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移动互联网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移动互联网的认识

移动互联网的认识范文1

【关键字】 工作室模式 移动互联网 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移动终端普及速度非常之快,根据权威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Carter相关报告预测在不久后的将来,全球移动上网用户会超过互联网用户。伴随着移动应用软件开发人才的巨大需求,如何培养出优秀的移动应用软件开发人才已是各高职院校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工作室模式下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的培养,是在结合移动互联网产业需求与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以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岗位职业要求为标准,以课程模块为内容,在企业人员与教师的带领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际项目,在此过程中逐步摸索出培养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的课程体系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过程质量评价体系。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搭建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开放共享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大学生移动应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二、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及运作机制

2.1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以手机靓妆工作室为例说明工作是培养模式如图1。工作室以实际项目、科研课题或参赛项目为依托,由企业工程师或者专业教师作为项目主管带领3-5名高年级学生完成。项目开发过程中根据学生兴趣特点进行不同分工,每组由UI设计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组成。在开发过程中指导帮带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进入工作室后主要以助理身份出现,学习技术的同时帮助高年级学生完成项目中的简单任务。助理分为UI设计助理、软件开发助理和软件测试助理,因涉及任务相对简单,每位学生可以担任不同的助理角色,为后续确定项目角色做准备。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和企业沟通,保证企业工程师及时到位,对工作室成员进行日常管理,对项目进度、质量进行监督。

2.2工作室运作机制

a.招募工作室成员。新生入校军训结束后,安排合作公司来学校宣讲。宣讲结束后,学生报名,根据报名简历进行初选,确定面试名单。公司工程师和专业教师组成面试小组组织面试,最终确定新一期的工作室成员。

b.工作室日常管理。对于工作成员,管理人员会进行考勤,每周至少一天在工作室进行学习。高年级学生成员每周至少召开一次项目组例会汇报项目进度,共商技术难点,需提交相关会议记录。低年级学生每周至少召开一次技术讨论会,汇报学习进度,分享学习经验,需提交相关会议记录。

c.工作室“以人为本”的运作宗旨。工作室提供UI设计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三种不同岗位角色供个人选择。项目小组多人组成充分锻炼团队合作能力。作为工作室老成员的高年级学生以参与项目、参加比赛的形式提锻炼技术,提升自身价值。对于工作室新成员-低年级学生以完成针对知识点的任务为主,积累知识,打牢基础。

2.3阶段性成果

1、工作室学生参加2013年江苏省“领航杯”大学生数字媒体作品竞赛,4人获得二等奖、1人获得三等奖。参加首届“移动杯“应用软件设计开发大赛应用开发类2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4人入围奖。2、工作室专业教师主持参与应用开发类科研课题5项,指导学生参赛5人获优秀指导教师。3、与手机靓妆工作室合作的天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采纳工作室学生作品放至其电子市场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四、实践成效

(1)使校企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合理利用。让学生在工作室中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体验从任务分派、计划制定、检查实施的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提升技术技能,还熟悉了各职位的相互关系,锻炼了团队合作等软实力。在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获取专业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获得整体思维和系统思考等关键能力。

(2)促进专业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并成为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咨询者。

(3)节省企业培训新员工的成本。以工作室为平台培养出的学生,不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学生”,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工程师或公司的员工的角色来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可以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主动调整心态和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

五、结论

本文以手机靓妆工作室为例,对高职院校基于工作室模式的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和具体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在探索中总结了工作室模式在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经验,为培养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移动互联网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软件技术;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冯明卿(1978-),男,河南方城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冯玉东(1970-),女,河南方城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34-02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的信息服务平。2009年1月7日3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从此开启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热潮。短短4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迅速普及,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推出,移动互联网快速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国内软件行业也受到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刺激而迅速活跃。面对如此旺盛的人才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应抓住机遇,适应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及课程设置,培养出合格的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人才。

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人才需求

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5万亿元,同比增长28.5%,我国软件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按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 年,我国软件业业务收入将达到4万亿元,软件出口额达到600 亿美元。中国市场每年至少存在50万软件人才的巨大缺口,并且整个缺口还在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递增。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后,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呈爆炸式增长。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549.7亿元,增长96.4%,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3.6亿,增速为80.0%。2011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已超过PC,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在2016年或超PC互联网网民规模,智能手机保有量在2016年将超过7亿。

目前互联网提供的最典型服务有资讯、交流、娱乐和购物等,而这些服务都将在移动互联网上实现。在Apple和Google构建的这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应用开发者。在国内,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十年发展的趋势,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人才缺口较大。在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领域,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移动商务软件开发工程师以及移动增殖业务开发工程师需求量最大。

二、开设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方向专业的条件

开设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方向专业除了要考虑人才需求情况外,还要考虑师资队伍及实训实践条件等因素。笔者所在学校在2009年之初就开始尝试申报开设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专业,2010年申报开设软件技术(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方向)专业,并获得批准。在开设移动互联网软件方向的专业建设上有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1.师资条件

