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定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定义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定义范文1

关键词:建筑超高层;施工技术;逆作法

前沿

超高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商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在土地资源十分宝贵的城市,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居住面积少的情况下,修建适量的超高层建筑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1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及基本特征

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尚无明确统一的标准,较权威的有1972年联合国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中所作的超高层建筑定义,即高度超过l00m或楼层4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20世纪是超高层建筑起步及飞速发展的黄金阶段,由于超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施工应用技术的差异,其施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投资大,工期长,资金压力重;二是高度大与独特的建筑造型效果,增加了结构施工难度;三是基础埋置深,混凝土基础底板和裂缝控制施工要求高;四是作业空间狭小,对作业时间、空间增加了组织难度;五是多处于繁华地段,交通、环保、场地等因素给施工平面布置带来较大困难。

2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重点

如前所言,随着超高层建筑工程规模扩大、建筑结构日趋复杂,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也随施工难度与施工环节的变化不断革新,其施工技术路线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以主楼施工为重点:突出工期保证措施,通过统筹规划,尽量提前主楼施工,尽可能地缩短资金回收周期。2)以建筑安全和稳定性为核心:结合超高层建筑作业环境和特征,着力于优化基础和结构施工工艺,为缩短工程总工期创造条件。3)以高效的垂直运输体系为支撑:针对垂直发展建筑物高空作业环境差、作业面狭窄、施工进度紧等特征,尽可能地应用科技进步成果以提高机械化设备尤其是垂直运输体系的施工效率。4)强化总承包管理,重点提升施工作业空间和时间的利用效率;结合超高层建筑逐层施工的作业面特点,有序组织各楼层空间施工,实现建筑施工空间的立体流水作业,使各工种、工序紧密衔接,尽可能地削弱作业面狭窄对建设工期产生的负面影响。

3超高层建筑项目中的几种现代施工技术

3.1逆作法

所谓逆作法,其施工原理主要表现为:于建筑物内部浇筑中间支承桩和柱,并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修筑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使其作为建筑施工底板封底前承受施工荷载、上部结构自重的重要支撑;南此逐层下挖土方并浇筑地下各层结构直至底板封底;同时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裙房地下室、深圳地王大厦地下室就是采用逆作法、半逆作法完成的。与传统高层建筑的顺作施工相比,超高层建筑的逆作法技术应用具有下述技术优点:1)逆作法施工可缩短带多层地下室的超高层建筑的总工期,不存在地下结构、地上结构1:期的差别,除地下一层占绝对工期外,可保障地上结构与一层以下地下室的同时施工。2)相较于临时支撑,以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中间支承柱作为支护结构的内部支撑刚度较大,可有效减少基坑变形,能明显减弱对于相邻地下管线、道路及构筑物的沉降影响。3)逆作法施工增加了施工时的底板支点,跨度减小,可有效满足抗浮要求并解决底板配筋问题,使底板设计趋向合理。4)逆作法施工时浇筑的地下连续墙在满足构筑物、管线布置的前提下,可紧靠或踩规划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并将其作为地下室永久性外墙,进而达到扩展建筑面积的目的。

3.2整体滑模法与整体爬模法

超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如核心简体、剪力墙、框架梁等竖向结构,是构筑物工期进度与结构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由于进入标准层后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工艺重复较多,为缩短工期、减少模板及外架周转,在超高层建筑施工采用的整体滑模法能有效保障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减少附着、运转、管网敷设及高空交叉作业,有助于扩展施工作业面、保障安全作业,综合效益显著。因此,该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1995年建成的武汉国贸大厦即采用了液压整体滑模法。整体滑模法则主要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钢筋砼筒壁结构,通过在沿构筑物底部墙、柱、粱等构件的周边组装滑升模板,分层浇筑砼,并以液压提升设备使其滑升至需要浇筑的高度为止。通过滑模法与其他施工工艺的结合,可有效地简化施工工艺,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整体滑模法与整体爬模法具有以下相同点:只需1次模板组装,可缩短施工周期;机械化程度高;节约模板和劳动力,结构整体性好;施工组织管理要求高,结构物立面造型存在一定限制。其主要区别仅在于滑模是浇筑过程中通过模板和浇筑的砼之间的相对滑动完成施工工序的,而爬模则主要是利用浇筑、提升模板完成施工的,其间并不存在模板与浇筑的砼之间的相对运动。

随着建筑施工的劳务费用的增长、建设单位对工期要求的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在工程施工进度、工程成本控制上也面临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因此,在确保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用先进的滑模或爬模工艺技术可有效地缩短施工周期、降低综合成本,实现施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因此,继续深入有效的拓展爬模或滑模工艺技术的应用范围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3.3钢结构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应用,重点包括高层重型钢结构、轻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等领域。钢结构生产制作工业化程度高、强度高、施工速度快,因此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极为广泛。但就钢结构强度来说,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钢结构施工技术关键是要认识这一问题;即钢结构建筑耐高温性差,其稳定性主要保持在常温至250度之间,当温度超过300度时,建筑钢材的强度就会随温度上升而开始下降,且由于钢材的良好导热性能,超高层建筑极易因此招致毁灭性的危害,“9.11事件”中的世贸大厦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因此,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考察包括防火围护、防火涂料及紧急避难所等在内的配套设施设计与施工。此外,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严重依赖于大型塔吊,塔吊起重能力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的安装效率,因此吊装机械安装、拆除以及钢结构的吊装、测控、焊接等技术标准也相对更为严格。

