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1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VI设计、VI在企业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4-0034-02

我们的时代,是推崇视觉的时代,使得我们陷入泛滥信息的时代。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信息,只有最明确、最统一的视觉符号和识别系统才能够在纷繁世界中被迅速认知。VI设计,正是企业树立品牌必须做的基础工作。企业的VI设计是视觉信息传递的各种形式的统一,是具体化、视觉化的传递形式。是静态的视觉识别,是具体的视觉传达形式。是企业识别表达的及其重要的部分,因为经由组织化的视觉方案可迅速地传达企业的经营信息。在今天“争夺眼球”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它可更详细表达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

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为其生存和发展进行的对环境中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争夺环境中资源的能力。传统企业竞争力理论未能对企业长期性的盛衰原因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核心竞争力理论从对企业的短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延伸到对企业的长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为确保企业可持续性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比其竞争对手更强的长期性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也就是必须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VI设计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企业视觉形象设计就好像是公司的一张脸,企业视觉形象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从小到一张名片。大到企业办公环境,良好规范的设计会让客户感受到企业良好的素养和风貌,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从而大大增加客户对你的印象分。一个企业无论是否制定了它的Ⅵ,也无论其所制定的VI是否成功,该企业的企业视觉形象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好坏的差异罢了,而好的企业视觉形象则无疑是依赖于一套优秀的VI设计。

企业VI设计并不是机械的符号操作,而是富有内涵的生动表述。随着多年中国商业的发展历程,各企业品牌意识的增强,VI设计理论应经深入人心。国内外有很多企业VI设计的成功案例。例如:英国的维京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航空、旅游、音像零售、饮料、金融保险等等,跨度之大近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由于该公司很成功地在其各个商业领域里严格地实行了统一的VI系统,使其品牌形象得到了很好的延伸,譬如,当人们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型Virgin音像商店享受到的良好服务的经验后。很可能促使以后在阳光明媚的夏威夷海滩上购买一听Vlrgin牌口味怪异的冰凉饮料的冲动产生。

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来说,VI是一把双刃剑:优秀的VI设计固然能帮助提升企业的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失败的VI设计也一定会为企业视觉形象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妨碍企业更上层楼。企业的魅力、产品的魅力、职工的积极性、市场的占有度等,都是同企业的文化开拓存在不可替代的关系的。所谓“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争创一流”的建企理念。都必须要以创新企业文化为基础,并以此来集聚企业发展合力,提高市场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

(一)VI设计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有利于企业经营资源的运用,推行VI后,企业的经营资源能处于“活化”状况而发生神奇的变化。

1 VI利于企业稳定原有职工队伍,不断吸收招揽到优秀人才

现代企业的竞争,不但是新技术,新产品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松下幸之助就曾告诫其员工:“松下”不仅只是创造更好、更新的电器产品的企业,更是创造更新、更好的新人才的企业,只有具备优良形象的企业,才能赢得人才市场的信赖,才能保证随着企业的不断进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但能稳住原有的职工队伍,而且能不断吸收引进更优秀的人才,使企业有着旺盛的新陈代谢,不断保持青春和活力。VI通过塑造富有个性的企业视觉形象,便能在新职员的劳动力市场上占有巨大的优势:

(1)由于企业视觉形象有一定的倾向性和针对性,因此。受企业视觉形象吸引而来的新职员也就具备了更加符合企业特定要求的集中性,即企业所表现出的形象与这部分新职员的愿望和要求相一致。

(2)由于避免了不明确性,企业便更有可能吸引到优秀人才,而且招募新职员的程序也变得比较简单且成本低廉。

(3)由于推行Ⅵ后的企业有着强烈的“文化场”。新进员工能很受到并受熏陶或培训,较快地适应工作。

2 VI有利于企业的融资,扩大社会资金的来源。增强股东的投资信心。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资金渠道和资金来源,很难扩大再生产,获取更大的规模效益VI塑造的良好企业视觉形象,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获得银行的支持以及股民的信赖,扩大企业的融资能力。如英国的鲍施・洛勃公司是光学仪器制造商,而且具备制造和工程方面的优势,但其股票变动却只为人数不多的分析人员所追踪,于是企业决心变革,在收购一系列其他公司后,变成一个以健康保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组织。为了改变股票分析人员的观念,公司将自己公司的名称改为健康保健和光学国际公司,放弃以往的制造业名称,这样公司摆在分析人员面前的便是四个主要的赢利颇丰的领域,它们是个人健康、医疗、生物医学和光学。结果,公司的股票价格在六个月后增长了大约40%。

3 VI有利于争取到更多的供应商和销售商,扩大企业的流通渠道

研究企业视觉形象的尼古拉斯・印德认为“购买与销售之间的关系的基础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验,另一方面是形象,作为一个购买公司如能以相对低的价格买到高质量的产品,那么公司的名誉会因此而得到提高。能做到这一点。应该归功于公司单独统一的企业视觉形象。如果公司是高度的多种经营的公司,而且使用一系列的贸易名称进行经营,那么,这些贸易公司的经验就不会出现上述所说的情况,供应商会凭借他不同的经验介入贸易关系之中。”可见导入VI后,企业有利于建立一个统一庞大的形象,使供应商愿意以低批量供给产品。这一原理对销售商也同样适用。

总之,VI所创造的优良企业视觉形象,可以增强供应商和销售商的供销信心,促进供销商勤进快销,使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供销网络与良好的供销关系,不断扩大企业产品的销售。

