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污染的危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尾气污染的危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尾气污染的危害

尾气污染的危害范文1

关键词:大气污染;农作物危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X50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0.065

大气环境质量好坏与植物的生长密切相关,尤其是农作物更容易受大气环境质量好坏的影响,首先,是因为农作物具有庞大的叶面积进行光合作用并同空气接触进行气体交换,一些污染物会随着气体交换进入农作物体内,从而影响和破坏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其次,它们几乎不能缓冲外界环境变化而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植物位置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像动物可以通过行动避开环境污染。当大气中的某些污染物的含量长期超过正常水平时,不仅对农作物、果树蔬菜、经济作物及绿化植物等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危害,也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主要大气污染物种类及对农作物的危害

目前,被人们注意到或已经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并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且排放量较大的大气污染物有100种左右。其中对农作物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以烟尘和粉尘为主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乙烯、氯气等大气污染物。

1.1烟尘、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来源及对农作物的危害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为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是一些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淘汰的生产设备向偏远的农村地区转移,以及液化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该地居民的生活中还没有普及,高硫煤和低热量的劣质煤仍然是人们的首选生产生活燃料。受当前的经济条件限制和技术条件限制,人们不可能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也不可能在一些小的燃烧器上安装脱硫除尘设施,更不可能使用高效节能环保的生产设备,这就造成烟尘、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二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工矿企业因大量使用大型移动机械设备和雷管爆破,使当地产生一系列烟尘和有毒有害的大气污染物,如爆破和采用柴油机为动力的设备等。常见的污染物质主要有粉尘、有害有毒气体有H2S,SO2,NO2等,而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数成为当地大气污染物的“主力军”。三是私家车及农村机械化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地区大型作业机械的数量急剧增多。私家车及作业机械所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增加。这些将直接影响农作物、果树、蔬菜等作物的正常生长。首先,烟尘中大于10微米的颗粒常在污染源附近降落在农作物的嫩叶、新梢、果实等柔软组织上形成污斑,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使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其次,二氧化硫是对农业危害最广泛的大气污染物,最典型的二氧化硫的伤害症状是出现在植物叶片上由漂白引起失绿,逐渐呈棕色坏死的伤斑。如二氧化硫对小麦和水稻的危害,当浓度较高时,叶片会变成淡绿色或灰绿色,上面有小白斑,随后全叶变白,叶尖卷曲萎蔫,茎秆谷粒也变白,形成枯熟,甚至全株死亡。当浓度较低时,则表现叶片伤斑呈褐色条状,似擦伤状,叶尖褐色,谷粒失去固有金黄色而略呈褐色。蔬菜受到二氧化硫的危害时表现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他器官很少发生,如叶片出现白斑或黄白斑的有萝卜、白菜、菠菜、番茄、葱、辣椒和黄瓜。出现褐斑的有茄子、胡萝卜、马铃薯、南瓜;最后,作为大气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硝酸雾危害植物的症状与二氧化硫相似,在叶脉间、叶缘出现不规则水渍状伤害,但二氧化氮毒性弱一般无急性危害。

1.2其他气体对农作物的危害

1.2.1乙烯对农作物的危害 乙烯作为植物的内源激素之一的危害症状比其他大气污染物相比较特殊,农作物本身能产生微量乙烯,控制、调节生长发育过程。当大气污染物中的乙烯浓度超过一定水平并被农作物吸收时,就会干扰农作物的正常发育,引起许多农作物生长异常,促进农作物叶片和果实失绿变黄,造成落花落果现象。

1.2.2氯气和氨对农作物的危害 在大气中一般情况下氯气和氨浓度很低,很少对农作物产生明显危害。只有在化工、制药、食品等工业企业偶然事故或溢出时,能使植物受到急性危害。在高浓度氯气和氨的影响下植物叶片发生急性危害,叶肉组织溃散,叶绿素分解,出现受害伤斑或失绿变黄。

1.2.3氟化物主要成分有氟化氢、四氟化硅、硅氨酸以及氟气等 其中排放量最大、毒性最强的是氟化氢。钢铁厂和玻璃厂等,都可能向大气中排放出氟化物,煤中也常含氟,燃烧时也会放出氟化氢气体。植物受到氟化物危害时,由于氟化氢具有在农作物体内累积特点,其危害植物的症状与二氧化硫不同,伤斑首先在嫩叶、幼苗上发生;伤斑由油渍壮发展至黄白色或褐色斑块,在受污染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呈现稍浓的褐色或近红色带,同时,植物表现出大量落叶。

