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

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延安地区;全民健身;影响因素

延安市地处我国西北部,经济欠发达,由于受经济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使社区体育的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因此,如何改变现状,更好的推动全民健身在该地区的发展,将是我们讨论和研究的问题。通过本次对延安革命老区的调查发现,延安革命老区相对于革命时期来看,整体的健身热情不是很活跃,意识也比较淡薄。所以,在延安革命老区推行“全民健身”刻不容缓。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延安地区全民健身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以延安地区60名居民为调查对象,研究延安地区全民健身发展的影响因素。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发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通过期刊、网络、相关书籍等途径查阅有关延安地区全民健身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文献资料;检索近年来有关全民健身研究的实施现状和延安地区特点等方面的大量论文,以便了解延安地区全民健身发展的影响因素。

1.2.2专家访谈法

本次调研重点咨询了枣园中学、河庄坪中学、长庆安塞油田、井家湾等10家单位的25位体育部长和领导,针对相关单位的身体素质、体育设施、参与锻炼情况进行咨询。

1.2.3综合分析法

依据相关标准对延安地区全民健身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1.2.4逻辑推理法

根据相关理论原理和普遍认可的事实依据延安地区特点,推论出在延安地区开展全民健身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2.5数理统计法

用spss11.0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延安革命老区全民健身的特点

延安地区全民健身参与人群较少,参与锻炼者主要为小区居民。而由于延安受特殊地势位置的限制不利于大面积发展小区,即使有些地方可以规划小区,但面积太小,因此对体育设施的投放也会相对减少。另外,大部分村民由于农务繁忙,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或是意识的淡薄,错误认为田间劳作等于体育锻炼。

2.2延安革命老区全民健身的影响因素

2.2.1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有344%的人认为没必要参加体育活动;有547%的人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很重要;有554%的人认为劳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有394%的人认为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可以看出,延安地区居民健身意识不强,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程度较低。井家湾村村民主要以经营农家乐为生活经济主要来源。通过对该村全民健身活动的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在思想认识上从整体上讲尚显偏低,仅有30%左右的农民对全民健身的战略意义有所了解,令人惊疑的是尚有60%以上农村居民对健身的战略意义和对健身生理与心理的作用不了解或很少了解;几乎一半的的农村居民对健身的认识尚停留在“没病就是健康”的肤浅层次上,也有相当一部分百姓错误的认为自己平时的田间劳作就是锻炼身体。

2.2.2健身器材、场地、设施的投资也直接关系着全民健身的开展

延安地区健身场地设施匮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场地设施匮乏的原因有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其次是对体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导致体育场地设施萎缩。整个延安市村民的健身场所仅局限于附近小区、机关单位的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材。另外,延安多山地,也就是说想要建设一些大的公园、娱乐健身场所还存在一定难度。

2.2.3特殊人士全民健身.

特殊人士全民健身也影响着全民健身的发展。目前延安地区的社会卫生保障体系和现有的健身设施也不能很好的满足残疾人的健身需求。

2.2.4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制约

延安地区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气候,不利于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另外,春季和秋季气候变化不稳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在气候寒冷时放弃锻炼,而在气候宜人的季节又恢复锻炼。由此可见,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延安地区居民开展体育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2.5经济基础薄弱的制约。

延安区体育发展的水平、规模,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体育场地设施、组织体育活动的场次和体育管理人员等客观条件,及由此带来的群众经济收入增长和观念行为的转变。受收入水平的制约,延安地区全民健身场所和体育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使体育消费市场不发达,是制约该地区全民健身体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3延安地区全民健身发展的状况

以井家湾为例,该村于2008年修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该工程选址修建在村委会院子中,该工程总投资32万元。该工程修建后,许多农民利用其进行体育锻炼。根据与村委会干部座谈,村干部中专门有一名负责村民文化活动开展及共青团工作的干部,每年利用农闲和节假日组织农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尤其春节期间,专门组织秧歌大赛、篮球比赛等体育活动(比赛),且村民自愿组织和参与比赛。

