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范文1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原因;对策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我国大多数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目前,世界500强已有80%进入中国,参与国内市场的角逐,我国企业不但要在国内市场与更多的大型跨国企业进行直接竞争,还必须逐步走向国际市场。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整体规模比较小,实力比较弱,抗风险能力比较差,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能够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相对优势,要拥有这一优势,企业就要在其自身所处的价值链中打造独特的核心能力,即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必要性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
之所以如此强调核心竞争力,是因为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并影响全局。可以肯定的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和培养将是我国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和充满机遇的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途径。然而,我国企业在建设核心竞争力方面仍处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上。大型国有企业往往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很完整,内部管理体制也不健全,影响了企业科学的管理和高水平的运作,出现了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的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而中小型企业往往是后劲不足,昙花一现,在管理或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好高骛远,为了“蝇头小利”而束缚了手脚,难以取得长远的发展,有的拘泥形式,盲目套用顶级公司的核心理念,却适得其反而每况愈下;有的投机倒把,甚至从昧心、违法的经营中寻求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最后只能是一败涂地。
二、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的因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分析,导致核心竞争力缺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管理决策能力的匮乏
管理能力是一个系统概念,它渗透到企业的全部行为中。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一个企业管理能力的强弱,在决策能力方面关键反映在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战略眼光、洞察力和风险决策能力等方面。基于管理决策能力而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断提升企业独特的战略决策能力,并通过设计企业独特的制度和规则体系,按照制度和规则去实现有序管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巨人”倒下的关键在于基于管理决策能力的核心竞争力缺乏。1995年,巨人集团发动的“三大战役”等活动以及后来巨人大厦事件的发生,史玉柱不得不承认,集团的协调出现了问题,企业的决策发生了重大失误。从核心竞争力角度考察,虽然巨人的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关键的管理决策能力比较弱,实施管理决策能力比较差。
2.技术创新能力的匮乏
想要技术领先,就要有核心技术,就要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巩固、完善核心技术。对日益加速的企业创新和产品创新,大部分企业都存在“先天不足”,“从众”现象比较严重,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差。同时从创新的方式上来看,企业的创新一般分为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企业自身资源限制,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采用引进创新。但利益的驱动以及我国法制的不健全,使很多企业追求的并不是长期的竞争优势,而是眼前的小利。因此,假冒伪劣、盲目趋从等现象非常严重,影响了企业乃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核心竞争力缺乏强化、扩张、升级的过程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但这个动力本身也是需不断发展提升的,只有这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永具特色,永葆青春,才能给企业发展提供持续长久的动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加强了企业内的民主管理,并开始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但企业在经历了痛苦磨砺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往往忽视或淡化了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其结果是核心竞争力退化,并最终丧失了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动力源特征。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对策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在一个较长时期始终保持较强劲的竞争能力,能够在市场中占据比较强的地位。核心能力是现代企业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能力。当然,对它的建设和培养还要有一个本质的规划和长期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内外两方面:
1.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
首先,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其次,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再次,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证。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国有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2.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
首先,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知识联盟具有以下特征:联盟的各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知识联盟的参与者广泛;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等等。因此,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
再次,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因此,我们的企业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目前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优秀的已经成功或者即将成功的我国企业在全球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都必须思考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取得自己的竞争优势,以确保自己能够活得长、长得大。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以及广大的企业管理者自觉地运用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企业之道,为企业之本,在此基础上吸纳西方优秀管理文明,形成以自身特色为大本大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跻身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范文2
