇,从而形成用户的规模效应,具备商业运营的基础。

中观层:视频网站跑马圈地的产业发展格局需要。造成目前自媒体的繁s景象也源于中国播出视频自媒体内容的网络平台较多,且隶属于几家大的网络公司。这些公司为了竞争会四处出击搜索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用户基础的内容进行投放和支持,并利用自己的平台以及资源优势对自媒体内容进行营销,从而加速该内容的传播以及商业运营成效。

较之国外,例如美国的视频节目播出平台相对单一,YouTube等视频网站竞争压力小,无须借助自身的平台优势对个别媒体内容进行推广和营销,网络视频自媒体的内容生产靠个体完成,但个体的运营和营销能力有限,从而导致了即便美国的“网红”出现,也不会像中国那样产生巨大的、持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宏观层:内容生产和播出资源条块分割的市场环境提供了生存可能。从电视内容生产的市场环境看,中国的传统做法是由电视台制作播出节目,尽管近些年开始将部分节目外包给商业公司,但大部分为文化娱乐节目类型,严肃的时政新闻类节目仍然由电视台自制。整个内容产业制作、规范交易都远未成熟,而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某些人具有创意和制作某一类节目的能力,但是也没有传播平台的支持,至少在传统媒体的播出平台上如此,这就导致了在以往的环境中,创意资源、制作资源尤其是资本资源不会关注该块市场。网络平台出现之后,尤其是自媒体平台播出渠道大量出现之后,激活了创意、制作资源,当资本也进入该领域进行推动,立刻引爆了自媒体视频的海量生产。

反观美国,各类节目的生产、播映和交易市场一直都是成熟独立的,只要你具有创意、制作的能力,就不难找到资本,生产出了好的产品,也不愁找不到播放平台,整个市场的产业链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因此网络自媒体播出渠道的出现与否对整个市场影响不大,也就不会出现类似中国的引爆效应。

目前视频自媒体的商业模式

在笔者2015年8月访谈优酷土豆网副总裁葛威时,她提出自媒体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优胜劣汰行业。一方面,平台推不推节目或给不给流量很重要,但另一方面,即便平台给了推广和流量,如果节目内容不行,没有可能留住观众,就只能给下掉了,因为位置要留给别的节目,每个推广位的价值都非常高。所以这二者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正是由于这种激烈的生存现实,各个自媒体在完善内容的同时都试图通过多元化的经营实现生存和盈利。

广告收入盈利。如上提到的,有了流量、有了好的内容就能够吸引受众,而足够多的受众就可以吸引广告投放。这是最为简单的盈利模式,也是媒体最为熟悉的一种盈利模式。目前播出平台的广告收入,分成给自媒体的,约占总体广告收入的三成。另外,寻找节目的赞助商和冠名商也是广告收入的另一种形式。总的来说,自媒体和网络平台二者之间各有分账,一种是广告分账,另一种是冠名分账和赞助分账。有些受众层次较高的节目,更能够获得知名品牌的青睐。比如《吴晓波频道》节目的赞助商有宝珀手表、福特汽车等。

广告模式盈利与播出平台的运营也密切相关。内容为王,自媒体节目以质取胜,一旦具有吸引用户的能力,平台也会不遗余力推送,并形成良性循环,双方构建起固定的用户群和稳定的广告收入,实现双赢。基于这种互动,自媒体和播出平台也会构建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线上粉丝经济。当节目内容吸引了足够数量的粉丝,自媒体也能够从粉丝产业中实现盈利。一些“网红”同时也是“淘女郎”,能通过自媒体链接到其淘宝店,可根据粉丝的点赞与投票,选定最受欢迎的服装样式和饰物等,吸引大量粉丝购买,在已有布料的情形下,一般一周左右就可发货。但是粉丝的吸引和维护需要耗费很多精力,粉丝对节目的留言评价,网红与粉丝的即时互动,自媒体节目符合粉丝要求的调整,播出平台通过微信、微博对自媒体的转发,都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一段时期的社群经营,大量固定的粉丝群体形成,自媒体还可以通过向粉丝会员和自己的微信订阅用户收费实现盈利,也可以在微信、微博上发软文来形成广告之外的盈利模式。

