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规划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规划报告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49-1
随着信息更新机制不断完善,不断建立和完善控制网数据库、地形图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等,现代测绘技术建立了规模化的数字化生产和数据管理机制,切实担负起各项测绘数据的及时获取、处理、加工和提供的重任,构建了完整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数据集,形成庞大而实用的数据体系。在信息标准化方面,制定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技术标准有利于行业稳步快捷的发展。
1 数字化扩展了测绘学的内涵和外延
测绘学由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突破已日益向相关地学领域渗透,作为一门新的信息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领域正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例如数字化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方面、湿地保护方面、水利工程方面和精准农业方面的应用,在各个相关领域上互用数据,极大的减轻了科研或者测绘人员的工作量,工作时间缩短,工效大大提高,直接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数字化产品既可以存储在软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绘在所需的图纸上,线条、线划粗细均匀,注记、字体工整,图面整齐、美观,且便于修改,能更好地保证图形的现势性和不变形性,避免重复测绘造成的浪费,增加地形图的实用性和用户的广泛性。
例如大地测量更成为研究地球动力学(包括海洋动力甚至大气动力)的重要技术手段,GPS监测已能提供全球板块运动和地壳形变精密数据,可用于研究地学灾害(地震、滑坡和火山爆发等)的预测;GPS已可以和VLBI相近的精度和频谱分辨率监测地球自转的变化,由此研究地球深部结构和动力过程及全球变化;专题GIS也成为环境灾害问题分析预测工具[1]。数字地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环境和灾害问题提供一个可供观察、分析、模拟和预测的全球信息系统,以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了有效地研究和解决有关地球的重大问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发展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地理空间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案和有力措施,增强对地球的认识能力。人们利用空间信息去认识、开发和保护人类有限的生存空间,研究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运行状况、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等,进行规划、监测、管理、决策等。与此同时,随着席卷全球的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组织、传输和实现各类与地理坐标有关的海量信息的观念和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设想把有关地球的海量的、多分辨率的、三维的、动态的数据按地理坐标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数字地球[2]。借助这个数字地球,人们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高速地、直观地、按地理坐标了解地球上任何一处、任何方面的信息。
通过网络和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可以了解到世界上任何地方最新、最全面的实时情况。因此,数字测绘技术在许多方面具有潜在的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生态环境的保护、气候变化的预测、精细农业、减灾、打击犯罪活动、外交、国防等等。数字地球将使我们有可能对人为的和自然界的灾害作出快速响应,所以必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 测绘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攀升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迅猛发展彰显其重要性。客观地说,整合利用共享已有数据和信息资源,数字化测绘技术将成为可持续发展中信息资源的主体与核心,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安全中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展现了地球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等学科领域交叉融合、服务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测绘学科,测绘行业反应更显强烈,数字化的概念为测绘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前景。
测绘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是构成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和主干。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其成果是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田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目前,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战略制高点,运用新型的测绘战略,我国的“数字中国”规划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而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数字城市”的建设必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城市遥感信息是“数字城市”的多源信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与城市的其他信息相比,有其特点和应用优势[3]。遥感技术也是“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遥感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高速发展,人们对遥感信息内在规律的了解也愈加深入,因此,遥感信息在城市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必将推动“数字城市”乃至“数字中国”和“数字地球”的建设,对于提高城市建设的环境、经济、社会等的综合效益,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广泛应用,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拥有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数字化、人性化等诸多优点的数字测绘技术必将屹立于科学技术之林,以其快速、人性、精准优势,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 GIS能源和公用事业市场报告,Gartner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
2009(3).
[2] 陈运迪.数字地球――将世界放在手掌中.网络世界,1999
(1).
