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的好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二胎政策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二胎政策的好处

二胎政策的好处范文1

【关键词】人口政策 全面放开二胎 系统思维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20-03

一 线性思维下的生育政策严重影响社会发展

1.线性思维与系统思维之辨

线性思维,是指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置时间空间、环境条件的变化于不顾,只用一因一果式的思维去做决断①。与其相对应,系统思维强调相互联系、复杂因果、开放、动态变化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关注联系和变化着的因素,对时间、空间和环境的复杂性进行理性的判断,从而做出决策。而社会发展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本质上具有复杂系统的开放与动态发展特征②。同时,人口过程是持续动态发展的过程,以线性思维去制定人口政策,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发展都是不科学和危险的。

因此,在面对生育政策这样复杂却又关乎民生的现实问题上,有必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准则,将系统思维纳入到放开二胎这一重要的现实问题中,以动态、多维和开放的视角去分析和解决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具有独特的方法论和现实意义。

2.线性思维下的计划生育政策弊端颇多

第一,线性思维下的计划生育政策体现在“头痛医头”的思维定式上。这种政策受“马尔萨斯陷阱”的影响,认为人口增长会影响社会资源的供给、加大生存压力和就业压力等,而限制人口增长是政策之必需。这种简单的一因一果式的线性思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指导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在计划生育政策上实行的“一票否决”制,变相地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列为政府工作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这种强制性的“少生”政策由于一味追求出生率而显得用力过猛,由此给生育家庭带来的不幸不再赘述。

第二,又一种线性思维:认为只有计划生育能够降低生育率。这一种思维定式主要存在于计生界,这种思维定式忽略了社会经济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对生育率的深层影响,而是简单认为只有计划生育才能导致生育率下降;计生管理工作力度的削弱会使社会生育率上升而不可能下降。正是由于上述误区,20多年来中国生育率的统计研究陷入了一个怪圈,即将低生育率的调查结果加以质疑和否定,而简单归因于出生漏报;然后大幅调高生育率估计并据此强调人口增长形势严峻,继续严格实

行生育控制,此后的调查便再现极低生育率,如此循环往复,延续多年③。

第三,线性思维下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果严重。有学者认为,中国现在不是处在低生育的边缘,而是已经进入低生育漩涡的中心。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已从2012 年拉开序幕,每年减少存量达200万~300万之多,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硬约束。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失调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目前仍然高达 115,长此以往必然影响人口生态安全,威胁社会的稳定和谐。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中国已经形成了低生育文化,“生得起养不起”已经成为年轻家庭的共同难题。2000年以来,中国已经掉入了低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文化双重约束下的“超低生育率陷阱”,总和生育率低于1.3,这是一个不妙讯号。长此以往,中国将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口失衡问题等诸多挑战④。

从养老的角度来讲,国际上的学者几乎普遍认为,日本经济的衰退、欧洲经济增长的低迷,是和其生育率过低、老龄化程度高密切相关的。欧洲、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在企图从“低生育陷阱”中解脱出来,目前中国要避免掉入“低生育率陷阱”,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将变得十分关键⑤。此外,从家庭幸福的角度看,累计已经有1.8亿政策性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风险很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我国失独、伤独的家庭越来越多,规模目前已经数以百万计,可预见的将来将超过千万,而独生子女家庭空巢老人将达到数以千万之众,他们将面临孤独终老、老无所依、老难所养、老难善终等诸多挑战⑥。

二 系统思维下二胎生育政策的走向

人口问题的动态性反映在,因为未来人口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当下,人口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当人口发生突变的时候,那就是“量变引发了质变”,这就是值得重视的“人口转折”。因此,制定人口政策,尤其是生育政策,必须要根据几十年后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估,从而结合当下制定最适合中国的生育政策。

1.学界对当下该采取怎样的二胎政策存在很大争议

第一种观点是不能全面放开二胎。其理由是,全面放开二胎将累计多出生9700万人,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生育率将达到4.5⑦。2014年7月10日,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新闻会上也采纳翟振武的数据,认为如果全面放开二孩,多生9000万人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会造成很大影响。

第二种观点提倡分阶段放开二胎。原因是自2014年单独放开二胎开始实施到现在才一年时间,不少家庭还在准备阶段,估计2015年申请二胎人数会比2014年的数额增加。此种观点主张按照年龄段逐步放开二胎生育,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过渡到全面放开二胎生育⑧。

第三种观点呼吁应立即全面放开二胎。其理由是“单独二胎”实施后“遇冷”,“单独二胎”已无法缓解中国面临的人口危机,政府应加快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推进。⑨

第四种观点主张取消生育限制,实行自由生育。持该意见的人士认为,不仅政策限制生育的理由不复存在,而且需要大力鼓励生育来应对新人口危机。有学者认为,中国人口的少子化趋势由来已久,从2003~2013年,中国的年出生人口徘徊在1500万到1700万之间,比1983~1993年的年平均水平萎缩了30%⑩。更令人担忧的是,未来十年,中国22岁~30岁的女性数量将萎缩至目前的60%以下。即使生育率显著提升,也难以避免出生人口的急剧萎缩?。

2.二胎政策是对线性思维下人口危机的补救,应认清形势,迅速放开二胎

以上几种观点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系统思维的角度看,争论中第一种观点夸大了对放开二胎政策之后生育率回升的预期,并认为人口总和生育率1.7已达到预期,置人口世代更替率2.3于不顾;第二种观点没有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各省份二胎申请者大大低于相关部门预期申请数,我们所要做的是审时度势,及时放开二胎提高生育率,而不是在“遇冷”情况下原地踏步,因此当前低生育率的形势已无“分阶段、分年龄”的必要;而第四种观点所提倡的生育自由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人们从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中突然“解放”出来,不仅对于单个家庭来说人口质量和整个社会的人口安全得不到保障,其引起的全民心理动荡将无法预测。

