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乡村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乡村建设范文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城乡图书馆 信息资源共享
[Abstract] The author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libraries for the building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aly- ses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library cause development and discusses how to carry out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be- tween urban libraries and rural libraries to better promote the rural library cause.
[Key words]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Urban and rural libraries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1 新农村建设中图书馆的重要作用
1. 1 图书馆是农村信息资源中心 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 农村发展各项事业所需信息的重要来源。它不仅必 须满足有着不同爱好、不同文化程度的广大农民群 众的信息需求,对农民群众进行继续教育,还须为农 村经济建设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为普及科学文化知 识提供资源支持。只有具备充分的馆藏资源,并且 在发展中不断积累,才能保证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 中全面发挥作用.
1. 2 图书馆的发展有利于城乡文化的融合 目前中国的城乡贫富差距仍然是一大社会问 题。贫富差距似乎是一个经济问题,但事实上,经济 建设和文化建设从来都是互相促进、并行不悖的,任 何一方的缺席都会导致社会发展的失衡。城乡居民 之间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文化素质的差异,在文 化和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别。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 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如果城乡 文化得不到很好的融合,将会引发尖锐的文化问题 和社会问题。图书馆作为农村地区的文化阵地,在 城乡文化的融合问题上义不容辞.
1. 3 图书馆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工具 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统筹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 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 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广大农 民致富奔小康则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图书 馆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挥知识收藏与大众传播的 职能优势,对文献信息进行保存、积累和利用,为农 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1. 4 图书馆是农村教育事业的中心 图书馆扮演的各种角色中,主要社会职能是教 育职能[1]。它作为文化教育职能机构,作为最广泛 的人民群众接受终身教育的最理想场所,在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成为农民群众最好的第二 学校和培训基地。首先,图书馆作为农村教育事业 的中心,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 农民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提高生 产技术水平,了解党的政策信息和有关法律法规,提 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要培养具有建设新农村意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 营”新型农民,农村图书馆任重而道远。其次,图书 馆有助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它不仅向农民提 供文学、美术、音乐、体育、棋类等文娱书刊,供他们 学习阅读,并且可以定期组织各种读书活动和文娱 体育活动,是农民劳动之余的好去处。这些文体活 动给农民营造了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丰 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了农村精神文 明建设.
2 农村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分析 20世纪80年代,我国乡镇图书馆曾有过较大 的发展,但后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乡镇图书馆的发 展变得参差不齐。据有关资料估计,我国目前有乡 镇图书馆近7000个,村级图书室120, 000余个。这 些乡镇图书馆(室)的情况,可粗略概括为:数量少, 资金缺,人才乏,水平低,条件差,虽是星星之火,未 成燎原之势[2]。经济基础决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 平。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中部地 区的广大农村长期处于闭塞、贫困的状态。因而农 村图书馆事业也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相 比较而言,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图书馆办的有声有 色,像江苏省1987个乡镇至1998年底已建馆654 个,建馆率高达33%。广东、上海、山东等省的一些 发达乡镇,还建成了万册图书馆,海南的一些乡镇图 书馆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中西部及边远经济欠发达 地区,真正能够按照公益图书馆模式运转的农村图 书馆凤毛麟角。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当,政府 重视不够等诸多原因,导致图书馆空壳现象严重.
县级公共图书馆由于没有持续稳定的文献资源补充 机制,在中西部地区,几年甚至十几年没有买书或很 少买书的绝非少数,“空壳化”现象是县级公共图书 馆经费短缺,特别是资源购置费没有最低限度的基 本保障的必然结果[3]. 3 城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是农村图书馆事业发 展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我国图书馆事业同样在其发展过程 中存在两个“极”,因各地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发展 水平失衡,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及其应用的 不平衡,这两个“极”日益清晰和明显。处于强势一 “极”的大中城市图书馆如何与仍然处于极度弱势 状态的广大乡镇农村图书馆(室)一“极”协调发展, 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实现城乡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 源共享,成为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必要措施和有 力保障.