线下多种经营。对于卓有成效的自媒体,线下的多种经营也成为盈利的重要渠道。尽管罗振宇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自媒体之一,但是他却声称,“我们不是什么媒体,我就是一个买卖人。”2014年他在线下卖出了75吨大米,2000多个跳蛋,售书则达到1.5亿元多的营业额。有人粗算罗振宇2015年的年营业额(不包含非图书/自媒体类产品)在13亿元左右。举办相关培训也是通过线下活动实现盈利的一种方式,如《吴晓波频道》的自媒体电商大课,以及一些网红培训等。此外,成功的自媒体人还会有其他的一些收入,如粉丝见面会赞助,商业活动出场费等。

视频自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前面这三种主要的运营模式代表了自媒体勃兴以来的赢利模式。而随着自媒体自身品牌形象的构建和品牌声望的积累,知名的自媒体可以利用品牌效应做延伸,扩充品牌的盈利途径。比如,吴晓波充分利用《吴晓波频道》的品牌影响力,将浙江省千岛湖上承包小岛出产的杨梅酿酒,命名“吴酒”开展经营,其创下了33小时售5000瓶、72小时预订3.3万瓶的纪录。吴晓波认为,当生产者的内容足够好的时候,连接的成本将会很低。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吴晓波通过自媒体积累的声誉连接到其他衍生领域,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完成利益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品牌和产品构成了一个利益整体,用吴晓波自己的话讲,如果吴酒做不好,首先被质疑的是吴晓波本人,这就以人格担保的意味,潜在地告知消费者,也有助于反省内视,确保吴酒质量的上乘。①

未来这种模式很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形成在视频自媒体品牌下发展更多类型的线下产品销售。将这些商品变成自有品牌的加盟产品,仅仅是一种较为初级的品牌合作模式,未来也可以通过特许、贴牌等方式进行合作。只要自媒体的品牌在,只要运营人的影响力在,就能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商业合作可能。除此之外,一些在视频网站和视频产业中新出现的赢利方式,一些优秀自媒体在自身发展中的尝试,同样可以引入到其他的视频自媒体中,从而为自媒体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

原生广告植入及电商模式。以2015年为例,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2097亿元,同比增长36.1%。其中,分类广告、以原生广告为主的其他形式广告和电商广告增长最为迅速。②从近年的广告发展趋势看,网络广告尽管每年还在增长,但是整体的增速在放缓。只有创新的广告形式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而这种创新最为核心的要素就是能够发现精准客户,并依据客户需求和兴趣进行广告投放。自媒体的优势在于以粉丝和会员为主体的受众具有相似的兴趣和偏好,围绕相同的自媒体账号构建相对固定的、特征相似的精准客户群,这就为原生广告的制作和投放提供了效果保证。而且,自媒体平台往往拥有强大的内容原创能力,因此,视频自媒体应该成为原生广告的主要生产者和投放者。

此外,既然客户群是已知且基本固定的,那么近来相对流行的视频电商模式同样可以引入到视频自媒体中作为自媒体盈利的一种必要补充。视频电商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呈现商品和使用场景,让消费者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产品的实物特征与风格。商品在视频内容中的体现,展现方式更加生动,营造了整体氛围,大大增加了消费者购买的好感度,同时视频内容具有的吸引力和示范作用,可以帮助商家最大限度提升消费转化率。③自媒体的视频创作更为灵活,适用电商产品在节目制作中植入产品,能够让视频营销更有效。

程序化广告交易模式。从2014年开始,中国程序化购买市场中一个非常显著的趋势就在于大量的视频资源开始进入程序化购买市场当中,并且可以预见,未来视频的程序化购买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④2016年腾讯、陌陌加入程序化交易阵营,而且在网络广告增速下滑的环境下,陌陌得益于程序化交易获得广告收益的快速增长。目前视频行业所采用的这种模式完全可以被视频自媒体所采用,在视频自媒体的平台上形成广告打包,并通过交易平台进行竞价,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扩大广告营收。尽管目前自媒体作为内容生产者自身并不具备视频平台进行程序化交易的优势,但一方面,自媒体的内容可以在多个视频平台进行播放,比如《二更视频》在腾讯、搜狐、爱奇艺、优酷 、PPTV、新浪视频、凤凰视频、乐视TV等平台播出,另一方面程序化广告交易也有中介平台可以沟通供需。在@样的环境下,优秀的自媒体内容生产者可以构建自己的程序化广告交易模式,主导自己的广告经营,扩大内容价值。