3.4超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泵送技术

超高层建筑建设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超高层建筑工程所需的混凝土体量大、强度高,要确保浇筑功效,不仅需要配备相当多的混凝土泵机、布料机,对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也有相当高的要求。目前圈内的高泵程混凝土采用的“双掺技术”即掺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反映了配合比设计、泵送设备、泵管布置铺设以及混凝土外加剂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混凝土泵送高度也随之逐次突破,上世纪90年末所采用的一泵到顶技术即可将混凝土直接泵送到高空浇筑地点,使超高层建筑的施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4结语

随着近20年来我国现代超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尤其超高层建筑的现代施工技术的进步充分展现了我国建筑水平的提升,如何在已形成的成熟工艺上继续加以改进、完善,是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催晓强.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措施[J].建筑机械化,2009,06.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定义范文2

【关键词】 超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运用

随着超高层施工的不断涌现,围绕高层建筑的各种结构设计等相继而出,因此,要从多方面寻求超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运用,围绕高层建筑在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应用,从而实现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工程的全面进步。

一、概括超高层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要求

1、降低混凝土的绝热升温

在遵循上述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各方面的要求,降低混凝土的绝热升温。适当提高混凝土凝结的时间,防止产生温度裂缝等问题,在设计时,注重确保混凝土的强度,适当提高骨料以及掺合料的配比用量,在对相关的水化热进行测量的同时,降低单方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配比,减少造成裂缝的可能性。

2、注意配比设计的整体确定

在混凝土的配比设计上,根据具体的实际施工进行安排,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适当考虑一些客观的因素,譬如天气、设备、运输方式等等,在此基础上,适当配备比拌和用水的设计,更好的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能,并在混凝土拌合之前,检测现场砂石料中的含水量,为更好的配备提供数据调整,如果变动矿物掺合料的掺量时,必须要根据浆体体积法再进行配比设计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二、分析超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原则

1、保证平面的整体平整

在超高层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要突出超高层建筑的整体规划,保证建筑的平面需要,还要思考在立面以及结构布置等多种因素,尤其是当前在抗地震以及各种地质灾害的影响方面,形成合理的传力途径,并形成上部结构的水平力与竖向力之间的相互平衡,更好的减少中断与迂回现象的产生。

2、安全性能的全面实现

在超高层建筑混凝土的结构设计中,要围绕安全第一的结构设计理念,尤其是突出整体的可靠性与牢固性,避免超高层建筑结构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形成倒塌等现象,并且要确定好构件与构件、结构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质量第一的设计模式,并在设计过程中吗,考虑好结构单元与结构构件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减少抗震防线,提升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运行能力。

三、探讨超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具体应用模式

1、结构的平面与竖向布置

从结构平面布置上,规范要求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尽量减少突出、凹进等复杂平面。如图一,建筑平面有`较深的凹角,对抗震十分不利。我们结构试算时在凹角处增设拉梁,经计算加拉梁后结构周期由原来的1.23s,扭转系数为0.33改善为现在的1.27s,扭转系数为0.26。在不影响立面美观的前提下,拉梁的设置增加了结构刚度从而使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改善,效果很好。另外,高层住宅通常将楼电梯间集中配置于中央部位以利于通风采光,为此从构造上我加厚了楼电梯间周边的楼板并提高了板的配筋率,采用双排双向的通长配筋以改善楼面因楼电梯间无板而产生的较大削弱。起初建筑方案如图二所示,经SATWE计算得出Y向刚度中心偏于形心下方2.3m。刚心偏下说明:平面的下部刚度比上部刚度大,下部竖向墙体较多而上部的横向墙体多。

2、结构计算参数的取用

1)周期折减系数

这一参数是考虑填充墙的刚度对结构的影响而设置的。对于砌块墙其受力早期弹性阶段刚度较大,会吸收很大的地震力,应通过设定周期折减0.7~1.0来放大地震力;对于轻质隔墙,其刚度有限,可设定周期折减为0.9~1.0。在剪力墙结构中,由于隔墙数量少且其刚度远小于钢筋混凝土墙的刚度,实测周期与计算周期比较接近

2)混凝土容重

程序缺省为25KN/m3,未包括构件的粉刷面层重量。根据工程的一般情况(按两侧抹灰)实际容重取27~29 KN/m3 (以200厚的墙为例:25+2X20X0.015/0.2=28)为宜。

3)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的夹角

在计算地震作用时,沿两个正交主轴输入。对于平面规则的结构,一般只需沿建筑物平面主轴方向输入即可。但对于相交角大于15度的L形、斜交、Y形等不规则的平面应选择各抗力构件两个主轴方向进行抗震作用计算。

