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救技术及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救技术及护理范文1
关键词:产后出血;急救;护理
1前言
产后出血是女性分娩最为担忧的因素之一,也是各个医院产科无法避免的医疗状况。如果稍微处理不慎,就有可能给分娩产妇的身体以及心理甚至是医院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什么是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
产后出血的医学定义是指就是指孕妇在分娩生产过程中,当胎儿娩出以后一定时间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这是一种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1-4],也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造成产后出血的具体原因包含产妇高龄高危妊娠、妊娠时间过长、子宫收缩或者胎盘问题、软产道出现裂伤或者凝血功能有一定障碍等。产后出现的发生一般都是突然意外,但是病情一旦发生却会迅速恶化甚至造成继发性肾衰或失血性休克等各种缺血性综合征或产后并发症危及产妇生命。医护人员面对产后出血状况的发生如果能够高度重视并且提前准备应急预案和预防措施,冷静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才能增加产妇分娩生产过程中一旦产后出血的生存机会。
最近几年的医院临床调查显示,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护人员以及产妇自己和家属对产后出血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目前通过无论是剖腹产还是顺产只要注意急救预案和护理,产后出血在800ml上的越来越少,基本可以保证住院3d~1w就安全出院。
2 发生产后出血的急救技术措施
急救措施不仅仅是针对产后出血当时,还应该是在发生前就应该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医院为产妇提供的待产环境应该安全安静舒适,产妇临产前可以利用专业保健操和按摩操等预防腿部静脉曲张同时缓解临产恐惧感,同时注意产前保暖避免感冒。医护人员必须密切关注产妇临产前身体各项变化,有针对性的提前制定科学产前产后护理计划和产时应急预案。
产妇在分娩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产后出血,医护人员首先应该保持冷静,边以良好的沟通技巧通过交谈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然后才能争分夺秒的展开各项抢救工作。其次应该根据出血时间和特点迅速确定出血原因,不同的出血原因采取不同的急救技术迅速止血。主要急救措施为:①迅速有效地为患者补充降低的血容量。需要建立至少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留置针头。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确保静脉输液针对不同患者的正确速度,避免由于静脉输液速度失误产生肺水肿。②可以采取双鼻导管方式为患者及时有效吸氧,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吸氧的效果是否让患者的面色、唇色、指甲转为红润,呼吸转为通畅。③根据医嘱可以采用止血药或宫缩剂。
3针对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措施
3.1产前护理 产后出血不能只是在发生时才重视抢救和预防,而应该在产前就针对产后出血重视预防护理。医护人员应该认真切实甄别高危孕产妇,利用产前检测及早发现有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3.2 产时护理
3.2.1注意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针对出血量精确测量以后做好详细记录。
3.2.2定时为患者所在病室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流畅、环境整洁安静。
3.2.3患者需要睡眠充足,同时需要加强营养,可以给予铁、蛋白、维生素、热量高的食物并保证少量多餐。
3.2.4协助并鼓励产妇施行母乳喂养,以便刺激子宫收缩排出恶露。同时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鼓励其下床逐渐增加活动量。
3.3心理护理 耐心地听取患者的叙述,给予心理支持。绝大多数患者对出血存在恐慌心理,应在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的同时,安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对患者细心、热情,解除其紧张心理,使其安静,以精湛的业务水平、强烈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诊治。
3.3.1医护人员应该在听取患者叙述时保持耐心,让患者在心理上感觉被支持。
3.3.2可以有选择的告诉患者一些病情,细心解释的同时安慰,消除患者恐慌心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3.3.3耐心向产妇传授指导一些切实有效可行的放松疗法,让产妇通过参与照护婴儿、参与婴儿互动沟通、听音乐等分散患者注意力。
3.3.4在为产妇诊疗或者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以专业医疗技术知识、博爱的耐烦心和同情心以及认真负责细致的服务态度,增强产妇和家属的信任感和面对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
3.4预防感染
3.4.1患者必须保持会阴清洁,2次/d抹洗会阴,清洁时注意如果是软产道裂伤者需要用0.5%碘伏擦洗会阴。
3.4.2 病室内除了保持通风和清洁以外还应该定期消毒。
3.4.3 保持患者所使用床单的清洁卫生和平整干燥,患者所使用的卫生垫要随时更换以免滋生细菌。
3.4.4对患者的护理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时可以遵从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
4结论
产后出血一般情况下通常在产后2h内发生,所以及时发现和迅速有效的抢救是关键。这需要医护人员不但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还需要具备精湛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才能为主治医生提供第一手资料并配合协助医生确定引起产后出血的具体原因。
医护人员只有精通各项产科技术要领,规范诊疗操作规程,提升职业素质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尽量把产妇分娩生产时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降到最低,更好地保障产妇产程的安全。
各个医院妇产科必须按上级管理规定要求切实完善孕产妇的系统管理,落实孕产妇定期产前检查和产前宣教工作。将孕产保健护理预防相关知识传授给孕产妇,尤其是初孕妇。特别应该加强对产前检查时发现的高危因素重视程度,提醒患者选择提前入院待产,以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概率。
总而言之,产后出血由于病发病突然、病情严重,事关患者生命安全导致患者及家属恐慌紧张,所以及时有效的急救技术措施和护理方法措施是提高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率的基本保障,更是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叶燕霞.产后出血的急救和护理[J].广州医药,2013-4-55.