融资再投资模式。2015年《罗辑思维》被估值13.2亿元,实现B轮融资,由中国文化产业基金领投,启明创投等跟投,投资名单中更有:柳传志、柳青、俞敏洪等圈中大佬, 罗振宇构建起了真正的金钱帝国,成为不折不扣的自媒体“首富”。⑤2016年《罗辑思维》和真格基金等机构以1200万投资网络红人“Papi酱”;4月,“Papi酱”的广告首秀以2200万元的价格被天猫卖家丽人丽妆最终拍下,被誉为“新媒体史上第一拍”;7月,“Papi酱”在花椒、优酷等8个平台同时首次直播,8个平台同时在线观看量达到2000万。⑥尽管网红经济不被看好,但是罗辑思维的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自媒体作为商业平台运营的无限可能。既然平台可以是一个商业运营的主体,能够自己融资,拥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具有品牌号召力,那么自媒体就可以商业组织来充分利用自身的商业资源。融资再投资模式不仅仅是利用自己的资本为自己盈利,更重要的是投资自己熟悉的领域,能够将自身的资源和自己的运营经验投入到投资项目中去,提升资本运作的成功几率,这是自媒体投融资的优势之所在。

结语

艾瑞分析认为,在线视频企业广告收入目前最主要由外购版权电视剧与综艺节目所贡献,而随着在线视频企业自制内容业务的深入发展与移动端商业化的进一步深入,未来这两块业务所贡献的广告收入也将成为在线视频广告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⑦这一统计数字也说明,尽管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的视频自媒体市场已经非常繁荣,而从整体的市场格局来看,仍然是视频市场微不足道的一块蛋糕。但是,不管如何,作为在线视频市场充满活力的一部分,视频自媒体丰富了整个网络视频市场。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大号”的运营模式和已经盈利的事实,促发了更多具有知识储备和视频制作兴趣的用户加入到自媒体的运营中来,并以市场长尾的形态不断充实整个视频市场。从这个意义来看,这些网络自媒体的有形广告收益有限,其带来的无形用户价值无穷。而且,伴随着个别优秀自媒体自身颇具想象力的平台化运营,已经让自媒体不仅仅是一个内容生产者,更像是一个基于品牌的运营公司。从这个角度看,视频自媒体将同中国的视频产业一样,在未来的发展上具有无限可能。(本文系 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指导性项目《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与沟通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15G05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 东华大学)栏目责编:邵满春

注释:①李 :《33小时5000瓶 吴晓波是怎么卖酒的》,http:///20160401/n443062190.shtml。

②《凤凰网高级副总裁徐进:看原生营销4.0如何HOLD住多变“互联网+”》, http:///a/20160418/41596176_0.shtml。

③④⑦《2015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年报监测报告简版》,艾瑞资讯网提供下载。

自媒体盈利模式研究范文5

【摘要】本文以《每日新报》为例,对新媒体冲击下,传统报纸和新媒体的盈利方式以及报纸生存和发展方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 报纸 模式 发展

一、模式分析:传统报纸与新媒体盈利方式

传统报纸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面对新媒体冲击,版权之争和广告收益下降趋势,部分传统报纸进行了创新改革,实施媒体融合策略。刘奇葆在上海视察时指出“在媒体融合方面要有强烈的紧迫感,要跟上时代,努力实现弯道超车,使我国的媒体融合走在时代前列”。相对来说,传统报纸和新媒体具有最接近的模式,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机遇赶上发展的列车。

1、传统报纸盈利模式

对于报纸盈利模式的探讨,普遍认为“自便士报诞生后,报业形成了直到现在依然为许多媒体采用的‘二次售卖’盈利模式,即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两条腿走路,”①也就是说,报社依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内容,发行给稳定的读者群体,进而向广告主二次销售注意力资源,通过发行和广告方式获利。

2、新媒体盈利模式

从内容到服务。新媒体时代,传播活动的主体不仅仅是报社,大众媒介、网络和自媒体争相抢夺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依托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各大网站也提供低价或者免费的服务参与竞争。以门户网站腾讯为例,免费提供新闻,打出事实派口号,含全国各地实事新闻,财经、娱乐、科技、时尚、教育、生活服务等各大板块,且实时更新,有突发事件爆发时,可立即信息。对于读者来说,信息和资讯的获取是免费的,并且是几乎没有时差的。与此同时,腾讯提供邮箱,社交软件QQ、微信、微视等服务并且链接各大购物平台,为登陆网站的用户提供全面,免费,便捷的服务。因而媒介传播的“内容”得以扩大到“服务”。