4 VI的品牌效应

英国的一家策划顾问公司负责人奥立佛通过参加名牌产

品的商务活动,与世界1000多家优秀公司客户的接触后认为:“对名牌产品有着高度认识的企业必然成功。”“从效益来看,向名牌产品的投资令人难以相信地低廉,与企业界所有的经营投资,如研究、开发费和宣传费、广告费等相比,具有极高的投资效益。”名牌,在消费者眼中,是信任的标志,是荣耀的象征,名牌所引伸出来的气派和身价,让消费者认为即使花费比同类商品高出很多倍的价格也值得购买。

由表可见,消费者购买名牌商品的频繁程度为中等,由于名牌商品价格往往高出其实际价值,这就够让厂家获利了。又可见,消费者在购买名牌产品时考虑最多的是牌子形象。

5 VI有利于企业公共关系的运转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定义公共关系为“旨在传递有关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其他组织的信息,并改善公众对其态度的种种政策或行动。”企业的公共关系,通过传递企业的有关信息,协调好与公众的各种关系,直接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企业导入VI,有助于信息传递的可信性、真实性和统一性,使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得到顺利发展。

企业VI设计应遵循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理念。风格的统一性原则。要具备强化视觉冲击的原则。强调人性化的原则。还要具备可实施性原则。并符合审美规律的原则以及严格管理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Ⅵ变成一种“企业化妆术”,仅使企业很快更换一套外包装,可其它方面依然如故,无疑会失去导入VI的真正意义。VI之所以成为企业识别的重要部分,其根据就是:人类的信息,有85%以上来自视觉系统。在信息社会中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几乎就是企业全部信息的载体。视觉系统混乱就是信息混乱,视觉系统薄弱就是信息含量不足,视觉系统缺乏美感就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立足。无数的企业或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信息能够通过他人的眼球并传入他人的大脑,从而产生了争夺注意力的行为。

(二)针对市场竞争特点,企业VI设计要求掌握几个主要原则

第一,主动接触充分反映企业特点原则。主动接触原则,又名反客为主原则,即通过设计增进企业的吸引力和宜人度。脱离被动接受信息的角色观念,一跃成为积极的信息关注者。这就要求视觉设计不但要单纯、简练、清晰和精确,而且在强调艺术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通过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鲜明地突出设计主题。VI设计除了依据一般的美学原则,设计构成法则外,还需注重企业的理念精神,应从多方位,多层次传达VI设计的实质。

第二,鲜明原则。视觉设计表达的是一定的意图和要求,有明确的主题。并按照视听心理规律和形式将主题主动地传达给观赏者。企业VI设计作为视觉艺术设计的一种。其最终目的是达到最佳的主题效果。一方面通过对企业主题思想运用逻辑规律进行处理,使之符合市场认知者的心理需求和逻辑方式,让市场人群快速理解和吸收。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视觉形象运用艺术的形式美法则进行条理性处理,更好地营造设计目的的视觉环境,突出主题、增强市场人群对企业的注意力,增进对企业内在的理解,只有两个方面的统一才能实现企业在新形势下更好的持续发展。

第三,统筹原则。优秀的企业VI设计必须服务于企业的主题。就是说,什么样的企业,应该有什么样的设计。不同的企业,性质不同,针对人群不同,目的也不同,所以标准也不同。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2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收录日期:2016年6月15日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纵观成功企业可以发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长盛不衰,归根到底是因为在经营实践中形成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海尔“真诚到永远”、“敬业报国,追求卓越”、华为“狼性文化”、“口号文化”等等,都为企业腾飞、核心竞争力打造插上了文化的翅膀。这些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脱离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难以获得长久持续的发展,更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三鹿、三株、爱多、秦池、安然、柯达……失败的企业千千万万,文化缺失或文化僵化却是共同的深层次原因。由于这些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或是企业文化构建不合理而导致失去消费者认同,进而丧失核心竞争力乃至走向灭亡。因此,打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优秀企业文化,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全体成员的意志、特性、习惯和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同且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认知和信念。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在员工队伍中树立共同的发展目标和价值取向,有助于在企业中塑造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氛围,有助于形成团队意识,进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实现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则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的内质中,由企业独特拥有,并使企业获得长久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资源。按照“麦锡7S模型”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由战略、结构、制度、风格、人员、技能和企业文化等七个要素构成。而在这七个要素之中,企业文化居于核心地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重要作用: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支持载体。由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经历和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如企业精神、价值观体系以及经营管理理念等会呈现出其独有的特色,不会被其他企业效仿与采纳。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就是切实做好企业员工的相互沟通,包括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都要多多征求员工的意见,这样做不仅真正体现了企业的厂务公开和民主,而且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人说,可口可乐公司可以在一夜之间烧掉,但是只要把人留下、企业的文化留下,企业很快就能复苏,这正体现出企业文化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是其他的许多企业很难做到的。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能力与企业文化的耦合,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和支持载体。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关键的要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是一种能将各种竞争能力要素进行整合的能力,而企业文化特别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企业要想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具竞争力就必须将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完美地融合到一起,因为企业文化具有长足的推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长期牵引力、企业的激励机制是企业的内部动力、科学规范的管理则是企业的推动力。这三个力合起来就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唯有靠核心竞争力才能活下去,因此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最关键要素。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起到激励约束作用。企业在文化的发展中形成文化定式,通过暗示和引导,加强企业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使企业员工在日常行为和工作中接受企业的精神熏陶和价值观念,使企业员工具有共同的凝聚力和企业责任感,使企业较为容易形成一股力量,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同时,企业员工在自身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氛围中比较容易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了共同的交流话题,容易产生共鸣,便于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和认识,使企业员工的认识得到较高层次的提升。在激励约束作用下,能够使员工的精神得到满足和享受,运用物质和精神激励的效应时,企业员工能够被激发出强烈的责任心,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引导企业完成所制定的目标。

