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建筑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建筑研究

绿色建筑研究范文1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依据目前国家、住宅建设的绿色规定及物理原理,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发展的目标,建筑设计也掀起了生态建筑研究的热潮,但是目前存在着对绿色认识模糊的现象,因此建立一个公正的绿色建筑评估,有利于对绿色建筑起指导作用。 本文首先回顾国内对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阐述现研究绿色评估的意义,重点分析我国的建筑评估发展状况时,通过对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实施分析,提出绿色建筑评估必须要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议,强调政府在发展绿色建筑中的作用。通过从可持续的角度对传统设计——住区规划、住宅单体施工设计作了修正并整合,可持续的问题连同建筑设计的其他问题做通盘考虑,利用当地的材料技术,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采取相应的策略,建筑技术措施来最大限度的解决好室、声、热等基本要求,使居住空间尽可能处在“自然状态”而非人造环境,又可使建筑有效的成为环境的过滤器和调节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建筑设计的层次上逐步地提高住宅的绿色化水平。结合笔者一些具体的工程实践,对、高层等不同类型住宅的建筑塑造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的绿色居住空间,把绿色住宅建筑设计落到实处。结果表明,这一过程不但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逐步实现建筑设计的绿色化,和设计实践提供一些启发。

2.对于住宅建筑规划的发展

1) 应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21世纪是信息时代,更应该是生态文明时代。人类运用高新科技,探索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按照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原则进行设计:

a)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并处理好美学性质和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

b)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

c)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节省原材料和能源,避免使用高温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尽量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

d)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

e)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避免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以及浪费建材。

2)目前,住宅的使用寿命按其设计方案来说一般是在50年左右,人们用几十年以至终身的积蓄来购买一栋房屋,在使用之后就要报废,这种现象实在有点残忍,所以,人们迫切地要求提高住宅的耐久性,现在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兴起,在不远的将来有望使混凝土的耐久性达到几百年以至上千年,当住宅采用框架结构之后,就可以采用超耐久型混凝土从而大大的提高住宅的耐久性,实现拥有超耐久型住宅的梦想,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3)住宅建筑的本质就是为人服务,首先要讲舒适性,也就是说住宅建筑要寻求一种在符合购买面积、户型的基础上,使得各功能空间安排的合理有效,各得其所,分区明确,并使各功能的空间有适宜的尺度、比例,方便家具的布置和人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相对私密性。为满足室内环境质量,各功能空间要采光充足,通风良好,使用率高,并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对于外部空间的环境,居民交往的空间创建也是居住舒适性的重要体现,应力求把原有的生活纳入进来,作为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采用的绿色节能措施上,我们应强调被动措施优先;建筑专业涉及到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大部分是低成本、效果好的适宜技术。

3. 绿色建筑设计应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a)尊重设计地段内的环境、土地及植被的特点宜。

b)全面的计区域内部与外部环境关系。

c)结合人与环境的和谐。

4.设计理念的形成大概需经历的阶段有如下:

1)在起步期间,大力宣传、倡导价值观,唤起对设计理念的重视,制定计划,示范工程,加强能力建设,对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功能初步进行调整,为建设阶段打下基础,作好以后的准备。

2)在建设期间,重视实施过程中的各方面调整,对原有旧的观念需要改造提高,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功能,另外需重示生态重构及恢复,增强意识,能参与到建设中来。

3)在成型期间。此阶段相关的设计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是通过技术的手段实现动态平衡的目的,自我组织及调节。

终结以上三个阶段期间,各阶段的时间跨度不同。其重要是已经开始行动了,将设计者和消费群体需求相结合,把绿色设计理念与实际融合。由此,随时间的慢慢发展,达到现实的目的。

5.设计的理念

5.1关于住宅小区的规划及布局

5.1.1布置需注意的如下:对小区的开口的轴线和通道走向是否达满足通风要求;小区的建筑的布局是否达满足通风和日照;

5.1.2 建筑小区的架空层:设置首层的架空层对小区内风环境的影响,设计合理的方案;

