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

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1

摘 要 群众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是国家体育工作的发展重点与基本任务,直接关系到全民的体质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文运用了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湖南省城乡居民的群众体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湖南省群众体育发展状况良好,但同时也存在体育设施不足、场馆开放有限、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开放体育场馆,积极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建议,以期为促进湖南省群众体育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 群众体育 城乡居民 发展对策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增强全民身体素质是实现“体育梦”和“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逐步开展,全国人民的体育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居民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极大地推动了全国群众体育的发展[1]。现目前,群众体育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了衡量我国社会经济和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关于群众体育事业的相关研究也成为了一项热门课题。本文将主要调查、分析湖南省群众体育事业的开展情况。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了衡阳、长沙、株洲等市的2042名年满16岁的城乡居民(军人、学生除外)作为调查对象,男1094名,女948名,其中≤20岁286名(14.01%),21-30岁742名(36.34%),31-40岁531名(26.00%),41-50岁225名(11.02%),51-60岁142名(7.02%),>60岁116名(5.68%)。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利用图书馆及网络数据资源收集、查阅与群众体育相关的文献资料30余篇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并收集、整理各市群众体育相关资料,为本次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

2.访谈法:针对湖南省群众体育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对湖南省各市体育局领导、群众体育负责人进行访谈。

3.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问卷》,问卷通过了信度及效度检验,符合统计学及社会学要求。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2042份问卷,有效收回2009份,有效回收率为98.38%。

4.数理统计法:调研获得的数据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湖南省群众体育的组织管理情况

目前,湖南省衡阳、长沙、株洲等市都已初步建立起了“市―县―镇―村”多部门贯通的群众体育管理网络。群众体育管理采用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模式,也就是各县区体育局设有从事群众体育工作的专门岗位,下属乡镇、街道、村设有从事群众体育工作的专职人员,各社区委员会、文化站通对群众体育活动加以辅助[2]。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尽管湖南省各市所建立起的各层级体育文化组织较好地肩负起了组织、实施当地群众体育工作的任务,并且也极大地促进了群众体育组织管理的发展。然而,群众日常所参与的绝大多数体育活动仍是由居民自发成立并进行组织管理的,多数体育社团都还未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究其原因,主要与湖南省各市群众体育管理中心层级过高,无法深入基层组织群众性活动有关,所以难以让群众体育真正地贴近生活、广泛普及。

(二)群众体育场地及设施建设

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下,湖南省各级政府在群众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方面也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平台,并在民生工程中将体育健身工程作为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现目前,湖南省衡阳市就已完成了152个行政村的群众体育基础项目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9个全民健身中心,每年用于群众体育设施保养、维护的资金达80万元以上[3]。现目前,湖南省的人均占有健身场地面积已经达到了1.10m2,超过了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平均水平(1.03m2)[4]。总体来看,湖南省的群众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情况良好,但调查发现在已建成的群众体育场地中,接近70%的学校体育场地是不对外开放的,而且健身路径的正常使用率尚不足70%,群众体育活动场地利用水平低下严重影响着广大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在群众体育工作中,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负责居民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与培训指导。本次调查研究显示,湖南省长沙市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逾3000人,其中城镇居民每万人拥有13.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村居民每万人拥有3.8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虽然湖南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较多,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构成结构却欠合理。一方面是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女性居多,具有级别低、年龄大、学历低的特点,另一方面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程度较低,较少有社会体育专业人士,大部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都是体育教师或者体育部门的管理人员。

(四)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

1.体育活动动机

调查显示,有33%的居民是抱着强身健体的态度来参与体育锻炼的,有25%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是为了休闲娱乐,16%的居民是为了防病治病,另外还有减肥健美、减压放松、结交朋友等体育活动参与动机。由此可见体育活动强身健体这一本质功能最受广大居民欢迎,居民对体育活动的休闲娱乐功能认可度也较高,另外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体育活动的其他功能,如结交朋友、减压放松、减肥健美等。

2. 体育锻炼项目

调查显示,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方面,有35%的居民选择健身走,28%的居民选择跑步,选择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的居民分别占到6%、8%和9%,另外还有居民选择健身操、武术、登山、游泳、自行车等健身项目,但占比均不足5%。由此可见湖南省居民所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以运动强度小、技术简单易掌握的跑步、健身走为主,体育锻炼项目较少受到空间及时间约束。

3.体育锻炼场所

在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方面,有33%的居民都主要选择住宅区的健身点,23%左右的居民主要选择公共体育场馆,20%的居民选择室内或自驾庭院,17%的居民选择公园或广场,另外还有少数居民选择自然区域或收费场馆。这表明湖南省目前所进行的以学校或单位为中心的社区体育场地建设已颇有成效,但是居民对健身场所的选择仍以免费场所为主,到消费场所进行健身的居民较少,这也反映出湖南省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消费意识还有待加强。

4.体育锻炼形式

本次调查显示,48%的居民都是与同事或者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33%的居民为独自进行体育锻炼,19%的居民则主要同家人一起进行锻炼,另外还有少数居民选择其他形式进行体育锻炼。从这些数据反映出,湖南省目前的群众体育组织化程度还较为低下,大多数居民都是分散开来进行体育锻炼。

