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生态农业;植物保护;核心技术;措施

1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新技术的应用

1.1对害虫实施诱杀技术

频振式杀虫灯。依托害虫喜好的光线、颜色以及光波,促使其集中至设定的区域内,随后将其消灭。这种方式属物理处理手段,省去药物使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黏虫黄板。主要利用害虫的趋黄属性,属于物理防治手段。在使用中,需要将其置于田间,设定一定高度,多为东西走向,以便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性诱杀剂。需要保障使用时间准确,一般选择在害虫性成熟阶段释放性激素,发挥诱惑害虫、搅乱其性激素信息接收状态的作用,以便有效减少幼虫出生率。这种方式立竿见影,操作便捷,负面影响较小。

1.2结合害虫类型,合理应用防虫网阻隔技术

结合农作物生长区域,在其外部设置防虫网,在害虫进入农作物种植区域之后,就能够对其进行集中处理,属物理杀虫手段。采用这种方式可使害虫规模减小,农作物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此时可对区域内的温度进行合理调整,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这与生态农业理念相一致。具体在应用过程中,防虫网一般设置为22目规格,如果遇到特殊害虫,如烟粉虱,也可适当增大,以30目为最佳。

2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核心技术的管理措施

2.1改变传统植物保护措施,全面实施综合防治模式

传统农产品生产中农药与化肥不可缺少,而且使用量较大,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但是也会出现植物病虫害问题加剧的情况,从而降低农产品安全性。为此,对于新时期农业生产,要综合使用多种治理手段,有效降低农药与化学药品使用量,应用更加安全与科学的植物保护技术。

2.2加强植物保护宣传,做好农民培训与教育工作

在农业生产中,产量是根本,但更多农业工作者将其归功于化肥与农药,这在根本上会污染环境,对植物造成危害,同时也无法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且在时间的影响下会形成恶性循环。这主要是因为植物保护宣传工作不到位,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薄弱,对植物保护工作认识不足。因此,要加强宣传力度,引起全社会对植物保护的重视,提升农民的植物保护观念,并形成理念。此外,为了维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保障产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需要重视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充分研究。

2.3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构建科学高效的病虫预测系统

在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很难绝对避免,但是,针对植物病虫害可以进行有效预防,使病虫害数量大幅降低。当前,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托技术检测手段实施。因此,为了达到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精准化控制,需要因地制宜,构建科学高效的病虫害预防系统,依托多种手段,强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管控。

3生态农业思维以及植物保护价值分析

3.1生态农业的发展意义

生态农业倡导的理念是绿色与环保的经济观念,即在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前提下,维护生态均衡,实现对环境的有力保护。从理论上探讨,生态农业主要依托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措施来促进农业生态化进程,从而获取更加可观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收益。从结构上分析,生态农业需要进行系统设计,综合农业内部多个产业的具体情况,实现优化与整合,以便获得生态效益。只有落实生态农业,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构建更加科学与高效的生态农业系统。

3.2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价值

随着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型,要保证植物保护技术的实施要与植物生长发育周期规律相一致,同时要充分考虑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强化对营养物质的掌控,保障各个生长环节都有序进行,大幅提升农作物生产效率。在传统植物保护中,农药化肥是基本操作方式,能够强化人们对土壤类型、酸碱性、温湿度以及渗透指标的控制。但这种方式会埋下食品安全质量隐患,且威胁性较大,势必与生态农业发展相背离。在现代植物保护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可持续、绿色发展,在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维护对人们的身心健康。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植物保护 粮食安全 思考与对策

一、基本情况

临夏县位于甘肃省中西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交汇地带,是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贫困大县,全县总面积1212.4平方公里,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具有大陆性、季风性山地气候特点,海拔1735-4636米之间,年平均气温6.8℃,无霜期150d左右,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在625mm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属一年一熟农作区。全县现辖19个乡、6个镇,219个行政村,2101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06万人;全县耕地37.55万亩,耕地多为山旱地,有效灌溉面积达19.5万亩。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洋芋、蚕豆、油菜、蔬菜六大类,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5万亩左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8万亩。

