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隧道工程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下隧道工程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下隧道工程技术范文1

【关键词】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模块;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V5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由于开设时间不长,并且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较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有限。现行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待于加强。《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是高职高专工程技术专业施工方向大部分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更是从事造价岗位的必备技能。基于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专业服务能力提升的目标,对《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模块的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开发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模块的改革

本课程根据高职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考虑到地下工程主要包括地下房屋和地下构筑物,地下铁道,公路隧道等,故将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与隧道工程三个专业的工程计量与计价进行了组合和优化。将三门课程合并为一门,并定名为《工程计量与计价》,将同属于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知识、理论和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了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打破原有的学科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为课程目标。遵循教学基本原则,汲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方法,开发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表1 课程模块设计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改变传统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建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做到“学中教、教中学合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培养职业能力的效果。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学生作为主体, 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以及在对整个过程的分析和反思,使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提高认识结构和认识能力。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具体采取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引入实际工程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将学习领域分解成多个学习情境,并将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有机结合。每一个学习情境就是一个具体任务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在每个学习情境中采用案例教学和启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将整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 人,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共同讨论和交流。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又加强了各小组间的竞争意识。教师要及时分阶段性进行总结与回顾,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肯定, 对主要问题进行集中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同时也是下一阶段项目完成的前提条件。

四、建设良好的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效果,使教学和学习资源做到多样化、现代化。应注重多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网络教学环境和专业实训实验室。

(一)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加入施工现场的录像、图片和动画演示,可以使学生更好对建筑构件有直观的认识,理解实际施工过程、提高施工识图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进行工程量的计算时可以把工程构件与图纸进行比对与确认,将施工工艺难以准确表达的部分用动画或视频进行动态的演示。

(二)建立网络教学环境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核心课网站,提供多个专业方面的网站,供学生浏览,了解市场动态及相关行业的规范及资料。如广联达服务新干线、中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造价新家园等优秀网站。

(三)建设专业实训实验室

在实验室内建一系列典型、微型的地铁工程、隧道工程、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模型,并把工程中一些特殊的部位都加以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构件的构造及施工过程。

五、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应全面客观的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靠。

(一)评价内容

1、恰当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3、专业理论学习结合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4、重视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5、评价工作中的交流与合作。

(二)评价形式

1、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在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

2、理论考核应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可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方法。以学分制为评价管理,建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3、实践环节的考核记分是体现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标志,同时也是培养协作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结语

《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要以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本文根据专业特点对课程模块进行了设计,通过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和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建立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较好提高教学效果,为高职高专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何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模块改革的探讨.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

[2]祝亚辉.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

地下隧道工程技术范文2

关键词:引水管道 地铁 隧道 暗梁 技术

0 引言

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西安地铁二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二号线停车场位于我市长安区潏河北岸,出入场线全长840米,分为隧道段和地面路基段两部分,其中隧道段下穿两条城市引水管道(黑河输水管道)。目前出入场线正在抓紧施工,该停车场是二号线南延段2014年6月底通车的关键节点。按照地铁设计方案,出入场线隧道段施工以及通车后的运营都将对黑河输水管道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威胁,同时这黑河输水管道对地铁安全运营也会造成重大隐患。经地铁公司与水务集团研究,决定对交叉部位的黑河管道进行加固,以确保城市供水及地铁运营安全。黑河引水渠道承担着全市80%以上的供水任务。按照市政府专项问题会议纪要“既不影响城市供水,也不影响地铁建设”的精神,地铁公司和水务集团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决定将输水管道的管材由钢筋混凝土管(已运行20多年)更换为球墨铸铁管。现场地铁区间暗挖隧道为接近于东西走向,于两条并排放置的黑河引水管道形成35°夹角,管底标高基本相同,两管间距30m,管质为混凝土预应力管,管径2.0m,壁厚0.13m,每节有效长度5.0m,管道底部用浆砌石砌筑台座,台座宽2.8m,高0.3m。区间隧道下穿黑河引水管,引水管与暗挖隧道结构顶相距分别为3.85m、3.09m,区间隧道净距为9.7m,高度为6.5m,宽为6.28m。

1 现场地质情况

该区域内主要岩层有全新统、上更新统及中更新统地层构成,根据地质报告,该处地质情况差,区间土层以粘土为住,局部夹砂层,在管道下方有砂层透镜体存在,隧道结构在卵石土层中穿过,采用矿山法施工。为区间结构的施工带来一定的风险性。矿山法施工容易冒顶,使引水管破坏,所以首先从地面对该段地层进行加固,改变土体性质。

2 换管施工

为缩短工期,尽量减少停止供水时间,经研究决定,在影响线路施工范围内将原管位置向西偏移15m,采用更换管道+地下暗梁的措施来完成区间的过渡,其中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直径2.0m,每节长8.0m,为脆性管道,为防止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下沉对管道产生破坏,在管道底座下设置600mm厚C40钢筋混凝土暗梁,其下为150mm厚C15混凝土垫层,暗梁的设置强度应能保证地铁区间在施工开挖及运营区间管道的安全,黑河管暗梁设置长度为228m(其中一根为102m,一根为126m),暗梁顶面标高为434.427~434.523。

3 加固施工

3.1 注浆加固

加固在隧道暗挖过去,在暗梁两侧加固,采用直径60mm的钢花管注浆,梅花型布置,间距3.0×3.0m,加固深度为地面下9.0m,注浆压力1.0~1.5MPa,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采用1:1,注浆速度30~70L/min,扩散半径1.5m,注浆时注意观察地面情况,发现地面有隆起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注浆。

