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技巧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技巧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案例 人际关系

1、一般资料

来访者,女,20 岁,大学二年级。穿着整洁,体态偏瘦。情绪焦急,主动求治愿望强烈,未见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主诉;睡眠质量差;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较大,经常一个人偷偷哭泣;与男友经常吵架;学习效率低,自我控制能力差。

2、个人自述及他人反映

2.1 个人自述

我是外地人,独自来求学,家人朋友都不在身边,自己认为独立又害怕孤单。从入学一直到现在,宿舍一般在凌晨两点左右睡觉,某位舍友经常磨蹭到很晚,总在自己快入睡时去洗漱,洗漱声音很大严重影响到自己,其他舍友也因此闹矛盾,自己认为不想舍友关系闹僵,但自己变的比较敏感,入睡时特别关注舍友洗漱声音,只有等舍友躺下后才可以慢慢入睡,严重影响到自己的休息质量,上课时候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学习效率低,对此比较苦恼。与朋友相处中发现朋友比较自我,不太关注周围人的感受。因自己恋爱,与朋友呆在一起的时间变少,发现自己慢慢被疏远。感觉与朋友之间只是形式上的朋友不是心灵精神上的朋友,对这些比较在意,困惑自己的朋友质量。由于自己的朋友都是学霸,自己也想努力表现得比较好,但是学习效率比较低,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学习方面也比较担心。与男友之间的感情没有问题,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天天吵架,例如自己约会总是迟到,男友就会比较生气,知道也自己有拖延的老毛病,但看到男友生气的表情就懒得解释,迷惑恋爱中这种情况。这些都是一些小的事情,但很多事情堆积起来有时候自己心情会比较低落,焦虑,内心变的黑暗。又不知道怎么和朋友讲,所以经常自己一个人偷偷哭,哭完感觉会好点,可是一旦遇到事情又回到原来的样子,反反复复,前来咨询的目的就是想要彻底解决自己的问题。

2.2 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的观察:来访者表情焦虑迷茫困惑,表现自然,逻辑思维正常,穿着整洁,有礼貌。

3、评估与诊断

3.1 心理评估:

青春期的女生;性格外向但较敏感、不自信。由于对自我认识不足,人际关系沟通不畅导致产生了烦躁、焦虑、情绪起伏不定等情绪困扰。其他舍友因洗漱问题进行争吵,影响了舍友之间的关系。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即使被舍友影响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不满。

3.2 诊断

来访案例本来访者主诉:睡眠差、焦虑不安、情绪起伏不定等躯体症状。心理咨询中观察举止得体,思维清楚,表达有逻辑;情感较丰富又敏感,当说到自己渴望友情又被朋友疏远时,表现出的情绪起伏合乎情境,并未泛化且在可控范围内;来访者远离家乡,独自在外对自身与人际关系沟通的存在不良认知,但较切合实际的。来访者睡眠质量差、学习效率低,情绪偶尔起伏,存在人际紧张的焦虑状态,是可控的,通过上观察述评估,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1]。

4、咨询过程

本案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2]以及角色扮演方法[3],咨询时间安排是每周1 次,每次50分钟,可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咨询目标是缓解来访者的情绪困扰、学习和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认识并改善自身不良的性格特征、完善自身。

首先通过摄入性谈话,运用谈话法、共情、倾听等技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采集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等个人信息;通过谈话内容与心理测试,对来访者进行评估和诊断,共同并协商咨询目标。本案例中来访者主要是自我认识不足、对人际冲突存在不良认知、缺乏人际沟通技巧。根据来访者问题,布置作业“写下20个我是谁的句子”以及思考自己的优缺点,让来访者更深入认识自身性格特征。针对来访者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感受交流,让来者认识到自身认识不足,情绪不稳定,过于敏感。 因为远离家乡,所以来到学校后非常渴望人际间的温暖,却存在认为人际关系中应该尽量避免冲突发生,人际沟通间的默契是不用表达出来等不合理认知。通过合理情绪疗法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认识到人际间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你怎样看待出现的矛盾,情绪是受对事情看法影响的,解决问题矛盾的点不在于客观对事,不针对人本身。