二、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生产现状

植物保护(简称植保)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科学和经济的方法,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免受有害生物的危害,提高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作为农业技术措施,它是根据人类社会的需要,按照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技术及管理的可能性,所进行的农事管理活动的一部分。随着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系。由于临夏县自然生态条件复杂多样,病虫草鼠害等有害生物的危害是临夏县粮食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近年来,尤其2012年,在临夏县境内小麦锈病、玉米粘虫、蚕豆象、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危害中度偏重发生,表现出了生物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较重,危害较大的特点,对临夏县粮食生产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对此,县委、县政府对植保和粮食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植保部门把加强以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为主的植物保护作为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措施来抓,同时通过狠抓良种供应、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大力实施良种补贴项目、IFAD农村综合发展项目、旱作农业项目、高产创建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高效农田节水灌溉项目、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植保工程项目等一批农业项目,开展人工高炮防雹和开小麦锈病、玉米粘虫、马铃薯晚疫病、蚕豆象等为主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为主防灾减灾等各项有效措施的落实,有效减轻了病虫草鼠害等有害生物对粮食安全生产的危害,确保了粮食安全,使全县粮食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全县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50.3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39.7万亩,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4.4万吨,比上年粮食总产13.48万吨增加0.92万吨,增长幅度达6.8%。

三、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在植物保护和粮食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一是对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重防治轻预防的现象。二是植保专业人才缺乏,激励机制不健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植物保护检测体系不健全,缺乏及时有效的检测和预报。四是植保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植保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五是在粮食安全生产中灾害性天气发生比较频繁,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六是粮食安全生产中农资价格上涨过快、长幅较大,导致粮食生产投入高、产出低、加之粮食价格低,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粮食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七是近年来,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工资增长幅度较大,存在一些农民因外出搞劳务而弃耕的现象。

四、思路与对策

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加强植物保护来促进粮食安全生产,达到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为此,今后在植物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多种方法,加强国家关于粮食安全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民对政策的知晓度,进一步提高农民对粮食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让广大种粮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加强管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严格控制化肥、农膜、柴油等农资价格,努力解决农资价格上涨过快、涨幅较大而导致粮食生产中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继续实行国家粮食保护价制度,切实解决部分商贩对粮食实行的低价收购、高价出售和欺行霸市的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3.加强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管理

引导广大农民合理流转土地,走集约化生产的道路,尽快解决部分农民因外出务工而弃耕的问题。

4.调整结构,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定粮播面积;积极引进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使良种良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新品种、新技术的增产作用,提高粮食产量和效益。

5.健全和完善植物保护体系

加强植物保护,强化病虫草鼠害对粮食作物等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及防控工作;认真开展人工高炮防雹等灾害性天气的应对工作和抗旱工作,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粮食安全生产。

6.加大投入

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大对植保工作的扶持力度,在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切实解决植物保护专项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确保植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园林植物保护;必要性;问题;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植物以其美化、绿化、净化环境等功能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园林植物常因病虫害、日灼、冻害等损伤致使园林无法发挥其功能,因此,我们应深入调查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保证园林植物充分发挥其功能。

1 园林植物保护的必要性

园林植物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树冠的截流、地被植物的截流以及死地被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渗透作用,减少或减缓了地表径流量和流速。还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树林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均可降低风速,以背风面降低的效果最为显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植物以其美化、绿化、净化环境等功能受到人们的重视,园林植物在园林中具有遮阳、降热、防尘、净化空气等功能,而园林植物常因病虫害、日灼、冻害等损伤致使园林无法发挥其功能,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不仅会丧失园林植物应有的功能,还会给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深入调查园林植物保护现状,并根据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确保园林植物充分发挥其功能。

