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范文1

[关键词] 现代化 物流配送 体系建设

一、当前我国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配送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与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同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有关,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

1.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滞后。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配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2.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配送的整体功能低。一是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与物流配送的需要不相适应,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二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三是物流系统标准化程度低。物流业务的高效需要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要用统一标准,各方面的信息系统能够对接、交换数据、共享信息。

3.物流配送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健全,发展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致使不正当竞争较为严重。另一方面,物流配送市场至今仍被人为地按照部门、地区和行业的行政壁垒分割,物流配送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渠道的畅通和高效运转,使物流配送很难达到规模经济和预期回报。

4.专业的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短缺。从国外物流配送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配送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业的教育与培训十分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学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学生开设物流课程。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配送人才方面的教育还比较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导致了专业物流人才非常缺乏。

二、构建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

构建一个物流体系首先是要分析企业当前的现状、物流体系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然后再制定一个物流体系的阶段计划,要先上什么,后上什么。从构建的角度来看,物流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基本作业系统、高级作业系统和现代化信息系统。

基本作业系统是指企业开通物流体系的一些基本设施,如仓库、存储设备、运输设备、作业设备、网络布线等。

高级作业系统有数字化仓库、自动货架、分拣设备、自动化小车、GPS定位系统等新兴的物流技术设备。

现代化信息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商业智能分析系统三大部分。其中核心业务系统又包括系统管理子系统、档案管理子系统、订单系统、采购系统、配送系统、结算系统、财务系统和人事系统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选择性的进行物流体系的建设。基本作业系统是开通物流体系的基本保证,但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尽快的建设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及高级作业系统才是企业的取胜之道。

高级的作业系统可以大大的减少人工,提高效率,最终能提高服务、降低成本。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电子商务和商业智能。

电子商务和物流体系关系密切、互不可缺,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搞电子商务如果没有一个物流作为其后盾,这样的电子商务只是一个网站,一个空架子。现在社会上林林总总的电子商务中就有许多是这样的,他们不知道电子商务只是物流体系的一个小部分,只是冰山的一角。

同样,物流体系也离不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让物流体系具备现代化特征的一个重要保证。电子商务可以发挥Internet的远程廉价效用,可以让客户直接在网上下订单,既准确又快捷,只须下载到业务系统中就可使用,减少了输入工作和人为错误。同时,供应商也可以在网上直接察看采购单,以加快备货。也可以将新的商品资料传到网上,业务系统再通过实时进程自动下载到业务系统中。如果是一个大型零售企业,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建立广域的虚拟网络,让分布全省、全国以至全世界的机构进行业务通讯。

商业智能主要是通过对运营活动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来分析其内在的规律,揭示市场的状况和系统的运营情况,让经营者通过数据分析来修正自已的经营方针、策略等。没有商业智能,我们的经营方针只能通过经验指导,而经验的指导又会因人为的因素而造成准确性差、即时性差、前瞻性差的弊端,有时还会导致错误的决策,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通过商业智能分析则能将大量的信息分门别类、有条有理的展现在决策者的面前,让决策者可能更轻松、更准确的制经营方针和营销策略。决策者也可通过向系统发出一个特殊的观察角度指令,而让商业智能系统产生特殊的观察数据。而这些数据可能恰好表示了某个重要信息,这对决策者洞析市场,预测未来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要构建好适合企业自身而又具备现代特征的物流体系,需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对企业自身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以确定符合自已的目标。

第二:要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第三:要选择良好的合作伙伴。这个合作伙伴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要有良好的信誉,要注重服务;2.要有商业及IT业的开发实施背景;3.要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第四: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构建计划。

参考文献:

[1]何振红:连锁商企正在向“大而强”迈进[N].经济日报,2006-4-6(007)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范文2

【关键词】东北经济区 现代粮食物流 一体化

引言

一、国外现代粮食物流的发展和现状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输便捷的粮食物流通道的形成,粮食运输基本实现了“四散化”,粮食加工出品率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也不断提高,建立了“田间到餐桌”的产业化、一体化食品供应链。

