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范文1
为了了解旬邑县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农业行政决策部门提供较为准确的良好建议,我们以陕西省粮食生产成本调查活动的通知精神为基准,按照一般农户、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各层次分别调查5户的要求进行选样调查。其调查方法采取进村入户问卷式进行,主要作物为玉米。
1 调查结果
1.1一般农户调查情况
家庭基本情况,调查5户,总人口23人,户均4.6人;劳动力9个,户均1.8个;粮食种植面积2466.7m2,户均4933.3 m2,人均1066.7 m2;粮食收入56640元,户均11328元,人均2462.6元,667 m2产值1530.8元;家庭总收入96020元,粮食收入占家庭总收入59%;土地流转,5户总流转9800 m2,户均1960 m2。流转费80元/667 m2(半山区塬面旱地)。玉米生产成本,667m2成本1057元,其中劳动力投入540 元,物资投入317元,动力投入100元,租赁费80元。粮食惠农政策意向调研,对惠农政策的评价,皆为基本满意。惠农政策对家庭收入的作用为有作用,但对纯收入增长缓慢;惠农补贴应补在哪个方面,多为种子和化肥;对惠农补贴及项目补贴的建议为加大力度。
1.2种粮大户调查情况
家庭基本情况,调查5户,总人口24人,户均4.8人;劳动力10个,户均2个;粮食种植面积22666.7 m2,户均45333.3 m2,人均9466.7 m2;粮食收入512500元,户均102500元,人均21354.2元,667 m2产值1507.4元;家庭总收入514600元,粮食收入占家庭总收入99.6%;土地流转,5户总流转198000 m2,户均29600 m2;流转费184元/667 m2(马栏山川道地)。玉米生产成本,667m2成本1145元,其中劳动本文由收集整理力投入416元,物资投入359元,动力投入184元,租赁费184元。粮食惠农政策意向调研,对惠农政策的评价,皆为基本满意。惠农政策对家庭收入的作用为有作用,但对纯收入增长缓慢。惠农补贴应补在哪个方面,皆为化肥。对惠农补贴及项目补贴的建议为直接补在化肥和农业机械上,以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3粮食专业合作社户调查情况
家庭基本情况,调查5户,总人口21人,户均4.2人;劳动力10个,户均2个;粮食种植面积103333.3 m2,户均20666.7 m2,人均4920 m2;粮食总收入233940元,户均46788元,人均11140元,667 m2产值1509.3元;家庭总收入282732元,粮食收入占家庭总收入82.7%;土地流转,5户总流转79333.3 m2,户均15866.7 m2。流转费176元/667 m2(塬区旱地)。玉米生产成本,667 m2成本1245元,其中劳动力投入524元,物资投入360元,动力投入185元,租赁费176元。粮食惠农政策意向调研,对惠农政策的评价,皆为基本满意;惠农政策对家庭收入的作用为有作用,但对纯收入增长缓慢。惠农补贴应补在哪个方面,皆为化肥;对惠农补贴及项目补贴的建议为直接补在农业机械上。
1.4国家惠农补贴情况
粮食直补8元,良种补贴10元,玉米地膜补贴10元,农资综合补贴71.76元,合计每667 m2总补贴99.76元。
2 结果分析
在粮食生产成本构成中主要有劳动力投入、物资投入、动力投入和租赁费投入,各占比重分析见下表:
2.1在667m2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投入位居第一
一般农户劳动力投入占51.1%,种粮大户占36.3%,粮食专业合作社户占42.1%。
2.2物资投入居第二位
一般农户投入占30%,种粮大户占31.4%,粮食专业合作社户占28.9%。
2.3租赁投入居第三位
一般农户投入占9.5%,种粮大户占16.1%,粮食专业合作社户占14.1%。
2.4动力投入居第四位
一般农户投入占9.4%,种粮大户占16.1%,粮食专业合作社户占14.9%。
3 存在问题
3.1 农业生产劳动力后继乏人
调查中了解到农业用工十分短缺,尤其是山区一带,工价偏高,一般工价60~100元,平均每个工日价为80元。农工活既苦又累,大部分打工者岁数偏大。
3.2 农业机械化程度水平较低
调查中动力投入位居最后,而劳动力投入位居第一,便说明了这一点。其主要原因是机械费用偏高,限制了一般农户的使用积极性。
3.3 粮食生产纯收入较低
农民粮食生产成本若将劳动力成本算在其内纯收入很低。调查中一般农户667m2纯收入为473.8元,种粮大户每667m2纯收入为362.4元,粮食专业合作社户667 m2纯收入为264.3元。农民种粮的收入实质多为自己的劳动力收入,造成成本高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费用和农资费用偏高。
4 投资建议
4.1 加大惠农投资力度
在调查问卷“对惠农政策有何建议”中,基本都是建议国家继续加大惠农投资力度,以解决农资费用偏高的问题。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范文2
一、传统对策题发生了新变化
传统的对策类试题是根据问题分析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制定对策解决问题。如:2011年国考市地级综合类申论第三题。
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明确。
让我们根据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依据原因制定对策盘活农村教育资源。这种传统的对策类试题在2010年下半年9月18日联考中发生了新变化。
“给定材料7”提到,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请结合资料内容,谈谈得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20分)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300字以内。由传统的分析原因,由有因制定对策;变成了给出相应对策,然后根据问题和给定的对策寻找制定对策的原因。
二、对策判断分析
传统对策题是依据原因,制定对策,解决问题。而对策的判断分析类试题则是直接给出一个或多个对策,让考生判断对策的正误并谈依据或进行修改。如2009年国考第三题的第二问题:
某学术团体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我国粮食问题召开研讨会,在关于解决问题对策的讨论中,有人发表了“四点对策”:
其一,建议加大农业投入,以使粮食产量满足人类不断增加的需求,我国粮食生产有很大潜力,只要持续加大农业投资,我国的粮食产量就不仅完全可以在长期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可以保证出口。
其二,建议科学地分配全球粮食,近年随着全球能源供需矛盾凸显,石油价格上涨,一些国家把粮食加工生产成生物燃料。当欧美一部分人填满他们油箱的时候,很多人正为如何填饱他们的胃而苦苦挣扎,要优先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科学地解决全球有限粮食合理分配的问题。
其三,建议大力倡导粮食节约,据某市场调查显示,该市饮食行业及单位食堂的就餐者,平均每人每天浪费大米14克,每天浪费大米多达7000公斤,如果在全国调查,粮食浪费一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要厉行节约,这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保证。