从广告到多条盈利渠道。传统媒体的盈利渠道单一,而新媒体的盈利渠道多样。在腾讯网站,增值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会员服务、社区服务、游戏娱乐服务等。移动以及通信增值服务包括大众广泛应用的移动聊天、游戏、手机图片铃声下载,并且囊括网络广告和品牌授权等盈利方式。

从读者到用户。读者的概念也得到宽泛的解释,即从受众到用户。用户意识的提高使报纸尊重读者,从读者角度设计思考信息,以用户的眼光审视稿件、版面和节目的编排。

进而可概括为,新媒体时代,媒体提供低价或免费服务,凝聚受众,进而通过网络广告、电子商务、在线游戏等盈利通道让平台获利。

二、《每日新报》案例分析

《每日新报》创刊于2000 年1 月1 日。“经过5 年的艰苦打拼,《每日新报》已经成为天津报业市场销量最大、广告收入最高的报纸,并成功跻身世界报业百强。”编辑队伍认为“一份都市报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就必须在办报中坚持先进性标准。”《每日新报》“摒弃不良广告,制止有偿新闻;铲除八卦文体新闻、低俗社会新闻;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杜绝虚假新闻。”在盈利模式上,“以高质量的报纸产品带动发行,以发行带动广告发展,最终实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②

综上,《每日新报》纸质版报纸在没有经历新媒体冲击前,依托内容,依靠读者和广告的经营模式创造了发展的一个高峰。

2011 年12 月9 日《每日新报》发出第一条微博,每日更新25 条微博左右。内容包括天津本地消息,国内国际热点问题,天气情况等。随微博热渐退,《每日新报》微博内容大部分零评论,零转发。这与《每日新报》地市级都市报纸身份相关,重大独家新闻的获取难以敌过《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大报,消息上滞后。相对来说,转发和评论最多的是天津本地信息,新报天津板块参与度最高,转发评论和点赞次数最多。

2014 年1 月1 日《每日新报》网络版上线。网络版如同全国报纸一样,将纸质版报纸移植到网络,提供免费内容。

2014 年3 月17 日完成微信认证,微信客户端每日推送约7 条信息。大部分为天津本地内容,图文搭配,反响热烈。品牌栏目在提供信息同时,结合本地特色风趣幽默,亲近而不失思想,幽默而不失理智。充分体现其拥抱数字时代、专注于权威,和谐沟通、人文关怀、价值分享的理念。推送消息的设置方面充分认识到移动媒体的巨大潜能和自身报刊定位,服务天津本地读者,融合城市气质特色,让读者乐于阅读。

《每日新报》隶属天津日报集团,日报集团旗下天津网,涵盖集团内各大报纸内容,以及实时信息,服务信息,网络广告。新近与天津城市大学软件学院合作办学,培养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新闻人才。

参考笔者以上的模型分析,新媒体的发展可遵循提供服务,凝聚用户进而转销用户,多条盈利通道获利的方式。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每日新报》在转型的过程中服务范围还有待扩展,用户粘性不高,并且产品形式单一,盈利渠道少。

三、依托分析模型,探讨报纸发展方式

1、认清传统报纸困境

出版形式严峻,多项指标下滑。《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指出:“2013 年我国报纸产业的收入与利润双双大幅下降。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776.7 亿元,同比降低8.9%;利润总额87.7 亿元,同比降低11.7%,数字化阅读进一步普及,信息传播与获取方式深刻改变,对报纸出版的冲击进一步明显。”

读者结构老化,受众分流。阅读报纸的一代已进入老龄阶段,而随媒介生态环境变化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几乎是在电子媒介中长大,使得报纸读者分流,呈现结构老化状态。年轻人对报纸关注的减少,会造成读者群的断层。

受众浅薄化、碎片化、交互化。读者在碎片时间阅读报纸,挑选轻松愉悦内容,跨屏多屏寻找信息,对可视化的数据,动态化的内容介绍,视频新闻报道和互动形式更加关注。传统报纸版面,单一而冗长的文字报道已经不能满足部分读者多元化、风格化需求。

