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双师课堂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双师课堂实施方案范文1
关键词:双元制 双师型 本土化 职业教育 中德诺浩 汽车 企业 考核
引言
德国教育专家胡勃提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称之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就业和直接通向生产岗位,为未来工作”。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从领域目标、课程方案、教学方法等都体现出了其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和技能性等特征。本文将以当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同生产紧密结合、企业的广泛参与、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等突出特点阐述经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本土化”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汽车维修专业中的实际运用。[1]
一、课程设置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引进德国“双元制”汽车维修课程体系的14个学习领域分析其教学标准、学习场地等结合国内院校及企业特点在课堂中将企业的工作场景再现,以每堂课都以一个实际任务为导向研发出中职12个学习领域、高职18个学习领域,制作教师用资源包和学生用项目单,学生完成从汽车认识、工具使用拆装、维护保养到电子电控、整车等分层次、分阶段的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景中使用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结合实际的工作任务运用企业的工作流程及规范在课堂上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学中觉”。实现学生基本从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训练。
二、实施方案
为保证课程体系的顺利运行,中德诺浩制定了5大实施方案和教师培训、学术管理体系,每个院校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最少投入的情况下实现“本土化”的 “双元制”教学模式系统的运用,师资水平、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就业质量的显著提升。
1.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图1),根据院校现有的资源情况对实训室提供“定制”的改、建方案以及规章制度、文化墙、现场布置等,将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与教室完美结合,实现真正的“理、实一体化课堂”,将“双元制”中“一元在企业”的不足在课堂中实现,同时弥补了企业不能进行系统培训的不足。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要求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院校的招生对象、专业方向、学制等等制定出分阶段、分层次、分领域的人才培养形式及教学实施安排,实现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导向、以课堂实践为核心、以双元交替为特征、以学生为主体、以国家法律制度为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行为导向”教学组织实施方案:以学生为主体、行为活动为引导,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将企业实景搬进课堂,在课堂上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或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充分利用,在实践中充分验证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切实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彻底杜绝理实分家,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教学步骤的实施加上“大脑风暴教学法、卡片展示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四层次教学法… …等的合理运用来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中觉,觉中学”,从而达到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4.第三方人才评估考核方案:通过与企业成立第三方人才评价体系委员会并形成系统的人才评级方案,学生接受未来企业的严格考核,真正实现教考分离、三方考核。
5.“双元制”离不开“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目前职业院校面临最大的困难也在此,为此中德诺浩汽车教育成立培训部,开展每年开展2次集中教师培训,对专业技能、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运用等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系统化培训,并邀请专家和企业进行严格考核,通过考核的教师才有资格担任专业教师,另外在教师任课期间出现的技术、教学方法等问题通过远程形式随时解决,教师上课的实际效果也会有专家不定期到现场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对于不能解决的会存在共性的问题培训部将组织培训师进行现场或区域培训,以此来保障整个教学过程有效实施。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不断地调整、创新,职业教育把被动适应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领域内的发展已经成为指导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 “双元制”本土化的工作是长期的、不断完善、不断调整及创新的过程,我们愿和广大专家、教育工作者一道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添砖加瓦,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而全力以赴。
参考文献:
双师课堂实施方案范文2
一、“352”有效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一)基本理念
1.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2. 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只学不教。
3. 先考后教,教后再考,考后满分。
4. 节能、有效、民主、科学、创新发展。
(二)核心理念
1.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 有效教学,学为主体,教学主导,合作探究。
(三)基本内涵
1.“352”的基本含义
“3”是指有效教学的三个标准:有价值、有效果和有效益;“5”是指五条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合作学习,实施问题驱动的探究学习,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采用具有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的教学评价(小组与个人联动);“2”是指充分发挥教学的双主体作用。
2.“352”概念的外延
“352”遵循了数学的“黄金分割律”,对学案制教学的教学时间、内容、难度、目标、测试试题结构按3:5:2的比例进行数学建模和优化处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1)从教学时间方面:课堂上:30%教师讲,50%学生学习讨论与展示活动, 20%训练与评价;整体上:30%堂前,50%堂上,20%堂后。
(2)从教学内容方面:50%学生自主学习掌握,30%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掌握,20%由教师教会。
