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概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植物保护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植物保护概述

植物保护概述范文1

关键词:植物保护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

Abstract: with the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bionic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plant protection has become the life science field has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one of the professional. In the new period,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further reform and exploration,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irst to plant protection are reviewed, analyzed the take effective teaching means, improve plant protection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efficiency of the method, and expounds the plant protection teaching mode reform strategy.

Keywords: plant protection teaching mod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J5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命科学领域中,植物保护专业一直是传统的优势专业之一,本专业以植物学为基础,并以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该学科为社会培养出掌握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大量人才,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贸易以及植物检疫等方面培养了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技术保障,同时培养了大批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从事教学与科研、生产与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通用型人才。

一、植物保护专业概述

1. 植物保护专业的定义

植物保护专业主要是指以植物学、动物学、农业生态学、微生物学以及信息科学为基础的学科,同时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综合性治理技术的学科。该专业要培养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并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对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的能力。

2. 植物保护专业的特色

植物保护专业从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教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能力。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的学生是可以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经营等工作的宽口径通用型人才,同时也可以工作在中央、省、市级地区的植保科研与推广机构的科研和管理工作,此外也可以从事植物检疫的工作,并可担任大中型的农场、林场、植物园、园林部门以及生物技术和农药公司的技术开发、经营和管理工作等。

3. 传统的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模式

新世纪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按照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发展,同时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在植物保护专业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而学生是接受知识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较低,因此教学的效果差。此外传统的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的局限性,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实验内容较少,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不适合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

二、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植物保护专业的课堂教学效率

1.合理制定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目标

要想提高植物保护专业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的对象来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想教好学生,首先就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具体的学习需要来做到因材施教,的放矢地制定教学目标。植物保护专业的课程实践性强,对学生的记忆性要求不高,而对操作性掌握的情况要求比较高。因此,要确定较为适宜的教学目标,一般要以实用为原则,以培养技术高超、手艺娴熟的技能型操作人员为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技能的培养。

2.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植物保护学专业讲授的内容较广,涉及到植物的特征、昆虫的形态、植物病害的症状以及病原生物等内容,教学中会应用到大量的挂图、标本和实物,传统的板书形式在植物保护的教学中难以有效表达相关的内容,教学效果差。因此,该学科比较适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抽象而微观的东西明了化,使书本上静止的插图动态化。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教师可利用课下时间制作多媒体的教学课件,根据课程内容需要用软件进行加工处理,使课件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

3.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人们更加重视老师的教课方法,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费时而费力的教学方法听烦了学生。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预先设计、组织不同的授课模式,来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就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的互动式学习模式来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教学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思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1.增加实践课程比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植物保护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较为复杂,如果不加入实践教学内容很容易产生厌倦感而且记忆不深刻,因此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在合适的季节里带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实验基地,观察识别各类植物并采集标本,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来加深学习的印象。通过实践教学的过程,学生认识了大量的常见植物和病害和害虫,也掌握了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课程的教学之后,要针对学生对植物保护课有兴趣的特点,在授课班级组建课外活动小组。老师可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以及各类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制定一些问题,通过学生的查阅资料和制定研究方案等办法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完成,可由老师具体指导,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共同研究,来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最后做到解决问题。课外活动小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社交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通过完成任务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当改变考核方案,增加实践课程的考核的内容

动手能力是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指标,而实践环节的考核正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植物保护专业在重视培养学生理论基础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课程考核上可以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的模式进行考核。可以结合专业技能鉴定考试的要求,采取一系列举措,创新植物保护课程考试的模式,通过建立实践技能考核试题库等方法,使学生在重视平时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也注意实习和实验课的学习,为培养其动手操作的能力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董会 刘玉 张洪进.建设植物保护实验中心 改革实验教学[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01.

[2] 陈彩贤 覃连红 邓一芝.高职植物保护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0,11.