数字经济规划报告范文2
关键词:数字经济市场变革企业发展
一、数字经济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趋势
(一)数字经济概念及特征概览
数字经济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5年,加拿大的商业策略大师唐泰普斯科特出版题为《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间的希望和危险》的著作。在书中泰普斯科特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他也因此被认为是第一个提出“数字经济”概念的人。尽管人们逐步认识到数字经济对经济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对数字经济并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2017年杭州G20峰会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对数字经济做出权威定义。该倡议提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根据这一定义的界定,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是数字经济兴起的基础,同时也是数字经济良好运转的重要保障;其次,数字经济具有智慧性、创造性和高附加值的特征;再次,数字经济是新行业、新形式创新与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并举的经济形式。
(二)互联网应用普及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技术发明的动力与国际格局的变化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联网技术正是在国际格局的变化之下诞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展开军备竞赛。美国基于军事安全需要,提出建立分布联合的军事指挥方案:即为防止单个军事指挥点被破坏而导致军事指挥的中断,建立多个分散的军事指挥点,同时各个军事指挥点能够互相联通,以提高军事安全度,避免战略风险。于是,将这一构思交由ARPA(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展开研究。1968年,拉里罗伯茨(LarryRoberts)在其研究报告《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中提出张华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欧洲研究系北京102488)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了实现计算机互相联结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各个分布的节点既可以独立运转,节点之间又能够信息交换。美国根据这份研究报告建立了应用于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网”。这就是著名的阿帕网。1969年,阿帕网正式投入应用。阿帕网的诞生被看作是互联网的起源。尽管阿帕网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军事、国防的需要,但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飞跃,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技术。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8年的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7.72亿人,应用普及率达55.8%。这一普及率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技术能力和消费基础,为社会向数字经济转型创造可能性。
(三)数字经济影响经济社会的方式
作为以创新为驱动力,技术与各个部门相结合的经济形式,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挥着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影响。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数字经济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获取经济信息的渠道,促进提高经济效率。互联网连接与沟通特征,使人们能够更加便利的交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通过使用互联网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开展社交、休闲娱乐,人们能够准确把握经济脉络,保持对实时资讯的敏感度。其次,数字经济能够实现交易模式多样化,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应用得到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式不断涌现,为经济、生活带来便利,同时创造更多的商机。最后,数字经济通过激励探索,为实现技术的价值助力,带动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如互联网+农业、物联网及智能制造等等融合方式的应用,开拓智慧型社会的发展方式,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谋福利。
二、数字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变革
(一)市场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在传统经济中,厂家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居于主导地位。消费者从已有商品中进行选择,相对厂家来说,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在数字经济中,情况则有所不同。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消费者的作用和影响力变得重要,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身需要,更能参与到生产过程中。首先,消费者能够在消费之前,通过社交网络和网络评价等渠道充分了解商品的相关信息,选择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商品;其次,在消费中,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与生产者进行沟通与洽谈,使定制化、个性化成为潮流和趋势;最后,消费者能够将使用体验通过更多渠道反馈给生产者或分享给其他消费者,将商品信息、使用价值及效用进一步推广。在数字经济中,消费者是生产灵感的来源、生产设计的参与者和产品宣传的推广者。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消费者能够参与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性。
(二)市场格局发生改变
经济形势犹如为市场主体提供表演的舞台。市场主体融入其中,在经济浪潮的变迁中拼搏、壮大,同时促进经济格局的形成、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式,带动市场主体调整、改进,推动市场格局的变化。一方面,互联网技术提供更加开放、自由的市场氛围,因此市场的进入壁垒在降低,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加均等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产业价值链,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经济中流线型的产业价值链向矩阵型产业价值链升级,促进整个行业效率的提升。
(三)数字商品形成促进交易模式改变
