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1

关键词:自主创新 培育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企业决策者们经过不懈努力获得的具有长久性和稳定性的竞争力。其构成要素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其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的培育,是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诸要素中的至关重要条件。其一,它超越了具体的产品或服务,将企业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的对抗。其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生成具有不断创新的特性。其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是知识与经验的长期积累,是创新和再创新的发展成果。

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

第一,中小企业创新动力不足。

目前,科技政策与企业发展、资金、消费等政策之间缺乏关联。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优势仍停留在劳动力和资源使用的低成本上。资本实力、技术实力雄厚且创新能力很强的中小企业很少,创新所需要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瓶颈也压制了企业创新的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面临很多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中小企业缺乏创新管理的基本经验,无力应对创新的巨大风险,中小企业缺乏创新管理的经验,无力应对创新的巨大风险,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而且,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长,致使创新动机不足。

第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首先,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资金来源不足。技术创新存在成本高、回收周期长等风险;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方面因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有较多限制,而且审查也较严格;另一方面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缺乏抵押资产的科技小企业,往往因资金问题而不能顺利发展。其次,缺乏创新意识和技术知识。不少企业重引资轻引技,重营销轻研发,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宁愿把钱投到市场营销上、设备引进上,也不愿在研发上担当风险。有些企业对专利知识认识不足不知道什么样的技术可以申报专利,不知道如何申报国家和国际专利。再次,创新人才严重缺乏。一方面缺乏研发人才,人才引不进,养不起,留不住,熟练的高级技术工人也不多。

第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程度低。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左右,转化速度也较慢,造成科技与经济严重脱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弱,维权知识也比较匮乏。因此知识产权遭到侵犯屡有发生,尤其是一旦遭遇国际诉讼案件,中小企业由于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生存和发展都会遭受较大打击。

三、以自主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一)精心构建创新平台,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在急剧创新资源、加速成果转化上实现新突破。要加速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种公共技术支持平台,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场地、仪器设备、技术人才等技术支持。利用创新载体,孵化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

(二)培养企业自身造血机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加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最关键的着力点,还需要培养中小企业自身造血机能,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依靠自身力量突破核心技术或概念,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商品化。

1.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应进行技术创新,占领技术制高点。一方面,在研究开发方面,应力争通过自身研发技术团队努力,获得产品核心主导技术;另一方面,在技术成果申请上,需要率先注册或申请以寻求法律保护;再者,在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创新链上的每一环节都需要有企业自身相应的知识支持和能力支持。企业还可以通过同其他中小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进行资源整合、共享,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和完善,与合作方联合进行研究开发、生产销售。

2.加强企业创新人才管理。首先,重视管理创新,培育创新型领军人才。大力培养创新型的领军人才,是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应着重培养“敏锐观察、科学判断”的科学决策能力和“厚积薄发、慧眼独具”的超前思维能力。其次,提高全员职工创新创业的竞争力意识。铸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必须强化全员职工的创新创业意识,坚定他们对创新本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的认知。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培育,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员工敢于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突破常规、突破观念,具有变革精神和竞争意识,敢于挑战市场风险,在竞争中逐步培育创新能力。

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2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 辩证关系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最早提出是在1963年,而真正大规模的研究是在20 世纪90 年代以后。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聚合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其特点是进入市场、顾客利益、难以模仿以及内部协作与学习,同时强调了合理的组织机构的重要作用。1992年巴顿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包括雇员的知识和技能、技术、管理方法、价值观和标准,其中价值观和标准是最核心的要素。

核心竞争力有如下特性:核心竞争力是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是异质的;核心竞争力是完全不能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是很难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学习型组织。

这些特性乃是核心竞争力所表现出的功能上的特征。作为一个系统,核心竞争力在不同层面上具有一定的结构。

最基本的层次是企业成员。以企业员工为载体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能力的重要元素。员工都拥有可编码与难以编码的知识与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人际关系技能、网络、管理技能和创新性学习能力等四方面。管理能力对管理者更为重要,一线操作员更重视专业技术技能,创造性学习能力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而日益受到重视,人际关系技能影响着信息沟通的质量,它们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微观层面上生成的企业核心能力结构应分为战略管理能力、核心技术能力、核心生产制造能力、核心市场营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其中,战略管理能力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平稳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能力发展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跃迁,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与技术环境。核心营销能力是企业将技术转化为市场优势的市场运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涉及企业的资源整合机制,如激励与约束的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它通过企业潜在的战略管理能力、核心制造与营销能力等竞争能力的有效发挥,优势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市场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是构成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和构成以及一些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来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是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有计划地聘用人才、教育、培训、知人善任和激励制约等途径,达到开发智力、发掘潜能、激发活力等提高员工素质、提高效率、改善工作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二者好比是水与船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是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船,水涨船才高。