(3)教学难度方面:30%容易题,50%中档题,20%稍难题。
(4)达标测试试题结构:30%课外,50%来自学案,20%来自教材。
(5)教学目标:30%的学生达到优秀等级,50%达到良好等级,其余20%达到合格等级。
二、“352”有效教学模式的特点
1. 系统性
“352”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具有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持。学校制定《高明一中学案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和《高明一中学案制教学管理实施细则》,并进行立项课题研究,将在5年(2008—2013年)内完成这次课题的探索和研究,其中一年预研,三年实验(规范管理年,精细化管理年,个性化教学年),一年总结推广,同时实施小班化教育等配套措施,并在全校各年级全面推行,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具有连续性和持续性。
2. 自主性
“352”有效教学模式是在借鉴国内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它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是自主研发设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3. 实效性
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逐渐转变,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对教育的使命、任务、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学习方式逐步转变。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得到发展。
自全面实施“352”有效教学模式以来,学校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办学质量大幅提高。
三、“352”学案制教改实验的实施步骤
(一)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提高学案制教改的理论水平
从2008年暑假开始,学校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师资培训。先是派学校领导以及科级组长和备课组长去山东、江苏考察学习学案制,后来又请南京东庐中学校长来我校作学案制专题讲座,进行全员培训。学校还利用教师例会多次对学案制课改进行专题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全校教师充分领会了学案制的本质精神和实际操作的基本要求。
(二)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学案制教改顺利进行
开学之前,学校教导处及时出台了《高明一中学案制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作为指导性文件下发给每一位教师,保证了学案制教改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三)学案制教改的具体步骤
我校依据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基本原则,将学案制教改的实验过程,大致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8月——2009年8月)。主要做好改革前的考察、论证、教师培训以及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关机制的建构工作。
2.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2年8月)。我校用三年的时间,从高一到高三年级完成一轮全面系统的学案制教学改革。
第一年(2009年9月——2010年8月),在高一、高二年级推行学案制教改,用一年的时间,促使我校“352”学案制教学改革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为下一年深入持续的改革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年(2010年9月——2011年8月),在高一至高三年级全面推行学案制教改,在第一年的基础上,各年级进一步总结经验,从学案编写、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测试与学业评价,以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精益求精,提高学与导的有效性,进一步规范教学模式,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把学校的教改工作推上了精细化的发展轨道。
双师课堂实施方案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双师型”教师; 校本培训; 探索; 实践
从2006年至今,我校为解决“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不强”这一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可操作经验。
1 准确定位教师培养目标
我校在制定“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对我校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定位如下:
(1)定性目标:“通过培养,使我校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工艺能力、设计能力、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并有技术开发或设计成果;具有较高的企业生产操作能力,获得与本人专业教学相关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等级证书;具有胜任专业实践课教学工作的能力,并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具有工艺实验及创新能力”。
(2)定量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业课教师比例的90%以上,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占95%,其中持有技师证书的教师占双师型教师比例的50%以上”。
(3)各专业部依据这一计划将培养目标细化到具体的专业课教师人头上来制定《专业部学期“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每个专业课教师制定《“双师型”教师个人成长规划》,明确本人在哪个时段达到怎样的培养目标。
2 “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内容的探讨确定
从2006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坚持做好“双师型”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在校本培训中,学校制定了“双师型”校本培训计划,专业部制定了“双师型”培训实施方案。几年来,从培训计划与培训方案及培训过程中我们提炼出了以下五个模块方向的培训内容。
模块一: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模块二:教学方法导论。
模块三:职业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模块四: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应用。
模块五:专业实践课教师专业操作技能训练。
我们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上五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将模块一至模块四的培训内容经过提炼与编撰,形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校本培训教材,模块五的培训内容形成培训教材的副本,以专业为单位形成任务培训包。
3 按照校本培训计划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落实有效的培训方式