信息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具有与土地、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同等意义的作用。在互联网中,信息以“0”和“1”形式的数字进行表达、存储和传输。基于信息技术使得如在线音乐、视频、体育节目、网络直播等数字表现形式的产品构成数字经济中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颖、时效和创新的数字商品对交易模式产生影响。不同于传统商品,数字商品具有可复制、可传递、可重复消费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数字经济突破传统经济的购买-消费模式,即支付费用获得商品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模式成为可能。在数字经济中,体验-支付-消费三环节的体验式消费模式成为交易模式的主要形式,即厂商向消费者提供部分的数字产品免费试听、试用,消费者对满足自身需要的商品及周边产品支付以获取所有权或使用权模式。
(四)数字技能成为社会要求
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对人们进行生产与实践的技能提出新的要求。人们需要掌握更多满足现代科技要求的技能,才能适应各种变革所带来的挑战。一方面,数字经济既是创造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原有经济形态的革新。经济中交易规则和运转方式发生转变,职业类型也将随之发生更迭和转换。只有具备数字技能才能更好适应职业发展的变化。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已向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推广、渗透,提升在庞杂的信息中获取、辨别和利用资讯的能力,避免形成与他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是找到通往未来的钥匙,开启人们在数字经济中发展之路的有效途径。数字经济数字技能成为人们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具备更多的数字技能,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三、数字经济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数字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机遇
1.激发经济增长动力,提供市场活力。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动荡波及全球,传统经济陷入长期的低迷状态。与传统经济不同,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实现快速的增长,呈现出繁荣景象。数字经济正在从政策、投资和需求等方面为经济转型提供动力,使企业获得宝贵的发展机遇期。首先,政策支持为企业的创新、创造提供宽松的环境。作为蓬勃兴起的经济形式,数字经济展现良好的发展前景,各国将数字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制定政策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激励政策,构建鼓励创新开拓的市场环境,能够给企业更大的前行动力。其次,数字经济建设带动投资的活跃,增加市场活力。在数字经济的建设中,各项基础设施和前沿技术如宽带高速网络、5G技术等的研发与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数字经济的预期收益将带动投资的增加,促进资本流动,为市场的繁荣增加活力。最后,更优的消费条件促进消费增长。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更加碎片化,对消费的形式和效率提出新的要求。数字经济的快速、便捷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带动消费的增长。电子商务、电子竞技等新型的消费、娱乐、休闲模式的需求正在实现突破性的发展。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消费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待开拓领域。2.打破界限,提供更大的空间。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数字经济的发展打破时空的阻隔,使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世界联结成为更大的市场。经济交流更加密切,经贸往来更加易行,这将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作为开放的平台,跨境贸易变得更加便利、企业面对更具有吸引力的发展前景。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消费者通过搜索、点击鼠标便可畅享全球市场的商品和服务。这种消费习惯的变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再囿于某地区,而是全球性的市场,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商品,填补市场空白,开发新的市场。在传统经济中,企业往往从大众化的观点出发向市场提供商品,这导致个性化、小众化的需求难以满足。数字经济中,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喜好,获得宝贵的市场份额。3.技术应用提高企业的效能。企业在保持持续的规划、运转和调整中实现既定的目标,获得收益和成长。数字经济的出现,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通过现代技术的革新,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现代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效率。首先,企业能够实现更加灵活多样的办公方式,移动办公、异地办公等方式可以使企业能够大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其次,组织结构变化使企业信息的送达和回馈通路畅通。在数字经济下,企业的组织结构正在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转变,这样能够避免层级繁复造成的信息失真和扭曲,使企业信息传递的清晰度有所提高。最后,各环节之间衔接流畅,能够使企业降低沟通与协调的管理成本。
(二)数字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1.面临向数字经济转型的阵痛。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数字经济能够更加精准地提供服务。这对企业提供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也使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变幻莫测。作为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分水岭,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破”与“立”更替和变换的推手。一方面,传统企业面临被淘汰、被替代的风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提供甚至优于传统经济中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这使传统企业面临艰巨的挑战。从当前来看,传统实体商超正呈现出消费额大幅下降的态势,从长远来看咨询业、信息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企业也都存在被淘汰的风险。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跨界、融合的特点加剧竞争格局的变化,使之更加复杂化。与传统经济企业往往在相关领域探索拓展不同,数字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百度、谷歌等原互联网企业开发地图、导航、无人驾驶等新领域、新应用,使数字经济的竞争更加白热化。2.复杂的信息环境影响企业战略制定和信息反馈。市场发展瞬息万变,风险与机遇并存。企业唯有通过更好地了解信息、判断环境的变化,来规避风险把握机遇。数字经济中,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范围扩大使信息环境变得更加神秘,这对企业的反应能力、辨别能力和信息可获得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负面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对企业形象的树立与维护提出新的要求。不同于传统渠道的一点对多点式信息传播模式,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具有多点、多角度、多维度联结的特点,使负面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影响范围远超从前。