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谈谈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谈谈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认识范文1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医疗卫生服务要以民为本》。我不是一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关心、关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我们的应尽之责、情理所在。能够参加此次渝东北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论坛,我深感荣幸。因此,我也想借此机会,站在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谈谈我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医疗卫生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总书记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给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预示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党的十七大报告给了我们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提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更凸显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发展成果,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
要建成渝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也就自然承载着要把建成渝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虽然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状不容乐观,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当前困扰老百姓最大的难题。
在我们身边,经常听到人说: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健康!为什么?就是因为有病怕没地方看,即使有地方看,也怕遭遇高额的医疗费用!我们从老百姓的眼里只看见了一个字——难!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申请低保的人,他们找了工作,在劳动,也有收入。他们仍要申请低保,为什么?他们诉说着同一个理由——劳动所得不是用来吃饭,而是看病吃药!
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生了小病,没有钱,就不去看医生,一拖成了大病,更无钱医治,再拖就无药可治了。
诸如此类现象和问题,不胜枚举。
我们常常还听见很多人这样说,我们不怕穷,就是怕生病!穷了可以慢慢来改变,但是生了病,即使再富的家也会搞得穷!那些处在贫困边缘的人们,很多人不是因为懒,不劳动,而是因病而致贫、因病而返贫!
因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当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老百姓也有意见。但是无论我们诉说太多的理由,强调太多的原因,寻找太多的借口,老百姓都不会去管,都不会去听,他们只会关心三个问题:一是能否看得了病,二是如何才能看得起病,三是怎样才能看得好病。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这三个问题呢?我以为,就是要做好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重视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了病的问题。
我认为,一是要建立一个以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常言说:音乐无国界!那么医疗卫生服务呢,没有地界!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契机,摈弃传统观念,打破地域界限,整合、利用好卫生资源,推动渝东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我们知道,渝东北地区各区县关系密切,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在渝东北地区具有非常明显和突出的优势,一些课题和项目在国际上均属领先水平。因此,对于来讲,必须建立一个三、四级并存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片区、区县、镇乡、村社四级梯次医疗救助体系,发挥其积极作用;而各区县要建立三级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区县、镇乡、村社三级梯次医疗救助体系,明确各个层级的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实行分级负责,层级管理,真正建立起“小病在村社、一般疾病到镇乡、重大疾病去区县、特大疾病进片区”的渝东北地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要认真调查渝东北地区现有的重点医院、厂矿医院、私人医院、乡村卫生所、个体行医点等各类资源,及时编制出台农村、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布局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增添服务设施设备,优化配置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的需要。
三是要在建好梯次医疗救助体系的基础上,坚持基本医疗保险为主,推行商业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职工互助医疗保险等办法,分类建好农村农民、城镇居民、城镇职工三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医疗卫生改革。
四是要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宣传使老百姓认识到医疗机构不仅能够提供医疗诊治服务,还能够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和计生指导等服务,使他们起树立科学的卫生保健意识。
五是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做到疫情网络直报、村村通电话报告,建立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疫报系统,全面提高公卫事件处置能力。
六是要大力改善服务环境,努力把医院园林化、病房家庭化的理念用到医院的建设上,注重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为病人的治疗和养病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要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多方出资的筹资机制,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起病的问题。
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将医疗卫生经费,特别是疾病防控、除害灭病、健康教育、卫生创建等重点卫生项目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加而增加,确保资金落实,真正用到保障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上去。
二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畅通投资渠道,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逐步建立起“小病不要钱,大病花小钱,重病少花钱”的公共医疗卫生长效服务体系。
三是坚持预防为主,治防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抓好预防保健工作增强老百姓的健康保障能力,通过抓好爱国卫生运动改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抓好健康教育培养老百姓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通过抓好老百姓健康档案的建立构建起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