3. 1 建立以城市图书馆为中心的区域城乡图书馆 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个图书馆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资源共建、共享和协调服务成为了可能。信 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迫切要求信息资源的共享共 建,而建设以城市图书馆为中心的区域城乡图书馆 联盟,是解决目前区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协调 城乡图书馆信息服务,促进农村图书馆建设的一条 重要途径[4]。城市图书馆投巨资购买的现代化设 备,花大力气建立的图书编目、流通借阅、数据库检 索、网上信息资源收集等服务项目,只有通过拓展服 务范围和领域,才能更大地实现其社会效益。以城 市图书馆为中心的区域城乡图书馆联盟可使同一区 域内的所有图书馆共享系统内的资源,因而不论是 对城市图书馆本身还是对农村图书馆,都是一举两 得。此外还可双方通过协调采购,实现资金的合理 使用和资源合理配置,缓解农村图书馆的经费短缺 和藏书总量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图书馆联盟可 以城市图书馆为龙头,联合各农村图书馆,组建地区 性图书馆网络,实行联合编目、联机检索和馆际互 借。再者,图书馆联盟可为农村图书馆提供人员培 训和业务管理服务,提高农村图书馆的人员素质和 服务质量.
3. 2 以一体化思路构建农村图书馆服务共享体系 构建一个以市(县)图书馆为中心,以乡镇分馆 为纽带,以村级图书馆为基础的新农村图书馆服务 体系,可以有效地实现城乡图书馆信息服务共享,完 善农村图书馆服务。城市图书馆可利用先进的网络 技术,为农村图书馆提供文献传递、代检代查、参考 咨询和定题服务等方式的服务。城市图书馆,尤其 是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为农村图书 馆中不懂图书分类编目、排架,不懂图书收藏、借阅 等基础知识的人员提供业务培训和管理服务,提高 农村图书馆的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由于农村图书 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城市图书馆,城市图 书馆发展水平的高低和服务范围的大小对农村图书 馆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因而强化城市图书馆的 服务能力是前提和关键。可首先做大县(市)图书 馆,巩固和强化其辐射能力,然后把资源和服务有效 地配置到乡镇分馆。在强化县(市)馆的同时,稳步 推进乡镇分馆的建设。最后以乡镇分馆为接力站, 把资源和服务辐射到村级图书馆,形成一个完整的 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3. 3 城乡图书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达成优势互补 农村图书馆作为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场 所,处在农村读者信息反馈的前沿,是策划“三农” 读物选题的最佳基地。农村图书馆通过利用自身优势,深入农民群众,倾听他们的声音,再把第一手信 息反馈给市县
图书馆,供其整理挖掘深层信息,再通 过多种途径传递给书刊出版机构,辅助落实“三农” 政策。城市图书馆通过农村图书馆直接面向农民群 众,宣传国家农业政策,国际市场的农资、农产品需 求信息等。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一旦在实践中碰 到科技难题或困难,农村图书馆可以把这些信息通 过城市图书馆网络技术传达到高校的专家、教授手 中,由专家教授亲自帮助解决问题、答疑解惑,图书 馆从中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另外,市县图 书馆农业技术方面的书刊查阅人次少、流通率低,这 些书刊又恰恰是农民最为需要的,农村图书馆应整 合此类资源,为己所用,服务农民。城市图书馆还可 通过“送书下乡”活动,经常捐赠一些图书或农业科 技类期刊给农村图书馆,并帮助他们加工整理、上 架,供当地的农户和科技工作者参考使用。城乡图 书馆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达成资源互通,优势互 补,共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4 结语
农村图书馆建设是国家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 设的必要项目,承担着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利的重 大使命。农村图书馆与城市图书馆只有通过协调与 合作,才能真正实现1+1>2的功效,促进共同发 展,共同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兆英.试论图书馆的教育职能[J].黑龙江信息科技, 2009 (8): 94
数字乡村建设范文2
关键词:数字化公共体育;农村体育;乡村振兴
2021年3月14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五篇中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可见,数字化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以数字化赋能企业发展、赋能政府服务、赋能“中国梦”的实现,从而推动人民生活方式、企业生产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的变革,全面迈入数字社会时代。在数字政府领域,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的发展,也成为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抉择。
一、农村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对乡村振兴的价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农村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国家战略,是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所作出的总体部署。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和体育产业相关系列文件的出台,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健康的需求更加突出。由于历史形成的城乡差异和农村地广人稀的地域特点,短时间内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差异还难以消除。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则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实现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供给方式的整体变革,通过数字赋能,让优质的体育资源惠及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缓解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滞后的现状,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和支撑。
二、衡水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尽管2017年党的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但受历史化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衡水市农村的常住人口构成基本没有发生变化,青壮年外出打工和学龄儿童寻求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使传统行政村中老年人常住人口占比较大,很多村落成立“空心村”。