(四)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也是企业独树一帜的一种能力;从企业用户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最为看重的核心的、基本的和根本的利益,而不是那些一般性的、短期的好处。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加强企业自身文化建设,通过培育和发展企业文化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支撑。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好的企业文化,那它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走进失败的深渊。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能否不断壮大成为长寿公司,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

三、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与可以枯竭的物质资源不同,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成功,必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全面、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一)培养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念,将员工的个人人生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企业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人的天性中,不仅有对物质的追求,还有对精神上的价值追求。得到认同感,自身价值得到肯定甚至比物质奖励还要给人信心和动力。培养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念,就是要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判断力,崇尚凭着勤劳和智慧、忠诚和能力,脚踏实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和职位的提升,反对偷奸取巧靠不正之风提拔上位;崇尚敬业爱岗,干一行爱一行,每一行都潜心钻研,干到最好,反对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拈轻怕重;崇尚对工作有极强的责任心,反对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崇尚恪守职业道德、严格自律,反对自私自利放纵自己的言行;崇尚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反对不学无术传播负面影响;崇尚团结就是力量、爱护集团荣誉,反对拉帮结派搞小团体,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个人和企业的价值观一致了,才能形成认同感,归属感,进而形成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实现个人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体系,用规章制度来约束人,确保企业员工自觉执行企业规定的规范和准则,企业设定的价值观才能得以贯彻,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价值观才能得到真正的统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管理不能仅靠倡导劝说和思想工作,必须要有刚性的制度来保证企业的秩序和运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根据业务需求、国家政策、环境变化等因素不断调整完善,还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将制定到的制度落实到位,贯彻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去。有了这样的行为规范体系,才能最有效地将人的聪明才智用在正确的方面、用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面、用在有利于个人职业成长的方面。

(三)倡导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做到深入人心,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去。经营理念形成是经过日积月累的思考、努力及实践才能形成和做到的。有效的企业经营理念有三项基本要求:首先,企业对大环境、使命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认识要正确,绝不能与现实脱节。脱离实际的理念是没有生命力的;其次,要让全体员工理解经营理念。经营理念创建初期,企业员工们比较重视,也很理解。等到事业发展了,员工们把经营理念视为理所当然,而逐渐淡忘,组织松懈、停止思考。虽然经营理念本质上就是训练,但要切记经营理念不能取代训练,还有经营理念必须经常在接受检验中修改丰富。经营理念不是永久不变的。事物是发展变化和运动的,企业经营理念一定要随着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星巴克倡导的是一种体验文化,咖啡只是一种载体,真正传递给顾客的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优雅的氛围、浪漫的情调、柔和的音乐、暖色的灯光、卓越的服务。“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一次只烹调顾客那一杯咖啡”,这句取材自意大利老咖啡馆工艺精神的企业理念,揭示了星巴克快速崛起的秘诀。独特的经营理念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形成风格鲜明的星巴克文化,而且在发展扩展过程中,充分兼顾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和书店联手经营,更增添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树立健康良好的企业形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赢得良好的大众声誉,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不仅是经济人,它还具有社会公民的身份,应当具备社会公民道德,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基本价值体系导向、是否具有主动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否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是评判这个企业公众形象的重要标志。企业在内部管理上是完全自主的,但并不是一个独立王国,它的成长和发展是处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受时代的局限、受市场的调节、受政府的政策引导、受社会的关怀和民众的支持。企业应该担当起社会责任,把自身的发展同国家、社会、民生紧密联系起来,在发展成长的过程中,不忘报效国家、回馈社会、惠泽民生。企业要想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必须兼顾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外部因素是要争取到国家重视、地方支持、民众拥护;内在因素是要积极促进自身健康发展,使企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通过对员工价值观的培养,建立标准的行为规范体系,倡导积极的经营理念以及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一流的企业靠文化,二流的企业靠营销,三流的企业靠生产。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为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束语

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现如今经济之间的竞争逐渐从表面的财、物、人、科技之争,发展为更深层次的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企业竞争力的竞争,其实质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应该从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着手,进一步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应对挑战、寻求优势的根本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梁雪.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文化,2015.5.

[2]李斌.关于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问题的思考[J].前沿,2013.15.