其四,建议切实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国际组织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关政策和指导,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向受到粮价攀升冲击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近期紧急粮食援助,并对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在长期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给予切实帮助。
这“四点对策”,内容上,表述都存在问题,请指出这份“对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20分)
要求:1.明确提出存在哪些问题;
2.写出相关的修改意见( 包括写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条例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让考生对“四点对策”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
三、政策对比分析类
政策对比分析是让考生将两个地区或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比较分析,不论是现实工作中的政策还是申论中的对策,都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对政策的比较分析,其本质也是对对策的判断与分析。如:2010年河南省政法干警申论考试中依据给定材料4、5,比较广东、重庆户籍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异同。
要求: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范文3
【关键词】粮食;生产现状;未来发展;建议
临潭县属典型的高寒阴湿和半干旱区,地形自西向东倾斜,海拔2230~3960m,平均气温3.2℃,相对无霜期65d,全县辖16个乡镇,141个村民委员会,717个村民小组,总土地面积1565.8km2,耕地面积17533hm2,人口1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3.3 万人,占总人口的90%。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粮食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县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确保稳定和国民经济全面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地认识临潭的粮食生产现状和保证粮食安全生产仍然是全县人民最关注的重大问题。我们应该从干旱少雨的县情出发,高度重视发展旱作农业,始终把发展旱作农业放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出位置来抓。
1 我县粮食生产的现状
1985~1991年改革开放阶段,农村实行,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加上农民对粮食生产靠科技、靠投入的认识逐渐增强,使农村绝大多数群众逐渐解决了温饱问题。1992~1998年,由于大面积推广小麦、青稞、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地膜覆盖、膜测沟播、全膜覆土栽培技术,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粮食作物产量显著提高。1999年至今,抗旱、抗病、抗倒伏品种的大量引进和粮食作物丰产栽培技术措施的大量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增加了科技含量和农牧民收入,使临潭农牧民从温饱逐步向小康水平迈进。
2 粮食安全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2.1 人粮矛盾突出
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粮食需求总量不断增加,粮食的供需矛盾很突出。
2.2 自然条件与粮食增产的矛盾
由于我县经济比较落后,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粮食生产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现有耕地中山旱地占80%以上,农业发展依然面临着旱灾威胁,抗旱生产仍然处于被动局面。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投入严重不足,抗灾能力不强;二是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先进技术的普及难度大;三是水土流失,耕地整体质量下降,粮食生产缺乏安全保障。
2.3 耕地减少与粮食安全的矛盾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农业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小城镇建设及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的实施,耕地势必减少,粮地矛盾也必然加剧。
3 确保我县粮食安全的措施和建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为了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初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控制人口,保护耕地
必须进一步强化控制人口增长,切实保护宜农耕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在退耕还林还草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山顶植树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被子,川地种植药材鼓钱袋子”的农业结构调整模式,坚持封山禁牧,要先治荒、治坡,再逐步扩大,不搞一刀切。
