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双师课堂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双师课堂方案范文1
1.研究对象研究选取华中师范大学通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的58名2007级本科生和53名2009级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专业背景包括:中文、心理、地理、物理、英语、美术、数学、生物和音乐等。2.研究方法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课程前后测数据并使用统计工具进行分析,以探究电子双板环境下“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研究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影响。其次,通过对比研究对象的期末成绩来分析该模式对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影响。最后,利用文本内容分析法,研究学习者对该教学模式的看法并得出结论。3.电子双板环境下“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构建了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课前自主学习、课内探究学习和课后巩固学习三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学习平台和电子双板环境下的PGP教学平台是“颠倒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重要支撑。(1)基于网络平台的课前自主学习设计基于网络平台的课前自主学习主要分为学案导学、理论学习和互动交流三个主要模块。学习者在课前通过“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专题学习网站自主完成学案填写、重点知识学习和互动交流等活动。学案导学模块。教师根据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学习方案(即学案),并将其上传到“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向导,并用以明确学习者的章节学习内容、活动和目标。理论学习模块。该模块给学习者提供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经典案例和其他资源。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将部分难以理解的操作性知识录制成交互式微视频,以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模块。互动交流模块为学习者提供了交互平台。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的方式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它不仅促进了生生间、师生间知识和情感的交流,而且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习者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总结相关章节的疑难知识点,在课堂上集中讲解。(2)基于PGP平台的课堂教学设计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基于PGP平台的课堂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习活动为中心,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的内化,主要包括问题驱动模块和任务驱动模块两部分。问题驱动模块设计。教师首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讲述相关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和易混易错点;然后,结合主要知识点设置相关测试问题,利用电子双板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应答器(Clicker)发送答案给交互式终端,PGP平台对答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即时呈现应答结果的分布图(如图2所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应答情况来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任务驱动模块设计。教师首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选择性地讲解知识点;然后,依据所讲授的知识,采用项目或活动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学习者创设学习情境,呈现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并进行个人或小组成果展示(如图3所示)。最后,小组成员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完善其研究方案。(3)基于网络平台的课后学习评测设计教师基于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学习评测试题(如图4所示),用于检测学习者在颠倒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灵活应用能力。4.教学模式的实施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客观性,研究按照如下流程进行组织和开展。第一,对2009级通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的本科生进行课程前测,并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对其进行后测。第二,采用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首先,让学习者在课前通过“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专题学习网站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和PPT等教学资源,完成学案并基于遇到的问题在学习论坛模块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借助PGP平台开展课堂教学,主要解答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并为学习者设计问题或创设任务情景,驱动其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最终通过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来实现知识的内化,进行课堂交流与分享。最后,学习者完成相应章节的学习评测,实现知识的升华。为了更好地体现该模式的教学优势,本研究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第三章——调查研究法中调查问卷的设计为例,将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进行了比较,如表1所示。
二、研究效果评价与分析
1.数据采集与整理研究数据主要包括:2007级和2009级本科生的期末成绩、2009级本科生的课程前后测数据和期末试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频数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法来分析与评价。2.教学效果评价(1)学习者学习态度分析基于课程的前后测问卷,分析电子双板环境下“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①。从表2可知,课程后测中学习者的态度均值普遍高于课程前测,说明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态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其差异性检验值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学习评测的自主性方面,后测的结果明显高于前测,说明该模式在改善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态度方面作用比较大。(2)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分析研究抽取通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的58名2007级本科生的期末成绩作为对照组,53名2009级本科生的期末成绩作为实验组,通过其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各个分数段人数及差异性检验值的对比来分析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对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5和表3所示。由图5可知,2009级本科生的最高分为96分,最低分为66分,平均分为81.36分,均高于2007级本科生;并且90分以上有7人,而2007级本科生的成绩大都集中在80-89分数段。但从整体上来看,两组学习者的成绩都在60分以上,并且大都集中在70-89分之间,成绩分布相对均衡。从表3可知,2009级本科生学习成绩的均值高于2007级本科生,并且由于差异性检验Sig.