2 大气污染对农作物危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2.1 结合检测情况进行综合防治

大气中的污染物成分是复杂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又各不相同。在进行大气污染对农作物防治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监测,以确定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成分、性质,再依据以及对当地主要农作物类型、用途,以及危害情况而进行综合防治。

2.2根据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合理布局农业结构、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选育优良抗污染作物品种,开展植树造林等综合防治措施

结合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工业布局不合理,燃烧器陈旧,工艺落后,能耗高等特点。在防治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时,应从地区和国家分析,应从整体考虑;从污染源产生的源头采取措施考虑,改用清洁能源,改革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其次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合理布局农业结构、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选育优良抗污染作物品种,开展植树造林等综合防治措施;再次是对已有污染物进行必要的末端控制治理技术。具体治理措施如下。

2.2.1选育栽培抗抗污染优良作物品种 在工况企业周围推广抗污染优良品种,做好作物布局、配种搭配,以减轻或避免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

2.2.2绿化造林,利用树木的吸附阻尘功能 大量植树造林可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也可吸滞尘埃,从而起到净化作用。如1公顷柳松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2720公斤;云松、松树能降尘达几十吨之多。

2.2.3对污染物进行处理以及在燃烧器上安装脱硫除尘设施 如将一些劣质煤、低热量煤换成优质煤使用,或将高硫煤经过水洗后变成低硫煤在使用,可大大减少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的排放。并针对一些有条件的燃煤企业可在燃烧器上安装除尘脱硫设施,并提高燃烧效率,以减少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2.2.4运用新能源技术 可采用页岩气、天然气作为清洁新能源而代替工业生产使用燃煤、燃油,这就减少了大量的二氧化硫、乙烯等污染源;汽车可以用天然气或电代替燃油,可以消除二氧化碳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污染;研制可代替氯氟烃的制冷剂,就能减少对农作物的破坏。

2.3 用法律和行政手段保护和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农村农作物保护的规范性文件,抓好落实,规范影响农村农作物的各种行为,特别是制定农村农作物大气污染治理相关规章制度。

然而,大气污染时往往是多种污染物共同作用造成对农作物的伤害。如在工业区周围被二氧化硫污染,同时还伴有大量粉尘,有时由于汽车排放尾气又掺杂了氧化烟雾污染,从而出现复合型污染。在危害农作物受污染症状上也会导致更为复杂的表现。因此更需要我们环境部门在污染物的产生源头、传播过程中、以及对农作物危害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监控,但由于目前大气污染对农作物危害还未列入环境污染防治范畴,以及一些重污染企业向农村和落后地区转移,再加上人们的不重视、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的落后、防护措施的缺乏,使得一些地区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要加强大气环境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广超,傅梅绮.大气污染控制技术[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4.

尾气污染的危害范文2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危害性 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的污染物分为颗粒状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颗粒状污染物包括粉尘、烟、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气态污染物主要有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硫化合物、含碳氧化合物、氨化合物以及卤素化合物等,其来源于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建筑尘土、森林火灾、生活燃煤等。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1 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1.1 臭氧层的破坏

在距离地面20~30km的平流层中有一个臭氧层,其能够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遭伤害。由于工业的生产中释放出了大量的氯氟烃气体破坏了臭氧层,使得臭氧层吸收和遮挡紫外线的功能减弱,大量的紫外线经过大气层直射到地面,对地面的生物形成巨大的杀伤力,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危害。

1.2 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中增加的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表释放出的长波辐射,不能向外扩大热度,导致表面温度升高,产生了“温室效应”。地表温度升高导致全球变乱,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增多,南极和北极以及部分雪山融化。大气混浊度的增加,太阳光的辐射减弱,地球长波辐射受到影响,灾害性和异常性天气将更加频繁。

1.3 造成酸雨

由于工业的发展和环保措施的不当,致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和氮氧化物气体增多,这些气体在空气中与水蒸气相遇容易形成酸雨,其酸性通过pH值的测量一般在4左右,甚至达到3。酸雨成为严重的污染灾害,严重者致使植物生长受阻,林木枝叶枯萎,建筑物腐蚀锈损,土壤成分受到破坏,造成土壤贫瘠,使农林作物减产甚至死亡,饮用酸化物造成的饮用水,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影响人类健康。