(1)教学能力培训方式。我们利用校本校训资源对“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培训:第一,岗前培训。由于本专业每年的新聘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大学到中职校的,这些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对教学的全过程还不熟悉。因此,就要在他们上岗之前,利用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校内的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培训,通过讲座、培训使教师了解学校以及学科教学或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的特点,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了解所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让他们尽快适应教师角色,了解岗位的要求。第二,在岗培训。对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结成“师徒帮带”的方式,由专业部派一名老教师与新任教师结成“一帮一”的师徒关系,定期听课、评课、相互交流、共同研讨,通过老教师的示范、点拨和指导,为新教师架起由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大大缩短了新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周期。第三,专项培训。我们利用本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对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利用理论课较强的教师对实践指导课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的培训。第四,通过科研教研活动进行培训。我校利用专业和地方的优势,与相关行业和企业进行课题研究和研发,使教师得到锻炼。
(2)实践能力培训方式。校本培训中“双师型”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培训:第一,利用实验室和校内实训车间进行培训。在实验室和校内实训车间,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挑选有专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缺乏实践技能的新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水平。第二,利用校内工程进行培训。专业建设中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校内工程实践,这样也可以免除工程承包给商家所耗费的资金,同时也使学校的教师得到锻炼。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机械加工设备的安装、维修等,都由本专业的教师组织完成,使教师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就能得到锻炼、培养。第三,通过建立车工、铣工等职业技能鉴定站进行培训。教师通过担任考评员,深入系统地研究机械加工行业员工的岗位职业能力,同时与来自企业的其他考评员有了更多的接触,通过对职业技能鉴定等级标准和试题、考试方法的深入研究,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参与制定教学计划时有更多的发言权和更切实际的意见,在担任实践教学任务时有更强的针对性及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第四,选派中青年“双师型”教师到企业进行参加实践锻炼。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对口、专项短期实践,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
4 切实做好有效的培训保障机制
(1)培训制度保障,包括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与激励机制。根据“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结合2006年至今的校本培训成效,我校制定并完善了《“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考勤制度》、《“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技能培训制度》等校本培训制度。
(2)培训师资保障。我们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送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专项技术培训,然后回校担任本专业的校本培训指导教师。
(3)培训经费保障。学校建立了师资培训费专项帐户,从办学经费中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5%-10%列支出师培费,用于教师培训的生活补助、培训教材、比赛奖励等。
(4)培训时间保障。每周末两天是集中培训,而周六上午安排为全校学科教师分教研组进行课堂教学能力培训,下午安排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操作动手能力实践培训,每月利用一天时间进行专题讲座或研究课讨论反思或说课比赛或优质课比赛或示范课观摩活动。
5 “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取得的效果
双师课堂实施方案范文4
1.选题简单浮躁,没有研究价值
不少教师把课题研究当作评聘职称、评优评特、成名成家的敲门砖。务虚的多,务实的少,盲目跟风,急功近利。对选题不进行深入调查论证,不考虑是否能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思考选题的科学性、适切性、研究价值及可操作性。核心概念理解、界定不到位,研究方向不明,实施步骤不清,胡乱拼凑立即申报立项。如课题“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思维的研究”,选题陈旧,早有定论,没有重复研究的价值。课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缺少个性,没有新意,选题大而空,指向不明确,难有成效。
2.研究方法简单,没有应用价值
有些老师缺少理论学习与积累,不以理念创新引领行动实践,搞重复单调的教研活动,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教学反思,编一本教学案例集,课题研究停留在简单重复的教研活动、教学案例集的低水平和浅层次阶段。多数研究成果仅局限于实践层面,往往与课题没有多少关联度,缺少理论研究成果,不能佐证立项时的预期成果,难有推广应用价值。
3.研究过程弱化,没有真正研究
“开题冲动,结题激动,过程不动”。这是目前部分课题研究现状的真实写照。有些老师脱离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两张皮,课题研究不能和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研究时间不能保证。再加之繁重的教学任务与工作负担,课题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监管,致使课题研究过程弱化成为普遍问题。结题时“成果一箩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没有能展示实实在在的动态研究过程的资料。
二、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的对策
1.目的要明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要有“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心境,多一份淡定,少一份功利。教师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学术风气,追求本真求实的科研文化,弘扬自主研究意识、独立思维品质。通过课题研究,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贪大、不贪多、不出风头,立足解决实际问题,想好一个课题,终身去研究。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孙双金老师的情智教育等,均是教学一生,研究一生。教师立志高远,心态淡然,持之以恒,成果自会水到渠成。
2.选题要真