值为0.001,明显低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采用电子双板环境下“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者成绩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者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但2009级本科生学习成绩的标准差较大,说明采用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者成绩分布离散度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者,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影响存在差异。(3)学习者的研究能力分析首先,研究者通过对2009级本科生的期末试卷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有75%的学习者认为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有了很大的收获,并且其中有一半学生认为其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我可以运用本门课程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做一些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学会了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通过一些研究方法对自己所需研究的问题做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科学性的研究方案”。另外,对前后测的问卷进行分析的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知,学习者在课程学习前后,研究能力普遍有所提高,尤其是在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和论文撰写方面表现更为显著,其差异性检验的Sig.值明显低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研究能力产生了显著的影响。3.学习者反馈分析研究者收集2009级本科生的53份期末试卷,通过内容分析法对试卷的最后一道主观题(本门课程采用电子双板环境下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请对该教学方式进行评述,举例说明你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或困惑,同时提出合理化的教学改进建议)的应答文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6得知,有83%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比较新颖,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72%的学生认为基于电子双板的课堂教学环境更利于知识的传授和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学互动;有60%的学生认为学案导学、交互式微视频、课堂实录和学习支持服务等为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62%的学生认为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有助于其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愿意积极参与;有28%的学生认为利用Clicker进行及时反馈,能够较真实地了解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当然,也有36%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占用大量的时间,课堂活动的开展由于学习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有效进行。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其借助电子双板和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优势,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该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第一,网络学习平台使学习方式更加灵活,有助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集学案、教学视频、交互式微视频、拓展资源和互动交流等模块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和充足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的学习和交流可以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能支持学习者对概念性知识的自主学习,又能帮助缺课的学习者补课。第二,电子双板环境促进师生交互,有助于学习者的知识迁移。以电子双板为支撑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教师的问题答疑、任务呈现和学习者的活动开展、知识内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它不仅可以通过应答反馈功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且有助于学习者的小组协作、成果汇报与交流。第三,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优化教学。研究表明,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者的研究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2.研究建议要将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信息素养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在基于电子双板环境的“颠倒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设计合理的学案、制作科学的课件及视频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自学资源。因此完善信息素养培训机制,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是实施基于电子双板环境“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第二,加强电子双板的使用培训,提升师生开展课堂活动的能力。师生对电子双板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活动的开展效果。通过电子双板的使用培训,确保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双板组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电子双板进行小组讨论、汇报等活动,是基于电子双板环境“颠倒课堂”顺利实施的保证。第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能力。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以科学的学案为指导,采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呈现方式和评价量规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设计有趣的研究项目或学习活动,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四、结束语
双师课堂方案范文2
【关键词】“双主”教学模式 开放英语 问题 策略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传媒的发展,开放教育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这种教育形式弥补了传统教育形式上的一些弊端,扩大了受教育范围,使不同地域的教育对象可以资源共享,享受同等的教育权,降低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收益。大学英语是目前所有开放教育本、专科学员必修的学习课程。由于开放教育的特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随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在开放大学英语教学中被逐步应用,对开放教育中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双主”驱动下的教学模式在大学开放语教学中还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时获得成就感,从而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抵抗心理。
一、“双主”教学模式
所谓“双主”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双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它弥补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模式的不足,吸收了西方“以学生为中心”模式的长处,尤其适用于主观能动性较强的成人教育。在“双主”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等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均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教师的角度看,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引导、组织、调控,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实施教学;从学生的角度看,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发挥。