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

所谓“企业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企业员工身体内的一种工作能力,它是表现在员工身上的、以员工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是企业的一种特殊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首要的能动性生产要素。虽然人力资源与生产资料、资金、技术等一样都是企业的生产要素,在整个企业正常运营中缺一不可。但是,诸要素的作用却不相同,其中,唯有人力资源是起决定性主导作用的第一要素,是能动性要素,生产资料、资金、技术等均被动地由人力资源使用与推动。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也正是这种主导与辅助、能动与被动的关系,企业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开发与获取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专长和技能阶段;第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各构成要素整合阶段;第三,核心产品市场的开发阶段。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个培育过程中,哪个企业能够获得最关键的技术、耗费的时间最短、核心产品市场份额最大,哪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最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就是为了全面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对员工的智力、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进行开发与提高,是对员工的企业本位意识和敬业精神进行培育的全面过程。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恰恰是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密切结合而进行的,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的基础。

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

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愿望,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是以企业全体员工为开发对象、对员工的智能进行的开发。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启发、培养员工的智力,如理解力、思维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二是提高员工的技能(实际操作、运用创新技术的能力)和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水平;三是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敬业精神。上述第一、二方面是培养能力、挖掘潜能的过程,第三方面是促使其全部能力充分释放的过程。由以上开发内容所决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立体交叉开发系统,具体包括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规划系统、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产出系统、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评估系统。通过各方面能力的整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1. 建立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内外实践表明,成功企业一般都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最能预测公司各方面是否优秀的因素是公司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的能力,企业文化是它们加强这种关键能力的最重要的工具。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主要有三个要点:第一,充分利用员工认可的、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核心价值观念,在企业中形成近乎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第二,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紧密融洽的群体心理氛围,增强集体凝聚力,使员工心情愉快地工作,使企业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第三,强调人的等级差别理念。因为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所以导致人的分工不同,正是这种能力差异和分工不同,导致人们在企业获得的收益方式不同,收入的差异也大。因此企业要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的氛围。

2. 树立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新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树立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将市场机制作为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励人才的创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聚集人才的创新优)势,做好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工作,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作为第一资本的巨大作用。

3. 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知识、智能资本是指企业花费在教育、培训等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它比一般的资本会带来更长期的收益。人们把知识智能资本的投资视作“一本万利”,看成未来制胜的基本保证。企业如何才能先行开发出人才,使广大员工的素质不断得以强化和提高,最现实和根本的途径,惟有大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其核心主要是指用于提高人口或劳动者的质量而支出的种种费用。西方现代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都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且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物质资本更大。

4. 加强人才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途径来系统地开发人的能力,从而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将其人事部门改为人力资源开发部门,就是因为认识到“人”是一种可以开发、也必须开发的“资源”。过去人事部门只是消极地“管理”人,现在认识到必须对“人”进行培训教育和开发,提高和发挥人的潜能。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使用必须与不断培训开发相结合,只有通过开发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使企业长盛不衰并不断发展。

5. 对人力资本的价值进行评估,发挥激励机制作用。企业把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纳入收益分配之中,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是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重要举措。企业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处理好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的关系,促使人才把个人的事业与企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励员工释放出最大的潜能。很多企业只把人才当成高级打工仔看待,激励机制也只是以工资的形式实现,毕竟这些人才以其知识或管理能力为企业创造了巨额财富,简单的工资奖励,很容易造成他们的心理失衡。对于人力资本的激励,可以采取经济激励。

参考文献:

[1]陈勇鸣:培育人才资源竞争力[M].北京:中国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7)

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3

[关键词] 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3-0013-04

[作者简介] 冯启海,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胜利油田经济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石油经济与管理。

(山东 东营 257001)