摘要: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这两种能力具备有价值、稀有性、难以模仿、无可替代等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大学制度等大学文化因素,以及大学的学科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无形资产等资源因素都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但它们从不同方面对核心竞争力产生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大学;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大学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University)是指一所大学长期形成的、能使大学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建立在大学战略性资源基础之上的获取、创造、整合资源的特有的能力。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看,许多著名大学都客观地拥有各自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依靠其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在当前我国大学的发展中,核心竞争力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不可能有持久的竞争优势;没有竞争优势,就不可能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或高水平大学。为此,我们首先要厘清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各个大学各自不同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谋划和推动大学的发展。一、研究的基础及假设关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笔者曾总结出如下要点:(1)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发展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已融入大学内质中的能力。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同样是一种“累积性学识”,没有长期的积累,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该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明显特征,应独具特色,使其具有独特的竞争性质而难以为竞争对手所模仿,即应符合有价值、稀有性、难以模仿、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特点。因此,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差异化的有效来源。(3)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大学的学科、师资、无形资产、物质资源等战略性资源基础之上的能力。竞争必然导致资源的占有和配置问题,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大小也就取决于对其中战略性资源获取、创造及整合能力的高低。但是,战略性资源本身并不是核心竞争力。(4)由于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相对于其他能力而言,处于核心地位、支配地位的能力,可将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解为“基于战略性资源的能力”、“整合、协同各种要素的能力”或“支配其他能力的能力”。(5)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其长期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要在竞争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就必须识别、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符合这一概念要求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呢?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观点,在对大学诸多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二、对假设的论述大学的功能在历史上是不断演进的。早期的大学只有单一的教学功能。近代科学革命和英国产业革命对大学产生了深刻影响。1810年,德国洪堡创办了弗里德希—威廉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和科研相统一”的办学原则,后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从此,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为大学最主要的两大功能。世界上所有高质量的大学都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同时又高度重视大学的科学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前任校长杰拉德·卡斯帕尔(GerhardCasper)指出:“在大学面临的所有挑战中,一个挑战就是发展并维持大学的特色,这使一所特定的大学成为世界学习共同体的一部分。同时,大学要通过自己在学术领域的卓越,通过一定的措施以及现在和过去曾经属于它的人的自豪和忠诚将自己与其他大学区别开来。在很大程度上,一所大学的竞争优势在于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对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追求给予的鼓励和自由上。”这里所说的能力应该就是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康奈尔大学校长杰弗里·雷孟(JeffreySeanLehman)也曾说过:“成为享誉世界的一流大学,我们应该探寻两个问题。首先要自问有没有出色的学术研究水平,即老师们是否积极进取、富有创造力,学生们是否刻苦努力、才能卓越?其次要自问是否能让公众充分了解上述成就。”我国一些学者也对这两种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作过论述。纪宝成认为,“学科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而“提高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薛进文认为,“高水平的学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高水平的人才,是高水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内容”。一些学者则提出两种能力中的一种为核心竞争力。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的竞争就等于学生的竞争。大学的竞争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的竞争力。从这个角度看,说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点也不为过的。”“任何一流的大学都必须同时在教学、科研、服务这三个层次上具有竞争优势,其中科研居于核心地位。只有借助于科研创新能力,一所大学才能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即才能获得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进一步作如下分析:(1)从大学固有的能力看,包括人才培养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为社会服务的能力、筹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后勤保障能力、科技开发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诸多方面,但现代大学的功能是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及直接为社会服务,这三项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大学的功能体系。其他功能都从属于这些功能,或不能与这些功能相提并论。其中,培养人才始终居于中心地位,发展科学是大学的重要功能,它直接关系到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由于核心竞争力是大学能力中居于支配地位的能力,因此,我们不能将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泛化,在诸多能力中选择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这两种居于支配地位的能力,更接近或符合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2)服务功能是大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功能的延伸。大学的“服务”是有限定的,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服务,更强调以学术水平作为服务的主要基础。欧内斯特·博耶(ErnerstI.Boyer)曾说:“要把服务看成是学术水平,就必须将服务同一个人的知识的专门领域直接联系起来,与自己的专业性活动联系起来或直接来自于自己的专业性活动。……当今世界面临着大量的只有学术界才能提供技能和远见卓识加以解决的难题。因此,尤其需要如下这种关于学术的观点:理论和实践都服务于并促进人类知识的发展。”(3)大学与企业一样,就像一棵大树,核心学科是树干和主要的大树枝,其他业务部门是较小些的分枝,最终产品是果实,而核心竞争力则是提供营养的根系。如果仅仅看到竞争对手的最终产品,可能就会看不到它们的真正实力所在,就像只看到树叶而看不到树的强盛一样。