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贸易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优势范文1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企业竞争已经跳出了小范围局限性竞争的圈子了。现如今的企业竞争普遍都具有全球性。这也是国际贸易组织构建所带来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在国际贸易规则的要求下,企业必须要复合拥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较强的创新意识、优质的服务项目等等一系列要求。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能使企业在国际贸易的洪流中保持较大的竞争优势,从而激流勇进开拓更为宽广的蓝海。本文则主要立足于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对复合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等问题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一、复合型企业的运作模式
所谓的复合企业,实质上指的就是企业在各自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之后,为了扩大企业的规模不仅仅是盲目地实行较为流行的扩大生产规模的方法,而是在企业取得一定市场优势的同时,进而对所掌握的核心技术进一步专研,从而在以核心技术为基础支持的情况下,生产出其他与原有产品相似或是其中间环节所需的产品。除此之外,企业还有可能与相类似的企业甚至于是其竞争对手达成战略联盟,从而提高彼此的竞争力。这样一来企业就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拥有了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这也极大的提升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和盈利能力。
二、复合型企业的类型
(一)核心技术开发型
顾名思义核心技术开发复合型企业,最主要的企业运营工作就是对新技术的研发工作。这样的企业拥有大量的技术专利,并与其它相关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的企业因为其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因此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较大的优势。与此同时仍然专注于技术的开发,所以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也是不可小觑的。比如美国著名企业IBM就是一家以专利为生的公司,其主要经营的计算机业务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加之计算机行业内群雄并起的形势,令这家公司在主要业务上的几乎丧失了竞争力。但是由于其对技术研发力度较大,倒是使其在技术领域里几乎拥有不可撼动的竞争力,它也蝉联了多年的专利拥有量冠军,并且第二名仍不能望其项背。
(二)产品配套型
所谓的产品配套,就是指企业的产品是多元化甚至是相互关联的。即企业具有多种品类的产品,每个产品都有自己市场或者是产品拥有相同的大市场,但是不属于同一个细分市场。比如著名的日化用品公司宝洁,它就同时拥有许多种类的产品,其各个分公司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日化市场中的各个板块,不仅如此在每个板块还同时拥有许多子的品牌,如在洗发露板块就同时有海飞丝、飘柔、清扬等种类繁杂的子品牌。这种类型的公司,在市场竞争往往具有十分全面的竞争优势,具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三)合作共赢型
现代企业进入到21世纪时已经告别了以往单打独斗的竞争形势,相反如今更加重视企业间的合作共赢策略的开展。企业可以与自身生产销售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利益互惠。同时又可以与相类行业企业似抑或是相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合作,提高彼此的竞争力,从而与较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分庭抗礼,这样的合作有许多,比如我国电信行业的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两家企业,为了抵御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和与较为强势的中国移动相抗衡,以此他们两家企业达成了战略联盟并在许多经济活动中相互支持,终于改变了中国移动一枝独秀的行业形势,稳定了企业的发展。
三、复合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一)核心技术开发复合型型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优势
1.在竞争中占有主动权
根据核心技术开发复合型企业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较多的核心技术。这些具有专利保护的核心技术,往往也是其他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和研发新产品过程需要的关键技术支持。没有一系列的核心新技术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销售活动。所以掌握了每个领域的核心技术,就会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将主动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的复合型企业,在竞争就更为的强势了,因此核心技术的掌握对新产品的开发具有促进作用,企业可以利用的技术开发出更受市场欢迎的产品,比如苹果手机的畅销就是如此。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即便是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具备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也可以找有实力开发的企业合作。并且在选择合作伙伴过程也同样拥有主动权,企业可以选择对自身发展最有利的公司进行合作,因此将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到最高水平。由此可见,核心技术开发复合型公司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相对具有主动权。
2.可以抢占市场先机
拥有较多核心技术的公司,在产品研发能力上是其他公司望尘莫及的。其原因也很好理解,因为其掌握了较多的核心技术,在产品研发过程也同样有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持这也使得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时可以游刃有余。而新产品的研发进度也关系着市场份额的分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先入为主的说法,同样这也适合于国际贸易竞争活动中。比如苹果就是最先进入智能机生产销售领域的,当然紧随其后的还有三星、HTC等公司,由于HTC的创新能力的匮乏导致在智能机领域迅速的没落。但是其中最早的开路人苹果和三星相对而言却有着强劲的研发能力,因此自然而然成为了智能手机领域的巨擘。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在手机领域一手遮天的诺基亚却因为墨守成规在同行纷纷转向安卓系统手机研发生产之时,诺基亚依然坚持塞班系统手机的研发生产,再看清塞班系统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又固执己见的选择了微软的WINDOWS系统。这也使得诺基亚错失了进入智能机时代的先机,致使一代手机行业巨头迅速的没落。由此可见,核心技术的研发在企业竞争中是至关重要的。