社会科学的研究,最基本原则的就是不能脱离社会事实。在二胎政策上,必须基于中国低生育率水平以及老龄化问题严峻的社会事实,主张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是系统地结合人口、养老、经济发展等问题下的必要措施。

第一,从人口发展的状况来看,放开二胎政策是政策调整之必需。有数据显示,如果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即全国城乡统一放开“单独二胎”,则每年多出生的人口将比现在增加100万人左右,超过200万人的可能性很小。中国总人口高峰将在2026~2029年出现,高峰总人口估计值的均值为14.01亿人。而如果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且生育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则中国总人口高峰将在2023~2025年出现,高峰时期总人口估计值的均值为13.92亿人。也就是说放开二胎政策可能不会显著提高生育率,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金融政策、公共政策的调整等带来巨大好处

第二,从养老角度来看,全面放开二胎能够缓解当前和未来老龄化的压力。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严峻挑战,而放开二胎政策有利于增加人口基数,改变现有人口格局,并且能够增加20年后劳动就业人口,从而缓解未来20年中国老龄化的局面。

第三,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经济的增长是和生育率过低、老龄化程度高密切相关的,目前中国要避免掉入“低生育率陷阱”,就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的社会政策调整,使得社会生育率保持在一个稳定和适宜的水平。

三 系统思维下生育政策制定需要考虑多维因素

1.人口政策的转变需要更大的勇气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历史的惯性,相当一部分人的人口意识依然表现得过于陈旧和偏颇。目前的人口规划与其说缺乏的是智慧,不如说是勇气。如果规划者忽视国内学界已经比较成熟的建言,将会因人口规划的错误和滞后,给未来的社会发展带来隐患。

2.计划生育政策应与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

社会政策不是孤立的,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生育政策与养老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紧密相关,如果只是一味追求人口在数量上的合理性,而不关注与之相配套的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就业服务的话,那现有低生育率的格局则很难得到改变。

有学者从家庭的角度出发,提出鼓励生育背后需要配套的保障服务做支撑。为降低家庭内部的生育成本,保护年轻家庭的生育积极性,国家和政府要在怀孕生育、带薪休假、优生指导、孩子入托、上学、医疗等诸多方面全面采取生育友好、孩子友好、家庭友好的社会公共政策,鼓励结婚和生育,优化生育关怀、福利等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给家庭生育减负,给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政治上地位、经济上实惠,全面营造生育二孩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

3.改变生育理念,从“人”的角度做决策

第一,放开二胎政策并不代表取消计划生育。在中国,长期存在“计划生育”被等同于“少生少育”的理解误区。假如生育确实应该并且可以被“计划”,那么这样的“计划”也应该是双向的:当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生育率过高时,这时的“计划”应该是“节制生育”;而当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生育率过低时,那么这时的“计划”就应该是“鼓励生育”了?。

第二,在关注人口数量的同时,应当关注生育质量,即“优生”政策应到位。生育政策的内容不仅包括人口数量,还应当涵盖人口质量的内容。中国目前的“优生”政策主要有以下内容:有明显血缘关系禁止结婚,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和产前诊断。由于中国整体医学水平和民众的医疗常识与西方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优生工作在宣传、普及和应用方面还将面临很多困难。

第三,人口政策是对人的政策,不能仅以经济理性去思考,而更应该将人文关怀更多考虑在内。针对线性思维下计划生育政策对无数个家庭造成的创伤、对不断增长的失独家庭和空巢家庭带来的困难,以及人口严重老龄化的难题,顶层设计者应该听一听民众的反响和意见,或做出应有的弥补,或提供相应的服务,或改变现有政策,未来的政策调整也应如此。统计与精算是政策决定之必需,而是否注重人文关怀却直接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注 释

①唐钧.从计生和延迟退休看社会政策切忌线性思维[N].中国经济时报,2014.02.27

②陈勇.从复杂系统思维透视科学发展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7~18

③陈剑.应迅速放开二胎[J].中国经济报告,2014(11):52~55

④⑥穆光宗.“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政策选择[J].人口与社会,2015(2):3~9.

⑤乔晓春.从“单独二孩”政策执行效果看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15(2):26~33

⑦翟振武、张现苓、靳永爱.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J].人口研究,2014(2):3~17

⑧太平洋亲子网.2015全面放开二胎最新消息[EB/OL].http://.cn/qzbd/1282092. html

⑨东方早报.中国2年内全面放开二胎?[N].东方早报,2014.10.18

⑩梁建章、黄文政、李建新.人口危机挑战中国 放开生育刻不容缓[J].决策与信息,2015(2):10~61

二胎政策的好处范文2

“单独二孩”政策实行了近一年,人们发现在不少发达地区和省市,生二胎的申请数量远低于预期。

2015年1月14日,刚结束小学四年级期末考试的岳好,回到家洗了手,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妹妹房间。看到6个多月的妹妹刚睡醒,她琢磨妹妹是不是要尿尿,就抱起妹妹给妹妹把尿。岳好抱着妹妹,亲亲她的小脸,和妹妹玩了一会,这才去写作业。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姜英看到这一幕,笑容出现在她的脸上。大女儿岳好由姥姥带大,当然也是姜英夫妇的掌中宝。有时姜英有事晚上回来晚了,女儿一遍一遍给妈妈打电话,催妈妈回家陪她,她要和妈妈一起睡觉。