5.1.3小区室外的园林设计风格:地面的铺装材料、结构产生对环境的影响;

5.1.4景观的设置:综合夏冬季节,对园林设计水体分布和日照,使各场所做到冬暖夏凉。

5.2 设计生态化的设计

住宅的生态化设计基点是考虑住户的切身利益,做到利用大自然,回归于大自然,重复的进行自然资源利用,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最终目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5.2.1 做到把空气、阳光、绿色引到住宅中。从窗体考虑,窗口要具备容纳充足的阳光、空气和绿化景观,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通过设计从而增加保温隔热等手段,把多余的热量排回在室外;采用绿色的建设材料,达到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当调节功能;太阳能是大自然最大的资源,在建筑设计中,需充份考虑太阳能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达到绿色环保。

现大型住宅建筑追求自然资源最大化利用和排废最小化,提倡自然资源的重复利用。为此对垃圾的分类,进行有害、无害物质分类,然后分别再利用,达到最大化利用和最小排出。例如住宅的水系统,配备水净化装置,前后循环,重复使用。

5.2.2之前各住宅小区追求的是绿化率,最终导致出现大量空洞的大草坪,这仅仅只能称之为绿地率。为使环境质量提升,现在住宅小区引进大树、成树,甚至名贵树种,结合整体设计,达到绿化目标。

5.2.3 住宅小区从高到低的密度。住宅区现阶段的从集中绿化出现空中庭院的转变,即在一定楼层范围设置一个空间。在此空间内,进行合理的园林设计,使在高层里的住户感受自然景观。

5.3分析节能的措施

对住宅小区,实现60%范围的节能率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住宅屋面采用覆土种植;

(2)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及砂浆内保温层,满足外墙的隔热要求;

(3)对住宅外墙的窗玻璃材料选用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比较:一:挖掘外遮阳的潜在自然资源,优化组合中空玻璃与普通玻璃。设计原则有:外遮阳明显的房间窗采用普通玻璃进行设计;无外遮阳功能的卧室采用中空玻璃;厨房、卫生间外窗采用普通玻璃;二:采用经济性较好的单片高性能玻璃。