三、关于加强湖南省群众体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群众体育相关法规制度

为实现湖南省群众体育的稳步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针对群众体育事业,积极地进行法规制度建设,通过法规制度的建设来明确群众体育组织机构、政府等相关单位及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享有的权利[5]。群众体育法规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应当以体育社团为主体、以政府体育行政为主导,制定出结合型群众体育组织管理制度,以提高群众体育的法制化、组织化程度,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加强全民健身的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

政府及群众体育相关部门要持续加大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拓展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比如通过商业运作、企业赞助、体育彩票等收入来支持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对体育基础设施加强管理,可采用体育俱乐部、社会人认养、社会经营等形式实现体育基础设施的有序管理,以改变过去体育基础设施“只建不管”的局面。此外,政府及相关部门还要倡导、鼓励体育部门、机关单位、学校在闲暇时间向对外开放体育场地及设施,以满足广大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让闲置的体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做好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

湖南省应当充分发挥体育协会及基层文化站在群众体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地居民进行健身辅导,以提高居民健身的科学性、有效性。另一方面,湖南省还应着力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鼓励在校体育教师加入到群众体育志愿者队伍中来,让更多具有体育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人才加入到群众体育服务队伍中来,以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水平。

基金项目:2010年湖南工程学院校级项目:湖南省群众体育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福秋,王松涛.我国群众体育的社会价值变迁[J].体育文化导刊.2015(2):40-43.

[2] 张振峰.河南省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1):85-89.

[3] 李宁.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趋势研究――基于全国3次群众体育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J].体育学刊.2012.19(1):31-34.

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 课外体育活动 意义 终身体育 综合素质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一)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能够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课外体育活动无论在锻炼时间、活动内容,还是锻炼的实效性上,都远远超过体育课,因而它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最佳形式。尽管课外体育活动缺乏教师直接的指导,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体育实践水平和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与习惯,这是全面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也是终身体育的核心。另外,在参与课外群体竞赛时,各级体育组织经常有目的、有组织地举行各种形式趣味性的、小型多样的群体活动,学生有选择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实践,就能体会体育带给人心理愉快的情感,激发体育兴趣,逐步养成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体育竞赛活动在调节心理、适应竞争环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自信、团队精神和意志品质等方面,将产生深远影响。课外体育活动一般都是学生自行组织、学生自愿参加的,能有效提高学生干部、体育积极分子、广大参与者的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生命在于运动。”“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说明,一个人的身体要好,就要经常参加锻炼。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学校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1982年教育部发出《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学校开展多种课外体育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并要求搞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运动技术和成绩。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广泛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其中第20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这些为课余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为课余体育活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课外体育与终身体育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体育教育过程应该说是使学生养成习惯、终身受益的过程。这一习惯的养成依赖什么?可以肯定地说,不是每周2学时的“必修”体育课就能实现的。习惯的养成和自觉意识的培养,必须依赖自己。如果说体育课还是“必修”的话,那么课外体育就是一种突出学生个性特征的体育。二者的结合是相辅相成的。其模式为:扩大运动教材领域(包括消遣娱乐、健身、舞蹈等),对教材实践弹性化,或在校内外建立俱乐部和社团组织等。课内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形成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可以断言,这种模式必将产生巨大的教育效益,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进入社会转换角色后,这种习惯和体育意识会随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在社会传播,体现出向社会辐射的功能,对促进体育的社会化具有一定作用。这是促使我们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力量,还能培养不断进取和挑战自我的勇气。只有热爱运动,崇尚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才能不断拼搏进取,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精彩、富有意义的一笔,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绚丽。

三、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课外体育活动是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课外体育活动挑战极限是一种很重要的体育竞技精神,体育竞技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把人的体能推到一个极限。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很多,比如说长跑项目是为了向人类耐力的极限发起挑战,养成敢于挑战自我极限的习惯,具有挑战自我极限的体验对于我们的成长来说大有裨益,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只要勇于挑战,你就会击败许多“不可能”,充分开发个人潜能。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是成功的载体,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做保证,那么理想、事业、幸福、成功将不复存在。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而且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方式,对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科学健身理念,激发终身体育意识起到很大的作用,能达到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课外体育活动锻炼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具有解除大脑疲劳、振奋精神、调理心理状态等神奇功效。由此证明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目的越来越趋向身心健康。

(二)重视对大学生课外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指导,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要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加强体育基本知识的教学,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参与活动及竞赛的组织、编排、裁判工作。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设立各种运动协会,弥补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要求,使学生既提高运动技术,又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四、关于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改革的建议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有限,设施落后。虽然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加强了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但由于学校扩招、学校人数剧增,相对而言,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设施陈旧、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成了阻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场地、设施、器材建设,开发有利于大学生活动的体育项目,特别是娱乐性、健身性强的休闲项目,重在全体大学生的全面参与;改进宣传手段,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优化体育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