可有了小女儿以后,岳好开始偶尔闹些小情绪,坚持要躺在妈妈与妹妹中间睡觉。到后来,岳好会抱着妹妹说话,给妹妹喂水冲奶},换尿布。这两天,岳好放寒假,在妈妈忙时,更是主动肩负起照顾妹妹的责任,守在妹妹旁边和妹妹说话。

18日,姜英在手机上看到腾讯新闻报道,武汉13岁女孩自杀逼父母放弃二胎,随后网友开始评论:有说父母溺爱过了;也有人说孩子不想多出一个人来分享父母对自己的爱。姜英觉得广州日报的观点最为精辟――“独生子女已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这是由于家庭结构人伦关系缺失所致。其实,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对每个人健全人格的养成有着基础的作用。”

岳好越来越懂事,会为爸爸妈妈着想了,姜英感到自己生小女儿的决定很正确。

妈妈的算计

在怀小女儿之前,姜英曾听心理咨询师高明学讲过,“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人际交往的能力、情感沟通能力,都是在家庭里完成的。孩子最初学会的社会交往是在家里。以前每个家里都会有两三个孩子,在家里兄弟姐妹亲密玩耍、陪伴、吵架,说知心话,都是孩子们学会沟通和交流的第一步,也是心理安全和情感付出能力养成的过程。如今,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成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儿,最初的社会交往缺失了。”

心理咨询师的话,让姜英想到了妈妈和小姨,两家谁有什么事,都会互相帮忙。岳好小时候就由小姨带了将近一年,直到姜英的妈妈退休后有时间带岳好为止。

2013年底,在岳好快9岁的时候,姜英发现自己怀孕了。虽然埋在内心的想法突然成了事实,但她仍然犹豫了很久。

37岁的姜英在心里算计:首先这个孩子由谁来带?妈妈现在正在带弟弟的孩子,而婆婆身体不太好也不能帮她。请月嫂或保姆每个月需要3000元至5000元不等。姜英夫妇两人每个月近9000元的收入,仅请月嫂或保姆就得花去三分之一或一半的收入,这还不算其他的生活费用,到时候钱够花吗?如果不请保姆,那就需要自己辞去工作,安心待产,这样家里的月收入就要减少一半。

那段时间,姜英思前想后。她想到了岳好自6岁起,上舞蹈班、古筝班、绘画班、作文班的开销,加起来数目也不小。除了经济压力外,都是上班族的两人要分出更多的精力来照料孩子,快40岁的他们有这么多的精力吗?特别是姜英记得,有网友计算过,在乌鲁木齐市生一个孩子并培养至高中毕业,至少需要40万元。

不难看出,精力和财力已经成为一个家庭生“二孩”的最主要压力。

家人的决定

近两三年来,是否放开生二胎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去年年初,“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实际再生育申请量低于预期,有专家发出调整政策方针的呼吁。

乌鲁木齐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各区(县)的计生部门经常会接到相关的咨询。截止到2014年12月,全市共有906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已经批复的有825对,正在办理的有54对。这对于近300万人口的乌鲁木齐来说,符合再生育条件并提出再生育申请的,这个数字不多。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不提出申请的主要原因有经济成本、教育成本、照料时间以及住房、就业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最重要的是,中国有望子成龙的传统观点,为了孩子成长、成材,父母们不惜一切代价培养,这些都推高了育儿成本。

当姜英将消息告诉朋友后,朋友们的反应也不相同。大多数人支持她生二胎。姜英说:“很显然,想生二胎是大多数人的意愿。”也有朋友劝她说:“不要生了,要不然孩子上大学时,你就快60岁了,那时如果你身体不好不但帮不了孩子,还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拖累。”

姜英的纠结最后终结于家人的意见。丈夫岳江说:“给岳好生个弟弟或妹妹,这是最重要的,不能考虑太多。我们都有一双手,再带大一个孩子,虽说难,但也不至于难到不能受教育的程度。我们做好心理准备就好。”而姜英的妈妈也说:“孩子愁生不愁长,日子是人过出来的,既然有了就生下来吧。”丈夫岳江和妈妈都支持姜英把第二个孩子生下来。

另一位妈妈的选择

在一家国企上班的29岁的黄云珊和姜英情况相同,但她的选择却和姜英不同。黄云珊决定暂时放弃生二胎的想法。自从新疆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后,她和丈夫丁强起初很高兴,当时儿子还小,他们想着以后还可以再要一个孩子。但是这样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儿子上幼儿园时就费过一些周折。民办幼儿园收费低,离家近,但相对的硬件设施差一些。公立幼儿园离家远,师资力量等条件比民办幼儿园好。黄云珊和丁强一合计,孩子还是要上公立幼儿园。因为黄云珊夫妇的父母都不在本地,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就成了两个人的任务。夫妻两人每天上班前,都需要一人去送儿子上幼儿园,而谁下班早谁就去接孩子。黄云珊夫妇既要考虑工作上的问题,还要照料儿子。半年下来,两人就觉得有些疲惫,周六还要送儿子上早教班,再要一个孩子对家庭经济也是个考验,生二胎的想法还得再琢磨琢磨。

二胎政策的好处范文3

一、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提到,要将学生置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担负起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引导的工作。因此,理想的课堂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乐于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例1:“鸟类”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欣赏一个片段――动画片《诺诺森林》

诺诺为了飞行做了很多尝试,可谓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诺诺为什么飞不起来?飞行需要哪些条件呢?下面我们来做以下活动:

1.用相等的力气分别扔一张纸和面积相等的纸叠成的飞机。

2.用不同的力气扔同一个纸飞机。

3.用相同大小的力扔一纸飞机和一形态大小相同的木制飞机。

想一想:飞行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参与活动、讨论、思考)

……

师:就鸟类而言,其结构适行,其体内生理特征对飞行也有很强的适应性,除此之外,鸟类的消化呼吸系统以及整个生理循环系统,同样有研究价值。接下来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拿出你们自己的探讨方案。

这种上课风格,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环节中认真组织、 积极参与、巧妙引导的新课改要求,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二、关注学生需求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倘若教学能够使学生的感情和意识得到指点,并对其精神诉求有所共鸣,那么教学将会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学生之所以会主动学习,究其原因是对知识的自我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学生的自我需要。

课例2:“人口的增长与控制”教学片段。

问卷调查与结果

同学们,关于“人口增长和控制”这个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你们想了解些什么?请在感兴趣的话题后做标记。

就目前的人口问题与计划生育话题,还有什么东西值得考虑和讨论的?

……

师:从问卷调查中,教师发现同学们对“两会”期间代表提出的“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允许生二胎”情有独钟,请问你们的想法如何?下面我们来一个小小的辩论赛,支持这一观点的同学请你说出支持的理由,反对这一观点的同学请你说出反对的理由。

生1:我支持“允许生二胎”。我的理由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太孤独了,如果允许生二胎的话,家庭会更温馨。

生2:我也支持“允许生二胎”。我的理由是:如果有两个子女,对于赡养老人有很大的好处。

生3:我反对“允许生二胎”。我的理由是:中国人口已经很多,生二胎会对国家造成更大的负担,资源耗费会更多,同样,对家庭来讲,经济上的负担会更重。

……

三、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

理想的初中生物课堂,师生应该积极互动,因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个人素质的提高、精神的感悟,甚至良好的人生态度的培养,都需要学生积极参与,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因此,学生必须真正参与这个过程,才能以知识为基础,以学习方法为中介,渐渐获得理解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获得知识,并产生情感 、激发想像、启动思维,这样才是理想课堂。

课例3:“学做小医生”的教学片段

师:播放一段“车祸”的视频,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一下,对外伤出血应怎样处理?(学生分组讨论)

生1:我们认为,应该观察一下伤口是否严重,如不严重可以先给他包扎,严重的话就应该送医院。

生2:我们认为,如果伤口严重,要先进行初步包扎,然后再送往医院。

生3:我们认为必须先弄清是哪种血管出血,再有针对性地处理,为抢救赢得时间。

师:不错,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希望同学们想一想在受到外伤出血时,如何确定出血的血管?(学生分组讨论)

二胎政策的好处范文4

个平常的双休日,老妈加班去了,我和老爸在书房各自学习。奶奶拿着报纸从客厅进来,声音里有掩饰不住的喜悦。

“看,你们有机会生二胎了,政策出来了,一方是独生子女也可以要第二胎!”她指着报纸说。

老爸接过报纸,迅速地浏览了奶奶指的那则新闻,淡淡地说:“嗨,如今养个孩子成本多高呀,我们是没精力的。”

“什么成本高?各有各的养法。”奶奶反驳说,“楼下开面馆的小两口生了一串,我看养的也蛮好。你们现在还年轻,能生就再……”

“行了,妈,”老爸打断奶奶的话,“这事以后再说,我和丫丫正学习呢,您别打搅我们,啊?”

“好好好,学习要紧,学习是大事。”奶奶喜滋滋地走出书房带上门。

奶奶的脸上阳光灿烂,我的心里却是愁云惨淡――我讨厌有个弟弟或妹妹!

2

我有个云云表姐,比我大三岁,是奶奶的侄孙女。听老爸说,她从一岁多起,每年的夏天、冬天就被奶奶从农村接到我们家消暑避寒。

我很喜欢云云姐姐,因为从我记事起,她每到寒暑假就会过来陪我玩儿。

到我8岁那年冬天,我记得快期末考试了,奶奶喜滋滋地说,云云姐姐有了个小弟弟了!那时,我还没意识到她家多个小弟弟意味着什么。

寒假都开始一个星期了,她怎么还没来我家呢?我去问奶奶,奶奶说:“她不能来,她要在家帮忙带弟弟呀!”

啊?有了弟弟就不陪我玩了?我的心里酸酸的――都是因为多出了那个小屁孩儿!

小屁孩儿满月那天,奶奶带着我们全家去贺喜。我本不想去,我对他才没有兴趣呢,但我想云云姐姐了,最后还是去了。

她家到了不少亲戚,都围着摇篮看睡在里面的小屁孩,评论他的眼睛像谁,鼻子像谁……切,有什么好看的?不像他爸就像他妈呗,否则不就是垃圾堆里扒出来的了!