这对企业的应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其次,虚假、失真的信息干扰,降低经济环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在数字经济中,开放的互联网环境由多种信息构成,这其中也充斥着大量的失真、不实的信息。信息的扭曲与失真不仅不利于企业分析经营环境,更有甚者会导致企业制定错误的战略。最后,信息获取迟滞,导致错失发展机遇。企业进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与决策,是以全面搜索和判断信息为基础,立足于未来为发展制定的方向。只有充分了解经济社会信息,才能更加准确地制定战略。市场机遇稍纵即逝,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掌握信息,存在错失发展良机的风险。3.权力与义务调整与改变。数字经济中,企业角色变得更加多样化,从原来单纯的产品生产者和提供者向服务提供者、平台的搭建者和信息收集和保管的守护者转变。这不仅是对企业运营能力和关注焦点的考验,更是对企业承担责任和义务提出全新要求。一方面,商品和服务提供内容和类型的转变,需要企业担负起监管和维护的责任。在互联网中,网络平台需要对产品的合法化、健康化和符合公序良俗进行监督和管理。这在平台经济中具有最突出的表现。作为新型的交易形式,企业作为平台的搭建者和维护者,为交易双方提供经济交易的桥梁。尽管平台企业不是最终商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但是对商品及服务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监管和维护责任。这对企业任务和角色的调整和转换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企业需要肩负尽职保管信息、确保存储和使用安全的责任。在数字经济中,信息具有宝贵的价值,是人们能够享受便利的基础。与此同时,庞杂的信息中具有海量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不当流出会给消费者带来风险,甚至造成损失。因此,信息的安全和隐私权的保护对企业提出新的要求。企业需要对信息进行妥善保管、保护和维护,确保企业所掌握信息不泄露、不滥用和被不当获取。
四、新环境下企业建设的应对之策
(一)提高技术应用的能力
首先,扩大技术应用,提高办公效率。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帮助企业进行各业务单元的协调与管理,提高成本控制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其次,运用互联网手段,实现宣传推广手段的现代化。互联网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媒介,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企业应当更好地使用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应用,直接与消费者沟通和交流,更好地了解消费需求变化,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关系。最后,增强企业的信息获取、分析与反应的速度与能力。市场竞争中,充分、完备的信息有利于企业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确定发展方向。企业应当通过正式渠道获取官方信息,剔除杂音和干扰,为企业的战略制定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二)提高互联网应用的安全系数
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与监督。一方面,企业可以将信息采取分级管理机制统一管理,既将企业的信息分为:宣传信息/公开信息、保密信息和机密信息三个等级。对企业人员与外界进行联系时可以了解、使用的信息等级和内容具有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另一方面,加强内部人员保密意识的教育和监督。通过提高人员网络风险识别与防范的意识与能力,从信息的源头进行安全性把控,避免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信息的不当外泄。其次,企业应当加强网络接入设备安全性能的维护与监测。一方面,对需要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安装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通过对设备安全措施的管理、维护和监测,确保网络接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能良好。另一方面,设置专门的设备维护、监测与保障人员,及时发现网络设备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异常情况进行修改与更正。从设备设置和应用维护两个方面入手识别和干预接入设备的非法入侵,增加网络使用安全性。最后,企业应当加强网络运营环境的净化。尽管互联网环境是复杂的,企业难以进行把握和控制,但是可以通过网络区分和访问控制,提高网络的安全程度。企业可以严格区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建设、规划和使用权限。根据业务的需要和要求规范网络访问的范围,对于机密的、核心的部分划分为内部网络,对需要经常外界联系的部分划分为外部网络。通过技术手段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建立安全的隔离机制。同时,严格限制内部网络的访问权限,禁止移动存储介质在内部网络的读取功能。通过网络隔离和访问权限控制,打造更加安全干净的网络使用空间。
(三)竞争优势的重塑
在传统经济中企业在长期经营和发展中形成特色和优势,具有相对成熟的客户群体。这使得企业进入相对稳定的生存和成长时期。当今数字经济条件下,发展环境、消费习惯和产品需求都在发生变化,传统经济中企业的优势难以满足竞争的需要。裹足不前将使企业已有的优势消失殆尽,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因此企业需要主动变革,塑造数字经济中新的竞争优势。善用技术手段,能够使企业适应数字经济的需要,为自身变革助力。一方面,企业应当调整组织架构,实现职能的优化和组合。在组织结构上应当基于互联网思维剔除陈旧的机构、组合重复机构,通过结构重组,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和运行效率。对传统生产部门进行机械化、智能化改造,使之更加符合数字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应当以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提品的功能。通过建立网络化产品生态系统,实现产品覆盖的集成化,提高消费忠诚度。
数字经济规划报告范文3
[关键词]数字城市;城市地理系统;城市信息建设;智慧城市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197-01
1.引言
数字地球(DigitalEarth)这一概念是1998年l月美国副总统戈尔在《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报告中提出的。“数字地球实质上是信息化的地球,包括地球大部分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全部过程。建立数字地球就是采集地球上多层次、多源、多时相和多种格式的空间信息,按照地球上的地理坐标,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模型,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在内的多维数字化描述。它的核心是要充分利用全球海量空间数据和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信息和物流的中心,它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化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因素繁多、动态发展的区域空间。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综合运用3S(RS、GPS、GIS)、遥测、模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闭。数字城市是信息社会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数字地球技术的集中表现。