(一)衡水市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2006)提出:“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是: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在此基础上,提倡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较多的地区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增加面积、器材及设施,形成体育文化广场,更好地满足农村体育文化生活需求。”从2006年开始,衡水市从最初的“一场二台”到后来的乡(镇)健身工程、乡(镇)示范工程、新民居健身工程、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不同形式,逐年对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进行持续投入。截至2020年,衡水市下辖5148个自然村已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全覆盖,所有村落都有健身路径,但受行政村的规模、常住人口和场地影响,健身场地大小、健身设施数量、整体布局略有差异。
(二)衡水市农村健身活动的特征
衡水市农村健身活动呈现明显的性别、项目和村镇“三差异”特征。1.性别和项目差异。调查得知,几乎所有的行政村都有常态化的广场舞活动,而且这种活动形成至少已有5~6年,以45~60岁的妇女为主,男性主要以散步为主,儿童活动呈多样化、随意化现象。衡水从2013年开始每年都开展“村、乡、县、市篮球联赛”,按照规定进行选拔,历时2个多月,因此衡水市篮球运动一直有较好的民间基础,但非赛季的农村,篮球项目只有学生在周末锻炼,成人极少参与。2.村镇差异。乡(镇)健身活动的丰富程度和参与人群也远远高于行政村,除了健身舞,乡(镇)还有健步行、太极拳、柔力球等活动。
(三)衡水市农村体育组织现状
衡水市农村体育组织属于村民自发行为,由健身爱好者、村体育骨干或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以自娱自乐形式为主。一些活动开展比较好的体育组织通过参加上级行政部门或社会商业活动获得部分资助或奖品。
(四)衡水市农村体育技能培训现状
衡水市每年都会举办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县级举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但除了传统的线下晋级培训,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继续学习培训,农村体育骨干后期开展日常健身项目的更新完全靠线上自学。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衡水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置能满足村民最基本的锻炼需求,但随着农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体育场地不足成为农村体育活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虽然能开展常态化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但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这和县市每年以广场舞为主的赛事引导和培训服务密切关联;村民健身意识增强,移动终端基本普及,体育骨干能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健身人群方面,儿童活动呈现随意化,男性和老人的活动项目匮乏,急需引导;在技能培训方面,体育系统的培训指导仍然以传统的服务模式为主,不管是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都没有和信息技术发生联系,滞后的服务模式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加的健身需求,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三、农村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发展,衡水市农村公共体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健身意识、健身活动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并由此带来了村容村貌、农村文化、农民身体素质、农民精神面貌的极大提升。但由于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总量增加,需求人群和结构出现多元化,仅靠增加供给总量的传统公共服务模式,已难以适应农村社会的变化。而数字化公共服务不但可以削弱农村地域分散的制约因素,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满足群众健身的多元需求,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一)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政府运营机构
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政府的各个机构分工明确,缺乏协同,在数字化政府运营建设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是:第一,政府的行政职能和信息化管理合二为一,各部门各系统自行负责和建设本系统的数字运营工作,这样就使大量行政人员从事与行政无关的数字技术工作,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其二,各自为政,出现“信息孤岛”或“数据烟囱”现象。[1]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建设同样应该吸取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必须用数字化服务的“整体理念”来进行建设和运营,而不是由各个基层部门进行建构。因此应由省级部门采用委托经营的方式,牵头成立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运营中心,以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各级政府作为使用者,只负责具体内容的建设和平台的使用。这种政企合作的整体理念可极大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进程和运营效率。
(二)构建城乡一体化数字公共体育服务层级平台
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平台不是单独在农村构建,而是采取“主站+分站”的站群系统模式。[2]整个站群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便以后的更新和维护;有完善的管理权限配置功能,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对子站进行管理,如市可以指定县管理员进行管理县级子站,县管理员可以设置乡管理员管理属于乡级子站,依次类推。
(三)衡水市农村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
根据我国政府的职能转型要求,政府角色要从“划桨”走向“掌舵”,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农村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可以在健身活动基础好的村设立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示范点,政府通过补贴或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优秀的创新企业加入,提高运营效率和活力。
(四)开展衡水市“农村数字扫盲工程”活动