二、开放英语实施“双主”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
1.教师的主导意识不强,教学方法简单。在“双主”教学模式下,成人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通过教师对学员进行定期集中面授辅导,学员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要求教师利用面授辅导的机会,对课程的整体结构及单元知识点和难点进行系统讲解,对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加以说明,对学员的自主学习起到导学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每次面授课当成传统英语课组织实施,逐单元讲单词、讲练习、讲语法,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简单,教学过程单调,习惯于我说你听、满堂灌输,课堂设计不科学,面授内容不系统,不能很好的发挥面授导学的作用。
另外,师生间交流相对较少。开放教育中,大学英语“双主”教学模式是通过面授导学,加上学员的自主学习和网上交流讨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随着开放教育教学改革,面授课逐渐减少,大学英语每学期的面授课只有四次,且为大班集中授课,很多学员每学期四次面授课甚至都无法保证,部分学员因为工作和家庭原因,来的晚走的早,再加上班级人数较多,所以师生之间直接交流很少;大部分交流都是通过QQ、微信或学平台进行,而对于不会使用网络或无法上网的学员来讲,就只能靠偶尔的电话联系,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学员英语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开放教育面向的是成人教育,入学的门槛不高,学员来源于不同的工作岗位,部分学员年龄偏大,英语单词量非常少,语法看不懂,普遍存在英语基础差的现象。对于每次面授课的导学内容,很多学员听不懂。在这种情况下,学员希望教师从基本的单词、句型、语法开展教学。对教师的系统导学听不懂、不愿听,课后很难进行自主学习。还有的学员,参加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文凭,面授时抱着为考试过关而学习的态度,学习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在教师组织实施“双主”教学模式时,配合不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主体作用发挥不好。
3.工学矛盾突出,网上教学资源利用不够。开放教育中,大学英语“双主”教学模式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借助现代网络传媒技术这个平台,在教师的导学下,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学员自主学习。学员要经常上网查阅教师上传的有关语法知识的教学资料,学会利于网上教学资源,如直播课堂,IP课件等,定期参加BBS和学习小组讨论,学会登陆和使用学平台进行讨论学习。开放学员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工作岗位,通常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还要照顾家庭,有的学员还担任单位负责人,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学习,网上学习、小组讨论时间无法保证。另外,学员计算机操作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年龄偏大和部分农村学员,计算机操作能力差,网络使用不熟练,网上教学资源利用不够,BBS和学习小组等网上教学活动不积极,影响“双主”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
4.组织教学评价困难。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准确的教学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方法很难适应“双主”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双主”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既要求教师对学生评价,又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做出评价。比如在开放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根据学员面授课的出勤情况、导学内容的学习情况、网上教学活动的参与情况、语法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学员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开展情况也要进行及时评价。教师根据师生双方评价和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设计教学组织,取得更好教学效果。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开放成人教育的特点,学员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具有较大的自主性,面授课迟到、早退和旷课情况严重,电脑操作不熟练,网上活动不能按时参加,加之有的学员不予配合,使评价信息得不到有效反馈,教师难以及时全面搜集掌握,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开放英语教学中实施“双主”教学模式的策略
1.合理设计导学方案。导学方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针对开放学员的学习特点而编写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较好地解决开放学习集中面授时间少、自主学习时间多的问题。为指导学员自主学习提供了基本遵循,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载体。在设计导学方案时,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导学方案是开放学员集中面授学习的主要参考依据,教师在设计导学方案时,要围绕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来编写,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组织、教学进度、教学重点等方面能够准确理解把握。其次要明确自主学习的重点。在导学方案中,指导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性质、教材特点、课程的学习目标等一系列教学信息,特别对每单元的重难点内容要明确。最后,要强调网上教学资源的使用。在导学方案中,要清楚告诉学员可供使用的网上教学资源,告诉学员相关网址、登陆方法及必学内容;告知学员实时网上教学活动的时间、网址、进入方法和主要内容。比如某一次教学活动,我在导学方案中明确给出下列信息:“活动时间: 年 月 日(周 )晚7:00-8:00 ;讨论内容:定语从句用法讨论;登陆路径:江苏电大在线平台(2.0版)――我的课程――英语Ⅱ(1)――课程论坛。
2.精心组织集中面授辅导,认真指导学员开展自主学习。开放教育中,大学英语面授辅导课时有限,必须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一是精心备课。集中面授前,在认真制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和课程导学方案的基础上,根据面授学时、学员英语入学测试情况和自主学习情况,精心备课,制作教案。突出以学员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适合学员英语水平的课堂互动活动。二是了解学员自主学习情况。在集中面授时,教师要了解学员根据导学方案自主学习情况,开展互动交流,收取学员反馈意见。三是重点提示讲解。集中面授时间短,因此不能像传统的授课那样按计划学时进行系统的讲授,必须有重点的辅导和答疑,传授学习英语的方法。特别是要根据“双主”教学模式的特点,多创造互动环境,多采取对话、小组讨论、集体讨论、学生交流等形式,避免教师唱“独角戏”。
在集中面授辅导以外,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对学员进行辅导,指导学员开展好自主学习。一方面要利用教学网络,为学员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各种学习资料齐全的教学平台,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信息等资料上传,使学员学习能够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如江苏电大2.0平台和国家开放大学教学平台,都是很好的平台;另一方面要通过QQ群、微信、E-mail、BBS等互动交流平台,和学员开展互动交流,实时为学员自主学习提供咨询答疑、辅导。
3.科学开展教学评价。根据“双主”教学模式特点,使评价主体尽量多元化,既有教师对学员的评价,也有学员的自我评价、学员互相评价、小组评价、学员对教师的评价、网上学习系统评价等。公正、合理的评价、监督方法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其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针对开放教育中面授和自主学习的实际,科学设计形成性考核表:
总之,“双主”教学模式在开放英语教学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采取措施,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教师精心组织集中面授辅导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就会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付进平,刘聃.高职教育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6).