当前,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GIS)是城市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数字城市对UGIS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思路,是UGIS的深化与发展。UGIS要以数字城市思想为指导, 在开发建设中面向UGIS。
2.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现状
UGIS 主要对城市空间各种信息按地理坐标空间位置的形式采集、存储、管理、更新、分析,是为城市信息管理、规划、建设、科学决策提供服务的先进的科技手段。目前,全国许多城市都建成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多数城市是首先建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然后根据需要建设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如城市规划、地下管线、电信等地理信息系统,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UGIS服务于各行各业、各个层次,需要地理信息数据能共享和互操作;人们对地理信息的认识、理解和需求越来越高,要求提高地理信息的可视化水平,加快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GIS)、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R-GIS)的开发。UGIS 正迫切需要向集成化和整体化方向发展。
3.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城乡规划中的作用
基础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的公益事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数字测绘是测绘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服务范围涉及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领域,数字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技术在政府宏观管理、科学决策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一提到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就反射性地想到“规划是龙头”,但很少有人知道和重视,作为规划的必要前提和载体之一的城市地理信息,是“规划设计”的保障。一座城市在编制或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提供有效的基础地理息数据,测绘部门以目前各种基础地理信息作为基础,进行专题数据分析统计,建设数字城市,为专项规划研究和最终的规划修订提供科学可信的技术支持。
4.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和竞相投资的焦点。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认清加快信息化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应当看到,目前我们国家的信息化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们要对信息化建设予以高度重视,把信息工作和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经济发展越快,对基础测绘需求就越大,要求越高。无论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优化和升级,还是政府宏观管理决策、社会公共服务,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等建设都需要地理空间信息的支撑。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加快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从而为其提供坚实的空间基础。
5.数字城市对UGIS 提出了新的挑战
数字城市是知识与技术创新的结果,它的建设与实施依赖多项技术作为支撑。首先它需要数字地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如空间数据获取、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超媒体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的分布式计算、无级比例尺数据库、空间数据融合、虚拟现实技术、元数据(Metadata)等。此外,它还应侧重于下列技术: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城市的结构与体系模型、数字城市的运行管理技术、数字城市的功能体系等。就当前来说,数字城市依赖城市信息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技术,如遥感技术、空间定位技术、遥测技术、UGIS 技术等,而且对它们具有新的要求。
6.UGIS建设应具备数字城市的发展思路
在当前UGIS建设中,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管理立法、标准和规范制定比较落后,UGIS成果难以满足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实际上,数字城市中的许多思路与工作在UGIS 中已加以考虑或付诸实施,但其中有许多困难,有许多地方不能令人满意,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更主要的原因是缺少数字城市这样的高层次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目前从城市整体的层次上整合城市地理信息的时机已成熟,UGIS在其中充当基础工作,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数字城市的需要,对有些问题应首先考虑解决。
(1) 数据和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
(2)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3) 元数据库的建立。
(4) 历史数据的保存。
7.结束语
UGIS发展至今,在技术与应用方面已逐渐成熟,数字城市为它跃上新台阶提供了契机。建设数字城市是UGIS 发展的必然趋势,是UGIS的深化与提高。探讨数字城市与UGIS的关系,有助于UGIS在开发建设中,面对数字城市提出的新挑战和更高要求,及早具备数字城市这样高层次的思路, 用数字城市整体战略思想指导自己的发展, 并抓住数字城市拓展的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化的新机遇, 在产业化的进程中求发展、求创新, 为早日建成数字城市, 实现城市信息化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炳贵.数字城市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J].测绘科学研究,2002,8(1):0026-04.
数字经济规划报告范文4
关键词:基础测绘;城市建设;数字城市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测绘概述
数字经济规划报告范文5
4月30日至5月1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会议强调“三加快一加强”, 即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今年3月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数字内容等重点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业态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今后出版业发展的方向。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与传统出版到底有哪些不同?它的发展现状怎样?如何才能做大做强?国外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本刊就此专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室主任张立。
《新经济导刊》:您认为应该如何理解数字出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将产生哪些实质影响?