(二)组织开展系列体育竞赛活动,并对课外体育竞赛进行改革。学校领导应非常重视学生课余体育运动,积极举办田径运动会,各种球类比赛,健美操、啦啦操比赛、体育知识竞赛等,从而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又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注入活力,培养学生的团队互助精神。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良好的学校群体竞赛体系。课外体育竞赛的活动要面向全体大学生,但是课外体育竞赛活动以点带面地开展。通过大学生体育骨干分子在各个层面上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竞赛活动,不但充分发挥了大学生参与工作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身体是学习的基础,应该锻炼身体,但学习、锻炼的形式、方法要改变,以充分调动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为前提,强化锻炼效果,更好地为学习服务。

(四)建立健身指导员制度。各系部、体育协会及班级在组织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要下系进行课外指导,确保各项体育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赋予课外体育活动新的任务。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学校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场所。这样学校的引导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学校要加大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投入力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把课外体育活动推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振兴整个学校的体育事业。

五.结语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级人才,高校体育应建立课外体育教育体系,努力营造适宜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康春兰.关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井冈山师范学院(自然科学),2004.

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学校体育 风险管理 现状及对策

一、前言

2006年,我国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统计的数据显示,意外伤害事故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第一死亡原因,其中在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中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发生频率最高的。而在所发生的各类校园事故中,80%是可以通过教育、防范和加强管理来提前采取措施避免的。然而,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也是推动我国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战略的重点。

二、学校体育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及管理现状分析

学校体育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活动潜在的风险是很多的,具体风险因素及分析如下:

1. 体育教师风险意识淡薄与责任心、专业知识、预判能力不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因。

具体表现在下面一些方面: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没有全面的了解;学习者学习能力与目标间存在差距;学生练习中辅助方法的使用不当;运动处方不适于学习者或活动参与者等。

2. 学校体育设施的问题以及管理不当等存在的风险因素

2.1运动设施及器材规划、设计与建造的不合理

运动场设施除了符合使用目的外,在设计之初应针对所有安全上的问题加以考虑及克服。凡是有足以影响安全的设计应事先进行整体规划,但学校常因经费不足、参与设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够等因素,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学生使用时发生意外。

2.2 对场地器材设备缺乏正常维护和保养等管理不当

任何器材及场地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是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3. 学生普遍缺乏体育活动的风险意识

这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运动技能熟练性不高;活动时控制能力差导致过度练习;不适当的运动服装;不遵循运动规则产生的违规或暴力行为;身体状况不佳和对环境(如过冷或过热等)的不适应;使用超过自己能力限度的技术;学生运动员对于自己的运动技能过于自信;过于紧张或运动时太松懈;练习不足;准备活动不充分。

4. 学校医疗保障系统在处理发生伤害事故和预防措施方面能力不足。

表现一为缺乏专门处理运动伤害事故的医疗人员,表现二为学校医务处或医务人员缺乏紧急处理能力,如医疗器械缺失,没有完整的医疗系统等。

5. 学校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不能及对在第一时间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没有把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学校体育活动中风险管理的途径及对策研究

根据风险管理相关资料文献的认识以及学校体育活动的特点,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也是一个控制风险等级和降低损失程度的过程,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等步骤。我们针对学校风险管理的几个潜在因素作出如下对策:

1. 加强学校体育活动风险教育,建立健全防范风险的措施。

1.1提高体育教师的风险意识和责任心,加强风险管理的概念和相关安全知识的学习。学校体育的风险管理中体育教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教师是意外发生时最佳的预防和处理者。

1.2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风险意识的培养,树立学生安全的体育观、全面的体能观、正确的技能观、良好的道德观。

1.3学校的设备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体育设备、器材的维护和保养,体育教师也需加强对活动器材的安全检查,保证器材的安全使用。

2. 根据意外发生率的高低和伤害的严重性来选择不同的管理策略

对于风险管理,目前大致均采用四个策略,即转移、保留、降低及规避。转移风险是最具体有效的方法,一般而言,针对低发生率、高危险性的潜在意外伤害。当然,转移的对象一定要靠保险制度才行。保留风险一般是针对偶而发生的小伤害,以现有的运动伤害医疗用品即可应付。降低风险是针对一些高发生率.但不严重的小伤害所采用的策略,如定期维护与检修校园内的场地设施与器材。

3. 对风险管理对策进行定期或实时的评估与改进

学校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后。应确实执行并定期(一学期或一学年)检查,以评估施成果。对于在实施中的困难,或者不足的部分。应再提出具体改善的措施,并将困难告知学校领导,寻求必要的支持,如学校经费中编列相关风险管理的经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降低学校风险管理的目的。

四、结论与建议

尽管过去二十多年里,我国立法进程之快、力度之大有目共睹,但目前却并无专门针对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伤害事故的专门法律。在目前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应从三方面做起:一是教育部门要配合立法部门加强调研,尽快制定条文清晰、细节具体、操作性强的法律。二是校方要加强对学生健康状况的监督,如每学期开学初,要求学生们填写一份表格,注明自己患有哪些疾病,以及难以承受体力负荷的症状,为校方决定哪些学生可以上体育课,以及什么项目,提供依据。三是包括家长、媒体等在内的全社会要加强理解,提高宽容程度,不要因为一些大小事故不问青红皂白,就对体育教学和体育老师横加指责,致使教育部门缩手缩脚,或因噎废食,缩水体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部门减轻压力,彻底贯彻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帮助学生们走上全面成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峰,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调查分析与预防[J].四川体育

科学,2006(2).