6.结束语

绿色建筑研究范文2

1.1超高热性能围护结构根据寒冷地区被动式保温原理,对不同朝向调节外墙保温性能:东、西、南墙体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100厚岩棉,传热系数达到0.37W/m2·K;北侧采用更节能的同等厚度的砂加气砌块,结合节能表皮的封闭空气间层,传热系数则能达到惊人的0.2W/m2·K左右。屋面采用混凝土屋面,200厚SF水泥膨胀珍珠岩保温,传热系数为0.38W/m2·K;外窗采用聚氨酯框单框双玻双银Low-E玻璃外窗,传热系数达到1.5W/m2·K;天窗采用Low-E中空玻璃天窗,传热系数达到1.8W/m2·K。本工程的主要围护结构做法远优于《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53-2010中的相关参数,比较结果见表2。1.2太阳能采暖(热水)+地源热泵耦合应用空调系统采暖空调系统:建筑物内冷源由模块式地源热泵机组供冷,热源采用太阳能系统供热+地源热泵的形式,优先采用太阳能,太阳能不足时采用地源热泵做补充。地源热泵系统在室外东、西、南侧埋管大约80口,孔深120m,地源热泵机房设置在地下东南侧,地源热泵提供的冷、热量经换热器换冷、换热热后为空调末端提供8/15℃的冷水;冬季提供50/40℃的采暖热水。空调末端为风机盘管+新风系统,一至四层均设置空调末端。太阳能采暖系统供应区域为一至二层,采暖末端为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在屋顶设置太阳能槽式集热器120m2,通过太阳能设备机房为采暖末端提供50/40℃热水。当地板采暖能够满足室内温度高于20℃时,风机盘管不启动,供热全部由地板采暖提供;当室内温度低于20℃时,风机盘管开启补充不足部分负荷,供热由地源热泵提供。太阳能采暖系统能够提供28%的采暖热量(约61485kW·h/a),地源热泵系统能够提供72%的采暖热量(约151344kWh/a)。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与太阳能采暖系统合用,提供室内日常盥洗生活热水。由屋顶设置的120m2太阳能槽式集热器采集的热水收集至热水水箱保温,经循环泵输送至用水点。太阳能热水系统能够提供约23081kW·h/a的热量。1.3薄膜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系统展厅采光顶安装约200m2铜铟镓硒(CIS)薄膜光伏组件,预计安装功率20kwp,年发电量约21600kW·h/a,通过并网为建筑自身提供电源,可有效提高项目可再生能源数量。CIS薄膜是由铜、铟、硒等元素组成的直接带隙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是第二代光伏技术中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成本长寿命的多重优势,是最有希望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1.4屋顶农业+垂直农业+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分为屋顶花园与屋顶农业。屋顶农业较屋顶花园相比更注重美观,强调作物一年四季景象变换更替。屋顶采用模块化组合花箱,自带灌溉系统、施肥系统、排水系统、无缝拼接组合为一体的功能,适合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植物。垂直农业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在室内种植农作物,更强调互动性和可视性,既为室内增添清新自然的元素,又吻合展示中心绿色低碳的主题。垂直绿化在墙体外侧搭建网架结构悬挂种植容器,通过自动灌溉系统对种植植物进行教官、施肥,通过优良的颜色、造型设计进行墙体绿化方式,可增强夏季隔热效果。1.5室内采光通风优化建筑物朝向基本坐北朝南,并通过自然通风模拟和自然采光模拟,优化建筑的通风及采光。并根据不同功能空间及朝向的需求,设计了活动推拉式金属遮阳和金属百叶遮阳,西向面对公园采用机翼式金属遮阳,可根据太阳入射角度的变化,自动进行调节,有效遮挡西晒。2.7生态水池中水/雨水综合利用自建再生水回用设施,采用地埋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利用生活污水作为水源制备再生水,用于冲厕、绿化及景观用水,再生水处理量为722.5m3/a。雨水的利用通过设置下凹绿地、透水地面、雨水渗排系统等实现雨水入渗、蓄留等调控和地表径流调控,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2节能潜力分析

2.1太阳能采暖+地源热泵耦合应用空调系统太阳能采暖系统约提供61485kW·h/a的热量,地源热泵系统约提供151344kW·h/a的热量,则项目年可节约市政热力212829kW·h/a,折合标煤26.16tce/a。2.2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建成后年耗热水量2637m3,将这些生活热水由10℃加热到60℃所需的能量为153825kW·h/a。太阳能热水系统能够提供约23081kW·h/a的热量,即15%的热水由太阳能提供,太阳能热水系统年节约用电23081kW·h/a,折合标煤2.84tce/a。2.3光伏发电系统展厅采光顶安装约200m2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组件,预计安装功率20kwp,年发电量约21600kW·h/a,通过并网为建筑自身提供电源。则光伏发电系统年节约用电21600kW·h/a,折合标煤2.65tce/a。2.4生态水池中水雨水综合利用自建再生水回用设施,采用地埋一体化中水处理装置,可提供再生水722.5m3/a。绿化用水采用雨水下渗及雨水回收系统提供,可节约绿化用水1137.6m3/a。综上,本工程年节约能耗31.65tce/a,节约中水资源1860.1m3/a。

3结语

绿色建筑研究范文3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概念和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建材环保上的绿色路线,提高建筑的绿化率或者减少建材的消耗;另一种是运用绿色技术,通过国际先进节能技术的整合运用,使绿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少消耗能源。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资源的高利用率,有效的节约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从而实现绿色环保。

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背景和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北京》,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

研究表明,在中国引进已经国际化了的LEED标准,并将它根据中国的特征本土化是最好的途径。通过本土化的修编和执行,将更多引入绿色建筑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专家参与并得到认知。进一步引进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民心,才能又好、又快地在绿色建筑推广中建立成效。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已对其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传统的高物耗的发展模式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境,它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行新的、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三、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施工管理