张立:从研究角度看,数字出版在推进过程中,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新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如盛大、中文在线等;二是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我们已经看到,近年来传统出版业从出版工艺到出版介质再到出版物传播与流通方式的数字化转型,这个步伐正在全方位地改变着出版业的生存方式。数字出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电子出版,包括CD-ROM等出版介质的革命,也包括激光照排等的出版流程革命;2000年前后互联网崛起引发网络出版浪潮,出版社纷纷开发各自的网站;到2005年,是这一轮名为“数字出版”的浪潮。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还是新兴的数字媒体产业,两者已开始出现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趋势。
中央提出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这对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改革前,传统出版单位大都是事业单位,虽然采取的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但仍然不是彻底的市场主体,只有打破体制机制上的束缚,进行转企改制,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它们才能用经济和资本的手段做事情,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益最大化,提高我国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竞争力。
《新经济导刊》:当前,我国数字出版市场初步形成了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新兴数字媒体和国外数字出版巨头“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您看来,谁更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
张立:我国出版业经历了传统出版、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数字出版这么一个过程,报纸、杂志、出版社等传统出版业在新技术变革潮流中,每一次虽然都是积极应对,成立电子出版社、网站、数字出版事业部等,但并不太成功,主要是不符合互联网和数字化的特点。
从实践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公司、新媒体公司更是数字出版的受益者,它们抓住契机,遵循数字化规律和互联网特点,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挤进了内容出版这一领域。在第一轮电子出版时代,清华同方的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从做内容的电子化加工起家,成为新兴的内容提供商,是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代表;还有北大方正,做流程技术革命,也成功挤进了内容生产领域。第二轮网络出版时代,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迅速崛起,对传统的报纸出版产业造成了冲击。第三轮数字出版时代,内容原创平台商盛大文学、中文在线,以及做硬件的汉王成功崛起,代表了又一股新兴的数字出版力量。
国外出版企业数字化起步较早,它们经历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产业集中度高,竞争实力强,实施商业化运作。如爱思唯尔、亚马逊、苹果、阿歇特出版集团、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和圣・马丁出版社。这些数字出版商正向全球扩张,有的已经在中国市场分得了一杯羹,亚马逊的电子阅读器Kindle,苹果的iPad、iPhone,索尼的电子阅读器等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所以,这需要国内的传统出版企业和新兴数字媒体公司加快发展,做大做强自己的数字出版实力。
《新经济导刊》:传统出版单位正在转企改制和数字化转型,但步伐有点慢,这当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张立: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发展方向,但过程是曲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之所以比较慢,我认为有两点,一是缺乏创新,对新技术特点把握不清,都是做内容搬家,线下做原创搬到线上,也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而新媒体面临的是一系列创新,没有创新是没有出路的;二是体制机制落后,对企业的产业化发展规划不到位,没有市场化的经营手段,不擅用资本说话。所以,传统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有利于数字化发展。
《新经济导刊》:新媒体企业一直尝试与传统出版单位合作,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请您对此进行分析?
张立:新媒体产业蒸蒸日上,非常成功。传统出版单位之所以对数字出版或者与新媒体的数字化合作积极性不高,这有它的现实考量。虽然,许多新媒体公司提出“二八分成”等看似有利于传统出版单位的合作方案,但目前数字化销售既卖不上数量,也卖不上价格,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销售量和收入规模还很小,所以它们在数字化不能大量盈利的情况下,是不会快速进入数字出版的,因为那样风险很大。
《新经济导刊》:以电纸书终端起家的汉王科技经历了业绩和股价的“过山车”行情,现在寄希望于汉王书城;而盛大文学靠微支付盈利模式和版权运营打造数字出版全产业链,并准备在美国上市。请您解读一下这两家公司?