植物保护概述范文2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材 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 课程改革 教材建设

一、概述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大变革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和使用,在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1] 。为此,许多高职院校都投入大量资金对相关的专业课开展项目化教学。作者所在学校的农业技术工程系的专业课也采用了项目化教学。通过采用了项目化教学,它最大突出的优点是将纯粹的理论教学变为现场教学,将抽象的知识详细化。同时项目化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密切相关,因此要求老师要选择典型模块的教学内容,要尽量将课本中与学生未来就业有密切关系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确实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了不少。但是在项目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少和项目化教学模式相配套的教材。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急需开发和项目化教学模式相适应的项目化教材,这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2]

二、目前高职院校《园艺植物保护》教材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 教材知识点过于陈旧

目前园艺技术专业所使用的园艺植物保护教材版本数量很多,但是教材内容大都是由本科类教材《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改编而成,几乎是千扁一律,并没有突出新知识、新方法,未形成职业教育特有的内容结构体系。

2. 教材体系不符合人才需求培养

根据高职教育目标,为了更好地突显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特色,需要以项目化教学为依据编写全新的高职教材体系。

3. 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不够充分

目前高职教材的编写于然是以旧的教学大纲作为依据,而旧的教学大纲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脱节,已满足不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要求。高职教材的编写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与国家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3]

4.新方法、新技术的实际运用不够

根据几十年教学所使用的园艺植物保护教材中发现,这些教材很少收录近年来园艺植物保护上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未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方法,未将教材建设真正转入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轨道上。

5.对当前高职教育不适合

近年园艺植物保护方面的知识内容更新很快,一些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农药如何的安全使用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对一些剧毒高残留危害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的农药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但现有教材的内容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很明显不适合当前高职教育的需求。

6.教材缺乏对职业氛围构建的要求

目前高职教育强调学生过硬的动手操作动力,在校期间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实践能力,那么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要尽量模拟和详细分析工作过程的情况,为学生尽快融入工作情境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材应对任务完成所需职业氛围作出明确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加深工作情感的体验。[3]

三、.《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项目化教材建设的构思

职业教育的项目化课程是依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和发展职业能力。因此,教材的建设应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改革项目化课程的特点,其目标是构建满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2]

项目化教材建设的思路是:首先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通过工作任务驱动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组织编写。以学生更好掌握亚热带园艺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摒弃学科课程的思路与想法,紧紧围绕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来选择和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更好地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得到很好的实践锻炼,提高教学效果。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项目化教材的建设步骤

1.确定项目化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市场和企业的专业调研,聘请生产一线技术专家参与讨论,依据园艺植物生产、技术推广及农资营销等岗位能力要求、植物保护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并参照农作物植保员国家职业标准。根据岗位群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确定设置课程典型工作任务是能识别病虫害,设计防治方案,组织实施及防治效果的评价。

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课程是依据园艺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而设置的,是园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亚热带园艺植物病虫基础知识、亚热带园艺植物主要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和亚热带园艺植物病虫害调查与预测预报。本课程教学以任务驱动教学,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课程目标如下表1所示), 同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环保意识、创新思维及团队精神。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精选了五个典型工作过程的项目:亚热带园艺植物昆虫识别、亚热带园艺植物病害诊断、亚热带园艺植物病虫害调查和预测预报、亚热带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农药使用技术。这些项目也就是教材所要确定的项目。项目的设计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前面项目是后面项目的基础,每一项目下分有若干工作任务,每一任务都有相应的技能和相关知识、拓展知识;在多个项目的反复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

2.设计具体的工作任务

教材的各个项目确定后,开始着手组织每一项目的具体的工作任务。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就是围绕具体的工作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的教材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项目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昆虫外部形态的识别、昆虫变态的识别、昆虫主要类群的识别、植物病害症状识别、植物病原物形态识别、植物病害诊断、植物病虫害调查方法、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有效的防治方法、常用农药的剂型及使用特点、农药质量鉴别、农药的配制方法、农药的合理使用及安全使用、常用农药特点及使用等工作任务,教材内容突出学生对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综合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既要以“适度,够用”为标准涵盖该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工作任务当中。

3.实施具体的工作任务

通过上面的任务布置后,课程就要确定了所有的工作任务,并且为每项任务制定了知识目标和学生要达到的技能目标,紧接着要具体地实施工作任务了。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步骤。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要遵从工作任务的实施步骤(工作任务实施步骤以项目2作为例子,如表2所示)来执行。

教材按上面的格式编写能充分体现了项目化教材主要以技能为主,以相关知识为辅的编写原则,理论实践知识合理的融合,学、练、考、评编排合理,既利于教师很好地组织教学,也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五、《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项目化教材的编写特色