3.2 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从我县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看,现有耕地中85%左右属中低产田,缺水少肥,管理粗放,粮食单产很低,今后必须大力推广以平衡施肥和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粮、经、饲三元结构种植技术、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培肥地力技术、以机械深松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以抗耐旱品种为主的生物抗旱技术、以膜测沟播、地膜覆盖、全膜覆土种植为主的抗旱播种技术、以精量半精量为主的高效播种技术和以农作物病虫害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促进粮食作物高产、高效,这些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可以明显的提高抗旱科技水平。一般一项高产栽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可增加单产10%左右,如果采用新的组装配套技术,对病、虫、草、鼠害的损失可控制在20%~30%,则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120000~180000t。
3.3 因地制宜,处理好优质与丰产的关系
由于我县春秋相连、长冬无夏,春季倒春寒现象严重,旱灾、雹灾及洪灾发生频繁,使得粮食生产基本处于低水平的产需平衡状态,粮食生产的方向应以增产为主、兼顾优质,应顺应天时和作物生长规律,大力发展马铃薯、青稞、小麦、畜牧业等优势产业,力求降水期和作物需水期相吻合,着力缓解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4 落实政策,增加科技投入
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依靠提价保护农民利益的余地不会很大,政府保护粮食生产的主要措施应放在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上,在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要从国民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全局出发,在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上作重大调整,从正面引导和提高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确保农民增收。切实重视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增加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以有效支撑全县粮食安全和稳定增长,确保全县国民经济整体有序的快速发展。这样不仅可促进农业的发展,而且可保持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土壤的生产能力,促进粮、经、饲作物产量的提高,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
3.5 通过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农牧民素质
在粮食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型农牧民当做一项根本措施来抓,有针对性地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培训骨干农牧民,兼顾一般农牧民,造就一批新型实用人才。培训内容要以现代适用技术为主,要精确化、有可操作性,突出区域优势产业;内容设计要以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为主,同时提高农牧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训方式以实践培训、现场教学、短期培训为主,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并以村为单元,进村入户,实行就地培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由县、乡、村三级机构组成的管理体系,县一级主要负责制定区域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培训项目的具体落实,根据需求确定培训目标,加强培训工作监督检查,村一级主要是根据当地主导产业提出培训需求,组织农民参加培训。
3.6 大力培育发展粮食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粮食龙头企业是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引导生产、扶持基地和对国内外市场拓展的功能。要重点围绕青稞、马铃薯、小麦等优势产业培育龙头企业,要按照"壮大一批、改造一批、发展一批、引进一批"的原则,扩大经营规模,增强辐射面。同时,积极鼓励粮食企业不断更新设备和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从粗放式经营不断向精细加工方向转变,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争取更多龙头企业进入国家级和省、市自治区级龙头企业行列,形成加工能力强、开放力度大,服务功能齐全、能带动一片或整个产业的发展格局。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范文4
研究背景
粮食是人民生活必需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应主要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顺畅国内粮食流通储备体系、保证粮食进出口能力等方面着手。自2004 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5 年实现了粮食大丰收,粮食自给率高于95%,粮食生产与进口压力不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顺畅国内粮食流通渠道。2008 年,面对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粮食出口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粮食价格爆涨甚至粮食供应紧张的现象;而在中国,恰逢粮食增产,实际情况是市场粮价稳定、粮食主产区的粮农卖粮难。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的粮食流通渠道不畅,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对接存在问题,粮食收购市场中生产者、中间商、终端收购分销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性差。因此,分析并理顺粮食收购市场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对解决中国粮食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模型评价执行效果