进入21世纪,一个极富价值含量的概念“核心竞争力”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把我国企业置于国际政治经济大背景、大格局、大趋势中来审视,不难发现令我们引以为豪的无数“特大”型国有企业原来并不“强大”,与国外跨国大公司相比显得十分“弱小”。对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发展轨道的中国企业而言,与国外跨国大公司同台竞争,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最为缺乏的也正是“核心竞争能力”。站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战略高度,构建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疑是一件关系着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目前,搞清楚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体现在哪里、怎样管理和发展它,是我们最为紧迫的任务。本文试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发展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有所裨益。

一、按照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对企业现有的能力进行全方位搜寻,从中识别并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把企业现有的具有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寻找出来。其隐含的子问题是依据什么、到哪里和如何筛选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建立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依据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开发独特产品、独特技术以及独特管理的能力,也就是指企业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别人难以靠简单模仿获得的能力。从其基本含义和性质看,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主导性,核心竞争力首先是体现企业实力最主要的能力,即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构成企业能力体系中最主要的、关键性的因素,通常表现在一定的企业产品、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上,并是这些要素中最核心的部分或环节;第二,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核心竞争优势是与竞争者相比而言的独特能力,主要表现为企业产品和服务带给消费者的独特价值和效益,是企业所独有的、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和学习的能力;第三,成长性,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总是与企业成长阶段相联系,即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核心竞争力,其发展过程,呈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它具有打开产品潜在市场、拓展新领域的能力。上述企业核心竞争力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对企业进行核心竞争力分析的理论框架和逻辑方法。

2.搜索企业现有核心能力的路径和方向

按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性,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现状,寻找企业现有核心能力的方向和路径主要有:一是要从核心竞争力可能存在的业务领域中寻找,包括从产品角度看,核心能力可能存在的主要产品;从业务角度看,核心能力可能存在的主要业务;从管理角度看,核心能力可能存在的主要优势。二是要从可能形成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中寻找,企业核心能力可能构成的要素主要是企业所生产的终端产品、提供的技术服务、企业的组织管理和独特的价值文化。三是要从核心能力发展的可能空间中寻找,从企业利润生成的区域看,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核心能力可能的发展空间主要在国内区域市场、全国市场和国际局部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上述每个业务领域中的核心业务、构成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全球布局中的核心市场,均可作进一步的细分和切割,沿核心业务路径可寻找到存在核心业务领域中的核心要素;沿核心要素路径可寻找到存在核心要素的业务领域,沿核心市场路径可寻找到存在核心市场的核心能力。

3.识别企业现有核心能力的方法和步骤

理解核心竞争力,认识清楚核心竞争力,便于我们选择正确的方法与步骤,识别出企业现有核心能力。首先,应发动企业干部职工从上到下、从普通职工到企业领导,对企业现有的核心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搜索,找出本单位(部门及个人)的核心能力或其生长点,列出核心能力清单,其要点是:(1)列出本单位在市场中拥有领先地位的产品、技术、知识清单;(2)找出上述产品、技术、知识领先的竞争优势所在;(3)删去地理、原材料、市场垄断等非技术和技能的优势因素;(4)对构成上述优势的产品、技术、知识进行分解和相关分析;(5)针对不同产品、技术、知识的关联性,总结归纳出5-7个核心能力或其生长点(终端、基层单位)。其次,由主管领导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集中讨论,进行初步筛选,形成对企业核心能力或其生长点的一致界定,达成共识后再根据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基本特征对所列清单进行过滤筛选,对符合条件的,界定为企业核心能力或其生长点。再次,对被确定为企业核心能力或其生长点的,加以高度概括、归纳、提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的“核心能力或其生长点信息库”。存放于信息库中的核心能力或其生长点将最终成为生成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材料。信息库主要包括企业高层主管、各业务部门、车间(室)和个人四个层次(或级别),涵盖产品、技术、知识、经验、管理等因素、领域的核心能力体系,从纵向上形成稳定的梯形结构,横向上形成统一的框架格式。