从这种意义上讲,大学的产出,如毕业生、学术研究成果、社会服务贡献等均属果实,而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树形”理论,我们绘制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树形图(见图1)。图1大学核心竞争力树形图(4)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人才培养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固然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但并非拥有了这两种能力,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一所大学只有认真搞好人才培养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的培育、开发和提升,有针对性地发扬其优势和特色,使其在大学发展中发挥作用,这两种能力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大学只有对人才培养能力、学术研究能力进行认真的识别、培育、运用和评估,才算树立了核心竞争力理念,才能真正对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产生作用。(5)两种能力有共性,但在各个大学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是由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模仿性,具体而言,是不同大学由于大学文化、战略目标、决策体制以及战略性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核心竞争力的路径依赖所造成的。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概括为基于学校优良传统(如“实事求是”校训)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突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培养目标的突出的优秀人才培养能力,这是其他学校所无法比拟的。而北京师范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则表现为在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突出能力,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传统保留项目”,也是别人不可模仿的。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之所以拥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因为它们在这两种能力方面各自体现出有价值、稀有性、难以模仿、无可替代的特点。三、构成要素相关概念之辨析在已有的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许多与核心竞争力有关或者被直接指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如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大学制度、大学的战略性资源、学科、师资队伍,大学文化、品牌,等等。对这些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的“相关要素”,试分别进行简要辨析。(1)办学理念。办学理念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导向,规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取向,因此与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这正是人们容易把二者混为一谈的主要原因。“大学理念是指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持的大学教育思想观念和哲学观点”,包括学校的使命、愿景、发展战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等。没有理念指引的大学实践,是一种盲目的实践;没有理念指引的竞争力,也很难上升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一般而言,大学的办学理念都是卓越而又独特的,对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表1列举了国内外部分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表1国内外部分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续表此外,由于办学理念不能直接给人们提供价值需要,因此,尽管它同核心竞争力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但仍然不能归于核心竞争力;虽然核心竞争力是特有的、独特的,但反过来讲,特有的、独特的并不一定就是核心竞争力。
(2)办学特色。办学特色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有效途径,是形成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办学特色是在大学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它和核心竞争力相辅相成。一方面,办学特色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大学只有在发展中强化特色,才能逐步形成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完成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运用;另一方面,办学特色是核心竞争力的结果,正是核心竞争力得到培育、运用和提升,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才能逐步凸显出来、稳固下来。办学特色与办学理念类似,同样不能直接给顾客提供价值需要,而必须通过大学具体的行为间接地起作用。因此,无论它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有多密切,也无法归为核心竞争力。(3)大学制度。大学制度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培育和运用的环境和手段。一般认为,成功的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等,在我国大学主要体现为决策机制、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和谐及党政协调机制等等。正是这样的大学制度,孕育、孵化、催生了大学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着一所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因此,大学制度是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并不属于核心竞争力本身。在已有的研究中,大学制度之所以也被当作核心竞争力,是因为人们大多从制度经济学“制度是关键”的命题出发来认识制度问题。在我国大学发展的实践中,大学制度确是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显得十分迫切。事实上,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仅仅是为培育核心竞争力扫除了制度障碍,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和手段。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就是核心竞争力。人们一般把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大学制度都归结为大学文化的内容,那么,大学文化显然也不是核心竞争力,但与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4)战略性资源。战略性资源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战略性资源是指在大学中能够被感知和测量的具有核心优势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括学科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无形资产等。大学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固然需要战略性资源,但这些“静态的”资源本身并不能直接形成竞争力,战略性资源是需要被使用、整合的,只有建立在战略性资源基础之上的获取、创造、整合资源的能力,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例如,有些大学或者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或者与政界、企业界有特殊的密切关系,或者拥有一些特殊的垄断权等,这些资源均非核心竞争力,只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石。它们一旦被引入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发挥出较大作用,就成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坚实基础,使得这些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在诸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中,学科、师资队伍及大学品牌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也值得进一步明晰。