再次来访者与咨询师在设定情景中角色扮演,让来访者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感受自己的人际沟通方式,从而认识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的问题,心理咨询师教受人际沟通技巧,通过角色互换来体会和运用正确的人际沟通方式和技巧。最后引导来访者表达咨询过程的体会与成长,清楚认识自己问题根源更深层次认识自己,灵活将咨询中学到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技巧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

5.咨询效果评估

一个月后,咨询师通过回访与跟踪发现来访者睡眠质量有所提高、能清楚合理认识自身、情绪较稳定,朋友间关系有所缓和,心理咨询达到了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技巧范文2

关键词:2+1模式;文秘专业;顶岗实习;人际沟通障碍

一、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按教育部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实训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主要集中在大学三年级。教育部所倡导的这种“2+1”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具有现实意义。

高职文秘专业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后,多数到企事业单位担任内勤、行政文员、秘书、行政助理,他们处于上通下联、沟通内外的中枢地位,繁重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使文秘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压力陡然增加,沟通能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当今大学生最欠缺的能力之一就表现在人际沟通能力。顶岗实习阶段文秘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差甚至存在沟通障碍已经影响到其就业乃至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这也成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不甚满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顶岗实习阶段文秘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已成当务之急。

二、文秘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人际沟通及其障碍

(一)人际沟通对象及原则

文秘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人际沟通的主要对象是单位领导上司、同事、客户,次要对象是学校教师、父母等。本文主要论及前者。

1.与顶岗实习单位领导的沟通

(1)不卑不亢

与顶岗实习单位领导沟通,要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既不能唯唯诺诺,一味附和,也不能恃才而傲,盛气凌人。因为沟通只有在公平的原则下进行,才可能坦诚相见,求得共识。

(2)工作为重

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工作关系,当自己在与领导沟通时,应从工作出发,以做好工作为沟通协调之要义。既要摈弃个人的恩怨和私利,又要摆脱人身依附关系,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是为了工作,为了整个团队的利益;都要作风正派,光明磊落。切忌对领导一味地讨好献媚,阿谀奉承,百依百顺,丧失理性和原则,甚至违法乱纪。

(3)服从至上

上级居于领导地位,掌握全盘情况,一般来说考虑问题比较周全,处理问题能从大局出发。在与上级沟通时坚持服从原则。当然,服从不是盲从,如果发现领导的某些错误,就应抱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向领导反映,并请求领导予以改正。

(4)非理想化

顶岗实习学生不能用自己头脑中形成的理想化模式去要求现实中的领导,从而造成对领导的过分苛求。坚持非理想化原则,就必须全面地看待领导,既要看到其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其缺点和短处,同时还要能够容纳领导的一般性错误和缺点,克服求全责备的思想。

2.与顶岗实习单位同事的沟通

在实习阶段,学生与单位同事的沟通非常重要,因为秘书工作在很多时候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因此实习生要学会把做人放在第一位,自觉锤炼自己的人品人格,做一个真诚热情、积极乐观具有亲和力的员工,以利于合作共事和沟通效果的提高。

(1)善于倾听

善于倾听是增加亲和力的重要因素。当同事的家庭、生活、工作出现麻烦而心情不愉快时,向你倾诉,你一定要认真倾听,成为同事最真诚的倾听者,这样会加深同事之间的情感。

(2)坦诚相见

坦率和真诚是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对待自己的同事,能够不存疑虑,坦诚相见,是同事之间值得信赖的法宝。

(3)赞美欣赏

能够看到同事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美、肯定,对一些不足给予积极的鼓励,这是良好沟通的基础。不要背后议论同事,要常常做“送人鲜花的人”,不要做“抛人泥土的人”,和颜悦色,是人们交往的需要。

