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范文1

调查课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认知情况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0日—16日

调查目的:

近年来因环境污染事件引发的公众活动,见证了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也见证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环境保护中的一个新兴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人们来说尚显陌生。然而国际社会早以各种方式促进与提升人们对此的关注与推动。我国于2010年颁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就特别提出“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伙伴关系”,要求“研究建立社会各方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公众关于生物多样性议题的认知情况,本刊就公众对生物多样性议题认知情况展开调查问卷,力求了解公众对生物多样性议题的态度、认知水平和实践概况,并希望这一结果能给相关各方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议题的项目时提供基本数据或信息支持。

调查过程:

此次调查通过网上提供问卷和网下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回收问卷92份,其中有效问卷87份。此报告以87份有效问卷为基础进行分析。

调查报告内容:

(一)调查结果

问卷结果显示,对于生物多样性概念,很了解和了解一些的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0%左右,完全不了解的约占9%,了解一些的约占78%。其中,在对生物多样性概念很了解的群体里,约88%的被调查者是通过学习或工作这一渠道获得相关知识的。而在对生物多样性概念不太了解的受访者中,通过学校学习获得相关知识的占25.86%,在工作中获得相关知识的占24.14%,通过媒体和网络获得相关知识的占50%。

在生物多样性中最突出的议题中,80%的被调查者认为“动物种类减少”是最突出的问题,16%的被调查者认为“植物种类减少”是最突出的问题。

对于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原因的问题回答中,86.21%的被调查者认为人类活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9.2%的被调查者认为气候变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政策一题的回答中,没有人对我国生物多样性政策很了解,有所了解的占52%,完全不了解的占48%。

在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不足之处,82.67%的被调查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差”,其次是国家相关政策没有多到实处。此外,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检测系统和检测程序缺乏一致性和透明度也是问题之一。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议题上,谁起主导作用一题的回答中,68.97%的被访者认为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认为企业起主导作用的占13.79%。认为社会公益团体和个人其主导作用各占10.34%。但在如何看待生物多样性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方面,89.33%的被访者认为两者关系密切,认为关系不大的约占6.9%。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方面,“珍爱稀有动物”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不随意倾倒有毒物质、低碳出行和减少一次性生活用品。再其次为不从境外携带外来物种,不随意放生龟鳖等生物。

(二)调查分析和结论

1、公众对生物多样性认知不多

从调查的整体来看,公众普遍对生物多样性这一议题还不是很了解。不过,尽管人们对这一议题稍显陌生,但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在实践中践行这一理念,被调查者大都持肯定看法,表示愿意更多了解相关知识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本刊建议,应该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议题的宣传,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大众传播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2、生物多样性认知不受地域、教育背景、年龄限制

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掌握和其受教育程度、居住城市、年龄等没有必然联系。从受访者的居住城市来看,居住在一线、二线城市的受访者和居住在三线等中小受访者对于生物多样性议题的了解并没有明显区别。因此,居住在发达城市的人并不比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掌握更多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其次,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本科学历以下、学士、硕士、博士群体中,对生物多样性议题的了解比例相差不多。此外,在20岁—40岁群体中,对生物多样性议题的了解也并无太大差别。这说明,年龄、高学历或者居住在发达地区并不必然意味着拥有更多机会去了解生物多样性议题。

3、公众认知渠道单一

受访者大都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渠道是政府,这一方面反映了政府在生物多样性议题作了主要工作。但同时也说明,在生物多样性议题上,大众仍没有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还是企业、公益组织和个人的责任。为此,本刊建议,不仅是政府,包括企业、行业组织、NGO组织、甚至个人都可以发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倡议甚至运动,并且注意加强各类组织之间的合作,扩大生物多样性活动的影响力。

4、公众期待企业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等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物种减少。因此,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密切关系。这说明,今后随着生物多样性议题在公众的普及,相关企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将面临来自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意味着企业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与压力。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范文2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多样性功能评价;湿地保护;衡水湖湿地

Biopersity Function Evaluation of the Hengshui Lake Wetland

ZHANG Xue-zhi

(Hengshui Bureau for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of HebEi Province,Hengshui 053000,China)

Abstract: The Hengshui Lake wetland,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North China Plain,is a bio-intensive wetland in the North Temperate Zone,an intersection area for the different migratory birds,and the best habitat in North China Plain for many rare and precious birds.According to the survey data of the wetland biopersity,this study conducted a persity function evaluation on species persities and ecosystem persities in the wetland.According to the wetland biopersity criteria,the Hengshui Lake wetland biopersity is at a general level.Biopersity function evaluation of the wetland we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wetland protection.