3.结论与建议

3.1居民文化水平低,思想意识淡薄,不能正确认识全民健身运动。

3.2健身器材、场地、设施的投资和经济基础薄弱。

3.3残疾人经济上的贫困和心理上的脆弱,对于残疾人的培训更是存在不足。

3.4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制约。

3.5建议,首先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向大众提供更多了解健身活动的信息和途径,增强健身意识。其次,加大对体育设施、场馆、场地的投入力度,让想锻炼和参与锻炼居民有地方练、有器材炼;最后,要注重对延安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尤其像腰鼓等具有延安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国群众体育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 裴立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 省发展改革委.青海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J].青海政报,2005(13)

[4] 青海省统计局.2007青海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5] 张伟.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与维护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5)

[6] 秋实.西安市体育锻炼群众“全民健身路径”利用状况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4)

[7] 曾秀英.浅析全民健身路径损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新西部,2010(22)

[8] 徐云.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建设全民健身路径的现实意义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8)

[9] 李相如.我国健身路径工程特征与未来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2005(4)

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 延安市 全民健身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of National Fitness

Campaign's Development in Yan'an City

ZHANG Hongl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is a long-term, massive social engineering, requires leadership,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s' att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every citizen, national fitness campaign undertaken subject to many factor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Yan'an City National Fitness Campaign, less leisure time; weak sense of self-health; lack of sports facilities and equipped on; imperfect system, a shortage of funds; lack of a unified and orderly organ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guidance; fragile natural conditions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ity's National Fitness Campaign.

Key words Yan'an City; fitness; influencing factors

0 前言

1995年由国务院正式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随着全民健身第二期工程(2000-2010)的实施,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影响了全民健身的深度和广度,使更多的人对全民健身活动有了崭新的认识。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突出。通过调查,延安市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不尽如人意,下面就影响延安市全民健身的因素做以下分析。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对延安市500名65岁以下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的需要,查阅自2005年以来与全民健身有关的文献80余篇,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②问卷调查法:结合本课题研究内容,根据问卷设计要求,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49份,有效问卷403份,有效回收率为89.8%。③数理统计法 :对所收集的有效数据,根据体育统计学原理,运用Spss软件进行常规统计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延安市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现状

在被调查的403人中,坚持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的人数占12.3%;每周2次,每次20~30分钟的人数占41.5%;每周一次,每次30分钟以内的人数占28.2%;有15.6%的人基本不进行体育锻炼;根本不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占2.4%。以上数据表明我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看,文化程度和体育人口基本成正相关。老年人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最多占62.1%;其次是青少年占48.9%,中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仅占20.7%。老年人和青年人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年人群,男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高于女性。可见,提高中青年尤其是女性参加体育锻炼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关键。

2.2 影响延安市全民健身开展的主要因素

(1)闲暇时间少。从影响我市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因为工作紧张、家务繁重而导致没有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排在首位,占总人数的54.5%。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常常有心动的机会而没有行动的时间。闲暇时间少是制约延安市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

(2)健身意识薄弱。“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不仅依靠每个公民的参与和实践,更重要的是将其转化为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的自觉意识。在被调查的人群中有41.3%人对健身的意义理解的比较肤浅的层面上,认为没病就是健康,不需要浪费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仅有23.1%的人了解全民健身的战略有所了解;甚至还有9.8%的人根本不了解健身的科学涵义。由此可见,延安市居民对全民健身活动的了解程度和认识水平整体偏低,没有充分意识到健身意义重大,自我健身意识薄弱也是阻碍延安市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的主要因素。

(3)体育设施与配备上的不足。锻炼身体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离不开一定的场地、器材作为保障。健身场地、器材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物质基础。我市受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延安市体育设施相对滞后,配置水平较低,可利用的体育健身场地严重不足。有54.3%的人认为延安市目前所拥有的运动场地和配置的体育器材等体育设施,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锻炼的实际需求,只有18.7%的人认为场地设施基本满足要求。场地设施的缺乏影响了延安市全民健身运动普及、推广的主要客观因素。

(4)体制不完善,经济条件的制约。经济是保障“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的“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使“举国体制”得到了空前的强化。金牌的光芒,暂时掩盖了需要改革的角落。以长期忽视全民健身为代价换取了我国高水平竞技强国的地位。大众体育长期受到轻视,忽视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缺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可续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导致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标的体育精神的流失。政府支持有限,把群众体育推向承受能力虚弱的社会,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体制的不完善,经济条件的制约是影响我市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5)缺乏统一有序的组织和专业指导。健身锻炼是一种体育行为,也是科学实践活动。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我国体育事业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有效提高健身效果,提高健身的实效性。延安市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全民健身现阶段的发展中,广大群众锻炼的科学化水平普遍较低,73.5%的群众有锻炼的愿望;有61.8%群希望相应的机构组织一些全民性的健身活动。延安市对全民健身宣传的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氛围,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开展得较少,全民参与性的体育活动几乎没有。这些都成为影响延安市全民健身运动推广、发展的重要因素。