(1)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布局、设计气候条件,最大化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尽量采用当地建筑材料和低碳建筑材料,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鼓励采用低碳技术和低碳设备。执行更严格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标准,营造优美的绿化环境。遵从自然规律,绿化尽量采用原生植物,建设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自然生态系统。加强生态环境规划设计,充分利用绿化带隔声减噪,按照生态环境用水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原则,尽量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

(2)绿色施工管理

绿色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行封闭管理。施工中要充分做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节约电能、减少材料的损耗、可回收资源的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等,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必须要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从被动地适应转变为主动的响应,使企业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统筹规划施工全过程,改革传统施工工艺,改进传统管理思路,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降耗、增效和环保效果的最大化。

目前我国在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对绿色施工的内涵认识不足

目前,绝大多数施工企业未能掌握绿色施工的实施方法、管理与技术要点、目标和意义。片面的认为绿色施工是弊大于利、费时费钱的工作。对绿色施工的实施也仅限于安全文明施工等范畴,深度广度不足。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作为执行绿色施工的主体,严重缺乏绿色施工意识、不能正确认识其内涵、管理与技术知识掌握不够,致使绿色施工不能被积极推行。

2.绿色施工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受现阶段技术水平所限,绿色施工进展缓慢。建筑业技术进步主要依赖于诸如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的生产装备制造技术等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的横向转移和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目前,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有较大差距,符合绿色施工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和材料更是相当缺乏。我国相对落后的绿色施工技术水平导致现行的绿色施工浮于表面、深度不够。

3.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

目前,对绿色施工缺乏系统科学制度来予以促进、评价及管理,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不能以确定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绿色施工水平,使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缺乏有效的手段,各个部门的标准不同,给执行带来了困难。企业采用绿色施工技术随意性,依赖性强,而制度化、规范化差,无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再加上建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盲目压价,导致施工企业利润水平较低,绿色施工经济效果差,形成恶性循环。

(3)绿色施工评价体系

对建筑施工进行绿色评价,首先要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然后才能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绿色评价。依据《绿色施工导则》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等6个方面组成。这6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也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指标的子集。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二级,其中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共27个。在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后便可用各种评价方法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绿色施工评价以清洁生产和减物质化为原则,常用的绿色施工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分析评价法等。

(4)提升绿色施工水平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绿色施工意识

通过大力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绿色施工了解,让其认识到绿色施工的重要性与积极意义。通过强化社会公众的绿色施工、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等环保意识,能够形成对绿色施工的支持和监督作用。通过对施工企业施工人员绿色施工内涵、原则、总体框架和要点的培训,提高其绿色施工意识,改变其传统观念。同时,提升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使其具备相应的绿色施工的知识与技能。

2.进一步完善绿色施工管理体制机制

政府应进一步加快绿色施工管理的立法,完善相应的配套法规与实施细则、明确法律责任和操作流程,加快制定并出台实施指南、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制定对绿色施工的各类激励性政策。包括设立与绿色施工有关的新奖项,促使施工企业积极建设绿色施工项目;实行对绿色施工项目的补贴、征收绿色税收、差别化税收等措施,降低绿色施工成本,积极引导施工企业推行绿色施工。

3.进一步提升行业水平

目前的建筑行业结构是以施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专业承包为依托、以劳务分包为基础的产业结构体系,建立分层的有效竞争机制。通过整合,形成一批在规模和实力上均遥遥领先的大型企业航母,起到集约和综合的作用;通过专业化分工,形成大量的提供专业化中小型企业,形成以一个大型企业为核心、外延连接若干小型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的纵向联合的企业集团,工程主要由核心企业的母公司来承包,而那些关联公司和小公司服务于集团内的施工企业。通过集约整合建筑行业结构,最终达到提高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效果。

结语

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评价是可持续思想的体现,是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建筑业高消耗、高污染与低产出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建筑行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措施。然而,由于绿色施工意识的缺乏、管理机制的不健全、行业发展不合理和经济效益不能得以凸显等原因,使绿色施工在施工企业中的推行令人堪忧。但通过对绿色施工的宣传、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法规体系的完善、标准体系的建立、行业结构的调整、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升等积极措施,绿色建筑的综合效益将会得以展现,将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春伟.建筑项目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建立与研究[J].建筑科学,2009,10:35-39.

