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

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范文1

关键词: 空调工程技术 CDIO理念 实训基地建设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就要“突出技能教育,突出实验、实训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要强化职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就要“着力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当前,制冷空调行业技术发展较快,对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人员实践技能的要求及整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程类高职教育重在培养“能够运用治理技能或操作技能,把工程设计、规划、决策变换为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的人才”。要实现工程类高职教育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在CDIO工程环境中进行实训则是关键环节,因此,CDIO实训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空调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设计理念

(一)环境观念

该观念的最基本概念是环境。一般地说,环境即系统周围的这样一些对象的总和,它们的属性和变化将影响系统,同时系统的属性和变化亦将影响到它们,这种影响是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作用实现的。豪尔(1962)在讨论现代设计的基本策略时指出:“我们不是简单地设计一个将被引进环境的系统,而是要揭示环境是如何制约它的。实质上,设计的成败由系统达到的适应性,即它与环境协调的程度来衡量。”按系统方式的要求,研究工程教育的种种问题,如高职空调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均需从环境入手,采取由外(环境)而内(系统)的路线。

(二)CDIO理念

CDIO是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的简称。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创新工具,CDIO框架提供了面向学生的教育,即强调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行(Operate)现实世界的系统和产品过程中,来学习工程的理论和实践。CDIO包含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构思”,包括定义需求与技术,考虑战略与规章制度,开发概念、构架与商业案例;第二阶段是“设计”,主要关注于创建设计,即描述将被实现的计划、草案和运算法则;第三阶段是“实现”,指的是把设计阶段的计划等转化成真正的产品,包括制造、编译、测试和验证;最后一个阶段是“运行”,即使用实现的产品来达到想要的价值,包括维护、演进和报废系统。

(三)CDIO作为工程教育的环境

CDIO方法的第一准则就是我们应该重拾传统,把工程教育重新置入工程实践环境―――即产品、流程和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中去。我们认为,构思―设计―实施―操作不应该成为教育的内容,而应当被视为获得这些内容的工具和环境。我们强调的是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学习这些内容会更好,且在CDIO环境中可以大大加强其个人的、人际的、系统构建的能力。上面已经描述了“构思―设计―实施―操作”的环境,旨在构建一个并非唯一的产品、流程和系统生命周期的模式。空调工程技术中关于空调系统的构思、设计、安装、维护等环节恰恰体现了产品、流程和系统生命周期的构建过程,因此CDIO作为工程教育的环境完全适用于工程类高职高专教育。

二、空调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一)CDIO理念的空调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预期特性

为了让培养的高职工程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工程职业素质,基于CDIO理念所建设的空调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应具备以下属性:能鼓励学生亲身学习对空调产品、过程和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同时支持应用本专业的和跨专业的知识;使学生能容易地学到个人的和人际的技能;使学生能容易地参与团体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符合当地的健康和安全规定;提供持续的资源;由学生进行组织和管理;提供灵活的仪器和设备;除正式的课堂时间外,让学生能容易进入实训室;让学生能使用现代的工具、仪器和软件。

(二)CDIO理念的空调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设计

工程实践场所的设计是让学生积极地进行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习,并支持整个课程计划,这与传统的实训室是不同的。传统的工程实践场所主要是演示性实训为主,而没有为构思、设计和团队建设提供支持,如此学生在一节课中充当比较被动的角色。如果要强调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是空调工程技术教育的背景环境,那么,就应创造一个空间,使学生在此背景环境中参与设计这些阶段内容的工作。CDIO空调技术实训基地应该在空调系统构思、设计、施工管理与维修及运行控制这四种不同的空间中支持学生学习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如下图所示:

1.空调系统构思讨论室

高职工程教育中的系统构思并不完全等同于本科工程教育中的系统构思,由于高职教育更注重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因此该构思讨论室主要强调对诸如已有的或新近投放市场的空调系统的原理剖析,理解用户需求和发展概念,它们包括个人与团队的讨论场所,以鼓励概念的形成和优化。当然对于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也积极鼓励他们构思新的系统。典型的设备与资源包括白板、计算机、投影仪、网络接入、图书馆在资料等。该讨论室基本上不涉及技术的大型空间,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交谈、倾听及反思的过程互动。

2.空调工程的设计实训室

空调工程的设计实训室所支持的是协作模式和数字化设计,典型的设备包括安装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辅助制造软件与开发、仿真软件的计算机与共享数据库等,能够支持学生团队相互协作。实训内容包括空调负荷计算、设备选型与布置、管道水力计算、控制方案确定、施工图纸绘制、工程造价概算等,从而培养学生具备空调系统的计算选型能力、工程制图的能力、空调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空调系统自动控制应用能力、空调工程概预算能力。除正式的实训课外,该实训室还可在课余时间开放。