云云姐姐正和她奶奶忙着晾晒小屁孩的衣服、尿布,屋外的铁丝上挂得跟万国旗似的。

“你去我屋里等我,外面风大,我晾完东西就来!”云云姐姐对我说。

她对我还是和从前一样亲热,我放心了。

我坐在她的房间等她,过了一会儿,她搓着红通通的手进来了。

“云云姐姐,你的手都冻红了。”我心疼地说。

“嗯,没事。”她用嘴对着双手呵气,说,“你冷吧?我去灌个热水袋来。”

她出去了,再进房间时抱了个热水袋。

“喏,给你焐手。”她把热水袋递给我。

“你焐,我不冷,我一直戴着手套。”我把热水袋推给她。

“那,一起焐。”她说。

于是她用双手托着热水袋,我用双手盖着热水袋,两人一起焐着。

“云云姐姐,你愿意要小……小弟弟?”我本想说“小屁孩儿”的,临时改口了。

“他们要生呀,我能怎么办。”她说,“我们农村,头胎是丫头的允许生第二胎,不像你们城里……你是不用担心的。”

她说完,盯着手里的热水袋发呆,不知在想什么。

过了一会儿,她幽幽地说:“前天是我生日,家里没一个人记得,都在忙弟弟做满月的事,唉。”

听了这话我的心里更替她难受了,“所以,你没收到礼物也没有生日蛋糕?”

“不,我们农村不兴那些,就是早晨吃碗长寿面。我以前过生日就有长寿面吃,但这次他们都忘了,到今天都没人记起我的生日已经过了。”

啊?早知道我就该带份礼物来送给她的。可怜的云云姐姐!

中午吃饭时,大家围坐着边吃边闲聊,不知谁说:“云云,这下你就不值钱了,多了个弟弟哟!”

“是呀,有个弟弟你就掉价了。”

“不要紧,你还是划得来,你享了11年的福呢,别人家都是丫头一满5岁就赶快要第二个了。”

“像她这么大更好帮着带小的呀。”

……

如果我是云云姐姐,我肯定会哭着逃离饭桌,但她没有,她面无表情地夹菜,就像没有听到耳边的话一样。

“云云,别听她们的,”我奶奶笑着拍拍云云姐姐的肩安慰她,“这些奶奶、姑伯们都在逗你玩,不会那样的。”

“我晓得。”云云姐姐笑了笑回答。我觉得她的笑容很勉强。

后来,我和云云姐姐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偶尔逢年过节能见见,但她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在我家长住了。

后来我听说,云云姐姐的成绩不断下滑,亲戚们谈论此事时轻描淡写地说:“唉,读不进去就算了吧,不如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还能帮家里减轻负担。”

可我分明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和云云姐姐去吃自助餐,云云姐姐跟我说:“将来我读了大学在城里找了工作,我一定再来这儿吃,还带你来。”

谁说她不想读书?她也想念大学呀!为什么她爸妈只抱怨她成绩不好却不找老师帮她补课呢?

奶奶说:“她家就靠她爸打工养活一家五口,吃饭都不容易,哪有钱找老师补课?”

“既然这样,干嘛还要再生个弟弟呢,多养个孩子不是更费钱吗?”我生气地说。

“你懂什么呀。有两个孩子当然比一个强。你看,你爸爸和姑姑有事就可以共同商量解决,你妈妈是独生子女,就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帮忙。”

奶奶的话并没让我服气:没有兄弟姐妹帮忙可以有朋友帮忙吧,多个孩子就一定帮得上忙吗?

现在我11岁了,正像云云姐姐当年添弟弟的那个年龄,天哪,我可不希望我像她那么悲催。

3

傍晚,妈妈下班回来,奶奶又说起了“可以生二胎”的消息。

“嗯,我们同事也在议论这事儿。看来,准备要二胎的越来越多了。”妈妈说,“丫,如果有机会,你愿意要个弟弟还是妹妹?”妈妈笑着问我。

“都不要!我讨厌要弟弟或妹妹!”我生气地回答。

“为什么?”

“不为什么,就是不要!”

“是因为怕多个孩子分走你的爱?你如果有这种想法就太自私了。”妈妈说。

我的心里本来就因为这个消息堵得慌,现在妈妈这么一说,我更烦了:我觉得妈妈好像说中了我的心思,但我不觉得自己自私,难道不愿意要弟弟或妹妹就是自私吗?

“我不自私!你们才自私!”我一下就愤怒了,“你们为什么想要生二胎?是不是我越不情愿的事你们越是要做?做家长的怎么就非要跟孩子对着干呢!”我激动地嚷嚷。

妈妈看着我,垮下脸,很不高兴地说:“瞧你说话的态度,越来越没礼貌!你有什么资格嚷嚷?我们生不生二胎你没有发言权,因为既不要你出钱也不要你出力!我想要第二胎的最大原因就是:我没把你教育好!你现在才11岁脾气就大得不得了,和长辈顶嘴,喜欢狡辩,这都是我对你教育的失误,我愿意在第二个孩子身上得到改进!将来我们老了靠你靠不住还可以指望另一个孩子!”

妈妈的话我无力反驳,我的眼泪“唰”地流下来,我请求说:“不要,我不要……你就好好教育我,我改,我再不耍脾气不顶嘴了,可不可以……以后我一狡辩你就提醒我,我就改……我靠得住,我好好学习,你们老了我可以靠得住……”

老爸过来打圆场,说:“别听,她吓唬你呢,我们家养你都够费神了,哪还敢再要一个。”

我看着老爸,觉得他说得不够真诚;再看老妈,她气鼓鼓的样子好像真是要生二胎气我的架势,我更难过了。

“呜――呜――你,你肯定是骗我,你们,你们肯定想再要个小孩,呜――你们真讨厌。”我边哭边说。

我期待他们能在我的眼泪中向我保证,坚决不生二胎。

“这事不该你操心,快别哭了。”老爸企图敷衍我。

“不要!我不要!”他没向我保证,我哭得更厉害了。

“这孩子真是被惯坏了,尽钻牛角尖!”奶奶不高兴地说,“哭得人心烦!这是你管的事吗?这事用你操心吗?”

我生气地逃进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关上门――大人都是一伙的,他们根本不理解我!