二、根据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规律,将已选定的企业核心能力进行重点培育,使其尽快成长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是一个既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要素积累过程,又反应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系统完善过程。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把已识别出来的企业核心能力或其生长点培育成核心竞争力,初步建立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框架。这需要明确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系统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它集中表现为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四个要素系统:(1)知识技能系统。企业没有自己独特的知识和技能,核心竞争力将难以形成,独特的知识和技术主要包括理论突破、专利技术、核心技术以及技术诀窍等储备。(2)组织管理系统。主要是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各项制度、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特别是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3)物资装备系统。包括工厂、设备、工具、设计的技术体系,这是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手段。(4)价值理念系统。主要是指企业价值观及其企业员工对它的认同度,这是为培育和实现核心竞争力,企业每一个员工应具备的态度、行为和规范。这四个要素系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性要素和前提条件,当上述要素实现协调、有机结合时,就能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多种要素系统的有机联系过程,各要素系统之间内在着相互的联系,互为条件,并存在一定数量与比例关系。它要求企业各个部门都要围绕核心竞争力这个中心协同工作。中外企业的实践和发展亦表明:一个成功的企业不再是一些制造产品的生产部门的组合,而是构筑、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系统。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条件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是一个优化环境、创造条件、积储力量的过程。首先,创造核心竞争力发育的适宜环境。在组织运行上,成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织领导或战略研究机构,统一领导、制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在思想认识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做到人人重视、人人熟知、人人尽力,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是企业的心脏,一旦确认了贯穿各个部门的核心竞争力,各个部门就必须按照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要求来安排项目和人员。其次,创造核心竞争力生成的有利条件。将那些已存在的、处在分散状态的核心能力或其生长点培育成核心竞争力,这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1)企业上下对核心能力或生长点的内容和认识必须保持一致;(2)负责管理核心能力或其生长点的组织应保持相对稳定;(3)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较为明确且具有连贯性;(4)对将核心能力或其生长点培育成核心竞争力充满信心。第三,从形成核心能力的基础要素做起。先有基础要素,后有核心能力,从我国企业的现状看,最需要培育的基础要素是知识技能和组织管理两大要素系统,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创立、新制度的运作、新市场的拓展,无不需要深厚的知识功底、高超的操作技能和有效的组织管理。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途径

以形成和发展核心竞争力为线索,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主要有:(1)对企业现有的核心业务进行调整重组,主要是通过资产、业务、技术、人员之间的相互组合、调整、改造,集中精力培育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业务。(2)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合作,与拥有相关技术和技能的公司建立合营、合作关系;与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的研究与开发合作关系;与企业所处产业的中下游用户签订长期合作开发合同等,培养企业独有的巩固、开拓和创新市场的核心组织能力。(3)重点培育拥有核心能力的技术和人才,主要方式有引进相关的技术和人才;组织企业内部各类人员学习相关的知识并运用于实践。(4)创建学习型团队,通过人才和技术的整合,将过去积累的技术和技能集中应用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并不断地总结分析、学习创新,最终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将其组织经验进行大规模的复制、推广,形成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顺应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趋势,把已成熟的核心竞争力及时推向市场,在竞争中进一步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产生的,它又必须持续参与到市场竞争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必须适应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顺势而为,做出科学的部署和有效的保护,才能不断保持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趋势

纵观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总趋势――正从有形向无形转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核心竞争力从产品转向技术。当今计算机行业,占有最大利润的并不是计算机制造商,而是控制计算机内部两个关键技术和部件的公司,即拥有视窗操作系统的微软和拥有中心处理芯片的英特尔公司。(2)核心竞争力从创造价值的中间工厂转向工厂两端。现代企业专注于研究开发与品牌运作,把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和销售的渠道建立与品牌运作上,而不再是厂房、机器和资本,在飞速发展的高技术领域,则主要是管理智力系统,而不是管理那些遍布全球的员工和工厂。(3)从强调生产的规模转向知识的积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快,生产已是世界范围的生产,企业可集中在核心竞争力上,而把非核心领域让给别人。(4)从关注市场份额转向关注服务份额。竞争的范围从本地区开始,到跨地区,再到全国性,然后到国际性,最后到全球性。在各个层次和阶段,保持关键服务活动能力超过竞争对手。(5)组成核心能力的技术和技能从硬技术转向软技术,例如,融资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文化能力、品牌能力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现代企业已把组织结构、管理、控制和协调机制纳入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组成要素。另外,经营的领域与范围也从单一过程转向多个阶段,从单一产品到多种产品,从单一行业到多种行业等。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路径