[2]马瑞华.产后出血的急救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1-4-1.
急救技术及护理范文2
1.1调查对象调查2012年1一12月我院院前急救病例958例,其中男性523例,女性435例,年龄最大92岁,最小11个月。内科患者占42.56%,外科患者占55.38%,其他患者占2.06%。其中危重病人227例,院前死亡8例。
1.2调查方法每月根据院前急救调度软件统计3分钟出车率;根据院前急救病历统计危重病人处置率;按照10%比例随机抽查前一月的出诊患者,对其或家属通过电话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同时结合患者投诉举报记录,统计汇总满意度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1.3结果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后,3分钟出诊率达100%,危重病人处置率达100%。患者及家属满意率达97.46%。无一例投诉发生。
2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措施
2.1护理人员基本要求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护士需具备执业护士资格,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取得青岛市院前急救培训合格证。具备以上基本条件的护理人员需到当地三甲医院进修急诊学习3个月。上岗前进行急救电话接听规范、护患沟通、医疗文书书写等培训,考核合格后准予从事院前急救护理工作。
2.2日常工作管理措施
2.2.1严格执行3分钟出车制度。铃响三声内必须应答。主动、耐心引导求救者讲清楚病人症状、接车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必要时电话指导简易救治。对报警人没有表述完整就挂断电话的,须再主动回拨了解情况。
2.2.2加强交接班管理将交接班要查看的药品、器械、无菌物品、消毒隔离要求、车厢环境卫生等书面打印,人手一份。实行救护车内交接班,严格按照要求逐项进行交接,保证急救药品齐全、数量充足;急救器械完好处于备用状态;车内环境干净、整洁。其他所需物品准备充足。班班交接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及时处理,使急救药械完好率达100%。
2.2.3严格执行《青岛市院前急救工作流程》①接到调度出诊电话后,3分钟内出车。②到达现场前,通过车载电话联系求助者及时了解、判断病人情况,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救护,同时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为抢救成功赢得时间。根据初步了解的病人情况,准备抢救设备药品,向车组人员分派需携带设备。③按照医生指示现场救治病人,指导驾驶员、担架员协助抢救病人,参与搬运工作。如遇突发事件,做好急救人员及病人的防护,配合医生做好检伤分类和救援工作。④转送病人途中,坐于病人身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及治疗情况,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应立即通报医生,按医嘱进行急救处理。⑤抵达医院,指导并协助将病人送往急诊室,与医院护士交接病情及救治情况。按标准填写收费核价单及收费单据交给缴费人,协助驾驶员收费。取回担架、担架车及设备,检查确认患方无物品遗留车上后迅速返回。⑥返站后,整理车载设备物品,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并填写记录表,做好车辆、急救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对耗材等给予补足。如转运传染病病人,车辆需要按规定严格终末消毒。⑦下班前,要保证车内环境整洁确保各类消毒表格填写规范、完整,做好交接班工作。通过执行标准化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确保院前急救质量服务安全。
2.3加强“三基三严”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理论水平和急救技能。①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建立常见病护理程序,按照护理程序抢救病人。如心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昏迷、抽搐、咯血、溺水、中暑、烧伤、急性中毒、多发伤、休克等院前呼救常见的病症。要求急救护士掌握常用急救药品剂量、用法、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每周组织科内护士集中学习一次,并做学习笔记,定期检查,每月进行闭卷考试,并把考试成绩列入绩效考核。②加强急救技能学习,熟练掌握各项抢救器械及监护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定期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穿刺留置输液、止血包扎等急救技术考核,提高现场急救应急能力及服务质量。
2.4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满意度。①主动沟通:利用护理活动与患者主动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对患者所遇到困难和问题及时做出反应。②随机沟通:对患者和家属主动反映的问题要引起重视并快速做出反应,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上级反映,以显示对患者的关爱和重视并及时与之反馈及时改进。
3小结
急救技术及护理范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患者,男24例,女19例,年龄3―54,平均26岁。中毒途经及胃肠道吸收中毒,其中误服6例,自服22例。发病时间:15~30min 8例,30min~1h 19例,>1h 16例。
