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建筑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建筑分析范文1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传统的建筑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能与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产生关联的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在目前的传统建筑的外部造型设计中,其建筑形体构成和屋顶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造型特征。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具有真实性、流动性和模糊性的特征。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结构露明、结构装饰化和模数化的特征。在建筑结构细部处理上,中国传统建筑表现出构造与装饰结合、模数化和可重复性的特征。
1 传统文化与公共建筑设计的关系
所谓的“传统文化”,从时间上来讲,首先是指过去式的文化,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点滴创造、积累、发展起来的文化。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辉煌文化成就,就是那个时侯积累发展的。其次,所谓“传统”文化,又是指文化的现在式或正在进行式,即指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文化。那些出现在过去且一直延续到于今天的文化,才能称之为“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是落后的文化,它是人类创造活动中逐渐被保留下来的,是文化中的精华。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我们不能把传统文化陈列在博物馆里,而是要继续发扬光大再创新。
建筑在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人类悠久的文化传统与底蕴,积淀了人类丰富的文明与智慧,展示了人类社会文化的脉络,成为了他们自己所属的民族、时代、地区的文化集中反映。它是人类文化、艺术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始终与文化领域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关系。文化艺术的差异一旦形成,就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而且反过来制约着可观的社会物质存在及其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国文化还存在着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民族性、地域性是建筑设计创作的重要问题,如果对此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运用,很难创造出让人能够产生共鸣的作品。民族性与地域性形成的原因取决于地理环境,在原始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地理障碍对人类的活动有着极大的影响,甚至是起了完全隔离的作用,地域与地域或种族部落,群体与群体之间缺少信息交流,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民族和地域文化艺术形式的差异。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语言系统,也就有什么样的文化艺术形态构成文化艺术的信息,所以我们常常把建筑与语言体系联系起来看地域民族文化。文化与社会不断趋向同化,全球化过程加快,吞没了许多文化的差异性和世界的多元性,但也更加漠视了传统性。强调地域性和民族性,才能保持建筑文化的多元性,避免枯燥乏味的功利主义与仿古思潮的泛滥。
2 传统文化在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包含有许多基本要素,如建筑功能、外部造型、建筑空间、建筑结构细部、结构形式、建筑材料等许多方面。本文通过对相关实例进行分析,发现在所有这些设计要素中,外部造型、建筑空间、结构形式、建筑结构细部这四个要素在大型公共建筑的传统文化表达中涉及较多。
在实际的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每个要素都可能对大型公共建筑的整体表达产生影响。对于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来说,建筑外部造型给人以最直观的第一印象;建筑空间影响到人在其中的重要感受;建筑结构形式对于建筑形式和空间的塑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建筑结构细部设计则是完善整体设计概念表达的关键。因此,在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必须将这些要素进行统筹考虑,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2.1 建筑结构的外部造型
所谓造型,有广义造型和狭义造型之分。广义的造型是指一切可感形象的塑造,它可以是视觉性的、听觉性的、甚至是以视、听觉为媒介的想象的形象。狭义的造型是指一切可为视觉感知的形象的塑造,无造型的东西只存在于抽象的思维之中。建筑造型是指其狭义的造型,即将不同的点、线、面、体以及色彩与材质等的造型要素组合成整体的形象。
大型公共建筑的外部造型是其建筑结构与内部空间的外在反映,是最容易表达建筑构思和最能直接表现建筑特色的设计要素。大型公共建筑由于其内部空间相对较大,往往具有巨大的体量,其外部造型更是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外部造型是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表达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设计要素之一。大型公共建筑外部造型设计的要素有形体、色彩、肌理、尺度、方向、位置等。其中能与传统文化发生了联系的要素主要有形体、色彩和尺度等。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层叠出挑,雄伟有力,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型公共建筑中应用的成功范例。
2.2 建筑空间