作为教师,必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情况。移动互联网发展变化快,开发平台竞争激烈,在2009年3G元年各培训机构热衷于诺基亚Symbian系统平台的软件开发培训,而随着Android和iOS平台快速崛起,Symbian系统已经失去了霸主地位,诺基亚于2011年12月宣布放弃Symbian系统。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在专业建设中可以处于主动,有的放矢。

作为专业教师,需要快速掌握新技术。目前国内主流的移动互联开发平台为谷歌公司的Android和苹果公司的iOS。Android应用开发采用Java语言,iOS开发采用Objective-C。2005年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开始开设Java相关课程,2006年开始指导学生从事JavaME应用开发,2011年组织教师参加由教育部人事司和高等教育司联合举办的“移动互联网暨3G应用技术开发”师资培训。这些都为软件技术专业(移动互联网开发方向)的开设进行了技术储备。

2.实验实训条件

2012年11月数据显示,Android占据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76%的份额,中国市场占有率为90%。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中Android创纪录地占据了86%的市场份额,其次苹果的iOS占据了12%的市场份额。考虑到苹果iOS开发成本较高,根据自身情况,学校选择Android作为教学平台。Android开发在Windows环境下就可以进行,开发所用的Eclipse、SDK、ADT等均可免费下载使用,学习成本较低,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基本可以满足一般应用开发的需要。

2012年学校计算机专业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引进了多套3G及物联网开发教学实验平台,并建设移动互联网开发实训室,为专业的开设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

三、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有WAP网站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移动商务网站开发、Java企业级应用开发、手机游戏开发、软件测试及移动网络服务等。软件技术专业,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移动设备应用开发能力、移动网站开发能力、移动增值业务开发能力、软件运行维护及测试能力、快速跟踪计算机新技术的能力、较高职业素质、较强社会适应性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规格包括思想品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几个方面,其中能力结构是专业培养的重点。能力结构为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能力,如管理的方法与技能、协调、公关能力、自学能力、检索文献资料的能力等。二是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能借助词典阅读专业外语资料,能阅读英文电力设备说明书,掌握日语基本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三是专业能力,熟悉HTML、CSS+Div、JQuery、JSP等Web技术、具备基于B/S的系统软件开发所需要的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能力、基本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程序编码能力及软件测试能力;具备基于Java平台和Android平台的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能力;具备软件测试能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网络运行与管理能力、及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力。

四、专业课程的设置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围绕移动互联网web开发能力、移动嵌入式应用开发能力和软件测试及运行维护能力三个方面来设置,如表1所示。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设计基础、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数据库基础、软件开发流程、需求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网络基础知识。针对不同能力目标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技术要领。在具备基本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后,安排校内和校外的专业实训对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进行强化,提高技术的熟练程度。鼓励学生顶岗实习,到企业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五、立足新技术,办出专业特色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都开设有软件技术专业,但是专业同质化严重,很多软件专业课程杂而全,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毫无特色。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蓬勃发展,二者联系密切,在物联网开发平台中嵌入的就有3G移动开发模块。很多院校陆续开设物联网专业,但是开始移动互联网开发专业的不多。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以移动互联网开发为重点开设软件技术专业,突出自身的软件优势,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开发新技术的应用,争取办出特色。学校计算机专业成立了创新实践工作室,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新技术,早几年就在教学中引入JavaME手机开发技术,一批学生成为第一代3G开发人才。2011年引入Android技术,很多学生开发了不错的智能手机应用,成为3G移动互联网开发领域的专家。2011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检验了软件技术教学的水平。2012年,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授予“全国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人才职业能力培训项目考试点”,为移动互联网开发职业认证的开展提供了条件。IT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软件技术专业应立足新技术,面向行业需求,结合学校自身情况,明确专业目标,办出特色。

五、结论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技术专业开设不久,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调整完善中。在IT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技术发展趋势,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改革教学模式,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加强创新教育,以适应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培养更多的优秀软件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

[2]杨亮,高岩.高校培养移动互联网人才相关问题的探讨[J].现代计算机,2011,(24).

[3]熊亚蒙.高职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的探讨[J].信息与电脑,

移动互联网的认识范文3

基本问题当然还是同一个:以HTML5为代表的Web化浪潮,将带来移动互联网的改朝换代。今年以来的新趋势,或者说沿着原来的趋势,明晰化的新的动态,主要是两个方面:从电信方面说,他们所无法理解的Web化,正以更通俗明了的压力形式,推动他们不自觉地行动,表现为他们拿出资源与所谓的OTT合作;从互联网方面来说,分享经济和A2A趋势,正在形成所谓OTT的新内涵,又在推动OTT向新方向发展。

让我们看看,在这样的形势下,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未来走向同以往会有什么不同。