[3]于桂红.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中的地位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5.23.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3

一、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新脉动和新特点

通过对我会多年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积累的经验和本届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我们发现,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就,正在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企业文化的方向积极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水平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逐步培育和增强,企业总体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其主要共性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理念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更加注重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遵循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方向,与时俱进开展企业文化创新,更加强调对国家、民族、社会、员工、顾客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突出体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经营意识;同时,赋予企业文化科学发展的内涵,注入和强化以人为本理念、绿色低碳理念、现代服务理念、诚信经营理念及社会责任理念。国家核电的“三和文化”、中电国际的“静水深流”文化、中国十九冶的“西部铁军”文化、东方汽轮机的“东汽精神”、东浩集团的“骆驼精神”、红宝丽集团的“责任文化”等都是企业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在精神领域的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企业中的具体延伸和生动体现,能够引起员工在感情上共鸣、在思想上认同、在行动上拥护,真正成为支撑企业进行价值判断、战略选择、行为走向、处理利益关系的根本依据。

2、企业文化建设更加注重与管理的深度融合

企业更加注重推动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的目标和重点紧密结合,与微博、微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奖惩一体化的企业文化落实机制,确保企业价值主张渗透在日常管理和各种仪式中,体现于制度设计、修改、实施的全过程,让员工潜移默化地感受、接受并融汇到企业所倡导的文化中。中国航天科工二十五所在航天文化中注入幸福元素,探索实践幸福文化建设“七化法”,形成了“七个一”宣传阵地、“七+四+三”沟通联络工作法等有效的工作载体和方法,促进了幸福文化有效落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一汽解放锡柴、九洲集团运用PDCA循环法建立企业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实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闭环管理和不断提升;上海铁路局大陆桥公司根据企业经营发展和服务转型的需要,培育形成了“经营、服务、安全、聚心”四大特色文化体系;抚顺矿业则重点打造以安全、管理、廉洁为主要内涵的企业文化,为百年企业实现转产转型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企业跨文化融合的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当前世界各国利益交融更加深入,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成为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企业之间重组、合作、集中的趋势在不断加强。这时,很多企业高度重视文化融合对于保证并购重组顺利推进、国际化经营、集团化管理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方式的文化融合模式,通过凝聚文化共识提升企业优化整合能力。

一是通过文化融合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海尔在并购三洋白电业务后,通过全系统并购的方式保证了三洋原有优秀文化的传承,在此基础上把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逐渐融入到日本团队中,使他们对海尔全球引领的目标、双品牌战略、“人单合一”双赢文化深深认同,保障了海尔系白电在日本家电市场瞬间崛起,洗衣机和冰箱两大业务分别跻身行业第三和第四位。

二是通过文化融合保障并购重组顺利推进。盾安集团在2003年以购并形式首次进入民爆化工行业以后,凭借优势的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输出,以“三变、三不变、三提高”为整合理念,实现了未派出1个人,成功收购60余家企业,成为民爆行业的龙头企业。2012年,盾安集团民爆业务的净利润达到了3.4亿元。

三是通过文化融合提高集团化管理水平。山东能源自2010年由六家矿业集团组建成立之后,把“心力”融合作为第一课题,一手抓战略规划、企业管控等有形重组,一手抓文化建设,用“明德、立新、包容、超越”的核心价值观增加文化认同,用“卓越能源企业”的奋斗目标引领发展方向,用“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全新定位凝聚奋斗力量,建设形成了统一的“超越文化”, 使人心融合成为山东能源协同发展真正的内生动力。

二、我国企业文化发展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当前,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基础更加雄厚,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正在推进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国内市场开辟了广阔空间;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尤其是技术、人才及国内稀缺资源。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方式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内生性增长动力不足,国内产业同构化、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产能过剩的局面仍未根本扭转。要解决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破解发展难题,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总理强调,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要“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

对此,我国企业要努力顺应变革调整的大趋势,以坚定的信心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积极主动地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随着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成本优势逐渐削弱,以及由第三次产业革命引发的全球性产业变革,要求我国企业必须迎难而上、奋起直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通过战略调整、业务重构、价值链延伸和经营模式创新,寻求新的增长极;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企业要适应新变化、新趋势,形成新动力,需要特别注重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熔铸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不仅深刻影响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组织情感,而且规范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方式和组织行为,是企业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源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实现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企业文化是其中最持久的决定性因素。据统计,10年前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现在已有三分之一淘汰出局、销声匿迹,留下的三分之二企业,其中有寿命在百年以上的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有生命力,原因就是它们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通过企业文化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引领支撑企业成功进行战略转型、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因此,新形势下高度重视并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既是我国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球竞争新格局下重塑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这次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以“提升企业软实力,推动企业新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检阅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成果,深入探讨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动广大企业通过价值观的引导、使命远景的激励,以及持续不断的宣传、培育,使先进企业文化在企业组织成员中形成自觉、主动的意愿,增强贯彻落实的执行力,引导企业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新时期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热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根据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任务要求,并结合本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主题,在此愿与大家就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交流如下几点体会:

1、培育创新意识,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支撑,要摆在企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企业提升创新能力,首先需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通过引导创新行为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为此,企业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不断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一是把创新意识培育和企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许多企业的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转型首先来自于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新型商业模式的建立常常源于创新的发展理念。例如,开滦集团确立了“开放融入、调整转型、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战略方针,以“六大转型模式”走出了一条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首钢集团通过确立“主业做强、多业协同、打造综合服务商”的战略思想,支撑企业搬迁转型顺利实施;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坚持“创新、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通过推行科研开发、产业孵化和地产运营“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生产业转变。可见,企业要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创新发展理念,以改革求变的精神,改变不适应时展要求的旧观念,革除落后的生产方式,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创建新的经营模式。

二是把创新意识培育和企业技术进步结合起来。企业技术创新要落实到创新体系的建设,落实到一种创新意志、品质和能力的培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部秉持以“求实创新、引领飞航”为企业精神的“精鹰之道”,通过设置创新基金、制定创新管理制度、开展重点创新人才工程建设,营造鼓励技术创新的机制和氛围,牢牢占据了我国飞航领域的技术主导地位;中信重工把“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作为核心发展理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工程技术、产品技术、工艺技术“三位一体”的技术研发体系,实现研发的新产品产值连年超过销售总收入的60%以上。