晚上,我偷偷把那份报纸拿进房间,将那则折磨人的新闻仔细阅读了一番,内容确实是“单独二胎”政策已确定放开。为什么不等妈妈50岁时政策再放开呀,那样她就不能再生二胎了,我的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一样。

4

第二天到学校,我突然想起同学洋洋和希希都有弟弟,洋洋的弟弟比她小6岁,希希的弟弟比她小2岁,只是她们很少谈起他们罢了。我还是决定找机会向她俩探询一下。

课间大家玩到一起时,我挑起了话题,“你们说有弟弟或妹妹好吗?――不是表弟表妹,亲弟弟妹妹。”

洋洋撇撇嘴,“好什么好,大的什么事都得让着小的。爸妈忙时你还得负责照顾他,跟条尾巴似的。自从有了弟弟,我的压岁钱都减半了……”

“我就一直想要个弟弟或者妹妹,跟个活玩具似的,多有意思!”优优兴奋地插嘴道,“而且家里多个孩子,爸爸妈妈的注意力就会转移,我就自由多了。你看洋洋不就是先例嘛。”

洋洋点点头,“这是唯一的好处。”

因为洋洋的弟弟要学跆拳道和乒乓球,洋洋先前除了钢琴课、舞蹈课还有奥数、写作和英语课,她妈妈虽然不用上班,但一到双休开着车接送两个孩子进各个培训班还是应接不暇,于是,洋洋顺水推舟地停掉了舞蹈课,钢琴课也从每周三节减到了每周一节。

“我想,等我弟弟也开始补习英语和奥数时,没准我可以再减点什么课。”洋洋憧憬着说。

“你别想,”希希马上现身说法,“你没见我和我弟弟都在同一培训机构上语数外的课吗?”

确实,希希和她弟弟算是如影随形――平日在同一学校上课,休息日在同一培训机构补习,姐弟俩上学放学都是结伴而行,根本不用家长接送,每次我妈看了都感慨万千,“这两个孩子一起养多省心呀,独立性也强。”

“你觉得有弟弟好吗?”我问希希。

“还行吧。他很有男子汉气概,每天挤车时他都走我前面帮我开路。”希希自豪地说。

希希的弟弟是个大块头男孩儿,比他的同学高出大半个头,很壮实的样子,看着一点儿也不像三年级的小孩。

“我爸妈说了,”希希说,“越往后弟弟越可以保护我。洋洋,你别烦你弟弟,等他长大了就可以保护你了。”希希安慰洋洋。

“切,我等他保护我?算了,他不烦我就不错了,我还是自己保护自己吧。”洋洋不屑地说。

“我就不这么想。”优优继续强调她的心愿,“不论弟弟或妹妹我都愿意,我愿意陪玩,我愿意保护他(她),我觉得家里多个孩子我就不孤单了。”

“你母性泛滥吧。”洋洋笑说。

我们几个人笑作一团。

不管她们几个怎么看,反正我还是不愿意家里再多个孩子。

5

暑假前,妈妈就和姨妈、小姨们(妈妈的朋友我通通喊姨妈、小姨)商量好了:这次暑假旅游的地点是厦门。

我很兴奋,这几年暑假我们都约着一起旅游,我们几个孩子在一块儿玩得可好了,大家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说笑,甭提多热闹。

网上的旅游攻略打印出来了,酒店订好了,机票也订好了……我就盼着出发的日子快点到来。每次出游,我觉得出发前去超市买零食,在家收拾行李箱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候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离出发还有二十天时,外公被汽车挂倒在地,腰椎骨裂住院了!

我家忙成了一锅粥:妈妈请假在家买菜做饭送饭,外婆和护工在医院照看外公;妈妈怕外婆吃不消,隔一天就换外婆回来休息,她在医院顶替外婆,那么老爸就负责买菜做饭送饭。

我每天都去医院看外公,他躺在病床上动也不能动,很可怜。

隔壁病床也是个爷爷,有一天他的女儿和妈妈聊天时说:“唉,你太不容易了,每天就是你们一家人忙出忙进,多累呀。你看我家兄妹三人,三家人一起‘抬着做’,轮流照顾老爷子,就轻松多了,可以换把手呀。”

老妈精疲力竭地点点头,“是的,现在觉得有个兄弟姐妹真好。”

“你说像她们再长大了,”阿姨指着我说,“像我们孩子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将来两口子要照顾至少四个老人,怎么办哟,工作忙,压力大,想着都着急。”

“唉,进养老院呗我们。”妈妈无奈地说。

“养老院?养老院有自己的子女照顾得仔细?唉,可惜我和我老公都不是独生子女,根本没机会再生一个,否则我肯定再要一个,这样我儿子多一个伴儿,将来他的负担也轻些……”

正说着,姨妈小姨来看外公了,妈妈连忙起身招呼她们,外公一个劲地说她们太客气了,这么热的天还往医院跑。

姨妈小姨陪外公聊了聊天,说了些安慰的话,又安慰了妈妈一番,就起身告辞。

妈妈送她们出去,说:“这次旅游我就不能去了,订的票……”

“啊?不去了?怎么不能去?外公几时出院?”我急了。

“丫丫,伤筋动骨一百天,即使你外公出院了还得躺家里休养,需要人照顾的。”姨妈替妈妈解释。

“可是,妈妈,去年暑假外婆住院我们也出去旅游了呀?”姨妈的女儿瑶瑶替我帮腔说。

“那是因为你的舅舅在帮忙照顾呀。你周小姨(瑶瑶管我妈叫周小姨)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帮忙的。”

“哦。”瑶瑶失望地看了看我,轻轻叹了口气。

“要不,丫丫,”小姨说,“你妈在家照顾外公,你跟我们去玩吧。”

“好哇,好哇。”瑶瑶欢呼说,“你妈不能去,你去!”