(5)学科。学科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一般认为,学科是一个资源共同体,由三类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学者、学术信息和学术物质基础);是科学范式在大学的具体体现;是包含行为规范、价值观、信息、物质技术基础和人才的组织;是大学知识创造、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基本工作单元和工作载体。大学是进行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地方,学科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所大学竞争力的高低。一流的大学一般都具有一流的学科资源,其中部分学科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为其他学校所无法比拟,如清华大学的工程类学科,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类学科,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学,等等。无疑,在所有概念中,学科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因此,本文也认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学科相关性”,并试图用“学科能力”或“学科建设能力”来概括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学科相关性”并不等于就是“学科”。“学科建设”概念在国外大学研究中很少使用,并且为社会公众所难以理解,基于国内外比较研究和用户价值性的考虑,本文最终以“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来概括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6)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的创造主体和承载者。大学成功之关键在于拥有一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培育、运用和评估,无一不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推进。但是,资源本身并非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管理和整合才能转化为能力,师资队伍只有在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动态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核心竞争力来。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有些大学虽然拥有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但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当,教师管理松散,以至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始终上不去,结果并未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7)大学品牌。大学品牌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方式。品牌是大学重要的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有“名”与“实”的相关性,但二者并不等同。大学核心竞争力综合体现在大学品牌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上,但核心竞争力并非一种资产,而是一种能力。无论对企业抑或大学,品牌都不应被看作是核心竞争力,但品牌应该展现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8)某些相关优势。这里主要是指大学的整体优势、大学的比较优势以及某些个人的竞争优势。大学的整体优势并不等于核心竞争力,因为即使一所大学没有整体优势,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领域而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一流的大学,最典型的如卡内基—梅隆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大学的比较优势也不等于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是指与其他大学相比的优势,更多带有外源性、暂时性的特征,而核心竞争力是大学内在的支撑力和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样,个人的竞争力也不是大学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整体资源和能力的一种整合,是买不来、带不走的。因此,无论是大学领导者还是教师,单个人才都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把个人的竞争力转化为学科的优势和梯队的优势。例如,卓越大学校长的能力怎样变成大学的制度优势,一流教授的能力怎样变成学术梯队的优势。四、结论及模型结合文献综述、比较分析和排除法等研究方法,在上述辨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大学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模型,实际上也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结构模型、识别模型(如图2所示)。图2大学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模型从模型看,一方面,一所大学卓越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特色、良好的大学制度等,共同构成大学文化,对核心竞争力起着发展导向、形成路径、环境支持等作用,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形成、培育和运用的源动力。这正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与其历史、传统、特色、校风、校训等因素密切相关,以致常被混为一谈的原因,也是大学核心竞争力难以模仿、转移的原因。另一方面,大学丰富的学科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无形资产,共同构成大学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对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的支持、保障作用,其中人力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创造主体和承载者,学科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工作单元,大学的社会服务能力、科研转化能力、筹资能力等,则是核心竞争力的支撑或延伸。这些相关因素尽管不是核心竞争力本身,但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均有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相关因素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困难。从模型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照抄照搬,更无捷径可循。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打造,需要按照科学的路径,举全校之力,标本兼顾,埋头苦干,持之以恒。参考文献:[1]刘向兵。大学核心竞争力概念辨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2]杰拉德·卡斯帕尔。成功的研究密集型大学必备的四种特性[A].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第二辑)[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杰弗里·雷孟。在北京大学的演讲[DB/OL].
[4]纪宝成。科学制订学科规划,大力加强学科建设[A].发展与繁荣人文社会科学[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薛进文。调整学科凝练方向加强创新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N].南开大学报,2003—11—06.[6]黄达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4,(19).[7]黄秀兰,邹吉忠。加强科研工作,提高研究能力,形成和提升中央民族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民族教育研究,2003,(2).[8]欧内斯特·博耶。学术水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A].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5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9-30.[9]韩延明。大学理念及其相近概念辨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7).[10]邹晓东,黄争舸,陈劲。基于学科核心能力的学科组织创新[J].科学学科研究,2004,(4).