1. 一体化

项目化教材的编写能够把实践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充分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多让学生在虚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质性的技能训练,训练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服务工作,并在工作中发现新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体现教学过程中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2. 实用性

基于项目化教学为依据的教材编写过程中理论知识以“适度,够用”为准则,重点围绕着项目任务这个中心开展教学工作,要求学生首先明确项目的任务目标,然后利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采用科学、有效、实用的办法逐步完成项目任务,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主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教材将努力实现数字化,随书配备电子教案、课程教学软件、Flash动态、多媒体声像、试题库等多种资料,最大限度地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4. 突出重点与新颖性

教材应打破传统的教材编写格式,以亚热带园艺植物为主,突出常见亚热带园艺植物主要病虫草害的为害状、识别要点与防治等技术。教材应尽量运用图表说明,做到图文并茂、简洁明了、重点难点突出、便于学生查阅。同时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章节结束后面附有思考题,有利于学生掌握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另外,教材内容还增加了与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有关工种的考证知识,围绕考证内容,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5.加强特色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教材在内容上着重以技能操作、综合实践技能培养为特色,注重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战技能。

6.行业资深人员参与

学校的老师具有比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理论教学水平高,但老师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与行业资深人员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实践经验不如行业资深人员丰富。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合作完成的结果。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是一门实践性强、技能型课程,从项目的选取, 工作任务的设计等都聘请行业资深人员参与,这样才可以写出一本与职业技能深度相融合的教材。

总之, 编写适合项目化教学的专业教材是高职教育的迫切需求, 因此要编写好项目化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建设目标和方向,具体掌握当前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教材存在的问题, 同时在编写过程别要注意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课程》项目化教材的建设探讨,为高职教材改革的建设提供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2011-09-29.

[2] 关 巍.基于项目化的局域网组建课程教材的建设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10(12):92―100.

[3] 刘 玉 新.浅析高职项目课程教材的设计与开发[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5):175―176.

[4] 徐智跃.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机械制图》教材建设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98):117―178.

[5] 张 迪、申永康、刘洁.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96―98.

植物保护概述范文3

关键词: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 项目驱动教学

1 概述

“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简称VB)是非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三门主要的计算机课程之一,也是我校农林类专业主要开设的计算机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农林相关领域的问题。但是,由于该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按章节的先后实施,知识的呈现没有很好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很茫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所以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2 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案设计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这种以项目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项目,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在学生完成既定项目分工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带着真实的项目在探索中学习,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纵观国内外,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很多课程教学中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笔者尝试在我校农林植保专业班级的VB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对于原来的教学方案要重新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围绕项目进行,如图1所示。

2.1 精选项目

通过对植保专业的实际情况的分析,在植保领域,现在有很多的专家系统、咨询系统等应用软件,考虑到专家系统的开发,对于VB初学者很难上手,因为需要很多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如假言推理、产生式规则等;所以,我们选择了植物保护咨询系统,此类系统可以提供植物保护方面的咨询,对植物病虫草害的危害症状进行诊断、判别、并给出其防治方法、发生规律及每个部位的危害症状。其开发过程不需要太多的计算机专业基础,同时基本涵盖了VB课程的主要知识内容。

2.2 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项目开发的需要,同时考虑我们的课时有限,适当地增删一些教学内容,如VB的语言基础以及基本的函数我们讲授的比较快,一些可能按正常进度讲授不到的内容,如图形控件、数据库编程等“高级内容”,我们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向同学们讲解,因为在项目中要用到这些。

2.3 变换讲授方式

讲授方式也由传统的按章节循序渐进地进行变为根据项目的开发环节来确定先讲哪部分内容,再讲哪部分内容;授课方式更加灵活,当然,学生也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自学上课过程中没有细讲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

2.4 注重评价

改用项目驱动教学方式以后,学习中更加强调项目的实现,提高的动手能力,但是对于课本上那些需要记忆的东西淡化了,这样带来的直接问题是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考试手段,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成绩不一定理想,所以,我们采用综合考虑考试成绩以及项目测评得分来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侧重于项目的完成情况,对于那些实在是对计算机不感兴趣的同学,就只有着重考虑他的考试成绩。