移动互联网是什么的新争论

今年以来,移动互联网发展更加深入的一个突出迹象,是人们对“什么是移动互联网”这个问题开始从清楚转向不清楚,表现为原来没有争议的,现在开始有了明显分歧。

一种极端的意见认为,移动互联网不是互联网。本来,中立说法是,移动互联网等于电信+互联网。说移动互联网不等于互联网,套到这个式子里,就等于说移动互联网等于电信。那互联网又是什么呢?只能回到电信“远古”的说法:互联网是电信增值业务。按这种说法构筑产业生态,就成了互联网企业挣钱,电信企业管钱,互联网企业向电信企业交买路钱——不管价值来自CT还是IT。这是一种“4月心态”(4月电信人密集提出微信收费),只不过把微信替代成整个OTT业务。

另一端的意见认为,移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化。同样,其中隐含着去电信化的意思。认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到OTT时代后,互联网对电信再也无所求,电信只能成为管道,互联网企业除了流量费,不必向电信分利。这种看法在电信业也有镜像式的反映,在今年六月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会议上,许多专家忽然一齐对“去电信化”这个说法提出异议。不过听下来,更多是在说,电信争不过互联网,就不要去做互联网的事,还是退回电信,做自己的事,挣自己的钱。这与电信人的4月心态已大相径庭。可算是一种6月心态(6月的时候,微信无法收费的态势已经明朗)。据此构筑移动互联网生态链,电信势必沦为哑管道。

在7月22日的“OTT破冰,运营商与OTT的共赢与创新研讨会”上,两种意见就尖锐地摆在具有行业代表性的知名专家面前。之所以把这种认识分歧说是“更加深入”,是因为原来自以为很明白的移动互联网定义,认识只不过处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初级水平上。现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有人认为是山,有人认为是水,并不代表认识在退步,只不过是把以前没有发现的矛盾暴露出来了。

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如何从产业链角度定义移动互联网,直接影响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的定位和发展。

移动互联网封闭平台为何不可行?

按照移动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的观点,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应是由电信运营商建立的像苹果商店那样的封闭平台,核心资源是电信管道,互联网仅作为App存在,电信运营商掌控产业链的关键在于控制结算平台。这样就可以把互联网的小命牢牢攥在手里。

这种见解充满了书生气,表现在远离实际。首先,封闭平台偏离互联网实际。苹果在App Store模式中控制移动产业链,确实得力于控制应用结算平台,这点比谷歌精明。但苹果对产业链的半封闭控制,首先有一个前提,这就是拥有Store这一IT核心平台。没有IT平台,App们不会聚集到这里,更无论要通过苹果结算。在移动互联网(ICT)IT平台比CT平台对获取利润(而非规模和收入)更为关键的当下,电信运营商仅靠管道(CT资源),已经搞不定整个产业链。正如互联网专家质疑的那样:互联网App在OTT中(几乎已)无求于电信运营商,他们凭什么要让你控制结算呢?言下之意,莫非你在人家交了流量费(成本)之后,还敢在人家赢利时给人家断网不成?虽然我个人认为App还没有完全到无求于CT的程度,但就获利平台这一点来说,IT平台强于CT平台,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从双方净利润后者急速下滑(例如跌到2.6%左右),前者急速上升(至少两位数以上)就可看出。

这种见解之所以脱离实际,理论上的毛病出在,把赢利的宝,不是押在创造价值上,而是押在分配价值上,由于舍本逐末,自然偏离事实的基本面。正如对财务看得比较透彻的联通张健的说法,电信运营商现在问题“不是收入和规模下降,而是利润增速下降”。从创造价值的观点看,这是典型的投入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我个人认为,结构不合理主要是对CT的投入大,对IT的投入小造成。持传统电信思维的人,往往按收入和规模大小,嘲笑互联网。但他们没有看到,电信运营商的收入和规模,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几乎原地踏步;而互联网企业,几年就超过了联通和电信。症结在于,CT平台利润贡献越来越小,IT平台利润贡献越来越大。电信运营商之所以无法像苹果那样封闭整个产业链,在于他掌控的CT平台,只是ICT中的一半,另一半(IT)敞着口,不受他控制。这是电信运营商对OTT失控的价值根源所在。CT人不愿面对也要面对,否则成书果子了。

其次,封闭平台的思路更偏离了电信运营商的实践。持传统电信思维的人,在处理OTT关系时,不仅偏离ICT的正轨,甚至正在偏离CT的正轨。CT的正轨是什么,只要睁开眼睛看世界,看看国际上各个运营商在做什么,就不难看清。从2011年3月起,Sprint率先与IT人(谷歌)合作VoIP起;2012年Orange、Telefonica、德国电信纷纷与IT人(Facebook、谷歌、微软等)在OTT上合作;一直到2013年DoCoMo与Line的合作(其中Xi按键一项,就可以让电信运营商将OTT堤内损失,从堤外全捞回来),这一系列战略调整方向是一致的。与国内CT人思路的区别在于,国外电信运营商解决OTT问题的着眼点,不是向互联网人“收费”,而是在IT投入上合作,也就是把重心放在创造价值,而非分配价值上,以做大蛋糕,解决分蛋糕的矛盾。

