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范文1
关键词:初中校园 暴力事件 原因 管理对策
一、初中校园暴力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导致校园暴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信息的泛滥,很多带有暴力色彩的电影、游戏、文章等充斥在整个网络上。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理强与叛逆心比较强,对每一件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同时还拥有寻求刺激的心理。因此,其往往更加崇尚暴力,而长时间的沉溺于这种暴力的环境或氛围中,也会养成学生的暴力性格或暴力倾向,对待事物比较冲动。同时,由于初中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经常结交社会不良青年,从而沾染上许多不良习惯。
(二)学校因素
对学生来说学校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因此学校的稳定发展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校园暴力事件的发展,学校因素也占有30%左右的比例。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校的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注重于学生的卷面分数,并据此作为衡量教师优异的标注,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第二,对学生的奖惩制度存在着问题;第三,学习对于学生暴力的预防制度与处置制度有待健全;第四,学校忽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第五,学校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认知。
(三)家庭因素
根据调查,学生发生暴力行为最大的原因是家庭因素。家庭一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场所,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不知不觉间,孩子会对家长的某些行为或语言进行模仿,因此可以说家长也是孩子的教师。但是如果学生长期生活在暴力,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中,势必会对其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疏忽,致使其错误的言行举止得不到纠正和指导,从而使其产生暴力行为或暴力倾向。
(四)学生个人因素
现在很多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很多家长对孩子都有着无限的纵容和宠溺,从而养成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自私自利等性格。除此之外,部分的初中生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一些比较不公平的待遇,例如缺少父母的关爱,遭受过虐待等,从而在心理留下阴影,造成比较极端的性格,具有非常强烈的包袱心理。此外,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其心理、生理正处于不成熟期,当其处于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时大多数初中生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而且,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在面对挫折时不愿与家人或教师沟通交流,一旦当自己或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的时候,暴力便成为了其解决问题或发泄自我情绪的重要方式。
二、初中校园暴力的管理对策
(一)加强校园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净化
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例如可以对校园的宣传栏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宣传栏向学生们宣传互助互爱、团结帮助的精神;同时也可以借助学校的广播站,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感人事迹进行宣传,例如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等,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借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另外,学校还要多举办一些校园活动,例如“团结周”、“友爱月”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相互帮助的友好品质,为学生构建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而对于校外环境的净化,学校首先就需要肃清学校周边的不良青年,尽量让学生减少与不良青年的交往,避免学生因此而受到伤害,同时学校还应该增加校园的保安人数,防止社会不良青年对学生的伤害。
(二)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与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
首先,学校应该正确认识到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家长在孩子成长发展的教育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让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生特点。在沟通的时候,家长也应该主动参与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活动中来。除此之外,教师需要明确的是自己的观点与家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这种差异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其次,教师应该知道,想要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首先就应该尊重家长,尊重彼此的观点,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迫家长的认同。唯有如此,才能使家长与学校长期的联系起来,对孩子进行共同的教育。
(三)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学校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这是解决校园暴力事件的根本措施。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形式,例如班会主题等形式,和学生共同探讨校园暴力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危害,并共同制造出预防校园暴力的措施。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板报上,宣传校园暴力的危害及呼吁广大学生团结起来共同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而各个科任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善于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培养学生的维权和法律意识
学校可以举办一些讲座,向学生宣传一些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维权和法律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重要性。同时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将法治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加强学生对法治的认识,让学生对校园暴力所承担的后果进行认识。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法律课,处处培养学生的维权和法律意识。
结束语:
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和解决需要广大的学校、教师、家长甚至整个社会进行合作,为了给学生创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减少校园暴力给学生带来的伤害,必须对暴力行为进行坚决的惩治和抵御,同时还需要宣传法律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陶跟定.初中校园暴力行为分析[J].成功(教育版),2013,(1):159.
[2]宋雁慧.北京市初中校园暴力现状和处理方式调查[J].中国教师,2007,(11):7-10.
[3]陈秀敏.佛山市初中暴力现象及应对措施研究[D].湖南大学,2013.