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范文3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企业价值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当今世界,开放和竞争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特别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日趋加剧。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正确的组织创新理念,不断加强企业创新方面的建设。组织创新是一个系统,它既包括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还包括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能构建起企业自身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上,企业往往习惯于通过提高现有产品的价格与性能的比的方式来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或者是通过产品的低成本,或者是通过产品的高质量或者高性能来赢得竞争优势。然而,当众多企业都热衷于这一标准方式时,这种方式作为企业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之源的重要性便会大打折扣,而且因为技术的快速传播与模仿复制,其实现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同时,由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很难维持太久,充其量为短期差异化竞争优势。从长期来看,一个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应立足于企业在追求顾客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向顾客提供优于竞争对手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为顾客所看重的消费者剩余价值的能力。企业的这种独特能力,由于意在追求顾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体现了顾客价值导向,同时,又难以为竞争对手所模仿,因而,可以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将企业的这种能力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对其作如下定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中的集合性知识(Collective Learning),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多样化生产经营技术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知识。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日益缩短和企业经营的日益国际化,一个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管理层如何比竞争对手既快速又低成本地将遍布于企业内的各种技术和生产技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对于组织创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是企业在本行业、本领域实现持续组织创新,不断获得明显竞争优势的保障,而且还是企业开辟新领域、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建立新的主导产业、实现战略重心的转移的重要手段。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树干和枝干是核心产品,树枝是业务单位,树叶、花朵和果实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而为所有这一切提供养分并起支持和稳固作用的树根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隐含在核心产品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是它们的组合。因此,企业要适应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实现组织的不断创新,核心竞争力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带有里程碑意义的全新概念,标志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第三阶段的到来。近几年,尤其是许多快速增长的大企业,不再热衷于制定进入世界500强的规划,而是转而思考如何深化自己的核心能力。这说明我们的企业家正在走向成熟。
然而,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却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把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个静态的概念来理解。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目前,国内对核心竞争力特征的描述主要集中在核心竞争力的专有属性上。如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难以模仿性,强调其是不可能被偷去也不可能买去等。然而,这种对核心竞争力特征典型论述的最大问题,就是以静态的思维来看待核心竞争力。
首先,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同域同期企业之间的相对比较。同域是指各企业的产品有竞争关系的地域。我们在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如果只注重其绝对的一面,在实践中就会让企业感觉其高不可攀,会以为只有那些高精尖的东西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只要在某一时期比同一地域中有竞争关系的其他企业有优势的竞争力,就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要件。
其次,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核心竞争力是不同的。由于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不可能存在永恒有效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约束条件决定了我们的企业不仅要努力建立某一时期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还要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不断建立新的优势竞争力。任何核心竞争力都有时效性,因此静态性地强调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模仿是不全面,也是不准确的。因此,企业要深入了解和研究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在竞争对手模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前,就努力构建新的企业蓝海,建立新的优势竞争力,确保持续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分析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优势最终要表现在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上。因此,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有相当一些企业在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劣势日益突出。因此,如何能提高这些企业的竞争力,更好地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持久性,是摆在现代企业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组织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套打造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策略。笔者认为,这些策略主要包括策略制胜和能力制胜,具体分析如下:
(一)策略制胜
在企业的谋略中,最关键的是制定企业策略。策略不只是一种经营哲学,而且是具有实用价值的策略思考逻辑。从企业长远的经营目标出发,企业要发挥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在竞争性定位上进行选择,策略越是得当,其竞争优势的追求与发挥越显著。聚焦策略,即专注于最擅长的领域。企业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特点,把自身有限的资源优化组合起来,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专门业务,专注于最擅长的领域,并不断钻研,力争把握该领域的最新动向和潮流趋势,在这个领域做得最好、做得最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就能在这个领域大显身手,获得成功。差异策略,即形成自己的特色。在集中资源进行专业化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独一无二的产品是一种差异,独到的营销是一种差异,独特的管理是一种差异,独有的服务也是一种差异。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方式、方法等,对消费者形成独特的吸引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领先策略,即引领行业潮流。这种引领潮流可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行业本身领先,属于新兴的朝阳产业,比如IT产业等。企业所属行业的内在盈利能力是决定这个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要素。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如果栖身于一个已经过度竞争或前途暗淡的行业,获利甚微,即使如何改善其地位也无济于事。二是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在一个行业中,不管其平均盈利能力如何,总是有一些企业比其他企业更有利可图。因此,企业要充分培养对新事物的敏锐性,能够成为率先进入先进行业的企业,或者成为处于行业竞争领先地位的企业,大获其利。
(二)能力制胜
一个企业的成长具备竞争力固然重要,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具备保持和提高竞争力的能力更为重要,这就是能力制胜。