注浆加固应先在远离引水管道的确切位置做注浆试验,确定初步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黑河引水管加固见下图:

3.2 增强隧道支护参数。地下水位降至仰拱底下1m后,区间隧道由南向北开始进行暗挖隧道施工。隧道施工应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基本工艺。施工组织计划和施工工序必须严格遵守“先排管,后注浆,再开挖,注浆一段,开挖一段,支护一段,封闭一段”的原则。在过黑河引水管初衬完毕后,及时进行二衬,以减少对黑河引水管产生沉降影响。

拱部采用Φ42普通钢管注浆小导管,壁厚3.5mm,L=3m,拱部180°布设,环向间距0.25m,纵向间距1.5m,插角10°左右,注水泥水玻璃双浆液。一般情况下采用单浆液,有水情况下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浆液。注浆扩散半径不小于0.25mm。并对注浆的薄弱环节,重新补充注浆。

每个台阶应设置锁脚锚管,一处打设两根,以防止格栅钢架架设下沉。采用Φ42钢焊管,长度3米,并全长注浆。

格栅钢架间距为0.5m。全断面布设双层钢筋网片,环纵向均为Φ6.5的钢筋,网距为150mm×150mm采用挂钢筋网的方式。

初衬完毕,结构防水全断面铺设防水层完毕经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二衬施工。

为保证注浆效果,小导管超前注浆前应封闭开挖工作面,设计厚度50mm,喷射间距根据地层情况而定,强度等级同初期支护。喷射封闭范围上半断面不包括核心土的部分。

遇到较差地层时,为了保证工作面稳定,应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工作面。

在断面变化点、工序转换处或工序中断时,封闭整个工作面,纵向间距按10米,挂网喷射混凝土厚度100mm,钢筋网为Φ6.5间距150mm×150m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同初期支护。

4 施工降水

降水采用井点降水方案,成井过程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所用滤水管应根据含水层颗粒分析结果按相关规定的要求严格制作。降水时严防井中出现涌砂、涌土现象。通过降水及时降低开挖范围内土层的地下水,使其得以压缩固结,以提高土层的水平抗力,防止隧道开挖面发生坍塌,保证隧道暗挖的顺利进行。

5 施工期间的监测

施工过程应加强施工监测,使暗挖处于安全监控中。所有测点均应反映施工中该点受力或变形随时间的变化,即测试数据趋于稳定为止。观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和分析,出现异常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能较好的预报下一施工步骤地层支护的稳定与受力情况和地表沉降等。

6 总结

针对现场特殊地质特殊施工条件,我们选择运用了黑河暗梁及加固等施工技术,目的在于更好地起到加固黑河引水管的作用,这技术还有待于暗挖隧道施工后的效果检验,若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证明这一技术切实可行,将对未来的施工技术的日臻成熟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在这里我希望通过和大家的不断探索与研究,通过每个施工人员的不懈努力,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规范》.

[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地下隧道工程技术范文3

【关键词】隧道定义;施工方法;质量控制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遇水搭桥,穿山打洞”已经不再是梦想,人们已经将这些变为现实,为实现交通四通八达的提供了重要方式方法,特别是在交通越来越拥堵的今天,地面资源愈加的稀缺紧张,人们迫切的希望能利用地下资源开展地下交通,隧道的出现达成了人们这一愿望。隧道交通极大的解决了都市交通的紧张现状,缓解了现代路面交通拥堵的现实情况,隧道成为都市现有的一种更加理想更为被大众所认可的交通方式质疑。但是隧道施工的难度较大,安全风险大,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较高,因此如何根据不同地质正确的选择现有的隧道施工方法,同时做好隧道施工质量监督是隧道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两方面,本文就将从隧道施工方法和质量工厂控制两方面对隧道工程进行探讨。

1 隧道的定义

我国的隧道历史是从1874年伴随着第一条上海至吴淞的窄轨铁路诞生的,隧道工程在我国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所谓的隧道就是一种埋置于底层内的建筑物。隧道主要分为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城市隧道、地下隧道等。隧道的洞身、洞门是主体建筑物,避车洞、消防设施、防水排水、应急通讯、通风和照明等是不可或缺的附属设施。

2 隧道施工方法

隧道施工方法根据穿越底层的不同地质状况,主要分为矿山法、掘进机法、明挖法、盖挖法、浅埋暗挖法、盾构法、沉埋法,我们就将依据山岭地质、软土地质、水底地质这几种不同地质的施工方法进行探讨。

2.1 山岭地质的施工方法

山岭地质的施工方法主要有矿山法(钻爆发)和掘进机法,其中矿山法又分为传统矿山法和新奥法。矿山法顾名思义开始是由矿山开采而得称,又因在此情况下需用钻眼爆破又称钻爆法。掘进机法主要适用于岩石地层和土质围岩地层,在我国山岭地质隧道拥有很多个世界之最,世界第一高隧道:青藏铁路风水山隧道;世界上最长高原冻土隧道: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等等这些卓越的工程都彰显着我国山岭隧道施工方法的先进和精湛。