2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2.1 悬浮颗粒物

悬浮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径小于100μm的颗粒物,其中粒径小于10μm的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当粒径小于5μm的悬浮颗粒物进入人体的呼吸道系统时会对肺部造成影响,致使肺泡损伤,产生炎症。直径小的悬浮颗粒物可以进入到皮肤和眼睛的细孔之内,阻塞皮肤的毛囊和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眼结膜炎等。

2.2 氮氧化物

大气中的NOx主要来自煤气燃烧的废气以及汽车的尾气。NOx对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对肺的损害比较明显,进入呼吸道深部,会引起支气管哮喘。NO对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比较明显。NOx在紫外线光化学作用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刺激眼、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胸痛、肺水肿等。

2.3 二氧化硫

SO2易溶于水,易被上呼吸道粘液吸附引起炎症。当SO2与空气中的Fe2O3氧化生成硫酸雾,它的刺激作用比SO2高出10倍。SO2还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影响机体生长发育。

2.4 一氧化碳

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可在大气中停留很少时间。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使血液输送氧的机能大大降低。因此,当空气中的CO浓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3 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3.1 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等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调整产业结构,对已有污染重、资源浪费、治理无望的企业要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污染。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

3.2 改进燃料结构,合理利用能源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在燃煤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SO2,NOx,CO以及悬浮颗粒等大气污染物。要防治煤烟型大气污染,首先要推广工业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并逐步推广使用天然气、煤气和石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有效控制烟尘和SO2的排放量。

3.3 集中供热,节能减排

居民居住区分散在家家户户的生活炉灶数量极多,烟气污染比较严重。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代替分散供热,是节约与合理利用能源,防治大气污染的另一重要途径。以中压、中型锅炉取代大量、分散的低热效率的锅炉,提高锅炉效率,节约燃料。另外,采取高烟囱集中排放,有利于烟气的扩散和稀释,从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3.4 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机动车燃料完全燃烧后排出的气体含有CO2、CXHY,NOx,SO2等有害污染物。机动车排放的废气污染面广,是城市大气污染的又一重要源头。要减少这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是要改变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油的燃烧质量,鼓励发展清洁燃料车。同时,加强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的控制力度,对机动车实行监督检测,完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控制交通污染。

3.5 采用高效除尘设备

大气中的颗粒污染物主要是由于煤等固体燃料因燃烧产生的。 要去除这种污染物,可用干法、湿法、过滤及静电法。干法去除的常用设备有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湿法去除的常用设备有泡沫除尘器、喷雾塔等;过滤法去除常用的设备有颗粒层过滤器和袋式过滤器;静电法去除的常用设备有干式静电除尘器和湿式静电除尘器。一般情况下,较大颗粒宜于采用干法去除,而细小颗粒则以采用过滤法和静电法去除。

3.6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茂密的树林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能吸附大量飘尘。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使空气得到净化。 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从而减轻污染危害,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4 结语

总之,治理大气污染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程。我们必须完善大气监测系统,提高监控水平,建立有效的大气环境管理运行机制,把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杨齐星.探讨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56-57.

[2]高瑞华.关注大气污染防治中淘汰和压减产能问题[J].前进论坛,2014(1):88-89.

尾气污染的危害范文3

关键词:油污染监测;清洁度;评判方法

汽轮机油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汽轮机油系统、氢气密封油系统和调节保安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科研部门对国内200 MW及以上机组的颗粒度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汽轮机油系统颗粒度污染超标在电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1.汽轮机油污染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随机组容量的增大及控制精度的提高,由油污染引起的机组故障逐渐增多,直接影响了机组的安全运行,对油污染的控制也越来越引起电厂的重视。目前,电厂在装机或大修后通过对油系统进行冲洗的办法,减少残留在汽轮机油中的残渣、焊渣等初始污染物,且大多数电厂都安装了油净化和过滤装置,在机组运行中当污染度超标时对汽轮机油进行过滤。但对汽轮机油污染的监测在电厂还是一项相对薄弱的工作,以致近年来由油污染引起的故障仍不断发生。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汽轮机油污染的监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1.1 监测管理水平不高