3.制冷空调装置施工管理与维修实训室

制冷空调装置施工管理与维修实训室通过引进相关设备可以让学生建造小型、中型和大型空调系统。学生在该实训室中所进行的项目范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例如空调工程的施工管理项目包括了施工图纸识读、材料准备与部件制作、工程安装、系统调试,从而使学生掌握较强的工程识图,制图能力,制冷系统的维修与空调系统的调试技能,以及空调系统自动控制应用能力;再如制冷空调装置的维修项目,通过故障分析、排故与维修、检测、试运行,学生能掌握制冷与空调系统的维修技能、大中型制冷压缩机维修技能、制冷空调换热器的维修技能、制冷空调自控系统维修技能等。实施实训室对于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重要,因此该实训室的建设要考虑学生的项目必须具有灵活性外,还应考虑安全性和可用性。

4.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实训室

为了学生提供学习运行产品的机会,最后还应建设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实训室,为此我们把该实训室建在了本校的校办工厂――浙江商业机械厂,主要设备包括模拟室内外环境所需的恒温恒湿设备、空调设备风量及温度测试系统、室内外绝热围护结构、计算机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标准样机、多媒体教学设备等,通过运行环节的实训,从而培养学生空调系统的调试技能、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技能、冷库的调试技能、制冷空调自控系统维护技能等。

参考文献:

[1]Crawley,E.F.,Malmqvist,J.,¨Ostlund,,S.,&Brodeur,D.R.,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 CDIO Approach,Springer,New York,2007.

[2]Jack Chin.Environment Education Situation Analysis[R].California:The Gordon Moore Foundation,2001.4.

[3]cristyl Laytal&Marian Norris.Environmental Eucation and Educational A chievement:Promising Progress andResourse.Washington,D.C;National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 partnership.2002,9.

[4]Edward F.Crawley,查建中,Johan Malmqvist,Doris R.Brodeur.工程教育的环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4).

[5]王沛民.工程教育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6]陈小虎.校企融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7]唐良奇.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创新模式研究――以CDIO方式为例[D].硕士研究生论文,浙江大学,2009,(7).

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范文2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主题设计;文化内涵;设计理念

1导言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代表着整个城市的形象,在规划城市公园的过程中融入文化内涵,不仅可以使得城市公园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境界,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每一位园林景观设计师,都能多拿出一份严谨与认真,让设计出的城市公园景色如画,让漫步在城市公园中的人们流连忘返。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分析

公园景观设计与公园的主题、功能等有很大关系.例如,综合性公园就要突显公园的综合功能,有林地、绿地、活动场地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而专题公园则要突出其专题特色,风景名胜公园要结合其历史文化底蕴进行开发;植物公园要结合其植物特点进行开发等。不同类型的公园,其设计理念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设计元素的差别却较显著,这样才能突出公园设计的特色,满足当代大众的个味、求异心理。针对于大众不断提高的精神生活要求,如何树立科学理念,进行公园景观的创新设计,是提高当前公园景观建设的关键。一方面,设计理念为公园景观设计、建设提供了思想支持,为公园的景观注入了更多的思想和文化色彩。另一方面,设计理念有效的将公园景观建设的各个元素统筹起来,更充分的挖掘了公园景观建设各个元素的潜力,增强了公园建设的境界价值和生态价值,使公园建设更好的融入整个城市的建设,成为城市文明、文化的窗口。

3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设计要素

3.1 山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与水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系统,阳刚如山,阴柔如水。在园林规划中,山和水是重要组成部分。山可作为主景、前景、隔景、碍景。水是是园林规划造景的重要因素之一,山因水而活,树木因水而茂,亭榭因水而媚,空间因水而阔。水体使得园林产生了活泼生动的景观,造就了开阔的透镜线和空间,园林规划中,较大的水面可改良城市气候,同时也可开展多项水上运动,如划船、游泳、钓鱼等。静水使人感到平和安详,动水使人感到活泼欢快。因此在现代园林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山水的应用。

3.2 地形

地形是外部环境的地表因素,是园林规划的载体和基础,构成了园林骨架,起到组织和分隔园林空间作用,影响着游览的视线、路线和速度,并且能改善局部小气候。园林地形包括台地、山丘、斜坡、水池、溪涧等,不同的地形、地貌体现了不同的景观特征,影响了园林的风格与布局。在现代园林规划中,地形的塑造不仅要师法自然,同时也要体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天人合一”的造景内涵。