1.2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间歇性抽搐、惊厥、心悸、烦燥。其中重型(频发抽搐或持续抽搐、神志不清、有缺氧血症)6例;中型(间有抽搐发作,偶发抽搐或小抽搐伴头晕、恶心、呕吐、腹痛、乏力等症状,无抽搐)16例;轻型(仅有头晕、恶心、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21例。其中3例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出现呼吸心中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经综合治疗,所有患者的抽搐症状在治疗0.5~1.5d内得到缓解,意识恢复正常,住院7―21d出院,少数患者出院时感觉有轻度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2 急救与护理
2.1 及时、彻底清除胃内毒物,清醒患者应先催吐,不论催吐效果如何,均应及早洗胃。本组43例患者全部进行洗胃,洗胃应注意:(1)洗胃前先用镇静剂,以免插管诱发抽搐发作;(2)对服毒量大或洗胃管堵塞严重或反复插管失败,可行切开管洗胃术,留置胃管,以便反复多次洗胃,每4―6h洗一次,直至洗彻底胃粘膜皱襞处;(3)洗胃过程中注意变换,以利盲区毒物排出;(4)洗胃液温度要适宜,过热可加速毒物吸收,过凉可刺激肠蠕动力,将毒物推向远方,还易诱发抽搐发作;(5)洗胃完毕,暂保留胃管24h以上,以便反复洗胃;(6)洗胃后,从胃管内注入50%硫酸镁或20%甘露醇进行导泻。
2.2 抗惊厥、控制抽搐发作。(1)根据抽搐频率和持续时间,严格按医嘱用药。16例单纯抽搐症都肌内注射安定10mg,频繁抽搐患者用安定30―100mg。持续静脉点滴,必要时安定10mg静脉推注,在使用安定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2)部分患者注射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丙酸钠是广谱重金属解毒药,对控制毒鼠强中毒的抽搐疗效显著;(3)同时进行护肝、利尿、营养心肌、保护脑细胞等辅助治疗。
2.3 维持呼吸道通畅,早期管理气道,对重型患者,为防止气道梗阻或呼吸衰竭,应早期气管插管、管理气道,也为短时间内大剂量应用镇静剂提供了安全保证。插管后,要及时吸痰,动作要轻,将吸痰管送至一定深度再开放负压吸引,每次吸痰不超过15s,以减少刺激,避免诱发抽搐。
2.4 血液净化:重型患者可于第2天进行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洗,在做血液灌洗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减少恐惧感,并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
2.5 基础护理,急性毒鼠强患者抽搐频繁,加大了皮肤的摩擦,容易产生褥疮,因此皮肤的护理十分重要。保持床单应清洁、平整、干燥;每2h翻身、拍背、防褥疮护理一次;口腔护理、会阴擦洗、床上擦浴各2次/d,观察尿液的颜色和痰的性状颜色,定时测量体温,如发现感染征兆,及早按医嘱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2.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变化,制别是注意观察患者呼吸的快慢及深浅度的变化,防止呼吸抑制及呼吸衰竭;准确记尿出入量,详细记患者发生抽搐情况及持续时间。
2.7 心理护理:毒鼠强中毒患者多为口服毒药自杀,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精神创伤,服毒后有自卑、焦虑、烦燥、孤独、拒绝治疗等情绪。我们从服务在态度着手,在病情稍稳定后用亲切语言、真诚爱心、良好技术对待他们,鼓励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正确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进行心理疏导,以利于早日康复。并尊重患者隐私,被告医疗保护。
3 小结
通过对43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抢救,使我们认识到,急性毒鼠强中毒起病急骤,抽搐发作多其突出症状,抢救的关键是迟早彻底清除体内毒物并有效控制抽搐发作。加强宣教,特别提对于乡镇、农村居民,在使用毒鼠强时更要慎重,避免导致不必要的财空人亡。
参考文献:
急救技术及护理范文4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社会比较多见的一类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性极大,而且发病原因也比较复杂,可以包容诸多内因和外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而且高发人群多为老年人,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具有高发病、高死亡以及高致残的特征[1]。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手术中的各种因素会导致严重并发症,不及时进行抢救治疗的话极有可能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2]。因此,需要在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进行急救护理,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而就此,本次研究将针对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于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的患者108例具体资料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于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的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行病情确诊,且护理人员要进行收集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介入治疗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情况,并且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组患者均包含54例。