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市场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乡村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乡村市场前景

数字乡村市场前景范文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生产方式,消费理念,价值观念。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主要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获得了长足发展。其中广播,电视,电影,网络软件服务,更是取得显著的效果。本文主要以电视剧产业和动漫产业两个典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来论述论述中国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与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内容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在IT革命的背景之下,数字内容产业以逐渐成为21世纪经济舞台上的主角。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高新科技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文化产业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我国文化产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何将我国的文化产业做出特色,如何提高文化竞争软实力。如何让我国的文化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是一个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的而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文化产业需要带上鲜明的民族特色,烙印上“中国符号”,渗透进“中国元素”。首先,不断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需要注重“品牌建设”,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品牌形象工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文化产品和服务之中。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需要深度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融入到品牌建设之中。最后,需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倡导自主创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扬。

【关键词】

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传统文化

0 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文化产业以他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亲和力逐步渗透到整个经济社会和大众生活。经济、社会和文化不断互动和融合,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有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以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为人们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网络文化,多媒体文化。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文化产业以其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可比拟的巨大经济驱动力的特征,其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并以独特的产业内涵和演进轨迹,在市场经营化的大力推进下,以产业化的规模快速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政策条件

政策支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不久,文化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文化的法制建设和管理还很滞后,面对入世后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冲突的挑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的制定;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加强管理,弘扬主弦律,保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党的十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传播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广电行业有效整合资源优势,同时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投融资体制,健全政策法规体系。鼓励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完善影视制作,有限网络,新媒体等产业政策。促进广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进而以产业化、市场化手段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2 传统文化的优势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得以永续发展的根基。传统文化包括诗、词、曲、赋、书法、国画、戏剧、传统节日、传统民俗、民族音乐、民族工艺、民族服装、民族饮食文化等。在如此浩瀚的民族文化宝库中,如何发掘民族文化的发展潜力,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中焕发活力,需要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尺度,需要大智慧,更需要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

日本和韩国在把文化产业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做得比较成功。韩国的电视剧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做得比较成熟,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四 韩国和日本文化产业对我国的借鉴

自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掀起强劲的“韩流”,韩剧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家庭生活剧、青春偶像剧、青春励志剧在我国及亚洲周边国家备受追捧。韩剧的成功是与充满着“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分不开的。

人文精神洋溢着人生理想和信念,是对真、善、美的一种追求和向往。韩剧中的人文精神包括三个方面。

2.1对普通人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尊重

韩国普遍关注平凡人社会生活的平常事,将能触动人性的人类普遍具有的爱情、亲情、友情和乡情演绎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中。容易接民大众的生活,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激发共鸣,让观众在回味中感受人家真情和人生哲理。我国在电视剧播放和影视作品的制作相关的文化产业方面可以加以借鉴。以普通人的生活为切入点,以真情、人性的温暖和朴实的风格接近观众。将精力放在“家庭剧”“校园剧”“都市剧”“乡村剧”的创作上,满足各个阶层人士的需求。最后,推向海外。

2.2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伦理道德的恪守

韩剧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具有高度的自信。韩国对本民族的文化保护、继承、发扬的比较好。一部《大长今》的走红带动了韩国饮食、旅游、服装、时尚行业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韩剧里所反映的饮食文化、礼仪文化、医道文化带浓郁的韩国民族特色。这为我国的影视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我国在电视剧拍摄、影视作品创作方面,要充分渗透“中国元素”、“中国符号”,将优秀唯美的传统文化体现在影视作品中。通过将电视剧、电影、动漫行业做成产业链。带动与影视行业相关的餐饮、服装、音乐、休闲娱乐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影视广电产业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

2.3唯美和对现念的倡导

韩剧崇尚纯真唯美,感人的亲情,烂漫的爱情,质朴的友情。韩剧中男女演员青春靓丽,演员服装优雅得体,充满着时尚元素,电视场景如诗如画,影视插曲唯美动人。这些我国都可以选择性的借鉴。把广电影视产业做得细腻、唯美、精致,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宣扬积极正面的东西,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精益求精,将我国的文化产业做成品牌,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日本动漫中,有着浓郁的日本民族特色。日本动漫集中体现了日本本民族的神话,传说,宗教,历史,道德观念,美学原则等。日本动漫中包含了日本人对自己民族历史的骄傲,对生活方式和对价值观的珍视。日本动漫技术相当成熟,总是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民族特色的文化。其制作的动漫,不知局限与只供儿童观众观看,还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观众观看。这一点,值得我国的动漫产业借鉴。我国的动漫产业需要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开发老少皆宜的动漫作品,提高文化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电视研究 》2013年第1期.曾文莉.张君昌

[2]《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 赵彦云 余毅 马文涛

数字乡村市场前景范文2

[关键词]文化创意;旅游业;集成发展

[作者简介]荆艳峰,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5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2)01-0074-04

旅游消费活动的个性化发展,使文化越来越成为旅游的灵魂。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集成发展,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集成背景

(一)体验经济来临。文化体验是人们现代旅游需求的重要内容。把古老的历史价值和现代的文化价值自然地融合起来,让旅游目的地由内而外自然尽显独特气质,并凝聚成强大的吸引力和包容力,让游客浸润其中、尽情感受,这是文化旅游的核心。以发掘文化、表现文化、营销文化来升级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在体验经济时代的发展出路。

(二)“文化旅游”兴起。2011年是“中华文化旅游”主题年,文化与旅游进一步融合成为发展的重要特色。旅游必须为人们提供融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体验消费,把观光旅游上升到文化经历、文化体验和文化欣赏的高度。而创意产业的高智能性、高附加值生产特性为旅游业指出了有效的发展路径。

(三)文化创意改革涉入深水区。文化创意产业按照结构层次划分为核心部分、扩展部分和聚合部分。核心部分有视觉艺术、文学艺术、音乐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等;扩展部分主要有传媒业(广播电视与印刷出版)、唱片业、电影业、广告业、设计业等。聚合部分主要体现在文物博物(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艺术品市场、教育产业和旅游业。

2010年11月,北京市第四批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通过认定,7个新成员中有5个以旅游文化为主题。未来,文化休闲旅游业也将和文化会展业、信息服务业等其他门类一起,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