(4)容忍异己

容许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要妄图改变任何人,要认识到改变只能靠他自己,劝其改变是徒劳的。

(5)巧用语言

沟通中的语言至关重要,应以不伤害他人为原则,要用委婉的语言,不用直言伤害的语言;要用鼓励的语言,不用斥责的语言;用幽默的语言,不用呆板的语言等等。

(6)理解宽容

作为顶岗实习的同事,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人家为自己尽忠效力。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人家想想,理解一下人家的处境,千万别情绪化,甚至把人家的隐私抖出来。任何背后议论和指桑骂槐,最终都会在贬低对方的过程中破坏自己的大度形象,而受到旁人的抵触。

(7)注意保守机密

保密,是企事业单位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将知密的范围加以限制。秘书处在核心要害部门,接近领导核心,处理要务,管理文件,知密范围很深很宽,失密泄密危害极大。因此,实习学生工作时必须遵守保密的原则,牢固树立“保守机密,慎之又慎”的思想,在言行中切实注意保密。

3.与顶岗实习单位客户的沟通

客户是公司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实习学生接触较多的对象。与客户的良好沟通,不仅能体现个人及单位的良好风貌,也会给单位带来可预期的经济效益。

(1)要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要对自己的业务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客户询问有关情况时做到应对自如,才会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

(2)功利心不能太重。因为如果功利心太重,就会急于求成,人急就容易出错,而且会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

(3)要有亲和力。亲和力就来源于自己本身,平时要开朗点,外向点。时常面带微笑,记住客户的名字,让自己的声音更独特更有魅力,这样才能拉近你和客户之间的距离,客户会愿意听你的介绍。

(4)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客户的角度看待问题。如果我是客户,业务员这样向我介绍,我会怎样想,我会有什么要求,要往刻薄里想。虽然客户并不全是刻薄的,事先做好了迎接刻薄客户的准备了,遇到不刻薄的客户就更好对付了。

(5)要对客户有一定的了解。在和客户交谈的时候千万不能谈及他的隐私,就算你真的知道,也不能提。因为这只会招来客户的反感,后果可想而知。

(二)顶岗实习阶段的人际沟通障碍

文秘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人际沟通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员工”角色定位障碍

一旦踏上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学生要扮演实习者和员工两种角色,接受企业和学校的监督和管理。秘书新人繁重的、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无不对他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产生较大冲击与挑战,使得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角色,从而产生心理压力。面对自己要承担的职业责任、职业规范、职业权利和义务以及要处理同事领导复杂人际关系的压力时,不禁会对学生角色产生依恋心理,“我是学生还是企业的员工?”虽然多数学生会较理智地选择后者,但是也有不少学生事实上存在角色定位障碍,导致实习期间心理冲突存在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人际沟通、心理健康和实习效果。

2.“畏上”“畏官”心理障碍

由于遗留的封建思想作祟,中国长期“官本位至上”,从而导致民间的“畏上、畏官”心理,在文秘专业实习学生中普遍存在。而进入实习岗位的秘书,面临的是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畏上、畏官”这种不健康心理的存在,必定使实习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从而影响人际沟通及实习任务的完成,进一步制约其在职场的良性发展。

3.人际沟通技巧缺乏导致的沟通障碍

高职文秘类专业学生大多来自相对封闭的农村,在学校所处的环境也比较单纯,整日接触的是老师、同学和管理人员,与社会接触较少,学生普遍缺乏人际沟通技巧。虽然高职类院校均开设了秘书口才类课程,但是模拟的情境教学和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接触现实社会和实际工作,却发现大相径庭,无所适从。与社会长期疏离,缺乏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缺乏人际沟通技巧,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后,面对各色人等,不知道怎么沟通。