[2]冯辉.“双主模式”下的教师博客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实验[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3]李伟芳.BEnding Learning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3-104.
双师课堂方案范文3
1、双主教学模式。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保留传统的“传导———接收”教学活动开展方式的基础上,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艺术设计是一个自主创作的过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充分利用双主教学模式,能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得到有效发挥。教师要注重情景的建构,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经验对新知识进行顺化,并使其根据反馈信息形成对问题解决方法的自主构思。此外,双主教学模式还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与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建学习团体,通过各类信息设备的支持开展相关理论、课题的讨论,使学生间形成思维共享,共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2、3P1D教学模式。当前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教师布置课题、学生搜集资料、构思、确定设计方案、设计图展示、教师评价的顺序,课堂上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与学生交流存在一定缺陷,利用3P1D模式能够有效处理这些问题。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要注重以下几个基本点:
(1)教学中的课题选择(Project):教师的课题的选择上可以是实际设计项目或非实际练习,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注重对课题内容的构想,在保障课题要求符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可操作性与时代性的课题,并根据实事求是原则制定规范的评定标准,便于学生把握艺术设计方向。
(2)课堂教学质量(Process):教师要注意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项目,对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进行系统性提升,在学生课堂项目评定上,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对学生作品开展点评,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
(3)设计说明(Description):教师应把学生的设计说明作为其成绩的重要参考因素,培养学生对课题认识、设计方法探索、图纸模型绘制能力,在艺术设计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眼、脑、手的全面训练。
(4)课题陈述(Presentation):教师在学生进行课题陈述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设计构思、问题处理方式、语言组织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考量,结合学生设计方案为学生指出设计亮点及存在问题,在设计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设计师基本素质的培养。
二、艺术设计教学理论体系的完善策略
1、与时俱进,提高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性。艺术设计是一门更新速度极快的学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若只关注于学生对事物形态的描摹能力,则易使学生丧失应有的个性表达与自主创新能力。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手段加以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地融入新型教学手段与流行设计元素,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具有时尚元素的影视剧展示等手段向学生表现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自主创造欲望。
2、推进教学目标分层化。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对具体教学目标进行有计划、有层次的设定,例如大一学生要加强对基础课程的巩固,大二学生要实现专业课程的初步入门,大三则要全面提高专业素养。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可采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艺术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尽量做到简明扼要,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3、建立艺术设计教学整体框架。在图形技术、色彩、传播等艺术设计基础原理方面,有必要对艺术设计教学的整体框架进行科学建造。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务必保证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使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培养能够始终贯穿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
双师课堂方案范文4
【关键词】项目导向 人才培养 模式
项目导向式教学是以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应用性、实践性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整合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探索以课程为核心、以技能为本位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项目导向式教学的作用
(一)实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根据市场需求来规划、设计、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项目导向式教学强调以“项目”为主线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通过项目的推进,使学生了解项目运作的基本流程;强调通过学生对项目的参与,使课堂教学与实际岗位技能的培训结合起来;强调以项目为“媒介”,使学生有一个岗位实习与锻炼的机会,避免了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充分体现成功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成功素质教育观认为,高校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素质为目的,传授知识只是手段,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方法、训练思维、开启智慧。项目导向式教学在运作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合作的团队,是平等的合作者,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向老师提出不同意见的方式,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进行批判性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项目导向式教学要求教学的基本方法,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要带着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而这些都是成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构建完整的项目导向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以项目为平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项目导向式教学的特征决定了其师资队伍的特殊性,即必须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能熟练教授本专业课程知识,又具备实战技能和项目设计与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要以实案操作的模式来提升师资队伍的岗位能力。在应用中,我们是通过为企业提供方案策划、咨询服务的方式为教师搭建一个实战的平台,并且这种服务要以项目为基础。如与某企业签订全年的服务合同,提供企业文化项目咨询。从企业文化的导入到巩固与提高,分阶段开展工作;从企业文化现状的诊断报告、企业文化的培训、企业文化体系的设计、企业文化专题活动的设计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工作。这类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水平,同时还要深入企业,了解与掌握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活动的设计与开展,要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不仅仅是将书本的理论简单地套用到企业当中。实案操作的模式虽然在运作中难度较大,但它可以实现真正的“双师型”队伍建设,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二是要鼓励并要求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市场营销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其专业教师要通过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使自己具备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达到参与项目运作的职业要求。