(四)旅游业结构优化升级。好的创意是价值源泉。创意成为在低价社会中获得高价利润、在拥挤的旅游市场中使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的方式,是旅游知识经济的密集反映。旅游行业依靠文化创意提升产业内涵和实现产品升级,依靠文化内涵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跳出低成本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集成路径

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将会沿着“共生阶段融合阶段集成阶段”发展的路径不断演化(图1)。在共生阶段,旅游产业和其它创意产业类型将互相伸出触角,谋求创造适合双方发展的共同空间;在融合阶段,双方将找到并致力于开拓共同的发展模式。此时互相促进,但矛盾与合作同在,处于磨合期;在集成阶段,双方在某种层次和战略上将合二为一,环境、资本、体制和谐,形成利益综合体,达到高级协同。

现在政府支持的文化创意产业基本实现了空间上的聚集,正在努力创造协同生产的聚集机会。聚集区内市场化中介机构缺位,信息资源没有充分流动和互动,群体优势和协同优势尚未显现,集成发展的模式尚处于初期探索状态。

三、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集成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集成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这个过程需要平台,也需要催化剂。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集成应当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法律环境)下的、具有市场创新平台、体制创新平台、金融创新平台“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

(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文化创意产业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由于创意具有非排他性,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成为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一方面,通过建立技术与信息的壁垒保证旅游文化创意合理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的界定与有偿使用保证旅游文化创意的使用范围。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强。旅游文化创意如果没有保护,模仿和重复建设就会继续,这对走在创意前列的旅游企业是个沉重的打击:一方面先期投入的巨额研发费用得不到有效回收;另一方面,简单的模仿和复制形成“创一个死一个”的被动局面。对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是旅游文化创意生存与发展的必然前提。

(二)市场创新平台。创意的商业化需要市场做有效配置。由于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移情性风险较高,需要在敏捷创新的同时实现敏捷获益以回避市场风险。同时,建立健全文化创意的产权交易市场、要素交易平台,使要素按照文化旅游的发展规律在价值链上找到契合点,才能实现文化旅游的创新与提升。目前的旅游博览会和文化产业博览会承担了这样的功能。但常态化的文化旅游要素交易市场将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专业化服务,也是让旅游资源寻找文化创意的有效途径。

目前市场创新的困难是:知识产权的界定、交易和产权变动、诉讼等问题;创意的估价与市场价值的形成机制问题;为文化创意产业与生产企业、技术开发企业以及资本运营企业之间搭建交易平台的中介缺位问题;文化创意及旅游要素交易市场的形成与运行模式问题(表1)。

(三)体制创新平台。(1)管理体制的创新。旅游业辐射范围广、内涵丰富,发展旅游业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一些地方政府为适应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管理体制创新,如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协调园林、绿化、文化、文物、水务、商务、规划、国土、建设、交通等多个部门的资源。这为共同推动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2)经营体制的创新。目前将文化创意与旅游业集成经营模式有四种:一是文化创意在旅游业中的股权化经营;二是创意企业可以与旅游企业、资本运营企业、科研院所达成战略投资计划:三是文化创意通过信托、寄售等方式,或通过文化创意交易市场进行产权授权经营或转让;四是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直接经营。(3)协同研发机制创新。在旅游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文化创意的介入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但旅游业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介入形式提出更高要求。旅游文化创意必须实现通俗化、集中化、特色化和参与化。文化旅游协同创新平台可以承担触媒作用,需要研究机构、创意企业、旅游企业、生产企业、公共服务管理部门建立战略联盟,建立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形成新的旅游价值链上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形成新的组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整体产业的提升。

目前的主要困难是:自主文化创意、自主技术手段、自主营销体系、自主管理品牌的缺位和相互之间的割裂。条块分割使文化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界定不明,而科技与文化、旅游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如何开发创意与技术并行的旅游文化产品是对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和政府宏观规

划与调控提出的更加富有挑战性的要求。

(四)金融创新平台。创意文化和旅游业在融资方面一直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是创意的估价、市场前景和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担保融资和上市面临障碍。这些困难需要理论界和金融中介机构进行新的模式创新和机制摸索。

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集成的入手点

软实力构建是旅游企业未来发展的治理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在扩张的同时,通过融入旅游产业价值链环节,可以显著改变旅游产业的内容和发展走向,通过与旅游产业的整合、联动和升级,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集成可以从以下环节人手推进。

(一)影视、演艺文化与旅游业集成。启动旅游演艺项目,建设影视旅游基地。在有条件的区域,可以建立旅游扶持资金。推介旅游演出剧目以及旅游文化演出场所,整合影视体验和生态休闲的旅游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联合旅游公司、龙头企业、特色项目及餐饮单位。整体包装影视特色、演艺特色的旅游一体化运作和一站式服务。

(二)建筑文化、餐饮文化与旅游业的集成。推出美食旅游。打造主题文化旅游园。美食文化是最直接,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展示平台。可以在公众评选的基础上,认定旅游风味餐厅,推出代表当地特色餐饮的品牌小吃与菜系。同时,适当将一些具有时代色彩的工厂、仓库等变身为文化旅游创意园,建设主题博物馆,形成主题文化旅游园区。

(三)商业文化、创意文化与旅游业的集成。充分重视旅游购物,借助高科技发展“智慧旅游”。旅游商品是提高旅游品质、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元素。应建设旅游商品专属品牌,寻求旅游纪念品的销售渠道、加快建设商贸中心,助推旅游购物市场繁荣,推进旅游商品市场标准化。同时,使用高科技手段提升景区旅游体验价值,开发高科技主题公园和情景模拟体验项目,形成旅游科技创新体系;利用智能化采集、记录、整理、分析、反馈信息网络系统,对游客进行全球化全天候服务;加大信息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数字化旅游城市和智慧景区;在旅游消费的全过程推广使用信息技术;支持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引入旅游业网络化数字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推动信息化管理。