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搞清楚它的构成内容及其发展方向。把企业核心竞争力所隐含的理论思想(基本特征、形成过程、发展趋势)应用于企业实际,勾勒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致轮廓。其要点包括:(1)从企业产品角度看,企业的核心产品是什么;从企业技术角度看,企业的核心技术是什么;从企业文化角度看,企业的核心文化又是什么。(2)在上述三大要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力――企业的产品生产能力、企业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企业文化的影响能力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大要素。(3)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是发展企业的产品生产能力、企业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和良好企业形象的塑造能力。建立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在上述三大能力的提高上下功夫。

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需要进一步理清下列的思想认识:(1)企业的核心产品,不等于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本身如果没有质的不同,没有独特性,就不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其核心能力只能体现在生产产品的能力上,表现为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一系列要素的有机整合能力。(2)企业的核心业务,不等于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业务中一定存在着核心竞争力,但核心竞争力并不仅仅只在核心业务中存在,与企业相关的业务领域中的技术、服务等都可形成、发展为核心竞争力。(3)企业的核心组织,不等于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最有效的整合资源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基层组织,只有组织管理生产的能力,并没有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就不存在核心竞争力问题。企业业务有主体业务和辅助业务之分,现实中可相对独立运作,但不能完全把它们割裂开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可能就蕴藏在主营业务与辅助业务的协作关系中。因此,对企业进行重组改制和改制分流时应考虑企业业务链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标志:一是原有核心能力的不断巩固提高;二是不断有新的核心能力产生;三是始终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地位。

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有:

第一,科学部署企业的核心能力。在企业拥有核心能力或已将生长点培育成核心能力的情况下,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战略重点就转向到如何在企业内部部署核心能力,即通过资源分配来提高核心能力的水平,其中人力资源的组织与分配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核心能力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拥有量,即携带核心能力“基因”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二是转移速度,指上述人员转移到新领域的难易和快慢程度。因此,在企业结构相对稳定情况下,人才的跨部门、跨业务、跨单位、跨岗位流动是部署核心能力的重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将最出色、最优秀的人才配置到最为重要的业务工作部门和最有前途的新兴发展领域,开办一系列讲习班和研讨活动,鼓励或创造条件让这类人员不断学习,相互交换新的想法和经验;注意把人才相对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建立在企业全系统范围内分配人才、使用人才的机制。

第二,不断获得新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具有成长性,它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因此,不断获取新的核心能力就成为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恒久性的课题。新的核心能力是相对于企业已拥有的核心能力而言的,它不仅可以使企业核心能力体系更加完善,而且可以防止某些核心能力因不能适应环境、技术、市场变化而带来的成长能力不足问题,使核心能力与新的经营领域开拓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关系。新的核心能力的获得,主要通过对现有核心能力与现有经营领域(主要产品)进行矩阵分析,寻找出新的发展空间,找到新的空白领域,为未来成长做好准备等。

第三,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地位。必须清醒认识到核心能力是极易丧失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产生的,不是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它的形成和获得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不注意保护或保护不当,极易丧失。因此,必须密切关注核心竞争力,保持高度的警惕,这是保持核心竞争力领先地位的前提。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尝试:向业务部门负责人委以跨部门管理特定能力的权利,并对这些能力的发展负责;定期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投资和提升,以及加强对构成核心能力的技术和技能的开发计划进行研讨;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竞争对手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必须将保持和保护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植入每位企业员工的头脑里,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中,使其成为企业文化中的核心部分。

目前,无论是外部市场环境,还是内部经济条件,构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时机已经成熟,形势紧迫而又企业急需。国有企业重组改制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回归主营业务,构建自己的优势,提升国际竞争能力。从建立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出发,一方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发展要通过重组改制来完成和实现,另一方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发展又为重组改制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使我们寻找到一条既能摆脱因业务收缩所带来的增长压力,又能扩大企业规模、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最佳途径。总之,核心竞争力的有无及强弱对已加入世贸组织的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我们深信,建立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实现我国经济快速高效发展最有效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潘焕学,等.构建我国石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1).

[2]梁永乐,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构建[J].现代企业,2006,(1).

[3]蒋敏之,等.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理[J].北方经济,2006,(2).

[4]查尔斯,汉普登・特纳,著.徐联恩,译.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

[5]普拉哈拉德.企业的核心能力[J].哈佛商业评论,1996,(16).