2.2 软土地质的施工方法

在所有地质情况里软土地质是难以处理的特殊情况之一,软土地质情况下隧道施工方法主要有明挖法、盖挖法、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明挖法就是借助预先做好的围护结构,从地面往下挖到续作结构的地方,最后再回填并恢复原状,明挖法在城市管道维护和抢修过程中使用较多,但对周围交通影响较大。浅埋暗挖法通过竖井和工作井在土体内部进行开挖,不需从地面挖下去,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市中心和一些埋深很深的结构,对地面道路交通基本无影响,但其造价相对较高,施工风险大。盖挖法是指通过地面向下开挖一定深度后,将顶部封闭,剩下工程将在封闭的盖顶下进行,此方法主要用于在城市内部修建地铁站时采用,此方法只会占用道路的部分,而不会使交通中断。盾构法是利用全机械化的盾构设备进行开挖,盾构既是一种施工工具,也能对土层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支撑结构,此方法施工速度快,洞体质量稳定,对周围建筑影响较小,非常适合软土层地基施工。

2.3 水底地质的施工方法

水底地质是所有地质中最难以处理的,这种液体的存在不如围岩、软土等地质容易处理,但为了达到“遇水打洞”的目的,因此人们建成了水底隧道。修建水底隧道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沉管法和盾构法,沉管法是将若干个预制分段浮运到水面现场,并一个接一个的沉放在已经建造好的基槽内,以此建成水底隧道。近几年相对著名的我国水底隧道有南京长江过江隧道、南京玄武湖隧道等都使用了沉管法。

3 隧道施工的质量控制

3.1 设计文稿的精确

古语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进行隧道施工之前,设计稿是不可或缺的,设计稿的精确来源于对地质、地形的考察结果,因此设计稿必须做到百分之百的精确无疏漏,只要保证头等工序的精确才不会对未来的施工造成影响。

3.2 相关建材采购的监督

在如今豆腐渣工程比比皆是,这种工程是对人民极大的不负责任,个别人为了满足自我私欲在建材采购过程中“偷工减料”,将劣质品当做优等品采购入工程建设中来,将人民的生命财产置之脑后,这种行为为以后的施工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劣质建材也会造成使用过程的使用寿命,对后期维护也带来困难。

3.3 认识隧道施工通病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病主要有超前地质预报不及时不精准、洞门质量差坍塌、开挖火爆效果差局部坍塌、初期支护施工措施不足、衬砌施工漏水空洞等这几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只有严把质量关,做到防微杜渐,将一些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隧道通病问题进行严格审查,以防因这些隧道通病问题造成施工进程延误,给整个施工过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4 施工开挖过程中的监督

隧道施工往往难度较大,环境较恶劣,影响工程进程的不利因素较多,因此在隧道开挖开始时要确定相应的围岩类别及结构形式,选择相适应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方法是施工开始的最为关键的第一步,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设计文稿得出的结构计算结果和以往工程施工经验,对应不同的围岩给出不同的开挖方法和支护参数。根据设计文稿给出的开挖方法,相应的具体施工的承包商应认真的研究与实验,从所有方法中找出最为安全也最为简便的开挖方法。

3.5 隧道施工后的支护处理

隧道支护主要分为初衬和二衬,初衬就是初期支护,二衬就是永久性模柱支护。现今采用的支护方法主要是由新奥法理念而来。新奥法的主要原理:就是充分利用地质的自稳条件纳入隧道支护的一部分,再根据隧道开挖后的实际围岩类别以及开挖后实际量测得到的内净空收敛的速度,变形量的大小的信息,调整已初拟的设计参数,直到隧道内壁趋于稳定。其实新奥法理念就是指根据不同的质围岩特性,对不同的围岩给出不同的指导性的支护处理类型。隧道各项支护条件,实际上是在设计支护参数指导条件下的动态设计。

3.6 隧道施工结束后的验工监督

对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通病如隧道漏水、洞口质量差、混凝土浇筑不均匀等问题要有超前的认知,在验收过程中对这些常见问题要更加严格的检查。同时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所出台的相应的隧道验收准则,严格按照相关准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标准是验收指标的最低标准,达不到最低验收标准的工程,其结构和使用功能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和满足,就不是合格的工程,所以此标准要求施工所采用的承包合同和其他工程技术文件资料,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能低于最低验收标准。

3.7 工程完成后的定期维护

施工结束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结束,施工对应建立专门的隧道维护小组,制定相关的隧道维护手册,定期对隧道进行维护,杜绝隧道因长期使用老化造成的危险。通过持续、有效的经常性检查及发现隧道各类病害,如隧道内衬开裂、移位、变形拱起、隧道衬壁渗水漏水、排水沟水溢出积水等问题,对于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检修、疏通,以免对行车交通造成影响。

4 结束语

隧道已经成为当今现实实现全国交通联网的重要手段,隧道是一项庞大的地下工程,其作业主要在地下进行,地下环境较恶劣,施工难度相对较高,其中不可预见的因素众多,安全风险大,质量控制难度大,对施工单位等级要求较高,同时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和身体素质也有严格的要求,因此要成功的进行一条隧道的施工,必须做好足够的前期准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求我们要不断精进施工方法,在不同地质环境下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要将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认真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措施,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在工程结束后也要做好相应的隧道维护措施,防微杜渐,以确保隧道在使用过程中无意外状况发生,保证交通网顺利通达。

参考文献:

[1]刘学.浅埋暗挖法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7).