(四)民俗文化、节庆文化与旅游业的集成。大力发展民俗旅游,打造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根据四时节气变化,开办桃花节、滑雪节、登山大赛、风筝节、秧歌花会等时令活动,通过评定乡村民俗旅游村、乡村民俗旅游户等形式提高服务质量:注意民俗旅游规范化、特色化经营和民俗接待推陈出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百姓喜闻乐见、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的旅游节庆活动。

(五)养生文化、中医药文化与旅游文化的集成。积极促进“养生旅游”和“医疗旅游”。一批有生态养生功能的温泉度假村、森林公园和乡村旅游景区可以率先开发主题养生旅游项目,通过讲座研习、养生体验、短期疗养等形式提供休闲度假的旅游高端特色产品。同时,积极挖掘我国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试点建设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增加游客体验,满足高端需求。

五、结语

文化旅游将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最具发展前景的黄金产业之一。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抛开片面重视载体而不重视内涵的老路,减少盲目、重复和低俗发展,注重旅游文化体验的真实性,加强对“原生态”文化的保护,防止本源文化被世俗文化所同化、文化差异渐次衰减、文化魅力和吸引力降低等问题出现。

数字乡村市场前景范文3

关键词:农民旅游 市场开发 内需

一、农民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间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很快将成为即期旅游消费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费数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将为我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农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这也是农民旅游的一大优势。

二、农民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消费层次低

统计数字表明,在消费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镇人口旅游消费水平的1/4。农民旅游消费层次较低。

(二)针对性市场供给不足

现有旅游产品在供给内容、价格和服务网络三大方面都很难与农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接。目前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农民设计旅游产品的意识。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再就是价位问题。虽然一些农民富裕了,但农民出游一般还是能省的钱尽量会省下来,这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旅行社形成很大的反差,认为利润不大,这也是旅行社不太愿意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一个原因。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显然也不适合相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成本太高,效度也低。

(三)缺乏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

农民游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集中的出游观念一般是想到大城市里看个热闹,或者到一些宗教文化比较浓郁的地方祈神纳福,旅游意识不强,旅游观念普遍落后,对于休闲游、专项旅游等旅游形式认识不足。

(四)缺少专门服务于农民旅游团的导游人才

我国为农民旅游团服务的导游大多数都是专门为城镇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与农民游客的要求差距太大,且思想意识又大有不同,交流沟通起来相对困难,造成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制约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农民游客这一特殊群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对开拓和占领市场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一)高度重视农民旅游

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一步使农民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应将农村居民旅游纳入全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业。

(二)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我国更要加强对农民旅游的宣传力度,要使旅游丰富人生的观念深入富裕农民群体的心中。帮助农民正确认识旅游的价值,激发农民出游的热情,传输新的消费观念,创造一种适合农民旅游的出游环境。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全面规划,系统考虑,以使农民旅游适应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细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旅行社在开发农民需求的常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必须为农民旅游量体裁衣,开发和丰富农民喜爱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宗教游等,以进一步推动农民旅游。旅游企业在确定农民旅游目标市场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较富农村中的较富农民。富裕农村的旅游者在经济上与发达的城市没有多少区别,人均花费与城市旅游者比较毫不逊色。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如可以采取设立分社等方式,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四)重视人才培训工程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把培训农民导游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尽量在农民中培养自己的导游。要选择一批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对农村、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形象气质较好,会讲普通话、特殊方言的人为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全面正规的旅游知识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的导游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壮大丰富导游队伍。

(五)注重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到位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收客点的办法,还可利用一些成熟的网络来方便农民外出旅游报名。从目前来看,利用一些成熟网络来方便报名可能更为有效。因为根据农民传统心理,相信熟人总比相信看不到、摸不着的旅行社好。因此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宣传来招徕游客。要注意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以打消农村居民旅游的后顾之忧。坚决打击宰客和欺骗游客的行为,同时要做好投诉处理服务。

(六)旅游与帮助农民致富相结合

如果农民在旅游的同时,能够有助于他们发展生产和经济增收,那将是获得农民认可的可行之举。让农民在游览休闲的同时,能参观一些农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先进典型事例,如华西村、等,能受到一些启示(包括生产发展、市场运作、文化生活、农村社区建设等),开阔一下眼界,看到一些差距,产生一点触动,对农民自身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数字乡村市场前景范文4

作为一名经常在乡村一线摸爬滚打的农业技术干部,我经常深入本单位包保的四个精准扶贫联系村,帮第一书记出谋划策,和自己的联系户对接,有时还应邀为其它贫困村提供培训与技术指导。通过多次深入调研,与第一书记及乡村干部、贫困农户交流座谈,就如何当好扶贫第一书记谈一些粗鄙之见。

首先要查实情,这是搞好扶贫工作的基础。查实情就必须深入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和广大的基层干部群众融为一体,要跑遍全村,把当地的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土地资源、主要产业、区位优势、贫困人数、致贫原因、群众诉求、干部想法等基本情况都摸清楚。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其实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要多跑、多问、多记、多思,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只有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才能避免偏听偏信、以偏概全,或者靠“拍脑袋”草率做出决定,才能使后面的决策与措施更加紧贴实际、思路清晰、精准科学。2011年,我参加湖北省组织的“入万户”活动,在鄂西北某偏远山村驻点整整一个月。在此期间,我看到了一些过去坐在办公室里,或者“蜻蜓点水”式调研怎么也想不到的问题,听到了不少来自基层群众的真知灼见。一些情况和问题,只有当脚踏实地,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亲手做到,才从心底里感到震撼、才更有切身体会。一个月的驻村生活,让我对山区的“三农”情况有了一次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感到收获颇丰、受益匪浅。虽然“入万户”并没有为当地农民解决多少困难,但却查清了农村当时存在的很多突出问题,如库塘堰渠常年失修影响农业生产,乡村环境污染影响农民生活,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壳化导致种田后继无人等,这些问题汇总梳理后,为上级制定下一步农村政策、加大帮扶力度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其次要出实招,这是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出实招,就是要决策科学,将扶贫的规划与措施都抓到“点子”上,把宝贵的精准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把扶贫工作真正做到百姓的“心坎”里。山区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每个农户的情况更是大不一样,扶贫工作要求一户一策、精准施策,说到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却非常困难。首先要熟悉情况,即“查实情”要下真功夫,要真正沉在“下面”而不是浮在表面;其次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尤其是要懂得一些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有重要帮助的种养殖业方面知识和技能。很多贫困村第一书记,都是从各机关单位或企业抽调,对农村到底应该种什么、养什么,怎么种,怎么养,最后怎么加工、怎么销售并不十分清楚,这就很容易导致一些地方在扶贫时不是出“实招”,而是搞“花架子”,把大量资金投向能立竿见影、易于实施、容易出彩的地方,或者上面要求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政策扶持什么就发展什么、别人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不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而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最终群众的一些实际困难并未得到真正解决,尤其是产业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如果农民的增收来源没有解决好,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第一书记不可能都是农业专家,即使是农业专家也不可能对当地需要发展的农业产业样样精通,怎样才能做到“出实招”呢?这就需要第一书记们放下架子,甘当“学生”,设法邀请一些专家实地考察,多向专家虚心求教,必要时还要请专家参与规划,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做现场培训与技术指导,确保目标正确、规划科学,有的放矢、不打乱仗。我在帮助几个贫困村做农业产业规划与指导时,就发现一些地方的精准扶贫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产业趋同、产品相似等问题比较严重,极有可能导致一些农产品出现新一轮价格下滑。因此,在扶贫规划上,一定要立足实际,请“专业人”做“专业事”,只有这样,才能把扶贫招数做“实”,做得恰到好处。