其中研究组患者54例,男性35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28~73岁,平均年龄(51.1±5.2)岁;发病时间0.3~5.8 h,平均发病时间(2.85±2.3)h;下壁梗死21例,前壁梗死17例,侧壁梗死9例,后间壁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54例,男性35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26~75岁,平均年龄(51.8±5.3)岁;发病时间0.2~5.89 h,平均发病时间(2.87±2.1)h;下壁梗死22例,前壁梗死16例,侧壁梗死11例,后间壁5例。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无论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o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①护理人员迅速卸下患者身上一切对介入治疗术有影响的物品;②准备好介入治疗术一切所需物品及做好介入治疗术的无菌要求;③准备好介入治疗术中所需一切的机械设备;④认真观察手术过程,及时跟进手术进度,默契配合医生行动。
1.2.2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急救护理。首先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介入治疗术中配备的护理人员应该具有各种严重并发症急救护理专业知识。出现严重并发症时:①护理人员能快速有效面对手术室内突发状况,时刻观察手术室中的需求;②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身体的目前状况,尽量转移患者注意力,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③时刻监测患者的血压升降和心电图变化;④能够利用专业急救护理知识进行不同严重并发症的处理;⑤了解医生的眼神、话语,能够及时给予医生需要的物品和需要的手术改变流程。比如在患者出现急性冠状动脉闭塞需要进行急救护理时,要及时跟随医生的手术改变,立刻观察患者的心电图,了解患者目前的身体状况,及时注射相对药物进行对比。
2 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显示,在严重并发症情况对比方面,研究组54例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并发症3例,心室颤动并发症1 例,冠状动脉穿孔并发症1例,整体并发症发生率9.26%;对照组54例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并发症7例,心室颤动并发症4例,冠状动脉穿孔并发症3例,整体并发症发生率25.93%。以上所有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满足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多发于老年人的一类疾病,而且具有高发病、高死亡以及高致残的特征[3]。而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时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切多数并发症不及时处理不仅仅致命又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手术的成功[4]。因此,在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护理人员有专业的急救措施和应变急救能力的话能大大减少严重并发症得不到及时处理的问题,大大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手术的成功[5]。而根据研究对比结果显示,在严重并发症情况对比方面,研究组54例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并发症3例,心室颤动并发症1 例,冠状动脉穿孔并发症1例,整体并发症发生效率为9.26%;对照组54例患者中,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并发症7例,心室颤动并发症4例,冠状动脉穿孔并发症3例,整体并发症发生效率为25.93%。以上所有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满足统计学意义(P
由此可见,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进行急救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洁莹,常超,赵秀峰,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6(15):516-518.
[2]唐应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中并发症分析和急救护理[J].2013年河南省介入诊疗技术规范化护理管理培训班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24(6):427-429.
[3]张凌,张永红.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月发室颤的急救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2(28):171.