[2]甘北林,2006年北京高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R].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告,2006,1.16.

[3]教育部教体艺[2005]12号《关于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R].2005.12.

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4

学年上学期教体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教育强市为目标,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促进全民健身为根本,加强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校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努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教育体育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加强学校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努力实现“初中城区化”、“小学镇区化”,加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创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

2、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对9个项目学校的校舍进行加固、改造、扩建和新建;根据校园维修改造计划推动全市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作,完成维修、改造任务。

3、加强学校网络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为全市中小学配置优质图书,加强图书室效益;完善中小学、幼儿园监控、防盗等安全防范设施,切实保障师生在校安全。

4、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有效的倾斜政策,更新完善实验设施、仪器,提高实验装备水平。

5、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推进荥阳新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和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促进“大班额”问题的解决。

二、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大力弘扬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钻研精神,立足本职、乐为人师的奉献精神。

2、继续开展“名校长带徒”活动、“校长进课堂”活动,提高学校领导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模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

3、进一步深化以新课程、新理念为主体的教师全员培训,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培养”工程;继续实施“三名”工程,推进“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全力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4、完善教师成长档案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和完善教师成长档案制度,记录教师成长轨迹,营造教师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三、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1、进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晋级达标活动为平台,以学科组建设和学科特色建设为支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深入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继续推行单元主题集体备课制度和学校领导观课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室、教科室等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协助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

3、加强课程和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改革教学评价制度;推出一批课堂改革示范校和教改新秀,推广校本教研典型范例,以点带面,全面深入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四、加强城乡交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完善落实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加大非教学单位支教教师人数比例,强化支教管理,加强支援单位和受援学校的交流,促进农村学校教师成长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充分发挥城乡教育协作区作用,通过“名校下乡”、“区域结对”等多种途径,采取“支持引领”、“指导合作”、“对口帮扶”等多种方式,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

3、深入开展“名师”送课下乡活动,组织城区学校的特级教师、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到农村学校上示范课、指导课或开办讲座,加强农村中小学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4、认真实施城区学校校级领导兼任农村学校“名誉校长”制度,深入开展“学校诊治”活动,实施“捆绑”考核,加快农村学校发展。

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1、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规划,适时启动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项目遴选、立项和建设,努力争取国家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

2、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坚持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相结合,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勤劳吃苦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加强职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参与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

4、继续抓好招生及就业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扩大招生规模,完成中职招生任务。认真落实中职学校学生免费及助学政策,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多渠道、多形式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六、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大力加强教育管理

1、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注重细节管理,加强过程管理,狠抓常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高效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财务制度,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乱征订、乱收费等有损教育形象的行为,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3、深入开展“学校诊治”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加强行风建设。

4、按照相关要求制订各校绩效工资实施细则,加强平时的各项考评,认真实施教师绩效工资,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实现“管理上水平、教学上质量、工作出效率”的目标。

5、进一步改革职称评定和评先评优办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接受广大教职工监督,真正利用好职评和评先评优的杠杆作用。

6、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做好学校稳定工作,确保教体系统稳定。

七、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遵纪守法、文明诚信及慈善教育活动,努力构建家庭、社会和学校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格局。

2、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结合本地文化和学校实际,积极创建特色学校;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改进评价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三维评价体系,变单一的、静止的终结性评价为多种方式有机结合的、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充分发挥正确评价的导向作用。

5、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工程。加强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八、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1、进一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改善群众体育活动条件;定期举办教练员培训、裁判员培训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不断提高体育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群众体质。

2、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课程建设,对全市中小学体育课及活动进行专项督查,促进学校开足开全体育课,坚持“两操一课”,抓好预防近视和科学营养工作。

3、传承民族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开发、推进地方课程,加快苌家拳、中国象棋在全市中小学普及推广。加强体校管理,抓好队员训练,提高竞技水平,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二则)

本学期,我室根据教育局年度工作意见和暑期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明确全区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目标和任务,以《丹徒区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的贯彻为重点,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抓实教学常规工作,推行有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我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全面实施《行动计划》

以《行动计划》的实施作为全室的中心工作,遵循“规划设计、打好基础、全面动员、面上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认真抓好落实。

⒈认真规划。学校要围绕质量提升这一目标,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认真制定好行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在《行动计划》的三个目标中,有效课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方面是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学校要立足校情,全面分析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实际、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找准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确立目标,很好的修订本校实施方案。改进行动可以是以课堂为突破、学案为抓手、备课为载体,也可以是作业设计与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同时,要强化成果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的预期成果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明确成果目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好每学期的重点实施项目,分阶段、分步骤加以实施。

⒉抓好基础。以调研为手段,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不断规范,探索建立新型教学常规,为《行动计划》的推进打好基础。校级调研工作要正常有序开展,工作计划要及时报教研室备案。开展培训活动,把全体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教学工作上,统一到质量提升上来。

