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范文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农村经济发展及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以及农村稳定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在中央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和寻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合理有效的对策进行完善,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各方面功能,对农村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帮助。
关键词:
新形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问题;对策
0引言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农村发展中承担着许多职责,包括农田灌溉、生态环境改善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经济水平以及农业健康发展,所以,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十分重要。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历史遗留问题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当前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难以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因此,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必须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展开相应的探讨。
1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
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而言,无论是建设还是管理,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保证建设质量,提高管理效率,首先要明确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主体,也就是有具体的负责机构。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责任主体并不十分明确,在经过改革开放前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从集体变为地方政府、农民,但是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对自身责任的认知并不够清楚,具体表现为大多数农民并没有主人翁意识,普遍认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责任在国家,自己只是使用者,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没有足够的重视,为了局部利益而忽视相关的政策,没有给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充足的人力、物力等有力支持。
1.2建设管理资金不充足
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中,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资金不足,就会造成建设中断或者建设质量不可靠、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等,进而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灌溉、防洪、排涝等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就实际情况来说,为减轻农民负担,在农村实行了税费制度改革,农业税费取消,是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失去的主要来源,虽然通过“一事一议”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问题,但此制度的实际执行水平相对较差,无法保证资金投入的稳定,导致建设管理资金缺乏日益严重。此外,政府财政支出作为建设管理资金的另一大主要来源,虽然其投入额度逐年增大,但是也难以满足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管理的需求。最后,社会资本也是融合建设管理资金的有效渠道,但并没有形成健康、合理的投入机制,建设管理资金短缺的问题较为严重。
1.3缺乏有效管理的体制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效果与管理体制间有着密切联系,有效的管理体制能够使建设、管理工作实现预期的目标,减少基础设施质量问题,避免管理中出现混乱无序的现象。然而,随着“两工”(义务工和积累工)的取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都需要由专门的岗位、人员来负责,虽然国家有相关的水利、建设等部门或机构,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市管局、乡镇之间由于彼此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等划分不够清晰明确,存在交叉或者模糊不清的情况,经常出现令出多门或者无人管理的情况,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现象较为普遍,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无法正常使用,给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造成极大不便。
1.4缺少规划与技术支持
合理规划和技术支持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规划混乱问题较为严重,直接表现有:分布不均、功能之间存在冲突、重建多建、协同性较差等,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也无法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在技术方面,主要体现在建设水平低、各种水利设备落后、管理粗放等,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功能低下,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不理想。
2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的有效对策
2.1依法确定责任主体
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责任主体问题是重中之重,因此,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相应的责任主体。根据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政府作为各种基础设施的公共财政支出方,应
当是农田排灌工程的投入主体;而对于田间工程,其投入主体应当有政府、农户共同组成;在管理主体方面,政府依然是需要促进“一事一议”制度执行的落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自主管理,农民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主要使用者与受益者,通过“一事一议”制度来激发其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监督政府管理中存在的缺陷,相辅相成,从而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
2.2加强资金投资支持
针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资金不足的问题,首先,应当根据相关政策、法规,积极争取各项补贴以及资金,扩大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其次,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重视,合理预算,建立专门的专项资金;第三,充分利用社会与民间资本,拓展资金来源渠道,通过拍卖、租赁以及合作等方式,将各种市场资金纳入到建设管理当中,扩充建设管理资金体量;最后,还需要提高对各种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比如土地整治、以工代赈等)使用效率,通过统筹安排、严格执行等方式,避免出现资金挪用、滥用等问题,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2.3创新建设管理体制
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体制方面,纯粹依靠政府行政管理是难以保证建设管理工作取得良好工作成效的,创新建设管理体制十分必要。首先,在建设体制方面,将行政命令任务方式改为工程项目方式,设立项目责任人,由专门的建设队伍、施工队伍来负责,加强工程质量的验收,可以有效预防建设质量问题的发生,减少非必要的建设支出,提高建设效率、效果与质量。其次,在管理体制方面,针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产权不清晰的现象,根据“谁投资、谁受益、谁拥有”的原则,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将小型、微型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划分给农户个人,小型工程产权划分给有受益者组建的合作组织,经营性工程则可以通过法人负责、企业化原作方式来管理,减少管理工作流程与环节,明确具体管理者,从而使管理工作更加有序、高效、规范,极大地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水平。
2.4加强规划与技术指导
首先,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组织、指导职责,详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灌溉区域,计算合理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规模、类型,充分满足农田灌溉等需求,减少非必要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其次,加大技术引进,掌握先进技术与设备,将性价比适宜的技术、设备(比如滴灌、渗灌等)应用到建设与管理中,提升整体的建设质量与水平,减少管理工作难度,实现可靠、有效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建设发展的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建设管理机制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充分了解这些问题,积极探讨有效合理的解决对策,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是具有极为重要现实意义的。
作者:明星 单位:北仑区大碶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刘石成.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8):40-44.