公共体育数字化建设虽然是政府牵头的一项民生项目,但服务最后对接的是普通民众,要实现从技术层面到社会层面的转化,在实现创新的同时,也给社会转化带来了冲击和挑战。[3]所以要使数字化服务在农村地区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助推乡村振兴的目标,首要的现实问题就是要消除“数字弱势群体”,弥合“数字鸿沟”,避免因受教育程度不高、网络技术不敏感而导致资源浪费或效率受限。因此,在建设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同步开展线下“农村数字扫盲工程”活动。“农村数字扫盲工程”活动可分层推进,首先对所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数字化使用培训,能熟练使用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的数字资源;其次发展、挖掘和培训关注运动健身的农民和社团,发挥他们在数字化推广中的作用;最后,以点带面,在村民中开展数字扫盲活动,从线下推进数字化进程,营造数字化发展氛围,从而更好地发挥线上资源的作用。数字化公共体育服务是以协同治理为核心的系统工程,它赋予了农村体育新的内涵,既是农村体育供给侧改革的触发器,也是激发农村体育市场活力的发酵剂,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创新公共服务范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逯峰.整体政府理念下的“数字政府”[J].中国领导科学,2019(6):56-59.
[2]温雅婷,余江,洪志生,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共服务创新路径研究——基于多中心—协同治理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3):101-122.
数字乡村建设范文3
市委、市政府顺应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年3月。全面启动数字建设,把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综合信息系统,提高了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数字化促进服务精细化动态化
解到中风十多年,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怎么也没想到数字会改变了生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居民健康数据库。行动方便,为他设立了家庭病房,每月安排医生定期上门进行护理、检查。
也是加强社会管理、更好服务群众的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录入,翔实的数据是数字建设的核心。则是一个繁琐、细致的工作。市把数字建设的数据采集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结合,全市开展信息统一采集,系统掌握群众的居住、就业、社保、计生、教育等多方面基础信息,动态掌握、全面了解群众特别是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实际情况,提高了群众工作的精细化、动态化水平。
市在对部门已有信息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从去年开始。确定了部门需补充采集和完善的信息内容、规范,组建了900多人的市直部门信息采集员队伍,全面完成了部门小平台信息的补充采集和完善工作。同时,将大平台基础信息采集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结合,完善地名标志设置、信息采集试点、调查摸底、规范采集方式和规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组建了一支7000多人的统一信息采集员队伍,从年11月1日开始,上门入户现场登记,圆满完成了基础信息的统一采集和录入工作。
数字社区”数字城管”数字卫生”数字教育”数字审计”等一个个信息小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过去各部门各单位分散建设的一个个信息“孤岛”通过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连接。并且相互串联,共同形成一片茂密的信息竹林”社会管理思想、理念、技术和体制实现了全面整合与流程再造,建立了精细化、动态化的全方位社会管理模式,实现了由主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政府的工作效率也得到快速提升。市民彭德亮在月湖区交通街道胜西社区仅用3分钟时间就完成了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个人身份证明,这在过去得要半个多小时。社区主任刘元玲说:以前查找纸质档案费时费力,信息不全的还要上门去核实。现在居民信息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鼠标一点就能找到所要的信息,方便多了
数字化构建严密治安防控网络
市公众平安感调查位列全省第一,年。被评为全省平安感调查公众满意市,治安好转率位列全省第二。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我市着力推进九大信息化工程建设和整合工作密不可分。
大力推进天网工程、公安大情报系统、道路交通监控系统、数字乡村管理系统等电子系统建设,市在数字建设中。完成了社区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变,为群众创造了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目前,市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天网工程(一期)公安大情报系统、消防应急指挥系统、道路交通监控系统、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天网工程(二期)正在建设实施中,数字城管正在抓紧做好相关建设工作。通过规范审核和整合建设,九大信息化工程不只节约资金1700余万元,而且在运用现代手段,创新治安管理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使我市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社会治安动态管理成为可能。目前,正是因为有了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全市视频监控点达到936个,并仍然在强力推进中。市正朝着建设普及各治安堵卡点、乡村主要出入口、主要街道的视频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目标迈进,系统建成后,乡村主要街道、交通要道、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全面实行24小时视频监控。
市在街面巡逻、社区联防和校园、单位安保等激进社会治安防控手段的基础上,一个融技防、物防、人防为一体的现代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就此拉开帷幕。又增添了网上巡逻、视频巡逻等新的防控手段。同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应急处置能力、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又为“平安”建设编织了一道维护网。
数字化建设综合性多功能服务平台
一个随同着数字建设呈现的新名词,电超市。一个集收费、票务、社区服务、特许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综合性”服务。
全力引进和建设利安社区电超市。目前,市委、市政府通过考察调研、市场分析。第一批20个利安社区电超市已正式运行。市正在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计划在全市乡村设立400个点,将家电百货等商品引进电超市,确保电超市经营的稳定性、临时性。利安电超市象山营业厅营业员说:原来这里周边没有电话费、手机费缴费点,自电超市开通后,大大方便了群众。虽然现在营业额不高、经营内容也不多,但我有信心做下去。