3.3 植物

在现代园林建设规划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生命有机体的园林植物,以丰富的色彩、优美的姿态、沁人的芳香为园林创造了独特的意境。园林植物的搭配设计遵循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设计原则,营造春夏秋冬四时之景可使得园林产生繁花似锦的春、绿荫暗香的夏、霜叶似火的秋、翠绿常延的冬的美丽景观,体现季节变换的自然魅力。

4公园景观的设计理念

4.1景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

公园作为划分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结构单元,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开发、结构的调整,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公园建设中,要善于利用城市原有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水系和植被等客观条件,使公园景观与城市各个空间相互融合渗透、优势互补、和谐统一。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结构特点,尽量创造一种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意境。此外,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还要提倡景观与周围建筑的协调一致,通过垂直层次的植物群落和衬托出地势的变化,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建筑的颜色基调丰富景观空间上的色彩,使得整个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创造公园新空间。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注重景观设计与城市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公园是个开放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熔炉,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建筑小品,景观设计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在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与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基调相呼应。在城市不断发展可谓是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公园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空间,在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城市可以利用的道路、站台、排水沟、集市等空间,使其成为公园景观可以利用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与传统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间风格和生活化公共空间之间的综合化、多样化将吸引尽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

4.2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进行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注重城市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再现,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历史古迹等融入景观设计之中,突出公园景观的地域文化主题,使其彰显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把握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重视对景观的建设与城市旅游开发的结合,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基调,将城市“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主题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中,从而将城市打造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的旅游景点。

4.3体现人性化

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人性化是公园景观设计的一个趋势,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景观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对公园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必须突出“人”的价值,全方位、多层次的从人性化角度入手,整体上考虑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包含的各种问题充分分析和研究,使得景观设计和人们生活节奏和需求向协调,让人们在欣赏景观的时候感觉更加舒适,还能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还需要考虑人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理特点,设置明确的功能分区,构建多层次动静结合的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要顾及人的感官理性评价。充分利用景观设计出来能引起人们思维变迁情景,让人们的意境在公园的景观徜徉中得到升华,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4.4突出“绿色”景观

一个优秀的公园景观设计应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不单单能满足当前人们和城市发展的需求,还要着眼于长远利益考虑。最起码不会对人类资源再生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是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负责,也是为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负责。

5结论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将对自然、对社会的情感充分体现出来,应用景观设计理念,结合不同的景观设计元素,使大众与设计者产生情感、精神世界的共识,使公园景观建设能更好的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成为展现城市的窗口,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杰作。

参考文献

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范文3

关键词:城市公园;生态环境;设计;构建策略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城市公园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定位逐渐转变。强调公园生态环境的有效构建,营造“生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空间,成为城市公园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传统意义上的园林由囿和圃发展而来,强调区域性,以园林为核心。现在城市公园绿地打破狭义的区域概念,越来越重视公园的“生态”属性,同时着力于自然生态元素的融合、人文景观的创设,进而使人与环境和谐共融。本文以马桥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究公园生态环境的构建策略。

1公园生态环境的构建理论

目前,公园在城市公共服务定位中的作用日益完善,更强调“生态+人文+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构建。对于现代城市公园而言,生态环境的构建,应着力于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和景观社会行为学的综合应用,充分体现城市公园的“生态”、“人文”、“使用”等本质属性。

1.1景观生态学理论

生态公园的构建设计,应以“空间”的有效搭建为基础,强调空间格局与生态环境形成的良性互动。在互联互促关系下,将“生态”属性以空间美学的形式更好地呈现。因此,在公园生态环境构建中,借鉴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理论”、“尺度与等级理论”,都有助于优化公园生态空间。基于行为心理学、美学的视角,为公园生态设计添加空间形式的“语言”表达,进而展现公园的生态美,为城市人的生活、休闲提供良好的空间。

1.2深层整体生态观理论

生态环境的构建,是对一个整体系统的统筹兼顾,着力于系统内部循环体系的形成。因此,在公园生态环境构建中,应从深层整体生态观的视角,强化对公园运行消耗资源的有效控制,依托生态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就是说,在设计构建中,一方面要从整体生态观出发,强化公园生态系统的循环性、可持续构建;另一方面,生态公园应立足于公园的总体规划,形成完善的生态技术体系。

1.3和谐生态观理论

生态环境应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公园生态环境构建的重要因素。在公园生态环境构建中,应始终将“和谐生态观”作为设计理念,通过生态功能、使用功能在空间、内容上的科学构建,突出公园内部系统的协调统一。生态设计还应尊重“文化观”的元素融入,通过创设人文景观提升公园环境的人文气息,将隐性的生态文化层面要素转化为显性的生态美学景观。