建筑空间包括建筑外部空间和建筑内部空间,本文主要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讨论的建筑空间以建筑内部空间为主。建筑内部空间是建筑的本质所在,也是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中体现传统文化的重要设计要素之一。大型公共建筑空间设计要素包括空间方位、空间尺度、空间形状、空间界面、光影、色彩等许多种。通过分析大量实例,本文认为其中的空间尺度、空间形状、空间界面是大型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能充分表达传统文化(特别是与传统建筑空间产生联系的)的主要要素。如庄严恢弘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宏大的内部空间与外部柱廊和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华丽典雅,及富民族特色,是传统文化运用的典范。
2.3 建筑结构形式
对于大型公共建筑这种建筑结构类型来说,结构形式的影响是非常的巨大。其结构形式往往直接影响建筑的体量、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每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会形成不同的内部空间形态和外部形体。大型公共建筑发展到现在,其结构形式复杂多样,基本的结构形式包括:桁架结构、钢架结构、拱结构、壳体结构、折板结构、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等。按其形态来进行分类,这些基本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直线(面)结构、曲线(面)结构和直曲线(面)相结合的结构形式。其中,直线(面)结构包括框架结构和平面桁架、网架结构、折板结构;曲线(面)结构包括张弦桁架结构、拱形桁架结构、拱结构、网壳结构、膜结构和壳体结构;而直曲线(面)结合的结构形式则是通过将直线(面)结构与曲线(面)结构混合使用,更加丰富了大型建筑结构的形态。例如,从古希腊雅典文明到奥运鸟巢,从古罗马阿尔勒堡垒式剧场到北京国家大剧院,是古今中外传统文化不断延续升华的经典之作,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2.4 建筑结构细部设计
所谓的建筑结构细部,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和定义。《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建筑结构细部是制图或复制图画时用较大的比例另外画出或印出的部分。在综合文献资料表述看来,建筑结构细部设计应该是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具有独立功能的部分进行精加工的过程,它对于建筑整体概念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大型公共建筑这种较大体量和蕴含较高技术要求的建筑结构设计来说,建筑结构细部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建筑结构细部设计可以使大型公共建筑更好地表达其技术特征和设计理念。对于建筑结构细部的分类,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按其所处部位,可将其分为功能性联结建筑结构细部、结构性联结建筑结构细部和形态性联结建筑结构细部。按建筑结构细部所起的功能分,又可分为构造性建筑结构细部和装饰性建筑结构细部。这两种分类各有不完全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实例的整理分类,将其分为功能性建筑结构细部、结构性建筑结构细部和装饰性建筑结构细部。当然,一般而言,细部总是先以功能性的形式出现,如中国古建筑有的"彩画",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为了保护木材而在结构的露明部分施以油彩,其次才是美观的问题。
3 结束语
由于大型公共建筑本身的特殊性,它与传统文化之间更加难以联系起来。本文通过对传统元素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关系做初步探讨,完善国内对于传统元素运用和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的理论体系,以期能够为需要表达传统文化的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濮苏卫,蔡东艳.建筑空间构成设计.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公共建筑分析范文2
的资料和案例,初步结论是对于夏热冬冷的非寒冷地区(如成都地区)内保温与外保温比较,其优越性明显。
关键词 节能;保温系统;居民及公共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2-0114-02
“节能建筑”必须把“节约放在首位”。为它付出大量资源、能源,不能称其为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不能脱离气候特点。
“节能建筑”必须正确区分保温与防热设计要求。否则,不能称为“技术上可行”。
外墙保温系统是建筑节能工程的一部分,其权重在夏热冬冷地区不超过50%。外墙保温系统应具备的性能主要包括:生产能耗低、废弃物对环境影响小,可靠寿命长,施工性能好,质量控制易,工期短,投资省,更换维修方便,防火性能好,防止坠落可靠,耐高温,透气不透水、抗渗漏,耐紫外线辐照,合理兼顾保温与防热设计要求等。
在我国,外墙保温材料多用EPS板保温系统,外墙保温材料全使用25年,切不说劣质工程两三年就开裂、渗水,即便达到安全使用25年,届时如何更换?废弃物(砂浆、界面剂、粘结料、网格布或钢丝网、锚栓、饰面砖与EPS板搅缠在一起)如何处理?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1 外墙外保温系统性能分析
1.1 外墙外保温系统能否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整体使用寿命
在恶劣气候条件,任何保护层对主体结构都有好处,但并不等于延长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寿命。主体结构寿命不是靠保温系统来实现的。抗震、抗风能力更与外保温系统无关。
现实摆在面前的是外墙外保温系统自身的寿命。雨、雪、冻、融、干、湿、风、阳光辐射对外保温系统的影响很大,保温系统自采用锚栓、钢丝网等加固措施后,即便能达到25年,更换时主体结构也可能被锚栓打的 “遍体鳞伤”。一旦支撑结构安全的“热桥”被打的钢筋外露,空心砖破坏,就失去原有的保温效果。50年以上寿命期的主体结构如果要经过两次甚至更多的打、砸,“保护主体结构”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当保护层温度高达80℃的时候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使用聚苯板外保温系统是危险的。不仅仅存在火灾、坠落等问题,还有耐辐照问题。它自身的寿命和安全都很难保证。
由此看来,外保温系统不能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1.2 关于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断桥”功能
“热桥”(也称冷桥)是护结构中热阻较小(传热系数较大)的部位,多数是钢筋混凝土构件,形成热流密集通道。其危害主要是两点:①热量(或冷量)损失大。②内表面产生结露。
寒冷、严寒地区,在取暖的条件下,室内与室外温差多数在20℃以上,甚至超过40℃,主体结构(包括外保温系统)要经受热胀冷缩、冻胀冻融的作用。单从热量传递而言,在连续的采暖期内基本是稳态地由室内向室外传热。外保温的“断桥”功能主要是减少室内热损失并可避免内表面结露,效果明显。