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范文2
校园暴力的后果往往非常严重,首先损害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并给受害者的心理造成创伤;其次,校园暴力违反校规校纪,情节严重的还违反了相关法律;最后,校园暴力的经济赔偿给家长带来沉重负担。
“愚蠢和冲动相结合,后悔便接踵而来”,这也是校园暴力的主要原因。娇惯、霸道和蛮横的不良性格是校园暴力的人格特征。粗暴无礼、狂妄自大等不良习惯往往是发生校园暴力的重要诱因。纪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使校园暴力的发生几率增加。当然,受害者的软弱也在无形中纵容了校园暴力的发生。
1 个别中职生由于公平意识与正义感的缺失,时常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在校园中,凭借身强力大或团伙势力而强制弱小者为自己服务,如洗衣服、打饭、买东西等,这是典型的欺负现象,是较为普遍的校园暴力,违反了社会公正原则。
纠正这类问题,可以通过编排小品或戏剧,让侵犯者体验被欺负的感觉,进行角色互换。侵犯者用受害者的痛苦刺痛自己的心灵,用学校舆论的谴责触动自己的良心和正义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欺负行为的恶劣后果。当侵犯者懂得体谅他人,关心他人,遵守规则和纪律的时候,他的自我放任受到约束了,他的良知苏醒了,他的道德水平提高了。
2 做到同情、宽容、忍让
有的中职生由于缺乏人道主义与同情心,时常嘲弄残疾、智障同学,羞辱特困生或单亲学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谈到这个问题,“奉行人和人是朋友、同志和兄弟的原则,要求每个人从幼年就会关注别人的精神世界,使每个人的个人幸福来源于极其亲密的个人关系中的纯洁、美好、高尚的道德。”人道主义的入门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在精神上给别人以温暖的时候,自己也能从中感受快乐。这种快乐与侵犯者在欺负他人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也是侵犯者所缺乏的。要让孩子学会给别人带来快乐,这样他们自己也就会体会别人的苦恼了。
同学间化干戈为玉帛,需要的是胸怀和智慧,还有放眼长远的人生境界。对人宽容忍让是最有智慧的人,因为宽容和忍让是对别人的理解,是一种放得下的大度,是一种与人为善的坦诚表白,能让人真正地感动,使人发自内心地反省知错,可以化为一股正面的力量。吃亏是福,忍让积德。以宽大的胸怀、礼让于对方,往往和谐双赢。
3 受害者同样是我们关注的对象,他们中有许多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打击的目标,而他们心理和身体方面的劣势又使他们很可能产生无助感
他们在数年的学校生活中总是处于焦虑、不安和低自尊的状态之中,常常情绪抑郁、注意分散、感到孤独、学习成绩下降、失眠 、逃学。转化此类学生最好的途径是进行需求表达训练。训练学生尤其是受害者,坚定而平静地说出自己的希望和自己对暴力事件的感受,刺激侵犯者对自己的过激行为良心发现,使受害者既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又不激惹他人。
建议学校建立安全信箱或安全电话(投诉信箱或电话、心理咨询电话),让受欺侮的学生能及时反映情况。学校对各种投诉应当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快速作出反应切实进行处理,这也是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的重要方法。只要我们工作细致,感觉敏锐,深入学生,我们就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这类问题。
4 要防范校园暴力,就必须强化法制教育,要让每个学生都知晓哪些行为是属于违法犯罪的,更要知道违法犯罪后必须接受的严厉惩处
强有力的法律威慑,足可以消除相当多的暴力行为。当一个人心中拥有惧怕时,他的行动就会变得谨慎,每做一件事时,都会三思而后行的。
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形式有:认真开展好违法青少年的帮教活动。指派专人对需要重点对象进行帮教,作到谈心有记录,帮教有措施。有组织地开展校外辅导员活动,组织一部分业务能力强、文化水平较高的民警担任校外辅导员,解答学生提出的治安问题,教育广大中小学生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技能。
5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范文3
活动主题:反对校园暴力、珍爱和谐幸福
活动时间:2021年5月24日
活动地点:教室
主持人:张煜淇
参加人:全体同学
引导语:每年校园发生的欺凌的事例很多,那么校园应该如何杜绝呢?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欺凌主题班会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校园欺凌以及校园欺凌的危害。
教育目的: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校园欺凌以及校园欺凌的危害。
2.使学生掌握面对校园欺凌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互帮互助,共建平安校园。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校园欺凌以及校园欺凌的危害,学会正确面对校园欺凌,保护自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同学们都知道校园是一个供我们读书和掌握知识的地方,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但是,如果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因充斥着暴力而失去生命,将是何等的悲哀啊!“暴力”,它不但可以摧残你的肉体;还可以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更能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的折磨,严重时,能威胁你身边的人的生命安全。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反校园欺凌,建平安校园”。
二、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三、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
校园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对于施暴者而言: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受害者而言: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四、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一)校园欺凌常见情形:
1.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
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4.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
5.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二)预防欺凌的办法:
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欺凌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欺凌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第二、要及时报告。
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欺凌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这也是防范校园欺凌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第四、要慎重择友。
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范文4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进入激烈转型期,呈现出多元文化竞争的局面。高校文化受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也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顺应高校亚文化的发展趋势,针对高校亚文化特点和表现形式,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视提炼大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念,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品位,积极改变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等手段,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亚文化;特点;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243-02
一、高校亚文化特点
1.自发性
高校亚文化的产生不是由外在压力或经过事先策划、组织倡导而形成的,有着明显的自发性特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的渠道大大拓宽,他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唯书、唯师”,对待世界和社会,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个性张扬,更加注重自身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强调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高校亚文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较为普遍的心态,它是社会和大学生个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
2.时代性
高校亚文化是一种动态的文化,不同时代会产生出不同的高校亚文化,而且高校亚文化总是随着社会文化及校园主流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亚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不同时代特征。如20世纪60年代的服饰文化,就是以革命装、中山装为主,以蓝、黄、青为基色。80年代产生了西方文化热。90年论学习热,出现各种社团、理论学习小组。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普及,中国上网的人数迅速增加,而增长最快的莫过于大学生,于是便产生了网络亚文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出现一些追求享受、盲目攀比的享乐亚文化等。
3.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是高校亚文化的本质特征。当大学生群体的价值体系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发生碰撞,矛盾运动的结果往往促使主体面对现实生活产生多种选择。它大到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小到交际中的言谈举止,都会有着与传统思维方式相异的表现。现在的大学生活中这已屡见不鲜。不同的兴趣、爱好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文化,体现了他们求新、求异的特点,表现出学生自己的需要和创造。同时,他们希望其价值观念得到其他社会成员承认、认同,并尽量用自己的做法去影响更多的人。当新的价值体系被固定的人群接受的时候,一个新的亚文化群体也就随之而形成,亚文化产生的过程就是新事物被创造的过程。例如,国际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等现代传媒把大学生的交往空间由校园扩展到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同时也塑造了媒体一族。
4.多样性
社会越是发达进步,相应的高校亚文化的种类与内涵也就越来越丰富。高校亚文化随高等学校主流文化的不断丰富,它也必将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校亚文化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首先,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必然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这就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我塑造的空间,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自己的特长与爱好,高校亚文化的多样性生成由此海阔天空。其次,随着视野的不断扩展,大学生不满足传统的学习模式,以自己为学习主体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这既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自然现象。亚文化创新性与多样性从根本上讲是相互促进的。创新性亚文化发展,以时代为大背景的高校亚文化必然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态势,而亚文化的多样性又会顺势推动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高校亚文化的多样性也可以从下面的高校亚文化的表现形式中得到说明。