这个潮流的总方向,我概括为“缺什么补什么”,在ICT中缺IT,于是补IT。由于OTT是IT走强带来的,因此合理对策是自己补强IT,或与IT合作互补。而传统电信思维却是反其道行之,“缺什么不补什么,不缺什么补什么”,表现为在ICT融合中不补IT,反补过剩的CT。在电信花园已被打破的情况下,仍然幻想建立封闭平台,修补自己的土围子。这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不顾现实和环境变化的想法。

如果国内CT人真正融入国际CT业的主流思路,移动互联网平台开放就成为必然选择,而以往以互联网为中心的开放平台,也将拓宽思路。打开新局面。

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认识基础

OTT这个提法是从电信业兴起的,它从根上是不科学的(我们采用OTT只是入乡随俗)。因为它扭曲了ICT的价值创造结构,把IT与CT共同创造价值,歪曲为只有CT创造价值,IT一旦获得价值,一定是从CT那里剥夺价值的结果。

OTT真正的来源,并不是CT管道,而是IT的“管道”即Web。侯自强先生7月22日说得好:“互联网从1995年开始商业化,不论电信还是广电,过去20年就两件事,一是IP化,二是Web,即互联网化。”这点中了传统电信思维的盲区。“移动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的认识,在OTT时代看漏的正是Web。

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的核心,就是Web。Web在IT专业角度看,不是口语中那个网页,而专指HTML5。电信人只字不提HTML5,反映了他们的知识结构缺陷。ICT中缺了IT,就跟人缺了钙一样,立不起来。HTML5可以说是下一代互联网的灵魂,搞移动互联网连什么是互联网都不懂,抽掉了互联网这个灵魂侈谈移动互联网,难怪这样的与互联网无关的所谓“移动互联网”,在我们互联网人看来,无异于一堆行尸走肉般的皮囊。

HTML5为什么重要呢?在于导致互联网通向应用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电信人说越顶传球,说的是越过了CT去接近客户应用。他们脑子想的,还是个李鬼牌的互联网,是电信以自我为中心,对App实施中央控制,把App当作边缘增值节点的传统互联网;HTML5代表的却是李逵牌的互联网,是以客户为中心,App节点自组织、自协调的去中心化的真正的互联网。用侯自强先生的术语表述,CT人只在IP问题上接受了互联网,但在Web问题上没有接受互联网。用老话讲,叫组织上加入了××,思想上没有加入××;身子在后一个阶段,思想还停留在前一个阶段。田舒斌在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会议上的总结一针见血:“对去电信化来说,去中心化是同题所在”。可以说旁观者清。Web的核心,就是去中心化。

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认识下,电信人把去中心化误解为别人越过了他们网络“中央集权”的顶,另建了一个中心。他们试图用传统的中央控制模式,把消费者再夺回来。对于OTT背后的A2A潮流来说,这注定药不对症,而且倒行逆施,只能加速最终消费者的流失。其实,去中心化应用(Web App)对互联网人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课题,是巨大的挑战,它意味着搞了十五年的顺风顺水的李鬼互联网即将终结。IT人与CT人在OTT时代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俗话说,回头是岸。互联网、Web化并不是电信运营商天然的敌人,如果CT、IT双方能沿着时代潮流的正确方向携起手来,将是一个把蛋糕做大的共赢的局面。所谓正确方向,在我看来,就是打造一个以“去中心化应用”(Web App)为新内涵的移动互联网的这一方向。

共生共赢新局面下的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

OTT时代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抓住“去中心化应用”(Web App)的问题。如果电信人在这里开了窍,就可以同互联网人共生共赢。

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为什么能轻松地绕过电信马其诺防线,造成电信迅速失血沦为管道的危局呢?深层原因在于,App发生了从中心化向去中心化的变化。以往的应用,是本地应用(或叫原生应用),本质是中心化结构的;未来的应用,是Web App,本质是去中心化的,表现在现象上,就是具有自组织的特性。例如,微信是以动态通讯录为路由结构(AS)进行自组织的开放平台。

这将引发一场应用重组的变革。应用重组的平台重心,落在IT而不是CT上。我预言这场变革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与CT、IT的合作共赢密切相关:

一是分享经济的兴起。

分享型经济(Sharing Economy)的要点是“使用所有权”(access over ownership),俗称以租代买,技术上叫云计算(例如SaaS中软件所有权开放,通过使用权收回租金)。这将带来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理念。电信业的基础设施(电信网)与互联网业的基础设施(Web网,即语义网)都将以IaaS的模式运作。电信业除了获得流量费之外,通过与互联网业合作,可以通过按使用收费的方式,获得一些新的电信级OTT服务收入,(如VERIZON的“提速服务”,香港PCCW的“定向流量包”等)。我个人认为,互联网企业不依赖电信运营商是相对的,“不依赖”只是针对基础流量而言,是指交个令CT吃不饱也饿不死的流量费。但如果双方肯在高端用户上合作,互联网企业还是有求于电信运营商的(德国电信与Spotify合作就是例子,将来中国在Web游戏上会形成大的增值市场)。除此之外,在大数据背景下,IT与CT还可以携手开辟一个新的业务领域,就是在主机托管式的低附加值业务之上,面向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提供大数据的初加工服务。从全产业链视角看,CT与IT的关系,也可以沿分享型经济方式,形成产业大合作。利益点在于CT以保值增值定位着眼于基础设施投入,同IT的高风险高收益定位的轻资产运作,形成互补关系。