[2]乔娜.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23):14425-14426+14428.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范文2
为从根源上解决全办农村群众吃水问题,全面满足今冬明春人畜吃水和农业生产需求,当前急需采取以下措施:
一、饮用水方面
(一)建设饮用水应急水源项目。丘陵山区的地势决定了人畜吃水、农田灌溉多采取打井措施。结合我办地形现状,拟在由家河滩、、西庵、南唐、朱塘、南石、黄家河滩等村建设七处饮用水应急水源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分别以七个党总支为单位集中向各党总支所辖村庄供水。此项目共投资140万元。
(二)我办70个行政村中至今有21个村未安装自来水,一直采用联户或单户供水方式取水。大部分村自来水井、农业灌溉用井因受技术及资金等因素制约,井较浅,井位不佳,随着旱情加重,各村原有水井水位下降严重甚至出现干涸,急需新打机井满足人畜吃水和农业生产需求。70个行政村中除未安装自来水的21个村庄计划打深机井21眼外,其它村庄也因受供水井浅、井位不佳等因素影响不同程度的出现供水量不足现象,计划打深水机井40眼。
二、农田灌溉方面
我办农田灌溉山区大部分采取水库、塘坝灌溉。近年来天气干旱少雨,蓄水工程干涸,地下水下降较大,农田灌溉水量严重不足。
1、水库治理项目。水库位于街道办事处西赵村南,属流域,上游是杏林水库,因杏林水库多年未蓄水,此流域无蓄水工程,水量失衡,客水严重流失。水库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库容12万立方,灌溉面积5000亩,供水人口5000人。工程估算投资300万元。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范文3
【关键词】农业水利;基础设施;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171-0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和中心环节。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防洪能力低,洪涝灾害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70%的固定资产、44%的人口、1/3的耕地、数百座城市,以及大量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工矿企业都位于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受洪水威胁严重。现有防洪工程体系仍然较为薄弱,江河防洪标准仍然偏低。拦蓄洪工程建设不足,且有40%的水库带病运行,非工程措施体系不健全,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灵活运用的基本条件,启用困难。
(二)设施老化失修,配套设施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于20世纪50~70年代兴建,一些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破损、效益衰减严重。许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标准低,配套不全,技术落后,其服务功能严重退化,部分设施原有功能基本丧失,再加上灌区建筑物不配套,分配水制度不健全,造成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减少。
(三)资金投入不足
这些年来,水利投资更偏重于投向大江大河治理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农田水利工程倾斜力度不够。小农水建设因资金投入不足、配套资金匮乏、历史欠账较多而缺乏基本的维护。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大都具有跨区域特点,镇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缺少资金无法独自实施,而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无法完全落实,造成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
(四)农田灌溉技术落后
当前我国主要农田水利灌溉技术仍然停留在传统农业管理水平,大部分农田仍然采用落后的大田漫灌的方式,灌溉水利用系数十分低,造成了农田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灌溉水利用率较高的滴管、喷灌、渗灌等节水技术还未普及,实施节水灌溉科技兴农措施未能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农田缺水现象。
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导致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就是在建设管理上不够细致,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已无法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度相适应。所以,我们应借鉴一些成功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事例,将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二)加大资金投入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应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拓宽投资渠道,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责任,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年度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中。此外,拓展社会、企业和群众投入,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
(三)加强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与养护
水利工程的建设没有主要与次要之分,每个环节部分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设备的质量方面一定要得到全面保证。其次,必须要有齐全的工程管理标准与规定、法律等相关资料。另外,应制定完善的工程维修养护方面的费用规范标准,按照受益程度的大小以及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向受益人与收益企业收取一定的资金费用,并将收取来的费用作为工程的后期养护,并且还要大力推广工程建设的新技术,以此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与日渐发展的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相适应,从而让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自身的效益充分的发挥,以此对农民进行良好的服务。
(四)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由于灌溉技术落后,我国农业用水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要通过引进先进节水技术,积极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农业水资源的作用。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强化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范文4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农业保障