4.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

顶岗实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与教师、学校之间地理位置的分散性,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过程中,必需的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遭遇严重障碍:一是师生之间直接见面机会非常有限;二是师生之间虽然可以借助通过计算机、手机、邮件、传真等现代通讯技术进行交流、联系,以弥补、改善沟通障碍,但这一方面需要师生善于选择、使用恰当的通讯技术,另一方面师生无法借助面对面交流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语音语调来更充分反映自己的意见、观点,容易造成沟通的障碍与交流信息的误解,将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高职文秘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实现有效人际沟通的对策和技巧

尽管在人际沟通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但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沟通理念,采用科学的沟通渠道和方法,就能克服沟通中的障碍,实现有效沟通。具体来说,文秘专业学生克服人际沟通障碍的总体策略与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正确定位角色,积极调适心理。文秘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虽然承担着“学生”和“员工”双重角色,但重点还是“员工”角色,作为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主要的职责是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工作任务,不断提升自己的角色意识,积极学习,努力适应,改进工作方法,夯实专业技能,对以后真正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2.明确沟通目的。沟通双方在沟通之前必须弄清楚沟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动机是什么,要对方理解什么。确定沟通目标,沟通内容就容易理解和规划了。

3.保持积极的态度。态度对人的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人际沟通中要尽可能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避免消极、悲观的态度,在沟通中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预期效果。

4.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在沟通中,无论自己是否同意对方的意见和观点,都要学会尊重对方,给对方说出意见的权利,同时将自己的观点更有效地与对方进行交换。

5.坚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不仅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言论行为要符合社会规范,相处交往要体谅他人。与人交往发生矛盾时,最好的办法是避开对方最有力的攻击,寻找对方薄弱环节有理有力地进行反击,以理服人。如果与人交往中发现自己确实错了,切不可强词夺理,不妨主动认错,赔礼道歉,这样显得诚恳而又豁达,更易赢得别人的谅解、同情和赞许。

6.正确地运用语言。在人际沟通过程,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正确地运用语言,选词造句准确恰当,中心鲜明突出,逻辑思维严密,语言流畅,语气语调依人依事合理选择,恰到好处,就能够保证人际沟通获得更大的成功。

7.注意社交忌讳。不要过多索取或者接受实际而重大的帮助;不要索取钱物:不要在初识的时候就一对一见面或者结伴旅行;不要过多关心别人私生活,避免讨论情感与性话题;不要接受贵重的礼品;不赞同别人意见时可以明确保留意见,但不需要针锋相对。

高职高专“2+1”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2+1”教学模式改革的成败。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杨坤.浅析“2+1模式下”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J].民办教育研究,2009,(9).

[2]张泽.文科类高职生顶岗实习面临的困境及策略选择[J].高教论坛,2009,(9).

[3]徐秀芳.人际沟通障碍及其消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7).

[4]丁玲.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职业心理辅导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8).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技巧范文3

关键词:高校;学生;人际关系;和谐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83-01

1 当前高校学生不和谐人际关系的现状

当代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都是处于良好、稳定的状态。能够进行较好的沟通,沟通面不断扩大,沟通方式不断扩大,关系较和谐。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也有相当部分的同学觉得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无所适从,甚至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比较紧张,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师生关系紧张,缺少必要的互动与交流,甚至在个别场合出现过言语冲突,极其个别还发生过肢体冲突,学生觉得老师不信任或者不尊重他们,有受歧视的感觉;

第二种是在各个小集体中内部关系不和谐,例如同专业班级同学之间、宿舍舍友之间、学生组织成员之间等,表现为出现拉帮结派形成独立的小集体,结成同盟挑拨离间,乃至出现群体互相辱骂对峙甚至打架等恶性事件;

第三种是异性之间关系冷漠,同个集体中异性基本不交流甚至到毕业都互相不认识,在开展各类校园活动时男女参加比例不协调,参加过程中缺少互动和交流。

2 不和谐人际关系出现的原因分析

2.1 个人主义盛行

现在高校中的大学生,全部出身于改革开放后,都是“80后”和“90”后,相当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当中一方面从小就接受着传统道德文化的教育熏陶,懂得“恭、谦、让”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淳朴性质,能接受传统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但是另一方面他们这一代人与以往相比,又有着自身缺点。在与别人交往时,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得普遍,往往只顾自己的想法,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做事我行我素;一切都以“我”的标准来衡量周围的人和我物,甚至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人身上。同时他们有的还表现出一种不屑与人交往,孤傲的态度。一部分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溶于集体当中。