三是把创新意识培育和企业品牌管理结合起来。企业只有把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贯穿于品牌设计、生产、传播、终端体验的全过程,才能塑造个性魅力独特的企业品牌。济南铁路局青岛站创立了全国首家铁路车站服务品牌“阳光家园”,通过成立“阳光服务超市”和全国首家“旅客抱怨中心”等创新性做法,为顾客传递人性化情感服务体验;山推股份创新品牌传播模式,相继开展了“万里服务走基层”、“VIP客户红色之旅”等活动,倾力打造“价值引领,服务共赢”的服务品牌。同时,企业要特别注重创新品牌管理理念,把企业文化看作决定品牌附加值的核心要素,不断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锻造品牌精神,使企业的文化资源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品牌资源。红蜻蜓公司投资建成首座国家级“中国鞋文化博物馆”,创建了红蜻蜓鞋科技博物馆、红蜻蜓品牌馆、红蜻蜓商学院,为传播红蜻蜓品牌文化提供了有力载体。

四是把创新意识培育和企业管理提升结合起来。管理提升是通过管理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发展质量效益的基本方法。然而,如果没有企业管理理念的全面转变,企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就无法创新,管理提升的过程也就无法启动和落实。在这方面,山东新巨龙公司遵循“精细为魂、市场为纲、八位一体、动态平衡”的管理理念,创新性提出“八全”管理,实现了时时、处处、事事的精细化;中国石油华北油田通过确立“全方位整体优化、全要素经济评价、全过程系统控制”的管理思想,创造了很多有效的基层精细管理方法,使企业迎来了油田勘探史上储量增长的新高峰。

2、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企业文明素质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一个企业无论有多么完善的管理制度,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管理系统和工具,最终都要通过人来实现。人在工作中所体现的道德行为、职业素养、精神风貌等综合品质和修养,是企业文明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说到底是人的建设,是通过无形的精神力量激发人的主动性、提高人的自觉性、增强人的责任感,进而提升人的价值创造能力。

一方面,立足关心人、尊重人、成就人,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通过为员工创造发展机会,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把员工个人追求融入企业长远发展之中,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胜利油田坚持“油田与心田共建,文化与文明共创”的理念,以EAP(员工帮助计划)、幸福组织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居家养老服务等为重点内容,推进实施胜利心田工程,营造出心齐气顺的和谐氛围;天津港把“发展港口、成就个人”作为企业的最高追求,通过对待劳务员工“四个一样”、竞聘上岗、后备干部“十百千”工程等具体措施,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大峘集团探索形成了“以情感管理为主、以制度管理为辅、以精神自律为中心、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家文化”,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

另一方面,立足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大力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职工文化知识素养、职业道德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上,通过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团队提高员工素质。中国国电在“家园文化”的引领下,组织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建立全员培训管理体系、实施东西部干部交流,使企业真正成为培养锻炼人才队伍的“家园”;国家电网山东电力公司坚持十年如一日开展“善小”主题实践,在员工中大力倡导善小常为、修身立德、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提高了员工道德素质和企业文明程度。

3、强化责任担当,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追求效益的同时协调好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大量实践表明,凡是积极履责的企业,往往能够赢得员工和社会的尊重,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从而为企业营造良性和谐的发展环境,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美誉度。内蒙古电力致力于打造以责任意识为核心的“蒙电文化”,培育了著名的“责任蒙电”品牌,塑造了“负责任、受尊敬”的电力企业新形象;金花投资集团秉承“上善若水”的文化精髓,把履行企业公民义务放在同企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凝聚起建设“金花大家庭”的新合力,使企业从刚成立时的20余人发展成拥有两万名员工的大型企业集团。新形势下,企业全面提升履行责任的能力和水平,不仅是重要的时代潮流和商业规范,也是树立良好形象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是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为市场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雨润集团早在成立伊始就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的理念,在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制定了极度严苛的质量标准,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美味的食品,受到消费者青睐,雨润集团也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中建三局坚持“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理念,严格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在业内率先编印《住房使用说明书》和《用户满意卡》等文本,确保建设精品工程,荣获多项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

二是承担对员工的责任,不断激发全员奋斗动力。海亮集团奉守“任何时候都把员工当成是企业的上帝”,通过成立员工互助基金会、建立特困员工档案等实际行动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共谋发展;天津郁美净集团倡导“家”文化,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时候提出“扶老携幼向前走,不让一个人下岗”,在员工中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使郁美净从中小企业发展成企业集团。

三是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万达集团以“共创财富,公益社会”为企业使命,发展了中国成员最多、分布区域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企业义工组织——万达义工,产生了积极深远的社会影响;远东集团坚持以“和”为本的经营理念,把推进残疾人事业作为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20年来先后安置数千名残疾员工在远东就业,成为中国大陆安置残疾员工最多的民营企业。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4

作为国内重要的商业连锁企业,利群集团以自身的发展经历证明了物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再次证明了物流需要企业最高层的重视和规划。为了向业界展示利群如何以物流建设促进企业发展,利群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徐恭藻先生向媒体讲解了利群的物流战略规划。

记者:利群集团的物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请您介绍一下利群发展物流的过程以及物流对利群的发展发挥了哪些作用?