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1 提高思想认识,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要使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大改善,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大干农田水利建设。各级领导同志必须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放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各级政府要给予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科学决策,周密部署,舍得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要搞好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水患意识。应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舆论工具进行广泛宣传,增强水的忧患意识和防洪减灾意识。我们必须以政府加强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为引导,充分认识地域性变化对水的要求制定适应性政策、方针,以扎兰屯市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及问题为例。
1.1 现状
扎兰屯市属于东部旗市区的一部分,全年平均降雨量多达500mm,但降雨量相对集中,造成春旱夏涝以及伏旱等自然灾害现象,很不利于农业的发展。1998年洪灾以后当地党委政府一面科学规划一面积极筹措资金兴修水利,1999年修雅鲁河大桥一座,两侧修防洪堤坝3万多延长米;各乡镇村屯桥涵及农田桥涵及时加固维修,并挖水平坑,植防护林,使得水利设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防灾作用。特别是2002年以来进行的“四期”、“五期”农业开发项目,使1.7万hm2基本农田连续几年获得丰收,当地农民征收效果十分明显,但是水利基础设施在不断发展和夯实中也带来一些问题和思考。
1.2 出现问题及原因分析
1.2.1 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能完全发挥防灾减灾作用
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经济,靠现有农田水利状况还是无法保障。财政投入比例小,比如扎兰屯市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仅限于水毁工程和节水灌溉配套工程,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也十分有限。
1.2.2 对现有水利设施保护不好
因为各种原因和利益所趋,很多群众对二期、三期农业开发兴建的水利工程不是进行很好的保护,反而因认识程度的不够和设施的不科学配备进行不同程度破坏。如抗旱井被堵住、井房被破坏、灌溉设备被拍卖等。
1.2.3 水土流失和人为因素丧失了水利设施功能
扎兰屯市是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土地类型复杂,耕地有山坡地、甸子地等,水田少,坡耕地多。1998年以来,当地政府组织干部群众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挖水平坑、鱼鳞坑保护耕地;扎谷坊治理侵蚀沟,很大程度缓解了农田的沙化和跑水、跑肥、跑土现象。但是最近几年来的牧业加快发展和气候变化的无常,大旱大涝急转换等都使得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加剧,农业受灾减产。另外,在水田方面有的向水渠内排放有污染水质的物质。
1.3 发挥水利设施基础保障作用
为实现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发挥水利工程的基础保障作用,就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来保障水利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
1.3.1 加快防洪安全体系建设,为当地经济社会提供发展提供必要的防洪安全保障
水利建设要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开源节流并重,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协调一致原则。制定防汛预案,加快当地防洪工程建设和水毁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标准和抵御洪水能力。
1.3.2 提高农业基础建设水平
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主线,不断完善当地的水利基础设施,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同时,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打水源井、深水井,改善水质。
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新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
各级政府应建立目标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各级干部身上,将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2.1 部门要团结协作、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水利部门要积极搞好服务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组织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好参谋。财政、农业、林业、农机、电力等部门要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最大可能的支持和服务。
2.2 加大资金投入,为水利基础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各级政府要多渠道、多层次筹资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以调动各级大干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2.3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质量
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无论是重点工程还是小型水利建设,都要做到有设计、有图纸、有施工监督、有检查验收,严格水利工程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3 深化水利改革,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利用市场手段进行市场化操作,拓宽投融渠道,是保持农田水利建设生机与活动的重要措施。
4 结语
加强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水利设施的保障作用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实现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把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有效的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海平.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水利工作发展?—以安徽省太湖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01).