二是自组织结构平台的兴起。

这一点是整个平台的重心,又是CT的盲区。以往平台是中心化的,现在从结构上转变为自组织结构,对创新能力是一个巨大挑战。微信可以说是第一个以自组织为核心特征的平台,下一步的OTT探索还会向自组织支付、自组织广告……自组织管理的方向深化。企业组织将向海尔模式现在的管理3.0方向演化,以适应平台的演化。同以往平台的根本不同在于,节点开始全息地具备以往平台特有的调集资源的功能。例如,百度现在的开发应用策略,就正在向这个方向演化。DoCoMo提供自媒体服务时,就开始从提供服务,向提供自服务功能转向。DoCoMo能做到,说明电信运营商在OTT时代也可以争取主动。

三是平台的生态化。

阿里提出的小前端、大平台、富生态模式,具有特别的启示意义。如果只考虑建平台,却不致力于生态建设,OTT成本承受力与可扩张性就无法保障。生态化首先在技术上意味着要向语义智能化方向求发展,从生产力上解决原有平台不能实现低成本差异化的问题,在这方面,IBM“智慧运算”的思路值得借鉴;其次在业务上,资源利用模式的着眼点,应从面向企业内部,向面向整个生态转,通过广泛分享资源,调动合作伙伴的轻资产潜力。前段时间电信运营商进入互联网增值业务过深,有许多教训,不打不成交,将来也许会成为合作的财富。

四是应用服务的支撑业务的机会。首先,CT与IT应共同致力于双方交界地带的业务拓展,主要包括基础技术支撑层、基础业务支撑层和应用服务支撑层的拓展,延长产业链,以撑大做蛋糕的架子,电信运营商与支付宝等电子商务业务的合作就属于这种情况;其次,CT和IT可以向业务性质拓展上求新增长点,例如,目前挣ICT的钱只是小钱,OTT要求ICT服务商从技术服务商,向数据应用服务提供商转型,这里存在十倍速增长的新空间。

移动互联网的认识范文4

1.1移动互联网学习的定义

关于移动互联网学习,目前尚未给出准确的定义,因此,本文通过结合移动学习与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尝试给移动互联网学习下一定义。移动学习的概念,概括而言是指一种通过运用移动计算设备,以达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是移动计算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嫁接的产物,代表着学习的未来[1]。而移动互联网主要是指第三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它通过高速数据传输,可同时传送声音和数据信息。综合两者特征,本文给出的概念如下:移动互联网学习是指利用现代数字化通讯设备(如智能手机,移动电话、掌中电脑等),让学习者摆脱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

1.2移动互联网学习的特点

第一,从性质方面来说,移动互联网是一种数字化的体现,移动互联网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一般的学习不同。第二,从技术层面来说,移动互联网学习的技术基础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第三,从学习方式来说,移动互联网学习是通过移动设备实现的,因此具有移动性。第四,从学习容来说,由于移动互联网包含丰富的信息,所以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过程也是信息筛选的过程。基于对移动互联网学习定义和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其与一般的学校教育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特别是其不受时空限制,具有移动性这一特征,与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灵活多样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此说来,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运用对体育学习的影响不容小觑。

2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的一般影响

2.1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有利的影响

2.1.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以传授程序性知识为主,而移动互联网以传播事实性知识为主。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使得学生极为苦恼,学生想学的在学校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也就理所当然的求助于移动互联网[2]。伴随着移动网络功能的日益增多,学生可以用手机连接到互联网,从互联网上了解丰富的信息,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处于主动地位,学习只是以自我为中心,可以遵循自己的兴趣、个性去接受信息,拓宽视野,有着较大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提高学生收集体育信息的能力,为以后体育研究型性学习的发展打下基础。2.1.2拓宽了学生间的交流范围和打破了师生间的交流阻碍。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使信息互相传递变得更便捷,学生通过QQ等聊天工具,进行学习交流,交流的人群不仅是自己熟悉的朋友,也有陌生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通过浏览周围的网络状态或者分享自己好友的信息,让自己或者他人通过你的状态获取更多的信息,结交更多的朋友,这样循环,互相交流,社交范围也越来越广[3]。对于师生间交流最大的阻碍就是角色平等问题,通过移动互联网这个平台,师生不再是课堂中的角色,两者角色地位有所改善,学生通过QQ博客等形式向老师报告体育学习的情况和遇到的困难,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不敢提问、害怕的心理,从而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教师的体育学习的评价方式不再以口头和书面为主,而是以数字化为主,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将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反映出来,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查阅出与自己相关的评价,突破了课堂交流这个限制,并且对于学生的疑惑,老师可以迅速的给予答案,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体育的学习[4]。2.1.3缓解了体育的学习压力。体育的学习不论是在技能学习,还是备战各类考试,还是参加各种级别和类型得到比赛前的训练都有一个承担运动负荷、累积疲劳和消除疲劳的过程。消除疲劳的方法很多,目的在于愉悦心情放松身心。移动互联网中的在线音乐和在线电影功能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听音乐和看电影来放松的机会和可能,能愉悦心情放松身心,从而对缓解疲劳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2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的不利影响