(6)脆弱的自然条件。延安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北部的白于山海拔1600~1800米。北部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占总面积72%;南部以黄土塬沟壑为主,占总面积19%;西部子午岭,海拔1500~1600米,形成延安地区地形的骨架。“一场老黄风,从秋刮到冬”、“山连山来,峁连峁,三山五岭不见苗”,陕北人民曾用歌谣无奈地描绘出家乡生态的脆弱景象。延安的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脆弱的自然环境成为影响延安市全民健身开展的另一个客观因素。

总之,以上因素制约着延安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具体实施。要推动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活动,必须完善体制、提高群众自我锻炼的意识、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加大全民健身的服务体系的建设等等,最终达到全民健身在我市的普及。使全民健身运动在我市全面、科学、快速地发展下去。

基金项目:延安大学社科基金项目(Yds2013-16)主持人:张红玲

参考文献

[1] 崔雪萍.影响我国全民健身计划推进的若干因素及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9):7-10.

[2] 姜丽萍.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若干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研,2000(3):41-43.

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全民健身条例,群众体育,现实意义,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健身需求日益增长。加强群众体育法制化建设是我国群众体育改革、进步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和任务。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群众体育工作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此时颁布实施《全民健身条例》有什么意义,如何更好地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如何能使之更好地保障我国广大人民的体育健身权益,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合法健康开展,已成为我国体育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1.《全民健身条例》制定的现实意义

1.1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是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标志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增强人民体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在新的历史阶段和社会背景下进行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首先要求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就必然将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利益、将实现和保障公民的体育权利,作为体育工作根本着眼点、出发点和根本归宿[1]。而体育权利的确认和设定,体育权利的维护与保障,对侵犯体育权利行为的制止和纠正,对体育权利侵害造成后果的责任追究和权利救济,在现代社会中必然要依靠法制的力量[2]1。

1.2实现全民健身需要法律保障

新时期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需要将宏观的宪法原则具体化为可操作的法治规范。通过专门体育法律的确认的以促进全民健身为内容的法规性文件,能够使我国的全民健身事业进入法治化的有序发展轨道。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坚持和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适应民主与法治的规律要求。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需要相关的法律文件的促进和保障。因此,制定《全民健身条例》势在必行。

1.3后奥运时代,需要法律保障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协调发展

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强有力的支撑下,在世界竞技体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被誉为“中国奇迹”,在世界竞技体育界影响力越来越大。近几届奥运会金牌榜上始终位于前三列。但在经历了北京奥运辉煌之后,我们要做一些冷静的思考。当青少年体质指标调查数据连续15年持续下降的报告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是否在持续竞技体育辉煌的同时更应该给全民健身事业更多的关注和投入[3]?目前,中国体育发展极为不协调。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理应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的体育应是全民的体育,绝不仅仅是体育部门和专业运动员的体育,值得庆幸的是这已在中国成为共识。因而,当前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时展对体育事业的必然要求。

1.4各级政府在全民健身事业中的职责,目前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中,政府职能的转变是重要的一方面,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越来越受到重视[4]

各级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是实施全民健身法规的监督机构。要做好全民健身法规的执法和监督检查,关键在于行政部门必须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5]。为此,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队伍建设,必须建立起一支能适应立法工作需要、熟悉立法知识与技术并掌握体育业务的全民健身执法工作队伍。

2.我国全民健身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全民健身立法进展较快,但总体数量偏少,缺乏可操作性

在体育立法中,涉及全民健身方面的内容只有1/10,而且整体效率低,规范性程度不高。具体表现在:教育系统有关管理监督的法规少,对健身体育的市场、经营场所、活动等方面的管理监督也不够完善;有关全民健身法规不系统,没有明确公民参加健身运动的权利、义务及政府责任;一些原先体育法规已过时,阻碍了全民健身法规的制定[5]。