3、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水平提高机制,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好病的问题。
我理解,一要抓好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教育,强化卫生法制的学习,加大医疗卫生市场的整顿,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提高服务质量,切断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处方临床检查、医疗收费的直接挂钩关系,从源头上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减轻患者负担,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二要积极引导医务人员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打造自身特色,创造自身优势,全方位开拓服务领域,为老百姓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要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增强工作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强化业务培训,增强工作能力;培养业务骨干,聘请名医“传帮带”;抓好业务尖子的进修深造;高薪引进突出贡献专家和退休专家充实业务科室,传授技术,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
四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急需的专业人才;择优安置涉医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卫生系统工作;广泛招聘有资质的医务人员充实到基层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队伍,完善服务功能,使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无病无痛、无忧无虑的生活。
谈谈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新入职;医术定向培养生;诚信建设
一、我县定向培养生队伍现状
2009年以来,景宁县根据省卫生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工作的相关要求,对当年具有本县户籍、按有关规定填报志愿、执行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并轨、立志为我县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全日制高中应届毕业生委托省内普通高等院校实行定向培养招生(招聘),在体检合格和政府网站公示无异议后,县卫生行政部门与这类医学生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实施定向委培。截至2015年底,我县共招生(招聘)此类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生94人,其中:医学本科37人,医学专科 57人;已分配至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33人,在县人民医院接受医师规范化培训21人,在各大专院校在读生40人。
我县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生人数众多,占到全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总编制数的33.1%(全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编制数为230名),且该类培养生年龄青、文化程度高、基本医疗业务能力强,不仅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强了活力,注入了青春的元素,而且还解决了目前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中人才青黄不接、基本医疗能力下降等的问题,使基层卫生人才梯队、医疗技能等都得到了较好的补充和强化,推进了整个基层卫生事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然而,在现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社会诚信道德经受考验之际,在中国传统文化观有所退却而人心处于浮躁致使不能专心致志钻业务做服务的情势下,在医言医,特别是如何对新入职医学定向培养生在工作、生活、学习、接人待物过程中,运用国粹儒学传统教育,加强其个人与社会的诚信度建设等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十分必要。
二、医疗卫生服务基准秉承儒学诚信传统思想
(一)国粹儒学源远流长。历史大浪推动着时代的帆船航行,大潮退去后,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财富,儒学,就是其中最优秀代表物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以其社会价值的取向,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观理念,无疑成为国粹精华。儒学历来把“诚”作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以“信”为德之目。历来儒学以“诚信”作为立身、立业、立国之本,重视践实,强调言行一致,一诺千金,其理论涵义就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依然有着其正面的价值和积极的影响,占据一席之地。
(二)儒学的“诚”与“信”。诚信自古是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基本的前提,是为人处世最起码的条件,对个人来说,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个人自我修养的基本准则。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其发展轨迹中,主要为封建统治者服务,其倡导“人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一不对诚信的发展起着推动和传承作用。儒学宣传“君权神授”,把“诚”列入“五常”之一,强调人们要忠君爱国,把“诚”提到天道、天理的高度,从而在理论上肯定了“诚”的地位。同时,儒学宣传“仁爱”,以及要求人们按照“三纲”规定的封建尊卑礼教要求,无条件地做到忠君、孝悌、三从四德等,把“信”确立为人格修养和人际交往的典范,它宣传“信”代表着人性中最为初始、最为自然而毫无造作的善德,极端重视个人修养,追求个体的人格完善。
(三)医疗卫生服务的基准就是诚信服务。勿庸置疑,医疗卫生领域是政府主导的,是代表政府来实现、维护公众的健康权益,那说到底,医疗卫生服务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普需服务,是要为普通百姓、大众人群的健康问题所服务的,这就要求,在公益性和福利性相互叠加渗杂的现代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下,就必须实实在在在开展诚信服务,完全有必要渗透、借鉴儒学的诚信教育传统思想,甚至可以说,要以儒学诚信传统为基准,忠实地开展医疗卫生工作。时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都是直接接触广大人民群众、最基层、最一线的医学服务:在公共卫生服务中,要在村庄、村落、具体的家庭中直接面对服务对象个体;而基本医疗服务,是关系到病人的切身利益,是服务对象满意度的最高体现,是医护人员救死扶伤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最高表现场所。因此,诚信服务,必须扎实深入地贯彻落实。
三、谈谈新入职医学定向培养生的社会诚信建设问题