啊?妈妈不去,我自己跟着姨妈小姨去?不行,我不愿意。

我闷闷不乐地摇摇头,说:“算了,我不去了。”

6

送走了姨妈小姨她们,外公知道了此事,抱歉地说:“丫丫,都是我不好,害得你不能出去旅游了,都怪外公。”

我摇摇头说:“没事,外公,我明年再去。”

其实,我的心里很失望,我是多想像往年一样,和她们一起去呀,可是,今年不行了。我觉得心里酸酸的,有热热的液体直往眼眶冲,不行,千万不能哭,否则外公会难过的,他也不希望这样啊,我拼命把眼泪压回去。

我突然就想,将来我长大了,如果爸爸妈妈谁生病住院,我也得像妈妈一样里里外外地忙碌吧,也会忙得焦头烂额吧。如果我有孩子碰到和我类似的经历,她会不会也像我现在一样想:为什么我没有舅舅或小姨呢?如果有,他们就可以帮妈妈一把,也就帮了我一把呀……

我又想到了那个折磨我的消息,心里有一点点动摇了:如此看来,再生一个也未必是坏事?

算了,随他们吧,要再生就再生一个吧。

二胎政策的好处范文5

我叫**,是**市**镇**村的中心户长。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在座的各位朋友共同探讨婚育新风问题。

翻开历史的画卷,婚育犹如一幅图画,向人们讲述着关于人类起源、繁衍后代的美丽传说。然而,“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阴影成为画卷中的败笔。“有儿不愁家贫、不孝无后最大”的封建礼教思想一直侵蚀着人们的思想,直到现代,“唯男子才能传宗接代”、“女人只能围着锅台转”的思想仍然涛声依旧。就拿我来说吧,**年,我与本村的农民张凤山相知结为姻缘。婚后,我们互敬互爱,一年后,我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女儿。孩子出世,对于初为人母的我真是欣喜无比,一向不善言辞丈夫也欢实起来,初为人父的喜悦写在脸上。可我们哪里知道,对于观念陈旧的公婆来说,孙女的降生犹如一块石头砸在他们的心上:满心欢喜等着抱孙子的公公见到孙女一甩衣袖转身而去面带失望的婆婆把脸一扭离开了产房,我的心真象是哑巴吃了黄莲--有苦说不出来啊!望着刚刚落地就遭冷落的女儿,我的眼泪象断了线的珠子噼呖啪啦往下掉。丈夫一个劲儿安慰我:老人守旧是正常的,等孩子会喊爷爷、奶奶就好了。听着丈夫一席话,我的心多少有些安慰。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孩子4岁了,每天都跟在爷爷奶奶身后甜甜地喊着爷爷奶奶。这样一来,公公婆婆的态度多少有些转变。一次,婆婆拉着我的手说:“按国家政策规定,咱还可以生第二胎。往后,孩子我给你带,你再生一个,咋说也不能让咱张家断了后,将来连个接户口本的都没有。”我开始给婆婆讲道理,同时也谈到自己是中心户长,要以身作则。没成想,工作没做成婆婆反而对我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答应生二胎,就再不准我当中心户长。这以后,只要我一出门婆婆就开始摔盆摔碗,说些指桑骂槐的话,弄得我进退两难。有时婆婆也对着我哭天抹泪:“咱们张家三代单传,可不能在咱这辈断了香火呀!”,望着劳累一生、满头白发的公婆,我的心也碎了。就在我极度痛苦矛盾的时候,我们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尚象春风般吹进每个家庭。一时间,学习报告会、演讲赛、宣传品入户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不断展开。我认准这是个大好机会,便多次鼓动公公婆婆到村人口学校去看一看、听一听,他们抱着好奇的心态去了。这一去可让他们大开了眼界:在那里,公公婆婆第一次听到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少生孩子快致富”等新名词,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动,思想开始转化。我和丈夫趁热打铁,抓紧做思想工作,列举村里为生儿子造成孩子多、生活痛若和贫困的实例,说明重男轻女的害处,耐心细致地宣传“生男生女一样好、依靠致富能养老”的新思想,并把我们俩人商定的发家致富规划讲给老人听,激动起公公婆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镇计生办的同志得知我家的情况后,也主动上门来做工作,给公公婆婆吃“小灶”,苦口婆心的谈国策、讲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公婆婆终于转变了认识,支持我们只生一个,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女儿和发家致富上来。公公深情地说:“以前我们老俩口真是老糊涂了,现在得抓紧时机发家致富。”妇女主任宫秀芝还多次到我家帮助研究适合我家特点的致富项目。由于我家耕地少,劳动力相对过剩,最适合搞个体经营,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建起了豆腐坊。由于我们讲求信誉、注重质量,所以全村人都愿意买我家豆腐,生意逐渐地红火起来。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划,向更×××的目标迈进,去年年初,我们又围绕着小豆腐坊做起了大文章,搞起了以豆制品加工为主、养殖为辅的系列化家庭经济:建成了大型的标准化猪舍,发展直线育肥科学养猪。现在已出栏了168头肥猪,出售了89头仔猪,仅养猪和豆腐加工两项就收入****元,跨入了小康行列。在繁忙的劳动之余,我与丈夫更加强了对女儿的培养教育。女儿天资聪颖,活泼可爱,能歌善舞,还会讲故事,对爷爷奶奶更是格外关心。一次婆婆感冒躺在床上,女儿给奶奶端水、唱歌、还不时用白嫩的小手发不发烧,婆婆感动的一把搂过孙女,一种欣慰的满足感荡漾在她的脸上。现在我们一家人和和美美、勤劳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公公婆婆高兴得逢人就讲:“俺现在可想通了,生男生女一样好,依靠致富能养老。”每当听到公公、婆婆那发自内心的笑声,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我的心里真是比吃了蜜还甜。