(二)产品配套复合型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优势
1.研发成本的降低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流动资金
产品配套复合型企业的产品普遍具有相关性,即新产品和传统产品的生产流程大抵相同,需要的核心技术也相差不大。因此在产品的研发过程其实就是企业产品品类的完善而已。因此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不需要投入较大的研发资金,只是对原有产品的简单改进。这样的研发过程既十分简单易行,又极大的节约了企业的资源,同时还完善了企业的生产链,降低了企业各个品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大了企业的利润率,从侧面上来看也是对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提升。
2.形成完整的生产链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产品配套型企业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不是单纯的进行企业生产规模上的扩展而获得递减的边际效益,而是通过完善产品类别、构建完整生产链的方法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这样的生产模式,可以极大的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因为生产链的关联性也有利展开于各个产品原材料的共用及生产废料回收再利用工作的开展,由于形成了完整的生产链也极大的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完善的生产链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并且也可以提高产品的产量,从而使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占据压倒性优势。
3.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由于拥有完整的生产链,和丰富的产品类别。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使复合型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获得全面的优势。这样的优势既是来自于完整生产链所决定的生产成本的低水平化导致的价格优势,又是因为企业拥有的产品多元化所累计叠加的一种综合优势。这样的优势,具有一定的抗风险性。因为企业拥有较为丰富的产品,每个产品都一定盈利能力,并且每个产品的盈利能力又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即便在某个产品中的利润不尽如人意,也可以通过其他产品的盈利来弥补损失。这样也可以极大的缓冲损失的破坏力,给与企业调整改革的机会。
4.有利于企业对局势的掌控
一个行业的整体形势,必选要通过行业各个生产环节因素综合的考虑。不难看出,复合型企业在对行业整体形势掌控具有绝对的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其产品的多元化,正是因为产品多元化特性,从而促使生产链的完整性。这两个因素都为企业分析行业形势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企业既可以通过对各个产品的销售情况得出产品改进的方向,也可以通过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分析,得出产品价格及销售量的波动区间。总而言之,丰富的产品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三)合作共赢复合型企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优势
1.合作企业竞争力的叠加性
合作是一个企业发展必要的策略,因此合作机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为了更加清晰的区分普通企业和复合型企业之间的差别,一般将同行间的合作才归纳为复合型企业的合作行为。所以,复合型企业的合作通常指的是同行间为了与行业中较为强势的企业相抗衡所采取一种互利共享的合作模式。这样的合作模式,如今已经比较广泛了。比如现如今比较流行的合资车生产,就是两个相同行业的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销售市场所采取的措施。这样的合作机制,通常具有意想不到的竞争力叠加现象,即两个企业合作的项目往往会吸纳两个企业各自的忠实顾客,并且在深入合作中可以取长补短,同时也可以减低项目的成本甚至于提升项目的质量。譬如华辰公司与宝马公司合资生产的华辰宝马,在价格上由于实行了国产化因此避免了各种因进口所附加的税收,另一方面这样的合资车吸纳了华辰和宝马两个企业的忠实顾客,因此销量相当可观。由此可以发现,同行企业间的良性合作也是可以增强彼此竞争力的。
2.以合作促成长的特性
国际贸易优势范文2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服务贸易对策
一、国际贸易摩擦背景
我国国际贸易日趋频繁,国际贸易额不断扩大,国际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和激化。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为主要手段的国际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硝烟的战争”。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遭遇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17起。2008年,我国面对的贸易摩擦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世界经济增速的放缓和不景气将导致国际贸易保护的加剧和贸易争端的增多。而反补贴成为我国国际贸易摩擦最大的新特点。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近几年全球反补贴案件数量总体在减少,而我国与这种趋势相反,我国在极短时间里骤然成为世界头号反补贴调查目标国。我国对美出口呈全面萎缩状态,预计全年增长幅度很可能还要低于上半年的8.9%。我国遭遇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使相关产业受到影响。如:从2000年至今,我国生产的柠檬酸先后遭遇了美国、泰国、乌克兰、南非等诸多国家的反倾销调查。
二、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一国在服务业国际市场上的出口能力和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决定这两种能力的因素将直接决定着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大小。