其三要办实事,这是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无论梦想多么美好、规划多么科学,必须要有人将其落到实处。这就需要第一书记们既要善于谋事,又要善于做事,规划一旦确定,就脚踏实地去做。有的地方花费不少精力做了规划,有的甚至专门请专家帮助规划,但做好的规划却一直留在纸上、挂在墙上,或者只拿来作为展示的资本,并没有按照规划的内容与要求扎扎实实一步步推进。有的第一书记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大事、要事和推进产业建设、解决实际问题上,而是把大把的时间与精力都耗费在一些琐碎的事务上,对务虚的事情抓得很紧,表面上看扶贫工作做得漂亮,但真正的实事却没有办成几件。要办实事,要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要善于处理好主要工作与一般性工作之间的关系,既要牢牢抓住重点,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主要工作上,又要兼顾好其它工作。要搞好与所在村干部群众的协调与配合,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村主职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琐碎的事招怨ぷ鹘桓更加合适的人去做,或大家齐心协力高效率共同完成,这样才能腾出时间与精力抓真正需要自己去解决的实际问题。要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或农时季节,安排好规划确定的每一件实事的推进时间与步骤,有条不紊地加以推进,不能事事操之过急,为赶进度乱兵上阵、胡子眉毛一把抓。

其四要讲实效,这是抓精准扶贫工作的最终目的。精准扶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要靠实际效果来说话,要看当地老百姓的真实评价。要将精准扶贫工作抓出成效,仅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有科学合理的脱贫规划、有脚踏实地地办事作风还不行,还要有较强的执行力。要把“好事”真正办“好”,既要为当地干一些任期内能够见到实效的事情,还要因地制宜培育见效虽慢但适合当地发展、市场前景看好的产业,同时对贫困农民进行知识与技能培训,增强其自我“造血”发展能力,帮贫困村建立起增收脱贫的长效机制,为村里留下几件打基础、管长远,经得住时间考验、经得起群众评说的“业绩”。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对精准脱贫工作成效的考评机制,避免一些贫困村第一书记为了早日实现脱贫,在数字上想办法,在宣传上做文章,在应付检查上下功夫,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

数字乡村市场前景范文5

1.1项目名称:**区优质蔬菜基地建设

1.2项目申报单位:**区财政局、扶贫办

1.3项目承担单位:**区农牧局

1.4项目类型:新建

1.5项目地点范围:**区7个乡镇20个行政村4594户。

1.6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夏季优质蔬菜基地10个,面积12600亩,调运蔬菜良种10个。甜椒、西芹、大白菜育苗1900万株,育苗移栽面积5600亩,直播蔬菜7000亩;建工厂化育苗温室20栋;年培训农民1万人(次)。

1.7建设期限:20**年3月-10月

1.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602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150.8万元,地方配套及农民自筹451.2万元。

2项目背景

2.1项目由来

**区露地蔬菜面积年稳定在3万亩以上,蔬菜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辣椒、甜椒、西芹、南瓜、大白菜、葱头等,年产各种蔬菜1亿公斤,产值4300万元左右;其中已建成日光温室2580栋,1240余亩,年产反季节蔬菜997.6万公斤,产值890.7万元。蔬菜种植业逐步成为**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种植区域分散,种植品种混杂,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程度低,规模化经营效益差,营销组织不健全,导致蔬菜产业发展缓慢。与国内同类地区甘肃榆中县比较,我区蔬菜产业水平差距甚远,榆中县气候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与我区相当,1997年榆中县蔬菜面积仅有4500亩,采取多点示范,以点带面引导农民发展种植蔬菜。抓基地建设,建立营销组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目前榆中县蔬菜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值2.2亿元,占农业收入的45%,占人均纯收入的32%,借鉴榆中蔬菜产业发展成功的经验,在**区现有蔬菜产业的基础上,向前推进,故申请**区优质蔬菜基地建设,运用先进的育苗、良种、生物、微生态工程等技术手段为切入点,全面提升蔬菜示范基地生产水平,采用现代市场化营销手段,打通市场渠道,利用蔬菜示范基地的带动功能,逐步向规模、品种规模、优势品种规模化发展,提高蔬菜产业化水平,促进项目区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

2.2.1建设优质蔬菜基地是战略性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固原市**区是全国贫困县之一,建设优质蔬菜基地是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耕地面积减少后,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生产的需要,是巩固**区生态建设成果措施之一。加之**区粮食生产没明显的优势,虽然土地面积大,但粮食生产水平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微薄。所以以蔬菜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促进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项目区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2.2.2建设优质蔬菜基地是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的需要。