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4

关键词:增强 核心竞争力

我国入世后,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企业要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培育和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强的能力即核心能力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意味着企业在参与依赖核心竞争力的最佳产品市场上拥有了选择权。而如果公司没有取得核心竞争力方面的领先地位,被拒之门外的就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市场,而是会失去一系列市场和商机。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 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G. Hamel)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一文,标志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按照他们给出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在我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指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企业能够拥有,而竞争对手却没有的能体现效率的战略、资源、能力、优势等基础上持续学习创新并能比对手更快速赢得顾客的竞争优势。本文将着重讨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以及企业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

明确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有利于辨识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奠定基础。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核心竞争力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能为企业提供进入不同市场的潜力;其次,核心能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中顾客重视的价值做出关键贡献;最后,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复制的。

我认为除了以上主要特征以外,核心竞争力还具有一些其它特征: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而不是企业的某个业务部门、某个行业领域;核心竞争力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可获得的;它是企业各部门人员不断学习、获得知识、共享知识和运用知识而形成的整合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为什么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容易被其竞争对手模仿或复制的原因。可以说,核心竞争力是支持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言:“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其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模仿”。核心竞争力不是资产,它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不是局限于个别产品,而是可以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大门的能力;不是已经普及的能力而且不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可能成为一般能力;不容易为某个人或某个小组完全掌握。另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企业资源等因素高度融合的,它不仅由技术因素决定,而且与企业组织结构产生的系统效应相配合。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资源的载体通常体现为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同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超越于员工个人的能力而存在。由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培育起来的,在它形成的过程中企业主体的内质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与企业拥有的实物资产不同,核心竞争能力难以从企业主体中分离出来,一旦形成就较为稳定,与竞争对手之间形成质的差别。

二、企业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

由于核心竞争力是难以触知的、暗含的企业竞争力因素的复杂集合,因此,要真正做到理性的开发与增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注意到竞争力因素的复杂构造关系。这里本人将讨论一下企业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

第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资源的独具性

对企业而言,若要生存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竞争力只存在程度的差别,而不存在有无的问题。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存续和发展所应具备的一般性功能,是企业的比较优势。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例如营销竞争能力、经营管理的竞争能力等,只要具有一定优势都可以形成竞争力。这些是依托企业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而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竞争能力,是一个企业存续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核心竞争力则是核心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资源的独具性,没有独具性就没有区别于他人的优势可言。所以,独具性对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仅有独具性也是不够的,或仅有独具性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还要保持你这种独具性的持续优势,如果独具性能够与持续性联系在一起,那么,这种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独具性才是核心竞争力的真谛所在。

第二,必须进行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核心竞争力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有效的,如果仅仅是大量的资源堆砌在一起,而不是有效整合起来,那只是对企业资源的一种浪费。没有资源的合理组织与协调,无论企业的先天条件多么好,其优势都难以真正发挥,更难以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一句空话。竞争优势的基础是更优越的资源和有效组合,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等,当然还包括企业文化资源。

第三,增强企业能力

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5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以人为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哈佛商业评论》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认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此观点一提出,就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引起了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作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定制度框架下,企业所拥有的、基于独特知识技术积累的一种竞争能力。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竞争力的形式极其多样,如由掌握某种重要技术专利而具有的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由出色的市场营销经验和高效的市场分销网络形成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竞争力,等等。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分为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基于组合观的核心竞争力,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和基于文化观的核心竞争力。

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简单的一般竞争力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否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企业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已经置身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中,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大量进入我国,跨国公司也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在中国抢滩,中国企业在日益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越来越迫切的感受到企业应尽快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更多获取新的科技、技术、市场及金融服务的机会,因此它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有“外向型”发展的前景。同时它们又不得不面对来自低价格进口产品以及设立在当地的国外公司的竞争。贸易壁垒的不断消除,国内市场也逐渐溶入国际市场,而此时我国企业就不得不按照国际市场的标准、价格、质量来提品或服务。企业为了能够很好地迎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日趋严峻的挑战,除了需要得到政府及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外,从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构建并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应该成为其首选,也是必然选择。

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企业管理是企业的灵魂。纵观国内外大型企业管理已经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而越来越突出人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力量;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以人为本能有效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让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将职工的荣誉得失与整个公司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将企业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以人为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具备竞争力。“以人为本”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素质。