2马桥城市公园设计

2.1项目概况

基地位于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镇区内,整块基地东西向宽约180m,南北向长约340m,东侧有现状河流,中间有银春路穿过。基地用地面积约4.5hm2,用地性质为公共绿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45585m2范围的绿化、道路、景观小品、水景以及相应附属设施工程。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见附表。

2.2总体设计构想

马桥城市公园位于马桥大居片区的核心位置,主要服务对象是周边社区的居民。因此,设计中在保证美观的前提下,特别注重整合区域土地、水、景观等自然资源,强调功能的针对性和景观的实用性,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对城市公园的需求。利用植被的生态防护净化功能,打造“城市绿肺”,改善沿线生态状况、美化城乡人居环境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同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持水土平衡、减少自然灾害、净化空气,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满足经济发展和文明社会的需要。马桥城市公园总体规划由三大景观序列组成:市民空间、社区空间和开放空间。在3个各具特色的景观序列中,又形成“”主要的景观功能区。因此,在总体设计构想中,形成“三轴、两带、三区、八片”的景观布局形态。

3公园生态环境的构建策略

3.1融合、联接:融合生态元素,联接绿地系统

在公园规划设计中,注重生态元素的运用,强调绿地系统的联接。公园景观能够渗入周边生态景观中,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外的景观效果。同时,注重与邻近公园的绿地、公共空间系统进行有机融合,实现生态环境元素的最大化,进而在相互渗透中强化公园生态环境系统的构建。

3.2多元、拓展:优化公园布局,拓展生态景观

实现生态环境的多元化、拓展性构建,对公园布局进行有效优化,并在已有生态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拓展。马桥城市公园在规划设计中,形成“三轴、两带、三区、八片”的景观布局形态(见附图),为公园多元化的生态环境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空间。(1)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公园规划设计的多样化活动空间包括滑板、市场、演绎空间、宠物公园等,为公园的“生活”元素做足了功课。通过高差的处理把城市街道界面与活动区域分开,增加了活动区域的安全性。(2)社区服务功能空间。基于商业+服务的设施空间,为公园提供更加便捷的商业服务。通过公共庭院,为社区居民的休闲娱乐提供更好的空间。(3)互动、放松活动中心。在公园的活动中心,着力于广场空间与生态的有机融合。通过设计喷泉水景,为市民提供与水互动的空间。同时,基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功能布局和小品、设施布置中创造人性化的尺度和使用空间。

3.3景观本土化,突出地域景观特色

在生态景观构建中,马桥城市公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景观本土化。即遵循“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的植物配置原则,结合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采用各自不同的景观表现方式。整个绿地的植物景观以“城市氧吧”为设计理念,以植物造景为原则,创造树林、树阵、休闲草坪、滨水绿化等景观,让久居城市的人们直接感受大自然的绿色气息。绿地中,乔木占绿化总量的70%以上,灌木及地被与草坪的比例为2∶1。通过巧妙的乔灌搭配、色彩组合,结合景观规划的合理布局,形成“四季景观丰富、相互适生共存”的良好生态景界。林下地被以宿根和球根花卉为主,粗放管理,可减少人力成本,使公园更具生态性和观赏性,以最少的投资达到最佳的生态防护及景观效果。

3.4纵横交错,组织景观交通路线

公园为开放式公共绿地,周边道路均有开口到城市道路。整个绿地结合运动空间、开放场地和社会空间,均有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道路设计,使游客可以便捷地穿过。在交通路线设计中,突出“景观交通”的主体性地位,进行道路等级的科学划定。马桥城市公园道路分为3级:一级为主园路,宽度随道路走向而定;二级为漫步道,宽度为3m;三级为次园路,宽度为2m和1.5m。其中,漫步道贯穿基地南北,与主园路形成环路,次园路则穿插其中,整个道路系统将内部各节点连接成一个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

3.5海绵城市,修复水生态环境建设

海绵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的重点。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是对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的颠覆与重构,扭转了传统建设模式中硬化路面、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排水、“快速排除”、“末端集中”的做法,强调优先利用水系、绿地、可渗透路面等“海绵”进行排水,避免逢雨必涝、旱涝急转问题。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马桥公园,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措施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让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给城市居民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4结语

公园生态环境的构建,应紧扣人文生态景观的理论要求,从和谐、自然的视角出发,搭建“生态、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公共空间。在马桥城市公园生态环境构建中,设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于生态要素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的有机结合,进而达到“市民空间”、“社区空间”和“开放空间”三大空间体系的有效构建,完善公园在城市公共服务中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国波.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的构建研究[J].新农村,2016,(14):102-104.

[2]张杰.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体系的构建[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7):65-67.

[3]夏冰.四川省生态旅游区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构建[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5.