地下隧道工程技术范文4

关键词:安全管理;预警;多元信息;隧道工程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施工已经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中,要确保施工安全及质量就需要采用实时监测。在现代隧道施工中,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遥控化的远程监控,其将采集和反馈信息的效率大大提升、规避施工冲突,可同时检测多项施工内容。为了应对地下隧道施工恶劣环境,应实时掌握施工现场信息,对信息的监测与反馈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改善与优化施工方法后,才能够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与正确性,应采用自动监测,这样,如果量测数据一旦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触发系统立即报警。在监控量测内容中中,采用计算机软件代替传统的人工后处理,可以避免对监测实时性产生影响,系统自动化的反馈、分析、处理,可以有效监测纷繁数据,提高工作处理效率。为了将上述功能有效运用、实现于隧道施工中,文章介绍隧道施工多元信息预警与安全管理系统,以自动监测隧道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性。

1、 安全管理系统

隧道施工多元信息预警与安全管理系统保护了专业分析、图形显示、工程管理、用户管理等。

1.1专家系统

设计岩土工程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仅凭借专家知识和工程类比经验描述;二是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描述;三是基于以上两点。以上述三类为前提,来设计动态的、能力系统。如自动生成设计模型的能力应在动态设计中体现出来。动态设计建模技术重点:①求解技术,包括采用模糊优化设计、随机变量设计、参数设计等各种人工智能方法以及数学方法对方案设计问题进行求解。②专家系统,为进一步落实决策过程的自动控制以及工程策略的自动优化选择,必须借助逻辑思维、知识和专家经验。③建立工程关联数据库和经验数学规划方法,以及参照岩土体失稳准则等。

1.2专业分析

系统软件主要的工作就是对数据的专业分析与处理。隧道多元信息按照一定频率采集信号,从而使大量的多元数据形成。隧道施工多元信息预警与安全管理系统的专业处理内容如下:分析有限元、分析极限应变、分析灰色系统、以及分析回归。

1.3定位管理人员及设备

为了对机械、整体隧道人员、工作面等分布情况进行实时掌握,应实行人员考勤管理、对机械设备和现场隧道施工人员位置分布展开实时了解。这样施工管理层才能及时掌握并合理调度和安排劳动力、施工进度等情况。为了最大限度地为事故后救援工作提供帮助,在隧道发生事故或进入红色警报后,将现场人员分布信息、详情有效提供。

1.4灾害预警

无论施工方案如何精准与安全,都必须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客观、主观原因以及诸多风险产生的影响预先进行考虑。当施工环境较为复杂,通过不断地转化与积累,造成安全隐患的次要因素可能会上升成为主要因素。因此,在隧道施工中十分有必要研究灾害预案。以下述内容为原则编写录入隧道施工多元信息预警与安全管理系统中。将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后果做一明确;各方的应急职责;经费保障、物资、设施、设备、人员等的应急资源;应急措施;指挥与协调应急行动;恢复现场;法律法规的要求、管理预案等其他工作的处理。

1.5参与平台

信息化设计就是对原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调查进行论证,也称之为动态设计。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将动态设计方法有效应用,开展现场量测,并将有关支护系统工作状态以及围岩稳定性等信息得到,之后向支护和决策系统的设计反馈该信息。我国动态设计存在问题包括:①CAD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动态设计没有相容;②动态设计系统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弱,且体系有待完善;③难于推广、使用范围太过局限。隧道施工多元信息预警与安全管理系统利用管理技术、施工、设计、网络、计算机、通信等,创建起信息反馈、处理分析、采集信息为一身的局域网,通过与英特尔的连接,该局域网实现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与业主相互间进行远程通信、与访问的系统。

2、 多元信息预警

隧道施工多元信息预警与安全管理系统为保障隧道施工安全与合理设计,根据测点阀值或预设标准值的不同,多元信息预警实现监测项目自动预警功能,并对如下监测项目提供支持:①视频,将无线摄像头安装于隧道内需要区域,通过多功能采集器,视频信息被发送往无线基站,现场办公室与无线基站相连接,可对施工现场情况及时掌握。②声音,用于施工掌子面与主控制台之前的指挥、调配、通讯交互控制等。③施工,包括钻孔位移计、钢丝式位移计、多点杆式位移计等位移;以及锚杆轴力、支柱压力计、孔隙水压力计、钢筋应立计、压力盒等应力。④照度、风速、湿度、温度等环境类项目。⑤粉尘浓度、相对静压、风压、烟雾浓度、CO浓度、瓦斯等安全类项目。⑥其他有关数据等的辅助类项目。

3、 主要系统功能

隧道施工多元信息预警与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功能包括:测量周边位移;测量拱顶下沉;安装就位辅助设备与放炮眼位置;稳定性监测预警掌子面;视频拍照掌子面;为监测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方、设计方、建设方提供多元信息共享;通过鸣笛、警灯进行4级预警报;隧道内通讯可利用已有基站实现;无线监测预警数字类、开关量类、电压电流类、频率类的各种选测端面传感器;后台通讯与定位人员、设备;二衬厚度可通过二次扫描实现;扫描断面。可以说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施工多元信息预警与安全管理系统组合采用了视频监控、施工管理、多种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人机定位以及3维激光扫描等技术,能够采集、分析实施监测数据,定位管理车辆与掌子面人员、实时显示与分析掌子面图像等,实现了隧道施工的全方位控制。

结束语

为大力推进我国隧道工程技术,有机结合了安全管理、动态设计方法、隧道工程检测技术等,并创建了隧道施工多元信息预警与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对隧道已有的专家经验、专家分析、超前预报信息、设计、勘察等进行有效利用,从而准确地评价了隧道施工状态,对于不同情况的危险程度,从位于采集器和各无线基站上的警报器、分级预警指示灯进行预警。该系统应用与隧道施工中能够有效降低发生灾害的概率,提醒和预防类型不同的灾害。在实际隧道工程施工中,一体化了监测数据、通讯、视频、人员设备定位等,全方位分析隧道数据,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确保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利平,李术才,陈军,李景龙,许振浩,石少帅. 基于岩溶突涌水风险评价的隧道施工许可机制及其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7).