2.2体育执法工作力度不够

体育行政部门是保障全民健身事业顺利实施的执法主体,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是依法治体、依法治市的需要,但是,研究中发现,体育执法机构和队伍很不健全,执法经费严重不足,体育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亟需提高[6]。

3.依靠《全民健身条例》加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依靠《全民健身条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

⑴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方面体育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全力组织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大力推进群众体育社会化,努力构建面向大众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最基本的体育服务。。要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领导机构,积极成立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体育协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更加广泛地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法制化、生活化。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经营实体,使之与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相互配合、互为补充。⑵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各地区要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的原则,应鼓励各单位、社区建设好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器材。要加大《全民健身条例》的宣传力度,严禁侵占、破坏体育场地设施。创新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与管理机制,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作用,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体育资源的,体育场地设施尽可能多地向公众开放。⑶建立全民健身必要的资金保障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作为专项支出列入本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体育彩票公益金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用于全民健身事业,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7]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年度向社会公布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7]2。⑷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国民体质监测方案,定期进行国民体质监测,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⑸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积极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宣传、咨询、组织和辅导作用,科学引导,普及提高[2]2。。⑹应利用大众传播媒体为全民健身大造舆论声势,发展群众体育要求媒体要及时反映民意,有效引导大众的意识,能够了解群众的需求特点,不断丰富人们的文化体育生活,使人们能够学到科学的健身知识与技能,为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实施起到舆论导向和知识的传播作用[8]。⑺若在全民健身场所或全民健身活动中设置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直接关系人身安全的体育项目,将需得到体育部门的行政许可。这些项目包括游泳、攀岩、滑雪、射击、射箭、滑翔伞、热气球等[9]。⑻借鉴发达国家全民健身的法律经验。发达国家都比较注重大众体育及相关的法律,虽然各国国情和法律体制差异较大,但都有共性的规定[2]3。国际大众体育法律的特点是:①保证大众体育工作与经济发展同步,并日趋完善;②大众体育法律条款中,日益增加并明确对经费来源与专项拨款的规定;③大众体育法律普遍关注各个阶层、各种群体、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大众对体育的需求。这些都对全民健身更好地实施有积极的借鉴价值[2]4。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N].浙江日报,2007,1.

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体育产业 课题标书 内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27-01

怎样做好高校科研课题标书呢?

以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生态位发展态势耦合机制之研究为例

1.[选题依据]: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1.1国外的研究 通过检索发现目前国外对生态学理论运用于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领域的研究日趋流行,对体育生态的研究还尚未形成明显的体系。

1.1.2国内关于体育生态的研究 国内的理论定性研究和论述,大部分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研究体育生态问题的必要性和理论上的设想。如王如松(2001)《北京绿色奥运的生态学研究》,马玉华(2003)《体育的绿色思考》,熊茂湘(2003)《体育环境导论》,吴明深(2004)《论体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赵权(2009)《生态位理论视域中的我国体育消费研究初探》.

1.1.3国内关于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研究

体育产业、全民健身是中国目前体育界研究主流、将形成专门体系.从生态学角度研究体育现象在我国至少有十余年,基本是零散、移植和提出问题式研究,随着体育之发展,特别运用生态学理论来解决体育发展过程中、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却越来越引起体育界学者的关注。对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在同一时空维度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方面,今对两者耦合机制研究尚未见新。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主要是国家体育发展政策的导引、湖南省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事业间的不均衡、及解决体育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要依科学发展观理论和现代生态学理论的背景下进行。

1.2.1理论研究的意义 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是体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对这类问题的重视和研究伴随我国体育改革和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之全过程。实践中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并没取得大的进展,理论与政策研究时断时续地进行着。特别对体育产业发展与开展全民健身的问题始终没有将它处在同一时空维度、进行机制上的耦合性研究,这是我们研究中存在的遗憾与困惑,迄今没有找到好的切入点来进行研究。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全民健身是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全民健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除了带来崇尚休闲、娱乐、健身的和谐社会氛围外,它所带来的体育消费及其消费结构性变化,能够创造巨大商机和商业利润,决定着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另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为全民健身提供条件与保障,它为推动体育体制改革、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体 育服务体系、引领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湖南省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将急剧增长,居民的体育需求从量的方面还是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为建设幸福和谐的湖南做出积极的贡献。