[4]聂曦.公园生态景观设计探究[J].现代园艺,2016,(12):73-74.

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范文4

Abstract: The level of city parks not only depends on the number and size of the park, and more importantly o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layout of city parks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park service. To research the park accessibilit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ity park servic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ark accessibility an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park accessibility of the city park with different typ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the city park.

关键词: 城市公园;可达性;公园服务效率;公园供需比

Key words: city park;accessibility;park service efficiency;park supply and demand ratio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60-02

0 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消费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更多地关注生活方式和文化方面。同时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不再把评价公园的标准局限于城市公园的数量和质量上。人们已经开始注重能否方便快捷地进入公园,公园是否能够满足日常的游憩需求以及公园的选址是否能更好地服务大众。因此,城市公园可达性已成为除公园的数量和面积之外的又一个颇受人们关注的城市公园的评价指标。

1 公园可达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可达性“简单地说”只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容易程度,1959年汉森(Hansen)首次提出了“可达性”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交通网络中个节点相互作用的机会大小。40多年来可达性的研究无论在哪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还是再揭示区域空间结构演变机理和模拟城市动态演变过程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可达性已经成为决定个人生活方式和区域前景的一个关键行的因素。具体的常用研究方法及其特点概括如表1所示。

2 对中心城区公园可达性的研究进展

目前城市公园可达性的研究所借助的方法主要有“3S”技术等,结合城市特点进行城市公园服务效率的研究。在国内最早将可达性分析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评价的是俞孔坚等以广东省中山市城市公园绿地为例,运用阻力模型,对中山市的城市绿地可达性进行了研究。

尹海伟等在“3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费用加权距离法,对济南市整体绿地系统和公园与广场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为合理调整与设计济南市城市绿地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马林兵等以广州市为例进行了研究,结合基于网格划分的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方法,具有良好客观性。宋秀华等以泰安城区QuickBird数据资料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采用成本加权距离法,对城市公园绿地现状和规划进行了可性分析,并通过GIS的网络分析法分析了南阳市公园布局状况。周丽娟等基于网络分析的方法和GIS技术平台,以深圳市公园绿地规划为例,从步行和公交两种交通方式对现状公园可达性进行了实地验证。徐彦秒等以南阳市中心城区为例,通对城市公园的空间可达性和服务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现状城市公园空间可达性盲区和现状运行负荷压力较大的公园,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以及城市公园空间分布布局的优化提供依据。袁熠选取我国的首都北京市作为研究对象,以统计数据与卫星影像作为参考,结合已有的OSM数据构建了北京市城区六大辖区的空间网路数据集,借助ArcGIS软件对北京市城区的城市绿地可达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另外,作者参考已有的模型算法,引入引力模型的概念对北京市城区的城市公园绿地进行评价,获得研究区域的实际可达性分布。

我国的地形复杂,尤其对于山地城市公园可达性的研究较为困难。王兰基于相关专业理论,在对可达性已有研究成果和重庆市典型山地城市公园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从山地城市公园可达性定义、研究方法等角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尹海伟,孔繁花等构建城市绿地社会功能评价模型,将可达性与公平性数据通过GIS技术导入公园的功能评价核心指标体系中。“以人为本”、“社会公平”的理念被应用于城市建设中。并以上海和青岛为实证,对新构建的系列指标进行了分析与检验。李博等应用GIS提出一种易操作和可验证的,综合考虑了绿地规模、人口分布和交通成本因素的绿地可达性指标定量评价模式,比较客观准确的建立了阻力模型针对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和建设的特点。

3 国外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概况

美国学者汉森(Hansen)首次正式提出了可达性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交通网络中各节点相互作用的机会大小。此后,可达性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地理学各个领域,如:城市规划、交通规划、景观规划、选址分析和区位评价等,并因此成为国内外研究热潮。1990年美国颁布的对景观可达性进行考虑的历史上标志性的法令(美国扶残条例)(ADA),使美国的景观建筑师开始对大众性设计与无障碍设计进行比较研究,并进行大量的具体实践。大众性设计的原则与理念被重新定义。“大众性设计”被著名景观建筑师罗密斯赋予新的涵义。设计公共空间的意义也得到升华。公园数量、人口分布特点、行进时间和可达性等指标最早被Erkip F.(1997)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之后,对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市(Ankara)公园的可达性及服务效率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论表明人们是否经常使用公园主要由距城市公园的距离和居民的收入水平高低来决定,并初步讨论了一种距离与城市公园绿地之间的关系。

4 结语

文章主要从公园可达性分析方法以及不同城市类型的公园可达性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分析。得出: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通常是在“3S”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各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具体到城市公园的供需比和服务效率等指标,直接对城市公园质量进行评价。而不再是单纯得以公园数量和面积来直接评定城市公园的优劣。这对以后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可以发现,目前对城市中心公园可达性的研究交集中,对城市新城区、独立城区的研究近乎没有,因此建议未来的研究应当重点考虑新城区、独立城区公园的可达性及服务效率,紧跟城市化发展进程,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合理化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胡志斌,何兴元,陆庆轩,陈玮,李月辉,刘常富.基于GIS的绿地景观可达性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6).