相对于以前的小容量机组,大容量机组(300MW及以上机组)轴颈尺寸增大,轴颈表面的线速度增大,象车削一样,很高的线速度使颗粒与轴颈更容易拉毛磨损;同时转子质量大,油膜薄,小容量机组运行中油膜厚度一般约为0.20 mm,而大机组的油膜厚度通过实测只有0.05 mm左右,当机组启动或惰走时油膜会更薄,使得汽轮机组轴颈更易受油中更多的微小颗粒的损伤。由于汽轮机油的清洁度涉及到汽轮机油系统设备的制造、运输、储存、安装及运行监督等各个环节,因此要想提高汽轮机油的质量必须有一个全系统、全方位的监测过程。

1.2 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

由于国内尚没有合适的油质清洁度检测仪,而国外的检测仪价格昂贵且无法应用于汽轮机油质的在线监测,电厂大都没有自己的颗粒计数仪。目前的检验方式不能及时发现汽轮机油清洁度超标现象,通常只有在油污染对系统产生危害后才采取措施。沙岭子机组由于基建阶段汽轮机油质量检验工作是靠人工外观目测或放大镜观察来进行的,未能及时发现汽轮机油中含大量的固体颗粒污染物,曾发生过机组轴颈、轴瓦严重损伤。因此,使用符合要求的检测设备对使用的汽轮机油质清洁度进行检测并对长期运行的机组实行清洁度在线检测是当前对污染度进行及时控制,减少油污染危害的一个重要途径。

1.3 目前的油质评判方法不能客观地描述油污染危害程度

开展对油污染监测与控制必须确定一个统一合理的清洁度分级标准。目前电厂大都沿用美国汽车工程协会的SA749D标准及美国航天协会的NASl638标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建立在一个固定的尺寸分布(一般为5个颗粒尺寸范围)的基础上。以电厂使用较多的NASl638标准为例,该标准按100 mL油液中5~15 μm、15~25μm、25~50μm、50~100μm和大于100μm 5个尺寸范围内最大允许颗粒数划分为12个污染等级。下表为某电厂汽轮机油的两次污染度检测结果,按上述评判方法,其污染度等级皆为12级。从表2中检测结果可看出,两次检测结果中,尺寸分布处于25~50 1μm的颗粒数相差将近3倍,50~100μm的颗粒数则相差近9倍。显然,虽然清洁度等级评定结果皆为12级,但汽轮机油对机组的危害程度显然不同。因此,按当前油质评定方法确定的评判结果不能很好地反映汽轮机油质对油系统的危害程度。

基于以上思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了清洁度标准IS04406,以两个颗粒浓度的等级之比来描述流体的清洁度。目前这种方法的使用也不够精确,如级与级之间分级过大、无法象NASl638标准那样清楚地了解对系统危害最大的尺寸段污染颗粒的分布情况等问题。

2.汽轮机油污染监测问题的探讨

汽轮机油污染是国内电厂普遍存在问题,不仅给电厂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了机组的安全运行。影响机组油系统(包括油系统、调节油系统和密封油系统)部件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汽轮机油质清洁度、油系统部件的污染敏感度以及工作条件。因此,对汽轮机油污染进行有效的监测,将污染度控制在油系统部件要求的范围内,须进行如下工作。

2.1 安装油质在线监测设备

目前电厂在机组安装冲洗以及运行中常用的外观目测法、放大镜观察法及称重法来判断油质清洁度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大容量机组对汽轮机油质的要求。电厂应安装油质在线监测设备,在机组安装、维修后进行油系统冲洗及在补充新油过程中对汽轮机油质进行检测,以保证汽轮机油质符合要求。

2.2 消除在线监测中气泡、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基于光测法检测原理,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研制出用于汽轮机油质污染的在线检测设备,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由于现场运行的汽轮机油中含有微小气泡,影响了检测精度。同时为消除汽轮机油中水对污染度检测结果的影响,建议在安装油质在线检测装置的同时,安装除气装置及汽轮机油微水含量检测装置对污染度检测结果进行修正,以提高检测精度

2.3 改进目前的油质评判方法若要通过油质监测有效地控制汽轮机油污染对系统产生的危害,汽轮机油质清洁度等级检测结果必须能够反映汽轮机油中固体颗粒对系统的危害程度。由于目前用各尺寸段内最大清洁度等级作为最终清洁度等级的评判方法不能真实的反映污染颗粒对系统的危害程度,建议污染度等级评判结果中保留各尺寸段内的污染度等级,相应地,汽轮机油系统对汽轮机油质清洁度的等级要求也按不同的尺寸段分别规定。结束语:

尾气污染的危害范文4

来自我国的监测数据也表明,近年来我国室内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污染都在增加。来自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目前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如果按支付意愿价值估计约为106亿美元;据有关国际组织调查统计,室内空气中可检测出300多种污染物,全世界每年有28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室内污染,在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儿中,有80%的家庭近期进行过装修。专家分析:过去是“生物型”和“煤烟型”因素污染室内空气,而现在以化学型为特征的第三代室内空气污染因素已逐渐影响到现代家庭。室内空气污染已被列为对公众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谋求减轻室内空气污染的新途径已势在必行。

1.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

1.1甲醛等有机污染物。甲醛―主要来自用作室内装修的胶合板、细工木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它装修材料,比如贴墙布、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涂料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甲醛对人体健康有负面影响,当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达到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mg/m3时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长期生活在低浓度的含甲醛的环境中,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妊娠综合症、新生儿体质降低等。苯―主要来自装修材料饰品的胶、油漆、涂料和粘合剂,是强烈的致癌物。长期生活在苯超标的环境中,轻者易导致头痛、恶心、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苯还可以抑制人体造血功能,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1.2氨和氡。氨―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防冻剂,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墙体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释放出来,家庭装修材料,比如家具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水,这些都会造成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增加。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有腐蚀和刺激作用,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吸入大量的氨气,可导致流泪、咽痛、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可能引发呼吸道刺激症状等。

1.3家用电器。长期空调环境中的人们容易出现呼吸道干燥、鼻塞、关节酸痛等症状,同时还伴有胸闷、憋气,思想不集中,容易疲劳,这种现象通常称之为“空调综合症”。引起“空调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是室内空气中负离子减少和室内外环境条件相差悬殊。由于空调器等电器设备产生正离子,室内空气经反复过滤后,空气中的离子成份发生了改变,负离子数目明显减少而正离子数量过多。人们长时间在低负离子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易造成人体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食欲减退、四肢无力等症状。

1.4人体本身。这是一个极易为大家所忽视的事实,人体本身就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人通过呼吸不断地向外界呼出二氧化碳、水蒸气,释放出多种细菌和多种气味。研究表明,人类肺部可排出25种有毒物质,呼出的气体中含有16种挥发性有毒物质。关于这一点,人们有过切身体验,当走进拥挤、密闭的房间或乘上几站几乎无立足之地的公车时,常会感到头晕、目眩,长时间,甚至会感到胸闷、恶心、出虚汗。这种不适感,国外医学界称之为“闷屋综合症”,其实就是人多时呼出的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人们若长期吸入这种污染的空气,便会出现相关症状,导致“闷屋综合症”。

2.当前我国室内污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有关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的法规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健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关于室内空气质量的完整的评价体系,致使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处理投诉时也感到十分棘手,虽然我国近年来也颁布了一些与空气质量相关的标准,如1996年实施的《住房内氡浓度标准》和1998年实施了《居室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卫生标准》,但我国室内污染标准尚不完整。如我国还没有关于写字楼和家庭室内空气中氨的明确标准。

2.2缺乏对室内空气污染源的有效控制措施;目前,建材市场管理比较混乱,一些不具有生产能力的厂家生产的不合格的材料充斥市场,房地产开发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往往选用不合格甚至严重超标的劣质建材,从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

2.3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指标偏低,重要控制指标不明确,与国际通行标准有较大差距。另外也存在监管机制缺乏,管理重点不突出。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监督机制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测等。

3.减少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基本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人们认识、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按绿色建材的概念去装修室内,不搞过度装修,不急于入住新购买或新装修的新居。在住房装修设计、施工工艺和选材上想办法,设计不仅要把房间设计漂亮、使用方便,而且应充分考虑通风,良好的通风应该是改变室内空气质量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3.2健全监管机制,突出管理重点。政府职能部门及行业协会应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加强环保、质检、卫生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联合执法,规范业主的从业行为,确保严重超标的建材不上市交易,从源头杜绝污染源的产生。环保部门应发挥专业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政府监测与业主自测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建立室内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突出重点,尽快找到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新路子。

3.3在室内吊花植草,通过植物的净化作用,降低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或禁止在室内吸烟,经常打开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通畅。

参考文献

[1]裴军.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探讨,江苏环境科技。8-10,2008.6

[2]郑秋军.莫把新房装修成“毒气室”,环境保护。20-21,2010.2。

[3]范成建.室内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J]。45-46,2011.19卷3期。