2.2 网络导致虚幻

当今是网络化的时代,几乎所有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都会接触到计算机及其相关的知识,大多数大学生都能使用网络软件和各种程序,包括诸如“QQ、MSN、飞信,等即时通讯方式,这些东西一方面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提供了极大的便捷,能够给那些在现实交往中由于交往不畅,得不到归属感和满足感的一部分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多样的交流平台,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很多大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自制力还比较差。当大学生将大部分的交往时间投入到虚拟的网络时,他们失去了更多的与周围的真实世界交往的机会,导致进入一种虚幻的状态,即虚拟的社会变得真实,真实的社会变得模糊。当他们进入到真实的世界中就变得无所适从,但是回到网络世界中就如鱼得水。

2.3 功利主义弥漫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但是也带来了一部分问题,其中以”金钱和利益”为核心的功利主义有所抬头,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部分大学生也难免受到这股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使得部分大学生也产生了市场观念。在交往过程中往往渗透着这样或那样的目的、想法,都想使自己通过交往得到提高,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就很容易陷入到功利主义的错误的思想中,使个人交往带上极其浓厚的功利色彩。做出任何决定都是看这行为是不是对自己有利,自己能不能从中获取自己缺失的东西为标准的。

2.4 自卑心理存在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也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普通百姓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有差异。一些大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和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由于在家庭背景、学习背景、体型外貌、能力的差异,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自卑的境地,一部分人的性格过于内向,他们不愿与他人过多地交流,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造成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理屏障,导致自我感觉无助,进而孤僻、离群,缺乏归属感。人际关系平淡,甚至冷漠黯淡。

2.5 沟通技巧缺乏

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仍然处于应试教育,而在大学阶段课程安排中,仍然缺少通识教育和人文关怀课程,学校和家长更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去向关心,忽略了全方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人际交往的实践和能力、沟通技巧的提高。学生很少有与人交流锻炼的机会,致使人际交往的能力较弱。沟通技巧缺乏,不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沟通,不能有效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3 构建高校和谐人际的对策

3.1 学校方面

3.1.1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的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培养学生和谐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引导作用,而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就是有效且重要的渠道。学校可

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有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娱乐活动等,还应有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思想教育、素质拓展,同时扶持各类校园学生社团,让同学们在课余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和内容,有益于增进了解和交流,特别是利用参加活动过程中学会与各类人进行无障碍的沟通。

3.1.2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开办人际交往类课程

大学老师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为人处事的态度及研究方向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中不断渗透有关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的观点,以及日常生活中师生之间、教师之间、行政人员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展现,都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意识。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涉及人际关系的全校公共选修课程,为学生系统地掌握人际交往的知识提供平台,也可以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与学生直接交流,提供原则性的、丰富的、实用的交往经验和技巧。

3.1.3 完善和健全校园心理咨询体系

心理因素是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一大障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管如何地有经验,懂技巧都有可能出现交往不畅的现象。进而困扰学生,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的开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学校有必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系统,使学生在人际交往出现困惑,并达到影响正常生活时,能及时得到心理方面的帮助,排除困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2 学生方面

3.2.1 客观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

大学生在法律上大部分已经算是成年人,而且作为一个社会人,一定要了解自己,全方位地把握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优缺点、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甚至于正确看待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认清自己是我们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只有认识你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够在交往中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具有针对性。

3.2.2 增强自身品德修养

待人真诚,为人友善,不卑不亢。谦虚谨慎的人往往具有较大的人格魅力,能对周围的人产生强大的向心力。人们大都愿意与其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大学生应该不断的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待人诚恳、平等协作、取信于人、心胸宽广、为人和善、换位思考、互利共赢,以达到共同发展。在树立良好的道德的同时,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俗话说得好“有实力,才有魅力”。要想有持久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则仍需要充分利用大学提供的资源,不断地锻炼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参与活动中得到提高。