(一)新入职医学定向培养生的心理现况分析。通过我县前期对新入职医学定向培养生头几年工作及思想状况的分析,我们感到,由于医学定向培养生是个特殊群体,有着体制带来的先天不足,部分医学定向培养生身上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消极面和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负心理较强。有少部分医学定向培养生觉得自己拥有大专以上文凭,又精通医学,成绩一向优秀,在单位里却瞧不起老职工,认为他们知识老化、年龄过高、学历低、技艺差,根本不能与自己相匹敌,夜郎自大,不肯向老一辈请教学习,患上自负心理。二是吃苦耐劳韧力差。因为这一代年轻的医学定向培养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受到百般呵护,养成了唯吾独尊的心理,加之缺少艰苦环境和逆境的磨练,因此抗压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应变能力、韧力都相对较弱。三是难于一时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而又有急于求成的思想。医学定向培养生正式来单位上班之前,都是在学校和县级以上医院里接受医学教育,学的、干的,基本上是临床医学工作,而进入基层医疗机构后,很大一部分工作内容和压力都转移至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要下田间、下农户、下家庭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宣传与促进服务。工作方式的转变,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一时难以适应,加之个人和有些亲属不切实际的期望,比如,对成功怀有强烈的渴望,把升职视为成功的唯一标准,但对成功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又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职业生涯的漫长和艰辛缺少心理准备等等问题,引致失望、焦虑、压抑等一系列情绪弥漫,从而产生心理问题。(下转第85页)(上接第82页)
(二)针对问题,应强化社会与个人的诚信建设。要解决新入职医学定向培养生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只有结合国粹儒学的诚信传统思想,健全社会与个人这两个诚信体系。个人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组成细胞,只有社会这个庞然大物肌体健康硕壮,细小细胞的生命力才充盈和有活力。同样,只有社会这个大熔炉的诚信度高,个体才能得到更充分地渲染熏陶。国粹儒学宣称的“道干乘之国,敬事而信、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就是把诚信作为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对真实无妄、真心实意、诚实守信内涵的强调。要求以诚待人对事,履行承诺,恪守信用,坚决执行约定承诺。新入职医学定向培养生也只有不断汲取儒学诚信传统思想精华,去其糟粕,融合贯通当今社会的思想观、价值观、权力观、物欲观等,才能有效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1.要进一步强化医德医风教育。行医是一种救死扶伤的行动,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医德医风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生护士的灵魂,是白衣天使的形象。新入职医学定向培养生一定要把这种道德责任转化成信念,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以服务对象利益为重,避免在服务过程中出现冷淡、生硬甚至顶撞、推诿、拖拉等的服务态度。古语讲的“大医精诚”就是这个意思。有了对病人的爱心,才会有对病人的高度责任心,有了高度的责任心就算遇到棘手的事情,也会努力去思考去解决。医者仁心,这是医务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谈谈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认识范文3
今天,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动员大会。召开这么大规模的会议在全区非常少,那为什么还要兴师动众地开这么大规模的会议呢?因为这个事马虎不得,必须做好;因为这个事时间很紧迫,任务很重。所以,把同志们从方方面面召集来开这个会。刚才同志把这个工作部署了一下,我看大家听得也很认真。下面根据我的理解,我再作进一步强调,与同志们谈谈心,为什么要搞好这个工作,怎么搞好这个工作。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新农合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大家担任领导干部时间都很长,你看任何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谈的都是还是统一思想的问题。统一谁的思想?主要是统一领导干部的思想。过去我们讲,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不要把党的政策,党对农民的关心、关怀在我们干部手上“贪污”,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还是要统一思想。
干部怎么统一思想呢?我想还是要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面来。十七大明确提出来,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列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四大体系之一,作为达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和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农合工作是十七大精神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现在我们都在学习十七大的精神,搞好这次新农合工作,就是落实十七大精神,这是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当中的重要任务。这个是不能讲条件的,搞好今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工作中加强学习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明确的要求。我们提高认识,不能是专门说好话,这是个任务,既有政治上的要求,也有工作上的要求,这是认识上的第一个统一。
认识的上的第二个统一是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年与年有哪些不一样,新在哪里。我觉得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说出个一二三来,我个人理解起码有四个方面是不一样的。
(一)政策更优。大家可以到市打听,只要是别人有好的做法,只要是哪个地方有的,只要区财政拿得出这个钱,我们照上限靠,就高不就低。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老百姓太苦了,因为老百姓太需要了。今年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更优,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取消住院补偿单项封顶,只设年封顶线3万元,二是农民自缴15元全部纳入门诊家庭帐户;三是门诊重症补偿病种由6个增加到7个,四是将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的输血费用纳入报销范围,五是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取消报销分段,住院补偿将整体提高10%,分娩、精神疾病和中草药的补偿比例有所提高,六是新增5家市级定点医疗机构,转诊和报销审核将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这些政策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我区要坚定不移地加大这一块的投入。今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要比去年好很多,这一点要加强宣传。
(二)程序更简。区卫生局、区农合办进一步提高报销效率,简化审核程序,完全公开农合资金运行情况。过去运作过程中,对于报销审核相对严了一点,这个要放松一点;过去相对集中了一点,现在要分散一点。
(三)老百姓得的实惠更大。中央、省、市、区的投入都增加了,老百姓得的实惠更多了。
(四)结合十七大精神学习,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前景更好。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人人都享受的医疗保障体制。十七大刚刚结束,杭州就宣布农村合作医疗与城市合作医疗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打通;因为我们穷,就采取城市户口、农村户口;因为我们穷,就采取城市医疗保障、农村医疗保障;因为我们穷,就搞城市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这两套体系的差别在哪里呢,农村的标准普遍低一些,城市的标准普遍高一些,但是按十七大提出的城乡统筹、和谐社会的要求,要逐步把它均衡。那就是说你首先要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你要有农合帐户,到时大家统一的时候你才有这个资格,你没有加入农村合作医疗,到时再进入城市合作医疗,门槛就会很高。象横店搬运队农民工既不能加入城市合作医疗,又不愿在原户口地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看病就根本没有着落。所以大家要宣传,首先我们最终目标是要城乡统筹的,但必须要先进入农村合作医疗,这样才能为将来最终进入城市合作医疗取得门票,所以政策前景更优。假如过去以是以一个区在试点,现在按十七大精神我们农村合作医疗就上升到一个国家的层面;假如说过去只是一种临时性探索,现在就进入一种国家管理的一种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点要跟老百姓讲清楚。以上是我说的统一认识的问题。