项目区现有中小型水库7座,因水土流失严重,多年淤积造成库容不足设计贮水能力的三分之一,项目区以机井水来发展灌溉,由于打井缺乏统一规划,机井布局不合理,致使灌区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给,水位明显下降,“1236”扬黄扩灌成本高;另一方面,种植粮食或胡麻、葵花等经济作物,大田漫灌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而种植蔬菜,实施保护地栽培和小畦灌溉技术,合理利用灌水资源,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水生产效益。

2.2.3建设优质蔬菜基地是培育品牌产品,增强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近年来,**区蔬菜产业虽有长足的发展,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温棚总量已发展到2580栋,年产各种蔬菜近1亿公斤,产值约4300万元。但本区蔬菜以初级产品上市,大部分销售在本地市场,没有品牌,市场竞争力差,很难占领区外市场。另外,我国加入WTO后,特别是大中城市对农产品实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以后,给**区蔬菜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强烈的挑战。因此,建设优质蔬菜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培育我区蔬菜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2.2.4提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通过设施提前育苗,在露地气温、地温等条件适宜时移栽定植,可提前上市,也可通过育苗移栽技术达到一年两茬种植,提高经济效益。根据20**年、20**年我区对脱水甜椒、西芹的试验,分别可提前采收上市27天、17天,育苗移栽麦后复种大白菜获得双重效益。

2.2.5自然条件优越

**区年平均气温6.8℃,无霜期145—160天,光照充足,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蔬菜品质较好,果菜类作物能通过越夏延至深秋,叶菜类作物7—8月上市,加之我区属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基础差,工业化程度低,化肥施用量相对较少,无土壤污染和灌水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1.3%左右,矿化度1.18g/kg,PH值7.6—8.3,地下水矿化度0.9—1.1g/L,PH值7.5,符合优质蔬菜生产的要求,具备发展优质蔬菜的优越环境条件。

2.2.6生产过程能够得到较好控制

由于当地土地面积较多,农民多年来广种薄收,靠天而种的习惯,对化肥、农药的投入较低。随着近几年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家庭养殖得到进一步扩大,肥源充足,农家肥投入较高,只要指导农民正确运用化肥,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制剂和高效低残留农药,严格轮作倒茬制度,就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生产出符合部颁标准的无公害蔬菜产品。

2.2.7技术成熟有保障

**区农业技术部门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参照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规范化管理与生产标准》,结合当地的生产条件,总结出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并且根据区内外市场需要,筛选出区域优势明显、市场前景看好的蔬菜新品种,运用育苗、节灌、微生物等技术,试验成功了西芹、绿菜花、甜椒等无公害化栽培。

**区农技推广中心现有技术干部43人,其中:高级农艺师7人、农艺师14人、助理农艺师17人,技术员5人,技术力量雄厚,先后承担过头营马园园区,杨郎蒋河园区,城郊北塬、东红“四位一体”生态项目等较大项目的建设,积累了成功的项目建设和管理经验。另外,聘请自治区蔬菜产业化协会姜黛珠农技推广研究员、兰州大学干旱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静教授作高级技术顾问,从技术服务功能、技术先进性上能确保较大规模农业项目的完成。

2.2.8市场前景广阔

固原撤地设市,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总量将不断增加。依托城市,服务市民,主动抢占本地市场,满足市民对各种新鲜蔬菜的需求,就可销售我区蔬菜产量的50%以上。

随着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调整,鼓励粮食主产区省市加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压缩了蔬菜种植面积,这样为我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加之**区地处六盘山东麓,气候相对冷凉,大部分蔬菜在本地能越夏种植,并于7、8、9、10月份成熟上市,此时正值华北、华南高温、梅雨季节,蔬菜生产处于淡季。近年来,外地菜商在此期纷纷来**区调运蔬菜,本区的部分蔬菜已进入了大的流通领域,若在蔬菜产品上,进一步抓好品质,做好产地包装和预冷处理,钻市场空档,打蔬菜销售时间差,组织营销人员和农产品经纪人,以高品位优质蔬菜占领外地市场是完全可行的。

2.2.9运输条件方便,区位优势明显

**区是宁南山区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银平公路、兰宜公路、宝中铁路、银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十分方便,有利于蔬菜产品快速度流通和外销,有利于外向型农业经济的发展。

2.2.10固原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对蔬菜产业发展特别重视,**区区委20**年初出台了“关于扩大蔬菜产业基地的意见”,要求各涉农部门和蔬菜种植乡(镇)在组织协调、资金配套方面给蔬菜生产给予大力支持。加之项目区农民有多年蔬菜种植管理经验,有优质蔬菜生产的投资能力,建设优质蔬菜基地的困难和阻力较小,也是顺利实施本项目的有利条件之一。

3项目区的选择

3.1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在清河镇、彭堡镇、头营镇、三营镇、黑城镇、寨科乡、河川乡,涉及7个乡镇的20个行政村4594户,人口22970人。区域内总耕地面积62.7万亩,其中水浇地21.6万亩(详见表1)。

3.2基本概况

3.2.1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区北部清水河河谷平川区及东部丘陵区。

3.2.2气候、土壤条件

项目区属清水河谷平川区,海拔1518—1530m,气候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以西北风为主,夏季干燥温凉,以东南风为主,春季气候多变,秋季降温迅速,年最高气温34℃,极端最低气温-28℃,项目区年平均气温6.8℃,大于等于0℃积温2750℃,年平均日照时数2520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为127.6千卡/cm2?年,生理辐射67.78千卡/cm2?年,多年平均降水量380mm,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2%,多年平均土壤蒸发量1316mm,干旱指数2.0,无霜期145—160天,土壤为淡黑垆土及轻度侵蚀缃黄土,有机质含量1.3—1.6%,PH值7.6—8.3,最大冻土层深度1.2m,地下水深度50—130m,地下水量较丰富,以旱灾、雹灾、沙尘暴、冻害等为主的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2.3灌水条件

项目区为**区的老灌区,区内有中、小型水库7座,灌溉用机井263眼,单井出水量50—80m3/h,地势平坦,配套有支、斗、毛渠灌溉系统,“1236”引黄扩灌渠穿境而过,新增灌溉面积5万亩,农民有多年灌溉种植的经验,灌溉条件方便,适宜发展蔬菜种植业。但灌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水生产效益不高。