二、高校亚文化的表现形式
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利益多元化的影响下,高校主流文化不再一统天下,高校亚文化以不可抵挡之势,占得一席之地,成为“无形的手”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它包含了物质表征、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层次,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社会现实基础上所创造、承载、传播、发展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亚文化。
1.健康亚文化
社团文化: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常见的社团,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心理协会、英语口语协会、电脑爱好者协会、街舞协会、吉他协会、女生俱乐部等;新兴起的社团,如创业者协会、魔术社等。数目众多的社团大致可分为文化艺术类、志愿服务类、体育健身类、学术科技类、理论学习类五种类型,这些社团组织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宿舍文化: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指在大学生宿舍这一特定的环境里,宿舍全体成员依据宿舍的客观条件,在从事各种可能的活动中所形成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我们经常在大学生宿舍的门、窗上看到充满文化气息的雅号,也常常被温馨的照片墙、励志的书画贴、悬挂着的千纸鹤、当红明星的海报搞得眼花缭乱;从宿舍里的值日表、检查单、熄灯令中可以感受思想教育无处不在的触角;在宿舍成员的“排行榜”、生日聚餐、夜话会里不难发现生活的故事和集体的情感。
运动文化: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年龄结构、心理需求和集体凝聚力,他们始终是对体育运动相对热衷和敏感的阶层。对传统运动项目如武术、跑步、踢毽、跳绳等保持着经久不衰的热情,特别是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项目更是拥有相对稳定的人群。而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和时尚信息的介入,大学生运动文化呈现出其特有的活跃度和扩张力,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繁荣局面。像跆拳道、滑板、攀岩、街舞、健身操、瑜伽等时尚休闲健身的运动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2.中性亚文化
流行语文化:大学生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表现之一就是语言创新,流行语作为宣泄个人感情的一种形式,充分表达了大学生群体当前学习生活的某种心态。大学生广泛流传的流行语,语言文字不乏幽默风趣,但也充斥着消极、无聊和庸俗的色彩,表现了某种不满和无奈、逃避和无聊的思想。
洋节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英语普及化教育,为青年学子开启了一扇西方文明之窗。大学生在关注、传承传统节日的同时,大量地接纳代表西方的各种文化节,如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
服饰文化:大学生服饰文化理念和着装现象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大学生服装设计作品在各类大赛中频频亮相,健康环保的自然服饰也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推崇,还出现了自我设计的“个性化班服”新时尚。大学生着装主要类型为:舒适型群体讲究个人的穿着感受和面料做工;时尚型群体对时髦因子和简约因子最重视;个性型则希望服饰外观漂亮,能充分表现自己的着装个性。
韩流文化:“韩流”涌入国门最早是1998年,时至今日在我们的象牙塔――高等学府,也随处可见“韩流”的追随者。《对不起,我爱你》、《豪杰春香》、《悲伤恋歌》等韩剧为课余饭后学生谈论的热点话题,铅笔裤、蓬蓬裙、色彩鲜艳的T恤衫、琳琅满目的各种金属饰品在校园的人群里随处可见。更有甚者,在忙着学韩语、吃韩国料理、买韩国货、办韩国留学等。
商业文化:在大学校园里,无论操场、食堂、宿舍楼、教学楼经常可以看到粘贴于广告牌、墙壁、房门、电线杆等处的商业信息和商业广告。大学生从事的商业活动类型大致分为:充当校园经纪人、做商家校园、自主商业经营、兼职做家教、承揽网页和广告制作等。2009年4月《中国青年报》以“我的团购我的团”为题介绍了当前大学校园中流行的商业团购现象,大学生群体中商业文化的印记略见一斑。
3.不良亚文化
校园腐败文化: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上最有激情、危机感与忧患意识的人群之一,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观察与模仿能力。而对腐败、个人收入悬殊、投机取巧、等社会问题,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难免受到冲击。尤其是对身边的学生干部评选、入党、评优等关系自身利益的事情时,部分大学生寄希望于“走关系”达到目的。
暴力文化:暴力文化作为校园不良文化的主要部分,表现形式多样,常诱发校园暴力,危害很大。如一些学生收取其他学生的“校园保护费”,敲诈勒索,强借强抢,打架斗殴等。大学校园暴力文化的形成是社会暴力文化直接影响的结果,主要原因有:其一,影视中的暴力倾向越来越严重。影视中暴力的场景太多,甚至一些异常逼真、有着残忍杀人过程的恐怖片和鬼怪片,都被商家作为卖点。其二,网上暴力文化的传播。一些网络暴力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青少年争强好胜、动辄采取暴力的心理,使其尚不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沉溺于通过侵害他人显示自身力量的观念。其三,“文化暴力”的毒害。如一些报刊、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暴力情景描写。
饮食攀比、娱乐文化:在一些高校的大学生中,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性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现象非常普遍。一些大学生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外出上街,常坐出租车;聚会交友,大讲排场;同学间比吃、比穿、比用、比手机、比电脑、比父母的官阶和钱包等并不少见。对此种种现象,如果长期放任的话,极易导致大学生沾染腐朽的生活方式。