对于夏热冬冷地区比如成都市的“热桥”,“热桥”内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也没有冻融危害的地区,可不考虑“断桥”措施。只要计算“平均传热系数”达到节能标准即可。对围护结构重点考虑的是:阴雨甚至暴雨,大风甚至台风,高温及太阳辐射的影响。防热、遮阳通风是必须满足的强制性条文。防雨、防风、防雷、防洪、防高温、耐紫外线搞好自然通风、避免西晒成为主要矛盾。在夏热冬冷地区,通过测算没有结露和冻融危害的气候条件下,强调外保温的“断桥”作用,舍重而就轻,将夏热冬冷地区墙体节能措施引入误区。
以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还包括外遮阳、外表面浅色处理、窗墙面积比,尤其是开启面积、窗玻璃品种(阳光控制玻璃、或由它组合而成的中空玻璃、夹层玻璃)多种方式。传热系数K不是唯一因素,也不是越低越好。国家标准强条规定:必须同时满足热惰性指标D的限值,还有遮阳系数与通风要求。片面强调围护结构“保温”是有害的,这是夏热冬冷地区与严寒、寒冷地区的重要区别。
对于夏热冬冷地区,“热桥”的问题很容易解决,不应成为内保温的障碍。
1.3 旧房节能改造时采用外保温对居住环境影响
现有的公共建筑,多数是高层建筑靠近街道矗立,外装饰豪华,幕墙、瓷砖、石材、铝塑板,精装外立面占的比例较大,还有各种各样的色彩与造型、广告栏、商业招牌琳琅满目。做外保温之前必须拆除,而且很难恢复,必然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同时尘土飞扬、产生多种混合物废渣、不仅影响环境甚至妨碍交通。对于正常办公或经营的重要建筑,窗外搭起脚手架施工,不仅干扰室内工作,防盗、防火将成为突出隐患。有的还影响到环境和交通。
民用建筑一栋楼房几十户,一个小区数百户甚至几千户,来自五湖四海。采用什么方案?什么色彩?原有的防护栏、晾衣架、挡雨棚、各种管线、空调机、外挂花台、绿化带或花园如何处置?如果是临街的住宅,更加复杂:铺面、招牌、广告等费用如何均摊?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上海胶州路公寓火灾58人遇难70多人受伤,经济损失至今无法估算。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这就是外保温节能改造的恶果。
2 外墙内保温系统性能分析
2.1 内装修时对内保温系统的影响
对于民用建筑,尤其是具有自己全产权的住户,不会允许装修人员破坏保温工程。如果对“二次装修”进行管理,内装修完全可以做到不损坏内保温系统!即便损坏了比外保温容易修复,费用不高,这恰恰是内保温的优势所在!
2.2 内保温对建筑使用面积的影响
公共建筑分析范文3
【关键词】公共建筑物;强电系统;接地问题
在现代大型建筑中,一般包含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两个部分,强电系统包括10kV以下变电站及其他的配电设备。弱电系统则是以计算机组成的各种信息网络。由于强电系统与弱电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性质不同,采用的接地保护方式也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公共建筑物中强电接地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该项工作涉及专业多、覆盖面广、工作强度大,因此必须由相关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对其中所有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设置与施工,以保证其接地的准确性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性。
1.强电的作用
通常人们把强电的处理对象定义为是电力,其特点是电压高、电流大、功率大、频率低等特点。而强电的交流电电压都在24V 以上。如家庭中的电灯、台灯,照明设备。还有家用电气中我们经常使用的电热水器、电冰箱、空调、音响设备,还有医院中的手术设备,单位中的大的电力设备例如切割机等用电器均为被定义为强电电气设备。强电是危险的,在日常的使用中,我们大家一定要注意,因为它高电压,高电流,所以强电我们一定要很好的了解使用它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强电是用作一种动力能源来使用和划分的,我们要更好的理解并认识它。
2.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的分类
在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避雷针的强电系统接地问题;另一种是大功率用电器的强电系统接地问题,这两大类是公共建筑物中强电接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人员需要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将其区分好之后再进行施工。在公共建筑物中所涉及到的强电系统接地问题有电梯的强电接地系统安装及动力用电接地问题,这些都对电压要求相对比较高,并且这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能够广泛应用到的,因此必须要受到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那么就会导致公共建筑物在实际使用时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威胁到建筑物中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另外,公共建筑物中强电接地系统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避雷针带来的强电接地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公共建筑物的防雷性能。在防雷接地系统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外部防雷接地问题与内部防雷接地问题两种,其中外部防雷接地问题所包括的内容有避雷针、避雷网以及避雷带的接地问题,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将其通过引下线与接地装置相互连接,从而达到避雷的效果,而内部防雷接地问题所包括的内容有屏蔽隔离系统、过电压保护、等电位连接等各种装置,在对其进行连接与接地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借助建筑物中的梁、柱、钢筋等当做接地的装置,最终构成一个较大的避雷网络,使公共建筑在雷雨天气不会受到影响,可以提高公共建筑物的防雷性能,保障公共建筑内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公共建筑物中强点接地系统在连接时应注意的问题
强电系统的接地是公共建筑物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其连接质量直接影响到公共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有利于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满足社会及人们的需求。在进行强电系统接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避雷设备的连接