二、征缴扩面,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年新农合工作任务
今天开会解决什么问题?今天开会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想无非就是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我们参合的问题,足额征收的问题,因为你不买门票,你进不了这个体系,看不了病。第二个是扩面的问题。一个是征收,一个是扩面,就是征缴扩面,征缴扩面要有一个目标,要达到90%,什么意思呢?就是年必须让我们90%的农民进入这个保障体系,都要能够享受医疗保险。从另外的角度讲,我们的干部每天口口声声“三个代表”,每天口口声声为人民谋福利。怎么落实呀?老百姓都要享受医疗保险,看病都要有保障。你看每个人医疗帐户上的钱大头都是国家的,你这个小钱不出,大钱来不了。最后算总帐,还是农民受益很大。我们要咬定这个目标不放松。看我们每个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怎么样,看村委会基层政权作用怎么样,我想首先看参加农村医疗合作的面能不能达到90%,如果大家真是为老百姓着想的话,这个任务应该是能完成的,这个任务完成还有一个时限,今年12月31日以前,按照我们区里专班的统一布置,希望同志们往前赶。当前有一点难度,有26万人左右常年在外打工,这在客观上给征缴工作带来困难,但大家只要讲清楚了政策,上一次门不行上两次门,这与过去收三提五统、征农业税是不一样的,因为那是纯粹的上交,这是纯粹的农民受益。宣传方式可以采取打电话、寄信等办法,我看大家只要用心去做,我们说的人员外出情况、人员不好找的情况都能克服。所以我们在未来的两个月内,贯彻十七大精神在区的落实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这个工作达到90%,每个村、每个乡镇进行对比。
三、加强宣传新农合的大好形势,坚定老百姓参合信心
大家还是要多宣传,多跟农民讲一讲我们的发展形势,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形势。上个星期省国土资源厅对我区新建人民医院的土地正式批复下文,区里今年财政就安排了7500万元预算,要做一个现代化的医院,我们在这方面投入,还是希望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你看老百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因为我们农民今年人均收入将达到5000元;我们农村上学的困难也基本解决了,现在我们老百姓从生活质量来说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就是农村安全饮水,袁书记和我一起抓,准备投资6个亿。现在就是相当多的老百姓看病还是很难的。该看的病只要是不影响行动就忍一忍,小病忍成了大病。怎样让我们的老百姓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这个必须要加大投入。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还要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我们跟有些同志谈心谈到希望有一天农民住院也能住在两人间,也能住上带卫生的病房,能让老百姓得到充分的尊重。现在有些老百姓看病要么没病房,要么住走廊,要么七、八个人、甚至十几个人住一个病房,我觉得社会发展到今天,就不能分城里人、农村人,我们农民也应该享受比较好的环境。尽管我们穷,但在同样的价格情况下,怎么改善我们就医的条件,怎么让群众享受更好的服务。这个是区里面下决心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明年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的人民医院,把中医院搬迁到现在的人民医院,那么我们区就有两个比较大的医院,就医条件就会有比较大的改善。
第二个就是我们的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要逐步达到规模、要进行达标式的改造。我们群众比较满意的不多,横店不错,这个要逐步提高的。十七大会议召开期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成都市集中整治全市的乡镇卫生院,我看了深受启发,花钱不多,效果非常好。所以明年我们在建设新人民医院改造中医院的同时,对乡镇卫生院从规范性建设上还要加强,尽管我们投入不少,但与成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说这个意思就是要跟老百姓讲清楚,参加医疗保险对我们医疗事业要充满信心,这一块区里会逐年加大投入。大家可以走访一下,一般的区很难有这么大的投入。我们从我们区的实际出发,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加大对医疗设施的投入,最后又转化到我们的医疗保障体系中来,还是让大家享受更好的就医条件。这种发展形式要跟老百姓讲清楚。
谈谈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认识范文4
1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大多数医学院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强调“预防为主”,较重视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知识的培训,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中添加了《预防医学》课程,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人们对于健康和身体的关注多数还是停留在生病看医生的被动阶段。另外由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从事临床工作,他们片面地认为只要熟练地掌握临床课程知识就足够了,《预防医学》课程知识对以后工作没有帮助,从而出现不愿意花时间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知识的现象,这些因素给《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教授带来了不利影响[2]。另外,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教学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方式主要是黑板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不过多媒体教学通常也只是简单的幻灯片演示,内容多是以教材为主,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信息。同时,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师资队伍相对不足,大批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甚至研究生上岗承担理论课,由于课程任务繁重,学科系没有时间对每节课内容备课和听课,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滑。此外,由于任课教师课堂教授的内容大多只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课程中很少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从而出现在以后的工作中学生虽然学过该方面知识,但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却束手无策的状况[3]。此外,由于大多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是安排在学习的最后一年,也就是在学生完成一年临床专业实习后,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由于这个时期正好是学生找工作的时期,所以很多学生由于找工作与学习发生冲突而影响了该课程的学习,导致缺乏对预防医学知识的了解。