绿色建筑研究范文4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智能化;实际应用

引言

目前,我国社会正在高速发展中,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升,使得绿色建筑以及智能建筑逐渐增加。而在现代化建筑中,作为一种新型建筑观念,绿色建筑逐渐被运用至建筑设计中,采取建筑智能化措施,对绿色建筑加强监督与管理,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1建筑智能化以及绿色建筑

目前,在建材生产、工程施工以及建筑运行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将会消耗地球上42%的水资源及50%的材料、能源,同时还会造成温室效应、水污染以及空气污染等,建筑行业的实际运营模式已经成为了低效率、高污染、高耗能的运营模式。而在人们创造温馨、高效、健康的使用空间的基础上,怎样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怎样降低生态环境破坏等,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研究重点。建筑智能化指的是将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将建筑物作为平台,利用信息设备系统、信息应用化系统、公共安全系统以及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为人们创造便捷、高效、舒适、安全的建筑环境,并实现建筑环保、建筑节能等目的。建筑智能化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同时也朝着绿色建筑的方向不断发展[1]。新形势下,绿色建筑以及建筑智能化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其中“绿色”是概念,而“智能化”则是手段。因此,绿色建筑要求以绿色的观念及方式,运用智能技术、新能源管理技术、绿色生态设施以及智能化监控手段。智能技术作为建筑智能化的技术要点之一,在绿色建筑的技术向导下,要求利用智能技术维持建筑系统以及建筑产品的研发,进而提升绿色建筑性能,并满足用户的功能要求。

2智能化建筑的实际应用以及绿色建筑的技术要点

(1)设计技术要点。绿色建筑的设计技术要点包括了:①节地以及室外环境,也就是建筑场地以及节地,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②节能以及能源的运用,其目的在于减少能源消耗,全面提升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能耗监测以及计量作为建筑智能化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实现节能的科学方式。通过能耗分项计量,明确建筑物的耗能情况,继而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好不科学的耗能问题,提高对建筑物的耗能管理。此外,在利用能源资源以及节能的过程中,通过智能空调、遮阳、计量系统等节能措施,实现技能目的。例如:电动百叶窗以及智能遮阳板,能够实现室内采光,避免太阳花直接照射进室内,提升建筑室内空调负荷,继而达到节能要求[2]。③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节水,其目的在于采取节水方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针对室内环境绿化问题,采取智能灌溉系统,对土壤加以检测,结合检测结果进行智能化灌溉,继而达到节约水资源以及绿化等目的。④材料资源的利用以及节省材料,尽量利用环保材料以及新型材料。⑤室内环境质量,包括了热环境、光环境以及声环境等。智能化建筑的监控系统能够对建筑室内的照明、空调等设备进行监控,继而为人们提供给舒适、健康的建筑环境。此外,在光控制方面,通过智能控制、反光镜以及集光装置,对室内光的分布进行调节,减少人们对于照明设备的依赖。此外,还可以采取预设置以及合成照度控制等措施作为照明系统,达到对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灯光以及开关的有效控制[3]。

(2)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针对绿色建筑的施工,其技术控制要点包括了节能和节水、材料资料和节材、场地环境等。其中,场地环境指的是水文环境、施工现场等,要求降低环境负荷,对水文环境加强保护。节水指的是全面提升用水效率。而材料资源与节材则指的是充分运用绿色材料以及节能材料。在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建筑智能化在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施工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工程管理设计到质量管理、技术管理以及进度管理等诸多内容,而信息化管理则要求充分运用信息科技,实现高效采集、自动加工,继而实现施工管理活动的科学化。此外,建筑智能化还体现在运营管理上,包括了绿化管理、网络、能耗及资源等,通过利用信息设备系统,对施工环境加强监督,明确设备的运行状况,对设备加强养护[4]。

3结语

综上,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目标在于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能源,以智能作为手段,通过新能源的利用以及绿色生态设施的运用,在运营管理中融入绿色生态观念,实现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汪红蕾,史娇艳,孟楠.我国绿色建筑进入规模化发展时代———来自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的报道[J].建筑,2013,11(10):222~223.