(二)以项目为导向,推进实践型教学改革
实践型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具体教学中也有很多成功的方式,如课堂讨论、典型案例分析等。而项目导向式教学通过以项目为主线,贯穿于一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的运作,使学生了解项目操作的全过程与操作的技巧,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如企业文化课程教学中,以某一项目为背景,在对企业文化诊断阶段,要求学生设计企业文化现状的调查问卷、完成问卷的调研工作、汇总调研结果,完成调研报告。在企业文化的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完成系统的企业文化体系设计,包括企业精神文化的梳理提炼与设计、行为文化系统的设计与落地推广方案的设计、物质文化改造方案的设计以及企业文化专题活动方案的设计。学生完成了这一系列的项目操作过程中的具体设计方案之后,会对企业文化的实案操作过程形成非常系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会消除学生对课程的种种疑惑:企业文化不就是给企业设计精神理念吗?企业文化工作到底怎么开展?企业文化怎样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项目导向式教学,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设计的同时,真正理解与消化了课程的理论体系,实现了以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改变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践教学为辅导的教学思想,建立了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依托,以教学管理的良性运行为保障的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以项目为依据,创新人才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传统的课程考核、人才评价的模式是期末考试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更多地是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甚至培养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而评价机制历来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推行项目导向式教学,培养适应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建立一套能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能力评价体系。这套评价体系应以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评价的标准,以此来考核学生是否具备某一岗位所要求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既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衡量和检验学生职业能力的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能力评价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还有助于推动学科建设的科学化与合理化,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即取消传统的、单一的闭卷应答方式的期末考试,进行非考试形式的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80%取决于项目方案设计的创新性与适用性,20%取决于学生的勤奋敬业、遵守制度等实际表现。这种新型的考核方式的建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项目方案设计的重视程度,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的运作过程中,真正学到和掌握将来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实现了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建忠.项目导向式数学教学的源与流[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5):44-46.
双师课堂方案范文5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输出的前提,首先是输入,输入在整个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听说课时要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如何有效地完成输入,丰富学生的语言,并为学生的语言输出做好铺垫,那么对于输入的材料如何进行选择,笔者进行了一系列课堂实践,以下是几个探讨的问题。
一、教师提供丰富足够的输入材料——输入材料的数量
初段的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本身的语言素材少,语言应用能力不足,教师在课堂输入时特别要关注到这个问题。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因此,初中英语听说课应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语言输入。有效的语言输入首先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输入,图片、音乐、视频、录音等手段,都可以在课堂呈现。大量的输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语言素材,为语言输出作积累。
教师是正规语言教学活动中最直接的语言输入者,教师话语是语言教育环境中的重要因素,教师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在通常的40分钟左右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要为初段学生提供足够的英语输入。为了大量的输入更加有效,教师要尽量使用完整的语言,构造完整的句子,输入的语言中所包含的语言功能要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与学生互动,在互动中为其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例如,初中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回答可能是一词句、双词句等不完整的句子,教师可将学生的不完整句扩展为完整句,要求学生自己将句子讲述完整或复述教师的语言。这样可以完成一次有效的输入和输出。
丰富足够的输入材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有很大的作用。
二、可理解可懂的输入——输入材料的性质
在听说课中,输入是为了输出服务的,有效地输入是为了更好的输出。为了让输入更有效、高效,输入的材料必须是学生可理解、可懂的,即可懂的输入以学生的理解程度为出发点。
对于输入材料的选择,教师不妨使用较为简单的语言材料,和教学目标接近且更加直观的材料切入,让学生能在第一时间理解大意,例如:在进行horse sense (常识)这一相关内容教学时,笔者在课堂中进行了两组不同方案的对比。方案一:在课堂教学中,从sense(感觉、知觉)切入,在输入中讲到了人体的五种感知:to feel, to smell, to taste, to listen和to see,然后又讲到common sense (常识)的意思等。方案二:从故事和图片切入,讲到一位百万富翁在冲洗赛马照片的时候,发现马在奔跑的时候,有一刻是四条腿都离开地面。这是一个事实也是常识,把它就称为horse sense。在对比课堂实践中,方案二明显比方案一在输入时更加有效,笔者实践方案一和方案二分别用了12分钟和8分钟,解释了horse sense的意思。方案二中故事的切入引人入胜,而且在教学反馈中,使用方案二,课堂中学生对于意思的理解更加准确,即输入更加有效。
在七年级的听说输入时,教师可减慢语速并进行大量重复,达成其输入的有效性。另外,在课堂呈现中,教师可利用多种使用非语言信息,如手势,表情或其它辅助,使输入可懂、可理解。
三、阶梯型输入——输入材料的难易度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是重要的信息输入途径。语言学家Harmer在论述“粗调输入”时把teacher’s talk (教师语言)看作粗调信息,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渠道(王才仁,1996)。“粗调输入”指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适时适量提供一些粗调信息,以扩大信息的输入量。粗调,即“高一点,但可理解”。在教学中,我们称之为:i+1, i即学习者现有第二语言的水平,1指超出语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输入。
就像搭建脚手架一般,适合的i+1使学生的语言构筑越来越丰富,更加合理地向高处攀爬,就目标语言合理搭建“1”部分的语言输入,掌握输入材料的难易度,构建阶梯型,上升的有效输入。
英语信息的输入是有组织的,为此,在输入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定选择,有计划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形式、高效率的语言输入网。
听说课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课程,输入材料的选择对输入有效性有非常大的影响,教师在选择时应该把握上文中的几点,就输入材料的数量、性质和难易度加以考虑,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语言输入,在学生的听说活动中得到输出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帮助其增强对所输入语言的记忆。
[1] Rebecca,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M]. Oxford: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1990.