在对建筑物安装避雷设备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将线路直接缠绕在建筑物的梁、柱等钢筋表面,使之作为接地引下线,并且还需要将建筑物内部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将这两者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变成一个避雷网络,从而有效的提高公共建筑物的防雷性能。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共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设施了大量的钢筋,并且纵横交错,我们也就利用这一点,采用引线在钢筋表面进行焊接或者捆绑,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强电接地系统,这一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其疏散电流的能力,降低电力系统在运行中的电阻,也就避免了各种故障的发生,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使公共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对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进行接地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建筑物中圈梁内部的钢筋以及内部本身的钢结构进行连接起来,并且针对其中已隔断的地基钢筋,我们也需要采用相应的设备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规模大的、完整的输电网络系统。这一系统就像是整个建筑物内部的一个等电压网络,其中的电压、电位的平均分布提高了公共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防雷接地过程中,在设置雷接地装置时应注意的是:
3.1.1主要问题
①接地装置焊接长度不满足要求。
②避雷带支持件间距不符合要求。
3.1.2预防措施
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 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 倍,双面施焊;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 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我们还需要在管线表面涂刷一层防腐剂,避免因时间的推移而导致管线出现腐蚀现象,导致其出现各种安全隐患,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利于其正常使用。
3.2动力用电设备强电系统的接地系统
在对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进行接地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使用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施工人员还需要将动力用电设备的接地问题以及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够保证强电系统接地的准确性,提高其安全性,使公共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公共建筑中,涉及到的动力用电设备主要包括电梯、动力电气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将这些进行统一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提高其运行的安全性,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建筑物对于供电系统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公共建筑的内部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在这个公共建筑物中包括着有电气、综合布线、电梯、消防报警等系统,这些系统的用电对于电力的接地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鉴于这样的一种实际情况需要电力施工单位应该统筹整体的协调能力,将各个建设单位的建筑图纸进行完整的了解后才能够进行强电接地系统的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各个专业在接地施工中的协调配合和沟通,并且应该加强接地系统的测试、验收工作,以确保接地系统的安全和可靠,以便达到能够安全使用的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的接地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施工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自然的强电系统的接地施工,另外一个就是人为的强电动力系统的接地施工,这两个部分构成了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的接地施工的两个重要内容。另外在强电接地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各个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电力施工方应该努力协调各个方面的施工进度,将公共建筑物中强电系统的接地施工,建设成为一个安全、可靠的电力施工项目,为公共建筑物中的居住者带来一个安全的环境。 [科]
【参考文献】
[1]王科耀.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系统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陕西建筑,2009,10,(172).
公共建筑分析范文4
关键词:公共建筑;施工质量;通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公共建筑是城市建设中占据地位较为重要的一员,从相关统计显示,在公共建筑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以预防。
1、模板质量环节
模板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主要工艺之一,也是结构设计中比较关键的一环。从当今模板工程实践验证,模板施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轴线偏位、模板变形、标高偏差等通病。
1.1轴线偏位
施工拆模以后,砼柱、梁位置与建筑物轴线出现偏差,实际施工与设计位置偏离,建筑竣工后效果不佳。