Key words: biopersity;persity function evaluation;wetland protection;the Hengshui Lake wetland

1 衡水湖湿地属性

按照国际湿地公约的湿地分类[1],衡水湖湿地主要为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水体沼泽化湿地、盐沼湿地、河流湿地和渠道湿地等。其中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是湿地的主体,类型与面积占据主要地位。其他类型湿地居次要地位。此外,还有少量人工湿地如沟渠、养鱼池等。各种类型湿地关系十分密切,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任一类型湿地的退化都将对衡水湖湿地的生态与环境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2-4]。

1.1 生物多样性保护层次

衡水湖具有非常重要的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是北温带野生动植物聚集地和候鸟南北迁徙不同路线的交汇处,这里有植物370种,鸟类286种,鱼类26种,昆虫194种,两栖爬行类17种,哺乳类17种,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与保护珍稀动植物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许多物种虽然未被列入国内外各种动植物保护名录,但其或为重点保护珍稀鸟类提供栖息地和繁殖地,或直接(间接)为这些珍稀鸟类提供食物,共同构成适宜的鸟类生境。所以保护这些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珍稀鸟类的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就是保护湿地这一天然物种基因库,以利于我们子孙后代对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人类生存和生活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潜在的意义[5]。

1.2 湿地保护类型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 14529-93),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6]。从生态系统特征上看属于以华北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平原复合湿地生态系统。

2 湿地生物多样性功能评价方法

生物多样性的3个主要层次是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是组建生物多样性的3个基本层次。基因多样性代表生物种群之内和种群之间的遗传结构的变异。每一个物种包括由若干个体组成的若干种群。各个种群由于突变、自然选择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遗传上不同。因此,某些种群具有在另一些种群中没有的基因突变,或者在一个种群中很稀少的等位基因可能在另一个种群中出现很多。在同一个种群之内也有基因多样性,在一个种群中某些个体常常具有基因突变。生态系统多样性既存在于生态系统之间,也存在于一个生态系统之内。总之,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说每一个物种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载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形式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7-9]。

作为水陆相兼的生态系统,湿地的独特生境使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与水生动物植物资源,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湿地生物多样性是所有湿地生物种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和它们与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12]。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物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可以反映群落组织化水平,而且可以通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间接反映群落功能的特征。

在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多样性的理论和实践,将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作为一级指标,下设二级、三级亚指标,建立可操作性较强的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13],见表1。

人类威胁程度分值

对资源保护部构成威胁5保护区与未开发生境毗邻5

资源的有效保护受到一定的威胁3保护区周边尚有未开发生境3

资源的有效保护受到较大的威胁1保护区被已开发的区域环绕1

根据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结果,对照以上赋值逐项打分,将所得分数累加即得到该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总分值。计算公式为:

R=∑3i=1Ai+∑3j=1Bj(1)

式中:R-湿地生物多样性总分值;A-物种多样性分值;i-物种多样性评价项目数;B-生态系统多样性分值;j-生物多样性评价项目。

根据R值的高低,将湿地生物多样性划分为5级,见表8。转贴于  3 衡水湖生物多样性评价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上第一个内陆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14]。丰富的生物资源是衡水湖的支柱。这里有绿藻、蓝绿藻和硅藻等在内的20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达到了4 000个/L,浮游动物174种、平均密度达到了4 000个/L;这里有芦苇等挺水植物,藕、睡莲属等漂浮有叶植物,眼子菜属、黑藻属等深水植物;这里有两栖纲、爬行纲、哺乳纲野生动物共30多种。所以,衡水湖被称作“物种基因库”。

根据调查结果,衡水湖湿地有维管植物366种,鸟类286种,分别占河北省物种总数的42.2%和57.2%。维管束植物有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鸟类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7种,有黑鹳、东方白鹤、丹顶鹤、白鹤、金雕、白肩雕、大鸨。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为:

物种多度:A1=A11+A12=7.5+10=17.5

物种丰度:A2=A21+A22=10+7.5=17.5

物种稀有性:A3=A31+A32=2+4=6

则物种多样性为:

A=∑3i=1Ai=17.5+17.5+6=41

衡水湖湿地大多数植物属于世界广布种;在调查的鸟类中,广布种占总数的23.1%,古北种占种数的68.9%,东洋种占8.0%。衡水湖为沼泽芦苇香蒲生态系统,在华北属常见生境类型;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简单、类型单一。衡水湖受人类影响因素较多,对湿地内水体、生物等资源影响较大;湿地周围为村镇和农田,没有未被开发的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评价结果如下。

生态系统多样性地区分布:

B1=B11+B12=4+4=8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境类型:

B2=B21+B22=2+6=8

生态系统多样性人类威胁评分:

B3=B31+B32=1+1=2

则生态系统多样性为:

B=∑3i=1Bi=8+8+2=18

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总分为:

R=∑3i=1Ai+∑3j=1Bj=41+18=59

按照湿地生物多样性评分标准,衡水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功能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物种多样性为41分,生物系统多样性为18分,衡水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处于一般水平[15]。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衡水湖湿地物种多样性占优势,而生态系统多样性占劣势,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因素较大。

4 结论

利用衡水湖生物多样性资料,对衡水湖生物多样性功能进行评价。分别对物种多度、物种丰度和物种稀有性进行分析,计算出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多样性地区分布、生态系统多样性生境类型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分析,计算出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标。按照湿地生物多样性评分标准,衡水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处于一般水平。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和生态服务的基础和源泉。生物多样性可提供多方位的服务。人类历史上大约有3 000种植物被用作食物,估计有75 000种植物可作食用。人类就是依赖这些植物得以繁衍。生物技术是以现有生物多样性为物质基础的工作,在解决粮食短缺、人类健康、维护生物物种和环境等诸多社会经济重大问题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将成为21世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 于贵瑞.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蓄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YU Gui-rui.Global Change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Carbon Cycle and Carbon Deposition [M].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2003.(in Chinese))

[2] 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5):635-640.(OUYANG Zhi-yun,WANG Ru-song,ZHAO Jing-zhu.The Func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Ecological Economic Value Evaluation [J].1999,10 (5):635-640.(in Chinese))

[3] 张学知.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原理与方法[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8(1):122-125.(ZHANG Xue-zhi.The Hengshui Lake Wetl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Principle and Method [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nenes & Technoiogy,2010,8(1):122-125.(in Chinese))

[4] 马克平,钱迎倩.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器研究进展[J].应用于环境生物学报,1998,4(1):95-99.(MA Ke-ping,QIAN Ying-qian.Biopersity Protection Machine Research Progress [J].Journal of Applied Biological Environment,1990,4 (1):95-99.(in Chinese))

[5] 黄富祥,王跃思.试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与实践面临的困难及现实出路[J].生物多样性,2001,9(4):399-406.(HUANG Fu-xiang,WANG Yue-si.Try to Biopersity Conserva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and the Practical Way to Face the Difficulties [J].Journal of Biopersity,2001,9(4):399-406.(in Chinese))

[6] GB/T 14529-93,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S].(GB/T 14529-93,The Types and levels Principle of Nature Reserve [S].(in Chinese))

[7] 鞠美婷,王艳霞,孟伟庆,等.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评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JU MEI-ting,WANG Yan-xia,MENG Wei-qing,et al.Protect and Evaluation on Wetland Ecosystem [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9.(in Chinese))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范文3

关键词:生态农业;果园生草;昆虫数量动态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910(2008)01-0029-02

作物或植被的单一性对长期的害虫可持续治理是相当不利的。多样性一稳定性假说认为,一个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越高,它的稳定性就越强。这就为解决结构单一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害虫频繁爆发成灾提供了理论依据。果园生草就是在这个理论指引下形成的一个果一草复合型、具有多样性的生态农业模式。