2、报纸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满足用户需求,避免流程再造浪费资源,开发新媒体功能,提高对新媒体的利用效率,真正融入新媒体。传统报纸在适应新媒体过程中,简单机械地将传统报纸内容转嫁到新媒体平台,多种技术形态堆砌,增加的只是流程再造的成本,对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的用户没有意义。传统报纸可以加快加深利用新媒体平台功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钱江晚报》在报纸各版处,印有二维码标志,读者便可以扫描二维码看网络版,获得拓展信息,增加各平系性,提升报刊价值。用户在看到有价值信息时,可随时通过链接或扫码的方式满足自身需求,报刊或者“两微一端”的服务属性才能提升。

新一轮变化的核心是传播模式的改变,让受众参与进来。克莱.舍基在《未来是湿的》中写到“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个体公民的手中”,公民新闻,公民记者的出现表明受众参与新闻活动的积极性和可待开发的潜能。尤其是像《每日新报》这样的地方报纸,新闻内容大多和本地受众相关,接近性的心理会促使受众乐意发表看法。人民日报法人微博,针对热点事件设置话题,供读者参与讨论;《人民日报》客户端在消息后附“说点什么吧”,激发读者评论;《参考消息》客户端设转发,评论,点赞等符号,同样是激发参与度。CNN ireport,利用受众参与新闻,BBC 社交化媒体的嵌入使得受众年龄下降约10 岁。用户参与其中,增加互动环节,不单单是读报纸,更可以用报纸发声,数据可视,新闻可动,观点可采用,由被动到主动的角色转化才能提升用户粘性,并且满足需求,最终使报纸得到优化生存。

制作精品版面和节目,弘扬核心价值观发挥传统媒体优势。马特·罗勒曾说,“一场灾难发生后5 分钟内Twitter 做出的贡献最大,12 小时后就开始帮倒忙。”传统报纸积攒的信息可信度和美誉度是莫大优势,大众关注新媒体从中获取信息,但关注度不等于美誉度。新媒体在改变传播模式的同时也具有信息可信度低,公信力低等问题。而传统报纸在指导性,感召力和号召力方面具有优势,譬如《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的“微议录”“你好,明天”等针砭时弊的板块。因此传统报纸要加大高质量信息的采集,加大深度报道,提供理性分析,抢夺话语权,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过程中消除新媒体弊端,增强传统报纸活力。通过权威的信息源,高素质的专业新闻工作者和畅通的信息渠道,构建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公共话语空间设置议程,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念。

开拓多条盈利渠道,突破单一同质化,打造新产品,明确在哪些节点盈利。总书记818 讲话指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每日新报》隶属的天津日报集团,开辟的天津网是天津城市新闻门户网站,同时建《天津日报》数据库,64 年《天津日报》全部数据化。输出技术,为客户提供从办公软件、APP 到网站的系列服务。天津市设立电子阅报栏,部署500 个3G 传输及时更新视频终端,以上都是有益尝试。报纸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要依托网站、客户端和平台的技术以及海量内容的优势,创新利益增长点,开辟多条盈利渠道。“新华社党政客户端集群正在积极推进公司化,资本化运作,力争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以混合所有制增强发展活力,借战略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技术运维和商用开发能力,打造成新型主流媒体的先锋队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排头兵。”③

媒体要有自己的特色,做出品牌。根据报纸定位和区域特点开发特色内容,《每日新报》微信客户端一系列富有天津特色的文章受热捧就是地方特色内容关注度高的体现。地方媒体在接近读者,获得支持方面首先要“顺应本土读者的需求”;其次是“体现本土文化”;再次是“进一步服务本土读者和市场”。④地方媒体在采写本地新闻方面具有优势,服务本地读者,体现地方特色提升服务读者的水平,才能把服务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亦即报纸生存和发展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①李岩,《基于报纸盈利模式的报业发展分析》[J]《. 编辑之友》,2014(5)

②周湘华,《坚持先进性标准,推动都市报向主流媒体迈进》[J].《新闻战线》,2005(10)

③慎海雄,《新闻+创意,构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新常态》[J]《. 中国记者》,2014(11)

④何张朋,《用本土元素引领版面改革》[J]《. 新闻战线》,2014(7)