⒊面上推进。一方面以建立新型教学常规为突破口,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把落实教学常规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严格管理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和引领者;另一方面要抓实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重点是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即学科教学素养的提升。搞活研讨活动,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形成集体备课、共同研讨的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在深化学科主体教学研究的同时加强学科间沟通与交流,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共同研讨,形成新型的教学共同体。

⒋点上突破。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突破口,加强常态课的改进与管理。明确改进课堂教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学的目标和措施,有具体的成果和展示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的系列教学研究活动:走进教材,各年级教师都要对教材内容系统学习,完整把握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科学处理教材;走进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研究,寻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与无效行为,因材施教,关注差异;走进课堂,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研究,优化教与学的方式;走进练习,改革学生作业内容和完成作业方式,拒绝惩罚性作业和无设计作业,重视发展性、实践性作业设计。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结构、教学模式的研究,每学期重点在1—2所学校组织现场会,同时其他各校也要进行一定规模和范围的成果展示活动,教研室将在教育局的安排下对各校进行考核,其考核结果作为评选《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先进学校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三级调研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建立健全调研工作跟踪管理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调研,督促改进。尝试开展培训式调研,重点指向学科课堂教学,将调研工作由诊断、评价功能逐步转向培训与指导,全面推行学科调研工作。

⒈区级调研。围绕优质高效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两个重点,开展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专项调研。立足于梳理经验、发现典型、查找问题、指导改进,在中小幼等不同层面的学校打造1-2个典型,同时对存在薄弱环节的学校进行指导。本学期区级调研工作中学(含高中)开展5-6次,小学3次,幼儿园3次。

⒉片级调研与互动。采取教学管理工作互查和校级联动课堂教学研讨的方式加强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要发挥片级调研工作在互相交流、学习、借鉴中的作用,使各片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形成区域内新的教研合作机制。

⒊校级调研。充分认识校级调研工作在提高校本管理和校本教研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行校级调研工作,按照调研工作开展的要求,围绕教学常规的执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与落实、课堂教学等方面开展调研,做到规范教学行为与改进指导教学并重。每学期初,各校要制定好详细的校级调研方案,并报教研室备案,防止校级调研工作流于形式。

⒋学科调研。学科调研工作要能有效地发现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科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个学科都要整合学科中心组成员的力量,发挥学科中心组成员的作用,每个学期要开展1-2次学科调研工作,提炼学科工作的典型经验,梳理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学科管理,优化学科活动,落实学科常规,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不断强化常规管理

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教学常规工作,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⒈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维护课程实施的严肃性,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做为调研评价的重要依据。

⒉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召开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修订《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试行)》,发挥《管理制度》正确的导向作用。加强校本化教学管理制度的研制,努力形成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特色。

⒊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开展一到两期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教学管理人员评课活动。按照教育局的工作意见,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开展“课堂改革我先行”活动,每学期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带头上好一节公开课,做好一次专题讲座。

⒋评比教学常规管理先进校。启动教学常规管理考核工作,研究制定《丹徒区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量化考核表》,在本学期开始评比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先进校。

四、切实加强研究工作

⒈课堂教学研究。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加强常态课管理,分学科研究制定常态课改进计划。要正确理解把握课堂教学结构“三个必须”提出的根本目的,全面推行“三个必须”的要求,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而有效的转变,同时,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形成校本化、学科化的教学特色。加强理科实验教学,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密切关注常态下的教师课堂行为:一是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不清的现象比较普遍,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节课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二是教师的科学指导。课堂教学中有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指导;三是学生自主学习状态怎样,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调动;四是检测与反馈是否及时适当,有没有开展当堂检测;五是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剔除与矫正。每个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有效课堂专题研讨与展示活动。本学期将举行全区“有效课堂”专题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

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急需,也是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石。自主学习既是学习方式,更是课程的目标;实施自主学习要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段特点和个性差异;要特别关注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适性而教”,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围绕《丹徒区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区域课题开展研究,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准切入点,制定规划方案,开展案例研究,组织各种活动,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教学策略。教研室将组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讨活动以及论文、案例评比工作。

⒊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研究。加强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实践和研究,搞活校际之间的联动研究。强化成果意识,重视资料积累,多出优秀案例和教学反思。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各类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提高教师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⒋加强学科建设。成立全区“中小学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形成区、片、校相互配合的教学研究体系。发挥学科中心组的作用和义务教育阶段区级学科基地的作用,围绕优质高效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重点问题,制定好学科基地活动方案,定期开展好学科基地活动,使学科基地成为学科建设与学科质量提升的重要阵地,成为全区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和示范基地。

⒌课程建设。参与并支持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课程必须安排固定时间和教师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加以完善。加强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我室将在教学调研中关注学校课程计划执行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月份,将组织开展中学校本课程方案评比活动。