1.2.2研究方法上的意义 运用生态位理论对湖南省体育产业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在同一时空维度进行对比分析,这不仅是理论研究,也是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方法意义,可为今后类似的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

2.[研究内容]

2.1研究的主要内容 体育生态理论研究评述;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理论研究评述;湖南省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湖南省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界定与分类;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的生态位理论与模型研究;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生态竞争力评价;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环境与资源分析;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生态战略定位;构建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耦合体系的政策建议。

3.[思路方法]

运用科学发展观和生态位理论研究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的区域特点和湖南省体育产业的区域竞争力特征,并构建它们之间协调发展的耦合机制,从内容和机制上保证在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同时也使体育产业增加值也显著提高。

3.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检索和查阅国内外全民健身计划、体育产业有关生态学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进行了重点阅读和分析,撰写课题的文献研究综述。

3.2专家访谈法:对我国制定全民健身计划的相关专家、体育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问、调查,了解他们对如何从生态学角度对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看法,并建立访谈记录。

3.3问卷调查法:拟定出湖南省各地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体育产业相关的生态资源、现状需求、演化途径等因素,设计问卷调查表、效度评价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湖南省统计局、体育局进行课题研究相关数据的调查与搜集。

3.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并逐项录入,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并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5理论分析法:运用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产业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对相关论点进行分析、综合与论证,建立科学、合理、符合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体育产业生态竞争力所需理论模型与评价体系,为本课题研究所用。

3.6研究的重点难点

《湖南省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而体育系统则将努力把体育产业培育成为全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在既定投入保障的情况下如何使两者协调发展,这是各级政府和体育职能部门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研究重点难点是拟用科学发展观和生态位理论,准确寻找到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良性互动的最佳契合点,从内容和机制构建两者的耦合机制,在实践操作中能真正统筹协调两者的关系,实现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发展之双赢。

3.7主要观点 了解湖南省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特征,以及湖南省体育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根据生态位理论分析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的生态位理论与模型研究,明确与构建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生态战略定位与耦合机制,提出构建湖南省各地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耦合体系的政策建议。

4.[创新之处]

本研究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位理论,力求准确寻找到湖南省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良性互动的最佳契合点,从内容和机制上探讨关于如何构建湖南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体育产业生态竞争力耦合机制,研究切入点和选题在国内相关领域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本课题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在国内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进行同一时空维度的研究中尚属首次应用。运用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于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与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耦合机制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各地各种生态优势资源为全民健身事业与体育产业服务,是本课题研究中最具有特色的创新之处。本课题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在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进行同一时空维度的研究中尚属首次应用。运用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于构建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耦合机制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湖南省生态优势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服务,是本课题研究中最具有特色的创新之处。

5.[预期成果]

5.1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排序不能够暴露作者姓名,按123456789排序

参考文献

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武术运动 全民健身 发展前景

武术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活动,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备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时值今日,武术运动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武术仍体现着巨大的魅力。武术对全民健身有哪些作用和影响?其开展情况和发展前景如何?我们该怎样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以响应全民健身计划,促进其贯彻与实施?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大家探讨以上的问题。

一、中华武术的特点

武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兼及健身、修身、养性,在形式上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从主体上可分为竞技武术、学校武术、群众武术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武术运动通过人体躯干的物理运动与体内各器官相互协调,达到通经脉、运血气、理脏腑的效果,从而有效提高人体的反应速度,增强人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使人体得到全面的锻炼,能够明显提高人的身体素质。

武术运动历来重视“武德教育”,练武需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更要厚德载物正直公平,远离邪恶与霸气,不以强压人,这就是中华武术精神,也是中华武术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的原因所在。习武不仅能提高身体的各项机能,而且还能够陶冶情操,培养人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永不自满,自强不息的品质和精神。长期的武术锻炼,可以使人变得更加勤奋、顽强、刚毅、果断,有助于塑造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

武术的基本价值和作用是防身制敌,惩恶扬善,除此之外武术还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武谚“站如一棵松,卧似一张弓,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恰当地描述了练武之人的那种形神兼备的美,那些显现武术动与静套路的表演,以及竞技性的斗智斗勇的对抗性散打比赛,都会迭起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正如杜甫在《公孙大娘舞剑器行》一诗中所咏的“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武术融技击美和技艺美于一体,力量之强,速度之快,身姿之矫健,令人目不暇接,易使人们在奋发抗争、锐意进取中获得审美的愉快和精神升华。