3.2.3 在主动交往中学会沟通技巧

大学生要充分利用校园里各种机会,譬如各类文娱活动、社团组织、学生干部工作以及各项学术探讨等等,主动出击,乐于交往,不应该畏惧交往。同时,要注重积累沟通技巧及正确使用。并将学习到的沟通技巧应用在一次一次的交往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达到逐步提高的效果。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技巧范文4

关键詞:高职院校;人际沟通;改革

人际沟通能力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建立、良好工作氛围的建立有着直接影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更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而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就面临着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下面本文就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1.高职院校开展人际沟通课程的意义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社会再也不是只靠实干就可以成功的年代,要想成功,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将自己很好地推销出去,可以和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因此,人际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科技人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培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人才的开展。因此,在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展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人文方面的素质的培养。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学生要有一定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环境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等等,所以,面对这些不定因素的变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就成为了必然,只有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与需求的专业人才。

2.促进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改革的分析

2.1做好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那么就要加强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更好地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对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时,要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原则来开展,更加合理地构建人际沟通课程。为了更好地体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人际沟通课程的重要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态度进行改革。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常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一种幽默的、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进行沟通交流时,都要讲普通话,这是良好的人际沟通的前提。另外,课堂要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沟通的乐趣,教师要站在一个同等的地位与学生展开交流,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结合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特点对这门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使得人际沟通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口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2通过网络加强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更甚,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而对于人际沟通来说,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中要加强对网络的利用。通过对网络平台的利用,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化教学模式,在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这个大的资源平台,建立一个师生共同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针对专业特点来进行人际沟通交流的设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问题的交流与互动,有效地实现人际沟通的实践性。而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将一些日常交际中所涉及的一些沟通技巧、礼仪规范等通过情景创设、视频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对人际沟通有一个更加全面与深刻的了解。另外,通过网络在人际沟通课程中的运用,还可以有效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使得人际沟通教学更加全面,而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方式,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情境教学的运用

人际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人际沟通的精华所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情境教学的运用。教师可以设定一些真实的交际情境,给学生以置身现实情境的感觉,让学生来扮演情境中的角色,根据设定的情境来开展交流。例如,可以虚拟学生今后在面试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场景、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境的场景等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任务中去深入地体会人际之间的沟通,从而在实践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2.4人际沟通课程的考核要多样性

人际沟通课程是一门提升学生实际能力的课程,因此,在对课程进行考核时,不能单纯地靠理论考试,而要注重考核的多样性,让学生明白其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运用,在于可以真正地促进自己沟通能力的提升。考核要从学生敢说、会说、有效地表达与沟通等实际操作来入手,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勇敢地说。沟通并不单纯地是说话,而是通过说话来达到目的。人际沟通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准确、舒服地表达自己并让别人接受自己。

另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的开展,要结合专业的特点,更加系统地开发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训课程,通过实际训练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加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交流,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交际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秦汝芳,王宏.网络环境下高职《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6(19):122-123. 

[2]艾琛.结合高职院校专业需求开设的人际沟通课程教学内容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7):108-109.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技巧范文5

关键词:中职生;人际交往;心理困扰;分析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指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在实习期间、就业岗位和社会工作中,建立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他们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减少他们在一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中存在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特别是对个人生活与职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然而,纵观中职生的人际交往心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探讨中职生人际交往心理有关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生人际交往心理困扰及表现

处于青少年期的中职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但在交往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心理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自卑心理

多数中职学生进校时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很长时间沉浸在挫败与懊恼的负性情绪之中,觉得自己就是“差生”的代名词,似乎“低人一等”、“矮人三分”,总感到自己存在缺点和不足,在家人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不愿与人交流。来到新学校后,在言谈举止方面表现出过当的防备心理,对自己正常的人际交往心存疑虑,总是怕这怕那,尤其是担心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在课堂上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生活中不主动接触他人,极力回避集体生活。