3 结论

在植保专业中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以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顺应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开发的渴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从而也提高了学习效率。②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找到了VB课程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应用已学的VB课程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③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将实际项目按所涉及的技术分类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配任务,进行分类指导,实现个性化培养目标,实现了不同层次的成才需求。④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训练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总之,在VB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克服了以往存在的教与学的盲目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做到了将该课程与专业紧密联系,选取与专业相关的应用项目,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化被动学为主动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更理想了,以后可以进一步尝试在其他专业开展此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光泉,吴燕,杨,等.“由面到点”的教学方法在农林高校VB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0(5):199.

[2]李政洋.中职VB程序设计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与改进[J].新课程(教研),2011(4):103-104.

[3]刘霞,刘志明,罗江琴.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软件,2012(02).

基金来源: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XJG-13-3-

22)。

植物保护概述范文4

为选择防治豆蚜的高效药剂,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1 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蚜的毒力大小。结果表明,24 h后对豆蚜活性较高的药剂为新烟碱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其中吡虫啉对豆蚜的毒力最高,致死中浓度(LC50)值为0.247 mg/L;其次为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和毒死蜱,LC50值分别为0.262、0.381、0.386 mg/L;吡蚜酮毒力最低,LC50值为35.710 mg/L。

关键词:豆蚜;杀虫剂;毒力;致死中浓度;浸渍法

中图分类号:S482.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5-0105-03

Indoor Toxicity Test of Several Insecticides

against Aphis craccivora Koch

Chi Jiajia1,Chen Peng1, Liu Junzhan2, Liu Yongjie1

(1.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2. Bin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inzhou 256601,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creen the efficient insecticides for controlling Aphis craccivora Koch, the toxicities of eleven insecticides against A. craccivora were measured by dipp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and pyrethoid insecticides had the best activity to A. craccivora after 24 hours. Imidacloprid had the highest toxicity and its LC50 value was 0.247 mg/L. The next were beta-cypermethrin, abamectin and chloprpyrifos and their LC50 values were 0.262, 0.381,0.386 mg/L, respectively. Pymetrozine had the lowest toxicity with the LC50value of 35.710 mg/L.

KeywordsAphis craccivora Koch; Insecticides; Toxicity;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 Dipping method

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属同翅目,蚜科,别名苜蓿蚜、花生蚜、槐蚜,主要为害大豆、菜豆、豇豆、豌豆、蚕豆等豆科作物,分布世界各地近100个国家[1]。豆蚜不仅吸取植物汁液,分泌蜜露,影响光合作用,还传播40余种植物病毒病,严重影响豆科作物质量和产量[2]。由于豆蚜繁殖力很强,生命周期短,适宜条件下4~6 d 可完成 1 代,每头无翅胎生雌蚜可产若蚜 100多头,因此极易造成严重危害[3]。

目前对豆蚜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必然带来抗药性的产生以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寻找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防治豆蚜十分必要,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了生产中常用的11种杀虫剂,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比较不同药剂对豆蚜的毒力大小,为药剂科学合理的选择使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虫源

豆蚜于2015年6月采自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试验站芸豆上,在人工气候箱内用蚕豆苗饲养,光周期L∶D=14 h∶10 h,温度为(25±2)℃,相对湿度为48%~52%。

1.2供试药剂

选用新烟碱、拟除虫菊酯、硫代磷酸酯、生物农药、氨基甲酸酯、吡啶6大类11个品种杀虫剂。11个品种名称、有效成分、剂型及生产厂家见表1。

.3测定方法

将供试药剂用水按等比关系分别配制成5个系列浓度,倒入烧杯中备用,对照为清水。取直径9 cm培养皿,标记后皿底覆一层直径9 cm湿润的滤纸以保持湿度。选择带虫的蚕豆叶,保留健康的豆蚜40头(尽量选取个体较一致的混合种群),分别在各浓度的药剂溶液中浸5 s,浸渍后置于培养皿内,用吸水纸吸干多余的药液,在室温晾干后,用保鲜膜封好,用昆虫针刺多个通气孔,贴上标签。每浓度设3个重复。置于光周期L∶D=14 h∶10 h、温度为(25±2)℃、相对湿度为48%~52%的人工气候箱中饲养,24 h后调查蚜虫死亡数和存活数(可正常爬行的计为活虫,不能爬行、仰翻或完全死亡等为死虫)。