尾气污染的危害范文5

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开展光污染防护和治理工作,势在必行。本文笔者从光污染概述、光污染的特征、光污染成因以及光污染的防治对策等方面对环境中的光污染进行了探讨,希望政府和公众加强对光污染危害的认识,将光污染防护和治理工作列入环境保护工作的议事日程。

关键词:光污染 危害 防治 措施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光污染现象在许多大城市里已经出现了,光污染对环境已经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在不同程度上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加强对环境中的光污染及其危害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光污染概述

光污染,也有人称为噪光(noisy light)。在环境科学领域里,把过量的光辐射侵入空间环境,并对空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称为“光污染”(Light Pollution)。

2 光污染的特征

光污染是一种物理性的空间环境污染。光波具有一般电磁波的性质和特征,光辐射具有均匀、稳定和各向同性的特征,与位置、时间和方向无关。光辐射的强度只与光源的温度和光波频率有关。光污染对人体和物体的危害程度,除了与光源的辐射强度有关外,还与离开光源的距离有关系。离开光源的距离越远,受到的伤害越小。光污染自身没有残留物。如果光污染源消失,则光污染的危害作用立即消失[1]。

3 光污染成因

3.1 缺乏相关规划,导致光污染现象普遍存在

光污染是一个相对新生的污染现象,由于目前公众对于光污染的维权意识不强,光污染的防治问题尚未得到城市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加上我国城市缺乏城市照明规划,导致了光污染在我国城市的蔓延。

3.2 亮度水平过高

建筑外立面使用高功率的泛光投光灯具,光线投射到建筑物的同时,大量的光线会投射到夜空,因而也浪费了大量的能源。此外,广告以及道路的照明方式、灯具的选用和灯具投射角度不当等问题,都导致了亮度过高,产生光污染。

3.3灯具以及玻璃幕墙选用不当

非截光型、高功率等非“绿色”道路照明灯具的使用,不舒适眩光和失能眩光是城区道路照明存在的问题,在城区许多道路照明仍然在使用非截光型路灯,增加了司机在行驶过程中的不舒适,易引起视觉疲劳。此外,高反射率玻璃幕墙的大量使用,导致了不同时段、不同区域高强度光污染的产生,对行人和司机会产生严重的干扰。

4 光污染的防治对策

光污染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的实情,建议从制定和完善光污染防治法规体系、加强规划和宏观管理、提高公众参与力度和监督力度、加大人才培养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清洁生产推广力度以及实施照明设计单位资质认证等多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切实做好光污染的防治工作。

4.1 制定和完善光污染防治的法规体系,加强法律约束力和执法取证力度

为确保城市照明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步制度化、科学化,同时赋予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工作的法规支撑,进一步明确光污染责任主体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建议建立健全防治光污染环境保护制度,包括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完善专业照明标准,培养专业的监管执法队伍,采取行为有效的执法手段等。同时,考虑到我国城市光污染监测力量薄弱等现状,国家应重点扶持城市监测机构光污染监测能力建设,将光污染监测能力建设和光污染环境监察能力建设纳入到当地环保机构能力建设要求,并纳入到地方政府的绩考,确保提高城市光污染执法、检测能力。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光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公众对光污染危害的认知以及维权意识。

4.2 加强规划和宏观管理,从源头减少光污染的产生

我国城市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现阶段做好照明规划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城市管理者应摒弃照明越亮越好、越大越好、越多越好的旧观念,切实做好城市照明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光率区域分布标准,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照明建设,加大整体验收力度,不符合要求的设置一律不通过验收,不得投入使用,以此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从源头上减少甚至防止光污染。同时,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大面积玻璃幕墙的使用以及凹形玻璃幕墙建筑的建设,禁止地处交叉路口建筑物使用反射率高的玻璃幕墙,减少高强度反射光污染以及聚集光的产生。

4.3 提高公众参与力度和监督力度,及时消除光污染隐患

在城市照明规划或者单个产生以光污染为主的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工作中,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规定,征询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充分发挥公众参与项目环保管理的作用。对于未能通过公众参与工作的,一律不予审批通过建设。同时,要畅通环境投诉渠道,及时受理和调查处理各种光污染环境案件,发现违法行为,要及时实施限期整改、立案查处等措施,并跟进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4.4 加大人才培养和政策扶持力度,提升照明规划设计水平