张立:盛大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擅长用资本手段来做事情,用资本说话。技术和资本是永恒的话题,盛大的发展过程就是这样,先做人游戏取得成功,后又进军内容原创平台,收购起点中文网后,接着收购了红袖添香网、言情小说吧、晋江文学城、榕树下、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等一系列其他文学网站和工作室。
二是借鉴了网络游戏的思路和模式,基于互联网和数字化特点做内容产业。数字出版本质上是企业的数字化流程再造、内容生产方式的数字化革命。盛大文学是网络原创平台,线上做原创,生产方式也是数字化的,提供碎片化、娱乐化的文学作品,并采用特色激励机制,建立庞大的网络原创群体,同时也是网络消费平台,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不足之处是对原创内容的审核把关,不像传统出版那样有三审制,这是新媒体的通病。
汉王也是我尊敬的企业,术业有专攻,依靠手写技术起家,对电子阅读器时机把握得好,手笔够大,铺天盖地做广告,很短时间把市场打开并成功上市,但发展后劲不足,导致大起大落,它的产品路线很值得深入分析。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点,第一,商业思路不清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卖硬件,卖技术,还是卖内容?应该有明确的定位。目前,电纸书的核心技术不在汉王手里,它只是把自己的手写技术植入到里面,技术创新点不明确,硬件是组装的,显示屏是别人的,内容也是移植别人的,商业模式也缺乏创新。
第二,礼品书的定位是否妥当?目前,产品定价偏高,上市后大量生产电子阅读器导致库存过剩,再加上高定价,无法进入大众市场。至于电子书包单单价格就不可行。现在汉王想做书城,同样面临大量竞争对手,这要看它对内容的熟悉程度、商业定位和盈利情况,目前汉王还是靠阅读器挣钱。任何尝试都是可以的,汉王是通过市场发展起来的,我不怀疑它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关键要把硬件和内容的结合点想清楚。
《新经济导刊》: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经突破9亿,手机阅读市场用户超过2.5亿,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先后推出数字阅读平台,会不会对手机阅读造成垄断?
张立:这涉及到一个话题,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和顾虑呢?传统出版单位实际上就是内容提供商,发行渠道方面图书靠新华书店、报刊靠邮局,而出版单位、发行机构(除了邮局)、印刷厂都是新闻出版业内单位。数字化以后,媒体呈现融合趋势,技术条件使其他单位做内容生产成为可能,这就打破了原先的专业分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做数字阅读基地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但是从管理角度看,内容生产是有资质的,不是什么单位都可以做内容,必须经过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另外,数字化后,传统出版单位也不要以“内容为王”为借口,画地为牢,墨守成规,要积极进行横向合作,特别是资本上的合作。
《新经济导刊》:商业模式和版权保护成为制约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因素,如何有效解决?
张立:传统出版产业本质上是版权产业,如果没有版权机制,传统出版产业就不会存在,版权是传统出版产业赖以生存的内在利益机制。只有出版活动走到产业化时代,也就是金属活字印刷以后,版权机制才应运而生。互联网形态从某种意义上对传统版权机制带来了摧毁性的打击,互联网是开源的平台,内容多为免费使用,当然互联网上也可以卖版权的东西,但99%甚至99.99%的内容都是开源的,这与传统版权产业是不同的,关系到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
《新经济导刊》:许多人都以亚马逊、苹果、谷歌等作为数字出版企业的标杆,您怎么看?国外数字出版产业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数字经济规划报告范文6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元年,中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雇佣市场日益成熟,薪酬水平继续保持平稳。2016年所有行业都鲜有30%的薪资涨幅,转职者薪资涨幅稳定在10%? 15%,而留职者薪资涨幅在5%?7%。
随着中国经济日渐成熟并趋向高增值和消费主导型发展,加之“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新技术及电子商务领域无疑成为过去一年雇佣市场的强大驱动力,刺激并创造了大量的招聘需求。优秀的IT专才继续炙手可热,特别是那些拥有互联网、数字、电商、网络营销技能和经验的职场精英,成为了雇主们竞相争夺的“香饽饽”。预计2017年整体薪酬趋势仍将维持2016年水平,但在软件与互联网、风险管理与合规、销售等发展强劲的职能和领域,转职者有望获得15%-20%的薪酬涨幅。而电子商务及数字领域专业人才的供不应求,也将令该领域人才在2017年收获更高的薪资。
过去一年金融精英的就业之路也是一片光明,特别是那些任职于发展迅速的国有及私营的医疗和高科技公司的中层金融人才。而从传统银行及金融机构跳槽到新兴、非传统金融机构,诸如互联网金融和P2P公司,也是去年金融人才市鲆桓鲋档米⒁獾南窒蟆2017年,金融服务类公司有望继续招聘风险管理经理及合规与审计专业人才,以此进一步强化中后台职能部门的竞争力。
报告显示,尽管中国传统制造业和工程行业增长放缓,但该行业对中层管理者仍有不少人才需求。2016年,汽车、医疗、化学行业的大公司对运营与精益生产人才的渴望十分强烈。2017年,来自小众领域,诸如机器人及自动化行业,且具有创新产品研发能力的专业人才仍将成为市场追逐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