1.4稻莘治

用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供试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致死中浓度(LC50)及其95%置信区间等。

2结果与分析

采用浸渍法测定11种杀虫剂对豆蚜的毒力,药后24 h结果(表2)表明,11种药剂对豆蚜的毒力依次为: 吡虫啉> 高效氯氰菊酯> 阿维菌素>毒死蜱> 烯啶虫胺>噻虫嗪>呋虫胺>啶虫脒> 灭多威>甲维盐> 吡蚜酮。其中70%吡虫啉表现出对豆蚜极高的活性,其 LC50 值仅为0.247 mg/L,相对毒力为144.57;其次为4.5%高效氯氰菊酯、1.8%阿维菌素和480 g/L毒死蜱,LC50值分别为0.262、0.381、0.386 mg/L,相对毒力分别为136.30、93.73、92.51;吡啶类的25%吡蚜酮LC50值为35.710 mg/L,对豆蚜活性最低。可见,对豆蚜活性较高的杀虫剂为新烟碱和拟除虫菊酯类,吡啶类杀虫剂活性较低。

3论与结论

随着蚜虫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筛选敏感药剂是有效控制其为害的前提。由于用药习惯和水平不同,造成药剂的毒力水平存在差异,经常对药剂进行毒力调查,对于分类指导害虫防治、合理使用农药极为重要[4]。本研究室内测定了常用的11种杀虫剂对豆蚜的毒力,发现对豆蚜活性较高的为新烟碱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5种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呋虫胺和啶虫脒均为较敏感的药剂,LC50值为0.247 ~ 0.862 mg/L。李伟伟等[5]测定了7种药剂对青檀绵叶蚜的毒力,发现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毒力较高;陆玉荣等[6]几种常用杀虫剂对蔬菜蚜虫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有较高毒力,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宫亚军等[7]测定了杀虫剂对采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豆蚜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对95%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最高,LC50值为8.1609 mg/L,其次是95%毒死蜱,LC50值为8.9522 mg/L,96%吡虫啉和94%阿维菌素的LC50值分别为78.4588 mg/L和71.1142 mg/L,而此次试验结果则表明,这四种药剂对豆蚜有更高的毒力水平,这可能与地区种群、毒力测定方法及两地用药水平有关,有待今后继续进行抗药性监测,进一步明确机理。吡蚜酮由于独特的作用机理而致死作用较缓慢,本研究测得吡蚜酮对豆蚜具有较低的活性,而徐建陶等[8]室内生测试验表明吡蚜酮处理27 h的毒力比处理48 h的毒力要高5倍以上,但由于浸叶法本身的限制,无法通过延长处理时间来测得吡蚜酮的实际毒力。以上只是室内测定结果,要全面了解药剂特性,应继续对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以进一步确定其对豆蚜的毒杀作用和持效期。根据IPM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生产中应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绿色农药来防治害虫,同时要注意轮换使用,或者以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复配混用,科学合理用药,以达到保护环境、延缓抗药性产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文礼章. 国外豆蚜研究概述[J]. 植物保护, 1987,13(4):47-49.

[2]甘明,苗雪霞,丁德诚. 日本柄瘤蚜茧蜂与其寄主豆蚜的相互作用:寄主龄期选择及其对发育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4, 46(5): 598-604.

[3]郭海明,文礼章. 豆蚜危害豇豆损失率及动态经济阈值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25(2):137-142.

[4]张新,赵莉,汗佐热木・ 艾尔肯.九种杀虫剂对桃粉大尾蚜的毒力测定[J].新疆农业科学, 2010, 47(11): 2226-2229.

[5]李伟伟,安广池,单峰,等. 7种药剂对青檀绵叶蚜的毒力测定及林间药效试验[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5(4): 502-506.

[6]陆玉荣,吕敏,张春梅,等. 几种常用杀虫剂对蔬菜蚜虫的生物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18): 7818-7819.

[7]宫亚军,石宝才,康总江,等. 六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J].北方园艺, 2013(15):132-134.