数字乡村建设范文4
一、背景
乡村旅游是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与乡村自然资源相互作用催生而出的,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条新途径。2014年乡村旅游收入为3200亿元,游客数已达12亿人次,占到全部游客量的30%。智慧旅游可理解为通过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对旅游信息进行“智慧化”的利用,做出智慧化的决策,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业态。“智慧旅游”掀起建设的热潮为智慧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二、徐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徐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徐州市坚持政策保障、重点规划、集聚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1年至2015年,徐州市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达68亿元,直接带动就业人数3万人次,间接带动就业人数15万人次。徐州积极推进旅游与农乡自然的融合,依托苏北特有的田园风光、民风民俗,打造了采摘观光游、农事体验游、乡村民俗特色游等精品线路,开发一批自身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截至2016年7月,徐州市共有全国(省级)景观特色名镇12个,省级星级乡村旅游点105个,数量居江苏省第一,例举部分徐州乡村旅游资源如表1所示。
以徐州铜山和贾汪为例,铜山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基础上,建立多个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将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贾汪区坚持“生态立区,旅游兴区,建设淮海经济区休闲慢城”的战略目标,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贾汪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围绕大洞山、潘安湖、督公湖“一山两湖”,精心规划建设。
(二)徐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服务设施现代化水平低
旅游服务设施是影响游客对本次旅游是否满意的关键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游客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对乡村旅游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老旧的旅游设施设备无法满足城市游客的需要。城市居民外出旅游时,有支付宝付款的习惯,在安排行程时通过OTA对既定的乡村旅游企业进行预定消费,然而徐州很少有乡村旅游企业入驻携程、同程等热门OTA。只有少数乡村旅游企业能够为游客提供无线网络服务,游客消费结账时,只有极少数支持支付宝付款,为游客带来不便。
2.旅游部门管理效率低
目前徐州乡村旅游部门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利用较少,导致旅游管理部门对乡村旅游产业的管理效率不高。徐州乡村的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监督管理信息网络,旅游企业出现虚假的旅游资源信息和服务信息难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给监督管理造成困难。发生突况无法快速准确地上传上级和接收上级下发的指令。落后的信息管理系统也难以有效地进行数据的整合、收集,给进一步分析数据造成了阻碍。
3.市场占有率低
2015年全国休闲旅游和乡村农业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而徐州2015年全年的乡村旅游营业收入68亿元,仅占1.5%左右。虽然徐州星级乡村旅游点数量居江苏省第一,但是经济带动力不及苏南地区,许多乡村旅游景点档次偏低,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缺乏独树一帜的拳头产品和特色旅游精品。
三、徐州智慧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智慧乡村旅游服务系统
1.提升设施设备质量
设施设备包括两块,基础设施和现代科技设施。徐州智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应包含两部分,公共基础体系建设和娱乐享受建设。公共基础建设有水电气建设、通讯通信建设、公共安全建设;娱乐享受建设包括餐饮、娱乐设施建设。加强徐州乡村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大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快计算机及网络相关配套设备、通信线路等硬件建设,在徐州主要乡村景区、乡村路口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以信息资源数据库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支撑,以乡村旅游智慧服务为核心,连接信息咨询平台、网上支付平台、和安全监测系统等,共同建立乡村旅游智慧服务系统。
2.提供电子信息服务
乡村智慧旅游服务可以为游客提供信息智能化的服务,乡村旅游公共信息咨询平台主要以徐州市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为核心,将乡村旅游社区游客服务中心、乡村酒店和乡村景区等乡村旅游产业构成咨询服务网络,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乡村旅游咨询服务,游客可以通过在线旅游手机应用主动查询乡村旅游信息,通过位于旅行社、居民社区、景区中的触摸屏等设备自助获取信息,在景区内游客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自助式导游讲解。
(二)打造乡村旅游智慧管理体系
1.打造数字监测监控系统
充分利用无线网络和现代技术对旅游数据进行监测和统计,可以提高行业管理效率和游客满意度。监控系统能帮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时发现旅游企业经营以及服务所出现的问题,实现对旅游行业的有效监管。数字监测监控系统不仅能帮助乡村旅游企I发现自身潜在的问题,还可以对空气污染、水污染等进行数据监控;为游客出行提供权威的参考数据,为政府、乡村旅游企业和游客构造一个良性互动平台。将公安消防、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与救援集合在整体中并通过数字监测监控统一指挥行动,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紧急救援及相关服务,使景区公共安全游客人身财产安全更有保障。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大数据的有效获取对徐州智慧乡村旅游的建设十分重要,智慧旅游涉及到徐州旅游业相关行业和相关部门,其涉及面较广,对建立县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智慧旅游信息交流共享机制要求较高。在智慧旅游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的前提下,信息系统之间才能互联互通、信息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对乡村主要景区、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精心打造,以统一的标准进行旅游资源数据的录入和梳理,并积极与徐州市、江苏省智慧旅游平台相对接,做到进一步升级。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智慧乡村旅游是一个全面综合复杂的系统,涉及多种现代科技工程,如云计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GIS采集等等,引进相关技术人才是徐州发展智慧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徐州有数家本科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管理方向工作的比例较低,本科以上高学历旅游人才缺口较大。政府应对相关从事乡村旅游的高学历者提供相关福利政策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有关乡村旅游相关知识和先进技术,全面提高徐州乡村旅游人才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打造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