1.中国服务业出口能力现状。全球服务贸易加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能力明显偏低。在全球服务业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中,中国是进入前10名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出口增势更是迅猛。2006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占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8.9%,中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8.6%。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国际服务出口市场份额仍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中国整体的贸易地位不相匹配。从各个具体行业上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保持顺差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能力分析。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而且服务业对外投资相对优势指数小。2006年,中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113.8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全部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3.8%。其中,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5.3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贸易领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1%;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8.5亿美元,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外投资45.2亿美元,占比39.7%,同比下降8.5%;批发和零售业11.1亿美元,占比9.8%,同比下降50.7%;住宿和餐饮业0.03亿美元,占比甚微,降幅达66.9%;中国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几大新兴或现代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8.4亿美元,占比7.4%,但增势迅猛,同比增长157.7%。
三、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对策
1.制定服务贸易出口促进战略与策略,建立发达的股务贸易促进机构体系。我国应制定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战略规划,扶持重点行业,发展重点项目。通过借鉴美国经验,股务贸易促进机构体系,一是要建立咨询、决策与协调体系;二是建立横向服务体系,由负责具体事务的政府部分组成;三是建立纵向服务体系,即由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服务贸易管理促进体系。
2.优化服务业要素,完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服务业要素高级化进程的关键是人力资本积累,未来服务业竞争优势的较量实际就是人力资本优势的竞争。为此,要加大对教育与研发方面的投资,建立多渠道多层次人才培养教育机构与体系。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角色莫过于保证国内市场处于活泼的竞争状态,制定竞争规范,避免托拉斯状态。
3.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整合相关服务业产业价值链。生产是产品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我国应积极培育生产市场与所需要的专门服务人才,使生产企业服务内在化不断外在化,向企业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从而形成竞争优势。我国应该整合相关产业价值链,从价值链的相关环节寻求价值增值。充分发展各种业态与模式,那么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相关运输业、餐饮业、住宿业、金融业、通讯业等服务部门的发展,从而带动其竞争力的提高。
4.构建企业硬件与软件要素。硬件包括:结构,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会影响其战略规划及变革能力。战略,构建战略意图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服务业尤其要高度重视品牌战略。制度,在制定战略时,管理层必须拥有关于其运营、顾客及竞争对手的详细数据以判断形势的严重性,这就使得企业的管理会计系统、市场研究和销售跟踪系统和竞争情报系统成为必不可少。软件:风格,服务企业应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自己高效独特的管理风格,形成自己的品牌风格与文化。共同的价值观,一个企业要确定自己的首要目标,明确自己的使命,而不能盲目发展。人员,指的是人力资源系统,包括员工评审、培训、工资体系的构以及诸如动机、士气、态度等无形精神因素。
5.积极提升企业自身发展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企业发展不能完全靠政府补贴,要靠科技、品牌、效率和质量参与国际竞争。及时制定适当的营销策略,最大限度地获取出口利益的同时避免被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企业应通过调整和完善出口战略,实现市场多元化,分散被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的风险。企业一旦涉案,要积极应诉,因为只有企业积极应诉,政府和企业才可以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其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常国平刘文明:浅析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7(5)
国际贸易优势范文3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 要:对于国际贸易产品,注重国际贸易产品质量是提高产品水平的关键,但是,国际贸易高质量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导致资本市场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本文对资本市场支持、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质量进行分析,为解决外部融资难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资本市场支持;比较优势;国际贸易质量;风险;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061-02
所谓比较优势,是指国际贸易之间进出口比较优势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径,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劳动力,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国际贸易产品质量。因此,资本市场支持可以通过比较优势的方式来分析国际贸易质量,通过对模型与变量进行理论推导,验证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质量的相互关系。