不雅信息文化:手机短信因其发送方便、信息简洁、便于沟通而备受大学生喜爱,因其在大学生中,使用频率高而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手机文化”。短信陷阱、短信黄色笑话、带有诱惑性的欺诈广告等比比皆是,令人防不胜防,给大学生手机使用者再次传播不良信息提供了素材。课桌留言是书写于课桌表面的文字、图画,几乎是有课桌的地方就有课桌留言,俗称“课桌文化”。课桌留言有励志的、示爱的、漫骂的、笑话等,多是随意刻画,影响极坏。校园口头禅影响范围不大,多带有地域、专业、宿舍特点,属于少数群体。口头禅多是个人的喜好,对别人影响不大。要想办法减少口头禅,对于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很有必要,尤其是那些带有侮辱性的口头禅。
网络文化:大学生因上网而留级、休学、退学、不及格重修的不在少数。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创设的虚幻环境使传统的道德准绳失去监督,导致各种网络欺骗、破坏与犯罪。例如,在网络论坛、聊天室等公共场所用语粗俗、下流,带有侮辱性、挑衅性;通过不负责任的评点、留言进行人身攻击;在网络聊天中,使用虚假信息,变换平常的说话、处事风格;一些黄色游戏软件在大学生中流传,其内容多处涉及黄色画面。网络的虚幻环境已经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严重冲击着健康校园文化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欧盛端.高校亚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
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范文5
【关键词】中职女生 青春期心理问题 工作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96-02
由于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女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和中职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在人际关系、个体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所产生的困扰比男生更为突出,因此班主任只有分析中职女生存在的青春期心理问题,重视工作艺术,加强对中职女生的指导,才能使她们摆脱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一、中职女生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青春期心理问题
(一)中职女生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青春期心理问题。
由于中职女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内心有较强的交友需求,嫉妒心强,心胸狭窄,喜欢斤斤计较,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小磨擦不断,有时像男生那样大打出手;有的女生来自留守儿童或是单亲家庭,平时在家以自我为中心的多,来到中职学校后独来独往,内心孤独,闷闷不乐,不把自己的事告之双亲或家庭其他成员,把自己孤立起来;有的女生在初中阶段不受到老师重视,有心理创伤,在职校仍然感觉没有得到重视,对老师有积怨,甚至与职校老师的关系对立起来,以顶撞老师为荣。
(二)中职女生学习基础差产生的厌学、畏学问题。
由于中职女生的学习基础差、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读中职觉得浪费了光阴,想学又跟不上,不学又对不起自己的父母;社会就业竞争激烈,怕难找理想的工作,因此产生厌学、畏学情绪。
(三)中职女生性心理发育的情感困扰问题。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女学生的性心理发展有许多新特点,如异性疏远期日益缩短,依恋期日益延长,接近异性的需求强烈,女孩子的主动性提高;性意识、性伦理观念日益开放、复杂,初恋合理感增强,的实践日益大胆。中职女生的年龄大多在15~19岁之间,正处在青春期的后期,她们在性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对自己的体貌过分关注,相当一部分女生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照镜子和化妆。
2.沉溺于性幻想,与异往过密,向往与自己喜欢的男生在一起,她们交往的男友主要是同校的男生、外校以前的同学、异性网友以及社会上的无业人员;在校园和校外有比较亲昵的举动,但情感又经常出现波动,争风吃醋,是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的女生甚至于退学去追求所谓的幸福。
3.不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少数女生有同性恋倾向,在学校喜欢长期与同性共用床位。
二、针对中职女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班主任的“七心”工作艺术
中职女生出现上述心理问题与她们青春期的发育,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体成长经历、个体心理因素有关。笔者认为班主任要在实践中摸索出科学的方法与技巧,要有慈母般的爱心、明察秋毫的细心、坚持不懈的耐心、融冰化雪的热心、巧谋善断的慧心、童心般的诚心、削铁化泥的信心,才能培养中职女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她们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爱心是做好中职女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工作的灵魂。
爱心是教育的基础,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需要,是给予,是责任和尊重,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懂得营造心中的爱。
中职女生往往来自劳动收入较少的弱势群体,有的女生是父母离异,有的女生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对她们来说或多或少都有爱的缺失,致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
班主任的爱心就是做好中职女生心理问题工作的灵魂,要以情育情,以心唤情。中职班主任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在时间和空间上多关心女生,女生易感受到班主任的慈母之心。比如我班有位女生因来自单亲家庭,从小没得到母爱,刚到校时行为随意,想不来上课就不来上课,我经常与她的父亲进行沟通,并特别关心她,对她问寒问暖,生病时半夜陪伴她到医院,使她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很快她就能把兴趣放在学业上,专业技能有很大的提高,到一年级下学期就没旷过课。
(二)细心是班主任做好中职女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工作的关键。