预防措施:模板放线以后,由专业技术人员检验无误后再实施支模工程。加设限位措施,以焊接钢件确保位置准确,支模环节设置竖向垂直控制线保持竖向位置准确,砼浇筑前认真核查相关问题,确认无误后再下料,且要依据施工规程实施具体的砼浇捣高度确定。
1.2模板变形
拆模后构建外观不美,严重时还影响构建受力,砼柱、墙、梁不符合工程施工标准。
预防措施:模板和支架设计环节,考虑自重、荷载和刚度以及具体尺寸,浇捣砼时把握好高度并均匀下料。在施工环节尤其要注意内洞口模板两侧浇捣砼要密实但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模板变形,施工偏差。
1.3模板标高偏差
楼层实际施工后,砼结构层标高与实际施工设计图纸不符。
预防措施:实际施工中,按照图纸和实际测量,设置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施工齐整,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尤其不能忽略楼层之间的厚度差,以防止施工与设计不符。
1.4接缝灌浆技术不达标
模板接缝技术不过关,灌浆时砼浇捣漏浆,表面出现孔洞、漏筋或者蜂窝状劣质模板。
预防措施:严把木模板含水率,控制按章周期,浇捣砼时提前浇水湿润,交接部位要牢固支撑,及时修复错位,严密拼缝技艺。
1.5其他
清理干净模板内部垃圾(木块、碎砖),绑扎钢筋后,清完垃圾再留孔封模,及时解决梁模板缺陷问题。
2、钢筋工程质量环节
2.1成型尺寸不佳
除了进料环节钢筋的大小、弯曲角度不符合设计规制外,钢筋错位,柱子设计和实际搭接不上,结构或构件拆模后整体后遗症较多(以漏钢筋问题居多)。
预防措施:钢筋施工时,必须通晓图纸,合理配料,批量加工,按钢筋编号下料安装,按设计规范做好钢筋接头,浇捣砼的过程必须有专业人士的及时校正和检查指导。针对拆模后钢筋质量问题通病,应用砂浆垫块确保保护层厚度,垫块步距取800×80mm,以防止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绑扎时严格把好钢筋成型尺寸观,避免误差,提高钢筋焊接技术。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绑扎前后要及时纠正错误。
2.2竖向钢筋偏位
预防措施:在立框架柱模板支撑系统前,预埋钢筋头或短钢管作为支点,确保钢筋位置达标。根据图纸会审结果放料。在节点钢筋密集处,由专业焊工团队实施焊接绑扎。现场施工浇筑环节,除了技术交底外,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都应先搭好脚手架,做好托筋位置固定,以便提高工效。
3、电气施工环节
3.1接雷接地不符合要求
公共建筑施工质量环节,电气施工也是期间的重要一环,主要有接雷接地不符合要求。
预防措施:加强对焊工的技能培训,依据安装和验收相关规范,合理焊接,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
3.2室外进户管预理不符合要求
除了擅自替代材料外,预埋深度与设计出现偏差,焊接角度达不到设计规程,防水环节处理不当。
预防措施:材料以厚壁铜管为主,与土建部门协调,确保预埋深度,焊接角度和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协调专业防水队实施合理施工。
3.3导线接线、配电箱和开关等不符合要求
不能以节省材料思想为主导,有可能发生安全隐患。
4、混凝土施工环节
公共建筑结构施工环节,对混凝土的施工规范,必须要符合设计要求。相关结构元件和试件都需要具体的试件留置规定。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试件的取样与留置要求必须符合规定要求。有针对性的对混个凝土施工环节面临的质量通病实施有效的防御措施。
4.1空洞现象
砼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砼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对钢筋密集处理的预埋件灌注外,还有可能是砼灌注道路不通,模板间的间隙不符合设计要求。
预防措施:细石砼灌注环节,利用人工捣固配合,可以确保钢筋密集严实,对空洞现象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下料环节,为杜绝下部灌注不满,振捣不实现象,革新灌注措施,从侧面预留孔洞开口,两侧可同时下料。对砼灌注时有可能出现的离析现象,做好下料控制是比较显效的措施。
4.2漏筋现象
验收环节,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在砼表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砼灌注振捣环节垫块移位、太薄或者漏放,造成钢筋与模板之间距离太近。施工中钢筋距离过密,一旦大石子卡在钢筋上,钢筋就会出来。施工技艺落后,造成严重漏浆现象,模板与钢筋混混凝土施工技艺配合不当等原因。
预防措施:砼保护层厚度和垫块的固定,具体规范以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并在灌注砼前就检查好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可以带刀片的振捣棒将保护层砼振捣密实。做好接缝技术。以示范规程以固定垫块对保护层厚度实施把握。
4.3整体施工结构不良
拆模以后,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此为施工缝夹层现象。除了施工前对施工缝表面没有做好处理措施外,施工听写期间,没有对砼表面的木块、锯末等杂物进行及时清理。
预防措施:实施灌注砼时,若超过停歇时间,必须按施工缝处理技术确定砼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否则就按已硬化的砼表面灌注法,对水泥薄膜、松动石子、软弱砼层实施清理。施工缝要以水泥浆或者石子砂浆实施加铺。施工缝位置于鏊预留通口,以便及时清理和冲洗杂物。冬季施工时,高压吹风可保证顺利施工。
4.4、砼质量通病
冬季天气严寒,除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损伤外,缺棱少角现象频发,除了灌注前丝润力度不够,缺乏养护外,砼的水化程度达不到施工设计要求,使得砼的强度下降,拆模时受外界因素影响,保护不力,致使砼棱角被破坏。
预防措施:防止季节性受冻现象,尤其是在冬季施工时,砼灌注环节必须实施认真的浇水养护。模块拆除环节,不能用力过猛过急,以防止对棱角造成破坏。混凝土施工吊运环节,要稳妥,以免模块撞击棱角,致使砼表面及棱角受到损坏。拆模后要对成品实施好的养护措施。缺角的地方以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认真养护。
5、结束语
公共建筑的施工质量,是一件关乎民众利益的大事。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对施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与相关单位共同研究,不仅可以确保方案的严密性,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强建筑使用寿命。从相关分析来看,对施工细则的把握也是期间比较关键的一环,对公共建筑的施工质量影响很大。
参考文献
[1]刘吉刚. 刍议公共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治理[J]. 科技与企业. 2013(3)