4)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洞口上部与剪力墙相连的连梁由于刚度相对墙体较小,而承受很大的地震弯矩和剪力,配筋设计困难。在地震作用下连梁往往最先开裂进入弹塑性状态,此时连梁将把原来由其自身承担的地震作用卸载给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的目的就是要模拟这一现象,根据规范要求和工程经验,在8度地区,通常该系数取用0.55。在7度地区可能是风荷载控制,取0.7。

3、连梁的设计

在剪力墙结构计算中,连梁超筋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常用的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

1)首先对连梁的抗扭刚度进行折减,一般取0.4。

2)增加洞口的宽度以减小连梁刚度。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有效的改善连梁超筋问题,但在实际施工中,还要用砌块或其他材料进行封堵,两种不同的材料在交接处很容易产生裂缝。虽然这样的裂缝对结构安全无影响,但用户可能因此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因此对于这类的结构洞我们用φ6@200的钢筋网片并浇筑混凝土。

3)增加洞口的高度,即减小连梁的高度。这种方法也能够减少连梁刚度,但在建筑的门洞上方应设门顶过梁。

4)如果程序选用的是TAT软件,那么可以在特殊梁柱定义菜单中,将超筋的连梁两端定义成铰接,让地震力由墙肢承担,连梁箍筋配足而主筋只承受垂直荷载和连梁剪力与跨度一半之积的较大值。

四、结语

超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运用方式,尤其是要在全盘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超高层建筑的总体需求,采取严格的措施,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各项要求出发,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注重对原材料的合理控制,包括钢筋的合理配备设计等等,考虑对于混凝土进行现场施工以及运输条件、养护作业等方面都是作为保证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注重整体技术的全面提升,将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华维;房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现代装饰(理论);2012,05(8):12-13

[2]李晨;师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问题浅析[J];建材世界;2010,05(9):9-10

[3]吴国信;某高层建筑考虑砂石垫层处理地基与筏板基础共同作用的工程实践;福建建筑;2010年05期

[4]刘金励;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述评[j];建筑技术,1997,28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定义范文3

―无疑是建筑设计金字塔的尖顶。同时其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都存在一些先天的

缺陷,这些都给我们的设计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试图找到人们热衷与建筑高度

竞赛背后的原因,并对超高层综合体建设存在的问题、超高层综合体对建筑设计

的挑战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关键词:超高层综合体、城市聚集效应、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超高层建筑核心

筒、超高层建筑幕墙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A

引子――欲与天空试比高:建筑的高度竞赛

2003年建成的台北101大楼建筑主体高度第一的世界纪录,保持了不到3

年,觊觎“世界最高构筑物”称号的广州新电视塔甚至尚未落成,其高度就被迪

拜的哈利法塔轻松超越。然而,哈利法塔的荣耀又能保持多久呢?2011年8月,

沙特阿拉伯计划以200亿美元兴建楼高1千米的“王国塔”破土动工。有人预测,

到了21世纪30年代,整个中东就会布满超级摩天大楼。

国内热衷于超高层建筑的城市也不占少数,一份以摩天大楼数量来衡量城市

竞争力的研究报告《2011中国摩天大楼城市排行榜》指出,未来三年时间里,

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楼在中国的大地上封顶。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总数

将超过800座,达到现今美国摩天大楼总数的4倍。

人们热衷追求建筑高度的原因

人类对于建筑高度的追求,原因何在?显然不是功能方面的需求:超高层建

筑耗资巨大,建设难度高,而且在使用上存在着安全隐患、能耗大等多方面的天

然缺陷。

从历史的角度看,早期的高层建筑多是跟宗教有关:例如中国古代的佛塔、

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欧洲的哥特教堂。其实,宗教对于建筑高度的追求有一部分

原因是源于接近上帝的渴望。

十九世纪末的美国人继承了欧洲人对建筑高度的执着。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

就是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的繁荣源于1871年芝加哥发生的大火,为这座城市

提供了重建的契机,而这座城市在人口、工业与商业上的迅速膨胀,于是产生了

新的建筑风格。与欧洲的教堂建筑在城市中仅是一个的精神象征的制高点不同,

这个时期美国的高层建筑是城市化和聚集效应的产物。这种聚集效应趋势愈演愈

烈,便出现了纽约曼哈顿区。到了二十一世纪,在亚洲一些国家如中东地区的阿

联酋、沙特以及中国等,大量的超高层建筑开始涌现,并取代美国成为超高层建

筑的代表。

综合来看,超高层建筑的繁荣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宗教以及象征意义)、城

市的聚集效应以及建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纽约曼哈顿商务区)

超高层遇到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与超高层建筑拥有相同的基因,都是城市化的产物。是指将办公