地下隧道工程技术范文5

关键词:盾构;施工新技术;发展方向;地铁

中图分类号:U455.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8-0171-03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各地大力兴建地铁,使我国地铁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在城市中实施大规模地下工程建设,由于受到施工场地、地面道路交通、市政公共设施、隧道间相互交叉以及地下结构物的穿插重叠等城市环境因素的制约,传统的施工方法难以普遍适用。为适应这一实际条件,安全、快速、高质量的盾构新技术应运而生,现已成为我国城市地铁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本文将介绍地铁盾构发施工新技术发展的历史、工作的基本原理、特点和优势所在,了解其施工工艺及国内外最新的盾构施工技术,为地铁的施工提供具备技术经济优势的选择方式,并展望了我国盾构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2 盾构施工技术发展简史

自1818年法国工程师M.I.布律内尔从观察船蛆在船的木头中钻洞并从体内排出一种粘液加固洞穴开始研究盾构法施工开始,盾构机问世自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近几十年来,通过对土压平衡式、泥水式盾构机中的关键技术,如盾构机的有效封闭、监测开挖面的稳定及控制盾构前进的方向、地表塌陷在安全范围内、刀具的使用寿命以及在封闭条件下更换刀具等方面的探索,通过对盾构施工新技术,如特殊断面盾构施工、复合盾构施工技术、球形盾构施工技术等的研究,地铁盾构法施工技术有了长足发展。

德、日、法等国把盾构法广泛使用于地下铁道和各种大型地下管道的施工。日本使用盾构机施工的城市隧道占90%以上。德国的盾构施工技术也有独到之处,能在封闭条件下,从大直径刀盘内侧常压空间内更换被磨损的刀具。

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使用、研制盾构,1966年上海采用网格式挤压盾构修建了直径达10m的打浦路过江隧道,至今,盾构法施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城市的地铁建设。

3 盾构施工技术工作原理

盾构施工技术是指使用盾构机,在盾构钢壳之内保持开挖面稳定的同时,安全向前掘进、出渣,在尾部拼装管片形成衬砌、实施壁后注浆以使围岩基础稳定,用千斤顶顶住已拼装好的衬砌并利用其反力推动盾构前进的方法。

盾构机施工主要由稳定开挖面、挖掘包括排土、衬砌包括壁后注浆三大要素组成。开挖面的稳定根据土质及地下水等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开挖面的自然稳定即敞口放坡、机械式支撑稳定、压缩空气支撑稳定、泥水式支撑稳定以及土压平衡式支撑稳定等。

盾构机的“盾”是指保持开挖面稳定性的刀盘和压力舱、支护围岩的盾型钢壳;“构”是指构成隧道衬砌的管片和壁后注浆体。图1、图2分别为泥水式和土压平衡式盾构机械图。

4 盾构施工技术的特点

区别于其他的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盾构法施工新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

4.1对城市地面建筑物和周围环境影响小。除了在盾构竖井或基坑处需要一定的施工场地外,地铁隧道沿线不需要施工场地,施工无噪音、无振动公害,对地面交通基本无干扰。适用于埋深较大、不宜明挖的松散地层。

4.2施工精度要求高。管片的制作精度几乎相当于机械制造的程度,误差范围要求控制在0.5mm以内;盾构前进过程中要求严格控制对隧道轴线的偏差。

4.3盾构施工过程有单行前进、不可后退的强制性,具有较大的风险。盾构施工开始便无法后退,一旦盾构本身出现致命故障,则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所以,盾构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4.4盾构机是适合于某一特定区间的专用设备,如需根据施工隧道的断面大小、埋深、地质条件等进行设计、制造或者改造。

5 地铁盾构法施工

盾构法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细节依赖于围岩条件,因此要求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细致的勘察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应急准备。城市里地面交通繁忙、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密集,对地面沉降应有严格控制,在节省开挖面、不干扰地下水发育和围岩稳定并缩短工期的压力下,盾构法是最佳选择。以下以土压平衡式盾构为例,介绍盾构施工技术。

5.1始发与推进

5.1.1盾构的始发

5.1.1.1始发竖井

作为拼装盾构的井,其建筑尺寸应满足盾构拼装的施工工艺要求,一般井宽应大于盾构直径1.6~2.0m,井的长度主要考虑盾构设备安装余地以及作业人员的作业空间和安全作业等因素。此外,竖井的尺寸还与盾构隧道的覆盖土层的厚度、进发方法等多种因素有关,覆盖土层的厚度不同。进发方法不同,竖井的尺寸也不同。

始发竖井的护壁一般采用钢板或钢筋喷射混凝土护壁,起重设备根据施工运输的要求,可采用龙门式起重机或货物升降机。从地表把盾构机的分解件及附属设备搬人始发立坑,然后在立坑内组装盾构,设置反力装置和盾构进发导口。