双师课堂方案范文6
1. 体育教育专业双导师制下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
1.1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师要在课堂上把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术以及训练方法传授给学生,把教学目标能否清晰用生动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要靠语言的表达能力。我们从5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探讨。
1.1.1实行随堂问答的方法
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回答某项运动的基本知识,包括重点、难点、教法以及注意事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巩固,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1.2课下同学之间相互回顾讲解的方法
对老师在上课中讲解某一动作的要领向同学进行复述,让同学对自己复述的
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指正,以利于理解并掌握动作要领,这样有利于为以后的体育教学打好基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大部分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有些技术动作虽然会做,但未必会讲解,所以相互进行讲解训练十分必要。
1.1.3用口试的方法考理论
由教师指定考试内容,让学生进行口试回答,也可部分口试。例如技术动作的要领,完成动作的步骤等口试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课能否顺利进行。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从第二期让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教学,锻炼其组织教学能力,其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个方面:
2.1实行随堂问答的方法
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回答某项运动的基本知识。包括重点难点、教法以及注意事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2课下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技术动作的方法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某一动作的要领向同学进行复述,让同学对自己所说内容进行分析指正,以利于正确理解并掌握动作要领。这样有利于为以后的体育教学打好基础,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种提高。应为大部分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有些技术动作虽然会做,但未必会去讲解,所以相互讲解训练十分必要,前提是为学生营造这种学习气氛。
2.3让学生带准备活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对准备部分编写教案,准备活动相关部分的任务是为了服务基本部分的内容,所以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该与本课堂教学任务有关,以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并要求学生在准备活动进行口令的训练,口令须短促有力,避免拖泥带水。以及让学生学会调动队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调动队伍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队伍调动的好坏直接影响上课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指挥能力。
2.4让学生带普系学生训练
大部分普系学生是爱好体育运动的,有的是为了健身需要,有的是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练习某项体育运动。他们往往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恰恰可以利用这也因素对普系学生进行训练计划的制定,技术动作的指导。例如信阳师范学院每届田径运动会、健美操比赛、“雷速杯”、“谭山杯”篮球比赛大部分裁判员、各院系教练员都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担任。这样既有利于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还有利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在于为教育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3. 体育教育专业双导师制教学实践改革的措施
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规划能力与综合素养标准研究,涉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强化手段,可以利用其他教学环节进行时空因素改变,妥善处理好教学体系与优化途径的关联,使得已经完善的教学方案能够更加具体。实践教学可说是体育教育专业不可缺少的条件,固定人才模式都借助其彰显其价值,是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技能实践能力的基础。这类教学任务就是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拓展,确保各类先进技术资源与改革方案的供应力度,使广大学生主动投入实践教学活动中去,并且完成事先制定的检验标准。
3.1进一步完善教学组织体系
进行体育专业实践改革方案制定,包括实习经费与阶段规范项目等,其中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见习--模拟教学--实习“台阶递进式”实习新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稳定的、高质量的实习基地做保证。进一步调整和建设一批新的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得到有效地实施。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根据专业需要引进一批基本功较为扎实的专业教师。同时还可以挑选个别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去接收培训。打造一批专业理论知识深厚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
3.3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工作不能空谈,要落实到实处,必须牢牢把握六个环节、一个制度。 六个环节即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技能教学、社会实践、课外活动。一个制度即“教师职业资格证”、“运动员技能等级证书”、“运动员裁判证书”,每一位毕业生在毕业时,根据专业要求,可以获得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