2 园林植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①没有与园林植物保护相配套的检疫机构。目前,相应的检疫机构还没有在园林系统中进行配套,在植物检疫意识方面还有待加强,存在严重的苗木调运盲目性,导致例如悬铃木方翅网蝽、双条杉天牛、竹斑蛾、红瑞木溃疡等病虫害随着园林苗木的调运而进行传播,并且随着调运的频繁,病虫害的情况和范围有可能更加严重。②园林植物保护的整体意识在园林设计和建设时没有建立起来。单一化的植物群落结构、单一化的品种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通病,同样也是导致病虫害泛滥的根本性原因。有的植物,例如梨树和柏树、松树与芍药、红杉与云杉、果树与泡桐、贴梗海棠与桧柏等放在一起会增加引发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的几率,而有的设计师恰恰缺乏这种知识,人为的导致或者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除此之外,有的设计人员为了追求景观效果,而没有对植物的栽植条件和抗病虫害的能力给予足够的关注,增大了病虫害风险发生的概率。③缺乏对外来物种的整体认识。危险性的有害生物在园林植物物种引进或者苗木调运的过程中传播散播,从而导致当地经济和生态遭受不必要的损失,究其原因大多数由于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对外来物种的正确和全面的认识而导致的。④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园林植保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是我国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一大关键性问题。

3 应对园林植物保护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4

如何保护这些珍稀的野生植物资源,将是21世纪我国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的首要任务。我们拥有并利用农业野生植物来挖掘优异基因,创造新型种质,培育综合性状良好并具有某种特异优良性状的农作物新品种,已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课题。

平桥区野生植物资源概况

信阳市平桥区位于河南省南部的驻马店、南阳、信阳三市和湖北省随州市的结合部,在大别山的北麓,北纬31°43’~32°27’,东经113°42’~114°25’之间。平桥区境内低山、丘陵、垄岗和沿河平原并存。淮河穿境而过,明显将平桥区分为西北和东南两部分。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淮河以北兼有暖温带气候特征,境内横跨两个植被带,即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带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生物资源丰富,野生植物种类繁多。目前面积和数量较大的农业野生植物有:野生大豆、中华猕猴桃、野生韭菜、金荞麦、野生菱、莲、八角莲、马兜铃、明党参等。这些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平桥区南部的震雷山和西北部的天目山的山区和浅山丘陵地区。其中野生大豆、野生韭菜、金荞麦分布广泛,全区18个乡镇均有分布。其次是野生猕猴桃在震雷山与天目山的深山区的山沟两侧,分布集中,面积约有50hm2。

平桥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现状

平桥区从2000年开始开展野生植物保护工作,2004年、2007年,对全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建立了全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库,初步掌握了全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区域分布和生长状态等。在此基础上,平桥区开展了有计划的保护工作。2006年,平桥区天目山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区项目,经农业部批准实施,2009年5月顺利通过农业部专家组的验收。2010年,平桥区猕猴桃原生境保护区建设项目获得农业部批准,该项目高标准规划,高规模建设,投资140万元,建成设备齐全、制度完善、保护有力的标准保护区域,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2009年,平桥区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站组织人员对我区库、塘、坝广泛分布的野生菱,天目山相对集中分布的野韭菜、野葡萄、野枣进行了调查,聘请专家加以认证,并进行了部分保护工作,希望能及早受到国家重视,使这些珍惜的农业野生资源物种得到更好、更有效的保护。

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野生植物保护是随着近年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和基因技术的发展而开展的新工作,大多数人认识不到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对保护这些荒山野岭生长的植物难以理解,更不了解其中的战略意义,造成农业部门开展工作难度较大。

目前全区没有野生植物保护单项工作经费,开展工作只能依托农业部项目,项目建成后却无后续经费,保护工作难以为继。当地群众有采摘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贩卖的习惯。如春天挖采野韭菜、明党参等野生药材资源,夏天贩卖野生猕猴桃、野生山楂、野生葡萄等,部分群众还有饲养牲畜和野外散养牲畜的习惯。这些行为对植物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威胁。由于保护工作刚开始,急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政策落实相对滞后,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尚未启动,缺乏保护与开发利用相互协调发展的机制。

对策与建议

成立平桥区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科技的副区长任副组长,有关单位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农业局,统一指导、协调、监管野生植物的普查、规划、保护、开发等各项工作,推动全区野生植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以平桥区能源部为基础,抽调相关单位具有执法资格的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组成平桥区野生植物保护执法队,配备车辆及通讯工具,加大对全区野生植物的管理力度,防止野生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和流失,使农业野生植物得到长期、有效的保护。