自媒体盈利模式研究范文6

关键词手机报困境对策

一、手机报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现实困境

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开始,全国各地陆续推出了手机报,用户订阅手机报的费用无需专门到有关机构去支付,只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即可。因此,手机报有着明显的渠道优势,2004年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全国性手机报有《人民日报手机报》、《新华手机报》,地方手机报有《浙江手机报》、《华西手机报》、《齐鲁手机报》、《湖南手机报》、《广西手机报》等。此外,各地方版报纸的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开始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外省的读者们也可以通过手机来阅读当地的报纸。比如从2007年3月底开始,扬子晚报手机报升级到7000号平台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行,据称在试推广期间,已有近1万名来自上海、安徽、山东、北京等省市用户订阅了扬子晚报手机报。

2007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把手机报业务作为重点业务来发展,表面看来手机报业务发展很快,但此项业务尚处在市场导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由于技术上存在瓶颈,特别是盈利模式的限制,加上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使手机报,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困境。

1.政策问题

手机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无线运营商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及发行是否通畅。“运营商究竟有多大的诚意和兴趣来跟我们这些传统媒体一块分享手机传媒的蛋糕,从我个人的判断而言,目前形势不是特别乐观。”中国妇女报手机报主编姚鹏说:“在手机报方面,中国妇女报虽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是坦率地说,几年下来,这只螃蟹还没有吃出味道。”目前,手机报的上游环节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手机媒体存在的关键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政策问题。

手机报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手机媒体与无线运营商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手机报的发行渠道掌握在运营商的手里,无线运营商的政策决定了手机报的价格、发行是否通畅,也就是说你的生死大权完全被人家所操控。而目前的手机报,无论是彩信还是WAP,只不过是运营商的增值服务项目而已。运营商决定了手机报成本居高不下,不能被更多的用户接受。

只有在能够对手机媒体的内容、发行,以及盈利模式,都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操控前提下,才是报业满意的手机媒体形式。一个新媒体的命运如果控制在移动运营商手里,控制在一个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里面,这个前景很不好,手机报的盈利模式也就无从谈起。需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做更多的协调关联产业、关联行业的工作。

2.盈利模式的问题

众所周知,广告收入是我国传统媒体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手机短信、彩信和手机上网等无线增值业务从一开始就是收费项目,付费使用无线增值业务也已形成习惯。但正因为订户付了费,他对未经其许可强行推销给他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从现状看,手机报的广告营销和广告收入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从电信营运商方面讲,在手机中做广告是明令禁止的,这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如发现可马上中断业务并给予处罚,用户也可以投诉。从手机报订户方面讲,一般不愿意接受广告,如果收到了广告,或是退订,或是投诉,电信营运商对投诉都很重视,对投诉业务的处罚也是很重的。而从广告商或是广告业主方面讲,一是对手机报有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对手机报的广告传播效果缺乏认识和评估;二是目前手机报缺乏一个稳定的、合法的、有吸引力的广告营销的平台。这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目前手机报的广告经营活动只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很难付诸实践。

3.内容同质化的问题

目前手机报最大的弱点是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其媒体业务、市场开发、新闻来源主要依附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内容同质化”也将成为手机报未来发展的死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各家报社在内容制作上已经开始寻求突破,向分众化的需求方向发展,如设置了“综合”、“新闻”、“财经”、“体育”等多个栏目。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手机报的信息模式应该是基于多媒体的,除包含传统报纸的文字、图片等基本形式的信息外,还应该向集音频、视频、游戏、娱乐、互动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方向发展。另外,由于用户和渠道资源都掌控在移动运营商手中,各报社与用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沟通障碍,不能够充分的挖掘用户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手机报的分众化发展。

4.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

从手机报的营运实践看,影响手机报的几大关键因素分别是有吸引力的内容、稳定的技术和通道、符合无线增值业务的营销方式。

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电信运营商对于手机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手机报订阅费中的一部分要交给电信运营商,更为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资费优惠,吸引更多潜在的用户订阅手机报。

在手机报三方(或两方)的利益共同体中,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因为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媒体和作为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支撑公司,都不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拥有垄断性渠道资源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才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手机报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对于无线运营商来说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手机报的营销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

二、对策

1.媒体要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从目前成熟经验来看,与运营商的强强联手无疑是手机报在发展初期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海外市场上,许多手机报都是通过借助运营商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日本报业走下坡路之时,《朝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纷纷向日本顶级移动运营商NTTDoCoMo伸来了“橄榄枝”,NTT的手机用户只要交纳一定的信息费用,就可以每天通过手机上的菜单选择阅读《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等报纸的内容。