酒店、商业、公寓、娱乐等多种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多功能综合性建筑。它是

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产物:一方面城市变得越来越大,但是人们希望生活

圈变小,例如1小时生活圈的概念。于是变成了综合体建筑的类型,它的本质就

是建筑在空间上的压缩。

相同的基因使得二者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具备城市标志、生活便捷以

及可以带动区域发展等优势。也是政府以及开发商所热衷的建筑类型。超高层综

合体的本质就是体现城市的区域效应。

超高层综合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有人说超高层综合体就是一座垂直建起的城市。以哈利法塔为例,其总高度

828米,楼层超过160层,顶楼与地面可有数摄氏度温差。若逢炎炎夏日,游客

只需登至高层即可享受清凉。观景台设于第124层。虽非楼顶,却足以鸟瞰相距

80公里之外的伊朗。大楼约63层用作居住,其余楼层用于各类服务。楼内设有

一处大型购物中心、大约1200家商店和至少150家餐馆,以及健身房、俱乐部、

七星级酒店、办公室等,建筑的第158层还有一座清真寺。这座建筑俨然就是一

个微缩的城市。

(迪拜哈利法塔,828m)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消耗的资源也相当惊人。据统计,投资超10亿美元哈利

法塔总共使用33万立方米混凝土、3.9万吨钢材及14.2万平方米玻璃,以及56

部电梯,速度最高达17.4米/秒。

超高层综合体建筑除了建造难度高、巨额的投资和运营成本以外,高于普通

建筑的危险系数、复杂的内部交通组织、难于维系的生态环境质量、后期的管理

运营等,也为业主、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建设者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超高层综合体对建筑设计的挑战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看,超高层综合体建筑实质上是空间的整合与压缩。难点

在于如何将多种功能有效的组合在一起,梳理包括各种功能流线以及设备管线,

保证建筑物各个功能正常运行。

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师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由于超高层综合体功能多,涉及

的相关方面也很多――除了投资方以外,一般还包括酒店管理公司以及商业运营

公司。另一方面,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重要性以及存在很多有别与一般建筑的技术

难点,投资方一般还要聘请结构顾问、机电顾问、电梯顾问、消防顾问、安全顾

问以及幕墙顾问等等,为投资方提供咨询以及建议。此外,由于建筑的复杂性,

设计方也可能聘请相关专业的设计顾问。这样就形成了由众多方面参与的相关团

队。建筑师在这个团队中做为设计方的龙头专业,需要协调多方的意见和诉求。

实际上扮演着统领者与协调人的角色。

此外,超高层综合体在设计中还有以下几点有别于一般设计:

1)设计原则

在设计超高层综合体建筑时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性、经济性、绿色

可持续发展。

安全性:建筑物自身存在着来自自然灾害(地震、风、雨、雷电等)、消防

安全、恐怖袭击等方面的安全威胁。超高层综合体在这方面的矛盾尤为突出,而

且由于建筑规模庞大、使用人员众多、人员疏散复杂、消防营救困难等因素,一

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十分惨重。自美国“911”事件以后,超高层的安全性问

题进入大众的视野,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建筑技术发展到今天,安全问题并没

有根本解决,这就使得我们在设计之初就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经济性:相关材料应属于通用型产品以保证项目开发的经济性要求;设计应

充分考虑现有施工技术,包括选择易于施工的材料。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和设计,

保证建筑产品长期运营经济,并要在其使用寿命内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可持续发展:超高层综合体项目无论是建设过程还是使用过程对能源的消耗

都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之初要注重绿色生态设计理念,贯彻执行节约

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经济政策。

2)外部支撑条件

外部交通:以50万平米的超高层综合体为例,日常使用人数在10万人左右,

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外部交通联系是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同时还要使得不同功能、

不同使用者的流线合理、不互相干扰。通常项目选址要依赖便捷的城市交通,基

地要有多条道路与城市相通,同时要面向不同方向与城市道路开口。另一方面,

大量的人流会对城市交通形成巨大的压力,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公共交通、轨道交

通甚至城市停车场来解决。超高层综合体建筑由于规模庞大、人员集中,已经超

出了城市对于普通建筑的接纳范畴,需要在更大的区域统筹解决。

市政负荷:超高层综合体的日常运行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例如电力、给排水、

燃气、市政供暖等。以哈利法塔为例,每天从中空调系统中产生的冷却水将有

15000升,可以灌满20个标准泳池;用电高峰期,全楼耗电将相当于同时点亮

50万个100瓦的灯泡。哈利法塔每天使用空调所耗能量相当于融化1.25万吨冰;

超过50部电梯以时速最高40公里速度运行;供水系统每天需提供114万升淡水。

这些能源的供给是否能满足项目的需求以及供给方式,是我们要首先确定的前

提。

结构支撑:超高层建筑能否实施首先要有结构的保障,以哈利法塔为例,建

筑高度为828米,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以支持重量可能超过

500,000吨的地面以上建筑。哈利法塔将建造在一个3.7米厚的三角形结构的基

座上,这个三角形基座由192根直径为1.5米的钢管桩或支柱缸体支持。这些钢

管桩或支柱缸体深入地下50米。

3)技术难点

消防安全:建筑物随着高度的增加,发生火灾时,楼内人员的疏散以及消防

扑救都变得越来越困难,当超过一定高度时,传统的疏散方式以及扑救方式便不

再适用。在防火规范中将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定义为超高层建筑,并对超高层

建筑做出特殊的规定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一般情况下,通过每隔几层设置避

难层、屋顶设置停机坪、提高关键部位构件耐火极限、火灾时通过电梯疏散等措

施改善火灾时疏散条件。一般在建筑设计中也要通过消防性能化设计来来找到最

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结构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计。此外,也要通过提