[8]徐建陶. 化学与生物农药对设施蔬菜烟粉虱和蚜虫生物活性的研究[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05.

植物保护概述范文5

关键词:稻水象甲;发生;综合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68-1

0 前言

稻水象甲是国际性农业植物检疫性害虫,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它最早发生在美国,借助流水蔓延,或混迹于水稻秧苗、稻草及稻谷中,随人为进行远距离调运而迅速传播。目前,稻水象甲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中国等10多个国家发生危害,成为世界水稻生产的一大潜在威胁,我国已把稻水象甲列为国家级检疫性有害生物。

1993年传入吉林省后迅速蔓延,2003年传入长春市双阳区,并零星发生,2004年全区水田都有发生。2005年、2006年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为害程度越来越重,损失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双阳区水稻生产安全的制约因素。2007年双阳区水稻稻水象甲发生面已占全区水稻面积100%,全区平均损失率15%左右,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000万元以上。

双阳区从2008年开始全面开展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实行联防联治,采取“统一组织,统一购药,统一施药,统一检查”的四统一原则,有效控制并减少了稻水象甲发生面积,挽回了粮食损失,收到较显著的效果。

1 稻水象甲发生时期与危害

水稻稻水象甲是半水生性昆虫。一年只发生一代,它的一生分为成虫、卵、幼虫、蛹等四个阶段,以成虫和幼虫危害水稻等作物。

稻水象甲成虫在稻草、水稻根茬、水田周围禾本科杂草、田埂土中进行越冬。当春季土壤温度达到10℃左右时,越冬代成虫开始复苏活动,水稻插秧前先在早春禾本科杂草如芦苇、野燕麦、香蒲等寄主上为害,玉米出苗后一部分转移到玉米上为害,待水稻秧苗进入本田或插秧后陆续进入稻田进行危害。5月下旬,稻水象甲大量侵入水稻本田,以靠近田边的稻苗成虫量为最多,成虫可在稻田水中游泳,在稻苗上取食产卵,成虫啃食叶片,9点前和下午4点后的冷凉的气候下成虫就开始危害叶片,使叶片失绿,形成宽约0.5mm,长30mm以下的长条白斑,严重影响了叶绿素的形成和营养成分的运输,苗期长势差,营养生长缓慢。成虫卵产于水面以下的叶鞘或根组织内部,卵期为7天。卵孵化后,即进入幼虫生长阶段,幼虫期为30-45天,低龄幼虫蛀食稻根,大龄幼虫咬食稻根,6月中下旬幼虫为害盛期,危害严重地块,可造成倒伏、漂秧、根系腐烂、植株矮小,成熟期推迟、产量降低等后果。幼虫老熟后作土茧化蛹,蛹期为10天,7月中下旬为新一代成虫羽化盛期,8月份大部分成虫逐渐向稻田周围杂草寄主上转移,准备越冬。

2 稻水象甲传播途径

2.1 自然扩散

成虫飞翔和扩散有很大关系, 起飞后虫体能随气流上升, 借助风的力量进行远距离传播, 迁移距离可达10km之多。成虫也可在水中游泳, 随着水的流动漂移传播。

2.2 人为传播

从检疫要求来讲,应严格禁止秧苗和稻草从疫区调往非疫区。

2.3 交通工具传播

成虫也有可能随稻种、稻谷、稻壳、稻草及其他寄生植物、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3 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控方法

3.1 农业防治

3.1.1 合理施肥 施肥多的稻田,幼虫量大,所以选好施肥时期,合理施肥,可降低虫口密度。

3.1.2 清除杂草 秋冬季节,清除和烧毁四周杂草,使其失去越冬场所,直接消灭害虫。

3.1.3 建立隔离带 稻水象甲疫情临界区重点隔离,实施水改旱,或改种其它非寄主作物,建立安全缓冲隔离带。

3.1.4 合理的农事操作 通过秋翻地、春翻等农事操作来消灭越冬代成虫。

3.1.5 设立监测点 在齐家、奢岭设立稻水象甲阻截带监测点,密切关注疫情及发展趋势,杜绝向周边县市区蔓延。

3.2 物理防治

利用稻水象甲具有趋光性的特征,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也可设置诱杀田,夜间点灯诱集成虫产卵,然后集中消灭。