[2]林仲煜,胡纹.从上海陆家嘴到重庆东部新城――一种可操作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利用形态的探索[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03).

[3]Robert C. Corry,Raffaele Lafortezza. Sensitivity of landscape measurements to changing grain size for fine-scale design and management[J].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7 (1).

[4]肖星,杜坤.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研究――以广州为例[J].人文地理,2011(01).

[5]李小马,刘常富.基于网络分析的沈阳城市公园可达性和服务[J].生态学报,2009(03).

[6]李道勇,运迎霞,董艳霞.轨道交通导向的大都市区空间整合与新城发展――新加坡相关建设经验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3(06).

[7]梁思思.基于场所和自然的新城总体设计理念探索与实践――以以色列莫迪英新城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3(01).

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范文5

关键词:城市公园;灰空间;情感化设计;属性

在现代城市中空间设计的焦点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使用者的需求上。因为在城市空间中,人毫无疑问是处于主体地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各方面需求的提高,如何将情感化设计更好地应用到城市公园灰空间设计中,成为目前设计师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1 城市公园灰空间的属性

城市公园灰空间十分特殊,在城市中具有独特的意义。总的来说,城市公园中灰空间具有多重属性,这里我们主要讲它的依附性、模糊性、渗透性。当然除了这几种属性之外,城市公园灰空间还有流动性、公共性、过渡性和边缘性。所谓依附性是指城市公园灰空间的存在是依附于其他的空间的,它的存在不具有独立性。城市公园灰空间的依附对象有很多,可以是房屋建筑也可以是各种植物。模糊性指的是城市公园中的灰空间的边界并不明确,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灰空间所起到的作用是将两个空间分离开来,并使两个空间有所过渡。其模糊性的存在协调了两个空间的差异,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城市公园灰空间最典型的特点是渗透性。渗透性存在于相邻的多个空间之间,这些空间彼此影响和融合。人们能够在这种空间中感受到一种整体流畅的感觉。

2 城市公园灰空间情感化设计的必要性

2.1 城市公园灰空间的特征

城市公园中的灰空间的情感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重视人性空间的塑造变得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生活空间更多地处于钢筋水泥之中。灰空间的设计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人们在这样的空间中将会体验到更多生活的美好。因此注重人性化场所的设计,注重在城市公园的灰空间的设计有利于缓解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压力。

城市公园灰空间更多的是强调一种朴实和兼容之美,除了注重人们的直观感受,灰空间更加注重人们的精神交流。在灰空间中,城市公园力求让人们找到一种归属感和愉悦感并希望通过这样的空间来调节现代人的社会压力使其健康发展。

2.2 城市公园灰空间情感化设计发展的驱动因素

城市公园灰空间的情感化设计的驱动因素有很多。首先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加上工作压力以及各种心理疾病对人们的伤害,人们越来越需要一些有意思的新鲜事物来愉悦身心,缓解压力。其次,城市工作者队伍变得日益庞大,城市美化工作也开始受到了重视。一种打造城市的艺术性氛围的设计潮流悄然展开,在这样的风气下,人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因此,园林工作人员将各种设计理念大胆地运用到城市公园灰空间设计中来,并在灰空间设计中有意识地采用情感化设计方法,为人们营造一个充满友爱的空间氛围。

2.3 城市公园灰空间情感化设计对城市的价值

城市公园灰空间情感化设计,首先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绝大多数的城市公园灰空间的设计结合了最新的设计理念,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空间作品。这些空间或宁静,或浪漫,或有趣,每个空间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能给人们最完美的审美享受。人们可以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愉快和谐,在这样的空间中相信城市中的人们将会获得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洗涤。

2.4 城市公园灰空间情感化设计与人的心理需求

从某种程度上说,倘若一个人长期生活在美好的空间环境中,那么这个人的心理也多半是美好的。环境和人的内心其实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存在,优美宁静的环境带给人们内心的平和,而人们对环境的反馈和喜爱也增添了环境的几分可爱或者是深邃。在了解到人与环境微妙的关系后,设计者的作品大多也是从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而展开进一步的设计的。有的人对于城市公园灰空间寄托了较多的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于是乎设计者便因此而大胆创新,让人们能够尽情地享受自然世界的。有的人喜欢把自己对家乡的情谊寄托在环境中,于是设计者们又赋予公园灰空间更多离情别意。无论是满足使用者的哪一种心理需求,我们都看到,所谓的灰空间情感化设计其实就是从人的内心出发去探索和追寻某种美好的事物。