徐恭藻: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具备多元化的条件。如果此时不顺势延伸扩展,我认为是丧失机遇。正是因为抓住了机遇,利群从一家普通的百货商店逐步发展到食品、服装、家电、医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物流能力必须相配套,否则发展连锁商业时必然遇到困难。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到国内,很多大型商业企业尤其是百货商场开新店遏阻,因为招商困难,而利群可以随时开店,因为我们没有遇到招商障碍,利群的物流公司可以100%配送食品、百货、家用电器,服装配送率达到70%~80%。

利群集团从物流发展中尝到了甜头。1997年,利群刚刚成立物流公司时,只有3个人和7平方米的小屋子。但在这10多年的不经意间,物流公司已经发展到约60亿元年销售额了。从最初涉足什么都不懂到现在探索各种新的经营模式,从传统的批发转到专注于现代物流业,可以说,利群物流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在全国商业物流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仓储方面,目前,利群已经在山东胶州建设了三期冷链物流中心,今年年底或明年可能还要接着兴建四期。今年,利群正在青岛李沧区兴建一个6万平米的物流基地,预计到今年年底前可以投入使用。接着,利群还打算改造一个目前在市区的物流中心,将之建设为现代化的医药立体仓库。在系统方面,我们正在进一步强化、完善现有的功能并开发新的系统。在运输方面,我们为每辆车配套了相关设备,比如GPS定位系统,以便随时掌握每辆车的行驶位置、车辆状况,加强管理,比如,在车辆运行途中,如果规定不能停车,停车的话就需要解释:如果设定车厢门不能打开,打开就会有报警。

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销售额翻番,今年则至少要突破200亿元。物流对利群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集团顺利达成目标将起到支撑性作用。

记者:从利群建设物流的过程来看,您认为企业应当如何建设现代物流?

徐恭藻:建设物流,绝不仅仅只是修建一座大仓库,而是要有现代化的仓储设备+信息技术+现代化的运输,这三者结合起来才可以构成真正的现代物流体系。

比如订货时,自动通过网络下单。我们开发了一套自动补货系统,当某家门店的某个商品库存量下降到安全库存时,系统会自动生成订单发给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安排将商品配送到门店。当物流中心库存量降到安全库存时,系统也会自动产生订单,汇总到集团续订处,统一由该处向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

又比如,顾客在利群购买家用电器时,只需要看好样品付款,留下送货地址、联系电话就可以离开了。之后,我们的售货人员把顾客已购买的商品与客户信息录入系统,我们的物流中心及时接收到订单,然后根据每天的配送路线安排配送任务。一般在当天我们就能做到送货上门并为顾客安装好。

高效的现代仓储、信息系统与智能运输构成了利群的物流系统,大大提升了操作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记者:食品安全是个大问题,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请问利群是如何做到食品安全保障的?

徐恭藻:食品安全确实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保障食品安全的过程中,冷链物流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一个瘦肉精就绊倒了一个很大的企业?为什么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从以前的超过80%降到了不足20%?这些事件都是因为食品安全没做好。现在我们的企业越做越大,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提高。利群这么多的商场和便利店,如果有一家店的食品安全出了问题,整个集团都将为之买单。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非常注重食品安全。

早些年,在超市中引入蔬菜和肉类时我们发现了问题。那时都是联营,即厂家进驻超市销售生鲜。这种模式下,我们一是无法控制生鲜商品的质量:二是无法控制价格。这两点制约了我们的发展。为了保障生鲜产品的质量安全并有效控制其经营管理,前年我们下定决心自建冷链物流,建设一个大型的冷链物流中心。

目前,我们的冷链物流中心以储存功能为主,包括冷藏库和冷冻库,生鲜加工为辅。有了自己的冷链物流后,首先解决了货物储备的问题,可平稳应对农产品价格的骤然变化:同时,从农产品入库开始,我们就能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在入库前,我们通过基地自采和公开招标来监控产品质量。根茎类蔬果多是从基地自采直送到物流中心储存,而肉类因为只能从屠宰厂采购,为保障质量安全,我们选择品牌知名度比较好的屠宰企业、肉类加工企业,并在采购过程制定了一系列指标,比如瘦肉精、含水量等。同时,在收货时,我们有专门的质量检测实验室,对含水量、农药残留等指标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收货。

在生鲜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品质安全,我们在内部实行三方监督。一旦发现问题,要一级一级往上追溯,确保食品安全放心。

从冷链建设来保障食品安全的角度看,我认为,一家大型企业考虑的不应该仅仅是赚钱,更应考虑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更多安全与保障。

记者:除了做好商超物流,利群集团还建设了自己的药店连锁系统和药品物流中心。可否介绍一下公司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情况?

徐恭藻:作为物流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医药物流是一个充满机会的领域,但目前国内已经有五六家企业形成了全国性规模,可以说医药物流的大体格局已经形成。另外,国家正在对医药物流进行整顿,以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所以,虽然市场机会很大,但是进入却很困难。通过详细的分析,我们发现了突破口,即通过我们的物流系统和先进的物流技术争取周边地区的医药物流配送权。为此,我们需要对医药物流中心进行改造,增添输送

分拣、产品追溯等技术设备,并且,我们将会按照国内外最高标准实施这些系统,以建成现代化的新型医药物流中心,为利群医药业态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现在电子商务发展得非常火爆,成为新的商业渠道,对此利群有何发展思路?