二胎政策的好处范文6

王女士今年1月刚当了妈,产后一直坚持母乳喂养,现在宝宝已经8个月了。产后恢复性生活的时候并没有注意避孕,最近发现自己的肚子“长胖”了,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自己又“中招”怀上娃了,因此想着做人工流产……

像王女士这样的病例,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的门诊中不少见,甚至有的新妈妈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做人流手术了。对此,北医三院妇产科的王晓晔医生十分痛心,因为人流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对于那些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想要二胎的妈妈们。王主任介绍,之所以会出现很多新妈妈在哺乳期或者产后一年左右就怀孕的情况,是因为新妈妈在产后存在很多的避孕误区,容易麻痹大意。那新妈妈们在产后的避孕现状?都有哪些避孕误区?哪些避孕方式适合她们?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北医三院的王晓晔副主任医师。

随着北京市于2014年2月21日了《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自公布之日起,一方或双方具有北京市户籍、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妻,可以依法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为此,很多刚刚生完第一个宝宝的年轻父母急着怀二胎,请问,对于新妈妈来说,再次妊娠的时间多久合适?

王晓晔: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为了减少母体、围产期胎儿和新生儿的不良结局,应至少在活产后24个月(2年)之后再次妊娠。这一结论是基于减少母体,围产期胎儿和新生儿的不良结局等多个因素得出的。与此同时,我国临床也规定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最佳间隔间隔时间为2年。同时考虑到孩子成长和父母的压力,两个孩子相差3~4岁会比较合适。

那对于新妈妈们来说,产后避孕存在哪些误区?

王晓晔:许多哺乳期的新妈妈们都以为,刚生完孩子月经又没来,恢复性生活的时候无需采取避孕措施。理论上说,母乳喂养会阻止身体分泌促进排卵的荷尔蒙,但其实女性产后21天(3周)之后,卵巢就可有可能恢复正常并排卵了。产后第一次经期大有不同,有“排卵在先,月经在后”的特征。假若此时产后妈妈不注意避孕,就有可能在哺乳期意外“中招”。同时,有些新妈妈误认为性生活次数少不会怀孕;怕麻烦、担心避孕方法使性生活受影响。且存在以下不乐观现状:

未避孕比例高:产后1-2年内,80%没有使用任何避孕方法,发生非意外妊娠的概率约13% ;

避孕意识缺乏:近17%产后妈妈产后1~2年内没有采用有效避孕方法,产后首次性生活避孕的比例仅为34.53%,有37.58%认为处于哺乳期或月经未恢复正常不会怀孕,有23.2%的产后妇女存在错误认识而未避孕 ;

开始避孕时间晚:仅3%的新妈妈产后立即开始避孕,大部分开始避孕的时间平均约18个月。

产后意外妊娠有什么危害?

王晓晔:生育间期短,极易发生自然流产、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情况。如果哺乳期人工流产,并发症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剖宫产女性则容易发生子宫穿孔等,严重的话会危及妈咪的生命。

现在产后的常规避孕手段都有什么?有何利弊?

王晓晔:我国最常见的是使用安全套避孕、宫内节育器,口服避孕药等其他方式占得比例就比较低了,还有一些非常不科学的避孕方式,比如安全期避孕和体外排精等等。

安全套是获取最方便,也有它的优势,目前大家都在寻找一些自然的物理的避孕方式,安全套的好处就是它是物理的方式,没有化学药物的干预,屏障避孕,另外可以隔离一些传染病,所以一部分人是非常容易接受安全套的。但是,安全套很多人存在使用误区,比如不是全程使用,其实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男性一开始出来的少量液体,主要成份是前列腺液,前列腺液里也会含有一定的成分,如果不是从头到尾都使用安全套,可能会出现意外妊娠。实际上按照正确的使用方式仍然有一定的失败率。

另外有的人并不是每次都用,她觉得在安全期的时候就不用,其实这也是错误的,我们每次跟病人做宣教的时候都会告诉她,安全套应该每次都用,全程使用,而且用前用后都要检查,用前要检查一下有没有漏的地方,用后同样也要检查有没有漏,或者有没有滑脱,如果发现有问题,采取紧急避孕方式还有补救的余地。

有人对橡胶过敏,那么使用安全套可能会出现瘙痒,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情况。避孕药有很多益处,如规律月经周期和缓解痛经等,但是因为有人觉得服用起来麻烦,经常容易忘记而导致避孕失败。

那现在医学上有没有新的安全长效又方便的避孕方式?

王晓晔:有,比如皮下埋植避孕和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避孕是一种新型的长效可逆的避孕方法,简称“皮埋”,也称为“避孕魔法棒”。它是一种避孕药物缓释制剂,将含有一定剂量孕激素的小软棒,置于女性上手臂内侧,通过避孕药缓慢释放,从而达到长效避孕的效果,植入24小时后即开始运作。哺乳期6周起,皮埋有效率还能高达99.5%。不管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分娩,女性在产后42天(6周)即可使用皮下埋植进行有效避孕,它对母乳喂养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