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细心是班主任进行时效教育的条件,对有心理问题的女生来说,班主任的细心发现她们的优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可以达到巩固教育的效果。班主任的工作细心程度体现在:
1.细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女生,了解她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我们班曾经有位女生,有段时间无论是上课、还是睡觉手里都拿着手机,也不喜欢和班上其他同学来往,我及时找她谈话并做思想工作,及时阻止了她要放弃学业与网友私奔的念头。
2.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我们班女生有一段时间喜欢十字绣,通过在班上组织这项比赛活动,发现女生的美学、耐性、细心等优点,克服了一部分女生之间的隔膜,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三)耐心是班主任做好中职女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工作的根本。
每个中职女生的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班主任做她们的思想工作需要时间和耐心。当她们犯错出现反复时,多给她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循循善诱地指导她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努力让她们明白为什么错?让她们从根本上去改正错误。有一位女学生经常旷课,穿另类服饰,与社会不良青年打成一片,还有同性恋趋向,我一次次找她谈话,到她远在农村的家中家访,请她家长协助,了解她的成长过程,经过一年时间打开了心结,最后她完成学业,顺利毕业。
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范文6
(一)概念
大学生教育管理人性化指的是在大学日常教育中,以学生的根本需要为本,在满足其意愿的前提下,为其搭建合适的生活、发展以及教学平台,促进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高,在平等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下,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内容
大学生教育管理人性化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情感
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情绪的变化,通过营造比较轻松、平等的教育环境,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交流方式,为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始终要在师生对话沟通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对学生也形成了一种压力,所以不仅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教育管理环境,还要对学生的自我需求和心理变化进行重点关注。
2.文化
文化是大学生教育管理人性化的重要内容,大学教育管理中的文化指的是校园中所有师生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观念,不仅包括教育和管理文化,还包括组织和协调能力。校园文化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不仅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还要得到外界的一致认可。它不是一种制度化的管理,但却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促进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遵守校园行为规范,恪守校园道德标准,促进师生、生生关系融洽,共同成长。
3.自主
自主性和责任性是大学生教育管理人性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因此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然后再作出相应的决定,提高学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信心,同时避免决策的片面性,使其更加科学和合理。另一方面,大学生不仅要自主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去,还要对自我发展进行目标确定和计划制定,提高其遵守学校教育管理的自觉性,这也是大学生教育管理人性化的最高目标,即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二、大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主要问题
1.人格扭曲
教育发展至今已经日趋成熟,但是却越来越向制度化和被动性集中,学生的权利和尊严乃至人格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如校园暴力、厌学情绪等等。另一方面,在考试制度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模式化,考试成绩成为鉴定学生优良与否的唯一标准,学生在考试竞争的压迫下,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甚至人格扭曲,所以教育管理过程急需人性化因素的参与,以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
2.个性压抑
这里主要指自由个性被压抑。由于大学教育的标准化和制度化,教育者在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时,往往以自己的标准强迫学生进行意志的转化,以自己的社会经验向学生灌输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这往往使得学生缺乏自由个性。强迫式的教育管理使学生失去了亲自体验和主动探究的兴趣,也丧失了创造性和自我意识,不再实践真理,只是盲从理论,泯灭了自由,丧失了个性。
3.精神失落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大学生是主体和前提,如果没有大学生,也就没有教育者和管理者,但是在现阶段的教育中这种顺序是颠倒的,教育者成为了教育管理的主体,大学生成为了“被指挥者”。在考试制度的逼迫下,学生听从教育者的指挥,一切以考试成绩为重,成为考试的奴隶,其人文精神和素养并没有得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性、个性乃至精神都没有得到阶段性的提高。
