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范文1

关键词:中小微型企业 核心竞争力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262—02

目前,市场主体中以中小微型企业居多,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小微型企业诞生,同时也有不少中小微型企业在消亡。怎么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让这些中小微型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中保生存求发展值得企业家们深深地思索。

一、培育中小微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什么叫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培育中小微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中小微型企业占领市场的关键。市场经济中。市场就是中小微型企业的命根,占领市场,企业就有了前途和希望;失掉市场,企业则会面临衰落与失望。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在市场竞争中不被吞掉,就必须想方设法占领市场,而要占领市场,企业就必须拥有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事实证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基础,是中小微型企业制胜的法宝。

2.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中小微型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核心竞争力是中小微型企业做强和扩大市场的发展动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它是企业资本中的一笔无形资产。一方面,不仅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难以识别和实施,而且外部竞争者也难以复制和模仿,从而使得中小微型企业拥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气质品位,也就是自身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经过市场的长期检验,中小微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易为消费者所识别,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所以它也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厂商,因为没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注定了它的生命力不会长久。

3.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中小微型企业效益优势的载体。中小微型企业的产品既是生产经营的结果,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企业只有开发、利用科研成果,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扩散,创造出新产品,尽快取得经济优势和效益优势,企业才能具有竞争力。

二、中小微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不足

纵观林林总总的市场主体,中小微型企业在发展中有其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所面临的一个最突出问题就是缺乏竞争力,特别是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小微型企业长期以来养成了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许多中小微型企业既没有核心经营理念,也无明确的战略意图,导致经营方向迷失,经营领域模糊。从目前来看,中小微型企业普遍存在着对于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明确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只重视眼前利益的获得,而忽视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二是中小微企业在主营业务尚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的情况下,就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大多数企业认为多元化经营是寻求规模扩张、利润增长和分散风险的策略,但最终导致资源分散在多个业务领域,损害了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甚至有些企业把原有的优势都丧失了。盲目地实施多元化经营,既分散了企业的资源实力,也影响了企业在主营业务领域的竞争力。如果忽视了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就会出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局面。

三是中小微型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差。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中小微型企业目前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还比较低,仅为0.4%,而国际企业界的实践经验表明,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在5%以上时,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充分发挥;比重为2%时,仅能够基本维持;如果比重低于1%,那企业则难以生存。技术创新的动力在于企业的研发能力,而研发能力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企业对研发的重视和投入。由于目前中小微型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结果必然会制约中小微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受传统观念和经营环境的影响,中小微型企业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与积极开展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客观来看,大部分中小微型企业本身实力有限,尚不具备自主创新所必需的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条件,缺乏形成主体地位的物质基础,最终导致企业成长发展后劲差,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是大多数中小微型企业的管理落后,尤其是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很难适应全球化的国际激烈竞争。管理是中小微型企业在竞争中获胜不可缺少的要素,但不少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措施,导致企业的发展战略往往是“虎头蛇尾”,无法落实。组织内部缺少详细的职务分工,员工对自己的责、权、利经常搞不清楚。管理思想仍然是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市场开发不能创新,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对员工管理手段简单粗放,缺乏知识性和企业文化内涵性的引导。可见,管理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组织结构不舍理,经营机制不活,是影响企业竞争力带有根本性的深层次原因。

五是员工素质普遍不高,组织结构比较混乱。员工素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中小微型企业职工素质相对较低,企业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不高,知识结构陈旧,经营管理水平低,企业员工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低,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小,员工流动性大、专业人才不够,使得中小微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支持。

可以看到,中小微型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其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

三、提升中小微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中小微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现状,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改进措施。

1.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培育企业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中小微型企业持久发展的战略性能力,它的培育必须依赖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因此,企业必须准确把握市场环境的变化,准确预测本行业产品、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对可能发生或出现的重要事件、机遇和威胁,做出灵敏的、正确的反应,适时调整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以应对行业、市场和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积累核心技术、市场策略及管理方法,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掌握核心技术往往是中小微型企业加快发展的关键,研究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新产品、新技术,能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先机。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注意以市场为导向,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创造核心产品,从而占领和开发市场。二是要注重相互合作,通过市场手段获得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和专业人才,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兼并收购对自己发展有利的企业,克服中小微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实力不足的局限,将外来知识有效地沉淀在企业内部,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达到培育核心技术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2.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改造和升华传统产业,可以使企业走向良性循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一些非关键技术的产品是可以买到的,而基础和能力是买不到的,它需要精心构造和持续积累。增加对新项目、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资金投入。投入比例多少,视企业效益情况而定,效益好的企业可在营业收入的5%以上考虑,效益差一些的企业可在营业收入的5%以下考虑。如果企业没有能力进行研发,可与专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投入一定资金定向研究项目。尤其是看准了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要迅速加大资金投入,尽快使研发项目成果形成生产力,占领市场。