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在众多观点的基础上,一般认为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企业声誉、营销技术、营销网络、管理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企业文化。

(1)坚持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生、维持和拓展,涉及技术、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无论何种因素,创新是关键。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管理创新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制度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技术创新是形成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离开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技术和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从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到技术学习、技术积累,再到技术扩散,也就是整个技术创新过程,都离不开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以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都是在某种制度环境中发生发展的,需要一定的制度保证。制度通过影响信息、资源的可获性,塑造动力,以及建立交易规则等方式来影响企业和产业发展。

(2)塑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品味。能否有效地提炼和充分凝聚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发挥着根本的作用。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明确的企业价值取向。要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应注重战略研究。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中,首先要明确企业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并尽可能取得员工的理解与支持。

(3)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认为,在企业生产的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观念,坚持员工重于产品,应把人作为企业的核心,重新认识人的本质和心理活动,重视人性、人的价值、地位和作用,一切管理理念都应围绕着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管理应采取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方式,对物的管理应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并通过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促进人们自觉地发挥潜能来达到组织目标。并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吴建南、李怀祖.论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1):60~64.

[2]史东明.企业如何培养、提高核心竞争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6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学习型组织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企业持续竞争的基础和源泉就是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要在新的竞争态势下,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概念辨析

(一)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Prahalad和Hamel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Bogner和Thomas指出,“核心竞争力是那些与竞争对手相比可以获得最大程度客户满意度的公司专门技能。”也有人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力的特定组合,是使企业、市场、技术相互作用的特定经验、技术、组织能力与积累。”不同的定义主要基于不同的角度,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质就是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优势。本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够整合企业内的各种资源,并使企业长期处于竞争主动地位的能力,它并不是某项单独能力,而是企业多种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力集合体。它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具备开发与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各种相关要素的能力;第二,具备整合各相关要素的能力;第三,创造核心产品并使产品份额最大化的能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竞争优势,是企业相比于竞争对手,为顾客提供的特殊价值,因企业的不同而不相同。它具有以下特征:1、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创造价值,而且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体系中处于核心状态。企业通过核心竞争力创造核心产品,在产品竞争中超越其他竞争对手,一方面为顾客创造了感知价值,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自身的收益;2、特殊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往往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并在特定的组织机构、企业文化、历史环境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是企业个性化的产物,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3、稀少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往往也是领先于整个行业的竞争优势,如果说具备一般竞争力是进入一个行业的基本条件,那么具备核心竞争力就是领先本行业的充要条件,是行业中少数企业所具备的;4、动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不同的。有人研究过世界500强的发展过程,其中40年代至80年代强调某一方面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即一种核力。80年代至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将发展为一种整合多种能力的“合力”。

二、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战略管理意识淡薄,不能突出核心竞争优势

企业战略表明了企业未来的前进方向、自身的业务定位、计划发展的能力,企业必须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以保障企业在未来的长期的竞争优势。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发展战略不明确的问题,不能够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合理配置资源,重短期收益,无长远规划,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提升。

(二)创新意识不强,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性特征,而创新是维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等相关因素,才能不断创造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核心产品。当前我国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欠缺,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2005年,我国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平均仅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而世界500强的许多企业都超过了10%。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究开发费用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难以为继。

(三)欠缺合理的用人机制,知识积累不足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综合的知识能力,而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载体。当前我国企业用人机制中普遍存在着诸如薪金福利不高、本位主义、经验主义等问题,压制了企业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致使人才流动,不利于企业知识的积累,更不利于运用管理过程中将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经营服务知识转化为生产和经济效益,难以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盲目多元化,分散有限资源

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必须有核心产业的支撑,也就是要有核心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企业多元化发展,必须以企业自身的核心产业为基础,纵观世界500强企业,多数都是在某一领域内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才采取多元化战略,发挥核心竞争力的扩散效应,并以此扩大规模,做大做强。而近年来,我国不少大企业、大集团为了实现其资产规模的扩张,在本行业进行大规模并购,并将资产范围扩展到非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领域,使得横向产业跨度过宽,纵向产业链太长,核心产业虚弱,既分散了有限的资源,又不能有效培育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培育与提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模式