[2] 扎兰屯市2007年防洪预案.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范文5
1充分明确好小型农田水利的公益性质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关系着农民的生活和生产工作,与此同时也影响着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我国的粮食安全。不断推动小型农田水利的发展是我国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应该不断立足于现状,结合群众基础路线,保持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矛盾。党和政府应该明确好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对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等加以深刻判断,且积极响应人们群众的基本愿望和基本要求。积极抓住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式,合理布局且生化改革,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在现阶段农村区域发展差异比较大的背景之下,需要明确好农村公共产品属性。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区域差异性,在城镇地区中进行市场化的产品服务,在农村地区由政府的公共财政来提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承担着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基础功能,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发展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具有社会公益性特点。但是,长期以来,未认识到其中重要性,政府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基于此,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基础机构功能被大大缩减,农田水利所投入的渠道逐渐变窄,在管理资金投入方面极度匮乏。
1.1分析小型农田水利的公共产品属性
将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按照功能来分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公益性;(2)经营性;(3)准公益性。公益性的项目具有以下几种功能:(1)防洪;(2)排涝;(3)抗旱;(4)水资源管理。准公益性项目主要指的是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水利项目,以社会效益为主。举例来说,利用水利枢纽工程,能够改善好大型灌溉区的节水工程。从经营性项目来看,主要指的是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水利项目,如水力发电项目和城市供水供电项目等。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最终目的是:(1)减轻干旱灾害损失而进行人工补水;(2)充分解决天然降水不足问题;(3)保证好国家的粮食安全。灌溉所产生的效益更为集中在满足社会基本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灌溉所用的水均为公共化资源,灌溉设施则属于公共基础设施,将灌溉作为一项公益性比较强的非营利性事业。
1.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基本特点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特点是:(1)规模小;(2)维护、运营较为困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率,具有显著特征:(1)产权具有非排他性;(2)效益享受具有非竞争性。
2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通过研究资料不难发现,国家通过财政补贴使得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截止到2016年,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总计达到5000多万处,小型灌溉区域面积总计8.52亿亩,小型灌溉区的粮食总产量达到40%左右。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能够保障好国家粮食安全。现阶段来看,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不够高且缺乏养护,最终导致设备老化严重情况出现;(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主体缺失,最终导致责任、权利等无法明确;(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扶持政策比较少且资金投入不够足,最终使得一事一议的整体效果不够理想;(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人员经费落实不够到位,最终出现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情况。
3加快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建议
3.1建立好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机制
针对现阶段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问题,应该要积极改变其中的问题,充分利用好公共服务契机,坚持好水利工作的相关指导工作,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考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强调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使得管理维护能够到位。
3.2不断开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渠道
建立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导,为社会投入补充多元化机制,尽快扩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规模。财政资金应该充分发挥出管理职能,不断扩大中央财政的补助资金投入规模。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补助比例,充分解决地方财政资金不足所出现的相关问题。根据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不同性质,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到小型水利建设中,通过股份制形式和合作性质,积极推进农村供水,积极以电脑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饮水工程中。通过股份制形式,采取农民集资和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快对农村水电的发展建设,从而加大对社会资本的水利建设,制定财政补贴的优惠政策。
3.3提高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认识
现阶段来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较为落后,严重制约着综合生产能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工程之一,与此同时也是农业生产中最为基本的条件。中央政府应该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大对重点县市的相应建设,下定决定彻底改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过于落后的问题,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中央部门和地方部分应该高度重视好重点县市的建设工作,强调其创新性和发展性。在政府官员的积极倡导下坚持不懈的将思想工作集中统一化处理,促使农村经济水平工作能够趋于平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应该作为民生问题来加以解决,再从中做好相关工作。