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一是企业领导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及早地预见市场和技术的变化。二是企业对自身的研发要有高投入和高保证,并注重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三是企业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姻”,借助“外脑”来加速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创新成本。四是建立企业创新评估体系,建立客户信息反馈机制,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引导新产品开发和创新的发展方向。五是借鉴领先企业的创新之道,把握最新科技动态,及时获得相关的创新信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实施先进人才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才优势是中小微型企业建立核心技术的根本,企业必须制定科学的人才战略,创新用人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人才待遇,充分发挥各级人才的社会作用。用好本地人,吸纳外地人;用好现有的,培养未来的;用感情留住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用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可以肯定,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核心技术,谁就有了竞争优势。具体而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建立一套选人、用人机制,为人才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核心能力形成的机制,尽可能地发挥人才的创造性;要建立核心能力研发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内抓住商机的研发人员,适当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通过人才优势的培养,增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创新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目前而言,中小微型企业活力不是很足,竞争力不太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等,使得企业无力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营造一种尊重职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中小微型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培育独特的企业精神,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和活力。企业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企业和创造型企业。中小微型企业只有具备比对手更快更好的学习能力,在企业内部形成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从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当今企业的经营实践表明,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今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中小微型企业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势下,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和培育核心竞争力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范文2

论文关键词:安徽省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调查分析

本文结合调查数据对安徽省企业核心竞争力做了简单的分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媒体,获得的都是可公开的信息。经过整理后得到。企业样本数为40份,企业年收入在500万以上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主要从企业制度,品牌产品,技术,企业文化,战略五个方面来分析。

(一)企业制度领域

表一 企业经营领域和经营方式

 

经营方式

独资经营

有限责任

其他

经营领域

同行业多种经营

单一经营

多元经营

企业数量

6

32

2

企业数量

8

3

29

占比

15%

80%

5%

占比

0.2%

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范文3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 研究现状 评价

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与哈默尔(Gary.Hame1)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提出也描述了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和特点。“真正能够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公司管理上的一种能力,是一种能够协调、集中和整合公司内的所有知识、技能和技术等资源形成优势从而使各项经营能快速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机遇的管理能力”自此以后,不同研究者从知识观、文化观、整合观、竞争观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一、国外研究现状

1.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

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为代表的整合观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共有性学识。它需要各业务单位之间充分沟通、参与投入,特别是使不同生产技能部门之间合作无间或将各种不同领域的技术加以整合的能力,并且提供顾客特定的效用与价值。他们提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集体知识,尤其是如何协调多种多样的生产技术以及把众多的技术流进行整合。基于整合观,麦肯锡咨询公司几位专家给出的核心竞争力定义是:“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一到多项核心流程”。

2.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巴顿(Leonard Barton)是从知识的角度分析核心竞争力的代表人物,他根据知识能否为外部获得或模仿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巴顿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这里的知识是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既包含狭义上企业的专有知识,又包括企业员工所掌握的技能、技术以及企业内部的价值观和规章制度。

3.基于技术与技能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马丁(Martin)从技术角度论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他指出一种能用于许多产品的、具有关键性的技术或技能的能力,一旦一个企业掌握了一系列的核心能力,它就能使企业比其它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它能被应用于多种产品而竞争对手却不能很快地模仿它。同时Coyne&Hall&Clifford 从知识与技能角度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一到多项核心流程。

二、国内研究现状

吴敬琏(1999)从技能、资产、机制论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他指出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芮明杰(2000)教授提出核心能力是企业独具的,使企业能以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性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组技术和技能的综合体,而并非是拥有的一项技术或技能。

陈清泰(1999) 将产品、管理、创新结合起来,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

战略学家管益忻(2000)从顾客价值角度出发,提出企业核心价值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更多、更好)的消费者剩余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系。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是消费者剩余。