高日常火灾管控水平来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

垂直交通:超高层的垂直交通也就是核心筒就像是建筑的物“脊梁”:支撑

起整个结构系统的刚度,同时承担着运送人员以及输送能源的任务。是超高层建

筑设计的难点也是重点部位之一。一般要兼顾结构墙体的设置、楼电梯的设置以

及设备管井的设置等各方因素。结构墙体的布置遵循受力均匀、合理,满足整体

刚度的原则;电梯的设计通常遵循按功能分组、按高度分区的原则,通过电梯软

件进行实际情况模拟,并以“5分钟运载能力”、“平均等候时间”等指标来衡量

电梯设计是否满足日常的运载能力要求。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电梯的运力,

通常采用高速或者超高速电梯、双轿厢电梯或者目的地楼层控制等措施;管井的

设置一般结合设备层综合考虑,应该遵循布置灵活、易于出线、便于检修、尽量

减少转换等原则设置。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需要布置大量的电梯以及设备管井,

占用了很多面积,含走廊使用率通常在60%~70%,低于一般建筑。

幕墙设计:超高层建筑随着高度的增加,幕墙需要承受更大的风压、地震力

以及昼夜温度的应力作用,这些无疑都会对主体结构产生更大的变形;加之超高

层建筑对于安装精度的要求,因此超高层建筑一般会选择单元式幕墙。此外,由

于风压的影响,超高层建筑的幕墙无法像普通建筑一样开启。这种情况下,可以

采用双层呼吸式幕墙,通过开窗器辅助通风等方式自然通风;或者依靠机械式送

风。此外,空调系统在超高层的进风与排风也受到风压的影响,通常通过设置均

压环来减小风压,实现空调系统的进风与排风。

此外,集合众多功能入口空间的入口层、设备转换层、地下室物流组织、酒

店后场等部位也是设计的重点以及难点。

综上,超高层综合体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泛,牵扯专业众

多――无疑是建筑设计金字塔的尖顶。在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会遇到很多新技

术、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以开放的态度、系统性的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定义范文4

(南通凤凰置业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从超高层建筑的界定入手,分析了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提高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质量问题;预防

Measures of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a Xin

(Nantong Phoenix Property Co., LtdNantongJiangsu226000)

【Abstract】From the defini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analyzes the super high-rise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s and further elabora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rise building project measures.

【Key words】High-rise buildings;Quality;Prevention

1. 关于对超高层建筑的认识

(1)人民需要好的生活环境,城市在开始的时候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产业革命及人口的增长加剧了城市化,为了在有限的城区面积中提供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开始向高空发展,我们有许多理由相信,摩天大厦将是都市未来的基本要素,都市结构与现代高楼两者密不可分。

(2)早先的摩天楼其实并不高,与今天的高度概念相比已非同日而语。究竟多少层以上或多高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世界各国基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及消防装备等具体情况对高层建筑起始高度的定义不一致。

(3)1972年国际高层会议上对高层建筑的定义取得了较统一的认识,并把高层建筑划分为四类:第一类9~16层(50米以下);第二类17~25层(75米以下);第三类26~40层(100米以下);第四类40层以上(超过100米)。

(4)我国在1995年也修订了原有的《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J45-82),新的《高规》(GB 50045-95)仍然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及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但删除了原有防火规范不适用于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的规定,新增加了“当高层建筑高度超过250米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的内容。目前,我们一般仍习惯于将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但由于防火能力的提高,显然100米早已不是限制我国高层建筑发展的高度界限了。

(5)今天,超过100米的建筑已是数不胜数。在100米的高度,其实建筑物不论从结构还是设备及施工方面均无明显质的变化,对超高层建筑高度的界定,当然也不能简单地按新《高规》所提到的250米为界,所以对于高层与超高层的分界,今后会含糊些。从高层建筑的技术构成上分析,随着建筑高度的持续增加,并结合房屋的具体形状,其设计概念将受到越来越严峻的合理性的考验。今天对于由高层到超高层的理解,已不仅只限于高度上的、美学上的、安全及使用功能上的,还应包括效益、能源与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

2. 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

质量是建筑的生命,也是建筑事业的生命,质量重于泰山。各级建设系统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对国家、对人民、对后代高度负责的思想,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今后建设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建筑业以其巨大的推动力带动着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建筑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血的教训、一桩桩、一件件性质恶劣、损失巨大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屡屡出现。