(二)孤独心理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业成绩的不理想,在以学业好坏为标志的学校、社会里,不少中职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中职生,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是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在学校,他们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有些老师和同学都不太愿意与他们打交道。进入职业学校后,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连普高都考不上,使自己在亲朋好友面前抬不起头,有时对他们冷脸相向。诸此种种,导致学生封闭自我,乐于独处,即使是集体活动,也是形式上的参与,不流露真实想法,不开放自我,不谈个人观点。

(三)逆反心理

中职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期间就不遵守规则,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不尊重权威,不愿意与他人持共同意见,张扬个性,异常反叛,希望自己与众不同而得到心理上的极大满足。正因如此,有的中职学生就形成了固执己见的性格,仅凭自己主观想法看待事物,听不进他人意见缺少客观的态度,从不自我反省,固执,偏狭,常常认为周围没有合得来的同学,对他人行为和观点认为不可思议。

二、中职生人际交往心理困扰应对措施

鉴于中职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困扰,我们应加大对中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视力度,立足现实,集思广益,引导中职生在学习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一)加强中职生人际交往认知指导

认知人际交往首先意味着职校生对人际交往的目的和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人际交往活动中,通过对自己、对他人以及自己与他人、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感知,能了解彼此的态度、看法,并作出正确的评价。学校教育应通过正确的指导,让职校生认识到交往在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交往中必须遵循平等、真诚、宽容、信用和互助等基本准则,让他们认识到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交往程序,人际交往的过程实际上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和必经之路。社会化即个人学习社会知识、生存技能和文化,从而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开始发展自己的过程。如果没有其他个体的合作,个人是无法完成这个过程的。对职校生进行人际交往认知方面指导的具体方法可采用讲解介绍、情境讨论等。

(二)加强中职生人际交往情感体验

每个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有情感体验,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人际交往的方向和程度,是人际交往认知和行为之间的“调控器”。如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第一印象、晕轮效应等现象,会出现偶像崇拜、爱屋及乌等行为。由于情感是以认知为基础,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情感方面的指导训练通常与行为和认知的指导训练结合在一起。人际交往情感体验训练方法主要有:①情境诱导。这种方法是把学生置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中,感知激动人心的情景,理解他人体验,引发新旧情绪的冲突。适当反复,可以促使某些被体验、被认知的待人态度转化为稳定的心理状态。②角色扮演。这种体验式方法是让职校生在给予的情境中,分别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处理问题,了解社会、他人的需求,体验他人的感受,从而学会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懂得遵守规则,懂得如何化解冲突,懂得与人合作,达到改善交往的态度和行为。

(三)加强中职生人际交往行为指导

交往总是要通过见面与分手、招呼与介绍、提问与应答等具体可感的行为表现出来,这些行为有很高的技艺要求。交往行为技能缺乏的职校生很少能顺利地与他人进行交往。行为主义心理学指出,许多不良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是模仿而来的,是从不适当的社会强化中发展而来的。因此,交往知道必须重视将知识概念转化为熟练的行为。一方面要塑造良好的交往行为,另一方面要消除、纠正异常的交往行为。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人际沟通技巧的课程、专题讲座、课外读物等向学生系统的介绍提高沟通能力的技巧及交往的礼仪规范等。或者可以通过指导教师直接示范,或选择学生中技能熟练者示范,或向学生呈现影视剧(如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金正昆教授的“礼仪讲座”)中的理想行为、规范行为,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在交往行为的学习上,职校生很喜欢模仿老师,模仿小说、电影、电视中的艺术形象,模仿他们喜欢的明星或伟人。他们可能模仿正面人物,也可能模仿反面形象,对此,指导教师要注意引导职校生对正面形象、规范行为的学习、模仿上。

参考文献:

[1]李春玉.浅谈中职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对策[J].职业教育,2008(2).