要坚决杜绝跟风追潮、拍脑袋立项课题,要注重校本、师本、生本需求。课题选题不是某一个人纸上谈兵,要开展充分的调研论证,让课题真正来源于客观需要,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真课题。选题论证要有具体内容,对“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等几个关键问题要回答清楚,使课题从立项阶段开始便科学可行。如“构建尚美课堂的校本实践研究”课题,结合学校“尚美教育”特色建设,探索“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的美育新途径,努力改变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智育相割裂的现状,深入挖掘各学科知识内在的美育元素,发挥美育促进其他诸育发展的情感因素,让学科教学成为文化与意义的获得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
3.研究要实
课题研究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教师要强化教育研究的意识,加强对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书籍的研读,提高自我批判和反思的能力,不断突破研究的思维方式,提倡撰写教育研究叙事,注重理论提炼与创新。重“写”文章的同时,也要重“做”课题。教师要科学安排课题研究活动,按课题实施方案中序时进度一项一项地加以落实,还要强化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意识,避免课题一旦结题研究即停止的现象。
4.管理要严
双师课堂实施方案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研;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49-01
一、课例分析式的教研活动
在日常教研工作中,课堂案例分析式的教研活动是运用学生敏锐洞察力和诊断技术,在某一知识点时对某一节课进行深入,多层次剖析与反思,做出科学的评价和合理优化教学,寻求更为高效方案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要求教师充分解析,理解新教材,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实施新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理念,在实际教研工作中努力改善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工作方式。
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全体教师应提倡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全班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基于学生,发展学生,让更多学生亲历教学历程,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方式才能提升教研活动的高效性和稳固性,更全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案例:江苏某学校一位数学教师在讲解《找规律》一课时创建十一庆祝活动布置教室的情境,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和理解找出旗帜、花束、现场布置的规律,紧接着运用规律、记住规律,并在最后通过自己想象创造独特的庆祝活动场景。
课堂秩序井然有序,学生探讨兴趣也较高。但在课后老师综合讨论发现教学方法都相似,能否更换高效教学方法,引发全体参与?众多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再次深入剖析教材,紧抓课程出发点,诞生第二种教法。
课程引入生活实践,总体表现形式大气,开放。教师提供给每组两个学生一组图形(有不同颜色的菱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也有同色),让学生根据自身意识摆出自己认为有规律的图形图案。通过此种教学方案,积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积极性,他们既要深入思考如何创造有规律可循的图案,把规律相似图案归类,又要与同桌合作完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指引者作用,引导有困难学生,真正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身份。课程结束之后,组内教师一致赞同后者方案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参与教学工作。
我们应经常开展诸如此类教材分析活动,在比较中找寻差别,在差别中寻找更高效教研方案,不断寻求创新,提升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二、数学课程建设
在日常教研工作中,教研组长应明确以下几点课程建设要点。1、以新课程教学标准和各级教育部门的教育政策为根本依据,针对学校教学情形和社会需求等,联合各教师制定适合本校的数学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要求,并提出相应实施方案、评估结果。2、针对各年级教学情形制定各年级数学教学授课内容、范围和讲授顺序, 这应该结合各班级学生和相应教师具体情况而确定。3、各班级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适合学生各自发展和学习任务的课程要求,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让全体学生在数学的学习道路上有所提高。4、学校数学教研组要不断渗透数学教育和课程标准制定的新内容、新方法, 令本校数学教学内容符合教学规定, 又能从社会实践中探寻高效教学方法。5、做好小学与初中、高中及各年级之间课程接轨工作,小学教育要服务中学,服务社会,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法调整与创新等方面考虑, 让学生顺利完成衔接和“过渡期”的学习任务。6、教研组长根据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特长,为各年级安排合适的教学讲师。在教育规定许可的范围内, 根据不同情况适当增减课程内容。
三、加强教师理论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感知集合教育指在前提不授予集合术语下,让小学学生感知集合及元素知识, 教师应用对应的方法元素特性,将集合、子集及其对应关系思想模式逐步渗透到整个小学数学教育内容中。
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深入感知集合教育比单纯知识点带来的枯燥,无谓教学模式更重要,它在符合学生掌握初步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点发展规律和特点前提下, 是幼儿学习数学能力的准备阶段教育, 也是幼儿建立初步数学概念和加减乘除运算的感性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应确定以“学生感知教育活动”为教研目标。
然而, 实际上要使教研活动合理,扎实,高效进行, 教师基础理论学习显得至关重要。因此, 我们一线教师可通过自自主学习、集中学习、讨论学习等多种方式, 组织教师学习理解对应、分类,几何这些现代数学的基本教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教学教材和教学知识点; 教学中,可根据教师兴趣、特长,能力层级,进行数学教研人员的合理调配,。 由一级以上教师(骨干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方案,指导各年级二级及见习教师活动具体实施方案。教师之间开展一对一教育教学活动, 充分发挥不同,各级职称教师长处和优点,形成不同水平教师之间学习互补情形, 调动全体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积极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孙元清.论当今教研工作的特点和对策[EB/OL].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03).