2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2.1强调预防医学的战略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而忽视《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的情况,应反复强调此学科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未来的临床医生不仅要能承担临床医疗工作,精于医术,同时应能够胜任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服务的工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疾病预防意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向家人、朋友宣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为进入临床服务患者奠定基础。可通过一些例子强调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强调如果没有《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及其不断的发展,恐怕卫生工作到现在还处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第一次卫生革命运动中,“反应停”这种致畸率很高的药物还会被孕妇滥用,曾威胁全球的“SARS”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同时应让学生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强预防卫生工作,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保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措施等理论知识,做到不仅会治病,更要会防病。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更需要学好《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4]。
2.2贯彻“三级预防”原则,加强预防医学知识宣传
“三级预防”原则是预防医学的核心理念,也是《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人类的疾病,不论其病因是否明确,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都可将其自然史粗略地分为发病前期、发病期和发病后期三个阶段。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或发展。因而医务工作者可以根据疾病的自然史采取相应的预防原则:第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为“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级预防为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加强康复工作,预防控制疾病发生和发展,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另外,由于《预防医学》课程内容繁杂,还需广泛地开展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系列活动,加强预防医学知识宣传,通过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尤其是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弥补课堂教学相对枯燥的缺点,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知识。
2.3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预防医学》教学中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方法(LBL),即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被动接受,然而有研究显示该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有较大的不利影响,甚至有的学生对该教学方法存在反感。这可能与学科特点有关,由于《预防医学》包含几个不同的预防医学学科,内容多、知识面广、比较抽象,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对《预防医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更加满意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转换为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种形象、生动、贴切的表达方式,使教学过程简单、清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灵活,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适合在教学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补充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使教学内容充实而新颖。所以,应加强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课程中的使用,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素养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教学中,必须突破旧的模式,尽量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预防医学》学科特点,教学方法应以LBL教学为主,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为辅,具体来讲就是理论课采用LBL+PBL教学,实习课采用PBL教学[6]。此外,为促进与国外该学科的发展接轨,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同时学习国外在专业问题上思考的角度以及研究方法。
2.4提高教学资源共享,加强《预防医学》精品课程建设
自教育部于2003年8月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来,精品课程建设一直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7]。通过加强《预防医学》精品课程建设,整合《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可以为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此外,还可以通过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使大家相互之间有了一个参考、观摩、交流的机会,拉近不同院校的距离,提高整个国家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8]。但该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应当以人为本,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统筹兼顾,全盘考虑。此外,目前国内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常出现“重申请,轻建设,少利用”等现象,这违背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因此,在《预防医学》精品课程申报过程中要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评估结束后要加强课程维护,充分利用其示范作用,避免精品课程建设资源的浪费[9]。
2.5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实际工作能力
《预防医学》作为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在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教授该门课程时应结合非预防医学专业的特点,讲授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规律及其预防措施,使学生能运用知识预防不良因素的危害;加强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自学能力和个性发展。教学内容的完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根据目前的形势,在以后的课程中还应加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控制等内容,以加强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遇到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10]。另外,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像对待临床实习基地建设一样,充分利用当地卫生资源,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建立密切联系,积极建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习基地,聘任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兼职教师,通过联合培养学生,使高校和实习基地的关系更加密切和稳定。