徐恭藻:其实很早我们就敏锐地发现了电子商务的机会,几年前就开始运作电子商务业务。和现在的主流电子商务企业相比,我们的优势在于,一有强大的物流能力,二是商品品类非常齐全。比如说很少有企业会在网上卖大米、啤酒,但是逢年过节,老百姓买大米、啤酒等基础生活品时很麻烦。这时他们就可以上我们的网站,在这里买到我们的超市和百货商场的所有商品,而且价格一致。只要在青岛,以后甚至在整个山东,我们可以不收运费将网购商品宅配到家。

与电子商务企业相比,我认为传统产业企业更具优势,尤其是利群拥有完善的物流体系,通过对产业链的整合应用,可以更加明确地创建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发挥电子商务的潜在价值。我们要将电子商务做大做强,支撑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民生,服务民生,回报社会。

记者:利群非常重视采用现代物流技术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物联网正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讨与推广其应用。对此您有何看法?利群将怎样实施应用物联网及其技术?

徐恭藻:首先,我认为物联网在未来几年内一定会有发展。

物联网技术能否推行成功,政府的引导很重要。我认为政府的引导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舆论宣传,知识普及:二是资金支持。而企业自身的需求和应用成功的模式则是物联网技术能否推广的关键所在。比如利群就成功应用了物联网技术来管理和控制冷库的温湿度。

就目前而言,我认为马上可以实施的物联网技术是RFID系统。RFID的应用一直受限于标签的价格,应用于单件商品时成本太高。但现在利群的物流系统比较先进并且已成规模时,我们发现应用RFID标签的时机到来了。我们可以在单元化设备上,比如周转箱,贴上RFID标签,标签可以反复使用,这就克服了RFID技术的成本障碍。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5

现阶段,物流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从之前的企业的附属转变成现在企业各项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的认识到,要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物流管理。物理管理的进一步强化,可以给企业大大的减少了资金和物资的投入,缩短了资金链的供应周期,另一方面又可以进行企业的废旧资源的重新利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物资的投入,从另一个方面讲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一、强化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企业通过物流管理可以对企业的所有物资进行统一的计划,统一的采购和统一的配送

这样有利于企业对物资的统一管理和分配们可以最大限度的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例如,现阶段我国很多的大型企业,对下属的子公司实行统一的流程管理和再造。把物流管理提高到了很重要的地位,将企业的仓储、采购、配送、运输等一系列的物流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既可以减少了库存,又可以实现物资的及时配送,还大大的降低了企业在物流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和开支,从而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搞好物流管理,可以做到物资的最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减少了物资在运输、本文由收集整理装卸和保管过程中的减少和损害,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加强物流管理,可以很好的利用第三方市场

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看谁的市场占有率高了,而是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可以更好的协调、调动、利用、整合身边的市场资源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企业竞争力。像一些随处都可以买到的、常用的物资,那么企业完全没有必要来进行库存,他可以充分的利用市场的这个大库存来很好的满足自己的生产,这样的做法就可以大大的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的成本,大大的减少了流动资产的链条,进一步的优化了自己的资金结构,从而更好的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就是很好的利用第三方市场的物流效益。

3、加强物流管理,可以缩短物流周期,提高物流绩效

通过加强企业的物流管理,可以大大的减少了中间的环节。遵循就近采购的原则,可以很好的缩短物流的周期,从而降低了物资供货的周期,从而更好的提高了企业的物流绩效。现阶段企业的供货周期和物流周期直接影响到物流的成本和费用,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益。

二、关于强化企业物流管理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1、进一步建立新型的、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新体制

我国的绝大多数的国有企业,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物流管理的模式,建立新型的、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新体制。成立专门的物资配送中心,改变过去的单位领料制。配送中心是专门的物资、商务、信息基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经营机构,这种机构的建立有很多的好处:首先,他可以对物流管理的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进行统一的优化重组,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减少资金的投入和管理费用的节省。其次,配送中心,可以对物资进行统一的调配和管理,及时的减少物资的库存数量,从而可以加速资金的周转周期。它对库存的统一调配也大大的降低了管理费用和人力资源的费用。再次,配送中心进行的统一配送可以更好选取最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大大的减少了运输费用和运输成本。

2、要注重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培养

现在,我国企业普遍对仓库管理不重视,导致了这些部门的人员稀少和人员素质不达标。很多企业的现有的仓库和运输方式,根本达不到高标准、低效率的要求。现在的物流人员也只是简单的开单、发货和验货,根本达不到专业物流人员的要求和水平。所以,现在企业要想健康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在引进专门的物流专业的人才之外,还要对现有的物流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教育,以此来体改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他们的物流管理水平,来更好的满足现代化的物流管理要求。

3、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物流信息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兴起,现在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物流的管理也渐渐的转变为资产和知识的管理。一方面,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很好的掌握发货量、订货量、存货量的信息,还可以了解到当前的市场情况如何,从而更好的分析一下物流成本和物流费用,以便更好的预测将来的物流管理。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更好的控制物流管理,利用网络信息代替人力手工操作,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既可以减少了库存,又可以实现物资的及时配送,还大大的降低了企业在物流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和开支,从而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搞好物流管理,可以做到物资的最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减少了物资在运输、装卸和保管过程中的减少和损害,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进一步的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管理模式,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进一步加强对废旧物资的处理和运用