(三)打造智慧乡村旅游营销平台
1.政府构建统一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已经融入到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旅游者选择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旅游产品的预定,旅游者可以通过手机应用预订酒店、景区门票、机票等。徐州市政府可以构建统一公共电商平台,通过政策优惠、品牌效应来引导徐州各乡村旅游企业,提供价格优惠、介绍特色线路、代销特色农产品、提供在线旅游咨询服务吸引旅游者。平台建成将会加强各乡村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扩大规模效益,形成具有独特徐州乡村旅游特色的一体化电商运营模式。
2.加大网络宣传力度
加强在新闻媒体、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告投入,拓宽促销渠道,与腾讯、新浪等门户网站展开合作,开通徐州乡村旅游官方微博,推进微信等互动服务在乡村旅游营销中的应用,建立并通过徐州智慧乡村旅游互动营销平台,全面宣传徐州乡村旅游品牌特色和各种乡村旅游节事活动,突出核心资源,比如文化瑰宝“沛县武术”“彭祖养身术”,还有每年一度的“丰县梨花节”、“丰县红富士苹果节”。通过网络媒体丰富徐州乡村形象,扩大徐州乡村旅游的影响力。
四、结语
数字乡村建设范文5
宁波市把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作为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进展的重要抓手,要求在2011年底全面完成宁波市2512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使农村居民能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农业生产各种要素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控制,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及时了解掌握生产、销售、用工信息,对农村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农业生产转型;接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学习机会,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实现农村居民素质提升;建立城乡之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和沟通的平台,实现城乡信息共享,为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管理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供一个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场所。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建服务站
为推进宁波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建设,宁波市充分利用了宁波市行政村现有的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点、宁波市农经网服务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农民信箱服务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现有的场地设施和人员,实现了资源共享,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资源,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的迅速启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推进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市远教站点原有的设备设施,提升了市远程教育站点的川正务水平,取得了站点共享共用互惠互赢的效果。同时,为了方便农村居民上网,解决农村居民上网难等问题,有效整合政府部门各类为农服务网站,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市农业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等单位,在市信息化服务中心的配合下,完成宁波市涉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软件开发工作,实现了宁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浙江农民信箱、宁波农信通、宁波农技110语音系统、宁波文化共享工程网、阿拉新宁波网、宁波农业专家系统等有效对接,并为全市各行政村开发网站系统、村务管理系统。通过数字乡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管理平台,让各级各有关部门实时地了解宁波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硬件建设情况、服务内容和服务开展情况以及大学生村官和衣村信息服务员的工作情况,便于随时了解各服务站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指导和激励考核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来自服务站的成效
宁波农村人多地少,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的就业转移和现代农业的推进,信息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成效包括: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以及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实际应用,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行业,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信息社会是社会的必然阶段,每一个人、每一个阶层都必须与信息打交道。信息技术对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起作至关重要的作用。