面对复杂多变的粮食购销形势,为了避免出现谷贱伤农和粮价大幅波动,国家于2004年出台并实施了以最低收购价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托市政策。到2010年为止,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范围依然有严格规定,一般是主要粮食品种的重点主产区,如早籼稻主要是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西等省区;中晚稻主要是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吉林、黑龙江、广西、江苏、辽宁、河南等省区;小麦则主要是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等省。
下面我们以中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区域(安徽、黑龙江、江苏)和非执行区域(山东)为目标,对最低收购价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
可以发现在政策执行前,评价模显示给出的分数显示粮食生产有走下坡路的趋势,但是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的开始执行以来,执行区内粮食生产趋势开始逆转,并且持续向好,2008年以后都处于中上水平运行。而作为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非执行区的山东,虽然有所好转,但却反复不定。
总结与讨论
总结:根据粮食种植面积评价体系可知,众多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四个公因子,分别为经济因子、作物因子、自然因子和农村因子,且前两个因子承担了83.3%解释权,所以要对粮食种植进行优化,首先是要促进整体经济发展起来,这样才是发展之道,其次是可以适当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增加或缩减部分作物的种植面积。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范文5
关键词:粮食贸易结构;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食物,粮食关系着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安全。近年来,中国粮食贸易呈现出进口额攀升,出口量下滑的状况。可以说,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以及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正在从21世纪初的粮食出口国逐渐转变为世界主要粮食进口国,而且贸易逆差正在不断的扩大。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引发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危机,因此,研究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贸易情况是很重要的。
一、中国主要粮食产品贸易情况分析
1.进出口产品结构
中国粮食贸易主要集中在大豆、小麦、水稻和玉米上。大豆进口量据首位,高达80%,出口量也占粮食出口总量的30%,贸易逆差是最显著的。由于近年来生物燃料快速发展,国内玉米需求大幅增加, 2012年玉米总进口16.89亿美元,出口15.88亿美元,逆差接近1亿美元。小麦、水稻的进出口量相对稳定,但也出现逆差。
2.进出口市场结构
北美和欧洲是目前世界粮食最大的出口地区;其中美国是粮食出口总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粮食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进口来源市场。中国的小麦主要来源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玉米来源于美国、东盟和印度,水稻和大豆几乎分别被东盟和美国所垄断。中国粮食出口市场呈相对分散状态,韩国、日本和东盟所占比重略大。其中小麦出口面向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玉米主要出口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韩国是我国水稻最大出口市场。
3.中国粮食贸易竞争力
首先,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角度看。近年来,中国水稻市场占有率水平据世界第7至9位,平均水平为2.41%。水稻国际市场占有率很小,近年平均水平不到1%。2008年前中国玉米国际市场占有率位于世界前7位,但2009年以来市场份额明显缩小,竞争业绩下降。
第二,从贸易竞争指数分析。如表1以玉米和小麦为例,在中国,玉米和小麦生产总量还是很高的,但是TC指数均为负值,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却几乎不具备竞争优势,并且与世界主要出口国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表1 2013年主要出口国小麦、玉米TC指数
阿根廷 中国 法国 美国
小麦 1.00 -0.99 0.94 0.76
玉米 0.99 -0.94 0.69 0.93
二、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
1.粮食外贸依存度升高
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农田面积缩小,加之生产能力欠佳,我国粮食产量不能完全满足粮食需求量,自给率呈现下降的趋势。据农业部预计2020年中国的粮食供需缺口将达到0.29亿吨。为了弥补供需缺口,中国必然扩大粮食的进口量,粮食进口外贸依存度从2000年的0.18%猛增到2012年的0.50%,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粮食外贸依存度的不断升高给中国粮食安全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2.粮食国际竞争力较弱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我国的粮食生产沿袭祖先粗放式的生产模式,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由此导致了我国粮食产品品质难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粮食生产总投入,特别是人工成本的不断加大,使得粮食生产成本也就逐渐加大,由此导致粮食出口贸易利润空间缩小,国际竞争力较弱。
3.粮食贸易结构问题突出