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农业野生植物与项目调查,查清农业野生植物的种类、分布、保护价值、濒危状况等,建立野生资源信息档案。科学制订野生植物保护措施,提出重点保护对象、保护区域、保护目标以及重点保护工程,确保全区珍贵野生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3]。

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形式,开展保护农业野生植物的普法宣传教育,普及野生植物知识,提高公民保护野生植物的意识。对干部群众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自愿地保护野生植物。

按照农业部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建设要求,建立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好保护工作。争取农业部及省、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把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野生植物调查研究、示范区建设及管理的人、财、物投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工作技术水平。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病虫害;标本;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园林植物保护是大中专院校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以园林植物昆虫及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为基础,通过了解园林植物病害防治技术措施,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病害和虫害的诊断和防治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园林绿化的生产维护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导意义。在园林植物保护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尽其所能传授植物病虫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植物病虫害的诊断、监测及防治的能力,并把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但该门课程不乏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这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直观、鲜明的病虫害标本不仅弥补了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的短板,还因为其不受地域、季节等因素限制,让师生观察了解到昆虫及病原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病虫害的危害症状,使教学过程直观化、立体化、生动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1病虫害标本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园林植物保护》是园林相关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术语多且抽象。教师难以纯粹用语言描述各式各样的昆虫和植物病原物的形态特征,学生难以理解授课内容。如昆虫学部分,同一个科、属不同种类的昆虫之间区别特征纷繁多样,如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成虫和幼虫在形态特征上的区别,虽不难分辨却显得抽象,难以形成深刻的记忆;植物病理学部分,植物的病理性变化和病原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讲授很难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产现实、各种标本和电子课件中的病征、病状有机联系起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何走出以上教学困境,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枯燥的问题生动化,从而提高植保教学效果,提高园林相关专业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应用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类植物病害和虫害标本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灵活、有效的应用。典型直观的植物病虫害标本能将抽象的病理现象具体化、形象化,鲜活的标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对园林绿化中植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应十分重视病虫害标本在植保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2植物病虫害标本的种类

应用于植物保护学科课程教学和实践的标本主要有植物病害标本和昆虫标本。根据取样部位和制作方法的不同,通常分为瓶浸标本、腊叶标本、干制针插标本、过塑标本和玻片标本等[1][2]。植物病虫害标本能真实反映客观实际,便于观察,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1浸制标本

浸制标本含植物病害和虫害标本。病害标本主要是植物的罹病部位或组织(如果实),虫害标本主要是将有害生物如体形细小,身体柔软的昆虫、卵、幼虫、蛹等。将以上标本材料经过特殊的保色处理,以保持其色泽和症状,同时采用保鲜防腐剂,置于特定的密闭容器中,以达到长期保存的一类标本。

2.2玻片标本

玻片标本含植物病害和虫害标本。病害标本主要是植物病原物如真菌、细菌、线虫等的形态、结构、颜色等;虫害标本主要是蚜虫类、螨类等体型微小的昆虫,以及昆虫的触角、足、外生殖器等。将以上标本材料通过制片的方法封固于载玻片内,以便永久地保存下来。玻片标本能形象、直观地保存有害生物的形态特征,能供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使用。

2.3针插标本

针插标本主要是植物虫害(昆虫)标本。其制作主要用于蛾类、蝶类、鞘翅类等成虫标本的制作。根据不同虫体的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昆虫针,经软化虫体、整姿展翅后,直接插入虫体的前胸背板并固定装盒的标本[3]。2.4腊叶标本腊叶标本主要是植物病害标本。一般利用吸水性强的纸张,将具有典型病斑的植物病叶等实物,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夹层压制的方法,将实物标本中的水分逐渐吸干(阴干)或低温烘干(40℃)的一种标本。同时夹入填好标签,标记采集地点、品种、株龄、采集时间、采集人等信息。

2.5过塑标本

过塑标本一般指植物病害标本,尤其是指受害植物的叶片和花瓣。将其放在吸水纸中熨烫,在高温下使其快速脱水而干燥,以保持原有的色泽,并用过塑胶膜将标本封存其中,便于保存和观察使用。