五、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⒈教研员队伍。要进一步明确学科教研工作目标就是建设区域学科优秀教师群体、打造区域学科教研工作与课堂教学改革特色、全面提高区域学科教学质量。教研员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要有扎实的教研功力。开展争做优秀“研究员、教练员、指挥员”的主题教育活动,带头研究学科教学、研究教师和学生、研究教学管理,提高研究能力;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指导学科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提升指导能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科学谋划学科发展,增强引领能力,为基层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教研员要坚持做到“八个一”,即每学期读好一本书,研究好一个围绕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常态课改进计划或者学科领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题,培养指导一名青年教师,开设一次专题培训讲座,开展一次高质量的学科调研,提炼一个学科课堂教学经验,蹲点一个学科教研组,建设好一个学科基地。努力把教研室建设成为教学研究的学术中心、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心、咨询和指导的服务中心。

⒉学科中心组成员队伍。完善学科中心组成员管理与活动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交流和专题培训活动,发挥他们在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⒊骨干教师跟踪管理。组织开展好骨干教师“有效教学”评课活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在推行《行动计划》中的示范作用、表率作用。

⒋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研训结合,边研究边培训,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训等方面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学,以发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大力推进网络教研,扩大教师合作交流范围,构建新型教师发展平台,形成重实践、重研讨、重反思、重合作的研究氛围。组织开展教学论坛、教师教学技能展示和比赛等专项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六、不断完善质量监控

加大质量监控的力度,组织开展好学生学习质量监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控与分析工作,使围绕质量提升的监控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细致、准确。

⒈加大随机监控。立足常态,在各种形式的调研中加大随机监控力度,选择部分学科,根据教学进度和计划,围绕常态课教学目标,设计监控试题,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⒉组织好专题监控。围绕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监控,在全区营造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完善工作措施,形成质量提升的工作机制。

⒊做好阶段性监控。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学业质量进行阶段性监控,及时准确了解学科教学现状,发挥监控的指导与改进功能。

加强测试质量监控结果的分析研究,在做好认真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改革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评价和教学指导的科学化水平。淡化监控的评价功能,强化监控的指导与改进功能,发挥网上阅卷在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提高监控的科学性、准确性。

七、抓好高中教学工作

⒈认真规划。树立“高中三年一盘棋”的观念,在认真分析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好高中各个年级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抓好落实。

⒉开展调研。围绕集体备课、作业管理、讲评课效益等组织开展对高中的调研工作,了解高中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

⒊分学科开展高三复习观摩研讨活动,着重研究各学科指向高考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与方法。组织教师参加市高三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

⒋认真组织开展好高三年级测试。加强考试过程管理,对考试进行客观统计分析,为各项工作提供指导的依据。

⒌加强高三命题研究。以暑期举办的高中语数外命题高级研修班为契机,加强命题工作指导,提高教师命题研究能力。

八、加强教科研管理指导

切实加强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和实效。

⒈成立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对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领导、工作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出台《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学科课题过程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就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申报评审、管理指导等提出明确的运作规范。

⒉强化学科课题研究的有效指导。建立学科课题过程资料跟踪管理制度,发挥教科研工作对学校的指导与服务功能。以区域自主学习、质量改进等课题为抓手,促进学科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选好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点上的学校,加强研究工作过程指导与管理。同时,各个学科要以学科基地为依托,确定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⒊完成各项教科研常规工作。按照计划做好课题的立项、申报、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各级论文评比工作。

九、统筹协调各类教育

⒈职业教育。围绕课程改革,引导开展校本“主题式”研修活动,努力实现课程模式“企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课改促办学特色的突显,以课改促教学效益的提升。丰富活动载体,拓宽师生的视野,推进“名师工程”,扩大“双师型”和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改进技能教学方法和措施,推动学校技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落实阶段性目标,确保学生考工合格率。全面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引导教师深入学习省厅颁布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和区教育局制定的《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镇江市综合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进度建议》。本学期将对其执行情况作专项调研,促使学校在教学过程管理、环节管理上做到精细化、长效化。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⒉幼儿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着重围绕队伍建设、保教管理、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开展教研工作。要倡导学习,积极培育学习型组织,引导保教人员学习教育理论,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强化课程管理,提高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加大区级教研和园本教研的力度,帮助教师解决保教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开展课堂教学专项调研,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为教师搭建活动平台,锤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规范保教管理,优化一日活动,提高常态下幼儿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各幼儿园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认真制订方案,预设研究成果,夯实研究过程,期末进行展示。

十、其他工作

在着重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珠心算实验研究、读书活动、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工作。

⒈开展好珠心算实验研究。把珠心算实验研究作为区域特色着力打造,按照《珠心算实验研究规划》,认真组织开展好相关活动,做好典型的培植与经验的推广工作,使全区珠心算实验研究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⒉继续推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各校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读书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极创建“书香班级”和“书香校园”,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亲近书本,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习惯。本学期将在各校“校园读书节”评比的基础上举行“丹徒区小学书香校园”表彰活动,月份组织开展“丹徒区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比赛”。

⒊做好第七轮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工作。按照大市第七轮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的要求,做好区内相关学科基本功竞赛评比、选拔和指导工作。

⒋组织好专题教学研讨与评课活动。开展命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形式的专项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技能和素养。