1 果园生草模式的发展及其优点

果园生草是指果树行间(株间)长期种植多年生豆科或禾本科草作为土壤覆盖物的土壤管理措施。有人工种草和自然生草两种方式,又包括全园生草、行间生草和株间生草三种形式。人工种草常用草种为白三叶草、紫花苜蓿、百麦根、黑麦草等。二战后果园生草在国外得到迅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才开始推广果园覆草技术,并对杏、苹果、核桃、柑桔等生草的生理生态效应等进行相关研究。果园生草在改善果园生态、栽培条件、促进果品高产优质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为果园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栽培措施不仅针对果树生产,还考虑到果园的草本植物、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共生关系,达到生产出高营养、无污染、安全性强的无公害绿色果品的目的。因此,果园生草栽培在生产、经济及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具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果树生产模式。

2 果园生草影响昆虫数量动态的原因和机制研究

国外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有:①增加了天敌数量和多样性,天敌假说(The enemies hypothe-sis)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一机制;②增强寄主作物的抗虫性,即分类上不同的植物间作种植可比单一植物种遭受更少的取食;③非寄主作物的存在阻碍害虫对寄主的寻找,从而控制害虫;④间作改变了植被状况和田间小气候,使其不利于害虫种群的增长。Wyss的研究结果表明生草增加了果园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了天敌数量。苹果园内行间生草带蚜虫天敌数量明显增加,而蚜虫的数量与无草带和使用杀虫剂6-8次的对照区无明显差异。

3 果园生草试验研究进展

师光禄等研究发现间作牧草或保留杂草的枣园,害虫科与种以及多样性和均匀度明显大于单作枣园,而个体数和Berge-Parker指数则显著小于单作枣园。在枣园间作作物、牧草或者适当保留一定数量杂草,不仅能充分有效利用枣园空间和自然资源,而且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枣园生态环境,同时提高了有害生物相互制约的能力和枣园单位面积纯收入。

刘德广等对荔枝一牧草复合系统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荔枝一牧草复合系统与单一系统相比,节肢动物群落数量、物种丰富度、均匀性增加,多样性提高,复合系统中各类群的多样性几乎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都比单一系统高。

陈川等认为,生草果园害虫优势种为绣线菊蚜和山楂叶螨;天敌资源丰富,优势种为大草蛉;害虫之间在空间维度上存在较大竞争,主要天敌间种间竞争也很激烈;天敌与主要害虫在空间上相遇机率较大,生草果园天敌对主要害虫绣线菊蚜和山楂叶螨在时间维度上有较强追随效应和控制作用。

惠竹梅等研究葡萄园生草与葡萄病虫害指出,生草有为病虫提供食料和掩护场所,加重病虫害发生的一面,同时也有有利于滋生和保护害虫天敌,减轻虫害的一面。所以应因地制宜选择好草种,并采取相关的措施。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范文4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性;作用

1 自然保护区的类别和保护对象

1.1 以保护完整的综合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例如以保护温带山地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为主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生态系统为主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热带自然生态系统的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等。

1.2 以保护某些珍贵动物资源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如四川卧龙和王朗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大熊猫为主。

1.3 以保护珍稀孑遗植物及特有植被类型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如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银杉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1.4 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如四川九寨沟、台湾省的玉山国家公园等。

1.5 以保护特有的地质剖面及特殊地貌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如以保护近期火山遗迹和自然景观为主的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

1.6 以保护沿海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主要有台湾省的淡水河口保护区, 海南省的东寨港保护区和清澜港保护区。

2 自然保护区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2.1 为 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

世界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已超过1万个, 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保护区与物种有关, 保护着成千上万的野生动植物物种, 尤其是珍稀濒危的脊椎动物和高等植物, 这不仅有效保护了世界上惊人的物种多样性, 同时也建立起了野生物种的自然基因库, 可为后人保存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基因类型。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是人类的财富, 是人类食物、药物、工农业生产原料等的重要来源, 它们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还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精神意义。

2.2 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科普宣传与环保教育是自然保护区发挥的一个重要作用。自然保护区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向公众揭示了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奥秘,也是人类体验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佳境。简明、生动、灵活多样的科普、环保知识宣传,使公众逐步认知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2.3 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可持续利用资源