二、武术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

全民健身运动是一项由国家宏观指导,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各种形式体育锻炼的系统工程,它以全体国民为实践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目标是提高全体国民体质与健康水平,使之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武术运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武术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健身方式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和心理素质,其动作与套路切合中国人的生理特点及身体状况,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

以武术的三个重要特点:①健身;②塑造良好品质;③创造审美价值这几方面来探讨,武术必将在新的时代更好地发挥它的“强身健体、防身制敌、修身养性”的作用。当武术在各级体育部门大力倡导下发展为喜闻乐见的群众运动时,其作用将更明显。

在1990年的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和1994年的广岛第十二届亚运会上,武术都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为我国武术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契机,同时也使我国武术运动面临着新的挑战。武术运动需要向全民推广,以广拔人才,壮大实力,走向“高、精、尖”的发展方向,这可以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一个龙头,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的影响。

三、武术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发展前景及对开展武术运动的几项建议

为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大武术工作者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对此,可以从《计划》实施以来所取得成果中看出。在我国,各种初、高级武术学校以严格的管理和扎实的功夫培养出了一大批武术人才;各种武术刊物如《武林》、《中华武术》等已拥有了大量固定读者,这说明武术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已具有蓬勃发展之势,其观念在局部地区已深入人心。今天,在人们日益注重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的情况下,武术运动必将得到长足发展。

全民健身运动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群众性武术运动。学校武术是普及武术运动的重要环节,在学校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武术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提高人们对武术的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应把武术开展成为融健身、修身、娱乐、社交于一体的多层次、多种类群众运动。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武术的各种优点,使群众性武术活动更加深入地开展下去,使武术运动更具有大众文化特色。

武术运动对于全民健身,提高国际体坛竞争能力,全面推进体育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应更加努力地推广武术运动,使武术在中华大地上散发出新的魅力和光彩。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武术

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范文6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体育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实施《条例》的重要意义

《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专门性行政法规,对全民健身管理机制、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保障以及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条例》突出了政府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责任,着力于解决影响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充分反映了党和政府关注民意、改善民生、对提高市民健康素质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贯彻实施《条例》是我市全民健身事业法制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是加快全民健身事业科学发展、建立全民健身长效化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促进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贯彻落实《条例》的组织领导,把贯彻落实《条例》作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条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确保《条例》顺利实施,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构建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三、深入学习,广泛开展《条例》的宣传教育工作

学习宣传和教育培训是当前贯彻落实《条例》的首要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条例》的学习和宣传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落实。同时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实际,将《条例》学习纳入业务培训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准确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组织面向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条例》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让社会各界了解《条例》的基本内容,从而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全民健身工作。

四、明确职责,不断发挥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

《条例》的颁布为全民健身工作开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对照《条例》中的各项条款,进一步明确职责,确保《条例》的有效落实。

市委宣传部:将全市全民健身工作宣传纳入全市年度宣传工作;组织引导全市全民健身的宣传工作,对我市重大全民健身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市体育局:负责全市全民健身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向市政府报告;承担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推行国民体质监测制度;鼓励体育类社团、民办非企业等群众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全民健身中开展宣传、科学健身指导等活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审批、督查高危险性体育经营项目。

市文明办: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把全民健身工作情况纳入文明城市考核内容。

市发改委:结合《条例》将城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年增加对体育健身实施的建设力度,满足不同人群对体育健身的需求。

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督促做好农村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和健身器材的管理、维护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农民体育协会,指导开展农民健身活动,举办全市农民体育竞赛活动;培训农村体育骨干,发掘、整理和开展(传承)农村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市直机关工委:指导并组织市级机关干部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恢复开展工间操活动;定期举办市级机关体育运动会及单项体育竞赛;努力建设、完善市级机关全民健身阵地。

晚报社:全面宣传、报道全市全民健身工作和重要活动,宣传、推广科学健身知识,增强公民健身意识。

市教育局: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开展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体育活动,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支持和引导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尚未向社会开放的公办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创建市队校办运动队、特色体育学校和幼儿园。

市公安局:组织学习《条例》,了解和掌握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权力和义务;依法保护公民参加全民健身的合法权益;维护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安全,依法对健身、培训场所实施治安管理。