急救技术及护理范文5
河南大学附属淮河医院放射影像科,河南大学医学影像研究所,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延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delayed PCI)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142例心肌梗死患者以及2010年142例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2010年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2年1月围手术前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PCI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PCI成功率为88.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65%,死亡率为0.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延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因已经有一部分心肌坏死,更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适当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精神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关键词 ] 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CI;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a)-0082-03
PCI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delay Perioperative Nursing
LU Yan YAO Xinlia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 Huaihe Hospital ,Institute of Medical Imaging,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Province,Henan 475000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layed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delayed PCI) of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thod.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nursing characteristics of 2011.1-2012.1 in our hospital between2010 and 142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142patients. In 2010 the routine nursing care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 the 2011.1-2012.1 in the peri operationbefore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two groups ofPCI success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success rate of PCI was 88.73%,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74.6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rtality rate was 0.70%,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3.52%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was 31.75%,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56.6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Delayed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as been a part ofmyocardial necrosis, more prone to a variety ofcomplications. Proper nursing method can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and mental pressure, reduc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conducive to the recovery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Delay PCI;Nursing
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方法[1]。有很多原因致使许多患者没有行急诊介入治疗。临床中大多数是行延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delayed PCI)的患者[2]。回顾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的142例患者,总结分析全程护理在此类病症围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典型胸痛、心电图演变、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动态变化,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142例。观察组为2011年1月—2012年1月行围手术期全程护理患者,对照组142例为2010年接受常规护理患者。观察组男85例,女57例,年龄37~77岁,平均47.9岁;对照组男84例,女性58例,年龄35~75岁,平均47.5岁。LVEF均≥40%。合并高血压166例,糖尿病112例;前壁(包括前间壁)156例,下壁104例,侧壁24例。排除标准:年龄≥75岁;伴有恶性肿瘤;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90mL/min)以及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严重心衰(LVEF<40%)。根据入院时间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1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治疗方式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5 d,无严重出血并发症。术前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抽血、碘剂皮试、建立静脉通道。取桡或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适合PCI治疗者进行球囊预扩张,选择支架覆盖靶病变后完成手术。术中应用普通肝素100 IU/kg,并根据手术时间每1 h追加2000 IU。术后送至CCU,2~4 h后拔出鞘管,加压包扎止血。
1.2.2护理方式
(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体征检测、用药指导等。
(2)观察组采取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①术前准备:有恐惧、焦虑患者可提前使用镇静剂。并进行护理干预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护理手段[3]。术前4 h禁食,进行术区备皮,碘剂皮试,核对化验单、药品服用等。没有特殊指明股动脉介入径路的常规行双侧桡动脉Allen’s试验,在左上肢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本类患者经历了急性期的剧痛、濒死感后,对于疾病已有一定认识。多关注于手术的风险、疗效和花费。患者对PCI术不了解和担心并发症,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此外较高的费用也使患者容易产生忧虑心理[4]。需进行心理评估,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针对的以下心理护理措施:向患者讲明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简介手术过程、注意事项、配合,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心;与患者家属沟通,协调增加患者信心。