一、资本市场与国际贸易质量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国内已向世界贸易的方向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经济财富,但是,国家经济和财富的增长是受国际贸易质量的影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比较落后,导致大多数企业融资问题难以解决,自然而然国际贸易质量也不能得到有效提高,由此可知,资本市场支持状况是直接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在2005年,某学者指出资本市场支持状况对外部融资的影响,对于资本市场发展成熟的地区,对外部融资具有一定的行业优势,其可以出口高质量的产品;在2012年,某学者也对资本市场支持对进出口外部融资进行了分析,但是,都没有涉及到资本市场发展对贸易质量的影响,因此,为了分析资本市场支持对提升国际贸易质量的影响,本文利用比较优势的作用机理对资本市场支持对国际贸易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二、理论机制与经验分析推导
(一)针对资本市场支持与国际贸易质量的理论指导
由于资本市场支持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容易发生逆向选择现象,信息不对称,给企业融资带来严重的挑战,甚至可能降低企业成本,另外,贸易高质量产品研发和生产的风险不确定性也容易造成逆向选择现象,因此,为了生产贸易高质量产品,采用理论机制和经验分析的推导方式,从而提高国际贸易质量。例如以国内外贸易为例,将中国定义为不完善的资本市场A,将外国定义为不完善的资本市场B,以基本模型为基础,进而分析进出口贸易产品生产函数,其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在贸易条件自由的状态下,B资本市场主要参与出口贸易高质量的产品,而A资本市场则主要参与出口贸易低质量的产品,两者相结合,可以将两者相结合的资本市场假设为C资本市场,在信息对称情况下,将s控制在0~λc范围内,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将s控制在λc~1范围内,通过分析C资本市场的生产函数关系,即
通过计算信息对称部门和信息不对称部门的产品价格,进而得出最终产品加合,公式可以这样表达为:
若Pc(i)>0,则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越完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生产效率。第二,在信息对称大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若产品价格大于最终产品价格,由此可知,完善的资本市场国家主要参与贸易高质量的产品,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对贸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资本市场发展在贸易质量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二)模型与变量分析
1、模型,建立资本市场支持影响国际贸易质量的模型,首先应确定国家(i)、年份(t)、国家特定效应(λi)、控制变量(X)、时间特定效应(γt)和随机干预项(ε),其设定模型公式可以定义为:
其中,etci,t表示产品的比较优势,采用静态模型的方式对其估计,虽然该设定模型可以对资本市场支持对提升国际贸易质量进行验证,但是,该设定模型没有对中间机制进行分析估计,为了更进一步验证资本市场支持程度的高低对国际贸易高质量产品的影响,并突出产品比较优势,可以采用这样的设定模型对其进行验证,如:
其中,CAi,k、φk、aextei×etck 、aextei 、etck分别为产品比较优势、产品特定效应、核心解释变量、资本市场支持程度、国际贸易质量等,分析这两种设定模型,并比较两种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CAi,k,可以发现资本市场支持程度高低的比较优势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计算资本市场支持程度和贸易质量的高低值,并计算资本市场支持程度和贸易质量的差值,发现资本市场支持程度越高,比较优势呈现上身趋势,而资本市场支持程度越低,则不具有比较优势,通过分析资本市场支持程度高低和国际贸易质量差值,可以表明资本市场支持对国际贸易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资本市场支持程度高的国家在贸易高质量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通过分析比较优势的差值,计算出比较优势的差值为正,由此可知,资本市场支持对提升国际贸易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2、变量,分析式(1)中设定模型,其可以采用绝对指标计算和标准指标计算两种方式来衡量被解释变量贸易(下转70页)(上接61页)质量水平,第一,绝对指标计算方法,根据资本市场人均GDP、资本市场产品贸易额、所有资本市场产品贸易额来计算贸易进出口数据,进而计算出贸易质量层次水平;第二,标准指标计算,即通过计算资本市场的产品和贸易质量层次水水平的差值来得出结果。对于资本市场支持程度aextei,其是核心变量,可以采用银行放贷市场量、流动资产量、股票规模量、股票交易量等四种测度方法来测定资本市场支持程度。对于式(2)中的因变量,变量是比价优势的主要指标,可以通过分析国家产品的出口比值的方式来判断资本市场支持程度,从式(2)中分析,aextei×etck为核心解释变量,其也被称为资本市场支持程度与国际贸易质量水平交叉项,针对aextei的取资本市场支持程度的测度方法,主要包括银行放贷市场量、流动资产量、股票规模量、股票交易量等四种度量方法,对于交叉项,近几年大量学者也对交叉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在验证过程中,通过取对数的方式来获得交叉项。
3、实证分析,为了验证式(2)中资本市场与国际贸易质量之间的关系,通对式(2)产品层面进行估计,最终得到回归结果,通过分析交叉项系数,若资本市场与国际贸易质量的交叉项系数为正,则可以表明资本市场支持提升了贸易高质量产品,交叉项以符号rl表示,若rl为正,则表明资本市场程度高的国家在贸易高质量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分析计算的回归结果,表明资本市场支撑程度高的国家,在国际贸易高质量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对于不同行业与国家的交叉项,如“国家人资资本与行业人力资本密集度交叉项”、“国家人均物质资本与行业是否为密集型交叉项”,通过分析产品回归结果,表明这些交叉项均成立。
三、结论
通过理论指导和模型、变量分析,得出资本市场支持对国际贸易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资本市场程度高的国家在贸易高质量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越明显,贸易高质量产品就越显著,进而提高国际贸易质量,由此可知,资本市场支持程度对国际贸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采用理论机制和实验分析的指导方式对资本市场支持、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质量进行验证,通过分析验证,表明资本市场支持程度对提升国际贸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资本市场程度高的国家在贸易高质量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由此可知,资本市场支持程度高的国家不仅有利于扩大贸易产品数量,也有利于提高贸易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玉梅.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研究[D].西南大学, 2012.
[2] 张海伟.制度和制度变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 经大学,2012.