美国大型粮食企业在粮食主产区设有乡镇收纳库,在水陆交通枢纽设有中转库、终端库和加工厂,出口粮食由专列火车和驳船运至出口海港。在加拿大西部粮食主产区,农场周围和交通沿线布局近800多个收纳库,进行粮食收购、分级、储存和发送,由17个终端库将粮食出口到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小麦局授权5个州级散粮流通公司通过铁路、公路连接乡村收购站和港口中转站,负责粮食集货、分级、物流和销售。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大多数以大型粮食企业为主导建立起连接粮食物流上下游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加快了国内粮食流通和全球粮食贸易,主导了世界粮食市场的供求,从而有效地引导了国际市场粮价走势。

二、东北粮食物流的发展概况

1、东北粮食物流特点和现状。东北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小麦、大豆和玉米生产基地,具有明显的农业发展比较优势。东北常年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左右,主要作物玉米、大豆的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2.7%和39.1%,每年需要外运的粮食大约有2500万吨到3000万吨;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食用植物油生产和出口基地,黑龙江的大豆产量和出口量占全国生产总量的比重一直排在全国前列,除了供应我国的东南沿海八省市之外,主要出口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我国重点建设的五大粮食现代物流通道之一。

2、东北粮食物流发展需求预测。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地域分布特征显著,是粮食生产的优势地区,发展潜力巨大。东北一向以粮食产量高、商品量大、外调数量多而享誉全国,粮食作物耕种面积占耕地80%以上,常年粮食产量为5500万~7000万吨;其中,区际间的粮食商品率可达60%以上,每年可向国家提供商品粮豆330亿~340亿公斤,特别是在粮食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高。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区粮食总产可达1140亿~1180亿公斤,按人均需粮400公斤来算,东北区外调和外销粮食可以满足新增1.5亿人口的需求。因此,加速21世纪东北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东北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保障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东北粮食物流存在的问题

1、对粮食物流认识不深。粮食物流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当前有关部门虽然对粮食物流高度重视,但人们对粮食物流涵义的理解普遍比较模糊,把粮食物流仅看作是粮食仓储、运输和装卸环节,而没有扩大到粮食的生产布局、品种流向的确定、粮食收购及其网点摆布、实体运动所必需的装卸存储以及粮食加工增值和信息环节。没有认识到现代粮食物流的发展、粮食物流供应链管理对农业企业发展乃至对全社会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产品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独特作用。

2、缺乏合理的市场监管机制。粮食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商品的一般属性已在流通中得到体现,供求规律、价值规律同样是粮食营销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然而,现有大部分东北粮食物流市场在物流管理方式上仍然依据计划经济时期的相关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与市场化粮食流通相背离,导致粮食物流市场的无序化运作,还存在粮食交易透明度低,缺乏公开、公正、公平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信用制度体系,行业之间缺少自律,存在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阻碍交易的顺畅进行,增加了交易风险,不能并行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运输方式衔接不顺畅。东北目前的粮食生产与出口存在很大潜力,然而由于铁路等交通行业与港口企业分属于不同部门,很难协调统一起来,不能有效地整合利用,遇到问题时相互扯皮,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运输资源的效率。有数字分析表明,吉林粮食南运至广东的流通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1/3。自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其中有80%的因素为粮食物流节点脱节所至。据预测,以东北地区玉米外运为例,如果铁路、港口等各种运输资源真正实现有效整合,其流通成本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至少下降10%~20%。

4、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大多数粮食流通行业是由国有粮食企业转变过来的,设备陈旧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粮食经营手段陈旧,储备库存建设不合理、仓容不足、仓储保管技术落后等也降低了流通企业的管理技术。在企业规模、集约化程度、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整体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15~20年。据统计,每年粮食产后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12%~15%,如能挽回此项损失的50%,则可供2000万人口消费4年,相当于开发几百万顷的“无形粮田”。由于缺乏必要的营销网络,粮食企业之间信息服务不周到,沟通不顺畅,粮食流通速度慢、交易率低,资金周转不灵,我国的粮食流通行业远远落后于快捷、高速的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四、建立东北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1、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市场高效运作的粮食物流投资模式。

(1)建设东北与南方现代化粮食物流产业链。东北地区发展粮食物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运作的规则,依托适应的经济主体进行构建和运营,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就存在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这使得“北粮南运”等省区间粮食流通成了粮食物流领域内长期关注的课题,粮食流通企业和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开始研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大物流。同时,粮食企业要突破以实物移动为主的物流模式,向产、购、销、加工以及粮食电子商务一体的供应链物流转变。