公共建筑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公共建筑; 暖通空调系统; 能效分析; 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4-0078-02
能源危机作为时代的课题,追求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充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建筑节能领域日益受到关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又是能源消耗大国,坚持能源的高效利用,确保能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对我国城镇公共建筑的能耗进行统计分析,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的能耗约为普通居住建筑的15~20倍,特别是大型、配置全年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其能耗比将更大,其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将超过建筑全部能耗的65%以上。因此,加强对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效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公共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特点
从建筑的分类来看,由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两大类,而民用建筑中,又分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我们常说的如商场、酒店、娱乐场所、以及写字楼、科教文卫建筑,邮电、通讯、机场、车站等,都属于公共建筑的范畴。由于公共建筑人流量大,人口密度相对集中,对公共建筑的能耗需求较大,通过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公共建筑能耗与民用建筑进行比较,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中的比例已超过一半以上,笔者结合郑州地区冬冷夏热的特点,选取25栋公共建筑来作为调研对象,就其建筑内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进行测试,其结果如下。
从上图表分析可知,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比例都在50%以上,其中在对被测查的公共建筑中,商场的照明系统能耗指标在256kWh/m~409kWh/m之间,平均值在328kWh/m,约占整个公共建筑能耗的40.3%;酒店的照明系统能耗指标在56kWh/m~189kWh/m之间,加上油、燃气等能耗折合成电耗约占71kWh/m~296kWh/m之间,约占整个公共建筑能耗的40.9%,综合办公楼的照明系统能耗指标在56-297kWh/m之间,其约占整个公共建筑能耗的41.3%。通过现场实测和调研,郑州市公共建筑的能耗相对较大,利用率水平较低,还存在较大的节能空间,特别是暖通空调系统中,对冷水机组的配备过大,在水系统中“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管理上缺乏必要的制度和措施等。
2 加强对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结合郑州地区公共建筑能耗调研分析,从设计阶段的准确计量和控制,以及运行阶段的合理调节和管理,以及制度措施的建立与落实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现结合其具体实际提出相应的整治意见和措施。
2.1 从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阶段来强化节能目标
我国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从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标准和原则上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此,加强对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环节的节能管理,合理配置建筑冷热负荷指标,因地制宜的选择系统形式,如配置冷水装机容量,设计恰当的输配系统等,都能够实现对节能指标的有效管理。
2.1.1 对建筑空调系统进行动态负荷计算
空调设计通常是采用负荷指标来确定其冷、热负荷,而在公共建筑的负荷计算上,其估算值均比实际值大1/3左右,从对郑州某四星级酒店的调研中发现,其配置的冷水机组的制冷量分别为1584kW、2112kW,在平时的运行中,1584kW的机组就已经够用,及时是在最大的需求下,2112kw的机组也能够完成制冷需求,也就是说,其冗余负荷比实际最大负荷大了一倍,不仅增加了前期投资,还造成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来看,在对公共建筑进行冷热负荷计算时,必须要求设计单位逐项逐时的来进行,对于全年动态负荷的计算,也需要计算出供热、制冷负荷的全年能耗,因此,合理的负荷设计和冷热源方案,都能够对公共建筑的节能目标进行改善,特别是针对夏、冬两季的计算和累计,从提高设备的设计容量和总负荷量来合理分配供冷、供热量,以实现整个公共建筑节能目标的完成。
2.1.2 强化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输配系统的能效控制
输配系统是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公共建筑节能目标的重要途径。与普通民用建筑不同,大型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中,输配系统所占的能耗约占总系统的60%-70%,因此,抓住输配系统的能耗指标是提高整个系统能耗的关键。从暖通空调系统的构成中,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变频技术的成熟,大大减少了水泵、风机等输配设备的能耗。通过对郑州某酒店水泵变频技术的测试和分析,3台冷冻水泵和3台冷却水泵全部安装变频器后,结合郑州夏季典型日的温度值,通过对变频器的温差进行设定,对进出水温差设置为4.9℃~5.6℃,通过进行实测,冷冻水泵的平均每小时节约电耗为47%,冷却水平均每小时节约电耗为51%。
2.1.3 强化对室内环境设计标准的合理设定
结合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特点,合理的设定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参数,对于建筑节能也是重要的关键点。比如对于夏季时室内温度设置过低,冬季室内温度设置过高,不仅加重了暖通空调系统的负荷,也使得能耗增加,运行成本攀升。据统计,在冬季供暖时段,每降低1℃,能够节约能源6%-10%,在供冷时段,每提高1℃,能够节约能源8%-10%,而且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下,对人的健康是不利的,因此,从人的舒适性来看,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是确保健康的前提,也是实现公共建筑节能目标的前提。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新风量作为输配系统中消耗大量能量的关键指标,在节能目标上,合理的减少新风量,充分利用自然风源,如过渡季节应该加大新风量,或者全部采用新风,可以大大节约建筑能源消耗。