关于加强全民健身的建议范文5

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

一、巩固发展“两基”成果,提高普及程度

本学期,以巩固学额为重点,落实巩生工作责任制,建立期初、期中、期末定期专项检查跟踪的工作机制,确保新生一个不漏,旧生一个不溜,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9.5%、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5%、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小学按时毕业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提高了普及了程度,为全面深入实施课改和素质教育提供保证。

二、重视加强德育工作,活跃校园文化

工作中,我们突出“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工作方针,切实把德育放在工作的首位,以师德师风建设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旋律的系列活动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一学期来,为全面展示教育成果,活跃校园文化,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开展,举办了马甲中心小学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取得圆满成功,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开展以“班班有歌声”为主题的学校音乐周活动中,各校坚持“以歌育人,以情动人”的活动原则,扎实开展这项工作,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在各校活动基础上,马甲中心小学组织开展评比,推荐优秀代表队参加洛江区第六届中小学“学校音乐周”评比中荣获小学组第一名,为集体争得荣誉;以丰富职工节日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五一”节前夕,组织开展马甲中心小学教工登山比赛活动。此外,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学生讲故事比赛,征文比赛,“两歌”评比,少先队活动观摩,辅导员知识竞赛等,把德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三、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推进课改实施

本学期,我中心的一年级课程改革围绕以下几方面有序、稳妥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加强集体备课,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一学期来,一年级的语文、数学两组加强有效的集体备课,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了各位实验教师处理教材和独立备课的能力。保证了每一课时都能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位教师再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修改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采用了“统一定内容,分头准备—个人钻研备课—个人主讲,集体讨论—深化吸收,形成共识”的操作程序,保证了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检查、有总结、有记录、有效果,使每一位教师做到“心中有底”进课堂,把新课程理念和精神落实到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同时,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工作,要求实验教师在每一节课后应写好教学后记或反思,及时把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从更高层次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策略。

2、强化理论学习,培养学习型的教师。一学期来,我们继续组织学习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主的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等,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讲座活动。如:参加新教材培训、组织到河市中心小学听张文质及肖川专家的讲座。使实验教师进一步领会新课程、学习新课程、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帮助实验教师把握教改前沿,紧跟教改步伐,提高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从而实现用理论支撑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向培养学习型的教师迈进。

3、坚持定期互相听课,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学习。本学期我中心一年级的语文科和数学科坚持定期的开课研讨制度,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寻找问题。采取“一人开课——全组参与听课——共同研讨、反馈——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对策”的形式。促进了教师间互相学习、共同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经过一学期来的努力,教师们的备课、上课、评课的能力大有提高。

4、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课改教师的工作评价方案。为了充分调动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本学期我中心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的形式,采用分值计算的方法,对实验班的教师进行量化测评。经过全体实验教师的酝酿和讨论,于本学期末进行试行。

四、加强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配合区教育局开展的各项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学期中心举行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教研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如下:

1、青年教师“业务能手”竞赛。本次活动,全中心共有10位教师报名参加,中心经过上课、现场教学论文、近期教学论文及近三年来的参与先进个人的评选情况,客观公正地评选出六位教师参与区级的比赛。其中月娥、丽琴、淑兰三位老师荣获洛江区青年教师业务能手的称号,月娥师荣获全区总分第一名并参加泉州市的青年教师业务能手的比赛。

2、数学课堂优质课评比活动。共有4位教师报名参加中心级的评比。经过评比,选出秀慧、黎明两位老师参加区级的评比活动。其中黎明师荣获区级二等奖、秀慧师荣获区级三等奖的好成绩。

3、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本次活动共有9位教师参加中心级的比赛。中心经过评比,选出桂香、全成两位老师参加区级比赛。其中桂香师荣获区级二等奖。

4、参评高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比武。为了能够给教师们参加职称评定提供一个比较公平的平台,3月份中心组织了20xx年要参加小学高级职称评定的11位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比试。一是为了今后参与高级职称评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二也为教师们展示自己教学风格、教学能力提供了一次机会。从而促进了我中心的教研向多方向发展。

5、英语教师水平测试选拔。为了选拔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的教师参加市级的脱产进修培训,能够胜任小学英语教学。中心经过精心准备,公开报名、公开考核,共有11位教师参加测试,并选出三位老师准备参加市脱产集体培训。

6、小学生现场书画比赛。这是一次大型的、参与人数较多的现场书画比赛。各基层小学选派各项目选手参加比赛,中心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若干名,一等奖的学生参加洛江区的现场书画比赛。在全区的比赛中,杜玉琼、杜俊清、苏宏图获得一等奖;林碧花、苏一峰、杜智超、谢志威、林紫峰、谢姣娣获得二等奖;李小秋、林燕真、杜朗次、杜志宽、杜艺意、吴嘉斌获得三等奖。参加市级的比赛中,苏宏图、谢志威、林碧花三位同学获得市级三等奖。

7、小学生象棋比赛。为了能够在区级的小学生象棋比赛活动中取得好成绩,中心早安排、早布置,并举行了中心级的比赛,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区级比赛,荣获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三名,黄诗艺、吴慧真分别获得女子组第二名、第三名,肖昌炅获得男子组第四名的好成绩。