5.1.1.2盾构拼装

一般来说。盾构掘进机的盾头部分都是在生产厂组装完后整体运至工地。但我国很多城市地处内陆,道路运输条件和通过能力有限,只能采用分体运输,即将盾头部分分为切削刀盘、上、下盾壳、主机四部分运至施工现场,再在始发竖井内进行组装。这样,最大单个部件重量约为30t,需根据现场情况确定组装用起重机械的配置,如始发竖井安装有龙门式起重机,则可直接用龙门式起重机吊装,若没有,则采用汽车起重机。安装前首先准备好始发井下盾构安装基座,测定盾构推进轴线和盾构始发导人口,再将盾壳吊至始发井内的安装基上固定好,然后将盾构主机吊装就位,吊装刀盘固定于主机上,安装上、下盾壳,安装完毕后将上、下盾壳焊牢,即完成盾构机械的安装工作。

5.1.1.3反力装置

反力装置由固定支撑座和临时支撑垫两部分组成,一般采用安装负环管片作支撑反力架,负环管片由10环预制的隧道管片拼装而成,全部闭口环。

5.1.1.4进发导口

盾构机在始发前,需要在开挖方向设置进发导口,其目的是:①维持开挖面的稳定;②防止地下水渗出;③防止土体坍塌。一般是在掘进前方采用注浆或冷冻法对土体进行加固,范围是掘进前方大于盾体长度。直径约为盾体

直径两倍的范围。

5.1.1.5洞口止水

由于洞口外径与盾构外径之差,在洞口与盾构间存在着一周环形建筑空隙,为防止土体及水从此空隙涌出和渗出,避免地表沉陷和确保盾构的安全出洞。在盾构靠上洞门土体前,在洞门设置一道环形橡胶止水带和一道环形钢板封堵空隙,盾构完全进人土体后,将环形板与有预埋件的洞口管片满焊固定,完全封堵洞口空隙。

5.1.1.6始发

以上准备工作完毕后,盾构即可始发,将推进油缸顶在反力装置上,启动切削刀盘和推进油缸即可进行掘削推进,推进油缸推进到一个行程,收回推进油缸,在推进油缸与反力装置间加垫临时支撑垫(负环管片),即可进行推进。在盾构刀盘切入土体前,为防止正面土体突然被切削而过量流失引起工作面坍塌,应通过螺旋输送器倒转方式向土压舱内加注粘土,至满舱后才起动刀盘切削土体和出土。盾体进人隧道后,进行管片安装和后部辅助设备平车的拼接,推进油缸顶在管片上继续推进,这样,推进一节,拼接一节,直至盾构设备完全进人隧道。

5.1.2盾构的掘进

盾构设备完全进人隧道后,盾构按预先设定的方向掘进,该过程由盾构设备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当盾构设备出现左右或上下偏差时,由计算机系统对推进油缸进行控制,确保条件方向按预定设置方向前进。同时,在保证开挖面土压平衡的基础上,调节刀盘转速与推进速度及螺旋输送机速度的比率,使开挖与排土保持恒定。地铁盾构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

5.2衬砌

在盾构设备掘进完一个节距以后,即可进行管片衬砌,由管片运输车将管片运送到安装台位,再由管片衬砌台车将管片送至安装位置安装就位。管片安装完毕后,进行下一个循环的掘进。直至整个隧道工程的完成。

5.3进洞

盾构由区间隧道进人接收竖井前,需首先对端头土体的加固和渗水情况进行取芯测试,在确保土体稳定和无大量渗水的情况下方可凿除洞口混凝土。洞口混凝土凿除应分层分块进行。在盾构距洞口约为10m时,将洞口混凝土全部拆除。待盾构机刀盘露出洞口时,清除端头井内盾构机所带出的土体后,将盾构接收架准确地定位安设在洞口的底板上,高程比盾构机略低,并将接收架固定,以便盾构机顺利滑行上架。盾构完成洞工序后,及时对全隧道的管片螺栓进行复紧和洞口止水处理。

5.4盾构掘进过程中的控制

5.4.1盾构控制

盾构的偏向是指平面、高程偏离设计轴线的数值超过允许范围。

盾构在地层推进中,会由于地质条件、机械设备、施工操作等原因导致盾构的偏向。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测量盾构偏向的手段是利用陀螺仪等高精尖技术,但目前我国主要还是应用以下常规测量手段。

5.4.1.1坡度板是目前盾构施工中能使施工人员直接读出盾构纵坡、转角的值,以便能随时纠正的量具。

5.4.1.2丈量两腰千斤顶活塞杆伸出长度估计平面纠偏效果。

5.4.1.3用水准仪测得盾构轴线两点,可算出盾构纵坡与高程偏差值。

5.4.1.4用激光经纬仪直接读出激光打在盾构前后靶上读数,可算出盾构的切口、举重臂、盾尾三个中心平面与高程偏离设计轴线值。盾构出现偏离后一定要及时调整。

5.4.2土压控制

为确保对地面沉陷、隆起的控制,平衡工作面水土压力,保证工作面不坍塌、涌水、涌砂。土压舱内的计划土压力设定值由下式计算:

P=P1+P2+P3+0.02MPa式中P1――孔隙水压力;

P2――地下水位以上土层侧向土压力;

P3――地下水位以下土层侧向土压力;

0.02M Pa为经验参数。

土压舱内的土压力由安置在土压舱内的土压计通过计算机随时测定监控。一旦出现实测土压力与计算土压力不符时,应及时调整出土量,同时还应根据地面隆陷的监测情况、土层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对计划土压力进行动态管理,以确保土压舱压力与开挖面的水土压力保持平衡,达到防止涌砂和坍塌的目的。在盾构穿越砂质土层时,为使土压舱内的泥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保持土压舱内的压力,在盾构推进的同时可注入适量的粘土或粘土浆液。