②术中配合:准备除颤器、临时起搏器、多导生理仪、IABP等,并检查仪器的功能。检查急救药品如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肾上腺素、阿托品、和硝酸甘油等。协助患者平卧于导管床上,连接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路,常规消毒铺巾。术中护理人员必须在导管室内,观察心电监护及导管压力曲线。心率小于50次/min,可给予阿托品静注或使用临时起搏器;快速心律失常报告术者后积极准备药物、除颤器等。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室颤一经发现需要立即抢救:嘱患者用力咳嗽加快造影剂排出;心脏按压并进行200-360J电除颤复律,可进行多次;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应用胺碘酮、利多卡因、副肾素等;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球囊扩张时堵塞冠脉或边支闭塞,心电监测可能出现ST-T改变,患者可能会有胸痛症状,要仔细观察并报告。护理人员要了解胸痛性质、持续时间等,遵医嘱予以硝酸甘油、杜冷丁、吗啡等药物。若压力过度升高/降低,或压力嵌顿时,一定要迅速通报术者,避免造成冠状动脉夹层甚至心包填塞。
③术后护理:第一,一般护理:返CCU后心电、血压监测,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出现胸痛立即行心电图,早期发现支架内血栓或心梗延展。胸闷、呼吸困难、低血压需想到心包填塞可能。各种心律失常要及时观察、报告。股动脉径路的术侧下肢拔鞘后伸直制动12 h,平卧24 h,避免因变动导致出血;桡动脉径路拔鞘后定期观察伤口情况。多饮水促造影剂排出,但本类患者因心功能多较低下,需出入平衡。本类患者多存在多支、多处冠脉病变,为降低造影剂用量、减少手术风险,现在多分次PCI。即首先开通罪犯冠脉,5~7 d后再行非梗死相关冠脉PCI,可能会造成患者及家属不理解,要及时沟通。第二,并发症护理:本治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低血压、穿刺点出血或皮下血肿、拔管时迷走神经反射等,护理过程要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低血压是冠心病介入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持续低血压状态增加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低血压原因包括血容量不足、迷走神经反射、使用血管扩张剂、心衰、心包压塞等。本类患者因心功能差、术前禁食、造影剂渗透利尿,更易出现低血压状态。术后要密切观察血压,注意进食补充血容量。血压与平时相比过低立即通知医生并分析原因,应用多巴胺、阿托品等对症治疗。出血和皮下血肿包括穿刺处出血和非穿刺处出血,本组患者术前多已应用一段时间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出血主要是由于术中应用肝素、替罗非班等抗栓药物,压迫止血方法不当和短期内多次介入手术等有关。指导患者观察皮下、脏器出血、大便颜色。穿刺处和浅表的出血或局部血肿需压迫止血,压迫穿刺入动脉点而非穿刺表皮点(通常桡动脉途径在表皮穿刺点上0.5 cm,股动脉途径在表皮穿刺点上1 cm)。深部出血需要密切监测血压、神志等,予以止血、输液扩容、升压等对症治疗。同时请医生决定抗栓药应用。迷走神经反射常发生于过度疼痛、紧张等刺激条件下,本类患者因术前禁食导致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佳更易出现。患者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恶心、血压下降、心率变慢、甚至意识丧失。拔管前需要补足血容量,通常情况下排尿表示血容量充足。拔管时准备好阿托品、多巴胺等;消除其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拔管动作不可粗暴,拔管前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询问有无不适。第三,出院指导:出院指导护理包括告知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避免劳累、情绪波动;控制如高血压、高血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指导个体化运动方案;继续服用二级预防药物且观察不良反应;出现胸痛及时诊治。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PCI手术成功率与死亡率;②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术中室速、低血压、心动过缓以及术后血肿。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共126例患者PCI成功,成功率为8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5%,同时仅出现1例死亡例数(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死亡率0.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成功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包括术中室速2例,低血压15例,心动过缓35例,术后血肿14.29例,总发生率为31.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60%,两组患者经过及时处理与护理,后期均得到有效控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术前的心理疏导让患者以良好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而在手术过程中,考虑到本类患者因部分心肌已经死亡,更易出现心律失常,尤其是AMI靶血管再通后可能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因此出现心律失常时需告知医生,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控,术中注意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并保持气道通畅,了解胸痛性质以及持续时间等,避免导致冠状动脉夹层甚至心包填塞的出现。本次研究中采取全程护理的观察组在PIC成功率方面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可证明PCI延迟中的应用价值。与廖花兰[5]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
有研究显示延迟PCI术后常见并发症为低血压及血肿[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低血压及术后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1.90%及14.29%,对照组为21.70%及22.64%,与上述观点相符。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得益于术后的并发症护理,同时一般护理以及院后指导均可避免患者术后出现低血压以及术后水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责任护士需要全面掌握患者的一般情况,做好护理记录,并对每天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当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并发症出现时应该及时反馈给医生。另一方面术前的心理护理使得患者能够情绪稳定的接受治疗,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心律失常的发生。
总之,行延迟PCI的患者因已经有一部分心肌坏死,更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适当的围术期的护理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危害,同时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精神压力,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参考文献]
[1] 张爽,李玉宏.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功能变化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2):277-281.
[2] 胡信群,刘振江,方臻飞,等.延迟支架植入在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5(5):483-486.
[3] 王瑞兰.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59-59.
[4] Rangan C, Everson G, Cantrell FL. Central alpha-2 adrenergic eye drops:caseseries of 3 pediatric systemic poisonings[J].Pediatr Emerg Care,2006,24(3):167-169
[5] 廖花兰.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9B):2390-2392.