宁波的信息化已全面进入农村农业的方方面面,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都离不开信息化的影子。慈溪市海通公司的订单式、基地化农业,产品及生产过程全面接轨国际化要求,产品安全监管全面信息化。慈溪市浒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庄园、大棚管理信息化,监控中心可随时了解田园情况,成熟的果实随时都可上网直播,极大地方便了农产品入市销售。象山县蓄牧兽医站生猪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疫情预警、屠宰等全程信息化管理。鄞州区第二医院已对所属乡村医院的数码影片联网诊断、专家会诊,大大提高了乡村医院的诊断水平,改善了乡村医疗条件。奉化市、慈溪市等县市区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出租车调度呼叫中心,有效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
三年来,通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宣传教育培训以及“数字乡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平台的投入使用,有效地整合了宁波市各种涉农信息服务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宁波市广大农村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宁波市农经网”、“宁波市农民信箱”、“宁波市农技110”、“宁波市农信通”、“宁波市文化共享工程网”、“宁波市网络图书馆”等各涉农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提高了“阿拉新农村网”、“中国花木网”、“象山水产网”等农村电子商务网站的使用效率。
大学生进村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对大学生信息员的培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考核机制,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在农村创业,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宁波“数字乡村”农村综合信息平台有效整合了农业、科技、劳动、民政、计生、残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涉农信息,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易学便懂,操作便捷的上网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农民朋友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上网查询、交流难等实际问题,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推广使用和提高使用效率奠定了基础。
用技术赢得未来
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做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信息引导,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竞争力的增强,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把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积极开展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让农民充分利用得到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法律政策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善农民生产、农产品销售和转移就业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文明建设。把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借助于网络技术,建立城乡之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缩短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使城乡居民直接分享各种技术知识与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文明成果,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实现农业经营、农村管理的高效化,促进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构建政府、企业、农户之间互动、和谐的发展环境。把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作为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的起点。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关键是发挥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作用,要根据《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服务指南》的要求,根据宁波市农村特点,积极探索农村信息服务方式和模式,拓展服务内容,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丰富和改善农村文化生活提供信息服务,提高农村整体信息化水平。
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将各部门涉农方面的相关工作,与开展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服务工作相结合,共同推进涉农信息资源建设,进一步整合宁波市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市农经网、农民信箱和文化共享工程、社会综合治理等系统平台,探索开展农村基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合力推进宁波市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创建文明城市,为创建平安城市,为创建智慧城市作贡献。
数字乡村建设范文6
首先改变我们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真抓实干、勇于创新、看准目标、做出亮点,抓好模范党员的带头示范,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坚持学中干、干中学,不断增强推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能力,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县委重要决策部署,努力办好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和生命健康的实事。
其二,积极发展本地区特种水产抱团入股项目,打好全域整治的基础,不断寻找机遇发展村集体经济,借助本村xx路拓宽的优势,积极发掘更多的强村项目。
其三,依托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水产养殖,推广xxx改良品种,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农民、农业增收。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我村置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数字乡村一张图”,向村民提供更为便捷的数字生活服务。
其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道路改造和路灯改造,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增设体育器材、停车位。持续推进美丽乡村提标扩面,做好全村全覆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