5.4.3出土量的控制

工作面土体被刀具切削下来后,土体通过土压舱由螺旋出土运输器排出,一定量的泥土滞留在螺旋出土器内被挤压密实而形成隔水墙,保证了开挖面的稳定。当土压舱内的土压力大于计划土压力时,加快螺旋出土器的转速,增大出土量。而小于计划内的土压力时,要降低螺旋出土器转速,减少出土量,以增大土压舱内压力以平衡工作面水土压力。

6 盾构施工新技术

6.1地铁盾构法施工新技术要点

6.1.1高强、耐久性管片制造

6.1.2通、错缝拼装比较,纵横向变形分析

6.1.3进出工作井难题与对策

6.1.4纠偏

6.1.5特殊条件沉降控制

6.1.6流砂、砂质粉土变形机理及危害

6.1.7掘进过程中遇到桩、大石块、超浅覆土、高水压等灾难性地质的对策

6.2地铁盾构法施工新技术介绍

6.2.1特殊断面盾构施工技术

特殊断面盾构可分为复圆形盾构和非圆形盾构两大类。其中复圆形盾构包括双圆盾构和三圆盾构。双圆盾构可用于一次修建双线地铁隧道、下水道、共同沟等,三圆形盾构则用于修建地铁车站。非圆形盾构包括椭圆形盾构、马蹄形盾构、矩形盾构和半圆形盾构,根据隧道使用目的可分别加以采用。

特殊断面盾构施工的实例有采用三圆盾构施工技术的东京地铁环线饭田桥车站;采用双圆型盾构施工技术的东京地下铁路等工程。

在进行特殊断面盾构施工时,除充分考虑断面形状特性采用特殊的盾构机械以外,还需不断掌握工程的实际走势,在掘进时需一直注意盾构机的运行情况。考虑到断面形状,管片的组装应对其分割数、组装顺序、组装精度进行周密计划,即使管片可正确组装,也需严格管理和控制盾构姿势,特别当盾构机发生偏离时,应及早使用超挖机构、修正千斤顶等进行修正。盾构的尾部和出发、到达部的洞口封闭与圆形断面相比,防水比较困难,需采取周密的措施以确保防水。

6.2.2复合盾构施工技术

由于盾构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专用施工机械,每台盾构机都是针对某一种具体的地质水文条件而制定的。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盾构就无法完成施工,因此复合盾构施工技术应运而生。典型的工程如广州地铁二号线工程。

复合式刀盘装有齿刀和滚刀两种刀具,以滚刀对付硬岩层,齿刀对付软岩层,两种刀具用背装的方式进行互换。

6.2.3球体盾构施工技术

球体盾构施工技术根据变换方法可分为纵、横连续掘进和横、横连续掘进两种(均只

使用一台盾构机)。其中纵、横方向连续掘进施工是从地面开始连续沿直角方向进行竖并开挖和隧道掘进的施工方法,横、横方向连续掘进则指不需旋转竖井,在地面下朝直角方向进行连续掘进的施工法。

球体盾构在所使用的主盾构里设有内装次盾构的球体,在施工中必须慎重研究盾构自重、开挖反力、推进反力的平衡关系。尤其在采用纵、横掘进盾构进行竖井施工时,在进行方向改变的过程中,次盾构的球体需要旋转900,此时极易发生涌水和涌砂现象,因此要充分考虑球体部的防水结构,以防止砂土及地下水流入隧道内。

使用球体盾构,可以在狭窄的施工场地上直接进行地下隧道的掘进,省去了构筑竖井所需要的场地、时间,因此采用球体盾构掘进可以缩短修筑工期,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盾构施工技术。

7 展望我国盾构施工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7.1开发研制高性能、全自动盾构

7.2重视盾构选型风险评估

7.3引进双圆、三圆盾构

7.4TBM&SM结合适应广泛底层。

8 结语

本文介绍了地铁盾构发施工新技术发展的历史、工作的基本原理、特点和优势所在,了解其施工工艺及国内外最新的盾构施工技术,为地铁的施工提供具备技术经济优势的选择方式,并展望了我国盾构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以此助推盾构法施工新技术在我国城市地铁建设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软土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编写组.软土地下工程施工技术[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5.

[2]朱伟,陈仁俊.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现状及展望(第1讲)――盾构隧道基本原理及在我国的使用情况[J].岩土工程界,2001,4(11).

[3]田贵州.盾构隧道工程始发技术[J].山西建筑,2009,9(27).

[4]陆云涌.地铁工程施工技术综述[J].山西建筑,2009,10(28).

[5]楼顺峰,刘嘉斌.地铁施工用盾构机选型及施工组织[J].价值工程,2010,15.

[6]傅常庆.浅析地铁泥水盾构施工[J].工程技术,2010,06.

[7]陈永钟.浅谈盾构出洞施工技术[J].河南建材,2010,5.

[8]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盾构国产化设计与施工技术[J].都市快轨交通,2008,4(2).

地下隧道工程技术范文6

关键词: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and its status in society and the improving of the importance, it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r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ngineering in construction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can carry out all standard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ught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t present, the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ngineering in the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new materials and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and its management difficulty also rise accordingly, therefore, should from the global understand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adop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anagement way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cess. In order to promote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ngineering can finish efficient and quality, optimize the bring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with 10 KV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 are discussed.