3植物病虫害标本的教学实践功能

3.1实现教学方法直观化

园林植保专业课中枯燥和抽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较多,实践环节跟昆虫、病理、农药等打交道,乡土气息浓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忽视该门课程的实际用途和重要意义。通过采集和观察动植物标本,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形象的、可期待的实践成果,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如栽种在校园内的月季和九里香,冬春季节白粉病发病严重。学生通过现场观察、采集病部及病原物、制作切片、利用显微镜观察病原物,肉眼可见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再结合白粉病菌的为害状,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能极大地巩固学习效果。

3.2实现理论知识生动化

在动植物科学研究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标本起着关键和重要的作用。其真实地反映各类生物的形态构造,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生物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性,使抽象的知识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正解认识、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昆虫的分类学习过程中,在对照分类检索表等知识点的学习时,就可以相应地借助各种昆虫标本,使学生对昆虫纲各目、科、属和种的基本形态特征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在掌握植物害虫危害状方面,光靠抽象的描述无法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观察标本,或亲自采集、制作标本能够起到“触目惊心”的效果,加深学习印象。如光橘绿天牛幼虫危害九里香枝干,主要表现在幼虫钻蛀植株的枝干,形成长的“隧道”,造成叶片发黄、脱落,甚至全株枯死。若在教学现场展示受害植株和健康植株,同时从受害植株的枝干内部找到天牛幼虫,让学生直接对比病健植株在叶片、枝干及整株形态上的区别,同时认识天牛幼虫,了解其生活习性,掌握其危害状,寓专业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3.3实现教学过程无界化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观察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及种群密度等。如危害朱槿的棉大卷叶螟,常见嫩叶因受到幼虫危害导致叶片卷曲、穿孔,鲜见虫体出没;美国白蛾多发生在我国的京津冀豫及辽宁、山东、陕西一带[4],在南方地区尚未出现疫情,故要理解其形态特征及为害状等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我们将相应的标本嵌入式地灵活运用于以上教学中,使教学内容突破时空和种群密度的限制,实现教学过程无界化,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媚.植物病虫害标本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5):1583-1584.

[2]赵玉华,郑晓军,王郑军.实验室昆虫标本的整理修复与保存探究[J].实验室科学,2012,12(5):199-205.

[3]岳一兵,秦晓辉,周明冬.农业植物有害生物标本制作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5(5):39-40杜宾.

对植物保护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园林绿化;乡土植物;特点;对策

1 乡土植物的概念

乡土植物又称本土植物。广义的乡土植物可理解为:经过长期的物种选择与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的总称。而人们通常把当地土生土长的,经过长期种植,能很好的适应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自然分布,自然演替,已经融入当地的自然系统中的植物,统称为乡土植物。而我们现在城市绿地建设中栽植的一些植物,不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原产植物,但其经过长期的栽培己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并呈现出稳定的生长状态。因其已经具备了乡土植物的特性,因此我们也把其划入乡土植物的范畴。

2乡土植物的特点

2.1具有抗病虫害能力。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时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它经受了严寒酷暑,干旱暴雨,大风雷电等各种恶劣的气候与自然环境对它的考验而生存繁衍下来,因此乡士植物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大部分乡土植物对病虫害都有很好的抗性,尽管一部分乡土植物也易发生病虫害,但其自身的抑制系统很快就会阻止病虫害的扩散,避免整个群落发生大面积的感染而死亡。

2.2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乡土植物是形成特色园林景观,实现地方园林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园林景观的基础是多样化的园林植物,以植物为基础营造的本土特色文化最具感染力。因为乡土植物是当地人民最熟悉的植物类群,不仅与当地人民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情结,而且它代表着当地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强有的景观特色。另外,利用乡土植物形成的园林景观还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家园感。

2.3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乡土植物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观赏价值,许多种类为新疆地区所独有,极为珍贵。将这些特色观赏植物引入园林建设将改善地区园林植物种类较单一、群落结构简单、景观单调的弊病,为园林增添新的色彩,提供新的观赏内容,最终提升并增加园林景观的观赏水平与内涵。