(2)建立高水平的物流专业人才队伍。随着粮食物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企业人员变动较大,东北粮食物流业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尤其在与国际粮食物流对接环节上,缺少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才等。因此要加快物流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高校和科研单位应注重中青年人才的培养,聘请国外专家参与国内粮食物流体系的经营和管理,在与国外专家交流、合作中提高国内专业人员的水平,使东北粮食物流体系较快走上正轨。

2、构建一体化东北粮食物流系统。

(1)加快粮油交易平台的建设。即按照现代物流运作模式,在相关政府和部门的宏观调控下,在充分考虑东北地区现有粮食物流业的基础上,依据东北地区的粮食优势,搭建切实可行的粮油交易平台。通过采用现代物流观念与技术,改造传统的粮食流通模式,实行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提升功能、创新机制,从而实现物流、商流、资金和信息流一体化,最大限度地适应粮食市场化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提升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健全粮食流出和流入体系,衔接粮食产销区的物流通道,是整合现有粮食物流基础设施资源的关键。政府部门要加强粮食现代物流的规划,尤其是东北地区粮食的运输要采用散粮火车运输方式,以铁路、港口及交通部门的支持作保障,实现粮食在流量、流向、流体和流速的无缝化衔接。此外,要加强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的协调支持和密切配合,有效利用资源和信息等先进技术,充分发挥各行业应有的作用,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的要求。

3、以港口为依托,加快粮食“四散化”运输。现代化的港口是整个东北经济区建设粮食物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大连港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8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任务,国家60%的商品粮的出口;75%左右的粮食外调是通过大连港向外运输的。在大连建立粮食物流中心,有许多得天独厚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1)区位优势。大连背靠东北粮食主产区,面向东南沿海,可以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粮食市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粮食流通枢纽和集散地,也是内外贸易的主要口岸。我国“大粮仓”东北三省加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8%~20%。东北粮食大部分通过大连实现北粮南运,内销到南方或出口到韩国、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各地。2005年东北地区沿海港口完成粮食吞吐量2809万吨,其中散粮吞吐量约2300万吨。

(2)交通运输优势。目前大连已形成海陆空相互协调,立体化、多功能的现代化运输系统,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口岸综合集疏运体系。以大连为中心形成了环渤海地区-大连-世界各地-大连的海上中转运输通道;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布局合理的公路网和2小时直达各区市的经济活动圈;拥有生产性泊位10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8个,还有40个地方港口企业码头。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范文3

“流通活,经济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流通体系的现代化指标”。现代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命脉,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它可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运行的效率,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针对现代流通,两会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在今年两会提案中建议建立现代化的流通体系。有效拉动国内社会需要。

在提案中,张近东指出,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积累,我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经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新一轮贸易保护倾向,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正逐渐向消费、投资、出口转型。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对于有效拉动国内社会需求,意义重大。

拉动内需首先要节约社会资源

张近东表示,拉动内需首先要在节约社会成本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财富,增加居民收入,扩大购买力。流通位于市场的最前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窗口,是不断启动市场、拉动内需的助推器。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旅,推进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使我国流通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运行的效率。但是我国的流通业发展水平与国外流通业态的高度发达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快流通业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是节约社会资源,持久拉动内需的重要条件之一,要实现流通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要建立现代化的流通体系。

建立现代流通体系是持久拉动内需的物质基础

2010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为2.7万亿元,十一五时期为10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2倍。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的6.6%提高到2010年的6.8%。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3.2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比2005年提高23%,反映了物流需求对国民经济支撑作用的加强。我国传统的物流体系大多处于欠发达的状态。物流基础设施不到位,物流环节多、速度、效率低等指标也并不尽如人意,整个物流环节存在较大的浪费,生产与流通、消费的协同成本高。因此张委员建议节约物流成本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点,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不但是持久拉动内需的物质基础,也是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和建设高效率的现代流通体系的基础条件,更是全社会的一项经济基础工程。

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关于如何构建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张近东在提案中提出七项建议。