首先,从产品上看,中国粮食出口规模不稳定,数量波动较大。品种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由于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水平不先进,出口的粮食产品多为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产品生产过程无法达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因此也面临技术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的风险。再者,我国主要粮食产品进口来源集中在少数几个来源国或地区,几乎被北美、欧洲几个国家所垄断。进口来源国的经济、政策变动都会对中国粮食进口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三、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健康发展策略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策略要紧紧围绕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加快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提高我国粮食的国际竞争力开展,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1.加快粮食生产结构调整
粮食生产上,首先必须转变粮食生产方式,积极推进粮食的生产现代化发展进程。其次,要提高粮食质量,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粮食的经营方面,实现粮食从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走专业化、产业化的道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提高质量。
2.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和补贴力度
政府应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提供粮食出口保障金。另外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以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业,生产高品质的粮食产品,提高我国粮食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走品牌战略创立绿色粮食产品品牌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食品也越来越得到国内外人们的推崇。以绿色品牌为主导,来生产高质量的粮食产品必定有利于扩张我国粮食产品的海外市场,提高我国粮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粮食产品更应当树立自己的粮食品牌,让品牌成为我们走向世界市场的通行证。
4.建立预警机制提高诉讼能力
随着各国贸易壁垒的不断抬升,中国粮食产品价格已经无法成为优势,低价常常成为其他国家控告我们倾销的理由。再者,较低水平的生产加工能力,也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贸易壁垒。因此我国在粮食产品出口的时候,就应当做好应对反倾销、应对贸易壁垒的准备,建立预警机制,规避问题、积极应诉。
参考文献:
[1]王新华.中国粮食贸易问题研究综述[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3(03).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范文6
关键词 :水土资源;粮食安全价值;粮食生产;黄淮海地区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随着人口数量和人均粮食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需求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粮食生产收益水平较低,且各地区粮食生产水平差距较大,粮食区域间流动和分配成为满足粮食需求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水土资源是进行粮食生产必不可缺的基础,与粮食安全休戚相关。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具有提供食物和原材料的经济产出功能,提供就业、养老和粮食安全的社会保障功能和调节气候、净化大气、涵养水源等生态服务功能。这些客观的效用和功能表明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蕴含在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承担了宏观层次粮食安全的社会保障功能,粮食的区域间调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水土资源紧缺的问题。水土资源价值评估是完善资源产品价格,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目前国内外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农地估价、耕地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以及水资源经济价值等角度对水土资源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构建了核算水土资源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但核算社会价值的研究较少,仅集中于对耕地资源社会保障和就业价值,尚未对水土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进行系统核算和研究。本文首次探讨和核算水土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对于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和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所指的黄淮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7个省市,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同时黄淮海地区内部粮食生产水平很不平衡,该地区是研究水土资源粮食安全价值的最佳样区。
1 计算方法
粮食安全价值的内涵是指投入到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对于确保区域粮食安全所发挥的效用。水土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集中表现为生产粮食作物对区域粮食安全的作用,以及粮食产区对本地区和消费区粮食安全的支撑功能。核算粮食安全价值的总体思路是,首先计算投入到单位粮食产品中的水土资源数量,然后根据粮食产品价格和区域粮食安全水平计算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所承担的区域粮食安全的社会价值。
虚拟水是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1]。从粮食生产角度看,虚拟水就是粮食生产中所实际利用的水资源数量,这依赖于产品的生产条件和用水效益等因素。单一粮食作物产品虚拟水含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Vci=WciYci(1)
式中:Vci―区域i粮食作物c单位重量的虚拟水含量(m3/kg);Wci―区域i粮食作物c的需水量(m3/hm2);Yci―区域i粮食作物c的单产(kg/hm2)。