市民政局:推动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类社会团体、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鼓励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督促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组织居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鼓励全民健身活动站点、体育俱乐部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

市老龄委:依法保障老年人参加全民健身的权利,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

市财政局: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特别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经费、农村和社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补助经费、学校场馆向公众开放补助经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经费、大型全民健身活动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逐年增加;组织开展系统内小型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以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全民健身活动组织者和健身场所管理者依法投保有关责任保险;鼓励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公民依法投保意外伤害保险。组织开展体育趣味健身活动。

市国土资源局:严格管理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按照国家关于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将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照法定程序审批安排;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或预留地的,应当依法调整城乡规划,并重新确定建设预留地;在土地出让时,应根据规划要求,将需配套建设的公共体育设施,告知投标人并列入土地出让合同。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认真学习《条例》的内容和建设实质;对新建住宅小区按规划配置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督查;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方便群众就近参加健身活动。

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全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指导督促文体站组织开展与农村生产劳动和文化生活相适应的全民健身活动;充分利用全市文化体育设施为市民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便利;指导、督促各类媒体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报道,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增强公民健身意识。

市卫生局:开展健身康复和健身医疗并实施监督;组织宣传健身康复、体育医疗知识,开展健康咨询、预防健身创伤等工作。

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全市公共体育规划编制工作;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方便群众就近参加健身活动;农村地区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应考虑农村生产劳动和文化生活习惯;居民住宅区、商业小区、公园绿地的规划要安排健身活动场地。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应按规定配套体育设施建设;在老居民小区整治时,积极配合做好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工作,鼓励居民住宅区内体育设施对外开放。

市林业局:新建或改造公园、公共绿地等场所,应结合自身条件和环境,安排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安装适合多种人群锻炼的全民健身设施;公园、公共绿地的管理单位,负责本区域健身器材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市城管执法局:将公园、绿地、小区的体育设施纳入全市数字化城市长效综合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支持全民健身活动公益广告、公益性体育彩票广告审批,维护户外大型全民健身活动环境。

市旅游局:在规划、建设旅游景点时,必须配套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并按一定比例配套建设体育休闲区域,增设体育健身设施以及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基地。

市民宗委:在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全民健身工作,组织开展民族体育健身活动。

市工商局:依法为申请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并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批准文件的企业,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市质量质监局:对体育健身器材,特别是在高危险性体育活动中使用的体育器材,应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市总工会:动员全市职工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经常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竞赛。

市团市委:动员全市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经常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竞赛;组织开展团员青年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工作。

市妇联:动员全市妇女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经常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竞赛。

市残联:指导残疾人开展健身康复活动,举办全市残疾人体育竞赛,选拔培养并向省、国家输送残疾人体育人才;组队参加省残疾人体育比赛。

市工商联:指导个体和私营企业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举办全市个体和私营企业体育竞赛和趣味运动。

各区、县政府:按照《条例》的要求,加强对本地区全民健身工作任务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组织制定和协调实施本地区的全民健身工作规划和计划;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有关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组织区级各类体育健身比赛,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

四、加强领导,不断强化全民健身工作的考核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自觉把贯彻实施《条例》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按照《条例》要求,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分解工作任务。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条例》执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为全面推动《条例》的落实,从年起,市政府将以“目标任务书”的形式,每年下发群体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并实施重点项目督查报告制度,全年安排1-2次督查会。为促进贯彻《条例》工作的落实,我市将结合各区、县群众体育工作发展实际,结合《条例》的内容和要求,研究制订贯彻《条例》的考核办法,通过强化监督激励机制,确保我市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狠抓落实,着力做好当前重点工作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各项规定,突出重点环节,落实关键措施,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兴起全民健身的新热潮,努力将法律条文真正转化为全民健身的实际行动。当前和以后一阶段,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做好全民健身的“三纳入”工作。市、区、县政府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特别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等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目标、明确保障措施、落实相关责任,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发展;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特别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经费、农村和社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补助经费、学校场馆向公众开放补助经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经费、大型全民健身活动经费等列入每年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要充分发挥每年8月8日全国全民健身日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结合实际,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并定期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体育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等活动。高度重视青少年健身活动,深入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组织实施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进操场、走进自然、走到阳光下,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