应把保护区的建设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密切结合起来。直接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区丰富的生物资源, 获取直接经济效益, 是保护区发展的经济基础, 也是妥善解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问题的关键。在实行人工保护条件下,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长速度、生物量都有可能增加, 甚至种群超量发展。合理开发利用部分野生动植物, 种植本地特产的经济植物, 饲养本地野生的经济动物等, 对于稳定天然食物链, 保持保护区的自然承载能力, 维持合理的种群数量都是有益的。

3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3.1 林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

对已有的涉林法律法规要进行修改、完善,为了推进林业事业发展,还要研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是推进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积极努力,不断提高补助标准,而且要把自然保护区作为重点给予纳入,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3.2 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工作协调得较好

特别是从旅游收入中确定一定比例的资金,回馈生态保护,用于保护区的保护、宣教科研工作的作法,值得大力推广;要认真做好我国野生动植物基因库建设工作,要有法律保障,要有资金投入,确保物种基因安全;要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把自然保护区发展建设的投入纳入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中去,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这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3.3 开辟科研、教育基地

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当然它也是教育实验的好场所。

3.4 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

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焕发,燃起生活和创造的热情。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范文5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重要性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绿化建设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步伐进一步加快。公园是城市人民休息、游憩的重要场所。营造优美的公园绿化环境不但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而且能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公园的绿化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息、游览,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园地,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同时还承担着保护、繁殖、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的任务。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它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优美的园林景观和良好的城市环境又是吸引投资、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条件。城市园林绿化关系到每一个居民,渗透各行各业,覆盖全社会。园林绿化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健康和活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园林绿化事业的地位和社会需求将不断提高。

园林绿化从设计到施工的过程,其实就是按照园林设计者的意图以及思想,由园林景观的具体实现而表达出来。因此,若想完整是将设计者的意图呈现在大众面前。就必须深刻理解设计者的表达意图以及体会设计者的思想感情。在园林绿化工程初期完工以后,对于其养护与管理才是实现设计者意图的后续工作,若不注重对植物的养护,植物便会由于失去照顾而枯死消亡,建筑也将龟裂或者遭到人为的破坏,如此便违背了设计园林绿化的初衷。因此,正确看待园林养护,合理开展养护工作,从而充分利用物料资源,有效节约成本,才能实现园林绿化的最大价值,这也是园林养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城市园林绿地养护存在的问题

(一)重建设、轻养护。虽然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也得到政府的不少重视,园林绿化工作的建设也明显有了推动和发展。但是,政府所投资的资金却也仅仅停留在园林绿化的建设上面,对于绿地养护问题往往给予了忽视。由于资金有限,致使目前养护设备不足、养护方式落后,对于树木植物的修剪、浇水、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也不能及时开展。通常都是在上级主管部门要进行检查评比时,才临时管理,大大削减了园林绿化的效果。

(二)认识不到位。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成功以及大众的满意度,在园林的设计之初以及后期养护管理上是尤为重要的。绿化的三分之一靠设计,三分之二是靠养护,若是养护工作不到位,园林绿化的人文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社会价值都将不能体现。另外,由于一些市民的绿化意识缺乏,随意践踏草坪、停车以及搭建违章设施等,这些现象都给园林的养护管理带来工作上的难度,以及造成经济损失。

(三)不合理种植。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设计人员缺乏渊博的植物学知识,一味追求外观的欣赏性,而忽视了植物的平衡种植。例如将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分不清楚、赖水植物和忌水植物搞不明白,造成园林的苗木品种单一,密度大,无法吸收充足的阳光以及养分,从而只能在短期内生长成活且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入。再加之过分注重引进国外观赏植物,冷落了乡土植物的培养,从而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购买以及养护都需要极大的成本,并且栽种的季节性不明显,不能够显示地方的特色。

(四)管理水平落后。园林绿化的持久性以及最终效果都是由养护取得,养护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绿化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整体收获。目前我国园林绿化的养护方法的管理都仍旧较为落后,形式单一,其技术力量以及设备都还相当落后。养护人员的业务素养也普遍不高,在很大程度上的园林绿化属于事后养护、被动养护,缺乏事前远瞻性、预见性,未能做一个整体、全面的养护规划。

三、搞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对策

无论对新城建设或旧城改造,都应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因地制宜地制定高标准的城市建设规划,按照规划严格组织和实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