2.1.4 强化对暖通空调系统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节能技术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从对郑州部分公共建筑的能耗分析中,做好节能技术工作,充分利用过渡季节的新风量,对空调系统中的热量和水系统进行回收和利用,都是节能的重要方向。如变频技术的使用,可以对冷水泵、冷却水泵,以及机组进行高效的利用,减少不必要的管路系统的能源消耗。再如变风量空调系统,通过对末端装置变风量的调节,从而合理调节空调机组的风量,已达到节省设备和能源的目标。热回收系统通过对内外余热进行回收,以便于充分利用加热设备的余热,实现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要求。同时,增加太阳能、热泵技术等也可以大大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2.2 加强对暖通空调运行中的姐能控制
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控制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方向,特别是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对各设备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通常可以实现对能耗的精确计算。如对投入运行的空调机组台数进行控制,对启停进行控制,对供水系统进行有效调节等。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专门针对建筑物内部各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实现对人力、物力、能源等安全可靠控制。同时,对于智能化建筑来说,加强对空调系统的自控能力,也是提高建筑设备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2.2.1 加强对建筑系统内各能耗的准确计量
能耗计量是实现公共建筑节能目标的关键,只有将建筑内部的各个用能系统进行分类、分时、分项统计和计量,对于不合理的用能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改进,如在结算能耗时,侧重于对房间面积、使用时间的控制,而忽视了对使用者节约能源意识的提高,以致于冬季房间温度过高,夏季房间温度过低,不仅有害健康,也对能源造成了严重浪费。
2.2.2 对部分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
暖通空调系统中,对水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是节约能源的重要环节。从建筑设计负荷来看,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系统实际负荷都远远小于设计负荷,制冷机长时间的启停都是能源浪费的重要环节,因此,改进和完善机组部分负荷的运行效率,以实现对建筑节能目标的完成。
2.3 健全和完善公共建筑节能制度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其能耗也不尽相同,为此,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制度规范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标准,对建筑节能工程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从管理条例和制度措施上来推动公共建筑的节能目标的实现。同时,作为公共建筑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的培养,从制度上明确国家对节能政策的实施要求,尤其是政府事业单位的建筑节能工作,更应该从严格管理上来突出节能的意义和重要性。
3 总结
作为公共建筑节能的重点,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从建筑设计阶段加强,加大对建筑冷热负荷的准确计量和合理配置,在运行管理阶段,加大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和控制,从制度管理上不断完善,以真正将公共建筑节能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公共建筑分析范文6
关键词:公共建筑;室内设计;色素;酒店;博物馆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越来越发达,各种公共建筑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与发展。公共建筑室内设计的任务就是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考虑周围环境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有利奈件,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内环境【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公共建筑装饰与室内设计的研究也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世界上每个国家与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设计的“现代性”、“民族性”或“地域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2】。同时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对设计的影响,业界有目共睹。室内设计有一段时期是引导着材料走的,而最近几年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促进了室内设计的发展步伐【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方法与措施。
1.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特点
1.1 公共建筑的特点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和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当今社会出现的建筑科学的进步和现代艺术的发展,使人们对建筑和室内环境设计有了新的理解。公共建筑面临新时代各种建筑思潮的挑战,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高科技建筑产品和设施的应用使“高技派”建筑成为经久不衰的“时髦”。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传统建筑手法和美学法则与现代空间造型、现代材料、结构技术相结合,追求典雅的建筑新气派,是某些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新的理念与方法。强调新建筑的地方风格和乡土气息,更注重建筑的人性特征【5】。