首先,规划先行。城市规划尤其是商业规划,地方政府优先保证现代物流建设、现代商业体系建设、现代交通体系建设等。形成“立体协同化”的现代流通体系。

其次,政策扶持。专业化、差异化、精细化、高效率的物流需求,对物流的设施、管理、成本、速度、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政府把现代物流建设列入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投资政策、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例如物流基地建设用地,优先供应物流基地最佳位置的土地,优惠地价。金融政策重点扶持现代物流建设,保证资金充足。税收政策根据节约社会资源程度,返还适当税金给现代物流企业。

第三,培养现代大型物流企业。国内领先的物流企业与跨国企业相比,无论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国际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服务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均有较大差距。政府支持大型流通企业,通过投资、兼并、重组、战略联盟等途径,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物联网建设,现代物流与现代制造、现代交通协同发展,现代物流与城市规划协调运作,培育自有品牌,增强对制造业的牵引力。

第四,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建立SCS管理平台,WMS仓位管理。自动化仓库管理,DPS作业,TMS与GPS协同,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RFID技术、条码技术、智能标签技术、现代化分检技---术、传输技术、堆码技术,形成高效率的现代化配送系统,提高配送效率,跨区域大配送,直线配送,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服务满意度。传统物流基本上是平面仓库。现代物流是立体仓库,二层甚至三层仓库,节约1/2~2/3的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张,节约土地是一项长期的国家战略任务。

第五,政策性扶持“共同配送”模式。物流行业的规模效益显著,高度集约化,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共同配送是实现高度集约化的首要条件。对参与共同配送模式的企业,政府给予税收优惠、资金扶持、投资支持,提高共同配送度。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范文4

【关键词】农超对接;第三方物流;超市;农业合作社

2008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农超对接工作在我国试点运行,经过几年的发展,农超对接取得长足发展,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得以减少,农产品源头追溯机制开始建立,农产品质量得以保障,农民收入得到提升,消费者的购物环境大幅改善,超市的人气和利润也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超市和农户的农产品交易多发生在田间地头等露天场地进行,农产品浪费严重,再加上超市和农业合作社都缺乏专业的农产品、特别是冷鲜农产品的运输车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产品的新鲜度,建立完善的流体系势在必行,而农业合作社和超市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提供完善的物流体系,所以在农超对接中引入第三方物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超对接中的物流体系现状

(一)以农业合作社为主体的物流体系

这一体系中物流体系的建设以农合合作社为主,这一体系主要出现在农超对接中的中小连锁超市,中小超市由于自身的规模有限,难以构建大规模的物流体系,所以运输主要有农业合作社组织实施,而现阶段的合作社多数规模较小,组织较为分散,运输、仓储等能力都有待提高,这就造成一农业合作社为主的模式难以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

(二)以超市为主体的物流体系

以超市为主体的物流体系能够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指导农业合作社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另外超市能提供较为先进的信息交流平台,超市、消费者、农业合作社能够进行信息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信息沟通上的失真,使各方交易变得透明,有利于消费者对超市产品的认可。但是由于超市分工和成本的需要,很难建立大规模的物流体系平台,使得以超市为主的物流体系也难以满足农超对接的需要。

(三)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的物流体系

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农超对接中也开始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这一体系中,农业合作社负责生产农产品,超市负责销售,物流企业负责运输、仓储等工作,专业化的分工合作在这一体系中得以体现。

二、农超对接中第三方物流体系的优势

农超对接中的第三方物流是指农产品供应商(主要只农业合作社、农户),产品的销售方(超市和消费者)之外的的第三方来程度物流运输、体系建设的运作模式。

(一)节约了交易的成本

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整合农业合作社、农户、超市等各方面的资源,组织农户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产生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其强大的物流体系把农户的农产品直接运输到各个超市,甚至是广阔的农村市场,减少了农产品交易的中间环节,节约了交易成本。

(二)降低了交易风险

农业合作社或者超市自建物流体系面临着投资成本过高,库存成本压力大,抗风险能力低等诸多风险,一旦下游消费者的需求发生改变,交易风险会大大提高,而第三方物流可以利用快捷的运输、强大的配送网络,对下游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加速库存周转率,降低交易风险。

(三)缓解农业合作社和超市交易中的矛盾

农户和超市在农超对接中有着各自的需求,农户希望中小批量生产农产品,并且要求现金交易,而超市希望组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且有一定的账期,要求农业合作社能够送货,在超市破损的农产品还要求农业合作社承担,造成农户在农超对接中没有得到利益,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农超对接遇到障碍,其中物流成本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方物流的介入可以利用专业的运输和分销网络,很好的解决了制约农超对接的矛盾,保障了农超对接的健康发展。