[3] 肖嵘.中国花生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国际贸易优势范文4
关键词:国际贸易;英语翻译;石油贸易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不断推进,国民经济得到整体提高,整体生产力也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正在走向新台阶,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原动力。面对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国际原油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形式与挑战。我国的经济也处于调整期,在传统能源供给比较宽松的前提下,石油行业需要做出比较精准的战略调整。
一、国际原油价格对比分析
通过BP公司给出的能源数据分析,在最近几年,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量大致相当。我国的原油消费量2013年较2007年增幅高达116%,但是同期产量却仅仅增加了55.8%,油气供给缺口自2003—2013年,仅十年时间由1.01亿吨扩大到3.4亿吨。我国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76万亿元,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针对最近几年的原油价格走势分析,国际原油的价格自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到达了一定的低谷期,直到2013年才逐渐进入平稳期,原油年平均价每桶104美元左右。2014年这一价格下降了8美元,2015年国际原油价格年均价达到65美元左右,较2014年至少下跌30美元(见下表)。
二、原油的供需均衡状况分析
某国国内石油开采业务主要由Y企业负责,企业的需求曲线由直线D来表示,边际收益由曲线MR来表示,边际成本由曲线MC来表示,AC是平均成本。企业Y会选择在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产量上生产,此时能够确保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产量由Q1点来表示。与Q1相对应的均衡价格为P1,两者之积为总收益TR。FC为固定成本。企业的均衡价格主要由国内的原油生产与需求来决定,可做出下页图1。其中,阴影部分A代表销售利润。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扩大利润的主要途径在于增加产量。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企业避免损失的途径为大量减产。边际收益是总收益TR函数对产量Q的导数,可表示为:MR=ΔTR(Q)/ΔQ=[TR(Q0+ΔQ)-TR(Q0)]/ΔQ,TR=Pt×Qt。原油的勘测与开采均属于资本密集行业,我国原油开采技术目前处于劣势,只有通过国际贸易才能够满足国内原油消费的需求,一旦国民经济与行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国家就会采取补贴措施,不能够达到社会总效益的最大化,这种情况导致了我国原油需求溢价。最近几年,由于国际经济增长缓慢,世界方面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以及能源使用的效率在不断提高。国际原油供给曲线受到技术进步影响,使得勘探开采效率有所提升,形成了全新的均衡价格,生产者的净亏损由下页图2中的阴影面积来表示,原油生产商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之下,平均成本AC高于66美元/桶,那么2015年国内生产原油基本没有利润。从经济效益方面来分析,国际原油的价格出现整体下滑,国内生产者如果继续地增加原油产量,成本与总成本就会不断上升,导致投资成本很难回收。破产重组的风险就会加大。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可以进行原油深加工或者储备,而对国内原油开采实行保护开发措施,等待最佳时机来获取利润。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原油生产技术已经得到快速发展,国内企业的任务比较繁重,肩负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提高了人们整体的生活水平。在未来几年,虽然GDP增速平缓,但是能源需求增长属于长期趋势。近代石油工业技术的发展已近百年,目前,石油工业的发展正在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世界各大石油公司也在为了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而不断地调整发展战略,争取占据石油市场的前沿阵地,广泛地运用最新的科技及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降低在生产与交易过程中的风险。面对当前国际石油贸易的全新形式,我国与国外在石油贸易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往来,近几年来石油进口也正在逐步加剧。针对国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来看,石油国际贸易化在日益密切,为了满足世界油气的生产与流通,石油科技术语的翻译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所以,石油英语翻译在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石油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有利于促进石油贸易的顺利进行。
三、石油贸易中石油英语的基本特点
1.专一性。石油英语与普通英语有所不同,石油英语的词汇意义相对来讲比较专一,大多没有比喻意义,只是表达准确的专业意义。例如,taphrogeosyncline(断裂地槽)、taconite(铁燧岩)、talmessite(砷酸镁钙石)、blueprinter(晒图机)、boehmite(勃姆石)、basification(基性岩化)、bathymetricsystem(深海测深系统)、compartmentalization(断块复杂程度)等等。石油英语不同于英语词汇那样具有丰富的感彩,没有修辞功能。为了达到石油交易的顺利进行,在交易过程中需要准确使用石油英语。2.石油英语翻译的跨科学性。石油英语与其他的科技文体一样,石油英语也从拉丁语、希腊语中演变出大量的信用术语,包括众多的矿物、海洋生物以及地质方面的词汇。与石油相关的学科会涉及到石油化工、油气地质、勘探、测井设备等,以及油田的开发与开采、石油经济、计算机等专业领域。石油英语术语包罗万象,所以石油英语的翻译需要讲究一定的科学性。3.石油英语翻译的简洁性。在国际贸易中,石油英语翻译汇频繁的使用缩略语,例如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SPE(石油工程师协会)、OIP(地下原油储量)、FVF(地层体积系数)、LPG(液化汽油气)等等。在石油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还有另外一种形式是提取单词的一部分,例如DPG=diphenylguanidine(二苯胍)、abs=absorption(吸收)、pr=pressure(压力)等。在国际贸易中,重要的机构名称、常用设备以及单位名称等大多选用缩略词,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信息的交换效率。
四、结语
世界资源的争夺与控制一直以来都没有间断,原油交易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问题。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状况会直接涉及到国家之间的竞合关系,每个国家之间都会通过投资、贸易以及清算等施展各国力量。为了制人而不制于人,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劳动成果,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自身的优势,补足劣势,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不断地进行能源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刁莉,邰婷婷,蔡翊.世界石油危机与中国石油贸易的战略发展[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9).
[2]王磊.浅议新常态下石油经济形势[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
[3]王艳.浅析石油科技英语翻译[C]//海南省首届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集,2014.