整理3.2.4运输、电力、通讯条件

项目区在银平公路两侧,宝中铁路、银武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加之每个乡村全部通等级公路,已形成以银平、宝中、银武三条国省道为主干线,10多条县、乡公路为分支的运输网络,运输条件非常优越。电力形成了以330KV输变电工程为中心,连接紧密的5座110KV和15座35KV送变电网络,电力供应充沛。程控电话、长途数字传输、移动电话覆盖全境,可视图像、远程教育、计算机等现代通讯手段和信息设施得到了普遍应用,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条件比较发达。

3.2.5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包括清河镇、彭堡镇、头营镇、三营镇、黑城镇、寨科乡、河川乡共20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62.7万亩,其中水浇地21.6万亩,总人口17.3万人,人均耕地面积3.8亩,有大家畜4.36万头,羊11.2万只。2003年,项目区农业生产总值1.58亿元,人均有粮380公斤,人均纯收入970元。项目区种植业以粮食(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其次为经济作物(胡麻、西瓜、葵花、蔬菜),再次为林草类。粮:经:饲比例为5:3:2,项目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种植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蔬菜、瓜果产业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

4项目产品市场供需预测及销售策略

4.1**区的自然条件适合夏季反季节露地蔬菜生产,7—9月份是我国华北、华中及东南沿海地区蔬菜生产的淡季,市场大量需求甘蓝、菜花、白菜、萝卜、西芹等蔬菜,而相喜凉蔬菜能够夏季正常生产,茄果蔬菜能够越夏生产。充分利用了气候资源优势,形成了夏季反季节露地蔬菜基地,加之运用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适期播种、育苗移栽,可以错开上市,7、8、9、10四个月的蔬菜可源源不断的补给华北、华南等地,可稳定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区夏季瓜果菜面积达到3万亩左右,年总产量8750万公斤,部分瓜果菜如南瓜、西芹、夏季大白菜、胡萝卜、番茄、辣椒等外销陕西、甘肃、武汉、河南等省市,市场前景看好。

4.2宁夏的脱水菜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国内外,近几年出口量平均以30%的速度递增,出品量占世界总量的2/3。目前宁夏脱水蔬菜企业有百余家,年销售脱水蔬菜9800吨,年种植面积约11.5万亩,银南、银北等老种植区因病害严重已无法规模化生产,致使生产原料不足,企业严重受损。20**年宁夏蔬菜产业化协会、宁夏农技推广总站计划将脱水菜基地南移,在我区推广种植脱水甜椒18**亩,其经济效益是其它经济作物收入的1倍以上,而且有利于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4.3无公害化生产是蔬菜产业发展必然趋势。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面临新的挑战,面对国内外市场对蔬菜无公害化严格要求,无公害化将成为蔬菜准入市场的首要条件。**区是传统的农业区,绝大部分地区不存在“三废”污染,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施用化肥、农药的水平较低,完全适合从事有机、绿色及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根据区内外市场需求,筛选出具有一定区域优势,适合当地生产条件、市场前景看好的蔬菜品种,组织无公害化生产,尽快培育出自已的蔬菜品牌,提高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并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5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技术路线

5.1项目建设内容、规模

5.1.1建设时间:20**年3—10月。

5.1.2建设地点:**区清河镇什里、郑磨村、头营镇二营、徐河、马店、马园村,三营镇马路、孙家河村,黑城镇黑城村,彭堡镇里沟、姚磨、闫堡、吴磨、河东村,河川乡康沟、寨洼、明川、骆驼河、黄河村,寨科乡蔡川等20个行政村。

5.1.3建设内容

5.1.3.1品种:示范品种有甜椒、西芹、辣椒、大白菜、西红柿、保健南瓜、葱头、夏季萝卜、菊芋、无籽西瓜。

5.1.3.2基地面积:建设夏季优质蔬菜基地12600亩,主要为甜椒1000亩,西芹1000亩、辣椒4500亩、大白菜2500亩(春夏大白菜1000亩,麦后复种1500亩)、西红柿1000亩、南瓜500亩、南韩萝卜300亩、葱头1000亩、菊芋300亩、无籽西瓜400亩。

5.1.3.3育苗温室建造:建设日光温室育苗中心,占地面积60亩,建温室20栋,每栋占地2亩,温室净面积0.8亩。温室育苗设备、育苗穴盘、喷灌、基质;甜椒、西芹、大白菜总育苗是1900万株,其它蔬菜采取直播。

5.1.3.4科技培训:年培训农民1万人(次)。

5.1.4建设工期

本项目建设期限为20**年3月-10月。

5.2项目技术路线

突出抓好蔬菜产前环境质量控制、产中物质投入和栽培关键技术管理,推广育苗移栽,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平衡施肥,以有机肥源为主,应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等多项综合农艺技术体系。以优质蔬菜基地为依托,积极推行无公害生产,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规范无公害化生产技术规程,扩大社会性宣传,推动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发展。

6管理机构及运行方式

6.1组织管理

项目监督单位:**区财政局、扶贫办

项目管理单位:**区农牧局

项目实施单位:**区农技推广中心

项目协作单位:有关乡(镇)政府

技术依托单位:宁夏蔬菜产业化协会

自治区农技推广总站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实验室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区长任组长。项目管理单位负责督促、检查、协调项目实施;项目监督单位负责资金的拨入,并对实施单位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检查验收;项目实施单位负责项目内容建设及技术指导;项目协作单位组织协调所属农户,解决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

6.2资金管理

资金设专帐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按实施方案进行资金使用,实行财务报帐制度,按进度定期在**区扶贫办报帐,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

6.3运行机制

实行“三位一体”,一步到位的技术推广机制,即由乡镇政府、推广机构与基地农户共同发展。乡镇政府负责基地面积的落实,使任务落实到实处。技术部门结合**区“科特派“创业行动,技术人员与农户签订优质蔬菜生产技术承包合同,建立利益共同体,进行全程技术服务。农户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要求进行实施。政府支持基地农户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化组织和蔬菜产业化协会组织,负责执行蔬菜产业化的有关政策和法规,联系技术人员推广先进的管理技术,建立营销窗口,联络农村经济人,真正担负起基地牵动两头的运行机制,即示范生产基地和市场营销的义务。