[2]朱晋超.对中职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4).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技巧范文6

关键词:社会支持;心理压力 ;心理健康;自尊;沟通;同事支持系统

护理学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科学。护理工作的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和减轻痛苦。护理工作属于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行业,集高风险、人文关怀于一体,护士直接面对的是有病的弱势人群,每天24h面对患者的救治和护理。疾病的危重、生命的脆弱、责任的重大,都给从业人员身心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十分重要,因她们从事着一份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十分渴望得到心理上的支持,以保持自身良好的健康状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和竞争压力增加,精神卫生问题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了普遍的关注,面对职业压力应该如何提高人们的心理适应能力,怎样学习积极的应对方式来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值得护理管理者、护理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位从事护理工作的个体认真思考的问题。

1 专业压力

护士承受的巨大专业压力以及与工作有关的人际关系是造成护士紧张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面对职业压力的情况下,学习和运用积极应对策略,减少消极心理防御是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的基础,所以加强继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2 工作环境严肃、工作性质严谨、紧急

护理工作严肃、严谨的性质决定了护士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严格“三查七对”制度,常规做到“四轻”等,慎独常驻心中。护士应理解同情患者,尽量帮助其摆脱孤独感,保护患者隐私。同时临床护士经常面临突发的病情变化、急诊、重症及各种危重症抢救,护士必须随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还必须随时配合医师做出应对反应。无论护患、医患哪种关系处理不好,都易导致护理人员身心疲惫。

3 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是人类特有的需求,它不仅是传递信息的手段,还可以协调情感,以满足沟通者的心理需求。同时,沟通者从沟通的信息中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一个团体中的人与人隔阂、误会、矛盾逐步化解,通过沟通所提供的信息,增进了解和情感,起到提高情绪、增进团结、调整行为的作用,所以,学习过沟通技巧的护士不仅能够在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工作氛围协调一致,使护士感受到同志之间的信任、支持与帮助,还能够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处理好护患关系。护士在排解患者压力的同时,也可以稳定自己的心境,增强自信心,从工作的完美感中体验成功,提高成就感。

4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支持包括家庭、朋友、上级领导。上级领导的支持即包含着客观的、可见的、实际的支持,又包含着可以让人们体验到的情感支持。护士们对来自护理领导者的支持是有所感悟的: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同时,各级领导能够在维护护士权益方面做出努力,鼓励护士不断进取,创造条件支持护士参加在职学习等。还可应用同事支持系统缓解护士心理压力,同事支持系统由各部门同事支持者、医院同事支持者、调解员及专业支持者组成。各部门同事支持者为各部门护士,是该系统的基础,其职能是:①努力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②随时留意部门内同事的情绪波动,为同事提供支持与帮助并为其保守秘密;③当部门内遇到紧急事件或问题激化时,应采取适当措施。建立同事支持系统对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起着相当有效的作用,能协调同事间的矛盾、冲突,特别是当时可以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5 自尊维护

自尊在维护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保护心理健康和社会。因此,采用降低工作压力、提高社会支持。尤其是对支持的利用程度,提高自尊水平以维护护士的健康状况。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维护措施:管理者要给护士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培养缜密、热情、精细、顽强、幽默的工作团队,通过具体心理减压措施,如定期组织运动比赛、野外郊游、文艺表演等,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建立心理督导机构;组织心理咨询小组或借助心理咨询机构对护士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可采取个人、小组、团体等形式,定期咨询、讲课、训练,对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有干预预案等。

总之,护士的心理压力不仅影响护士的心身健康,也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这应引起卫生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综合性医院,护士缺编,又长期面对急、危、重患者,其心理、生理常常处于应激的紧张状态,护理管理者应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给予其更多的关心、支持及心理上的疏导,指导她们正确对待压力,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同时,呼吁全社会尊重护士职业,并为她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及深造的机会,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素坤,王秋霞.护士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59-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