由于我国目前对于照明设计的重视不够,专门开设照明设计专业的高校很少,导致照明设计和管理方面的技能专业人员缺乏。建议开设高校的照明和光学设计专业,重点培养专业的照明和光学设计人员,提升我国照明和玻璃幕墙设计和管理方面的技能专业人员水平。此外,要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科研开发能力,重点加大对截光型节能照明设备的研发工作,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灯具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落后产品的淘汰,鼓励有实力的灯具企业参与国家节能灯具标准的制定,提升灯具行业的整体节能设计水平。

4.5 加大清洁生产推广力度,从源头减少能源消耗和光污染

政府应大力推广绿色照明灯具以及环保玻璃幕墙的使用,从源头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光污染问题。对于照明灯具,要大力推广截光型节能灯具。对于玻璃幕墙,应综合考虑玻璃的半球辐射率、室内光和热环境以及南北供热差异等多种因素,在南方和北方地区推广不同的玻璃幕墙。[2]

4.6 实施照明设计单位资质认证,确保照明工程设计与施工分离

我国现阶段照明建设的主要模式是设计施工一体化,很多照明灯具供货商既做设计又卖灯具,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照明设计中无法保持科学中立立场,导致设计超标。为此,国家应该对照明设计单位进行资质认证,由中立的专业设计机构开展照明建设的设计,实现照明建设的设计与施工分离,从而有效约束承包商的商业动机,打破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商家利益最大化模式,减少光污染问题的产生。

4.7采用特殊玻璃,降低反射率

玻璃幕墙中高反射率的玻璃是造成光污染的主要成因,所以为了降低光污染可以使用低辐射的玻璃,所谓的低辐射玻璃就是在玻璃的表面镀上一层或多层的金属或者是化学物组成的膜系产品,镀上金属或者是这种膜系产品后,会使反射比大大降低同时还可以增强可见光的透视比,重要的是还有很好的隔热性能。这种玻璃的使用不但降低了光污染还能使建筑物的采光得到很好的改善,可谓一举多得。还有一些玻璃贴膜和回反射玻璃,也能够有效的降低反射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结语:综上所述,光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伴随而产生的环境问题,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危害,必须引起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加强对环境中的光污染的防治,制定光污染防护的法律法规,给人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尾气污染的危害范文6

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甲醛;苯;防治对策

收稿日期:2010-12-24

作者简介:孙加奇(1980―),男,讲师,主要从事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X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1-0091-02

1 引言

室内空气污染是指有害的化学性因子、物理性因子或生物性因子污染物进入室内空气中并已达到对人体身心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近期或远期,或者潜在有害影响程度的现象。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保护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从2003年3月1日起,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详细的规定了室内污染物的范围及其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与国家标准委员会以前的《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定》、10种《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共同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和评价体系,为广大消费者解决家装污染难题提供了有力武器。

2室内空气污染来源

2.1 室内装饰及装修材料

室内装饰、装修使用各种涂料、油漆、墙布、胶粘剂、人造板材、大理石地板以及新购买的家具等,都会散发多种室内空气污染物,它们会导致头疼、失眠、皮炎和过敏等反应,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因而国际癌症研究所将其列为可疑致癌物质。如内墙涂料中大多含有的挥发性有机物、甲醛、微量重金属铅,铬,镉,汞等污染物;胶粘剂中含有挥发性有机物、甲醛、苯系物等污染物;木家具中含有甲醛、微量重金属铅,铬,镉,汞等污染物;壁纸中大多含有挥发性有机物、甲醛、微量重金属铅,铬,镉,汞等污染物;地毯、地毯胶粘剂中含有挥发性有机物、甲醛等污染物。

2.2 人类活动

人类日常生活、烹调过程中提供热能的各种燃料,如煤、煤气、液化气等。燃烧时能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气态污染物和一些固态悬浮物。吸烟不但危害自身健康,而且产生的烟雾严重污染室内空气,也危害其它居住者的健康。当吸烟者在室内吸烟时,会产生大量的主流烟雾。这时被动吸烟者就会暴露在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烟雾中, 其中可吸入性颗粒(指粒径

2.3 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

人体的新陈代谢在室内是时常进行的;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皮肤、汗腺及排泄等向外界排出大量空气污染物,包括CO,硫化氢和氨类化合物等,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苯系物质。人体感染的各种致病微生物也会通过咳嗽、打喷嚏等喷出。室内若通风不良,这些污染物浓度会愈来愈大,不利于室内空气卫生,影响人体健康。