三、农超对接中第三方物流体系的建设

(一)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

以政府为主导完善铁路、港口、机场、流通中心和网络基础平台,特别是偏远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保障物流运输的畅通;加强落实农产品“绿色畅通”工程,对农产品运输车辆实行优惠减免,减低农产品运输成本;加强农产品储运设备的投入,特别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农产品的新鲜安全。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现代物流理念

现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在现代物流理念上很欠缺,在为农超对接中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方面做的严重不足,导致物流体系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不断提升现代物流理念,和超市、农业合作社三方开展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加大整合力度,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三)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整合

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内部和外部资源整合,鼓励中小物流企业进行合并重组,各区域要形成若干家具有品牌影响力的龙头物流企业;同时进行资源外部整合,和超市、农业合作社形成战略联盟,发挥三方的各自优势,为农超对接提高更优质的服务。

(四)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体系

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农超对接不顺畅的重要因素,农户和超市由于各自的利益无法完成信息的无缝连接,作为双方共同客户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对双方信息进行整理、对接的桥梁,这就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起强调的物流信息处理平台、利用现代化的物流处理系统对供需双方的信息进行快速的处理,到达供需双方的双赢局面。

四、结束语

第三方物流相对于农业合作社、超市的自有物流体系在服务、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上都具有绝对的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科利用专业化的物流体系,发挥其运输、仓储、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优势,更好的为农超对接服务,保障农超对接健康开展。

参考文献:

[1]段保国.“农超对接”物流体系运作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4).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范文5

关键词:现代物流国际国内启示

一、国际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新势

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引导,促进物流发展,物流成本较低,大型物流公司积极开展并购和整合物流能力,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发展良好,第四方物流服务已经进入市场,拥有大量的物流人才和具有完善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功能全规模大的物流园区。物流管理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和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高,出现物流运作全球化,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趋势。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物流体系,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是发达国家近近一倍。物流业务附加值低。物流社会化程度较低。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低,物流总费用中的仓储保管费及管理费用偏高。目前,我国物流管理费用与GDP的比例依然偏高。保管费用过高。物流发展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影响物流效益,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三、对中国的启示

1.统筹规划,抓好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应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但应注意:一是要符合国家规划的总体要求,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要优先整合利用,改造提升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三是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要增加投入,经营性设施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投融资渠道,实行企业化经营。四是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五是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重点物流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组织化水平。六是要注重区域物流的协调发展.积极建设区域物流系统,扩大地区之间的物流合作,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现代物流,为用户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因此,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企业结构设计,管理方式一定要贴近市场,方便用户,注重以电子商务和信息化为支撑.要坚决反对和制止那些不顾实际,圈占土地,重复建设的做法。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范文6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物流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2

一、引言

目前,农产品物流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而茶业物流体系的构建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关于现代物流及物流管理主要以工业产品物流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对农产品的物流问题的研究大多数是农产品如何流通为主,茶业物流目前的研究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茶叶产业园的建设和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完善上,而把供应链的理念应用到茶叶物流体系建设上,从茶叶的仓储到茶叶的包装、运输、装卸及茶叶的加工、配送等物流要素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的研究相对落后,尤其是针对国内知名茶业主产区的研究投入欠缺,这样以来,茶叶物流体系建设就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把茶叶的流通和现代物流相结合。这也是农产品物流共性的问题。徽州区政府近几年,也在积极发展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农产品的物流体系建设是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二、农产品物流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供应链和物流方面的研究较多以及对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较深入,但对农产品物流从供应链视角对物流系统中的各功能要素系统化研究的较少,且对物流各功能要素进行单独研究的也不多,比如对物流主体、渠道、风险等的研究,只是对农产品物流存在问题,及对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分析等,很少有给出具体对策的,这是不符合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现状的。从目前农产品物流需求来看,构建适合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的理论框架,然后结合不同研究区域的特色,结合区域农产品物流问题进行研究将是一种趋势。