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1投资估算

项目总需投资602万元,其中: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包括蔬菜种子、育苗、生物肥料、生物制剂、高效低毒农药应用等)费用514.2万元;育苗温室建造及育苗设备配套费用74.3万元;技术培训费11.5万元,不可预见费2.0万元。

7.2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总投资602万元,申请国家投资150.8万元,主要用于基地建设引种、育苗、化肥、地膜等补贴及培训费、服务费投资;地方配套及农民自筹451.2万元,主要用于蔬菜基地建设中的化肥、农药、水费等投入(详见建设内容及投资计划表2)。

7.3主要支持环节

财政扶贫资金主要支持蔬菜种子补贴34.0万元、育苗补助35.5万元、育苗温室建造费38.1万元、育苗设备(穴盘、喷灌、基质)配套费36.2万元、科技培训5万元、不可预见费2.0万元,总计150.8万元。

8项目效益评价

8.1经济效益

20**年建设1.26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可向市场提供各类鲜菜45**万公斤,平均亩产3575.4公斤,平均亩产值1595.3元,总产值达2010.1万元,扣除各类直接生产费用投入602万元,增加纯收入达1408.1万元,投产比为1∶3,一年内可收回全部投入成本,项目区种植蔬菜的农户人均新增纯收入613元,从而达到人均纯收入1583元,较项目实施前经济收入提高63.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详见投资效益表3)

8.1.1公斤成本核算

总成本=800元/栋×20栋+260元/亩×1.26万亩(人工)+592.5万元=921.7万元

单位产品成本0.19元

投资估算78.3+514.2=592.5(万元)

产品利润0.26元

投资回收期=592.5/1191.3=0.5(年),即6个月可收回投资

投资利润率=1191.3/921.7×100%=129.3%

财务净现值=(1191.3-592.5)/(1+3.2%)=580.2(万元)

财务内部报酬率=3.2%+580.2/(580.2-568.1)×2.2%=108.7%

8.1.2亩成本核算

(亩)总成本=921.7万元/1.26万亩=731.5元/亩

(亩)总投资=592.5万元/1.26万亩=470.2元/亩

亩销售费=1595.3元×5%=79.8元

亩锐金=(1595.3-79.8)×5%=75.8元

亩年纯收入=1595.3-79.8-731.5-75.8=708.2元

整理BEP=731.5/(1595.3-75.8)×100%=48%

EBP=(1595.3-731.5)/1595.3×100%=54%

8.2社会效益

建设蔬菜基地12600亩,进一步推动蔬菜无公害化生产,全面提高蔬菜品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吃得放心优质蔬菜,同时也为**区蔬菜产业开拓新的市场。另外,秋季复种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能解决项目区剩余劳动力3000人,提高项目区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脱贫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8.3生态效益

**区蔬菜生产均以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规模小,随意性大,部分农民种植蔬菜使用过量农药、化肥来获得高产,导致农田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减退。项目建成后以示范区作为样板,总结完善无公害蔬菜栽培规程,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可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效益。

9结论与建议

项目立项依据充分,技术路线科学,目标明确,完全符合国家发展农业生产政策和区域经济特色,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实施措施有力,项目实施有基础、有原料,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实施后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所以,实施该项目是可行必要的。

建设优质蔬菜基地,农民收入增加,项目区菜农良种意识、市场经济意识明显增强,栽培管理技术明显提高。实施本项目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加速项目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全面发展。

附:1、**区20**年优质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落实表1

2、优质蔬菜基地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计划表2

3、优质蔬菜基地建设投资效益表3

4、**区马园育苗温室建设内容及资金计划表4

5、日光温室切面图

6、日光温室立体结构图

数字乡村市场前景范文6

>> “劲霸・创富汇”见证中国创富力量蜕变 “劲霸・创富汇”托起创业创富梦 创富汇―创富微力量 打造品牌强势 戒烟霸掀起全国创富热 劲霸携手投石私人智库跨界打造“天蚕创新实验室”智创未来 壳牌劲霸:用户口碑成就品牌力量 中国卡车司机 赛出“劲霸精神” 创业,创富,创智 创富英才榜 乡村创富经 创富对话 创富品牌授权 小吃创富计划 “发现”创富 创富路上 创富先行 创富纪 创富指南订阅 APP创富传奇 《摆摊创富秘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劲霸·创富汇”见证中国创富力量蜕变 “劲霸·创富汇”见证中国创富力量蜕变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劲霸・创富汇”会员摆出劲霸式标准动作

“劲霸・创富汇”第三期沙龙成功举办,激活了安徽地区的创富草根们,盘活了地方资源,把散落一方的创富者们凝聚一起,加强互动与交流,这正是“劲霸・创富汇”在全国各地举办沙龙的目的之一。

作为一个深度挖掘创富力量共同探讨财富未来的交流平台,“劲霸・创富汇”自3月25日成立以来坚持以“闻道、授业、解惑、维新”为宗旨,旨在把那些通过创富来改变命运的草根创富者们会聚起来,共同把握创富脉搏,分享创富经验,探索创富实践,汇集资源,交流情感,共同打造属于自己的组织。

毋庸置疑,从2010年至今,在互联网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趋势下,一个崭新的大商业时代已经来临,面对变革,创富者们已经认识到要改变,各行各业的创富者们都将面临变革带来的巨大机会。

作为传统行业寻求改变的典型,“劲霸・创富汇”的会员们,聚能量、创财富、成为了互联网浪潮下勇于创新的开拓者,他们的转变与搏击将会带给我们新的启示。以下是两位会员代表的创富故事。 新媒体营销 直击浪潮之巅 高连民(三极传媒创始人)

4G时代开启以来,移动互联网势头更胜。基于大数据的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客户端开发趋于便捷化。在危机与机遇并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挑战。要么被时代颠覆而死,要么率先自我颠覆而生,这是一场颠覆与自我颠覆的革命之战。如何迎接浪潮,融入互联网思维,运用新媒体营销,将是传统企业转型的重中之重。