2.1违背建设程序。如不经可行性认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施工详图,任意设计,不按图纸方程式;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降患,如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2.2设计计算问题。设计考虑不全面,结构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搞倾扭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2.3工程地质勘察原因。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土地基地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土层厚薄相关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2.4未加固处理好地基。对软土、充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征,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2.5自然条件影响。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温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施工中应特别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2.6建筑结构使用问题。建筑物受力不当,亦易造成质量问题。如不经校核、验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2.7建筑材料成品及半成品不合格。如:钢筋的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2.8施工和管理问题。工程质量问题时常由施工和管理不当造成。例如图纸不熟悉,盲目施工,未经图纸会审,仓促施

工或不按图施工。不按有关规范及规定施工。

3. 提高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3.1工程图纸设计。一个项目工程的建设首先是施工图纸设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一定要选择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同时还要计划好设计经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人才市场竞争激烈,以免造成设计中的质量问题,还要注意有些设计单位为了多收设计费,故增加材料用量或有关系的材料加以设计从而提高工程造价,所以必然把好施工图纸设计关,防止工程还没建,就从根里带来许多问题。

3.2选择施工队伍。施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一个项目工程建设立项批准之后,必然经过招投标、或议标选择施工队伍,具体方法:一是听,即听取施工队介绍技术力量、设备、资金情况以及拟承担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二是看,看正在施工和已经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现场管理。三是查,即考察施工单位的设备、技术力量、企业等级、资格证书。四是访,即走访已交付使用工程的甲方,征求使用单位对工程队伍的评价,以便了解其信誉。在此基础上,按照标价合理、工期短、质量优、信誉高、素质好的原则,综合比较绝不能靠关系,走后门,特别要防止通过关系指定施工队伍。

3.3施工合同签订。施工队伍确认后,建设单位即应与其签订合同(或协议),将甲乙双方的关系用法律条文写下来,合同内容必然严密,条款详尽、责任明确、奖罚分明、要求合理、手续完备、查核布据。合同签订前有上级主管业务部门报告,全责签订后,经当地公证部门公证存在法律监督。

3.4工程质量监督。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使工程质量真正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为了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尤其现场监理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

3.5质量控制措施。

(1)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然实行分段控制、动态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要依据变化后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材料供应和支付工程进度款方面要及时,以确保工程质量。

(2)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然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事实上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等,要有新创新、新工艺。抓好关键部位施工。

工程竣工验收是建设工程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对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的最后检查总结。工程完工后,在组织验收七个工作日前,施工单位应通知项目监督工程师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逐项验收评定。具体可采取工程技术文件检查、实物工程质量检查的方法。工程竣工验收监督,建设单位必须在组织验收7个工作日前,将工程验收时间、地点及验收机构组织人员名单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持工程竣工验收报告至备案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参考文献

[1]徐至钧,赵锡宏,陈祥福.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6.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定义范文5

【关键词】超高层住宅的结构优化设计 要求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从整个建筑发展形势上来看,高层建筑在所占建筑类型中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在人们对空间充分利用的需求下超高层建筑工程应运而生的,这体现了人们对更舒适、更具现代化的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的追求。因此就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建筑高层或超高层住宅是今后整个建筑行业的重点。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发展,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所以,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

所谓结构优化设计,就是指在满足工程结构的基本条件下按预定目标设计结构建造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设计方法。应该怎样做好结构优化设计:首先,要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其决定了整个设计的好坏成败。因为对同一个建筑设计而言,结构设计的方案是多种多样的,而选择不同方案会对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产生不同的影响。其次,进行正确的结构计算,一体化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的应用和完善,帮助结构工程师能越来越轻松的进行计算分析,使得结构设计更加经济和合理。再次,要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因为结构设计的目的就是花尽可能少的钱,做最安全适用建筑,这就要求结构设计时对材料选用要合理,利用要充分。还有,要正确合理的运用和理解《规范》,其是我们设计中必须遵循的标准,是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科技水平以及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超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满足舒适性的要求。住宅建筑设计应为住户起居舒适性的要求提供条件,例如,多种户型要灵活分隔室内的空间,人居的热光声的环境等要求,给居住的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结构方案还应该考虑到住户在日后改变分隔的空间的可能性,当采用剪力墙结构的时候,宜采用大开间的布置。

满足经济性的要求。结构设计时应根据房屋的建造地点、层数多少、平立面体形,在满足耐久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经济又合理的结构体系,在构件设计中应该精打细算,要严格执行规范构造要求,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铺张浪费。尤其是在地基基础设计中更要注意此方案的经济比较,因为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对房屋造价非常重要。

满足耐久性和安全性要求。住宅实行商品化后,应为住户的耐用消费品,使用寿命长是区别其他消费品的最大特点。因此,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是住宅结构设计最基本的要求。结构体系的选择以及材料的选用,都应有利于抗风抗震,以及使用寿命期间改造维修的可能性。