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评价

1.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不明确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虽然学者们对知识、顾客价值、技术管理等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并未对他们进行明确区分,这就使得这些理论在应用时可能导致混乱,甚至会而误导。如某企业拥有的山里特产,不能被认为是有核心竞争力而仅能认为是特殊资源。因此,在国际最新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以能力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核心竞争力的管理问题不易测量

竞争力不容易度量,也不可预测,一旦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后,如何进行管理是又一个难题。如果企业的竞争力不够稳固就很容易淡化,如果竞争力不是集中在某一反面就很容易失去占有份额,如果核心竞争力比较固定就很难进行改善,管理太紧的竞争力容易产生刚性,面对环境变化很难做出较快的反应。因此,如何适度管理核心竞争力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3.将理论研究应用于我国企业之中面临局限

西方学者首先提出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并不完全适合。首先,我国中小企业较多,即便是大企业生产能力也与国外大型企业有一定差距,因此适用于西方大企业的一套理论并不能只计入应用于我国。其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国有企业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放开,而中小企业难以在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如何应用国际化的理论指导这两类企业成为一大难题。

四、结语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够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或能力。但具体是那种资源或能力学术界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并且核心竞争力测量问题并没有解决,并且很多理论成果并不适合我国国情,这成为理论界另一难题。

参考文献:

[1]C.K.Prahalad,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2:50-56.

[2]徐阳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与前瞻[J].华东经济管理,2005.

[3]林志扬.正确认识和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经济问题,2003,( 2).

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范文4

这个“精灵”来无踪去无影,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企业的活动延伸到哪里,它的魔力就在那里显威;它的法力无边,明镜高悬,企业里任何细微的动作,它都能立即做出反应;它铁面无私,严气正性,残酷地厉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铁律。

这个“精灵”有时给企业带来福祉:阳光明媚,姹紫嫣红,产品抢手,市场扩大,企业兴旺,财源滚滚……

这个“精灵”有时让企业饱受灾祸:阴云密布,枝枯叶凋,产品积压,市场萎缩,企业萧条,入不敷出……

这个“精灵”专与大中型企业的CEO以及民营企业的企业主为伍,迫使企业的决策者们听凭它的调遣,顺从它的规律,不时回答它提出的问题。

几年前,这个“精灵”就向所有企业提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无论是多如繁星的中小企业,还是财大气粗的大型企业乃至特大型企业;无论是“血统”高贵的国有企业,还是出身“卑微”的民营企业;无论是传统的工业企业还是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IT企业;无论是向市场提供商品的企业还是被列为“第三产业”向人们提供服务的企业,都无法躲避地回答:“你的企业有核心竞争力吗?”

“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一时风靡全国,被企业界、理论界、新闻媒体乃至党政界的大小领导炒得沸沸扬扬。连篇累牍的企业管理论文,卷帙浩繁的企业管理专著,各种形式的企业理论研讨会,都不厌其烦地论述着、讨论着这同一个命题。各种颇具说服力的论据、鲜活的生动实例以及经典的案例都在向人们昭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有了核心竞争力就能“长命百岁”,永葆青春;企业没了核心竞争力就会“危在旦夕”,早晚倒闭。联想到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到20年左右的时候,或者是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都相继步入经营萎缩或濒临倒闭境地的事实;联想到人们在惊叹“现在的钱越来越难挣”的际遇,人们像对待神秘的《周易》一样,虽然不知其所云,亦不得不信服“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神威。众多企业渴望正确把握其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了解自身究竟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有多强。

但是,许多企业界的人士通过实践都明显感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似乎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正如美国麦肯锡公司所说:“核心能力像座海市蜃楼,从远处看,五光十色、充满希望,但一接近,它就变成了沙砾一堆”。究竟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回答。经济管理学界的专家学者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各说各的,莫衷一是。由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缺乏统一的认知,因而对如何构建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主要是核心技术、人力资源、特色管理和企业文化四个方面;有的主张还要创建知名品牌;有的相当肯定地认为:“人力资源是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制度是核心竞争力”……涉及到人才、技术、文化、制度、管理等多个层面。更有甚者,提出了“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21个要素”。有的主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的竞争优势的能量源,并以此作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尺度。