2.2.1互联网信息的五花八门,杂乱无章,错误信息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由于移动互联网信息库的强大,很多错误的信息也在其中,有关体育的错误信息也比比皆是,学生没有经过筛选信息,错误地选用信息,导致对体育的相关认识的不正确,从而学习的是错误的东西,对以后体育其他技能形成、理论学习起了阻碍作用。2.2.2影响学生身体健康。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多的电子产品运用也越来越频繁,而电子产品的一个很大的威胁就是他的辐射。长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代表———手机,会导致学习者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还会使学习者的眼睛和大脑处于过度疲劳状态,降低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发育是极其不利的,严重时还会引起学生生理上的头晕、烦躁、厌食等多种症状,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导致体育学习的不利影响。2.2.3过分沉迷于网络,造成体育学习的假象。由于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系统学习的时间远远小于上网时间,导致学习低效,并且有不少学生抱着不会就上网学习的想法,在课堂上不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和动作示范,使得听课的质量严重下降,更错过了与教师最佳互动的时机,而课后却因为没有头绪而不知道从何学起,从而造成了学习效果的下降。并且移动互联网学习利用零散的时间是优点也是缺点,随时随地进行的学习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对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影响学生系统的体育知识体系的建构,出现体育学习深度浅薄化的趋势[5]。

3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特殊影响

3.1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有利影响

3.1.1有利于体育运动技术的规范化。传统的老师的技术动作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不难理解有些技术动作在完全具备了最基本的技术环节的同时也允许带有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大多都是自己专业课老师的特征,就像平时在训练中动作一出手,大概就能辨别出是哪位老师的学生。而对于现在移动互联网在体育专业学生中的使用,也改变了这一现状,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上传的标准技术动作的视频,在那些视频中每个技术动作的每个技术环节都被分解并一一的分析,一些要求标准动作的运动项目得以规范化。3.1.2有利于复杂技术动作的学习。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中的某个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视频教学,领会完成某个技术动作时哪块肌肉需要动员,哪块肌肉需要抑制,并且还可以通过调节视频播放速度,把完成的动作放慢速度以便能够透彻的学会技术动作。并且在休息时进行分析,观察每个技术环节有没有准确的完成,自己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是不是全身协调有力地完成,并且可以随着训练时间的增长把所有的视频放一起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在完成领会动作有没有得到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3.1.3有利于刺激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游戏是带着娱乐性质的,移动互联网中的体育游戏功能,能刺激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这些游戏中有些是模仿现实版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也感受着竞技体育带给我们“视听盛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去尝试新的运动项目,从而促进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的全面发展。

3.2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不利影响

3.2.1运动量的减少运动风险的增加。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进行手机游戏、阅读、聊天等,无心思进行体育运动,不利于体育专项技能发展。在课堂中不认真听讲,而是私下手机上网,课堂注意力下降,使本来就具有风险的动作在完成过程中更容易出意外,影响教学质量。3.2.2抑制了一些需要创新运动项目的学习。一些需要创新、有新意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健美操等,在这些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寻找相关视频或图片,在动作的创编环节因为网上有现成的,就不思考套用,动作都大同小异,不能突出学生对该运动的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风格特点,该运动项目的学习就大打折扣。3.2.3危险动作的盲目尝试。有些极限运动项目具有刺激、冒险的特点,同时危险性也较大,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观看,对视频中华丽的动作和刺激的情感体验都很感兴趣,盲目的去尝试,不了解该运动的特点,从而导致受伤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4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体育学习的策略

4.1以户外体育运动的学习为主,移动互联网学习为辅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运动为手段的教育,它强调的是身体运动,而长时间的利用移动互联网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脑力。而体育的学习必须以大量运动为基础,所以户外体育运动在体育学习中是必须放在重要地位的,然而在运动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这时就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个媒介搜索相关的资料帮助解决问题,然后再到户外进行身体练习。将户外体育运动学习和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体育学习相结合,在满足学生基本的体育运动之外,还充分地让学生了解更多体育运动的知识。

4.2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不仅是在学习前人的动作,还要将自己的特色发挥出来,在学校的体育学习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在不改变基本动作的前提下去创编技术动作组合,多提出相应的创新理念,周期性的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层不变重复的动作组合进行批评和要求学生修改。

4.3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对防止一些极限运动项目盲目学习,教师要提醒并制止,告诉学生不能盲目模仿,让学生了解每项运动项目都有它的危险性,每项运动项目都不是看到的那样简单。

5结语

移动互联网的认识范文5

>>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途径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实证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南京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报告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多维路径探析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使用与情商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调查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分析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几点认识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及路径分析 “互联网+”下大学生网络消费状况的研究 互联网+时代基于网络名师平台的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网络责任感教育研究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现状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模式倾向性调查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 新时代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SWOT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8]《高校“微博控”增多,逾4成大学生曾被微博谣言误导》,网易校园.