(二)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文化等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受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网络等新媒介在高校的蔓延和深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教育管理,给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冲击。
2.学校因素
现阶段的大学教育比较被动,虽然已经有了一定改变,但是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的影响下,仍然不能改变其重理论轻思想的特征,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内心空洞、浮躁、厌学、逃课,既太过严谨,缺乏自主性,又过于活跃,缺乏道德准则的束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教育管理没有随时代变化,墨守成规,从根本上影响了高校教育管理的质量。
3.个人原因
现阶段大学生的个人思想、行为也发生了变化,除了社会和学校带来的影响外,自身的心理素质不高、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没有意志力和耐心、不听从老师、过于自我或者过于墨守成规、价值观不正确、以自我为中心等因素都对高校教育管理的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大学生教育管理人性化的方式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对象,大学生也是教育管理过程的主体,所以学校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对其进行人性化教育和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首先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因为大学生的需要是其进步的动力,也是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其次,教育管理者还要对大学生的需要进行研究,以最科学合理的教育或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根本需要。最后,在满足大学生需要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掌握,尊重、理解、支持、爱护大学生,充分解决其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困难,使其主动投入到大学学习生活中来,积极面对人生。此外,部分教育管理者还可以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提升,引导学生从自我需要向更高层次的需要转化,鼓励学生坚持信念,相信梦想,树立信心,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努力发现美、追求美、实现美,成为一名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为踏入社会、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营造和谐平等的文化氛围
“以学生为本”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基础,和谐平等的文化氛围则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前提,只有在相对和谐宽松的氛围下,才能建立起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营造和谐平等的文化氛围需要教育管理者的积极努力。作为施教者,教育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本,开发其自主意识,综合考虑学生的根本需要,然后对其创造性和主动性进行开发,提高其自主意识。首先,教育管理者需要和大学生进行平等自由的对话,尊重学生,并以此作为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最终目的,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由,还要对其进行适当有效的正面引导,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导学生尊重生命、重视生存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并为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而积极面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还要进行一定的互动,互动的内容不仅包括表面的就某一论题进行的争论,还要对双方的思想、态度、情感进行换位思考,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鼓励,同时避免思想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最终实现共同进步,推动和谐校园文化、人性化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
(三)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能力
与小学、初中以及高中不同,大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已趋向成熟,对已形成的有偏差的世界观或者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观点都难以硬性改变,所以教育管理者需要善于引导,同时积极培养大学生形成自我检讨的习惯,提高其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这也是高校教育管理的最高目标。大学阶段是学生自主意识和自我思想最为突出的阶段,教育管理者如果依然采用单向性的教育手段,则不能取得根本性的教育管理效果,所以这时候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则至关重要。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能力需要在良好的学校氛围和施教者的双重影响下进行,自制力较强的学生要学会审查自己的不足,同时影响周围其他的大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和自我教育,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正,同时投入到平等自由、健康向上的学校氛围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使学生在脱离校园之后,仍然能够做到自我教育和管理,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而这些,并不是强制性灌输和教育引起的结果,而是人性化引导和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引发的连锁效应。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