1.2 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特点
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发展表现为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新理念的产生,即包括环境、生态、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等的综合观念。室内设计是通过室内设计元素对各种事物及含意进行表现的,室内设计形式可以看作是室内设计元素加上从建筑室内设计学的历史中积累中选取的“引用语”\。在建筑室内设计符号学中有很多种对室内设计元素的分类方法,室内设计元素分为表现的元素和内容的元素两大类,表现的元素包括覆盖表面的元素和形式表现的元素;内容的元素包括生活方式、种族领域的元素,社会人类学含义元素和表现个人心理意图的元素【7】。
2.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所表现的元素
2.1 覆盖表面的元素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建筑物的最外一层,即建筑的表层,所能了解的也经常是这表层所携带的含意,而非深层的建筑含意。按符号学的重要等级进行划分,它或许在表现元素中占据首位。由于民族、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种色彩又有着不同的气质,成为某些事物的象征,使色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整个室内环境的气氛定出主基调。对于室内设计师而言,除了技术性能的考虑以外,更主要的还要从视觉艺术效果与触觉效果的方面加以考虑室内装修的材料必须满足防护、隔断、通透等各种空间组织方面的效能,同时还担负着材料表面肌理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与触觉效果满足方面的效能。
2.1.2 形式表现的元素
室内形式并不单指表面的造型和色彩等媒介所创造的视觉效果,而是包括功能、结构和美学表现等综合要素所共同结合而成的整体问题。所谓功能形式,就是指具有实际用途的形式:所谓结构形式,就是指合乎构造法则的形式;而所谓美学形式则是指合乎艺术原理或是具有视觉价值的形式。三者虽然性质不同而且目标各异,但却密切相关,相互影响。最理想的形式设计是以一种形式解决这三种问题,但在实际上却难以同时兼顾,设计师往往要通过一系列合理的程序,对设计方案施以反复的调节,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2.3 生活方式的元素
生活方式的符号虽然也为其他人工制品所共有,但对于建筑来说则是非常独特的。在传统的日本室内空间中,既有素土地面的房间,也有铺地板或榻榻米的房间。在现代,以榻榻米房间为基础的现代和式室内空间已经广泛流行。在这种新型设计风格中,恰当地利用传统符号并加以强化,可以对室内的风格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4 社会人类学的元素
众所周知,人际间的交往行为与距离有密切关系。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距离越远,关系越疏离。领域性与人际距离是环境心理学中的一个研究对象,在室内设计中把握住人类在生活和交往中的这方面特点将有利于创造宜人舒适的空间环境。比如在餐厅、酒吧设计中,位子与位子及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安排将影响室内空间的环境气氛,并反映处于其中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和亲密程度。比如当前定制化别墅结合了中国别墅的具体风格,功能上更加完善,贴近中国人的生活。定制的模式给予当下的室内设计很好的启发,设计是因人而存在的,不同的人的生活空间应该与其心灵存在程度的契合。
3.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措施
3.1 酒店的设计
作为宾馆酒店,有着自己独特的空间组成。首先它和其它公共建筑一样,具有一套交通聚散、公共会客空间。从建筑上讲,这些空间需要有适当的面积和体积来满足人们的集散、交际活动。从室内设计角度讲,公共聚散和会客空间需要从色彩、形态、质感及尺度上给使用者一个明确的感受。每个空间具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或高大、宽敞,或亲切、温馨;有的要以线为主,有的则以静态表现为主。每个大型酒店都会有独特的风格和其独特的功能设计意义,故此在设计上要采取何种方法手法,如简洁明了的现代风格,复杂稳重的古中式风格及欧式风格等。无论采用什么设计手法,宾馆酒店设计的构成形式是一致的。比如门厅和过厅空间是人流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而且作为空间的第一层次,其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与否是至关的重要。现代的设计理念,往往将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手法引入大厅设计中,使绿化、水、室外家具和室内空间成为有机的整体,创造出室内外交融,人工与自然相间的聚散空间。
3.2 博物馆的设计
理解当代博物馆建筑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理解博物馆的独特功能,不得不说,这是建筑师普遍忽视的一个方面。人们普遍倾向于把大多数博物馆看作公共建筑,但是在建筑史上,现代博物馆的起源却和私人化的建筑类型密切相关,更确切地说,最早的博物馆建筑曾经和住宅的功能相差无几。我国新国博形成了空廊-庭院-空廊-室内公共空间-展厅的复杂层次,使得原来由空廊进庭院再直入中央大厅的格局更加自然,使得观众有了漫步盘桓的缓冲;但是更决定性和富有意味的变化还不仅仅如此-就在观众刚刚步入室内公共空间的那一时刻,现在有了两座南北方向的巨大梯级0原来革命历史博物馆设计中不寻常地“消失”了的中央楼梯现在回到了国家博物馆,让原先匆忙开始的展览有了一个宽裕的前奏。。它所传递的明白无误的信息是,现在博物馆的功能已经不仅仅限于被厚重墙体重重包裹着的传统展厅,它也可以是门外一马平川的广场公共空间的延伸,将不寻常的变化无端的城市情境引入了室内。
总之,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不只是普通的设计,它包含室内空间所需的各种物品、各种因素所构成的整体环境。我们只有通过加深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的理解,才能设计创造出人性化的室内空间环境,从而为公众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理想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2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