3 城市公园灰空间情感化设计的方法研究

3.1 场所设施的艺术情感表达

场所指的是一种特殊的空间,这个空间存在人、文化以及事件。它的存在比较复杂也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某种具体而确切的场地,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模糊的空间形态。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场所中,并在场所中不自觉地进行一系列微妙的心理活动。场所和人的关系很微妙,两者不是完全隔绝的孤立存在。人的活动塑造了场所,而场所中的一切又促成了人们的某些活动的进行。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场所可以分为多种。不论哪一种场所当然都是离不开人的存在的。

场所中有各种设施,有的纯粹用于观赏,有的则用于实用。城市公园灰空间的情感化设计体现在场所设施的艺术情感的表达。比如空间的组合也是场所设施的艺术情感表达的一部分,空间明暗、大小、聚散、闭敞、疏密以及高矮都影响到了人们的感官所获取的信息。不合时宜的尺度组合或许会让控件失去美感,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3.2 公园铺装艺术的情感表达

铺装具有许多作用,在美化空间的时候,还能起到分隔空间或者是过渡空间的作用。除此之外,公园铺装艺术还与情感有关。公园灰空间铺装的颜色、质地和图案要与环境统一,既能体现该空间的个性又能体现环境的协调性。铺装艺术有很大的可塑性,人们可以充分利用铺装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增加空间的趣味性,营造某种深刻的意境。

铺装艺术最基本的功能是其交通功能,考虑到铺装的实用性,铺装需要耐磨防滑,保证行人最基本的使用安全。城市公园灰空间的铺装在保证基本作用的同时,也会针对不同空间性质需要采用不同的铺装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空间识别性,并对使用者的活动进行引导。

4 结语

城市公园灰空间设计在城市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的存在为人们的心灵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在繁华的都市里,城市公园灰空间的情感化设计满足了人们的私密性需求。近几年,灰空间被广泛运用到了园林景观领域,而公园情感化设计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越来越多富有情感色的作品出现在人们眼前给了人们不一样的身心体验。这种人性化的、健康的设计十分值得推广,尤其是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环境中,灰空间的设计仿佛成了人们心灵的栖息之所。

参考文献:

[1] 张洁.居住区公园绿地灰空间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

[2] 白丹.初探城市公园中的灰空间[D].北京林业大学,2007.

[3] 李姗姗.城市公园灰空间设计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

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范文6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规划Abstract: City Park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city residents living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s not only an overall greening, art, ecology, but also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measuring the degree of civilization of a city.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city park landscape plann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design idea of city park landscape planning.

Keywords: City Park; landscape;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公园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不仅是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也是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也被划为一项重要的课题。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设计出具有人性化和风格化的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如何改善城市人居坏境?这已成为关系到城市能否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

现代公园与早期公园的设计理念不同。早期公园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效果需求,或者是为了满足达官贵族的奢华享乐而建造的,抑或是统治阶级、富有阶层为了家族显赫等等许多的因索。因此,公园强调的是美化和造景,常常会有假山石堆叠成各式景致,修建得精巧别致的亭台楼阁,修剪得很完美的植物,在再加上一池碧水,半遮半隐,借景.对景,曲径通幽,使人在其中的确感到惬意、放松。历史上国内外这样的景园不在少数,有私家的,有皇家的,有寺观的。如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人们对城市公园的使用不同于城市, 场。对城市广场的使用可以使有目的或无目的的,或者是多目的的,可能足短时的、随意的;对公园的需求则是有目的的。目标十分清楚:一是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二是与人交往的需求。因此,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采用适当的手法满足人们的使用目标。针对不同层次或级别的公园,还要根据有关的规范,考虑其使用对象和服务范围,并结合场地特点,做出功能较为完善又有地方特色的设计方案。

二、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

1 地方性原则

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这些自然过程包括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将这些因素结合到设计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运行。设计应就地取材,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树种适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低,因此应尽量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地方性原则也是一种适应性原理,自然景观有其自身和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人为地设计必须适合其原有状态,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带来的负作用最小,以保证整体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2 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园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应当注重保持其发展的整体性,景观规划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以城市的空间目标与生态目标为依据,考虑公园建设在什么位置、建设成什么性质和多大的规模,采用适宜的景观规划方式,从宏观上真正发挥城市公园景观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塑造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空间的作用。