超高层建筑中的优化设计方案

房屋结构抗震性设计。在工程图纸设计过程中,房屋结构按抗震设防分类,房屋抗震等级可根据房屋高度、烈度以及结构类型按国家《抗震规范》确定。地震震力振型组合数据对建筑应当不考虑耦联扭转计算;当振型数大于3 的时候,应取3 的整数倍计算,但数据不能大于建筑物层数;当房屋层数不大于2 时,振型数则可取房屋层数。对于不规则房屋的结构,应考虑扭耦联转,对高层房屋建筑来说,振型数应取不小于9;房屋结构层数多或房屋结构刚度突变系数大的话,振型数则应多取,例如结构中含多塔结构或顶部有小塔楼和转换层等,振型数应取不小于12 的数,但其大小仍不能大于房屋总层数3 倍,除非其含有弹性定义的楼板,而且采取总刚性分析的时候,振型数才能够取的更大。

耐久性的优化设计。在之前大部分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中,很多没有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设计耐久性,也就是保证高层建成之后,在合理使用期限内,要能满足用户正常使用要求。但是很多的设计未能达到,造成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遭受条件和使用环境变化最终造成房屋结构损伤,引起房屋可靠度指数下降。对一般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来说,低造价和省材料设计都应为满意的结构设计,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在实际工程中,有时在其他使用要求或技术指标上升为设计主要矛盾时,设计者们就要放弃对经济的单纯追求。所以当选以高层混凝土结构优化为设计的主要目的时,就应依据设计所要面对的关键性问题,分清主次,选多目标或单目标来实施优化,达到满意效果。

合理使用高强钢筋与高强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总造价一般都包括框架结构材料、施工和基础的物料费用等,其中用钢量以及构筑件截面积对房屋造价影响较大,故在建筑设计中合理使用高强混凝土与高强度钢筋可有效降低用钢量,节约建筑成本。若高层建筑设计位于厚软的地基上,那么由于坐落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合理使用高强钢筋和高强混凝土来优化构件的截面积,减轻结构重量,将会显著降低工程造价及基础设施施工难度,取得较好经济效果。对于震区的高层楼房来说,地震力作用的大小与建筑物的自重相关,人为地减轻建筑物的自重,降低结构在地震的荷载,可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在设计中高效地使用高强钢筋及高强混凝土,能快速有效的缩小梁墙板柱等构件截面积,达到建筑造价目的。

房屋结构周期性折减系数。房屋框架结构和顶盖等结构设计中,因为填充墙体存在使结构实际表现刚度大于设计计算刚度,计算周期也会大于实际周期,所以当算出结构剪力偏小时,会使房屋的某些结构不安全,而应该对房屋结构计算周期适当的进行折减,这样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房屋框架结构,计算的周期不宜折减或折减系数取小。

地下室的层数处理。多层房屋框架结构房屋一般都设置地下室结构。由于隔墙较少,故常采用的是板筏基础。设计计算时将上部结构与地下层数结合在一起,并在图纸中按实际的地下室的层数计算。如此一来,计算基础底板以及地基纵向荷载可一次设计完成。同时通过侧层移刚度性系数比较,可以调整和判断房屋相应嵌固位置,适当加固构造措施,保证楼板最小配筋率和厚度。当房屋结构纵向不规则时,要验算其最薄弱层。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了很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流动资金向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行业汇集。在人们对空间充分利用的需求下超高层建筑工程应运而生的,这体现了人们对更舒适、更具现代化的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的追求。因此就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建筑高层或超高层住宅是今后整个建筑行业的重点。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发展,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所以,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 杨益妮。 结构设计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信息. 2010(28)

[2] 赵健生,刘瑛,王栋,刘希泉,宁宁。 青岛某住宅小区9号楼工程结构优化设计[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09(06)

[3] 刘礼联。 小高层住宅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优化措施分析探讨[J]. 中外建筑. 2010(05)

[4] 马琳。 带转换层的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计算[J]. 中外建筑. 2005(04)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定义范文6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基本国策,也是永远的主题。目前在城市中,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为人们的生活和商务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超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管理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

二、绿色施工及绿色施工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1.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绿色施工导则》作为绿色施工的指导性原则,明确提出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绿色施工管理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绿色施工管理要求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三、超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管理现状分析

1.绿色施工实施的困难

2007年9月,原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明确提出并阐述了“绿色施工”的定义和实施方法。随后北京、天津、深圳、上海等地先后推出了《绿色施工管理规程》,绿色施工在全国逐渐推广,但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困难:

(一)绿色施工总体意识淡薄

在追求工期、质量、造价等目标的情况下,工程相关各方较少有人关注施工带来的环境影响,即使提出了绿色施工的要求,策划者也往往未能重视,一线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绿色施工意识更加淡薄。特别是当其与进度,造价目标相冲突时,绿色施工即流于口号。

(二)绿色施工组织和监管不完备

在现场施工组织管理体系中,未对绿色施工管理职能和具体工作目标予以明确,工作不落实,加之绿色施工监管体系方面的法规制度不够健全,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也不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对施工现场监管,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文明施工和施工安全上,对绿色施工监督力度不足,从而使得绿色施工的实施与发展得不到保证。