对废旧物资进行处理和运用,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方式,这样做不仅是对废弃物资进行的回收和利用,还可以有效的节约资源和能源,是企业的资源相对增加。这样的方法也是现阶段强化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比如说,许多炼钢厂生产出来的钢渣,很多都是以生产废弃物的形式处理掉,没有对钢渣进行进一步的利用和开发,造成了很多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如果把钢渣直接进行再利用的话,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经减少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6

关键词:商业模式

创新

核心竞争力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那么什么是商业模式,为什么要创新商业模式,以及如何构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成为了众多学者和企业家们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商业模式的概念、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实施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1.什么是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后期才开始流行。目前,商业模式在学术界的普遍性定义是: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1]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它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关于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一般来讲,包含目标客户的价值主张,业务运作的价值创造,销售和沟通的价值传递,企业合作的价值网络等四个方面,它们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创新商业模式的必要性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制约其发展的已不仅是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要素,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选择。离开了良好的商业模式,其它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都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和盈利的基础。在变幻莫测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建立在对外部环境、自身的资源、能力的假设之上,因此没有一个商业模式适用于任何企业,也没有一个商业模式永不过时,设计再好的商业模式也不可能永恒。[2]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商业环境瞬息万变,高科技飞速发展,给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原有的商业模式在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之后,正面临着质的改变,面临着“创造性破坏”。在这种机会和挑战并存的状况下,企业要想把握住市场机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商业模式不断进行创新就显的尤为重要。

3.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3.1价值主张模式创新

价值主张包含了企业界定的目标客户群和提品或服务给目标客户带来的独特价值。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都是围绕满足客户需求而展开,只有客户满意了,企业的价值才能实现。因此,针对目标客户的需求分析是企业需要持续做好的工作。客户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企业需要根据这种变化,重新定义客户,选择新的细分客户,提出相应的客户价值主张,并设计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适应客户需求,从根本上创新企业的商业模式。例如国内经济型酒店——如家快捷,避开了与星级酒店的竞争,作了特别的顾客定义,抓住了中小企业商务人群和观光休闲旅客的核心需求,他们知道自己的客户就需要一个干净卫生、环境安静、价格适宜的旅行居住环境,因此把酒店中不必要的繁琐的服务环节及房间的装饰都省掉了,为顾客打造舒适环境的同时大大降低了顾客居住的成本,从而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3.2价值创造模式创新

价值创造是指企业生产、供应满足目标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及其成本结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本身就是企业为了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并以此指导企业价值创造的活动集合。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建构能实现客户价值的活动流程——价值链。价值链是企业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及维护其产品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价值链定位对于价值创造扮演关键角色,企业如果想要分享价值链中的主要利润,则必须要掌握其中对于创造价值有重大贡献的关键流程与资源。价值创造模式创新的最典型企业是迪斯尼公司。迪斯尼整体的利润乘数商业模式中:源头是迪斯尼的动画制作,除开票房,通过发行、销售拷贝和录像带,迪斯尼赚到了第一轮收入。接着是主题公园创收构成其第二轮收入。世界各地迪斯尼乐园,吸引大量游客游玩消费。最后是品牌产品和连锁经营。迪斯尼在美国本土和全球各地授权建立了大量的迪斯尼专卖商店,通过销售各种玩具、食品、礼品等品牌产品赚进第三轮收入。其相关消费品主要包括迪斯尼动画形象专有权的使用与出让、品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关书刊、音乐乃至游戏产品的出版发行等。

3.3价值传递模式创新

如果说价值创造反映了企业在特定价值链环节上的增值能力,那么价值传递是衡量企业将价值输出的能力。企业创造的价值是否可以无损耗的传递,决定了企业最终为客户创造的价值。价值传递模式创新就是企业把产品和服务以创新的模式传递给目标客户的分销和传播活动,目的是便于目标客户方便地购买和了解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例如戴尔,改变了传统的电脑销售中分销商环节,创造了直销商业模式。通过直接接触,特别是互联网,戴尔能够掌握第一手的顾客需求和反馈信息,为顾客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围绕直销,戴尔打造了整合采购、装配、输出的高效的运转链条,将电脑送到顾客手中。戴尔的直接商业模式,省略了中间商的时间和成本耗费,缩短了戴尔与客户直接交流的时间和距离,去除了中间商所赚的利润,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取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3.4价值网络模式创新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联盟的建立和发展,今后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是单一线性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企业正从独立创造价值走向合作创造价值,有多条价值链构造企业价值网。价值网是一种系统化的商业模式创新方式。价值网络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是因为其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各成员企业单独运营所创造价值的总和。创新价值网络模式,企业应在价值网中选择合理地位置,发展与供应商、分销商、合作伙伴地联系,发挥协同效用。例如在全球家电产业链中,格兰仕自定位为“全球名牌家电制造中心”,为国外知名企业进行微波炉贴牌生产,不断积攒实力,实现了超大规模和专业化生产,极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在国内格兰仕以自有品牌为主,专注于研发和制造,将物流外包给专业公司,采用区域独家地经销商制度。格兰仕在价值链中选取了合理的定位,发展出独特的价值网络,创造了“低成本设计”的商业模式,将微波炉做到了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3]

参考文献:

[1]苟成富.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2):93-95.

[2]田志龙,盘远华,高海涛.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6(1):42-45.

[3]牛青青,林胜燕.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探讨[J].财经界,2007(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