培养企业学习能力。要强化企业内部学习机制,塑造一种企业整体有效学习的氛围,建立一种支持学习的企业文化,从而促进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的协调发展。同时,还要学习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不断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培养企业成为知识经济下的学习型组织,提高创新能力,增强适应性。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维持企业在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企业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进行技术、营销、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并提高创新的效率,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才能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寻找潜在的市场能力。通过对竞争对手分析,发现它们的弱点,在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不断寻找机会,发展和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找到自身能够为消费者或者客户提供特殊利益的方式与方法,这本身就是在建立和发展核心竞争力。
四、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我国现代企业要适应当今外资跨国并购带来的新变化,就要努力构建企业自身的消化吸收和组织再造的能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笔者认为,我国现代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集中企业资源实施专业化经营,形成自身独特差异
集中和优化企业资源,从事专业化经营,逐步形成自身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同时,也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均可能构成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二)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持续创新。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奠定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要件。
(三)发展自身比较优势,构建潜在核心能力
企业要不断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对竞争对手进行全面分析,发现他们的弱点和劣势,发展自身的比较优势;同时,通过为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分析,找到其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特殊利益的方式与方法,进而建立和发展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企业还要立足国际竞争,突出主营行业优势,明确企业的规模、产业边界,分析企业在各产业中的竞争优势,明确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和手段。
(四)核心竞争力是孕育在公司良好的治理结构之中
国内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能否培养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看公司是否在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企业要把强化企业管理、转变公司机制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和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4.
2、张玉利等.重新设计组织[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3、赵曙明.东西方文化与企业管理[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
4、周德孚,殷建平,蔡桂其.学习型组织[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5、路甬祥.创新与未来[M].科学出版社,1998.
6、黄继刚.核心竞争力:未来企业竞争的基础[J].经济管理,2000(8).
7、(英)唐纳德・索尔等著;包刚升译.如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人力资源管理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发展现状也十分严峻,如何树立并保持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而言十分重要,通过本文的浅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如何更好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中小企业更加稳健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1.分析
1.1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基本概述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虽然中小企业日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但是不少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经营困难,究其原因是核心竞争力薄弱和忽视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2中小企业发展中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分析
中小企业要发展,要扩大规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源泉,这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和市场地位。如果产品策略,产品技术,管理理念总是模仿他人,没有自己的创新和改善,会遭到市场冷酷的淘汰。因此,中小企业应该拥有自己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占领市场。
2.国内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1中小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
2.1.1从企业管理方面培育核心竞争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能力,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用人机制,提高人才待遇,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社会作用,用新的方式培养和交流人才,用新的观念认识和选拔人才。不仅着眼于科学研究人才、技术开发人才,而且要着眼于管理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创造性。
2.1.2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培育核心竞争力
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培育核心竞争力,要建立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它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力度, “海尔文化”构建了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它使海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竞争优势。企业文化能培育出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更加稳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2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2.2.1企业管理原因
在迅速壮大发展的中小企业中,企业经营管理者们大部分靠的是快速抓住了市场的既得利益,他们缺少经营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仍为家族企业,管理方式随意性很大,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管理手段原始、制约机制不完善
2.2.2轻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都非常希望快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却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发展和战略眼光。中小企业的制度建设相对不够完善,中小企业各方面的制度建设比较欠缺,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在企业管理中起到贯穿始终,辅助企业营运的作用。
3.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3.1人力资源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都是自主创业,很多方面不完善,其发展仍然受到多因素的制约,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停留在人员招聘、薪酬核算等单一的人事初级管理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人力资源管理随意和人力资源管理不合法等问题,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过程中核心竞争形成的主要障碍。
3.2如何在中小企业中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3.2.1确立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工作的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建立在内部充分沟通、相互协作基础之上的。根据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建立一个在决策层、项目执行层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科学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将有助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与落地实施。
3.2.2确立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理念