[2] 阎金铎.查有梁等,数学教学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双师课堂实施方案范文6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必要性 实施方案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育部也在相关文件中提出要求,应积极推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由此,为顺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教育;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业能力人才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其基本内涵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培养其创业意识,训练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1世纪,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中国只有加大力度培养高素质人才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对于高校来说,培养与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具备创业能力、能够应付未来社会发展挑战的人才乃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服装行业缺少创新型人才,服装创业者缺乏系统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势在必行。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能起到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物质产品的丰厚,大学生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满足这一需求提供了条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可选择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去发展,通过创新思维方式去探索和突破。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展现个性、发挥潜能提供充足空间,使他们尽早地具备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并为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三)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自主创业逐渐成为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新出路。自主创业需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依托,因此高校应转变观念,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节省了原有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充分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就业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育的实施方案
(一)创建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首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中,创新创业实践课与专业理论课互补配合,相互渗透。其次,优化课程结构层次,合理配置必修课与选修课,合理制订课程内容及分配课程学时,提高课程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力争创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增设实习环节,鼓励学生结合专业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跨专业、跨学科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
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服装行业特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课堂中。实践课与理论课相互配合,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多运用启发式、互动式、项目式、案例分析式、主题式、调查研究式、专题讨论式、开放式等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有效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服装品牌讲座、服装设计竞赛、人文素养与思想素质教育、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训练等第二课堂活动,将其整合并形成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四)提升师资力量
要培养创新创业教育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国际合作、与海外资深教师交流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从企业中聘请一些既有管理经验又有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设计师、成功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来校做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创新创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另外,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参与企业设计任务、创办经营企业以及各种研究活动,增加管理实践经验。
(五)创建“校企共同体”
要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促成校企合作,积极拉动企业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当中,以此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专业性与系统性。同时,高校可与企业一起建立“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与经验,通过资源共享促进专业人才的交流与互动。一方面,高校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到服装企业进行学习与交流,借鉴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与设计经验,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定期派专人到学校考察,了解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建设性意见。另外,高校还可以积极推进校企文化一体化,完善校企合作联动机制,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而提升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与创业。
(六)建立全社会支撑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支持。首先,高校应借助相关优惠政策做好咨询、协调与各种相关服务,为学生建立起社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优良环境。其次,应建立政府、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有效沟通协作机制,打造一个三方联动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最后,大力开发社会扶持力量,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撑体系,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受益者。
结语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促进市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高校应不断探索实践,力争培育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6).
[2]蒙贺伟,李辉,古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