根据《中国农业需水和节水农业高效建设》提供的中等干旱年黄淮海地区各省市主要粮食作物需水量[2]。区域内各类粮食作物虚拟水含量与相应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加权求和得到区域单位粮食作物产量的虚拟水含量。
Vi=∑ic=1Vci×λc(2)
式中:Vi―区域i单位粮食产量虚拟水含量(m3/kg);λc― 各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j―区域i粮食作物种类。区域粮食生产中的水资源粮食安全价值为:
P水=PigVi×Qwi×Ks(3)
式中:P水 ―水资源粮食安全的价值(元);Pig―区域i单位产量粮食价格(元/kg);Qwi―区域i粮食作物总耗水量;Ks― 粮食安全价值修正系数;Vi含义同上。
根据虚拟水理论,国内专家[3]提出了虚拟土的概念。粮食作物的虚拟土含量就是蕴含于粮食产品和服务中的土地资源数量。单一粮食作物产品虚拟土量(hm2/kg)可用粮食播种面积单产的倒数来表示。单一粮食作物虚拟土含量与各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加权得到区域单位粮食作物产量(Si)的虚拟土含量。区域i粮食生产中的土地资源粮食安全价值为:
P土=PigSi×Qli×KS(4)
式中:P土 ―土地资源承载粮食安全的价值(元);Pig―区域i单位产量粮食价格(元/kg);Qli―区域i粮食作物播种面积;Si―区域i单位粮食产量虚拟土含量(hm2/kg)。
区域粮食安全水平与人口、消费水平等因素相关。本文用人均粮食占有量指标对水土资源承担的粮食安全的社会价值进行修正,以强调和明确不同区域承担的社会价值的差异[4]。修正系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KS=XiX(5)
式中:KS― 粮食安全价值修正系数;Xi―区域人均粮食占有量(kg/人);X―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kg/人)。
其中KS>1,说明该地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所产粮食除供应本地人口需求外仍有盈余,对确保全国粮食安全具有积极贡献;KS
白?玮等:黄淮海地区水土资源粮食安全价值核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1期2 结果与分析
2.1 水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
2.1.1 单一粮食产品虚拟水含量
黄淮海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包括稻米、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根据公式(1),结合作物需水量数据和2007年黄淮海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得到2007年黄淮海地区单一粮食产品虚拟水含量,如下表。
黄淮海地区各省市稻谷虚拟水含量较高,小麦处于中等水平,而玉米的虚拟水含量最低。江苏省各类粮食作物的虚拟水含量最低,而河北省粮食作物虚拟水含量最高,其余各省市作物虚拟水含量差距较小。
2.1.2 黄淮海地区粮食作物耗水量
作物耗水量是作物在一定条件下生长发育实际需水量。单一粮食作物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在数值上等于单一粮食作物耗水系数,根据公式(2)利用2007年粮食作物播
面积单产和播种面积得到区域粮食作物总耗水量。具体数据见下表。
江苏省和安徽省稻谷的播种面积较大,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2%和34%;其余五省市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比例较大;江苏省各类作物虚拟水含量水平较低,而其余各省市稻谷的虚拟水含量高于小麦和玉米的虚拟水含量。北京市和江苏省的作物耗水系数最小,河北省和安徽省的作物耗水系数最高,其余各省市的作物耗水系数处于中等水平。2007年江苏、山东和河南省的粮食播种面积单产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河北省、安徽省、山东省和河南省的粮食播种面积较大,受到以上因素的综合影响,2007年河南省粮食作物耗水量最大,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和山东省的粮食生产总耗水量处于中等水平,而北京市和天津市粮食生产耗水量最低。
2.1.3 水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
根据公式(3)和(5),结合2007年黄淮海地区各省市粮食价格[5],得到水资源承担的粮食安全价值。具体计算价值如下表。
2.2 土地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
2.2.1 黄淮海地区单一粮食作物产品虚拟土含量
黄淮海地区各省市虚拟土量计算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可看出,与稻谷相比,黄淮海地区各省市小麦和玉米虚拟土含量较高。其他作物的虚拟土含量高于三类主要粮食作物的水平。
2.2.2 土地资源承担的粮食安全价值
根据公式(4)和(5)得到2007年黄淮海地区土地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结果如下表。
由于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不同,单位粮食产品中蕴含的土地资源数量也不同。从上表可以看出,河北和安徽单位粮食作物虚拟土含量较高,即单位粮食产品所需要的土地资源数量较多,土地资源的粮食生产能力较低,天津、北京和河南粮食生产虚拟土含量处于中等水平,而江苏省和山东省的虚拟土含量水平最低。
根据粮食安全价值修正系数的涵义,可得出北京和天津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远小于全国水平,两市本地粮食生产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本地需求,对全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较低。河北、江苏等五省的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全国水平。实际上河北和江苏等五省承担了一定的粮食外调任务,对于确保全国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粮食价格、播种面积、虚拟土含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黄淮海平原五省两市土地资源承担的粮食安全价值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河南省和山东省粮食生产中的土地资源承担的粮食安全价值最高;河北省、江苏省和安徽省土地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较高;北京市和天津市价值最低。