为什么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述上会产生如此大的分歧?核心竞争力,既然谓之“核心”,就应该是只有一个“心”,为什么在论述中会出现四个、五个甚至更多的“心”?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原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精灵”加披的华丽外衣。

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范文5

在明确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确定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关键因素,合理设计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高科技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支撑。

关键词:

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

随着科技全球化和科技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剧,高科技企业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科技企业为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必须具备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超越的核心竞争力。合理设计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充分了解其发展现状,也有利于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并在竞争中立足站稳。

一、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度量高科技企业竞争优势的基准,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完备实用性等四大原则。1.系统性原则。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受其科技资源条件、财务状况、组织结构与组织形式、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管理水平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宏观经济发展、科技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不能仅考虑单一因素,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才能对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全面、客观合理地评价。2.可行性原则。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与现行的高科技企业业务核算指标和统计指标等统一,以利于评价指标数据的采集。指标设计时,必须明确指标的含义,保障指标数据获取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评价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必须适量得当,且不出现交叉关联性,同时评价方法必须规范化且易于操作。3.可比性原则。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必须广泛适用于同类型的高科技企业,计算口径和统计方法必须保持一致,涉及的评价指标有利于高科技企业在不同时间维度的纵向对比、以及空间维度的横向对比。4.完备实用性原则。随着高科技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战略目标的调整、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升级以及科技竞争领域的转换,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会发生动态变化,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二、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科技企业是一个功能复杂的、动态变化的基本经济单元,其竞争力水平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制约。通常情况下,可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确定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因素高科技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因素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经济运行环境,即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生命周期阶段、通货膨胀因素、高技术产业发展前景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的价格水平及竞争程度等;政策法律,即国家制定的促进高科技企业成长与发展的相关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体制,即宏观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体制;文化与价值观念,即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习惯、价值取向、购买习惯、消费倾向和投资偏好等;竞争环境,即高科技行业的现有竞争者与潜在竞争者的科技资源条件、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管理水平以及科技竞争地位等;高科技产品的市场竞争情况,即企业高科技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替代品对其产生的威胁等。

(二)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影响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因素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科技创新能力,即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科技企业具备持续竞争优势重要体现;科技人力资源,即科技人力资源是高科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财务状况,即高科技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其正常运作的基础支撑,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其核心竞争力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组织结构与组织形式,即高科技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与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考虑企业的资本规模与结构、组织战略、经营模式等因素;企业文化,即企业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管理制度促进了企业成长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

三、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基于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完备实用性”四大基本原则,结合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影响因素。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科技创新能力指标、科技人力资本指标、科技财力资本指标、组织协调整合能力指标和企业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指标等五大类指标。

(一)科技创新能力指标1.科技投入比值,即高科技企业的科技支出总额(包括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方面经费支出的总额)与同期营业收入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高科技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的科技投入越高,未来竞争优势越明显。2.知识产权比例,即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数量占同期行业知识产权数量的比例。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才能提高科技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经济实力。3.新产品产值率,即高科技企业的新产品总产值占同期全部产品的总产值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实际效果。4.高技术产品领先程度,即高科技企业的技术产品在市场上的领先程度。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综合科技能力,可通过高科技企业的同行业专家进行评分。指标越大,表明高技术产品的优势越强。5.同类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即高科技企业在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科技能力,可通过高科技企业的同行业专家进行评分。指标越小,表明竞争对手越难以超越。6.与核心技术相关的产品数量。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核心技术的衍生和科技开发及转化能力。

(二)科技人力资本指标1.研发人员比重,即高科技企业研究开发人员占企业员工总人数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研究开发人力状况,指标越大,研究开发能力越强。2.人力资本投资总额,即高科技企业提高员工劳动能力的资本投入总额。该指标最终反映了企业劳动产出的增加。3.人力资本效率,即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的有效利用率。企业综合业绩的提高依赖于人力资本效率的提高和企业成本的降低。

(三)科技财力资本指标1.财务效益状况,即高科技企业的财务收益是评价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2.资产运营状况,即高科技企业资产的周转情况,必须充分考虑生产周期和行业差别因素。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3.偿债能力状况,即高科技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必须与宏观经济环境、融资环境、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战略等诸多因素一起综合考虑。