[2]吴栋,葛宝荣.关于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06):78~79.

[3]赵鑫,吕妍.建筑智能化技术设计以及特点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2(05):30~31.

绿色建筑研究范文5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践行建筑可持续发展环境和资源影响的考虑。只有在这两方面达到和谐统一的战略的关键定标准的建筑体系(这个标准应是建立在当前形势下尽管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当下技术经济水平下的认识),才能做到节约能源、其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从内容到方法还缺乏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和可循环。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缺少一致的认识,在实施上的差距就更大。可持续发展是在人类发展与环建筑体系是符合生态调控规律的建筑体系。于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把一中提出的。对可持续发展,不能仅用几个环境 个连续的建设过程分段进行行政管理和建设运行指标来表示,要看到它是在生态系统规律,使得各自去研究其改革与发展,这就难于展现出来的一种发展模式,要求在发展中注意资源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难以体现全方位、全过成的可续利用和不给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程控制的原则。现在,建筑材料工业部门已经规范。

1 当下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落后发达国家20年。在我国,建筑总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和建筑能耗)约为全国能耗总量的30%,其中用于建材生产的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2.48%。在建筑能耗中,围护结构材料保温性能差、保温技术落后,传热耗能高达73%~78%。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刻不容缓。

1.1 发展绿色建筑可以高效率的利用资源可以通过结合各地的气候特点设计出低耗能建筑;通过就地取材来节约建筑的运输成本;通过使用各种节能墙体材料来实现建筑体内的保温节能;通过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来降低生活热源的成本;通过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来达到降低建筑成本及降低环境成本的作用。

1.2 绿色建筑极大的拓宽了建筑材料的选择范围使新型的建筑材料及制成品有了用武之地,同时又为加速淘汰工艺技术落后的产品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随着建筑业对各种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需要,新型的建筑材料不断被研发出来,而传统的高耗能的建筑材料就会逐渐被淘汰。

1.3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发展绿色建筑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综合应用,使建筑住宅建设最高效、最少量的使用资源;使各种公共设施能够在二次运用的循环中发挥最有效,启动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绿色建筑工程。

1.4 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是实施中国能源战略的关键环节目前建筑能耗的增加,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营造自然和谐、健康的绿色住宅小区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2 绿色低碳建筑的设计理念

2.1 绿色建筑节地设计从建筑的角度上讲,节地设计是指建房活动中最大限度少占土地面积,并使绿化面积少损失、不损失,因此在选定建筑的建设地址后,需对建设地段进行现场样与外界的交换就会变多,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居住建筑中比较流行的大落地窗和外飘窗,这些对室内的保温和隔热都带来困难。所以建筑门、窗别是户门、阳台门及外窗必须进行合理的节能设计,要在设计中提高门、窗的保温和隔热能力,增加门、窗的密封性,减少通风次数,合理减少门、窗的面积,降低建筑能耗。

2.2 绿色建筑平面设计合理的朝向能使建筑从阳光中获取大量的能量,住宅往往需要平行布置,并且朝向南面,彼此之间要留出足够的间距保证冬季的日照时间。建筑的体形系数(建筑物表面积与其体积的比值)直接影响建筑能耗的大小,体形系数越大,单位建筑空间的散热面积越大,能耗就越高。在相同体积时分散的布局模式要比集中布局的建筑热耗大,从节能的角度宜首选高层和中高层建筑。具体设计时应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建筑层高固定时,对于确定的建筑面积,都有与之相适宜的最佳节能楼层数,减少体型凹凸变化,采用规则平面形式。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充分利用现场的资源来减少建筑耗能以及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仔细划分建筑内的使用功能区,使不需要窗户的功能区域尽量安排在建筑物的北面,使具有相似使用功能的功能区域尽量位于同一区域。