国际贸易优势范文5
一、中国大豆贸易的历史和产业现状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如今,中国每年自产大豆量约1500万吨,其中60%用于食用,40%用于压榨,折合自产豆油约390万吨,豆粕500万吨。中国一年豆油食用的需求量平均在800万吨以上,豆粕饲料需求量平均在3000万吨。庞大的缺口只有通过进口大豆或油脂弥补。从1996年开始,中国对大豆进口仅征收3%的关税和13%的增值税,虽然有配额限制,但基本上未实施。2007年,大豆进口关税又降至1%。在国内供给不足、市场需求扩大及有力的贸易政策推动下,中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从1995年的29.4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4255万吨,增加了145倍。中国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成为世界头号大豆进口国。
在1996-2000年间中国大豆进口增长并不剧烈。当时中国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多为内资企业,约有1000多家,主要原料是国产大豆,进口大豆并非首选。1999年,国际资本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沿海布局投资压榨行业。国际资本设立的企业远离我国的大豆主产区,意味着要弃我国国产大豆而采购自己掌握的国外转基因大豆。2004年中国大豆加工企业组团前往美国,在大豆价格高位与国际垄断粮商签订期货订单。之后大豆期货价格大跌,由折合人民币4300元人民币/吨回落至3100元人民币/吨。中国大豆压榨企业亏损总额保守估计有40多亿元。国际资本借机在2004-2005年大规模进入中国压榨行业,控制了70%以上的压榨能力。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企业有64家,这64家企业控制了中国大豆进口能力的85%。国际资本注入的附加条件是必须采购其控制的进口大豆,从而完成了对中国油脂加工企业兼并参股,控制了采购权和定价权,使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转化利润的一个链条,通过中国市场来实现国际贸易环节上所赚取的利润。国际资本利用向南美农民提供种子、贷款以及垄断南美大豆贸易的方式,实际控制了南美大豆的资源;再利用中国的大豆加工能力,向中国低价倾销大豆,通过全球运作以寻求利润的最大化。国际资本从上游的生产地南北美洲,到贸易环节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再到我国国内的大豆加工环节都已稳操控制权,实现了对中国大豆产业链条的垄断。形成了一种“巴西种大豆、中国用大豆、美国决定大豆价格”的格局。中国大豆贸易自此完全受制于人。
二、中国大豆贸易失衡原因分析
许多学者对中国大豆进出口失衡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就大豆的大量进口问题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概括如下。
1.国内需求方面
(1)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大豆、豆制品及豆油的消费不断增长。(2)大豆的压榨能力迅速扩张,导致对油用大豆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3)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拉动了饲料用豆粕的需求。
2.国内供给方面
(1)大豆种植面积增幅小甚至滑坡造成大豆生产规模不大。(2)大豆单产增加缓慢。由于对大豆作物的科研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相对于其他作物,大豆单产的增加较为缓慢。(3)国内政策对大豆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造成大豆发展缓慢。
3.大豆进出口政策
关税配额等贸易政策影响。1996年中国开始对大豆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关税为3%,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配额限制,进口关税几乎全部按3%的税率执行。1999年中国取消了大豆的配额限制,实行3%的单一关税政策,加入WTO后继续沿用3%的关税税率,远远低于加入WTO时农产品平均关税率(17%)。低关税政策反而刺激了加工企业的大量进口。另外,我国大豆进口征收13%的增值税。此项政策的实施实际上完全放开了我国大豆市场,致使大豆进口急剧增加。
4.国内市场价格影响
随着我国大豆国际贸易格局特别是进口格局的变化,国内大豆价格受到很大影响。
5.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较高
生产成本是决定产品价格竞争力的首要因素。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明显高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生产国。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种植经营规模小,无法获得规模效益。目前,中国大豆的生产还是以农民的小规模种植为主,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2)对大豆产业补贴政策的缺失。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中国争取到的农业补贴的上限为每年农业总值的8.5%。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补贴数额远远没有达到这一上限,另外,中国农业补贴的种类还非常有限,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等在中国还是空白。又由于中国医疗体制、社会保险体制还不健全,农民的生活负担也较重,这必然造成中国大豆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远低于其他国家。
6.国际资本对大豆进口的控制
国际资本在中国加入WTO后迅速进入中国大豆产业,目前四大国际粮商就已控制了中国80%以上的大豆进口货源,通过超额进口国外低价大豆再高价卖给中国企业,实现超额利润,而把低利甚至亏损留给中国压榨业。另外,美国大豆协会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通过为中国企业和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服务代替直接推销,为美国大豆获得了大量直接和潜在的客户。
7国产大豆销售困难