建立实习基地,也是培养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的需要。适当增加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社区实习及进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的机会,增加社区实践活动,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11]。通过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对环境有较客观的认识,了解职业卫生状况及进行劳动保护的必要性、迫切性。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临床专业课、预防医学及全科医学结合起来,可加深学生对“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认识,理解在临床实践中贯彻预防策略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做到防治结合,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2.6合理安排学习与就业,避免二者发生冲突
《预防医学》是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素质,对医学生形成现代医学观,树立预防为主和为人群健康服务的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做好协调工作,避免该课程的教学与毕业生工作就业相冲突,可以将该课程学习安排在临床实习前完成,从而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谈谈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认识范文5
我的名字叫安妮・爱得幕思,是在英国医疗卫生机构(NHS)从事康复工作34年的康复治疗师,主要工作是给住院的、或社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并且深入患者家中拜访,提供康复医疗服务,而不是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一直待在医院里。这项工作是由职业医疗小组完成,包括关照久居家中的残疾人。
我是一名有三个成年孩子的妈妈。1997年我们全家第一次来到中国,待了两个月。从那以后,我和丈夫几乎每年都要来中国一到两次。在中国我们去过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也去过一些贫困的乡村。每一次我都关注着残疾人,但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办法更多地关注中国对残疾人的康复护理工作。直到2008年8月我再次来到中国,才有机会深入医院、康复中心以及残疾人的家庭。
我结合在英国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想谈谈对于帮助残疾人的一些想法。在英国有一些职业医疗工作者照顾这些残疾人,我把这些人称为“护理者”。虽然我的经验源于另一个国家和另一种卫生医疗系统,但是道理是共通的。
每一位残疾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不管残疾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都会对自身的人际关系有影响,而且会对最亲近的家人有着更深层次的影响。
对于先天性残疾人来说,他们的父母和家人先得做出适应性的调整,然后决定残疾人将如何生活。一旦决定之后,他们就得做很多实际的事情,而且还得做出很多情感和心理的调节。家长和亲人会制定一个框架给残疾人,这个框架指导残疾人如何面对自己的残疾缺陷,指引残疾人通往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道路。
疾病或事故也会导致残疾,这样患者就得适应新环境。同样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也要适应新情况,大家一起共同制定方方面面的计划。从情感、心理到身体的调节过程很复杂,因为每一位参加探讨的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处于不同情感、心理调节的阶段。最理想的是如果富有同情心、职业素养良好的专业人员(医生、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能够一起指导这个过程,那将会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们还可以看得出来,适应残疾的过程没有一个是相同的。但不管是先天残疾,还是后天残疾,他们都会因失去梦想、生活不能自理而感到痛苦、悲哀和失望。家庭和社区面对这些情况经常会受到文化和社会态度的影响。
当然最好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做出良好的调节,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计划,这样残疾者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新状况的潜能。这不仅需要残疾者自己参加整个过程,同时还需要他们的家庭成员、朋友圈子和当地社区的共同参与。
通常,一位残疾人需要有人能密切地照顾他们。或多或少他们需要有人帮助处理日常生活的事情。他们也需要实际护理和情感方面的帮助。某些情况下,这种帮助并不难,但是大部分情况需要有人在护理与情感上有巨大的付出。一般而言,我们需要把关注放在残疾人身上,护理人员要有做很多事情的奉献精神,要认为做这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并且要“忘记”自己的需求,因为他(她)得确保残疾人的需求没有被忽视。
因为残疾人只能靠护理人员的帮助,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护理人员的角色非常重要。当我们为残疾人制定计划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护理人员的重要。
护理人员是残疾人的保护人,并代表他们的“声音”,这样能够保证残疾人的需求和观点能被社会所知晓。他们也因为醉心于护理事业,而忽略自身的需要和健康。
护理人员的角色对残疾人很重要。但是如果护理人员生病或存在心理问题,这种情况就会影响或破坏残疾人康复的过程。所以,我这里想推荐以下二些原则和观点,如果被采纳的话,能够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和良好的状态。
1 认可护理人员的角色
全社会都要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和奉献是有价值的,这一点很重要。这种尊重不仅来自受照顾的残疾人,还来自医疗、政府组织,残疾人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
最近,我老家英国鲁顿(luton)这里专门为“护理人员”主办了一个庆祝的活动,认可和重视这些护理人员在社区扮演的角色。在一个星期时间里,他们不仅开了“party”(演唱会),而且举办了宴会和颁奖仪式。
英国人也开始讨论这些没有报酬的护理人员的养老金计划和补贴能不能被重视,因为护工平时会放弃自己的人生规划和挣钱的权利为残疾人服务。这种讨论可能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但是有没有其他一些措施能够认可护理人员并给予他们适当的长期补助呢?
2 护理人员应该参加制定关于如何照顾残疾人的决策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种决定也涉及到护理人员本人。后天性残疾带来的精神和躯体的问题常常影响到原本稳定的家庭关系。不管哪一方遭遇残疾这么一个意外,新婚的配偶处理方式各不相同,但有很多家庭婚姻关系就此破裂。因此,护理人员和残疾人的作用关系就更加重要了,而且这种关系对各方都有利。
3 相互间的期望值
这点很重要。显然,相互间的期望应该经过双方认可才行。如果护理人员的目标和残疾人家庭、被照顾者之间的目标不一样,容易产生复杂和难解决的问题。这些矛盾早点被认识、探讨比较好一点,否则这些矛盾会恶化。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可以去找一个更客观的方法(比如调解委员会来介入重新“探讨”相互间的期望值,解决问题)。发生冲突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应该理解为过程的一部分。
4 资讯
护理人员了解整个情况很重要,包括了解医疗卫生问题和对残疾者的长期病情分析。从事卫生事业的医疗人员可以直接提供相关的资料,还有很多信息可以上网查询一些相关的医学网站论坛(如脊髓损伤协会或多发性硬化协会)。
这种方法有利于护理人员持续地获取某些残疾人的进行性病情资讯,他们的病情常常变化,可能慢慢好转,更多的是不断恶化。这些资讯也是不断变化的。医疗进步和科技创新会提高护理的水平,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5 培训