2.3 绿色建筑单体设计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①采用良好的外墙材料,利用更好的隔热砖代替粘土砖,节省土地资源;②采用选择性镀膜窗户,其导热系数较小,能够改善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③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④使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抵卸夏季太阳的直接辐射,同时冬季能够调节便于采光;⑤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

绿色建筑研究范文6

关键词: 绿色建筑;建造;绿色建材; 设计

1 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绿色,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是指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的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他能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入手,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共生,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绿色建筑又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 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绿色建筑,其历史悠久。在本世纪 60 年代专家、学者就关注着地球的生态环境变化,但从 70 年代后期开始,人们才越来越认识到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是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并在此后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这些会议逐渐将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结合起来,在二者的基础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国家所接受。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长期工作生活与空调环境中而导致所谓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出现等,使得人们开始思索什么是更高水平、更真正意义的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作为消耗能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大户”,建筑界责无旁贷地成为了推动这一潮流的中坚力量。在 80 年代末,科学家提出了在建筑设计与建造中应全面考虑能源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健康舒适等问题,与之相关的生态建筑的理论和实践得到全面发展。可见,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可持续发展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都比较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在汤姆·伍利教授的《绿色建筑手册》中提出,绿色建筑是在满足功能要求和舒适性要求的基础上能较好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我国绿色建筑研究起步较晚,在2004 年 9 月建设部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才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06 年 正 式 颁 布 了《绿 色 建 筑 评 价 标 准》。2009 年、2010 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所以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刚刚起步,在绿色建筑技术上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资源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明显偏低,绿色建筑综合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当前我国应加快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和政策的研发,以应对这场建筑界革命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完善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加快绿色建筑体系建设。

3 绿色建筑的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的目的是建立某地区的绿色居住建筑体系在生态平衡理论、生态控制理论以及规划设计原理的指导下成为相互依存、相互调节、相互促进的多元、多层次的循环系统,并处在最优化的状态. 为人们创造出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 1) 系统和整体的原则 在设计时,尽量设计出多样化的最佳的居住空间,扩大弹性空间. 这部分弹性生活空间可“随人们的需求变化和增长,实现利用建筑物本身调节小气候的调节空间和调节功能去调节人的情趣. 要充实空间的外部轮廓,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空间组织要有疏密,层次要分明,结构要清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的变化有利于小区整体景观的创造与组织。设计时还应注意建筑外部形体的处理,增强建筑的识别性。

( 2) 整体性设计原则 在建筑行业内有句老话: “功能是基本的,形式是首要的”。风格、形式、形态的探讨是永恒的课题. 在设计绿色建筑时,不仅要满足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形成建筑独特的风格和景观形象,通过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范围内进行精心合理的布置和组合,创造有序、流动的建筑空间系统。布置整体色彩,形成小区的整体形象。同时,也可从科技、经济、文化和艺术等方向考虑,进行各方面协调,强化小区的整体性,形成有文化有韵律的居住环境。

( 3) 建筑环境设计原则 在建筑环境设计方面要做到环境优美、功能分区合理,配置人们生活所需的功能齐备的各类公共建筑和池、亭、山、林、园等景点. 并具备功能完善的市政配套设施. 并且在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做到以人为核心是环境设计的根本,这也是尊重人类自身,创造符合人的生存模式的环境。

( 4) 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原则 在环境设计中都是以围绕主体建筑来考虑的。当环境空间的尺度、比例、色彩、形体、质感、风格和造型等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形成有机的统一状态时,才能达到环境与建筑的统一。但满足建筑的造型和风格是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实现的,而艺术是可以促进技术的改进和发展,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才能设计出人们需要的环境目标。

( 5)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同时,应该考虑未来,考虑生态平衡,考虑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持建筑外环境的原本面貌。尽量用可再生、低碳的建筑材料来改善人们的生态环境,达到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