[11]李月莲:《香港传媒教育运动: “网络模式”的新社会运动》,《(台湾)新闻学研究》2002年

移动互联网的认识范文6

26岁,他的名字叫舒义

19岁刚进大学就开始创业,2006年夏天,舒义上了《成都晚报》,报上的他是一个80后的另类青年,因为他同时在3家IT公司担任重要职位,5年后,舒义上报,他的名字出现在了《财富》(中文版)杂志的“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的榜单上,他是榜单上最年轻的一位。作为一名创业者,他没有浮躁,更多的是自信,在坚持了7年的创业长跑的路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他能够一如既往的坚持?7年时间是怎样走过的呢?现在又在做些什么呢? 记者通过ADWorld2011微博汇认识到了北京力美广告传媒总经理舒义,采访的整个过程让我感受到了舒义的自信、谦虚、以及成熟。

创业是一场艰辛的长跑

舒义在念大学时就开始创业,有些时候,机会总是与之擦肩而过,成功总是与他背道而驰。

2004年,Web2.0刚刚兴起。他说:“那个时候对Web2.0的热爱,就像对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一样那么热忱。所以我才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从事Web2.0这个行业。”。当时,舒义在网上偶然认识了纽约大学毕业的华裔Edwyn,当时Edwyn正在西部创业。在试探性地给Edwyn发了一封邮件之后,舒义收到了回音,两人随后创建了网站“blogku”,做的比方兴东还要早。那段时间,美国什么模式火,舒义和他的搭档就做什么。尽管没有成功,但舒义并不灰心,他接下来又创建了一个高校SNS,并获得了新希望集团高层的100多万元投资。此外还有一家校园电子商务公司。

如同许多缺乏经验的大学生创业者一样,舒义的这几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当然这期间他也凭借卖字典、摆小摊、做小商贩赚来了2万块钱。靠着自己的双手解决了大学期间一大部分的开支。

当记者问道舒义在大学期间的几次创业中,当时都遇到了什么难题和阻力时,他略显自信地说:“谈不上什么阴影,年轻没有什么阴影,阴影就是没钱。其实归其主要原因,就是钱的问题。我当时就是一是没钱,还欠人家几万块;二是没学历,因为当时才读大一;三是父母不支持,我们家那里是农村,家长是不允许孩子不读书而去创业的。”

那大学时候的舒义为什么选择翘课去做互联网?那个时候的创业动力来源于哪里?

“当时创业的动力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对于互联网的热爱;第二个原因就是经济原因―没钱!”他笑道“想挣钱啊。学生都想挣钱,自己挣钱读书。所以,当时的创业动力就是挣钱。”

似乎是上天对于不断追求梦想的人的眷顾,也似乎是对孜孜不倦的奋斗青年的赏赐。随之而来的一个机遇,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能把握的。当时腾讯来成都开设地方分站,舒义意识到,这是力美必须拿下的大客户。当时他的理念就是:企鹅(腾讯)并不是所有创业者的噩梦。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学生舒义依靠这个“巨无霸”挖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座巨大的金矿。23岁凭借为腾讯做地方网站赚到第一桶金。

创业的这几年来,舒义先后投资了多家公司,摔的跟头多了,自然知道痛在哪儿了;学的东西多了,自然就领悟能力强了。毕竟创业是一场长跑,互联网给创业者的空间已经不多,舒义决定去移动互联网领域试一试。

安逸之后继续选择前行

其实看那几个比较成功的80后,像李想、戴志康,都是在踏实地做业务。经过了初期连续几次的失败后,舒义渐渐找准了创业的节奏,先打下现金流的扎实基础,再向未来有发展潜力的新市场扩张。

在08年,舒义确实赚了不少钱,当时在成都就有将近一千万的经营资产。一个二十二,三岁左右的小青年。突然间,从一穷二白到身家千万,让舒义感觉到了一种暴发富的状态。那时候,既买房,又买车,并且还一口气买两个车。一个牧马人,一个CRV,他还说:“当时,刚开始买了CRV觉得不过瘾,再买一个牧马人。确实有些膨胀。”

09年的舒义开始陷入迷茫,觉得区域互联网要发展,必须是几个媒体一起互动起来。但当时力美只做腾讯一个媒体,前两年还可以赚到钱,到了第三年,它就会压制你。区域互联网广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就是看中了下一个目标――移动互联网。那时候的舒义,没事儿的时候就坐飞机去各地出差。去参加各种移动互联网的会议。在09年,舒义用了半年的时间去做调研和做研究。当时舒义就看好了移动互联网,所以才出来做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的。因为之前的业务主要是做腾讯区域互联网,舒义本人也想换换门面。当时他也看到互联网当时在北京,上海,广州已经成熟了。而在地方上,广告客户们也已经认可了百度,谷歌等品牌。“当时只是没有认可互联网门户这个类型。所以,要想打入这个市场应该很容易做起来。事实上,我的判断是正确的。”舒义讲到。