3 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の:

3.1 甲醛

甲醛是室内空气的首要污染物,也是危害最严重的污染物。室内的建筑装潢材料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是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要来源,还有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用品,如部分清洁剂、油墨及纺织品等。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视力和视网膜的选择性损害。甲醛在室内大量挥发,引起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造成呼吸道强烈刺激、咽喉烧灼痛、呼吸困难、眼睛刺激、咳嗽、发冷等问题,有的人出现过敏性皮疹和神经失调等症状。长期低剂量接触甲醛,可降低人体免疫力,引起神经衰弱,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精神抑郁症。呼吸道长期受到刺激后,可引起肺功能下降。

3.2 苯及苯系物

苯、甲苯和二甲苯在工业上被称为“三苯”。室内空气中的三苯主要来源于溶剂、粘合剂、油漆、涂料、墙纸、洗涤剂和合成纤维等。苯属于中等毒性物质,一旦吸入会导致中毒,急性的可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的则可对人体的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产生伤害。高浓度的甲苯中毒可以引发肝、肾和脑细胞的退化及坏死。苯和甲苯对眼睛、皮肤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吸入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女性对苯的危害较男性敏感,对生殖功能有一定影响,可导致胎儿先天性的缺陷。目前,苯及苯系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

3.3 氨

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碱性气体。室内空气中的氨主要来源于混凝土防冻剂。液态氨的挥发性特别快,以气体形式吸入肺泡,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并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使组织蛋白变性,使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长期接触氨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会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并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3.4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世界卫生组织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定义是指沸点范围在50~100℃到240~260℃之间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有芳香烃、卤化烃、氧烃、脂肪烃、氮烃等,多达900多种,其中部分已被列为致癌物,如氯乙烯、苯、多环芳烃等。室内空气中TVOC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及生活和办公用品;家用燃气、燃煤、烟草烟雾等。TVOC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晕、头痛、无力、胸闷等症状;造成感觉性刺激,嗅味不舒适,刺激上呼吸道及皮肤;并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

3.5 氡

氡是自然界里唯一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物质,无色无味,不易被人们觉察。氡气在水泥、沙石、砖块、石材及地下地质构造断裂中形成后一部分会释放到空气中来,被人吸入体内,在体内放出射线形成内照射。统计表明,全世界1/5的肺癌患者与氡的污染有关,氡是除吸烟外引起肺癌的第2大致癌因素。它还能引起人体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从而对人类的遗传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还能杀死,长期接触可引起男性不育。另外,氡对人体脂肪具有很高的亲合力,能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使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并诱发出类似白血病的慢性放射病。若氡衰变过程中释放的α粒子通过呼吸作用进入人体,则会破坏细胞组织的DNA,从而诱发癌症。

4 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4.1 选购环保型装饰材料

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材料取代高污染材料,是避免和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10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国家标准,并实施19项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用以规范和保证装修及装饰材料的环保要求,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室内装饰材料时,要依据国家标准选购获得国家环境标志的装饰材料。将那些含有大量污染物的装饰装修材料拒之门外。

4.2 通风换气

保证室内通风是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最经济、最简捷有效的手段。房屋装修后,开窗通风能使室内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通风是最好、最简单地降低室内污染的方法,所以住户应经常保持室内通风,即使在较寒冷的冬天,也最好能开一些窗户,使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同时让有害物质挥发,挥发后排到室外。

4.3 利用室内植物净化空气

在室内养植花卉植物可以消除或减轻室内空气污染给人们身体带来的危害。一叶兰、龟背竹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虎吊兰和吊兰可以吸收室内80% 以上的甲醛等有害气体。 芦荟是吸收甲醛的好手,可以吸收 1m3空气中所含的90% 的甲醛。米兰、腊梅等能有效地清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另外兰花、桂花、腊梅等植物的纤毛能截留并吸滞空气中的飘浮微粒及烟尘。玫瑰、桂花、紫罗兰、茉莉、石竹等花卉不但会给居室内带来芳香,使人放松,精神愉快,它们气味中的挥发性油类物质还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

4.4 科学选择入住时间

房屋装修后不应急于入住,应根据装修程度、家具的材料及新家具的总量选择适当的入住时间,一般以装修完成后3~6个月再入住为宜,其间必须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畅。

参考文献:

[1] 王喜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辅导教材[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2]陈 静.浅析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控制[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