3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创造公园景观,应充分认识到人在公园中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思想,保证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和人与环境景观的融合协调,强调人在公园的主体地位。人是公园空间的主体,任何景观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营造优美的环境。

三、城市公园景观规划

作为一个综合性公园设计的开始,首先要对设计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注意包括了解公园用地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性质与其他用地的关系;公园用地历史、现状及自然资料;公园的用地内外的景观情况。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依据设计任务书,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拟定公园内应设置的项目内容与设施,并确定其规模大小。然后进行公园规划,确定全园的总体布局。待方案被批准后,开始进行各项详细设计。这样的一个流程需要多个专业的协同合作,才

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

公园规划设计内容在设计流程的不同阶段,深度、专业分工配合、有一定的不同。总的来说以下两点是相似的:

1、规划布局形式

(1) 规则式布局:在全园的构图形式上强调轴线对称,多用几何形体,比较整齐、庄严、雄伟、开朗。如北京中山公园。

(2) 自然式布局:完全结合自然地形、建筑、树木的现状、环境条件和美观与功能的需要灵活布置。可有主题与重点,无一定的几何图形。

(3) 混合式布局:根据公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布局形式,以取得不同的景园效果。

2、功能分区及绿化设计

(1)文化娱乐区:公园中的“闹” 区。是较热闹的人流集中的具有文化品位的活动区,设施主要有俱乐部、游戏场、舞池、(早)冰场、画廊、游泳池等。是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园中建筑多集中于此,因此设置应接近出人口。设计时应避免区内各项活动的相互干扰。可利用树木、山石、土丘等加以隔离。文化娱乐设施应有良好的绿化条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尽可能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出景观优美、环境舒适、投资少、效果好的景区景点。

(2)安静休息区:主要作为游览、观赏、休闲,公园中占地面积最大,可根据地形分散设置,选择有大片的风景林地、较为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山、谷、河、湖、泉等)。区内园林建筑和小品的布局宜分散,密度要合理,体量不易过大,应亲切宜人,色彩宜淡雅不宜华丽。具体来说设施一般有山石、水体、名胜古迹、花草树木、盆景、雕塑、建筑小品,可以开展划船、散步、休息、喝茶等活动。

具体可以设置两部分,即山林休闲区,将公园滑草场、烧烤乐园、草坪、山谷和山林整合规划为山林休闲区。其次是田园休闲区,在公园建设服务建筑、景观挑台、亲水长廊等休闲配套设施。结合水生、湿生植被和生态景观驳岸,形成田园休闲区。

(3)儿童活动区:公园中专供儿童游戏娱乐的区域,相对独立,不可与成人活动区混在一起,位置应尽量远离城市干道,避免汽车尾气和噪声的污染。区内设置儿童游戏场、戏水池、游乐器械、儿童体育活动设施。区内建筑、设施的造型和色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区内应以广场、草坪、缓坡为主,不宜有容易产生危险的假山、铁丝网等伤害性景观。花草树木品种要多样化。不要带刺带毒。此外考虑到儿童需要大人照顾,还要设置一些桌凳、厕所等。

四、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 片面强调景观美学,忽视人的行为活动

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公园建设,强调的是形式性、展示性,把公园从城市中分割开来,城市公园绿地真正意义上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休憩、活动、交流的场所。经常在公园内看到写着请勿践踏草坪的标志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对人的行为的忽视。

2 忽视残障群体的行为活动需求

城市公园使用者构成包括老年人、儿童、女性、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但公园中较少有体现满足这些特殊社会群体行为活动需求的特性,缺乏老年人适宜的活动场所和相关的体育设施。轻视无障碍设计,缺乏必要便利残疾人的游览设施,如残疾人坡道、导盲设施等.如一些公园中只有部分地段考虑了无障碍设计,另外的许多地方残障人士轮椅都难以进入。城市公园应当更加细致地考虑不同类型游人的需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公园应继续深化对老年人的关怀。公园规划中要考虑老年人集体活动的场所,以及方便老年人与儿童活动的场地设施。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专门设有残疾人公园在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还缺乏这一方面的设施,应当为残障人士设置无障碍系统、专门的残疾人景区和场地。

3 公园景观规划不够深入

公园景观规划者往往注重运用一些常规的规划设计手法,如轴线、对景、框景等,而忽视了公园的本地文化内涵,导致公园景观环境缺乏个性和特色。公园配套设施不足也是另外一个方面。游客在公园中常见的问题是公厕布置过少、分布不合理,座椅、果皮箱和电话亭等配套服务设施形式陈旧,数量不够,垃圾箱分布不合理、形象缺乏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