3.3 生物防治

稻田养鸭不仅使稻水象甲的为害明显下降,而且能疏松土壤,有消防除杂草,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3.4 化学防治

抓住稻水象甲生活史的薄弱环节,对越冬代成虫和新一代成虫进行重点防治。打药时连稻池边2米内及稻田内都一起打药,防治效果好。

3.5 防治药剂

象甲快杀乳油,每公顷550ml,兑水稀释1500倍液喷雾;象甲净乳油,每公顷450ml,兑水450kg,喷施;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等;施药最佳时间是午后或傍晚。

4 稻水象甲防控效果

2008年,全区17万亩水田全面防治一次,阻截带8.1万亩又进行第二次(幼虫)防治。经过综合防控,稻水象甲密度明显减轻,由防控前平均19.4头/m2,下降到平均5.0头/m2;2009年,稻水象甲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均有所减轻。稻水象甲发生面积7000hm2,占全区水田面积61.95%,比2008年减少发生面积4300hm2,减少38.05%。经过两年综合防控,2010年全区稻水象甲发生面积已经下降到9.5万亩,比2008年17万亩,下降了7.5万亩,下降44.1%。防治前的虫口密度由19.4头/m2下降到2010年的8.5头/m2,下降56.19 %。

植物保护概述范文6

>> 冬暖棚有机蓝莓园蓝莓灰霉病发生及预防措施 高寒地区有机蓝莓种植与繁育 有机蓝莓园建园管理技术 蛴螬的发生与防治 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国有机农业的研究进展 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蓝莓菌根研究进展 花生蛴螬的发生与防治 蛴螬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 幼儿园种植园地开发与指导的实践研究 河流溶解性有机物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进展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电化学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光催化联合生物法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生物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有机紫外防晒剂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进展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有机磷中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6] 郭景芬.果树害虫小青花金龟子及其防治[J].中国农村科技,2001(6):17.

[17] 倪同良,李志勇,王曼,等.小青花金龟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林业科技,2003(3):43.

[18] 李涛,马德英,羌松,等.乌鲁木齐市西郊白星花金龟的寄主及发生规律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2):320- 324.

[19] 王学山,宁波,潘淑琴,等.苹毛丽金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昆虫知识,1996,33(2):111-112.

[20] 李素娟,王志民,武豫清.琉璃弧丽金龟生物学特性研究[J].植物保护,1995(1):30-31.

[21] 孙元友,李颖,薛俊华.铜绿丽金龟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09,5(38):54-55.

[22] 张亚坤,盖新敏.福建松针金龟概述[J].林业勘探设计,2002(1):108-110.

[23] 樊基胜,蒋光月,陶龙.安徽蓝莓适生地蓝莓丰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09-4511.

[24] 韩明三,王志云,刘学才,等.蓝丰蓝莓的引种表现和栽培技术[J].落叶果树,2008(5):8-10.

[25] 安福涛,许国庆,陈彦,等.灯光诱集成虫防控花生蛴螬的效果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11(6):77-78.

[26] 董克锋,姜惠铁,高海霞.有机蓝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果树医院,2012(7):36-38.

[27] 苏佳明,沙玉芬,李公存.蓝莓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控措施[J].烟台果树,2012(4):46-48.

[28] 胡尊松.花生蛴螬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现代农业,2010(12):36-37.

[29] 黄朝炎,刘尚友,余小清,等.花生蛴螬的发生特点与治理对策[J].湖北植保,2012(6):44-45.

[30] 任敏.花生田蛴螬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J].平原大学学报,2006,23(2):124-126.

[31] 林国宪,刘波,柯鼎新,等.三种生物农药防治花生蟒蜡的效果比较[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5,10(2):27-29.

[32] 杜小康,刘奇志,张丽娟,等.Steinernema longicaudum BPS品系线虫防治花生田蛴螬施用技术[J].农药,2009,48(5):379-381.

[33] 刘奇志,李俊秀,徐秀娟,等.小杆线虫防治花生田蛴螬初步研究[J].2007,22(S1):250-253.

[34] 付玉东,阜新林业苗圃蛴螬类地下害虫防治[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35(4):75-76.

基金项目 贵州省农业公关项目(黔科合NY〔2013〕3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