(一)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存在的生物种的多样性及其变异性的概念。联合国环发会议所确定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条约》,虽然尚有不足之处,但该条例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种内基因的多样性等三个层面高度论述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因此,为了保护和维持城市的生物多样性,首先,对于城市中的那些生态环境敏感区,要切实地加以保护、恢复和维持。通过生态廊道将城市中的人工和自然园林绿地连接成网络,构建人工复合生态环境系统,确保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其次,要按照建设生态园林的标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为此,可以采用乡土草种、花种、树种,因地制宜,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就园林绿地中的植物栽植而言,乔、灌、草的植物配比是否合理、是否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园林绿地是否能真正满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基本生态功能,是真正实现园林绿化技术生态转型的关键。

(二)营造景观多样性

现代城市里绿色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包括城市森林、园林绿地、都市农业、绿色廊道、滨水绿地以及立体空间绿化等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绿色空间。这种绿色空间决定了园林绿地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因此,要实现绿地景观多样性,应做到:

1.设计理念多元化,建设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园林绿地景观。城市的整体形象设计应推行生态理念。绿地建设做到宁朴勿华,宁自然错落、勿强求统一,推广具有地方与民族特色的园林。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对现有景观资源的挖掘,加深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理解,设计出具有特色的绿地设计方案。切忌在绿地方案的设计阶段不注重景观空间的营造,只重视平面构图,运用繁杂的线条组合取代对立体多元化景观空间的探究,忽视对人们的室外绿地空间的使用和观赏需求。同时,园林的各要素之间应该互相协调,园林绿化、园林建筑、资源保护管理与资源开发利用之间都应相互协调,以营造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园林绿地景观。

2.保护和利用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确保园林绿地植物配置多样化和乡土化。要建设富于生物多样性的城市,园林绿地的植物多样化和乡土化十分重要。城市中即使有30%,甚至50%的城市绿地率,由于过于单一的植物种类和过于人工化的绿化方式,尤其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对引种奇花异木的偏好以及对乡土物种的敌视和审美偏见,其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并不很强。与之相反,在未被城市建设吞没之前的土地上,存在着一系列年代久远、多样的生物,加强对这些与环境已形成良好关系的乡土植物的利用,有利于营造城市景观多样性。乡土生境的保护与利用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将要被城市吞没的古老村落中的一方山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来都得到良好的保护。对本地人来说,它们是神圣的,但对大城市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来说,它们却往往不足珍惜。二是坟地。在均质的农田景观之上,它们往往是黄鼠狼等多种兽类和鸟类的最后的栖息地。可叹的是,在全国性的“迁坟”运动中,这些先辈们的最后安息之地中,幸存者已为数不多。三是被遗弃的村落残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城郊的“空壳村”将会越来越多,这些地方由于长期免受农业开垦,加之断墙残壁的古村及水塘构成的庇护环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境条件,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它们很容易成为“三通一平”的牺牲品,被住宅新区所替代,即便有幸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往往也是先被铲平后再行绿化设计。四是曾经不宜农耕或建房的荒滩、乱石山或低洼湿地,这些地方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休闲价值。在推土机未能开入之前,这些免于农业刀锄和农药的自然地带是均相农业景观中难得的异质地带。在园林绿地建设时,保留上述乡土生境,对营造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节约资源及就地取材

当前有的城市绿地建设刚刚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误区,又踏进盲目投资、铺张浪费的漩涡。首先是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以园林铺地为例,许多城市广场的铺地,面层花岗岩材料只需选择20-30厘米厚就能够满足使用和观赏要求的却要以更厚的花岗岩代替;花坛、台阶用20厘米厚的花岗岩贴面就能够满足使用和观赏要求的却要采用整块花岗岩块石砌筑。其次,对水资源的浪费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不可否认,由于生命对水的依赖及中国园林的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水景一直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主题,但不顾绿地性质、区位,不考虑水源、水循环、中水利用就一概以水覆之,甚至在水资源严重匮乏、游人量少的地段建设大面积的水面和喷泉,达到“逢园必水”的地步多少让人觉得牵强和矫枉过正。

(四)园林绿地建设要“以人为本”