4 绿色建筑建造

绿色建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造型艺术,它庞大的汇集了众多高精技术的物质产品,需要高科技作为其后盾。而在运用高科技的同时,使人们逐渐步入自然生态的绿色建筑,也达到了低碳生活。这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利用高科技以及清洁能源,减少能耗,减少污染的生活模式。绿色建筑是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还能在满足功能和舒适性要求的基础上较好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4. 1 绿色建材设计要求

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装修时,最好采用绿色建材,即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它具有消磁、消声、调光、调温、隔热、防火、抗静电的性能,并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特种新型功能建筑材料。世界上的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西欧等一直致力于对保护环境建筑及保健环境建材的研究。日本开发的“光催化材料”是净化功能材料的一场革命。将玻璃、陶瓷等作为载体,加入 TIQ 光催化剂,在紫外线光照下,使空气中水分和氧气转化为活性氧自由基,然后这些游离的自由基使 SO2、NOX 等污染气体转化成各种无害的气体或酸类。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同时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在对绿色建筑进行内部墙面涂料时,尽量用天然的或“生态的”涂料、壁画颜料、石灰和白色涂料。在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和建设中,大面积中空玻璃塑钢窗,外墙保温层,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利用等也得到重视。通过最优化的建筑节能设计、采用先进的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将建筑物的能耗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同时采用可再生能源补充剩余所需能量。如何考虑地区经济的水平和人们成本接受程度,建立不同等级的绿色节能建筑标准,绿色节能建筑的实现是确实可行的。根据目前经济的条件,采用环保建材,比如煤粉砖、加气水泥标砖作为墙体材料,并采用外墙保温层,以及中空玻璃塑钢窗设计,集中太阳热水系统,成本增加小,而起到的节能效果明显。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在绿色建筑中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又如选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建材让房子舒适保温。如采用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处理墙体、门窗等; 采用双层呼吸幕墙技术,该技术及设施主要作用是,冬季出风口关闭,温度会高于室外,热量损失可减少 30% ; 夏季出风口开启,冷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双层幕墙进行热交换以后,热空气从出风口排出,也能有效地降低能耗; 安装遮阳窗卷帘,夏季不仅能遮挡日照的直射辐射,还可以遮挡漫射辐射,降低制冷负荷。水资源的优先利用,因为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多,雨水特别是屋面雨水洁净度高,因此设计时充分考虑雨水资源的利用,在没有雨水时再以生活污水作为中水原水,降低处理成本。就光导照明来说,它也能替代传统照明。光导照明又叫无电照明、自然光照明,室外的自然光线透过采光罩导入系统内进行重新分配,再经特殊制作的光导管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地照射到室内任何需要光线的地方,得到由自然光带来的特殊照明效果。在当今社会,绿色屋顶正在妆扮着越来越多的城市。由于空调机工作量的减少,向室外排出的热量也同时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弱,这是大幅度节能的新途径。绿色屋顶在城市里形成养眼的建筑环境景观,有效降低热岛效应,改善建筑的小气候环境。它可以改善建筑物的热工效能,提高建筑工程构造( 尤其是防水工程) 的寿命期,降低噪音。绿色屋顶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的蓄排水功能。据测试,由于屋顶植被层的作用可阻留 10% 以上的雨水量,对缓解城市洪涝、防风滞尘具有积极作用。

材料的选用尽量天然化、可循环的材料。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通过最优化的建筑节能设计、采用先进的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将建筑物的能耗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同时采用可再生能源补充剩余所需能量。建筑节能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已迫在眉睫,住宅小区的建设应把建筑节能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建筑节能,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技术创新,迅速提升建筑品质和性能,谋求可持续发展,杜绝和减少浪费。

5 总 结

绿色建筑设计与建造,是一门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同时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和探索这门学科。运用低碳生活的理念,满足人们的功能要求,创造生态的环境,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

参考文献:

[1] GB /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编委会. 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A].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房志勇. 建筑节能技术[M].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

[4] 张志民. 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因地制宜原则[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4( 6) : 109 ~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