中小企业要从狭隘的“我发钱,你干活”的用人理念调整为以人为本,以团队核心竞争力建设为重的观点上来。重视人才的需要,鼓励员工为主,并且利用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资源培养员工的工作责任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自己的特长优势,并且让人才全面发展,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应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人性化。中小企业在人才吸引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运用多种形式,吸引和留住人才。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应该实行灵活的薪酬制度,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创造其他人性化方式吸引人才,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勇斌,蔡根女.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与核心能力培育[J].改革论坛,2002
[2]张振勇.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途径[J].经济师,2011
[3]张德玲,倪庆红.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及战略选择[J].理论观察,2004
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范文5
现如今,小微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等发展特点,一直得不到技术创新的支持,而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又必须依赖于技术创新。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了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机会,要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在企业管理和市场产品开发方面进行创新。本文从当前社会科技水平的先进性角度出发,讲述了小微企业如何进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如何进行自身的科技创新,提出小微企业应该借助我国政府加快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
小微企业要想进行科技创新,不仅经历着高风险,同时也具有创新成果溢出的效应,一般而言,政府会利用财政政策工具对科技创新的市场失灵现象进行干预,主要是为了填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带来的私人收益与社会总收益之间的差距,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我国要创建的是创新型国家,因此对于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也很重视,小微企业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深化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微企业进行核心竞争力培养的要素分析
1.问卷调查。小微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科技创新难度大的特点使得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道路十分艰辛,但是并不意味着小微企业不需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小微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以及行业特征,适时的培养核心竞争力。本文对于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上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设定了小微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12项要素,并发放问卷请45家小微企业对每个选项进行重要性打分,这12项要素分数设置在1-5分之间,分别表示完全不重要、部分不重要、重要、部分重要、完全重要。具体的情况经过笔者的数据资料整理,情况如下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小微企业的12项核心竞争力要素中,得分最高的为灵活的小额融资来源、注重诚信、可靠的市场信息来源三项,其次是高素质核心团队、良好的企业经营地、良好的销售渠道、良好的企业文化、良好的政府关系等,得分较低的为企业产品与服务价格低、与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等。虽然本次调查的小微企业只有45家,限制于行业,不能够完全的反映小微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情况,但是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2.如何培养核心竞争力。从现实角度出发,小微企业要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继承良好的商业传统——保持企业诚实守信本质。因为小微企业主要特点上的劣势使得企业更应该注重诚信带来的直接效应,小微企业一般采用直销方式进行销售,以服务本地市场为主要目标,而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关键就是诚实守信,一旦企业出现一次价格欺骗、以次充好、质量不达标的情况,那么小微企业的诚信就会消失殆尽,导致失去客户的危险。近年来,小微企业格外注重诚实守信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效仿大型企业的商业传统,保持诚实守信的企业发展理念。小微企业应该引以为戒,保持企业良好的诚信品质,提升企业信誉,建立坚实的市场竞争力基础。
2.2建立灵活的市场信息获得渠道,提升小额融资能力。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还需要建立获取可靠市场信息的渠道,灵活、可靠的市场信息是小微企业占据核心市场的基础,只有在信息源头上为小微企业的品牌打响信息站,才有可能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另外,灵活的小额融资能力也是小微企业进行市场投资的基础,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趋势表明,导致小微企业不能长久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灵活的资金基础,融资能力的提升不仅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也是进行新投资、新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的基础,因此,提升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准确、可靠的市场信息以及不断提升的小额融资能力。
2.3其他建议。通过对45家小微企业核心竞争要素的分析可以知道,小微企业除了注重自身诚信、具有灵活的市场信息获取渠道、具有良好的小额融资能力之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是灵魂,注重经营地点的选择、建立与客户良好的关系、注重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另外,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销售团队也很重要,当然还有许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需要小微企业自己去寻找,但是无论如何,进行科技创新是小微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核心环节。
二、小微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建议
1.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注重于高校的合作。国家对于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一定的优惠,降低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免征进出口关税等,都是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项目上应该注意的要素。科技创新需要小微企业具有良好的资金基础,国家鼓励小微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并设立了基金鼓励小微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及技术创新,使小微企业享受一定的贷款贴息政策,企业注重这些抵扣项目,降低创新成本,才能保持小微企业长久的市场竞争力。另外,小微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不仅可以降低小微企业的创新投入成本,还可以实现企业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
2.树立创新意识,进行企业产品创新。自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使得企业之间的生存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企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小微企业要想取得长久发展需要树立创新意识,科技创新需要企业自身具备优良的创新精神。首先,小微企业要懂得自主创新,产品的质量是满足顾客的基础,令顾客满意的自主产品不仅能够突破传统产品的销售障碍,还能够为企业扩大销售人群,但是单纯的技术引进并不能保证自身产品的好质量,还需要具备企业自身的特点,自我的突破使得产品处于潮流的领先地位;其次,完善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要想进行科技创新,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完善创新体系的基础就是鼓励员工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个人创造性,鼓励科技创新型人才提高自己的创新成果,发挥它们自身的聪明才智,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加强小微企业与国际大型企业的技术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产品创新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合作的机会,也大幅度的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结语
总之,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企业顺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注重企业诚信品质,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波.论科技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科技与企业,2014,01:6-7.