3 黄淮海平原水土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实现情况及政策建议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范畴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具有效用的整体性,针对一国公民而言,又具有受益的不可排他性。但随着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实现的难度越来越大,粮食安全具有竞争性,粮食安全属于拥挤性公共物品。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分析,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的效用不在于粮食产品或者水土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而更重要的是作为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为一个国家提供了粮食安全保障。水土资源的粮食安全概念具有整体性和区域性的特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种粮农民三方的利益和责任。我国中央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例如通过设置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率和粮食产量等政绩考核指标激发地方政府保护粮食生产水土资源和重视粮食安全。但作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目前黄淮海平原水土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实现情况体现为两个特点:一是不同区域在粮食安全目标下承担的成本和效益不对等,即各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粮食安全价值差异较大;二是水土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尚未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黄淮海平原五省二市水土条件差异较大,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匀,各地方政府保护资源的成本收益情况差距较大。河北、江苏、山东、安徽和河南省作为粮食输出地为粮食调入地区额外承担了粮食生产责任而没有得到任何利益补偿,为了满足粮食生产要求而将水土资源额外配置到粮食生产领域,放弃了资源用于非农生产所获得的机会成本,造成资源利用经济效益损失。这造成了地方政府粮食生产和水土资源保护积极性不高,在一定条件下,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会理性地促进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非农化,利用保护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的动力不足。长此以往,不利于我国粮食安全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7]。
为了发挥地方政府利用保护水土资源促进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建议采用粮食安全补贴的形式弥补水土资源粮食安全价值的缺失[8]。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共同承担了粮食生产的基础和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因此应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二者的粮食安全价值总和作为确定区域粮食安全补贴的重要标准。为了平衡地方政府承担粮食生产的责任和因此损失的机会成本,粮食调入地区应承担起粮食调出地区的粮食安全补贴。粮食安全补贴金额的确定方法如下:首先中央政府采用统一的方法核算年度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两类资源粮食安全价值的总和处以该区域当年的粮食总产量,得到单位产量的粮食安全价值;然后中央政府根据区域粮食生产水平划分主要粮食调入和调出地区,粮食调出区单位产量的粮食安全价值乘以调出量即为应获得的粮食安全补贴。粮食安全补贴的缴纳支付方式建议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由粮食调入区的省级政府先向国家缴纳粮食安全补贴金额,中央政府统一核算粮食调出地区应获得的粮食安全补贴金额,统筹向粮食调出地区省级政府发放。
4 结论和讨论
4.1 结 论
本文利用虚拟水和虚拟土理论,综合考虑黄淮海地区粮食作物种植和粮食安全的特点,首次系统科学地计算了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粮食安全价值。研究发现,粮食安全价值实际存在,并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针对黄淮海地区而言,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五省的水土资源粮食安全价值均远远高于北京和天津市水平,即在区域水平上,与北京和天津市相比,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五省承担了更多的粮食生产任务,为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实际中水土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并未真正实现,由于粮食生产经济效益较低,各地方政府为了规避水土资源用于粮食生产带来的机会成本,具有将水土资源非农化的动机和趋势,加之水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并未真正实现,长期如此,必将影响粮食安全。建议积极完善粮食安全补贴制度,以粮食安全价值作为补贴依据,弥补水土资源用于粮食生产而损失的机会成本,保护粮食主产区生产积极性。
4.2 讨 论
本文首次介绍了水土资源粮食安全价值的计算方法,并以2007年为例进行了核算,其数值基本符合水土资源中的粮食安全价值规律,但与逐年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异,如果用历年的数据计算分析对制定促进粮食生产和水土资源保护的政策更具有科学性。由于缺乏黄淮海平原区域间粮食调入调出情况,本文仅提出了粮食安全补贴建议的框架,而未能提出具体的补贴金额和操作建议,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讨论完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宝勤,封志明,姚治君.虚拟水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J].资源科学,2006,28(1):120-127.[Liu Baoqin, Feng Zhiming, Yao Zhijun. Theory, Method and Progress on Virtual Water Research[J]. Resources Science, 2006,28(1):120-127.]