3.4着力创建好区域示范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基础工程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较为广泛,各个省市必须要因地制宜。在关中地区,建设节水灌溉设施和排灌系统,创建更多的高标准旱涝保收农田。以安徽省为例,由于其降雨时空间分布不均匀,加上河流和湖泊众多,所以低典型的水资源缺乏地区,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要加强雨水集蓄工程。在此过程中,坚持好前期基础工作,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修建具有排涝、排水工程,督促好水平设计工作,加大高质量的施工。
3.5加强精细化的管理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范文6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建设;加强措施
农村地区的基础建设关系到农民的根本利益,其建设质量是农村安定团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历来都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而且,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较大,不同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不断促进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当前农村地区水利建设工作问题,探索有效的改革方向。
1农村水利建设问题
(1)水利基础设施滞后。当前,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发展成果,但是,与当前农村发展要求比较而言,还存在不小的实际差距。很多农田水利建设设备都停留在20世纪60~70年代水平,由于当时的技术以及设计问题,很多建设项目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农田水利发展要求,而且,在维护上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投入,并且,应用效果也不令人满意。
(2)农田灌溉需求无法全面满足。农田水利建设通常具有一次性、投资高以及回收期长等特点。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但是,由于自身财力等方面的因素约束,很难充分地满足当地农村水利建设需求。随着农村灌溉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水利建设的需求亦是逐步加大,这更加使得现有的水利建设不堪重负。
(3)水利工程维护措施不到位。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都是由政府部门投资兴建的,因此,政府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真正投资主体,同时,拥有着相应的产权,因此,水利设施的维护也应由政府部门进行。但是,在实际的维护过程中,都是由农村地区的农民自己进行维护。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农民的维护投入逐渐与收入比例失调,从而严重地影响到农民的维护积极性,进而很少进行系统的设备维护。这样,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水利设备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呈现出老化、工作效率低以及故障率高等问题,进而影响到水利设施的整体运行质量。
(4)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当前,农田灌溉设施的管理企业仍属于事业性质,这些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并不是十分乐意通过节水来提高灌溉效率,因为这样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农田灌区的运行成本大幅度提高。政府拥有着水资源,其不需要担心水价以及水利投资回报率问题,因此,在供水时,很少会全面考虑成本问题,进而导致供水设施的财政预算额连年增加。
2农田水利建设促进措施
(1)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财政拨款作为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主体单位,其很难在有限的财力情况下满足农田水利建设的不断需求。因此,要在不断加大政府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额的同时,扩大农田水利建设的融资渠道。例如,鼓励金融机构对农田水利项目进行投资,或者给予其一定的贷款优惠政策。进而有效地满足农村水利建设需求。同时,还可以借助政府出台的宏观经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或者个人加大农田水利项目的投资力度,从而实现政府与企业或个人共同经营农田水利项目的合作管控模式。
(2)对相关政策进行优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长期以来都因为产权不清而导致很多“搭便车”行为出现,进而严重影响到多类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因此,要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制度以及运作制度进行不断创新,例如,对所有权进行明确。积极推进每家每户的微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进而实现农民的自建、自管以及自用;以村为单位,构建小型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采用合作组织管理模式,有效进行资金、人力等方面的协调合作,从而提高该村的农田灌溉效率;实现跨乡或跨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并对水利设施进行合作管理与应用,从而借助自然条件等诸多优势,提高农田灌溉能力,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
(3)科学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痼疾就是大中小型水利设施之间缺少有机衔接,彼此间的匹配性较差,从而制约了水利设施体系中协同效应的发挥。针对这一情况,上级政府层面上,在继续追加投资积极推动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对农民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投资,做到主支衔接,引水、蓄水、灌溉并重,大小水利并进,强化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各级各类水利设施的协调与整合,重点搞好不同规模水利设施间的衔接工作。地方政府层面上,则应一如既往地重视中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养护工作,通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体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农业用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3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民的生产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然而,相对于城市建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解决。比如,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利建设相关制度有待完善以及水利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农村地区的农田生产质量,进而影响到农民的实际收入,甚至影响到社会建设的整体实施成果。
参考文献
[1]董权,程润柏,李宝林.浅析拜泉县农田水利的建设与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07).
[2]黄成清,刘英龙,孙红霞.德安县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与思考[J].江西水利科技,2008,(S1).
[3]于淑宏,王东江.对农村水利工作的一点思考[J].内蒙古水利,2008,(02).
[4]冀纯国,霍晓明.浅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