要想在浪潮冲击下站稳脚跟,就决不能一成不变。从个人生命体验来说,接触新事物是人的天性,改变不同的生活轨迹对人生来说是一种经历,更是一份财富。41岁的高连民可以算得上是这样一个有梦想、有激情,敢于不断挑战新事物的杰出代表。

毕业后近10年的保险公司职员经历并没有磨灭掉他心中对于创业的渴望,2005年开始他转战创业领域开始做零售,凭借着聪明的经商头脑,他利用差价模式和跨区域销售等玩法,轻而易举地做到了高于同水平2到3倍的销量成绩。可是就在生意风生水起时,他又改变了主意。

一直以来善于学习和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都让他走到了大多数人的前面。当大部分传统创富人群仍在固有模式中深耕细作时,他已经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潮的到来,但零售行业的周边和人文环境的相对简单,不足以支撑他的才华和梦想,文科出身喜欢文艺的他,想在文化创意领域获得更大的舞台。 三极传媒创始人高连民 海南旅游业资源丰富 亟待整合

2012年他开始考察海南的旅游市场,探索商业模式。他发现海南旅游产业发达的同时,导游的质量参差不齐,对当地旅游的发展起到了相当严重的制约作用。传统旅游是把增值模式做到最极致的地方,旅游可以零负团费,但是需要“增值服务”来填充这个缺口。而这些增值服务往往是无价值的,多以高利润的购物为主。基于此,2013年他终于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公司――三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第一个做的就是微导游项目。他在微信上搭建了一个名为微导游的公众平台,使得游客和导游可以直接联系,通过服务费直接体现导游的服务价值,逐渐赢得高品质游客的认可。后来他又通过自媒体营销,为一些城市和传统景区做宣传,获取了一定的效益。

除此之外,他发现海南旅游地产众多,空的楼盘不能盘活,优质资源白白浪费,楼房的存量需要十余年才能完全消化,让人触目惊心。他认为今后旅游综合体的发展会非常成熟,无景点旅游可能大行其道。而三亚候鸟经济发达,中老年人更愿意用旅行这种方式进行自我养生,年轻白领旅途办公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旅行者将渐渐向“修行者”过渡。在看到海南的中线和西线旅游资源丰富却没有得到整合时,他看到了商机。做一个接地气的文化旅游项目,注重交互体验的“裸心港”基地的想法应运而生。

对于旅游本身,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传统的旅行社整合时,通常都是为了设计线路把旅游景点做成简单的串联,没有灵魂的东西注入,开发索然无味。而现如今,旅游更大的目的是去当地体验风土人情,进行社交活动。体验人心,注重交流,是旅游带给人的最美的享受。搭建这样一个旅游综合体,是旅游行业的一个创新之举。

传统的市场细分理论就是服务你所爱的人;新兴的粉丝经济理论就是服务爱你的人。大数据让两者完美融合。今年7月份,他的公司联合“K友汇”与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举办了一场名为“自媒体大咖游琼海”的活动,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通过无景区、无门票的旅游体验方式,享受到自然的田园风光,让参与者有了自发想要分享这一活动的心情。短时间内,自媒体集中发力,迅速形成旅游新热点。

在“裸心港”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以乐东县为支点,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电影《三十三号公路》正在筹备当中。如此多的新媒体营销方式,让粉丝不断聚集,凝聚力更胜以往。在移动互联网和粉丝经济交融的今天,“服务于你爱并且爱你的人”有了更加便捷的方式和途径,大数据运用和众筹实践为O2O创新插上了翅膀。 迎接浪潮顺势而为 开拓市场瞄准商机 孙昭文(劲霸广西地区总经理)

孙昭文,生于广东,2011年进入劲霸男装,现为职业经理人。在这不算长的4年间,他经历了从服装行业的春天到冬天,又从冬天逐渐回暖的过程。传统行业面对移动互联网浪潮冲袭该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了每个经理人正在摸索的道路。

奔赴107个店面 不畏艰辛

2012年正值服装行业的冬天,整个市场持续低迷,他的分销团队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对行业前景甚是堪忧。加盟商由此出现信心不足,想要撤出服装行业的状况不断上演。为了稳定军心,在短短的2个多月之内,他走访了广西和海南两个地区总共107个加盟店面。为了能把公司对于整个团队的关爱和支持传达下去,他日夜兼程、舟车劳顿,不断辗转在各个店面之间,却从没有畏惧艰辛。

与他同行的通常有三四个人,包括负责加盟商管理的、负责商品的,还有负责运营的同事。运营团队一直不断奔波,没有停歇。回想起那个时候,他感慨真的是很辛苦,但也很快乐,因为能切实给加盟商以帮助。在进入每个店面后,他都要一一与店员交流,并进行销售技能和产品知识的培训,为他们分析市场前景、品牌优势,找出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和不足,为店员们树立信心。同时,询问各店铺的情况,比如在发现缺少资金、货品调配慢等问题后,立刻做出解决方案,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整合公司货物资源,保证生意正常进行。其中海南省儋州市的一个加盟商,生意一直不见好转,已经有了关掉店面的打算。孙昭文到来之后,帮加盟商做了合理的规划,并派专人进行驻店帮扶。一个月内该店业绩提升了20%,到如今两个店的生意依然红火。 新媒体的初尝试

对零售业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多种渠道与客户进行互动,实现一体化的、无缝的、全过程的、高水平的客户体验,这个核心就是互联网零售与实体店零售要做好融合。用户体验至上、找到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把握移动营销新模型都成为了重点。

毋庸置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崛起以及移动支付方式的革新,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在更改消费者的购物习惯,网络购物的异军突起以及各类电商平台的疯狂生长,也无时无刻不威胁着实体零售商的生存环境。目前,劲霸公司也在尝试着O2O的商业模式。在微信上设立公众号,除了做通常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推广,注重突出产品核心竞争力外,还做一些营销活动的策划、VIP活动的推广。目的是让消费者感受到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穿衣,更多的是心灵层次上的搭建。并且,每个店都有微信群,并通过朋友圈对周边和地区的VIP会员进行维护和推广。根据反馈结果显示,这样尝试的店都得到了良好的效应。但是截至目前,微营销的系统化仍在逐步的加强当中。 劲霸广西地区总经理 孙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