急救技术及护理范文6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临床护理信息化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更多适合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系统软件,使护士能够利用现代化工具直接服务于患者,提高工作效率。护理工作,作为医院最基础的项目之一,移动医疗仍然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随着移动医疗的持续升温,未来3-5年,移动护理建设速度将不断加快。
护理业务的基本是围绕医嘱开展,医嘱的生命周期可以概括为医嘱录入、医嘱转抄、医嘱执行和医嘱单回收这四个步骤。用原有HIS系统管理护理业务面临以下缺失:
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没有关于每一条医嘱实际执行状况的记录,如果计算机系统有了相应的数据,就可以真正做到护理质量的实施监控,有效地规范护士的行为,及时纠正一些遗漏和差错。
第二,由于现有的系统是在医嘱转抄阶段就对其所分解的执行项目进行了收费,并不关心事实上病人是否得到了相应的治疗,因而给收费计价造成了一些麻烦。如果病人因为某种原因没有用这个药,护士就要通过退药等一些手段来把已收的费用再退给病人,非常麻烦,而且容易产生差错。
第三,在医生工作站使用之后,医嘱由护士根据医生手写的医嘱转录进计算机变成了由医生自己直接录入。这就要求护士在实际执行完医嘱后补录和其对应的材料费和治疗费。对于长期医嘱就非常麻烦。在这种情况下,漏费的现象也比较容易出现。
HIS系统根本就没有跟踪医嘱执行的全部生命周期,而只是前面两个环节,就想当然地认为后面的两个环节也一帆风顺地得到执行,因此,它不符合现实护理工作的需要,为了将护理工作全程纳入信息化监控,开发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就成为必要。
2 项目主要内容
2.1系统平台功能模块
科室工作安排:为各个护理单元提供快速、简洁的排班操作。系统为各个护理单元护士长提供安排工作计划,并提供科室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内容登记和统计,以及护士长夜查房情况统计。
床位与医嘱:系统根据各类基本护理信息的记录和输液核对能够准确统计护理人员的工作,工作过程和对病人执行护嘱,并能统计出指定时间内的工作量,为管理者提供客观的绩效统计数据。
护理文书记录:囊括全院各科所需单据如首次护理记录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专科护理单,不良事件记录单,手术记录单,会诊单等等。
工作量统计:是护士工作绩效的一个良好的数据基础,包括工作时长,加班时长,治疗时长及次数等等。
护理质量管理:用于管理病区的质量,统计数据用以分析各病区的考评趋势,如护理文书质量考评,普通/急救药物管理考评,输血质量考评,护理管理工作质量考评等等。
培训与考核:用于护士日常工作培训与考核成绩的记录与管理,如业务学习,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护理教学等等。
2.2移动护士工作站功能模块
基于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建设开发移动护士工作站客户端应用,以临床护理信息系统为后台,实现在移动终端可查看病人基本信息、查看与执行医嘱、日常巡视记录、条码识别核对病人信息、病人外出管理、工作量统计等功能。并能将移动终端产生的数据同步至临床护理信息系统,以方便护士长及时了解各病区的护理情况。
系统将对护理病区内的所有医嘱执行进行实时跟踪,利于护士长了解护士站总体情况和合理安排护理任务,提高医疗护理效率。通过移动终端设备的条形码扫描识别患者身份,给患者输液、服药前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识别未通过的患者,将不能完成输液、服药流程,这将完全杜绝医嘱执行中“给错药,输错液”等医疗失误的发生。
分类执行单显示每个患者当日的所有治疗,包括服药单、输液单、治疗单、膳食单、护理单,能显示已执行和未执行的医嘱,能在执行临时医嘱的同时签署执行者的姓名和时间。
医嘱记录单显示每个患者所有的医嘱内容,及该医嘱为长期或临时医嘱,同时能反映该医嘱为正在执行的长期医嘱或是已停长期医嘱,当日的临时医嘱执行情况等。
生命体征记录单包括患者入院后的生命体征记录各种出入量、各种引流量等。
3 项目主要方案
3.1基于移动物联网平台的架构层次设计
在医疗行业最重要的对象就是病人,围绕病人的是医生、护士、药品、器械,所有跟病人有关的系统,如果我们把这些系统有序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管理规范进行有序的管理得到了基本的效果是所有的对象都是有序地进行,在控制下进行运作,这样医院的基本医疗安全、质量就得到了保障。
移动物联网平台系统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感知层,通过RFID、中高传感器智能节点及自组织网络,医疗传感节点通过脉搏探头、体温探头等多种探头采集人体的血氧、脉搏、体温等病理信息,并通过网关与医院局域网链接。二是网络层,通过无线传感模块将数据传输给无线传感网网关设备,网关设备通过实现无线传感网与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的无缝切换,将病理数据通过基础设施网络传到终端设备上,在医院或者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之内,都能够快速获得信息。三是应用层,把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实现进一步的智能识别、在线监控和管理。