(四)组织协调整合能力指标1.组织聚合力,即高科技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同期行业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培养企业文化,建立企业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经营理念的内聚力。2.生产能力有效利用率,即高科技企业有效的生产能力利用规模与总平均生产能力的比值。该指标是企业协调整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反映了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销售中实现其价值的程度。

(五)企业影响应变能力指标1.产品市场占有率,即高科技企业产品的销售额与同期行业的产品销售总额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产品的市场渗透能力。2.用户满意度,即高科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获得信赖或好感的人数与企业认知的人数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社会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满意程度,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得。3.企业信誉。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定位及社会认可程度,可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得。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较全面的平衡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综合体现了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本文在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探讨了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通过构建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的逻辑结构,完善现有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拓展了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茜茜,赵先振,李姗姗,吴丹.高技术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科技视界,2014(24).

[2]王俊岭.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

[3]刘霞,施小宾,魏豪,黄继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培育[J].经济师,2011(08).

[4]高鸿雁.对网通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探讨[D].北京邮电大学,2007.

[5]白璐.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6]黄志锋,余大杭.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问题的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7]王芳.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构建[J].现代企业,2005(12).[8]黄东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2.

[9]白辉,钞彩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培育[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10]王辛平.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08).[11]陈红川.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7(04).

[12]赵隽.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标准与方法研究[J].市场研究,2004(12).

[13]李维胜,秦长文,王永超.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14]夏海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C].第三届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2005.

[15]王军波.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湘潭大学,2008.

[16]杨文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基于IOWA算子的模糊视角[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17]刘焕峰,王哲.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理论的企业财务竞争力模型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7).

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范文6

关键词:商贸企业 核心竞争力 要素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266-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核心竞争力

虽然不同的研究者对核心竞争力的界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总的说来,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必然会围绕着以下四个特征来展开,这四个特征也是识别某项因素是否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1.价值性(Valuable)。价值=收益/成本,即企业获取并持续拥有这项因素的收益与成本之比必须大于1,否则企业得不偿失。收益成本之比越高,它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也就越高。因此“价值”标准位列四个标准之首。

2.独特性(Unique)。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它企业所不具备的(至少暂时不具备),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性,是解释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

3.难模仿性(Inimitable)。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深深打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其它企业难以模仿,至少在短期内难以模仿。

4.组织化(Organized)。核心竞争力不是组织拥有的某一单一要素、资源或者技术,而是多种能力相互整合而形成的组织化的系统能力。任何一项要素要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除了要具备前面的几个特征之外,还必须深度融入到企业的组织之中,通过与其它要素的系统整合来发挥作用。

(二)商贸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都是企业满足顾客需求的核心能力,并不因企业的性质而不同。决定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策略,而是战略问题,营销本身就是战略与策略的组合。战略的制定分为4个阶段:探查、分割、优先、定位。即通过市场调研,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给予准确定位。这个战略一旦确定,决不能轻易改变。一般而言,商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商品的购销能力。具体而言,则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不同的核心竞争力。有的通过与生产厂商结成战略合作关系,以最优惠的价格获取产品的控制权;有的通过严格的内部管理,降低管理费用,让利于顾客,并不断获取在市场上有潜力的新产品,使企业能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新”;有的非常关注全面客户体验,不仅是了解客户、接待客户、售卖产品,以及售后服务过程中与客户的直接接触体验,还包括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强调针对每个客户的需求量,量体裁衣,通过个性化的服务和良好的客户关系来吸引客户。

(三)研究商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资源来自全球,市场也面向全球,特别是我国融入全球化越深,宏观经济面临的调整就越急迫,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加入全球竞争的现状都需要我国商贸流通企业不断打造、提升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利于商贸流通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商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包含的要索

(一)企业品牌文化

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不仅生产企业如此,商贸企业也是如此。品牌的定义是广泛的,它可以是一个企业商誉、实力和文化内涵的综合表现。就商贸企业品牌而言,首先表现为商贸企业商誉,而这个企业的商誉又是靠其企业文化来保证的。企业文化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没有一套成功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生命力就是有限的。

(二)规章制度

制度竞争力是指企业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实施给企业带来的相对竞争优势,即制度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制度设计和制度实施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制度设计的再先进合理,也必须要以制度实施为依托和保障,否则,制度不能形成生产力。同样,制度实施也要求制度设计要先进合理,而且可操作性强。