2.4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乡土植物因适应当地的气候与土壤,生长势旺盛,能够自然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特别在一些环境恶劣的土地上,种植乡土植物的优势就会很快的显现出来,它会带来强大的生态效益。外来树种少自然就会降低管护费用,节省人力、物力。

2.5具有容易管理养护。因为乡土植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对病虫害抵抗力高,所以其在管理养护上非常方便。它在施肥、浇水、修剪、防护等方面的用工量都比别的植物少。

2.6 具有植物多样性的建立及保护。乡土植物资源是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广泛的挖掘乡土植物资源,加大其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程度,将会大大有利于城市植物多样性体系的建立,此举可保护和延续许多在自然界面临生存威胁的植物种。人们在欣赏这些具有自然美植物的同时,也将被唤起珍惜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自觉的行动起来。保护了自然环境,也就保护了植物的多样性。

2.7具有可避免因“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大量惨痛的教训提醒我们在园林建设中盲目的引进外来植物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于乡土植物来说,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其具有稳定的生态位,因此不会造成生态危害,可大胆开发利用。乡土植物应用力度的加大必然会减小因“生物入侵”对本土生态环境及景观的破坏与改变的风险。

3.园林绿化中影响乡土植物广泛应用的原因

3.1乡土植物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城市园林相关部门对乡土植物的研究虽取得了若干可喜的研究成果,但仍处于初步性的理论探索和试验阶段。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且较成熟的栽培技术能使乡土植物真正大范围的在园林中应用。

3.2 乡土树种价格高。园林行业是一个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的行业,趋新求异的潮流必不可免;另外,面对的顾客和服务目标是广大人民群众,众口难调。园林苗木培育生产周期长、投资大,因此作为园林建设的基础一园林苗圃来说,一旦育苗方向失误将会使生产者处于非常尴尬和被动的局面。就算有少量苗木培育,价格却居高不下让人难以接受,少量的苗木和较高的售价对园林建设方无疑是一种压力,而且承建方要寻找大量的乡土苗木也十分困难。

3.3乡土植物宣传力度不到位。因对乡土植物缺乏必要的科普宣传,另外园林建设出资方及设计方自身的知识层次、审美情趣及对园林项目建设的利益出发点不一致等若干原因,使园林建设出资方及设计人员对乡土植物普遍存有偏见,产生了片面的档次观念,不愿使用乡土植物。如有人认为:乡士树种司空见惯、土里土气、档次太低,不应该在现代化的都市中出现,就应该被淘汰。此种想法导致了乡土植物在园林建设中被冷落的局面。

4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对策

4.1加大乡土植物研究。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及高校加大对野生乡土植物资源的调查力度。要想对野生乡土植物进行深入的研究,资源调查是前提,必须先摸清地方其种类、分布区域、生境条件、生长特点等基本情况;只有全面详实的掌握了地区植物资源的第一手资料,才有可能有的放矢的去研究和应用它们。

4.2多部门联合保护乡土植物。在对野生乡土植物资源很好的保护的基础上,各部门相互合作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在对地区野生乡土植物资源研究利用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特别是濒危野生植物资源和名贵品种,必须坚决予以保护。在此基础上各科研院所与高校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如此必能更高效、更全面、更深入的进行项目研究。

4.3建立乡土园林苗木繁育基地。目前各地园林苗圃经营目标定位困难,育苗方向不十分确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园林绿化苗木生产相对过剩。而以乡士园林苗木为经营特色的苗圃则是一种创新求发展的有效模式。尤其是国营苗圃应积极引种并繁殖有发展前景的乡土植物以满足园林造景及花卉生产的需求。

4.4提高乡土植物管理质量。“三分栽植,七分管理”,表明管理的重要性。尽管乡土植物的适应性强,但是必要的养护和和科学的管理更加有利于形成富有特色的园林景观,增强地方特色,给友人留下深而美好的印象。因此,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应该加强绿化管理,提高绿化水平,并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全民护绿意识,让每一株花草树木都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