三、徽州区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农产品经营规模小、分散物流系统化难

徽州区地处皖南盆地中心,以山地丘陵为主,交通闭塞,道路狭窄,有些村庄物流无法送达。当地主要农产品有茶叶、木材、油茶、金丝菊、竹笋等,主要以农户种植为主,规模小,多尔散,再加上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差异化,难以实现农产品物流各环节之间低成本、高效率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农产品的特殊性状和需求特性对物流系统也提出了特殊要求,对于一些时效性较强的农产品对冷藏、保鲜的要求较高,农产品到达客户端出现问题信息的追溯、以及农产品的分拣、加工、包装等处理。这些环节的处理,使得农产品物流成本增加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和不断完善的要求。

2.物流设施及服务落后

由于徽州区地理环境的原因,再加上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使得该地区物流设施和物流服务较为落后。目前当地农产品销售运输,主要是农户或合作社自己完成,给客户送货的运输工具主要是小型面包车、机动三轮车及小货车等,有的甚至是人工挑送。当地比较大的一些农产品商户,或农产品经销商由于销量大,客户稳定,有的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但物流企业基本上只会送到乡镇,村里基本上没有物流公司愿意配送。另外,由于当地物流配送杂乱且不规范,所以物流服务意识薄弱,客户体验度低。

3.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徽州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很多配送基本上是人工完成。一般个体农户销售自家农产品时,主要是传统的手工记录销量,发货地址,然后由自己安排送货。发货单的保存方式就是纸质方式。当地比较大的农户或合作社经济实力好的,会采购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对于日常的发货业务数据,通过建立Excel表格进行保存,这也只是满足了简单的数据查询。经调查显示,由于不能及时交换信息、数据,甚至信息传递错误,使得农产品在物流配送环节上无法及时掌握订、发货状况、库存情况、在途情况等,导致决策盲目物流成本的上升。

四、徽州区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思路

1.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主体优化

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对农产品物流主体分析,主要包括当地的农户、中小型批发商、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以及各种类型的农产品零售商。在这些主体中种植的农户具备的特点是产量较小并且居住分散,集中管理较困难并且位于供应链的底端,但农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他们是农村物流体系构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重要的节点。因此,对徽州区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主体的优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构建一个枢纽,通过该枢纽对分散的农户资源进行整合,目前比较可取的做法就是农业合作组织的构建,通过该组织使农户参与到农产品供应链中来,从而使农户的风险降低,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农户。农业合作组织在徽州区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定位是,把分散的农户的组织起来,从而达到农户农产品的规模经济效应。农业合作组织建立后,为了规范化运作经营,采购专业的物流设备是必须的投资,同时为了更好的销售,要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也可以打造特色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因此,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是农产品物流体系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它是农户资源的集合地,也是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起始点。

2.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功能优化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中包含多个物流要素,其中主要的的功能性业务有农产品加工、仓储、包装、运输、、装卸及配送等。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因此对物流功能的要求更高,尤其是仓储、加工、包装及运输等,所以对农产品物流体系中各功能要素的优化就要严格按照农产品本身特性来,从而更好的保障农产品物流的安全及品质。

3.茶叶供应链物流体系优化

将供应链的理念引入到茶叶物流体系中来,对徽州区茶叶的物流体系进行优化,将会促进传统的茶业物流转化为茶业现代物流,并对当地茶叶在流通中形成规范的竞争态势有很大促进作用。茶叶物流体系的优化包含从茶农到农业合作组织等到最终客户中的主要节点的资源进行整合,使得整个链条的利益最大化,这将有利于徽州区茶业市场的规范以及现代物流体系的建立。通过对茶业物流体系的科学管理,将会降低徽州区茶业物流成本,提高茶业物流的效率,进而对徽州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施和推进,需要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合作与支持,尤其是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更为重要。农产品物流效率的提高,会提升农产品市场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农产品经营成本,更好地适应现代消费者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加速农产品的流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尼尔.乔普拉,彼得.迈因德尔.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尚娜,孙炎,吴玉震.云南普洱茶业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及其优化.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3).

[3]刘征.影响供应链总体绩效的供应商―制造商合作要素研究[D].浙江杭州:浙江大学,2006.

[4]张敏.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与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村经济,2010(8):101-105

[5]韩耀,杨俊涛.论批发商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联盟[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3):27-31.

[6]廖莉.农产品供应链网络模型及优化策略研宄[D].山东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