(三)产品控制

包括产品差异化和产品成本控制。产品差异化就是使自己经营的产品其他人没有,以此形成垄断地位而获取垄断利润。差异化产品的获得可以通过与生产厂商签订包销或区域协议,取得某一产品在全国或某一区域独家权,也可以利用自己对市场的认识,与生产厂商合作开发而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品成本控制就是通过批量采购、返点、内部控制,使经销的产品成本费用降低、价格更具竞争力,扩大经营规模,获取规模效益、管理效益。

(四)人才竞争力

人才本身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人才的管理机制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及其构筑和培育的关键取决于人。衡量一个企业当前人才竞争力的大小主要看其现有人才的状况、人才利用率和人才流失率3个指标。要实现人才竞争力的增强,就要有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包括目标激励、物质激励、荣誉激励、竞争激励、处罚激励。

(五)学习创新能力

当前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因此,对企业来说,学习永远都是永恒的主题,学习可以使企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永葆青春和活力,从而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学习,尤其是其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学习,对形成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核、灵魂和精髓,但创新需要不断地学习,离开学习的创新是短暂的创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有可能不断地创新。企业学习从内容上看,主要有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及经验的学习;从学习的主动程度上看,又可以分为主动学习――自学和被动学习――培训两种方式。目前,多数企业比较重视的是理论学习和被动学习,对于实践学习和主动学习的重视程度及实施力度还不够。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制度和氛围上加强对实践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引导,使企业员工的学习从“让我学”的模式转变到“我要学”的模式上来,企业成为“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型组织。

三、商贸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强化商贸企业管理人才的教育与培训

魍车纳堂称笠挡蛔⒅毓芾砣瞬诺呐嘌与教育,仅仅将流通作为商品的中转环节,对人力资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商贸企业在面对外资的强势和大企业的规模优势背景之下,必须强化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一是加快流通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增加教育部门流通领域人才计划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流通巨头相竞争;另一方面加强流通领域人才的技术教育与培养,因需施教;再一方面,强化校企结合的方式,进行订单培养,供需对接。二是加大商贸企业人才招聘的力度。切实改变流通企业人力资源总体水平不高的现状,制定合理可行的人才招聘制度与方法,确保招聘的人才适应岗位需要。三是加强在职在岗的人员职业培训。市场是动态变化的。应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地对在职在岗的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与服务水平,稳步提高顾客对商贸企业的特色服务产生忠诚。

(二)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的管理能力

一是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一切管理制度是纲,只有在制度的框架下,组织的运行才能有效率。因此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升组织协调和企业运转效能。二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致力于通过组织内部的日常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与效能。如行政管理部门的运行效率的提高,要加强执行力。供应链管理应强化供应商在上下游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法,稳步提高管理效能。三是强化管理的执行力。执行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组织的生命力与成长性的重要指标。一方面领导示范,形成氛围。另一方面,加强制度执行的考核。

(三)塑造强势的商业品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认牌选购已经延伸到商家品牌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升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商品品牌效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商业品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牌供应商的数量与档次。如何有效地吸引品牌供应商的入驻,除了规模实力外,软环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企业文化、管理、特色等要素。二是商贸流通企业自身的品牌效应。流通企业的品牌很大程度是受制于消费者的口碑传播,而口碑传播又因流通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提供的服务技能与服务品质决定的。如店堂的陈设、日常接待和售后服务等。

(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商贸企业应尽快与时代同步,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一方面加强信息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如POS系统、MIS系统、SCM系统、ER系统、PDSS系统等,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同时切实而有效地降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适应当前电子商务时代的各种需要。因商贸流通公布广,数量多,可以作为电子商务企业的商品传送点,成为信息的集中发散地。

(五)打造特色与精品企业

市场经济是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企业不断健康运行的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可以根据规模小、运作方便等特点,可以利用其对各地域的人文较为熟悉的特点,一方面打造精品街区,提供百货和连锁进行差别化的营销手段;另一方面,根据不同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特色,经营有地方特色、产品特色、时尚流行特色等各种生活用品,或根据消费市场特点,适时引导消费时尚潮流等。

参考文献:

[1] 郑光财.商贸连锁企业的生存发展之本:核心竞争力[J].经济师,2004(05):154-155

[2] 鲁业光.论商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01):31-32

[3] 周华,荀阿先,林小兰.培育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市场,2011(49):71-7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