Keywords: 10 KV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M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各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电力配网工程由于其在社会中独特的地位以及重要性,加上近年来其工程施工中不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对于其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保证较高的工程质量。在电力配网工程中,如果出现一些人为制造的配电网事故,会因为电力配电工程极大的覆盖范围和极高的使用频率,而将事故的不良影响波及到各个领域,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还扰乱了社会秩序。所以应该加强对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对其施工技术进行监督。基于此,本文对电力配网工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其施工技术的管理,确保电力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遵循安全第一的核心思想来进行,促进电力配网工程的顺利开展,为安全可靠的配电网运行提供坚实的前提条件。

一、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

目前,由于电力配网工程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并且由于该工程的复杂性高,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因此,对10kV电力配网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检查以及事故调查和考核。虽然目前为止,在我国还没有发现危害特别严重的配电网事故,但是却连续不断地出现了各种较小的配电网安全事故,这些事故也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使得10kV电力配网工程的综合效益大大降低,整治的资金投入增加,也不利于电力工程良好形象的建立。从这些小的事故可以看出,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漏洞,相关的管理人员没有对配电网工程给予一定的重视,导致了各种事故的发生。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交通的不断扩大,各项地上以及地下隧道工程的进行,使得电力配网工程受到越来越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不断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加强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刻不容缓。

二、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1)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方案的确立

在施工前应当对施工的具体方案和要点进行全面审核,这也是施工前必须做到的管理内容,过于相信设计部门的权威性是不能获得较好的现场管理效果的,有部分电力施工项目在施工中,出现技术性事故往往都是因为事前没有注意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核。尤其是对技术衔接与施工要点没有全面的了解与分析,这样就导致中途因为技术原因而返工或者重新设计等,这样就增加了项目的工期与建设成本,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从技术管理的角度看,一个施工方案必须从技术上是可行的,因此在施工方案确定的时候影响细致研究其各个部分的技术工艺与衔接是可行的,同时还要考虑工程项目的经济性指标,最大化的优化方案,节约各种资源。

(2)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要点分析

对于配电网施工技术管理必须要对施工要点进行重点审核,尤其是安全性问题。因为电力施工的安全性是其施工特点之一,如因为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是停电作业,如不能实现应保持施工人员与高压或者带电设备的距离,在施工中必须监督人员的绝缘工作,从服饰到工具都应当进行严格管理。通过事前的方案管理与要点监督,在施工中就可保证作业顺利的开展,从而减少施工中出现矛盾或者不合理的地方,还可以优化施工的流程,提高效率。

(3)加强对10kV电力配网施工技术的流程管理

从当前施工的状况看,10kV工程施工中对流程的管理还不够完善,这个情况与施工和管理人员都有一定的关系,管理人员本身的管理素质不够,不能全面的掌控流程管理全过程。因为流程管理主要要求的是工程的规范化操作、工程进度合理等,这些都是建立在对施工方案的全面执行上。因此仅仅依靠建立合理的方案而不监督执行,是不能达到技术管理的目标的。所以在施工中应注重对流程的管理与监督,进而实现现场的技术管理,从根本上看流程管理就是保证技术的合理实施,从管理的阶段上看,从施工方案设计到施工验收,最为重要的阶段就是施工阶段,而技术管理的重点也是如此,所必须在施工流程管理上进行严格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工程施工中对方案的执行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同时可以合理的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与改进;管理中力求组织合理化,提高方案的执行效率,加快工程进度;将安全放在所有技术管理的前面,即不论采用哪种措施都必须保证其安全性,提高工程技术管理的事前控制能力;加强与成本控制的结合,即不论何种技术措施的选择与实施都应当保证预算目标的实施,尽量避免技术工艺造成成本浪费,或者延误工期。

(4)加强对10kV电力配网工程的技术监督

任何施工的过程管理都必须将质量作为技术管理的前提,通常在电力施工的过程中都是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完成后都会进行质检,因此质量检测的过程就必须进行监督与管理,这也可以作为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对于检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应控制其检测执行过程,不能在中间省去检测环节,尤其是在安全方面的质量检测必须按照相关的执行标准来进行,因为这些都会危及到人员的安全,如果检测不到位就会形成纰漏而影响人身安全。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这需要从施工材料在采购、进货、材料的保存以及使用等过程中严格把关,尤其是一些在电力配网工程中经常用到的材料,更应该注重对其质量的监督。一般来说,应该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并能提供优良货源的商家,以保证购进质量较高的材料。另外,在收货的时候要注意检查材料是否附有相关的质量等级证书以及认证标志等。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抽检的方式进一步确定其质量。

三、结束语

电力配网工程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工程,它对于国家社会以及成千上万的用户有很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现代各种工程建设速度越来越快的情况下,作为基础建设,更应该加强其建设质量的管理和控制。10kV电力配网工程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技术管理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技术是整个工程中决定质量的重要因素,它能否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相关部门应通过制定技术管理的标准,不断优化技术管理的流程,以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方式,从前期,施工期以及施工完成后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10kV配电网络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宇文.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全面管理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 2011,(14)

[2]吕文超.10kV电力电缆施工故障分析及防范措施[J].机电信息,2011,(27)

[3]罗琼.浅谈10kV配电网的施工技术与可靠性分析[J].科技传播,2010,(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SD292-88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