有时候护理人员需要操作一项技巧性很强的护理项目,这就需要培训。比如,对于帮助病人进行被动活动,如果护理人员采取不当的方法,可能会伤了自己的腰,以后就不能帮助患者,直接导致护理任务的失败。因此可见护理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很重要。
护理人员还需要一些更具体的培训,比如关于如何照顾残疾人日常起居生活(上厕所,洗澡等),还有情感、精神方面如何支持病人等等。
6 休息
每一个人都需要空间和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护理人员也需要得到很好的休息。对一个护理人员而言,“充电”非常重要,因为这样他们才能继续更好地为病人服务,防止他们脾气变坏或情绪失控。休息不一定要花很多时间,但是一定要列入项目计划中。休息活动包括看书、锻炼身体、听音乐、学习等。
为了能够让护理人员有时间休息,这就需要有人来代替他们一段时间。具体安排是每周固定一到两次派人到残疾人家里帮助护理。有时候兼任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比如一个周末的时间。这个办法看上去很奢侈,但是对护工而言非常非常关键,这样护理人员接下来能干很多年。
“兼任护理人员的人”也要知道怎么照顾残疾人,这样,护理人员“充电”时才能真正放松,很好地利用时间休息。
7 社会的支持
护理人员虽然天天关注护理残疾人,但是他们也需要家庭、朋友和社会的关爱。护理人员不应该单独承担护理的重担,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分担。
8 精神方面的支持
谈谈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临床药学;发展现状;对策
临床药学是医药结合,探讨药物临床应用规律,实施合理用药的一门药学分支学科。
虽然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就提出应重视临床药学的问题,但中国的临床药学的发展却不尽人意,下面笔者谈谈个人的看法:
1中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比较晚,尽管国内大多数医院已经开展了临床药学服务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整体发展水平仍显缓慢且不平衡[1]。首先,人才的缺乏,重医轻药的观念,与临床医师的配合不尽如人意;其次,开展药物浓度监测所需设备试剂价格昂贵,检测费用高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药师的工作偏重于药学研究药品不良反应收集出版药讯等,而以进入临床直接面对患者参与个体化用药决策为核心的工作很少另外,我国高等院校药学专业设置的课程主要以化学为主,注重实验室药学研究,缺乏临床用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医学、病理、生理、药代动力学等相关知识缺乏,和医师、患者之间交流较少,培养目标不明确。这种模式不仅偏离了药学服务的本质,增加了患者的药害之忧,而且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要求。
2中国临床药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教育体制尚不完善,缺乏临床药学系统教育我国临床药师人才培养较为落后。美国的临床药师培养是6年的大学教育加2年的临床实践培训,或在药学学士学成后,再继续临床和实践课而授予PharmD。其所学课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生物、药学、临床及专业实践,而国内目前药学教育多为4年制BS,因此专业水平低于国外。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我国现有的药学教育以化学为主,四年制或五年制的本科生学习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合成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课程仅是药学系专用的简化教材,诊断和治疗学方面几乎是空白。这种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造成药学毕业生难以与临床接轨,知识结构与临床需求脱节,难以与医生沟通并且对患者也缺乏权威性。因此,我国临床药师培养应向着系统化、临床化的方面进行,确保药学基础知识的教育的同时,巩固解剖、生理等医学基础课的学习,并增加诊断、治疗学的教育。可通过设置PharmD学位,减轻对临床药学研究生实验课题的要求,增强临床实践培训。
2.2国家政策、法规支持力度不够,临床药师地位和责任不明目前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对临床药师工作的责任、编制、权利义务目前尚无明确规定,这使得临床药师临床地位不明确,工作缺乏政策支持,在深入临床过程中难以获得临床医生的认可和患者的信任,工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对临床药师的义务和责任也缺少相关法规的约束,造成临床药师工作时难以摆正自身位置,工作形势和内容也无标准化规范,同时因缺乏竞争压力而导致进步缓慢。
2.3卫生体制限制临床药学服务目前我国医疗卫生单位的补偿机制仍不健全,绝大多数医院长期以来只能靠药品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和补偿渠道,“以药养医”成为了医院生存的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医院不得不考虑效益和生存的关系。目前,我国临床药学服务尚无收费制度,表面看来临床药学工作不能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出于效益因素考虑造成很多医院不开展临床药物服务或仅开展少量用药咨询业务。但实际上,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证明,药师参与的治疗小组可以减少2/3的不良反应(ADR)和近1/3的费用。
2.4临床药师工作重科研轻临床目前我国现有临床药师培养和工作内容仍以实验室科研为主,临床实践较少,呈现重科研轻临床的形势。我国临床药师工作集中于疗药物监测(TDM)、临床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药物过量的鉴别与抢救等方面,多为实验室科研工作,而缺乏与临床的沟通和与患者的接触。这种工作模式不符合临床药学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缺乏与患者的沟通,无法做到个体化合理用药。在今后培养中应尽早使临床药师接触和了解患者的实际需要,掌握与患者和医师建立信任和交流的技巧,具备充足的药学知识和临床知识。从而使临床药学工作重点由科研转向临床,使服务模式实现“以药物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
3中国临床药学发展面临的挑战
最近几年,国内不少药学工作者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国家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发现在临床药学的具体实践方面国内与国外总体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但理论差距并不明显,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对“药学服务”理念的深入探讨和研究,缩小了与国外临床药学服务理论的差距。事实上,即使在美国,临床药学的发展也并不平衡,仅仅是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有较深入的药学服务实践,而我国部分医院临床药师的工作也相当出色。相对而言,国外临床药师的实践和工作内容更具体、更规范,体制也更健全,而国内临床药学工作主要以探索性实践为主,系统化、理论化的实践指南亟待加强。目前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与国外的主要差距在于,国内多数大型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重点多偏重于药学研究、实验室监测、一般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及合理用药咨询等,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个体化合理用药决策则很少[2]。治疗药物的监测工作也大多局限于实验室,与临床治疗联系不紧密,致使其效能不能充分发挥,这与国外情况有很大的差别。