大豆市场控制和企业利益驱动,导致国产大豆销售困难。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相比有170元/吨的收购成本差距,国产大豆根本无力与之竞争。此外,国产大豆的品质也处于劣势。另外,由于农药使用不透明和采购不便,国产大豆非转基因优势也被削弱,出口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以上种种原因,深刻揭示了中国大豆产业自身的弱点和不足之处,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实施改进的良策。但过去几年至今大豆产业失守于国际资本的现实说明,仅仅围绕大豆产业自身而采取措施,处理矛盾时站在矛盾之中,是远远不够的。针对中国大豆产业的问题,应该站在矛盾之上,要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侧面,即应该跳出大豆产业自身的范畴,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大豆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国际资本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资本运作消灭对手,垄断市场,从而操控价格,牟取巨额利润。国际资本使用转基因大豆战胜了国产大豆,控制了我们日常食用油的价格,初步具备了影响中国CP工的能力,对中国未来的通货膨胀将有更大的主导权。中国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面临着威胁。这就是大豆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
三、中国大豆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1.国产大豆种植量缩水影响我国大豆产量
2进口依存度过高,下游产业发展面临风险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没有大豆定价话语权,大豆进口受制于人。一旦国际大豆市场出现波动,国内企业将处于被动局面承受巨大风险,也将对国产大豆下游产业的发展造成伤害,削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危及国家食用油及粮食安全。
3.国际资本垄断大豆压榨行业,本土企业处于困难境地
国际资本大量涌入造成中国的大豆压榨行业产能过剩,给本土压榨企业及国产大豆带来冲击。国外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不仅扩大了在中国的加工能力,挤压了国内大豆压榨企业,而且掌控了压榨业的进货权,大量进口国外大豆,对国产大豆形成冲击,给中国农产品安全带来隐患。
4.大豆种子供给变化带来风险
中国每年的种用大豆在54万吨左右。由于国产大豆的劣势地位,大豆种植会发生面积萎缩和改种国外转基因大豆两种倾向,无论是哪种倾向,都会给大豆种子企业以致命的打击,而从事大豆种子经营的跨国公司己对国内市场虎视耽耽。中国已加入WTO,大豆种子市场迟早会放开,若是失去了国内种子企业的抵抗,连大豆产业的源头市场也被外国控制,就会产生更严重的局面。
5.大豆期货交易经验不足
期货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平衡产、供、销,规避风险的工具。中国大豆加工业缺乏期货交易经验,缺乏准确及时的国际期货市场供求信息,过于依赖美国农业部的产需报告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市场价格,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另外,由于中国参与CBOT不足,没有自己的直接采购网点而依赖跨国公司采购,在国际大豆定价上却没有发言权。
6.美国政府的大豆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
受进口美国大豆低廉价格的影响,中国的大豆行业市场、工人的就业机会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开始受到严重影响。
四、缓解中国大豆贸易失衡的对策
大豆贸易弊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行业弊端,它己经通过数量方面的极高进口依存度、质量方面的转基因隐患和产业结构的外资高度垄断三管齐下严重威胁中国粮食安全,进而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大豆种植面积继续萎缩,提高国产大豆竞争力,阻止外资全面垄断,保障农民利益,保护大豆产业。这就需要发挥政府、市场及各相关利益方的共同作用。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加大补贴力度,鼓励豆农种豆。
(2)建立基础设施,减少农民种植成本,缩小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收购成本差距,与国际大豆市场接轨。
(3)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协作,消除进口管理上的障碍。发挥整体优势。
(4)加大科研投入,培育高油品种,提高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竞争力,培育高产品种提高大豆单产,保障自给。发挥中国大豆非转基因优势,提高大豆蛋白含量和质量,绕开压榨业竞争,开拓出亚洲乃至世界市场。
(5)完善政策法规,扶持民族企业,健全市场体系。控制大豆进口速度;削弱转基因大豆的竞争优势;限制跨国公司对中国进口大豆价格的垄断;阻止外资的掠夺式并购;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组织力量统计并及时大豆产业的相关信息;鼓励企业进入;加强经济立法和法律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有序、健全的市场环境。
2.依靠市场调节机制
大豆加工企业需要发展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包括管理创新、生产技术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及供销体系创新。要加强行业协作,组建油脂企业集团与外资油脂企业相抗衡。种子企业需要抓住机遇,提升实力。大豆物流体系需要建立和完善,降低国产大豆收购成本,提高其竞争力。大豆期货交易市场需要建立健全,掌控国际大豆贸易定价权。
3.各相关利益方的协作
美国大豆产业从生产到出口每一环节都受到呵护。美国种业巨头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和高质量种子,大豆协会致力于大豆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及大豆行业信息数据的,大豆基金会进行市场调控,大豆出口协会协调大豆出口,CBOT降低美国大豆交易风险,ABCD四大贸易商为美国大豆开拓市场,政府对大豆种植、生产、出口各环节进行巨额农业补贴,并依靠农业部的世界大豆市场数据左右国际大豆价格,保护美国农民利益。中国大豆产业急需产业链上各相关利益方密切协作,建立组织体系,使产业链条环环相扣,处于全方位保护之中。
4.从产业链安全的角度
国际贸易优势范文6
关键词:对外贸易产品;进出口贸易;优势;提升对策
对外贸易进出口产品按照技术水平来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低技术产品、一类是中技术产品、一类是高技术产品。下面本文就从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的优势开始进行分析。
一、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的优势和劣势
本文以国际贸易标准为基础,按照Lall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截止到2014年年末,我国对外贸易产品大约有240多种,按照不同产品的技术含量进行分类。可以将这些对外贸易产品分为11大类。通过这11大类,在按照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来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高技术产品,用符号HT表示;中技术产品,用符号MT表示;低技术产品,用符号LT表示。
(一)高技术对外贸易产品