到了2010年的时候,舒义就和几个朋友商量说:“不如我们一起去北京发展吧?”于是在2010年来到了北京。

社交媒体带给力美崭新机遇

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说明人们会有意识地进行选择。现在中国有8亿多、将近9亿部手机。9亿部手机中有3亿的网民。未来这些网民所使用的手机将会逐步转变成智能手机。当身边的人都是用智能手机去上网,上微博,玩游戏了。那么,像力美广告这样的移动互联网媒体的价值就存在了。

公司的定位就是做新兴市场。新兴市场我们有两个方向:一个传统手机广告―移动互联网广告:二是社交媒体化发展。这也是这几年最热的几个概念之一。

早期比较热的概念是互联网广告,搜索广告。包括现在开始火起来的视频广告。未来几年,移动互联网广告和社交媒体广告会不断增多。所以,力美广告的定位就是以移动和社交媒体为主。

手机广告的市场主要是由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到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这个市场里面,广告是一个永恒的行业。在每个行业里面,每个媒体企业一定有不俗的广告作品,包括早期的华扬联众、好耶这些公司。要把市场做大,只有两头覆盖。现在业内有很多小型的手机广告公司。他们都是做智能手机广告。同样一个问题摆在面前:第一,团体小;第二,技术产出少;第三,收入少。

“其实要是说引领行业的增长,那不是我们干的事儿,那是像腾讯,新浪,电信那些媒体大巨头干的事儿。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事儿就是随着用户的自然增长,然后媒体细分化,精准化,最后分到我们的一杯羹。”舒义说。

力美要保持的就是“行业的共同成长”。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就需要做解决方案,包括广告平台和精准分析。

分析市场后再做广告的投放,并且要走创意发展路线才会有钱赚。所以力美的定位会更加地专注,然后把现在的一系列产品进行打造,基本上力美的产品分为两端:一是面向客户,做WAP,APP;二是面对媒体,做网络平台,类似于易传媒。所以,力美选择专注在手机领域上,再把它做精,做准,做专。

展翅于移动互联的天空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讯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可以预见移动互联网将会创造怎样的经济神话。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最终是这个国家所掌握的创新的技术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历程:2010年的5・17电信日显得格外让人瞩目。虽然世界电信日已经走到了第42届,但是真正让普通消费者感觉无穷威力的,恐怕要从今年开始;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从2010年开始,已经彻底从神坛走向了生活。

“手机就是人的第二电脑,第二终端。这就是为什么做移动互联网广告!”舒义讲道。

力美公司早期时候的客户群,包括两块市场:一块是针对WAP,第二块市场是智能手机起来以后的市场。“我们现在在给各种各样的品牌做APP,包括:三星,赛百味等各种国际品牌。但力美做的APP,不单纯是做一个APP,而是在做这种解决方案,也就是移动互联网营销方案。现在力美公司推出两个解决方案:一是针对移动互联网的解决方案,一是针对微博的解决方案。现在主要是移动互联网的解决方案。”舒义说道。

分析市场后再做广告的投放,并且要走创意发展路线,再之才会有钱赚。所以,舒义决心将移动互联网业务放到了北京。在客户的选择上,力美只为腾讯、新浪等几家大网站服务。

针对目前的移动动互联网竞争激烈的现状,记者请舒义谈了谈力美的优势。舒义说道:“几方面吧。早些时候,在我创业的时候觉得微软做得够大了,不可能有人会超越微软了;后来发现谷歌做得够大了,不可能有人会超越谷歌了。所以,每个公司是有自己的领域的”,“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的CEO,虽然他们知道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但面对事业的激情和专注度却不是很高。所以,我觉得我们是有机会的。而且我们的实力也并不比他们差。因为我们是一家新兴的广告公司。我们得到了IDG的投入的1000万美元的投资,所以在资金方面并不缺,对行业的熟悉度也并不差,差就差在经验和时间上。我们现在需要第一方面:是时间,是经验的积累;第二就是:客户群。”

“现在我们正在招聘渠道人员,寻找对移动互联网很有热情,对移动互联网非常看好的人员。极具热情,同时又十分擅长,很懂的人。打造出这样一家―有着专业性团队的一个新兴广告公司。”

年轻没有上限 进取永无止境

一个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应具备较高的现代化的经济、技术知识,眼界开阔,思路敏捷,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功的管理经验。优秀的经营管理者的知识素质包括许多方面:有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领导科学知识等。而现在的舒义,每天几乎要浏览一千个新闻,一般都是定制行业内的专业性新闻。这样一天一天地充实着自己,充实并快乐。对现在的生活状态,舒义也挺满意。平时喜欢呆在家里看书,外出开车,去各地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