手机报的营运模式,是由媒体提供内容、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电信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模式,是一个依托手机这个通讯终端整合各方资源、谋求市场收益的利益共同体。在这种“统一战线”中,如何既坚持各自的原则立场,又尊重合作各方观点、意见和运作习惯,就成为维持手机报这个合成系统良性运转的重中之重。“做手机报其实首先是做公共关系”。华西手机报与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四川移动经过碰撞、磨合,建立了相对高效的运作机制,得到了合作伙伴的理解、尊重,最大限度获得了通信政策和营销手段方面的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华西手机报的经营。

2.结合实际,选择盈利模式

从手机报的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全国手机报和地方手机报。全国手机报参与者由报社、移动运营商和SP共同组成,地方手机报主要参与者是报社和移动运营商,双方直接合作。无论哪种方式,收入来源主要为每月5到15元不等的包月费和WAP网站浏览费。在盈利手段上与传统的报纸相比,缺乏广告的盈利方式。有研究文章指出,手机报可以通过企业冠名栏目、大型企业点播、分类信息服务等方式开展广告经营。即通过企业冠名或者点播的方式,让手机报用户免费获得新闻内容,这部分订阅费用由广告业主支付,就是“免费+广告”的模式。另外一种模式,即目前手机报的运营模式,即“订阅费+无广告”的模式。

反观手机报的发行,由于是顺价发行,决定了随着发行量的增加手机报的收入也增加,而且由于手机报的成本支出相对固定,发行量越大对利润的贡献越大。

3.在内容方面,要细分受众,注重信息的有效性

手机报首先应该对于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特别是对于自己用户的定位。常州手机报对五千多位读者进行调查,86%读者年龄在35岁以下;男性读者明显高于女性,占76%;浙江手机报受众总共已近10万,大多为城市白领、公务员、中小创业者、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其他知识分子等,其中80%以上为男性。总体来看,目前手机报读者大多为男性,年龄在25~45岁的比例最高,这就使得手机报在自己的内容定位上有所偏重。

信息内容要量身定制。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在对手机报客户的回访中发现,客户渴望更贴身、更细致的信息服务。对此,《广西手机报》正计划细分受众,开发地市版和有关影视娱乐、房产、汽车、饮食等专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由合作媒体派出记者自主采访,以掌握和即时发送第一手的信息。

从海外市场的情况来看,以人为本也成为衡量手机报好坏的主要标准。挪威电信和数字电视运营商Telenor的有关人士表示,现在的问题不在于能否赚钱,而在于能否为读者提供足够好的新闻,我们必须保证手机报用户认为值得为收到的信息支付费用。他们提出的一个方案是“主动与被动的结合”:主动——报纸将每天的标题新闻打包,然后以极低廉的价格(甚至完全免费)提供给手机报的用户;被动———读者对某一条新闻感兴趣,为之支付费用,获得详细报道。

4.注重手机报与报纸、网络的互动共赢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潇湘晨报社社长、红网董事长龚曙光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还是可以多赢的,”他指出:红网是2005年的10月份正式并购过来,到2007年元月份,独立IP从9万到40万,收入从1200万到2000万;与此同时,潇湘晨报的增长率也在两位数以上。“晨报增长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和红网的互动”比如,2007年五、六月份,红网举办了一个网络“漂亮宝贝”的评选活动,潇湘晨报是协办媒体,“美容美发对我们平面媒体是没有广告的,但是通过网络来做这一个活动,把美容行业的客商带到了我们的平面媒体。”

除了网站,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产品是手机报,它在第一时间提醒读者最及时的短消息,报纸再深度报道,网络持续进行深度的跟踪。网络在一定意义上推进静态新闻向动态新闻的发展。同时又向手机报和报纸提供更新的新闻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资源性还是收益,这种多赢的格局都是可以形成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报的内容多是来源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对于已经刊登过消息的再次使用。随着手机报的发展,用户肯定不满足这样的现状,希望寻求更大的信息容量,这不仅需要手机报在信息的采集上,能够增加自采以及突发新闻的报道,更要能够突破不同媒体之间的隔阂,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有专家预言,传媒业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

注释

刘骞:《手机报:传统报业的数字化介入辨析与猜想——以〈华西手机报〉为例》[J],《新闻界》,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