3.2基于云计算的一体化移动护理服务平台
在云服务集成平台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面向多终端的服务架构的移动护理系统,研究一个服务对应不同类型终端模式的移动护理架构以及全院多科室同时使用时产生的高并发数据运算与数据交互的解决方案,同时整合医院现有各医疗子系统的数据,基于移动护理云服务平台上的海量数据信息,为每个病区、每个医生护士提供准确、稳定、易用的数据浏览与采集服务。
项目还研发基于云计算的移动护理服务平台。它涵盖与移动护理事务相关的多项功能服务,如医嘱执行与统计、生命体征的实时采集、腕带和输液瓶签打印、病房无线呼叫信息接收、重症病人心电监护及报警等,这就需要与多种类型、多种规模的软件厂商和异构的系统平台进行整合,因而要求移动护理服务平台必须具备较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是指面向服务的架构,以服务为基础搭建的企业IT架构。采用SOA架构,将不同软件厂商的不同系统(如:HIS系统、PACS系统等)包装成服务的形式,从而实现强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服务的定制和装配,再提供给各科室使用。
3.3基于云计算的海量护理记录数据存储架构
护理记录数据存储系统的结构模型由 4层组成: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访问层。
存储层是数据存储最基础的部分。存储设备可以是FC光纤通道存储设备,可以是NAS和 iSCSI等IP存储设备,也可以是 SCSI或SAS等 DAS存储设备。利用统一存储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存储设备的逻辑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以及硬件设备的状态监控和故障维护。
基础管理层是数据存储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数据存储中最难以实现的部分。基础管理层通过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数据存储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多个的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并提供更大更强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
应用接口层是数据存储最灵活多变的部分。不同的子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
3.4数据安全体系
移动系统中,需要保密的环节较多,如防止病人病历信息泄露、医嘱信息被篡改以及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取等。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下:
3.4.1文件存储加密
移动护理云服务平台中,采用了病历及医嘱信息与关系数据库松偶合的方式,病历信息、医嘱信息以及执行记录、护理文书文件均为XML格式,在本课题研究的安全体系中,拟采用对称加密方法对XML文件进行加密,以达到可以存储或传输敏感 XML,无需担心数据被轻易读取的目的。
3.4.2数据传输加密
对于网络上文件传输的加密,SSL是一个用来保证安全传输文件的协议。SSL协议同时使用对称密钥算法和公钥加密算法。前者在速度上比后者要快很多,但是后者可以实现更加方便的安全验证。为了综合利用这两种方法的优点,SSL用公钥加密算法使服务器端在客户端得到验证,并传递对称密匙。然后再用对称密钥来更快速的加密、解密数据。
3.4.3自动解密
由于服务器端发送数据都是以密文的形式发送的。所以必须在安全送达目标客户端之后将其还原为明文的形式才能查看。移动护理系统中将设立多线程后台自动解密机制,以在不影响护士操作的情况下完成解密运算,方便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4 整体系统特点
4.1 全面的护理工作支持
本系统功能涵盖了护理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支持护理工作量统计,护理质量控制,护理操作记录,护士技术档案,医嘱处理,不良事件分析,护士工作安排等护理信息的收集、汇总、加工、处理、分析、传递、检索等操作。
4.2规范、准确、实用的护理文书记录
本系统针对支持大部分的电子护理文书,提供多种手段和多种方式进行体征信息和护理记录的信息采集,通过信息化管理,减少人工误差,便于各相关人员实时、准确的了解病人体征信息的变化,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4.3应用二维条码完成识别和验证
系统结合二维条码技术,利用二维条码对病人和药品进行唯一性的标识,利用条码读取设备,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进行信息的核对,以系统自动识别二维条码标识完成医疗系统中“三查七对”工作,保证了护理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4.4采用多种移动终端
系统采用移动查房推车终端、手持式护理记录终端等多种移动终端方式解决医生和护士的床前操作需求。
手持式护理记录终端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手持式护理终端,终端集成了条码、RFID码读取、指纹识别、高分辨率摄像头等多种输入输出设备,支持护士的床旁医嘱查阅、体征信息采集、病人、药品识别等护理工作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