[2]石玉林,陆良恕.中国农业需水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Shi Yulin, Lu Liangshu. Agricultural Water Requirement and Water Efficiency Construction in China[M]. Beijing: China Water Power Press,2001.]
[3]罗贞礼,龙爱华,黄璜,徐中民.虚拟土战略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化管理[J].冰川冻土,2004,26(5):624-631.[Lou Zhenli, Long Aihua, Huang Huang, Xu Zhongmin. Virtual Land Strategy and Socialization of Management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04,26(5):624-631.]
[4]霍雅勤.耕地资源价值评价与重建途径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4.[Huo Yaqin. Evaluation and Restoration Approaches of Crop Land Resource Value [D].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The cost and income compile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 in 2008[R].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2008.]
[6]赵德余,顾海英.我国粮食直接补贴的地区差异及其存在的合理性[J].中国农村经济,2004,(8):58-64.[Zhao Deyu, Gu Haying. Spatial Variation and Rationality of Grain Direct Subsidy in China[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04,(8):58-64.]
[7]钱忠好.耕地保护的行动逻辑及其经济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1):32-37.[Qian Zhonghao. The Logic of Protective Arable Land Action and Its Economic Analysis [J].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2,6(1):32-37.]
[8]俞奉庆,蔡运龙.耕地资源价值重建与农业补贴[J].中国土地科学,2004,18(1):18-23.[Yu Fengqing, Cai Yunlong. A New Insight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Value[J]. China Land Science, 2004,18(1):18-23.]
[9]何忠伟,蒋和平,候胜鹏,陈艳芬.中国粮食直接补贴的理论思考与模式分析[J]. 开发研究,2005(1):32-35[He Zhongwei,Jiang Heping,Hou Shengpeng,Chen Yanfen.Ana lysis on Theory and Mode of Grain Direct Subsidy in China[J].Development Resea rch,2005,(1):32-35.]
[10]马爱锄,杨改河,黑亮.粮食安全新内涵与中国粮食安全态势分析[J]. 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111-115[Ma Aiqu.Yang Gaihe,Heiliang.New C onnotation of Food Safety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e of Food Safety in China[J] .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ocial Sc ience Edition),2003,3(2):111-115.]
[11]Bai Wei,Hao Jinmin,Zhang Qiuping.Assess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P olicy of Subsidies in Grain Production,ECOLOGICAL ECONOMY,2006,(1):42-46.
[12]Keith Collins.Public Policy and the Supply of Food.Food policy,1999,(24):3 11-324.
Grain Security Value Estimation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in HuangHuaiHai Region
BAI Wei1 QIU Aijun1 ZHANG Qiuping2 HAO Jinmin3
(1.China Urban Development Center, Beijing 100045, China;
2.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Beijing 100038, China;
3.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1, China)
Abstract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material condition for grain production. The grain security value estimation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contribute to sustainble using of the land and water resource s, regional grain production balance and grain security. At present, there has bee n no systemic estimation method for grain security value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virtual water and land, grain security value method for estimate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in grain production was establish, and HuangHuaiHai Region was taken as study c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ain security value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in grain production is in existence and can be estimated. There ar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grain security value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in grain production among each province in HuangHuai Hai Region. The values of Hebei, Jiangsu, Anhui, Shangdong and Henan are far higher than the values of Beijing and Tianjin. The article propos that establish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