高技术对外贸易产品主要存在优势的是电子器件、电子产品等。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是电子器件及电气对外贸易产品的优势。从2000-2014年,我国电子器件以及电气对外贸易产品的出口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这种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增长。特别是从2004年之后,优势地位是比较明显的。目前我国电子器件及电气产品的对外贸易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另一方面是其他高科技对外贸易产品的优势。从这类产品的出口情况来看,在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这种优势并不是非常明显,而从2005年之后,这种出口优势就变得特别的突出,并且这种优势一直不断增长,直到2011年。这种对外贸易产品还处于优势地位。
(二)中技术对外贸易产品
在中技术对外贸易产品当中,占有优势地位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工程类产品。从其对外贸易产品出口情况来看,从1990-2004年,这段期间是一直处于劣势地位的。虽在1991年间有所缓解,但是并没有改变其劣势的地位。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2005年之后,这种处于劣势的地位逐渐有所缓解,并且不断将劣势变为了优势。虽然在2009年,这种优势地位有所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工程类产品还是处于优势地位。
其次,是自动化产品。本文还是从其对外贸易出口情况来进行分析。在1989年前后,我国的自动化设备一直存于劣势,虽在这段期间劣势有所缓解,但是在1992年,再次回落到劣势中,并且一直不见翻转。直到2003年之后,逐渐好转起来,再次处于优势的地位。但在2009年之后又处于劣势的地位。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自动化产品劣势和优势地位一直呈现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最后,是加工工业产品的优势。从其对外贸易出口情况来看,从1986-2014年这段时间,我国加工工业产品类一直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虽然有的年有所缓和,但总体发展是出于劣势当中的,并且加工工业对外贸易产品并没有分工上的优势。但是,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我国加工工业对外贸易产品的劣势有所改善,并且转为了优势。总的来说,我国工业产品的劣势地位正在逐年改善,但还是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
(三)低技术对外贸易产品
主要从两个产品来看:一个是纺织服装类,另一个是其他。
纺织服装类对外贸易产品是处于优势地位的。从对外贸易产品出口情况来看,我国纺织服务类对外贸易产品一直处于优势的地位,并且这种优势地位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但最近几年优势地位缓慢下降。在1987年-1992年这段期间,纺织服装类产品发展是比较弱的,处于劣势的地位;在1993年发生逆转,处于优势的地位,在1996年再次处于劣势地位,在2000年之后则一直处于比较稳健的上升优势。
其他低技术产品。从其对外贸易产品出口情况来看,1987~1989年,我国其他低技术产品在出口上具有分工劣势。从1990年开始,一直为优势。从1993年起,这种优势在不断增强然后相对稳定,到2003年有所下降,之后又稳步上升。从产品进口看,1987~1989年,我国其他低技术产品在进口上具有劣势,从1990年开始转为优势,并且优势地位不断增强。从对外贸易实际比较优势看,除1993年和2003年优势有所减弱外,1990年以来我国其他低技术产品一直体现为比较优势地位,并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可见,目前我国在其他低技术产品的对外贸易上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
二、提升我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对策分析
从上文分析的数据结果能够看出,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产品处于优势地位的仍然是低技术产品。在高技术产品和中等技术产品上优势还并不是十分明显。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上面,我国的优势主要来自于加工贸易,这种比较优势不断的发生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科技的发展让产品的技术含量在不断的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得不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及时加以调整。基于此,我国对外贸易产品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产业升级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不能盲目的乐观,同时也不能不自信的悲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重点扶持高技术产品
电子器件以及电气产品是高技术产品的一个代表,但是起初他们并不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然而在科技兴国等政策方针战略的领导下,其国际竞争力和科技含量在逐渐提高,其优势地位也正在彰显出来。因此,应该重视高技术对外贸易产品的出口,不断提高我国高技术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不断向着正方向发展。
(二)加大对中等技术产品的扶持力度
中等技术对外贸易产品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等技术产品对于我国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等技术产品发展好,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都十分有利。基于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等技术产品的发展和提高,全面提高我国中等技术对外贸易产品的发展能力。
(三)取消或减弱对低技术产品的出口扶持力度
低技术对外贸易产品在我国经济发展当中是占有优势的,并且这种优势一直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我们要保持好低技术对外贸易产品的这种发展态势。(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平洋著.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 胡艺.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关系[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1).
[3] (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