目前国内临床药师的医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虽然部分药师历经多年努力,在临床药师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就全国范围而言这样的药师人数还很少。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全社会和医院对临床药学工作的支持和重视不足,临床药师的工作往往不被理解和尊重,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正式认可与支持、扶助[3]。临床药学教育上,我国现有的药学教育以化学为主,缺乏解剖学、医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和临床药物治疗学等知识。另外,根据我国国情,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正规临床药学专业毕业的药师远远不能满足医院需求,大部分临床药学从业人员是药学本科或硕士毕业。药学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现状限制了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国内的药学教育长期偏重于药物生产、检验和研究的知识积累,强调学生实验室技能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一些与临床相关的病理生理知识、药物使用知识、疾病基本判断与护理知识缺乏,对药物治疗结果预测、分析和评估能力及药物不良反应处理能力尚待提高。药学教育与实际临床药师所需知识脱节。药师与临床各专业人员沟通和协作能力一直不被重视,已成为了困扰医院药师发挥药学服务专长的重要因素。
此外,医院领导、临床医生及患者临床药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医院药剂在20世纪招聘的药师大部分都是专科人员,主要负责药品调配工作。医院药学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技术服务转型还没有得到医院管理者的认同。传统的医疗模式一直是临床医生集诊断与用药于一体,这一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变革的,临床药师要真正参与临床需要医生、护士、患者的全面思维转变,这一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
4破解中国临床药学发展难题的对策选择
4.1建立和完善临床协作管理体制机制药师要想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需深入临床,药师与其他医师的合作则显得非常重要,无论是临床的领导还是药剂科的领导,都应具备前瞻性眼光,鼓励医师与药师药师与医师,护士与药师药师与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合作,这不仅可以促进医院发展,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患者医院领导要转变重医轻药的观念,重视临床药学工作,建立临床协作体制,搭建临床药学与科室交流协作的平台,成立由分管院领导药剂科医务部及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药师工作领导小组,规定临床药师可以参加科室查房会诊讨论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等临床药学服务措施,并建立相关工作制度,保证临床药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4.2要有国家政策的强有力的全方位支持临床药学的发展,临床药师的地位需要有相关政策及制度的支持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虽然已有年的历史,但以前由于缺少与临床药师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支持,临床药学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进展缓慢许多医院对临床药学不重视,临床科室没有药师编制,临床药师进入临床科室无法实施角色定位,很多工作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开展有资料曾对临床药学不重视的医院与开展临床药学较好的医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无论是在临床药师人数学历职称奖金待遇和培训方式上,还是在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及硬件设施的配备上都有着明显的差距随着年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的,临床药师的职责被明确,工作被制度化,临床药学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因此说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也是临床药学事业发展的关键
4.3药师在精神方面的自信自强面临挑战与机遇,药师对自己的未来应当进行抉择,在不离开医疗机构,不放弃药师职业,决心提升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对于绝大多数药师只有选择临床药师职业,因为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的需要,也是广大药师自身的需要,是与国际接轨的体现,药师应该形成以下共识:(1)医疗机构以医疗为中心,重视临床科室,促使尽可能多的科室和技术人员面向临床,建立最大限度的高医疗质量高医德医风的管理体制,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有利于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2)随着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药物和药物治疗知识的了解愈来愈深入,要求提供药物知识服务,合理应用药物,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需求大市场将会形成;(3)现代药学和药物临床应用涉及生物基因靶向控释缓释电子物理、化学、高等数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具有高科技含量,加之新药层出不穷等因素,使得药师重返临床已不可避免;(4)勇敢地走进临床,接触患者,因为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形成多学科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生物链关系是每位仁人志士的社会责任药师一直是高智能高责任的团队,在过去的岁月中,为我国药品制剂的保障供应,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更加强调社会分工,我国也有条件实现这种社会分工,广大在医疗机构工作的药师应认清形势,克服浮躁,冷静思索,有所为,有所不为,勇敢地进行第二次创业,重塑药师形象。
4.4强化临床药学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教育是适应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需要,是确保高素质人才的终身教育,具有知识和技术新、针对性强、实用性好等特征,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这种制度由于我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的缺陷,对于决心在医疗机构继续执业、追求改善现状的在职药师来说,一种能适应《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要求,以合理用药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的药学继续教育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结合我国医院药师的现状,继续教育应该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目前应以药物、药物治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主,如同对临床医师一样,强调提高药师个人能力,使其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个人知识和技能。以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的知识和技能为起步,按药理系统将药师定向专科化,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较大强度进行系统性药物和药物临床应用的知识和技能的互动式学习,强调新知识的捕捉,强调针对临床医师薄弱环节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样可以在相对较短时间内产生积极效应。在此基础上,就会产生新的临床科研课题,扩充临床药师更深层次的知识技能,如药物评估、药物经济学、药代动力学研究等。这种循序渐进的做法就目前我国在职药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向明,张程亮,,杨蓓.我国临床药学的现状及发展[J].药学教育,2004,20(1):10-11.
[2] 朱珠,李大魁,叶敏.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4):217-220.