四、新型目标成本管理的原则

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特点,结合笔者从业经验,认为施工项目的目标成本应是在保证施工项目获得所需整体利润的条件下允许项目各类作业所发生的最高成本的集合,是成本控制的指标体系。而对它的目标管理的终极目的就是在市场价格的引导下,在各职能团队的共同合作下,获取项目的总体目标利润。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笔者认为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节约原则。在整个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期间,稍不注意就会引起巨大的浪费;因此,在绿色施工过程中,要将节约意识渗透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脑海中,渗透到工程项目的每一环节,同时还要通过现代科技不断改进工艺、优化方案,做到最为合理、实际的节约(切不可与偷工减料、残次品应用等划上等号)。

2.统筹原则。这里提及的统筹包含员工的全面统筹以及工程项目的全面统筹。对于全员统筹而言,绿色施工成本控制涉及到参与项目的每一个部门和个人,因此,要把它作为一个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从工程项目过程的统筹来看,项目成本将围绕相关项目的始终(从施工准备开始,一直到保修期结束),所以针对工程项目的每一过程都要做好精心准备(如施工方案的优化),要找设计和规范要求,合理利用相关材料,尽量降低或杜绝额外支出,让实际成本始终控制于目标成本范围内。

3.动态管理原则。在项目施工期间,要时常检查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关系,看其是否有偏差,不然的话就应当对所出现的偏差找出影响因素,同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修正,实施独特控制。

4.奖惩并举的原则。实行成本控制,必须依据奖惩并举的原则进行,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个部门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进而达到预期效果。

5.目标管理的原则。这一点是说明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对于项目组的部门、班组所要求的目标任务,用以评价他们的业绩。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项目管理,不但可以动态监控,及时调整,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各部门的团队精神,发挥集体优势,顺利达成目标。

五、超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管理要点

超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密切结合超高层施工的特点进行策划。尤其通过方案设计阶段的优化,选定合适的绿色施工方式,确定总体目标,并在施工过程中将目标分解和具体化,进行有效的动态控制。

1.方案策划

综合考虑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特点、技术要求、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因素,根据自身实际,制订适合项目的绿色施工目标。

2.组织策划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是在传统的项目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明确绿色施工目标,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同时明确其他施工管理部门绿色施工职责的管理组织形式。

3.实施管理

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阶段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并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分阶段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评价的指标应当参照所设定的绿色施工分项目标,制定量化的可考评的指标。

4.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制订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例如:防止垂直物体打击的立体交叉作业管理制度,防止机械伤害的大型机械管理制度和办法,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5.严格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项目经理作为企业法人在施工项目中的代表,将会代表法人进行项目全面实施及承包合同,以及项目的安全,项目成本,项目的质量负第一责任。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任何的施工指令都不能随时变动,应该遵循已编订好的方案。与此同时,应该充分的调动项目技术负责人的积极性,使项目技术人员发挥真正的作用。当前,具备丰富经验,并且有资格证书的项目经理人大多数在各单位的管理岗位上,一些具备资格证,年轻缺乏经验的人可以让其担任项目施工的主要角色,这样培养了人才,又弥补了人才不足这一现状,还为我国的就业难这一情况做出了贡献。施工的班组应该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扎实手头功夫,使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高质量的完工,才能在社会的优胜略汰中生存下来。 

六、对当前绿色施工管理提出的完善意见

绿色施工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建筑施工方法,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以及新的环保型的设备可以有效的把可持续发展应用的建筑施工上,从而有利于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员工的绿色施工意识 

要顺利实现绿色生产必须提高劳动者与管理者的绿色施工意识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宣传和培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只有通过普遍的宣传和培训,才能整体提高所有工作者的绿色施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不仅加深工作人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和理解,深入了解绿色施工的本质和内涵,深刻认识绿色施工在现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且有利于对绿色生产的监管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益,自觉的实施绿色施工,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建筑施工的能源管理 

首先在技术和设备的选取上,主要采取先进的成熟的并且是低能耗的技术和设备,对设备进行有规律的保养和维修,保障所有设备能正常运转,从而降低能耗。有条件的尽可能把高能耗的设备淘汰并且用当前较为先进的低能耗的设备进行替换。同时再生产过程中关掉那些未使用的设备以节省能源。 

3.建筑施工的资源管理 

各种建筑材料以及水资源是建筑工地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能改善环境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施工现场尽量使用可再生的材料,避免使用一次性资源;在施工现场组建一个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把废弃材料收集统一处理;尽量使用节水设备以减少施工期间水资源的使用量;在施工现场建设污水雨水处理系统将处理后的水进行二次利用(例如将处理后的水用于降尘,洗车等)。 

七、结束语

严格按照每一步的标准来进行施工,才能使工程整体的质量更加好。改善城市的环境也是每个施工单位必须进行思考的重要问题。保障绿色施工的工程质量就必须加强对其管理。绿色施工不仅美观而且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是利国利民的好技术。

参考文献:

[1] 段春伟.绿色施工在某公共建筑中的实施[J].施工技术,2009,14(11):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