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园林绿地是为人服务的,而非仅仅为美化而兴建。它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居民提供一种休闲、生活及工作的环境。是防灾还是遮蔽,是收获还是休息,或是科普教育等,园林绿地建设的目的要明确。模仿自然景观、自然植被及自然环境,把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防止为“美化而美化”,防止把城市绿地当作花园来做的错误做法。只有这样的城市绿地才最具有活力和生机。因此,只有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化,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才能实现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创建生态城市,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建设现代新型城市。我们应当积极推进绿化水平,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奋斗。

参考文献:

1.黄惠鹏. 园林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中国园艺文摘》2009.12

2.蔡彬尧. 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分析《现代园艺》2011.7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范文6

绿道的分类

FabosJG在主持建设新英格兰绿道网络的规划中,将绿道划分为3种类型:生态型绿道、游憩型绿道以及文化历史保护型绿道。LittleCE根据绿道的形成条件及其不同的功能将绿道分为以下5种基本类型:城市河边的绿道、以道路为特征的娱乐型绿道、重要的生态廊道绿道、风景或者历史线路绿道,综合的绿道系统或者网络。FábosJ提出绿道可分3类:一种是具有生态意义的走廊以及自然系统的绿道;一种是娱乐型绿道;还有一种是具有历史遗产以及文化价值的绿道。AhernJ认为,按照面积尺度的大小划分,绿道可分为市区级(1-100km2)、市域级(100-10000km2)、省级(10000-100000km2)、区域级(>100000km2)4种类型;而绿道按照功能作用又分为生物多样性绿道、休闲娱乐绿道、水资源保护绿道、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绿道等4种类型。

俞孔坚教授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绿道的规划发展以及演变历史。他提出中国按照绿道的形式与功能划分,存在着3种类型的绿道,一种是沿着河道或者水域边界分布的滨河绿道;一种是公园道路绿道或者具有交通功能的道路绿道;还有一种是沿着田园边界分布的田园绿道。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绿道形成的不同形式,方便对其进行统一化的管理。而现实中各种类型的绿道常常交叉混合,怎样划分依赖于对它们特征的认可程度。

国内外绿道的研究和实践

19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一定规模的公园路以及公园系统的规划和实践;之后就倡导有机疏散以及区域的规划和实践;接着出现了生态规划理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运用景观生态学的观点,进行了尺度较大的绿道系统规划;1990年,LittleCE在《GreenwayofAmerican》中对美国的绿道进行了归纳总结,介绍并分析了16个绿道的规划实例。之后景观设计师们对美国48个州范围内的绿道网络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及规划。还有部分学者对不同类别的绿道网络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绿道最早的建设实践也是在美国展开的,比如世界闻名的新英格兰绿道等等。

绿道在欧洲的发展史则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最早以林荫大道出现在法国,然后才是英国的绿带。由于受美国绿道思潮的影响,欧洲于20世纪90年代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绿道研究和实践,绿道网建设现在正逐步向跨国合作发展。中国目前对绿道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量的相关文献对此有论述。俞孔坚等对绿道和绿道的发展历史、设计原则、网络分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王海珍等则运用斑块、廊道结构、网络结构的分析评价了绿道网络,蔡蝉静等探寻了城市绿道景观格局定量研究的方法。而在当前河流、道路、铁路等两侧绿化获得了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必然要求绿道建设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对绿道有更深层次的研究。广东省率先提出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广东省建设厅提出在区域绿地划定保护的基础上,率先在整个珠三角区域展开绿道的规划与建设工作。绿道的推广与实践代表了一种生态主义理念的回归,也代表了地方城市建设的一种新趋势。

绿道的生态设计方法探索

绿道作为兼顾生态保护与居民休闲使用的开敞空间,其设计方法是多种因素的叠加,除生态性以外,绿道的景观性、文化性、游憩性等不同因素也应在考虑范围内,其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体现各地方的特色,虽然由于场地及规划的侧重点不同,但整体的设计方法框架可总结如下:

1现状调查分析,确定区域内的资源要素

根据国内外绿道建设的理论和经验,得出主要影响绿道规划设计的资源要素包括区域内的自然生态要素、人文要素、现状道路布局等等。因此,对区域内水资源、自然资源、物种多样性等进行综合性评价是规划设计绿道的前提。分析和明确区域内山体、河流、田园和海岸的物种分布情况和生态作用,根据各自的特点确定敏感地带,确定绿道设置的主题内容以及绿道的选线,构成绿道框架系统,因为它们是独特景观、生物多样性的集中地带,也是人们休闲向往的地带。

2根据绿道的现状系统,确定绿道网选线布局

密度以及游憩项目开发程度根据建设地现状、用地性质和地区服务功能等需求,分析区域内绿道潜在性游憩价值以及已开发项目对区域内的生态影响。通过绿道网慢行密度控制确定合理的绿道容量,并用容量控制方法降低具有生态危害的游憩项目开发使用频率和活动范围,减少一些生态危害大的游憩活动,微调绿道走向,形成人为活动干扰的缓冲区。

3提高绿道的连接质量,加强绿道网与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

依据区域内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自然生态类型、级别,确定绿道的连接线路。先连接景观质量较高的部分,特别是重要的栖息地斑块,观察栖息地节点图的节点,探索抗拒力最小的路线。充分考虑区域绿道与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及静态交通的衔接,加强城市交通系统、慢行交通系统与城市绿道网的接驳,并建立一个完善、持续的机制来解决其相互之间的冲突。

4优选绿道网串联的节点和绿道的边界确定

对绿道网中的各节点进行重要性评价,挑出最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人文节点、城乡居民点以及城市公共空间,并尽可能串联更多有关自然及人文要素的节点,以充分展现该区域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底蕴,提高绿道的开发效益和吸引力。绿道的控制边界的确定以各类生物生态习性及外界干扰的影响程度为依据,确保绿道生物走廊的最低宽度。

绿道的生态学意义

绿道建设是以绿为脉,以道为媒,串联各生态空间要素,完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护生态安全和格局,保护和挖掘城市特有历史文化资源,改善人居环境为目的。其生态学意义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析和理解。

1从生态完整性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生物的适应性,即生物在一定环境下的演化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生物学特性,它是生物与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生物的生产能力,能够修复受到干扰的生态系统,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波动平衡。任何一个生态系统要保持健康、完整,必然要多要素相互作用,而不是简单的多个物种叠加。单个要素生态功能之和小于整体的生态功能,因为各个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就具备了综合性的功能,这是各个要素独立存在时所不具备的。绿道规划不是替代其他规划,而是其它非线状风景园林规划的重要补充,通过连接其他非线状重要风景园林系统,从而形成综合性的整体,以达到保护的目的,对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2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条件,也是区域生命支持生态系统的核心,还是支持区域稳定及其发展的物质基础。绿道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斑块间物种的迁移率,使不同斑块中的同一物种个体之间的更方便,从而使小种群免于近亲繁殖而退化,保护了基因多样性。绿道通过促进斑块间各物种的扩散,提高了种群的增长以及斑块中某一种群灭绝后外来种群侵入的速度,从而对保护和提高物种的数量发挥积极作用。另外,由于绿道方便物种的迁移,某一景观或斑块中的干扰对物种的威胁就明显降低了。

根据岛的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得出,岛的面积大小,影响着岛上的物种丰富度。乌利万(Vulli-van)和谢弗(Shaffer)一致认为,岛屿物种数量的2个最主要影响因素是面积与距离。保护区之间的距离决定了物种的侵入或引入,自然保护区在平衡时的物种丰富度则决定于迁移速率和灭绝速率。由于殖民化的物种源是迁移和灭绝速率的依赖,所以整体隔离非常危险。确保有一个足够大的生境用来保护内部殖民化的物种源是保护区内物种不灭绝的唯一办法。一般而言,斑块是非常重要的生境,绿道则是非常重要的迁移通道。因此,对于破碎化的生境来说,将各生境岛屿通过绿道连接在一起,特别是连接较大的自然斑块,可以减少甚至抵消因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对于野生物种多样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3从生态廊道内涵分析

生态廊道,即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物能流、物流的通道,是动物栖息或迁徙、植物基因流动的走廊,它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而绿道是有不同宽度、保持区域生物多样性、并连成网络状的生态走廊系统,绿道使孤立的生境斑块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生境的连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