8、举行了“我讲自己事、我说泉州事”的讲故事比赛。并选派郑婧、杜振榜两位同学参加区级比赛,郑婧同学荣获区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9、中心举行了中、高年级的作文竞赛。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中心于4月份举行了中、高年级的作文竞赛,并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10、组织参加“海峡冰心杯”征文比赛。在区级评比中林媛媛获得一等奖;高慧琳获得二等奖;李丽婷、杜冬梅、获得三等奖。林媛媛、高慧琳的作品参加省级评比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11、在校园文化方面,组织了对全中心各基层小学的音乐周评比,中心小学代表队参加洛江区第六届音乐周评比活动获得第一名。选派郑婧、杜稀凡同学参加洛江区校园歌手演唱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

五、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做好跟踪反馈

为了大面积提高我中心的教学质量,中心在4月份组织了期中质量抽查监控,各抽查了三年级的10个班级,五年级的9个班级,分别对三、五年级的语、数两科进行抽查测试。5月份对六年级的语、数两科也进行了毕业水平测试前的摸底测查。统一测查、统一评卷,并认真分析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建议,进行补缺补漏。为提高毕业班的毕业水平测试及一至五年级的期末综合测试成绩奠定了基础。期末质量监控表明,关于加强教学各项措施得力,整体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六、规范学校常规管理,提高管理层次

一学期来,中心继续组织人员下到各校对教师的计划制定、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检查,共同探讨,并督促教师们按照要求认真完成各项本职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为了迎接省级对农村中小学贯彻落实《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的执行情况,举行了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今年四月中旬,在梧峰小学举办马甲中心小学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会,为各校提供学校管理经验交流的平台,从而促进了各校常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七、争创市级“优质园”,发展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延伸。本学期,以意绥幼儿园争创市级“优质园”为契机,大力加强幼儿园的建设,规范幼教管理,发挥中心园的窗口示范作用,逐步规范基层学校学前班的管理。鼓励规模较大的学前班申请注册,实行规范管理,争取幼教管理水平不断适应时展的要求。目前,就南、义山、四方、永安、文华等校学前班已通过注册。

八、开展学校综合治理,营造安全环境

安全工作事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安全工作无小事。一学期来,我们始终把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工作首位,抓紧抓实抓好。通过开展校园创安工作专项检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要求各校经常深入开展安全工作自检自纠,排查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广泛开展对师生进行各种安全教育,提高安全责任和防范意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保一方平安。本学期,针对学校安全工作,马甲中心小学下发了13号文件,旨在规范学校的安全工作,提高学校的安全防范意识;两次印发告家长一封信,引导广大家长教育子女,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针对学校周边存在的池塘、交通等的不安全因素,中心小学统一制作、下发安全警示牌150块,在危险的地方进行警示。要求学校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早会、板报、宣传栏等场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邀请公安、司法、卫生等部门举办讲座,内容涉及防火、防电、防盗、游泳、交通、饮食卫生等。切实把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九、加快学校布局调步伐,整合教育资源

为了谋取学校的长足发展,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我们主动争取各级投入,向社会多渠道集资,致力于校园建设。由区、镇两级投入兴建的彭殊小学改建工程已于学期初竣工并交付使用,实现与彭殊分校的合并,通过举行隆重的落成庆典活动,筹集办学资,改善办学条件,创建学校电脑室,对学生课椅桌进行全部更新及其它配套设施;“三新小学”工程建设,现已完成主体教学楼封顶,将于秋季如期交付使用,实现新民、新建、新生三校的合并计划;由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泉州分公司捐建的梧峰小学又一教学楼现已进入主体教学楼的施工建设;义山小学危房改造项目,现已完成校址确定、征地、理赔、建设方案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另外,一些学校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改善。至此,学校教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整合、优化。

十、健全组织机构建设,增强工作活力

建立健全群团组织建设,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的领导,引导其围绕支部工作中心,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顺利进行党总支部及其所属分支的换届工作,成功召开第五届教代会三次会议,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增强了工作活力。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我们成功举办了马甲中心小学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马甲中心小学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会,荣获洛江区第六届中小学“学校音乐周”评比小学组第一名。在教育教学竞赛评比和学生的知识竞赛评比中,师生参加省级各项竞赛评比获奖8人次,市级15人次,区级52人次,入选市级论文汇编近10篇,区级论文汇编30多篇。

存在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事业发展仍然滞后,中心小学当前首需建设改造的项目多、资金缺口依然较大;师资队伍数量基本满足,但结构不尽合理,教师的教育观念尚未根本转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优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质量测试成绩还不够理想,幅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课改工作刚刚起步,力度不大,迷茫、困惑较多;教研氛围不浓,教师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性欠佳等。

在今后的工作应着重向以下几方面努力:

1、继续巩固发展“两基”成果,努力向“双高普九”目标迈进。

2、进一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3、课程改革工作应向深度、广大方向发展,保证我中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4、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增强教学教研氛围,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教学教研活动,促使教师们向学习型、专业型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