[2]兰飞,王华,沈亚飞.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02:86-90.
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范文6
关键字:企业文化;提升;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1、企业文化与提升竞争力的必然联系
1.1企业文化加快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1.1.1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催化剂
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提倡和推崇的价值体系,也是员工认可、自觉践行、传递思想的一种方式。企业文化就像一种无形的力量勉励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努力。在这个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员工管理的核心与灵魂。完整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协调各部门有效、快速的发展,从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这样就逐渐凝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1.1.2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基因
企业文化在企业资产中占重要地位,也是企业价值链中不易模仿的部分。一旦公司形成了等级不同的企业文化,也就代表着核心竞争力的等级差。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组织机构、企业员工等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企业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这种独特的产物难模仿、难超越,即便可以,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1.2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创新不仅是企业的精神支柱,还是企业技术、制度、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企业文化需要不断的创新、完善自己才能适应企业内外部的竞争环境。优秀并且具备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可以实现资源与价值的最大化,继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3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互动机制
在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就是母体,就是企业生存下去的武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与提升离不开企业文化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升华。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发展。
2、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文化、开放的管理、有效的手段为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奠定了基石。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竞争力最重要的部分,优秀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大力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企业文化队员工的影响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对员工加强思想政治监督,勉励员工认真学习,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自觉自勉,并且还能促进员工的学习动手能力,培养优秀的组织能力,最重要的是能提升每个员工的素质。这样员工才能更好的为公司服务,为社会服务。
② 企业文化在每支队伍的影响
哈弗商学院研究海尔案例的佩恩教授说:“过去,看一个公司的业绩仅仅看账面,而现在更多的要看公司的文化及其产生的凝聚力,这是公司能否持久发展的关键。”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对企业有很大作用,并且极大的加强了企业队伍的团结协作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因此优良的企业文化对员工队伍建设具有不容忽视、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
③ 企业文化对企业工程的影响
核心竞争力同样体现在产品的竞争上。要想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可以影响企业的产品、工程等等。例如一个好的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形象。所以,我们要根据国情,着眼全球,抓住机遇,树立自己的品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企业正是因为它独有的文化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站住脚。美国学者讲过:“你能用金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劳动,但你不能买到一个人的热情、主动、和他对事业的追求”。这一切都是通过企业文化拥有的。企业文化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作用,是因为它在企业中有导向、约束、激励、传播的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发挥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根源性的核心竞争力。
4、企业创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的对策
① 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特色的企业文化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我国文化逐渐丰富,这也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可以根据本国国情创建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文化来丰富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② 放眼全球,塑造品牌形象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体现在产品的竞争力上。塑造良好的形象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这个企业的灵魂、鲜血、生命,是企业无形的宝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个好的品牌在国内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在国际上则代表着民族、国家的形象。我们要把握经济一体化这个机遇,着眼全球,树立自己的品牌。
③ 加强整体学习,升华企业文化
在这个时代,你没有任何优势,要想打败对手,就要比对手学习的更快。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不健全,学习动手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组织学习小组、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开展学习活动,来刺激人们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提高群体的智慧和能力,提升整个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繁荣与发展。
5、总结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不断发展与创新中积累的财富,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更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个企业的荣辱兴衰与企业文化有很大关系。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丰富企业文化,才能尽快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让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站住脚。
参考文献:
[1]姚仲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与顾客价值分析[J].经济问题,2001(12).
[2]庄培章.现代企业文化新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