企业要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把自身的竞争优势培植为核心竞争力,而培植模式的选择是首要的,由于不同企业的发展情况不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模式也不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途径:

1、集中资源,开发核心技术,做强核心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表现为核心产品在市场上占大量份额,因此,以核心技术为依托的核心产业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物质载体。许多有世界影响力的大企业,之所以能在自身所处行业居于主导地位,两个因素起关键作用:规模经济与核心技术。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资源相对分散,产业链较长的问题,因此,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集中企业资源,对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SWOT分析,明确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而分析产业结构,明确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可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选择产业链中有相对优势的一环,扩大规模,改善管理,追加资金,重点推进技术创新,开发核心技术,使企业成为产业链中某一环的领先者,进而形成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受到内部资源的约束,通过内部建立和发展核心竞争力难度较大,可以通过适度并购拥有某种特长的企业,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必要的内部资源,强化企业竞争力,并以此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方式具有低成本、见效快的特点,但要求企业有相当的规模、较强的综合管理水平及相关的人力资源,以发挥并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建设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出于对市场的未来预期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考虑,为达到获得先进技术、占领市场,共享资源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松散型合作组织。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与其价值链上的供应商、经销商、顾客以及相关利益群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不断扩大和加深,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伙伴和战略联盟是其内在的必然要求。通过企业间的技术、资金、管理等资源的重新组合,实现资源互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规模效益,从而形成强大的协同优势,因此,战略联盟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但是,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构建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性又取决于企业对自身与环境的认知,以及与合作伙伴价值取向的一致性。由于战略联盟的松散性,对应着存在联盟间破裂的可能性,同时战略联盟之间的知识、技能、信息的交流共享也要求联盟间有较高的综合管理水平。因此,战略联盟在一定阶段会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但要长期保持并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还需企业的多方面努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一种综合能力,受到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有效的维护与提升,企业构建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消失,必须采取措施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其得到不断的提升。

1、合理战略定位,优化资源配置。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定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关系着企业资源的分配,而企业资源分散的多少又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否进一步得到培育和提升。因此,企业必须围绕企业的核心产业制定发展战略,优化配置资源,令核心产业得到充分地发展,不断取得规模经济与技术创新,使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企业要避免盲目多元化的陷阱,应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核心产品的成熟期之前,企业应以集中化或差异化战略为主,创造核心产品,稳定市场份额,在本行业有较大优势的基础上,再适度发展多元化战略。

2、塑造企业文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有的信念和价值体系,是企业在长期的经济实践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接受、认同与信守的经营观念、行为规范、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等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满足顾客需要为价值取向的价值文化,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育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形成稳定的企业管理团队;通过不断满足顾客需要,来培养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同时,需要不断吸收并改善人才激励机制,重点激励公司管理团队、科研团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推进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改善,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建设学习型组织,推进企业全面创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这是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的一种革命创造,更为重要的是在企业管理的最根本理念的一次全新定义。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发挥团队力量,个人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到大幅度提高。英国壳牌公司的伍德格曾说:“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推动企业的全面创新,可以有效的维护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应创建知识共享、信息交流的平台,使员工有学习之处,使新思维、新观点有沟通之所,建立相应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层次一般控制在三层以内,以便组织更适合学习和建立开创性的思考方式。

4、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构建企业信息交流平台。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传统经营观念与经营方式,信息化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武器,经济信息化要求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高效、快捷地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和反应能力。如今网络已经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企业生产、管理、营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网络建设,使其成为企业内部知识、技术等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做好网络的安全维护工作;另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科学管理生产过程,节约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引入ERP、BPM、TOC、KM、CRM、SCM、CC、EAM、EAI、EIP、CPC等正成为维护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目前,企业已经普遍认识到核心竞争力的意义,仅仅依靠低成本战略,企业的竞争优势会不断消失,但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不断学习、改革和创新,来培育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Prahalad C K,Hamel G1 The core competence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3).

2、BognerWThomas H1 The role of competitive groups in strategy formulation:a dynamic integration of two competing models[J].The Journal ofManagementStudies,1992(1).

3、费明胜,水家耀编著.核心能力: 现代企业持续竞争的奥秘[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4、张春花,史春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变迁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4).

5、皮莉莉.实施战略联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探求,2003(4).

6、白云华.再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报,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